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时间: 2020-09-01 23:11:19 分类: 美文赏析

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

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研学旅行圈

发表时间:18-11-0709:21

2018年11月4日上午,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8年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受邀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其实是一件‘成全人’的工程。”于丹表示,“虽然每天都有人在推销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但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认为,在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人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视综合人格发展教育的传统,但近年来的教育现状逐渐把“让人成为人”的教育实质变为了“让人成为某种人”。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家追求的锦上添花。”于丹说,“培养孩子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会让孩子获得全面的成长,而不是只关注标准答案,只关心考试分数。”

演讲中,于丹以一些古代名士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心得,对当今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她认为,中国的教育不缺乏传承、但缺乏创新,缺乏一种勇敢的、无所畏惧的、充满诚意的探索能力。

“教育是作为一个体系,给社会一种鼓励性的人格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就叫做成长。”于丹说。(文/赵诚竹)

以下为访谈实录: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在座各位做的都是“成全人”的工程,都是教育孩子。其实,你们的岗位比我的更重要,因为小学、中学是中国基础教育,而很多孩子长到大学阶段,人格的成长已经过了最关键的时候,有一些毛病已经很难改过来。尽管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叫嚣着成功学,可是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要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和成功之间怎样的关联?顾名思义,成功的基本含义是它的目标达成,强调的是结果,而成长强调的是过程。成功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考量;成长是一种内的生命指标。成功有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外在机遇,是片段性的;成长是终身的,是一种心态和一种状态。

我们今天强调速成的成功学太多,对循序渐进的成长说的太少;我们强调人发展的规模太多,但是对于规则强调不足。我们在今天关于幸福的教育给孩子已经承诺了太多,但是关于苦难的教育明显不足,鼓励孩子要大有作为的雄心梦想太多,但是有所不为、价值底线的建设也还是不足。

针对这几多几少,我想跟大家来谈一谈关乎教育人才和整个社会的问题。在座的各位同仁,我们都是做教育的,关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在这儿我也是把我自己的一己心得拿出来跟各位老师,我们大家做一个探讨。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来成全人的。它是成全、培养一些人格健全的人,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这个提法其实是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里说的。教育其实是使人成为真正普遍意义上的公民。

我们看一看今天,大家的专业知识都已经如此发达,但是我们的常识被忽略了。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因为自己一己的需求,去抢夺方向盘击打司机吗?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常识与价值底线的默契。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家追求的锦上添花。所谓人格健全的人,首先应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这里我并不是说文科、理科都要得高分,完整的知识结构,我指的就是常识,指的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健康,指公共规则的默契坚守,指一个人有科学素养,起码他不被伪命题绑架。一个人有艺术爱好,不一定要考级,但是在他一个人寂寞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他可以安慰和抚慰自己,这就叫完整的知识结构。

此外,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在成长中是必备的。在我大概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着给本科一年级上课,因为我要给孩子们一些习惯,比如我在课上说,我提出一个命题来,你们大家说,发言,小孩鸦雀无声,看着这个黑板,怎么都不说话,很久有人怯生生的举手,我所希望的文科的大学课堂,是老师话音一落,大家此起彼伏举手,就可以喊出来,彼此可以争吵出来,要这样的课堂气氛。我跟他们讲,在一个中学里,一个课堂上标准答案越多越说明你们的素质高;但是在大学里,标准答案越少,每一个人能够说出自己的内容,才叫一个集体的素质。

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们的学生接受了那么多一致性的答案,偏偏失去了提问和质疑的能力?好的学校是鼓励提问的。这种提问会带来人的一种真正的创新开拓的意识。我们现在动不动就提到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是我们去看一看世界的发明史,在1600年之后,到现在,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现在不缺乏传承,但缺乏创新。当然创新中更挑战人格的,就是那样一种勇敢的、无所畏惧的、充满诚意的探索能力,不能像我们现在养出这么多巨婴,这么多啃爹啃妈,最后变成坑爹坑妈的“妈宝”们。教育是作为一个体系,给社会一种鼓励性的人格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叫做成长。

第一个问题,健全的人格养成。什么是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太阳东升西落、日月运行,没有人给它打卡,没有人监督它,它还能这么做,所以真君子,要学习自律。对自我的要求,要像苍天一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上有各种物种,人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彼此之间要有将心比心的担待和原谅。所以“天行健”就是向苍天学自律,“地势坤”就是向大地学厚道,对自己严点,对他人宽点,这个人就叫顶天立地了。这个价值观,其实是从童年的时候就要教给中国孩子的,但是我们在教吗?我们还讲天人合一,人跟天地之间要学什么的关系吗?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教育是在建立着价值,同时也在打破着规定性。我自己对此是深恶痛绝。现在对孩子一个标准思路的绑架,当孩子说为什么,老师说,你别瞎问,瞎想,现在跟着我听着答案。如果比内存,人脑永远比不过电脑,但是人比电脑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有判断。今天的世界上,有什么样的事情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怎么样能够提倡小孩子关注大时代的大命运?不要关心那扣一分两分,边边角角的答案并不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我们总在说有人局限性,能够不被思维所限,不被格局所制,就真正走出来了。中国的孩子是要做一做中国的游戏,比如说下围棋,围棋的口诀:金角银边草肚皮,去占边,去挂角,在可能性中争最大的地盘,而不要在规定性里面撵一个子,在“草肚皮”上拐羊头最没意思。不要说,除了学习别的闲书都别看,别的闲事都别管,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里,没有一件事是跟我们生命不相关的闲事。写《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以色列的年轻的历史学家赫拉里提出来,全球性的大家面对着三个问题:第一是核战争的威胁,现在大家有太多太多毁灭人类的武器,过去好莱坞看到的灾难片,其实都在生活中上演着;第二是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大家看见了环境的变暖,我在北极痛心疾首看见北极的冰正在急剧的缩小着,熊妈妈带着熊宝宝无奈在一块一块浮冰上调谑,更触目惊心的看到,由于扬尘,把太多排泄在水系统中的垃圾带到了北极,北极已经堆满了塑料袋,有些有效的北极熊宝宝是被塑料袋绕经勒死的,如果晚年的冰川都要崩溃了,这还不是一个全球的问题吗,这个生态系统的坍塌崩溃,还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吗?

第三个问题是人工智能给我们未来带来的威胁。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多么便捷,人可以真正可以过上好逸恶劳的日子,人工智能可以伺候你的一切,但是你不感到恐慌吗?人机之间的交流,天伦之乐,都变成了人机虚拟空间的交流,人究竟是万物的主宰,还是孤独,而且毫无隐私可怜的存在呢?这些问题其实我都希望老师,我们的校长可以告诉我们的中学生,可以告诉我们的小学生,你现在的一个习惯都关系到这几个大问题。一般小孩子关注人类的命运,这些人自己的小忧伤、小烦恼,才会消失在大环境中。所以一个人不要被眼前这一点点考试限制住,会让人真的变成一个追求小成功的可怜虫。

关于思想品德课,大家也常常说人要有美德,美德和学习之间是什么关系。孔子曾经问他的学生子路:你听说过六言六臂吗?有六种美德,但如果人不好学,不发自内心诚恳的去修行提炼自己的成长,那么这六种美德会带来六种弊病。子路说没听说过。老师说:坐下,听我跟你说,我来告诉你。这就是孔子说的好人不好学,一个仁爱的人,如果不通过学习,明辨是非,知道自我权益和他人的界限,不能保护好自己,被人坑的时候,不是你的仁爱的过错,而是因为你不学习,所以你就会是一个愚昧的老实人。有人说我好智慧,我本来就聪明,我可以不学,“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有人说我守信用没问题吧?“好信不好学”,人可能被自己的信用给真正的残害。今天的世界变动这么大,都让学生背标准答案,能应对多少事?人得在变化中调整自己的信念。“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你脾气直难道你说话就不能好听点吗,你给人吃黄连素难道外头不能裹层糖衣吗?脾气直说话让人听的心如刀绞,说明还是你的修养不足,不要拿脾气直说事,还是要提升修养。有人说我勇敢,“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小到溜门撬锁,大到杀人越货,都是勇敢的人,一个人如果好刚,就不学习,口出狂言,这就叫“蔽也狂”。仁、知、信、直、勇、刚,只要不修为,人格不成长都会有毛病。什么才是古典精神的当代应用?就是希望大家这样去为我们学生讲。不要光拿美德说事,现在觉得一有美德,什么都可以被原谅,不学习在今天这个社会是不被原谅的。

写过第三次浪潮的托夫勒曾经说过一句话:21世纪真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我学习方法的人。知识固然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怎么解释悟?悟性者,我心也,有悟性也就是见我心,就是觉悟,觉悟见我心。大家想一想,悟性是什么?就是活学活用,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中,多次说过。光学不想,越学越迷茫;空想不学,想着想着就消亡。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告诉你这个叫墙角,里边三个不知道,现在学生经常这样,光学了眼前这一个,特别是不能向人学习,不能够真正看见别人身上的特点,你就没有办法真的成长。

咱们在学校里面,都唯恐孩子们学的知识少,我们课上讲,课外辅导讲,不遗余力的给他们讲,但是知识多了,一定导致人能力的提升和判断的提升吗?不一定。我们总是在说,需要有识之士。在我看来,书本学出来的是死知识,人行走看出来的是活见识,真正在事上练出来的才是真胆识。中国缺的是有胆识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这种伪命题的绑架。

说到这样一种健全的人格,我们就不能不说到孩子的受伤,尽管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祝福我们孩子无伤无痛的过一生,但是我们就知道,真正的伤痛来的时候,你是躲不掉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培养生命的修复能力,这个世界上幸运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而生命的效率其实是在不幸中抢夺出来的,谁能够从伤痛中尽快修复自己,谁就抢住了他生命的效率。

今天在座有很多位基础教育的老师,我们现在基础教育有缺失,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缺失,在小学阶段,要更多加强他们的公益教育,让小学生,像上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去上劳动课,去上义工课。因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是说你学习,在家里面所有人都要忍着你的脾气,所有人都要跟着你的时间表,大人都是要低三下四,你考不好试了,大人要替你买单,没有这样的事情,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生态链,越小让孩子懂得这点越好。并不是说小学、中学都是他们在学的时候大家先供着他,等到上大学以后再让他明白这些,到大学就晚了,甚至把一个孩子放在坛子里头养着,说你别到处跑,就在这儿念书,长到18岁,把你坛子砸了,站起来跑吗?那个孩子已经没有奔跑能力了,腿已经长成坛子型了。现在有多少孩子的人格已经长成坛子型了,小学的时候不为人付出,怎么能有尊严感,小孩子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多有尊严,当大人们谢谢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小孩子得到的肯定,所有小孩都信着,他是一个大人,是一个独立世界,所以小学要拿出来做义工课的时间,也知道大人挣那点钱不容易。

到了中学都要接受挫折教育,今天这个媒介环境,让孩子们竞选的年龄提前了恋爱的年龄提前了,拉帮结派各式各样的思考都提前了。他的挫折已经提前了,你还不去教他怎么面对挫折,这对孩子负责吗?大家看到了社会一个现象,就是家长替孩子们出头,有多少朋友圈里面,老师一说,某书记的女儿在这里,你敢怎么怎么样,这不是段子,在幼儿园的群体已经有这种坑爹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动不动是我孩子被欺负了,我孩子被谁推了一下得抑郁症了,不觉得这样的教育有问题吗?家长为孩子出头,究竟要出头到多大,到什么时候,甚至现在有因为自己的上小学的女儿,被同班的男孩子打了一下眼睛,当爹的拿刀把男孩杀了,所以今天在做教育不容易,各位同行不容易。

过去我们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今天,家长和教师的纠纷,包括另外一个高尚的职业,患者和医生的纠纷,在社会上还少吗?就在这样一个冲突的时代,纠纷的时代,我们又怎么样去看待人面对自己的挫折感,可以说我们家长的这一代就不知道怎么面对挫折,所以他才会有这种过激反应。而我们的学生们,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公民,我们其实是有责任在现在教他们面对挫折。小孩的时候,在地上摔一个跟头,站起来接着走,也没见着骨折,人到五六十岁,稍微摔一下骨头就断了,挫折也一样,小时候趁着骨密度还好,趁着吃五谷杂粮,太阳底下跑一跑,钙不缺的时候,要让他懂得修复自己的挫折。

到了大学,大学教育现在最缺失的是人走出校门的职业教育,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有时候居然不知道上班不能迟到,他居然不知道作为一个年轻人,是应该给长辈们开开门,倒倒水,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是名校出来,我凭什么要伺候你。甚至我们有一些恃才傲物的高才生,半年了还没提我当总裁办理??,我都快工作一年了怎么不送我出国留学,这种心态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你已经拿着工资了,谁欠你的。我们其实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个社会不给我们什么都是本分,一旦给了就是情分,是本分没可抱怨的,是情分就要感恩。可惜我们今天的孩子们,认为世界给我一切都是本分,不给就是亏欠,这种孩子怎么可能有幸福呢?归根到底,为人师表者,我们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我们做家长的人也是有问题的,就是给的太多。小婴儿也很少有冻病的,也没有饿病的,都是捂病的,我们拼命给他吃、穿,等他们长大了,我们还像填鸭一样给他们,我们考虑过他们的公益性付出,让他们走向社会吗?考虑过挫折感修复,让他怎么修复自己吗?考虑过在更高层次上,职业素养是他走向社会真正的敲门砖,再一次融入决策,在社会中有搭档吗?这就是修复。在现有教育体系中的补充,我所希望的。

孔子说过,诗经三百首,倒背如流,这叫颂诗三百,给你一个内政,“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不同国情,不同情况,张口接不上来,给你内政拿不起来,给外交干不下去,孔子问说,虽多,亦系以为?你学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这些东西其实就应该问一句“虽多亦奚以为?”你的知识多,你说你有什么用。

中国的教育,其实从来都是综合人格的发展教育。孔子曾经说,我担心什么,我不担心世界不了解我,我就担心我自己几件事,德之不修,放着美德不修行自己,学之不讲,放着学问我每天不钻研,不讲学,闻义不能徒,不善不改,这一切是让自己担忧的,孔子从来不担心这个世界不了解他,要担心就是自己不能修德,不能讲学,不能闻大义,不能改不善。什么时候我们能让自己的学生别老抱怨领导不赏识你,同学不理解你,问问你自己,有什么是你能管住自己的事?我们现在都胸怀大志,特朗普在讲什么,普京在讲什么,明星们在讲什么,我们都比人家自己还明白,唯独自己在讲什么,自己能管什么,不明白,让人回归常识,其实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不怎么叫基础教育,基础基础,其实就是严守常识的教育,让人真较劲就跟自己较劲。

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格,人是应该做什么行为自己能够买单的。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我要去社会上做个小官,挣钱,老师教教,我得怎么做,老师说多闻决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没明白的事少说,不要说哪儿冒出来一个事来,随便敢说。8月份到现在中国有很多艺术家先后去世,网上一大批声音,这些人都是挣钱忙的,这些人有点病就得出国去治,要是守在祖国,去一个乡村,他早就好了,他要不是为了挣钱,不那么辛苦,像我们这样,哪儿有那么多毛病,我要说死者伟大,口下积德,你了解别人的时候,我们凭什么指手划脚评价这些不了解人的生活,不了解的事情少说话,尤就是老埋怨,一个人要想言辞上不落埋怨,少议论别人,这件事也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小孩子家家,动不动比,你看他们班谁谁多笨,这题都不会,他数学不会,体育可能比你好,他作文写的不如你,他化学比你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谁笑话别人,谁本人就是一个最大的笑话。做老师,做家长的人,不敢让孩子笑话人,这样他就少落埋怨,多听少说,不落埋怨。

第二句话,“多见却代,慎行其余,则寡悔。”真正的见识是看别人字事看出来的,看多了不会消亡,没看明白的自己先别贸然去做,这样就不后悔。孔子跟自己学生说,想出去做官挣钱是吗?告诉你,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说话少落埋怨,做事少后悔,就知道在社会上怎么当官做人了。这句话各位老师,想想对咱们难道没用吗,别让孩子总抱着虚妄的梦想,学学这种底线,这是情商,这也很清醒,你就算是这么小心,其实人还是得犯错,犯错的时候不要紧,犯错的时候才看有没有能耐为自己行为买单。鲁哀??不迁怒,我错了,就是我的责任,我不迁怒他人,我既不冤天,也不尤人,不找任何借口,我错了,这叫不迁怒。第二,不二过,相同的错误,这辈子不允许自己犯第二次,第一次犯错叫无心之过,第二次犯错,第三次犯错,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说,我从十四五的时候就粗心,到50的时候还没改,自己不觉得丢人吗?犯了一回错,下回别犯错了,这就叫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虽然这句话是一个现代的表述,但是我想在经典,有大量相似的表述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这儿说一句题外话,很多位校长、老师都问过我,怎么给孩子们讲经典,开选修课还是让他背诵,在我看来,讲经典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纳入一个现代语境,现代框架,而不是说就事论事的只讲经典,因为过时的东西里面,有一些观念跟生活形态,跟现在是不符的。

第二点,我希望每个孩子不要总把自己复制成偶像,把自己做成别人的盗版,而是让每个人看见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这个最好的自己,每个人,人格的尊严都是需要被鼓励的。我其实一直觉得,我在小的时候,我是一个从小特别偏科的学生,我的数理化一塌糊涂,但是我就是文科好,我就是语文特别好,我其实也很感念我从小上的学校,我是北京四中毕业的,四中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不以成绩论英雄,因为我性格开朗,我朋友多,我能玩,所以我这样一个都快接近学渣的成绩,在四中我的朋友照样很多,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卑,我说这是好学校,好学校对人的成全就是如此。怎么样鼓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呢?鼓励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为了他的未来学会自律,当一个人越自律,越有自尊,尊严程度高的人,在社会上自由的权利、程度相应也高。如果不自律呢?不自律别人指指点点老说你,就是他律,他律不管用还有法律,究竟放弃自律他律,直到法律剥夺你的自由,还是加强自律,提升自尊,而赢得自由,大家自己判断。

我们给孩子讲很多东西,不要总讲一个层面,要给他展现逻辑关系。我们在今天很多孩子缺少的是逻辑梳理,谁都不愿意只截取一个片段,你把它还原到逻辑体系中,给他选择的自由,你自己去做就是了。

我还要特别的跟大家讲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学校输出了这么多价值观念之后,家庭教育究竟怎么来配合,家长跟老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每一个学生,其实生活最多的这种环境,都是在家里,我们北师大幼儿园的园长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现在最发愁是5+2等于0,他说我用五天时间教了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自己盛饭,洗手绢,见人有礼貌,周五晚上一接走,礼拜一回来,又变成一小浑球了,5+2等于0,周而复始怎么办,我也在想,为什么现在家庭教育反而成为我们理念的一个破坏者呢?相比西方世界,我们每个人是家国同构的,我们必须要讲一讲在成长中的家庭教育。

今天社会有很多“6·1儿童”,这个金字塔的极左,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间有爸爸妈妈,这一个小皇帝、小公主,戴着小眼镜在那儿练书,是他全部的任务,真的是他全部的任务吗?从头追溯一下,教育在中国传统中应该什么样子,各位老师、校长你们应该知道,中国人原来是虚岁8岁-15岁叫小学阶段,15岁以后是大学,四书中最容易懂的,最短的是大学。大家都熟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过去中国人怎么说话,当年年轻的梁启超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这样一个中青老臣,不到20岁的孩子,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他住在武汉,张之洞先将了他一军,说: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将相,孰为第一,孰为第二?这句话明显带着一种长辈的挑衅。梁启超立等可对:三教儒为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先,岂敢在后。大家说这一点对的漂亮,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中国人应该说话的样子,一个晚生后学,既有对前辈的恭敬,又有对大时代的担当,这就叫不卑不亢,既不过分的卑微,也不会有一种躁狂,这就叫应对。大家不要觉得梁启超不到20岁就这么说话了,那你说晚了,应该是不到15岁就学会这么说话了。

第三,学进退。该进的时候进,教孩子的时候,你得露面;该退的时候退,大人在做什么时候,自己要有分寸,要知退。进退其实就有人在公共空间应该做什么,为什么现在飞机上、高铁上、戏院里老有这种熊孩子尖声吵闹,扰乱公共秩序,媒体上总有一个题目说,每个“熊孩子”背后总有一些“熊大人”,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为什么不管他,大人说能跟小孩计较吗?他长大了就好了,其实长大不会更好的,这就叫进退——知进知退。

大家看看,人在校学的时候,学洒扫、应对进退之礼,这是行为哲学,观念哲学是什么,就是六礼、六艺、六义,就是全面的生活技能,和德智、美、体和生活技能,能说中国教育理念落后吗?这才叫人的全面发展。不要小看中国的小学,中国的小学学了这些才能进入大学之道,到大学以后反而学的简单了。有判断力,分清一个事情的本末大小,这叫追究人明辨是非,致良知的那条学习道路。

在咱们这样一次盛会上,我想呼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和校长,我们得从自己开始,把中国原来的教育理念温习一下,然后我们才知道,给现在自己的学校补充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用这样的教育观念把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补上来。过去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是有伦理认同的,也是有规则认同的。正因为我们说伦理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以家庭是讲究规矩的。西方人遇事都叫他的神,中国人是哎哟我的妈,哭爹喊妈就是中国人的“神”。过去的家是大家族,现在的家是小家庭,都不和爷爷奶奶住一块了,哪儿还有伦理上的孝敬,能不能在今天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中,把我们基本的伦理规则沿袭下来,学校是有责任的。

我们其实重新要去审视一个家庭中基本的风尚。比如说读书这件事,有很多人家是爹妈在外屋搓着麻将,要求孩子在里屋背古诗写作文,我不信这事能成功,所以爹妈玩手机,不抬头,告诉孩子,不许碰手机,怎么能让孩子不服气?爹妈不叠被,告诉孩子做一个整齐的人,怎么可能?所以家风一定是全家共同遵守的风尚。

在家庭中,什么是规矩?就是各司其职。“父”这个字很简单,就是仪仗队走在前面,手里举的大叉子,最高仪轨,是象形字,任何一个卫队都是这样的大叉子,这就是父,凡父亲、爷爷、爸爸、爹爹,男性长辈从父字头,是什么,父亲就是一个家的规矩。什么是母亲,母原来是要横过来的,原来是竖着一个小弯,象征一个女子跪坐的身体,而两个点就是她的乳房,能够以乳汁哺育婴儿的女人才叫母亲,母亲是一种陪伴,父亲是一种规矩,母亲是一种陪伴。父亲定了规则,母亲用软教养陪着孩子长大。过去一家十个八个孩子,到了祭天祭祖的时候,唯一有资格开口说话的孩子是长兄,在中国有长子成才这种特殊的现象,因为老大如果不争气,爸爸妈妈就要说:你看看你以后祭天的时候说什么话,你让弟弟妹妹学什么样。这就是他上头立个口,他叫兄长。过去这些字都叫规矩,每个人都有角色,人怎么能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光要自己的权利呢?

在家里是这样,人就要学会基本的东西,我很喜欢《弟子规》教的是行为哲学,教的不空泛,既要有总训,同时告诉你出门必须告诉大人,回家必须跟大人打照面,早晨起来一定要叠被,晚上回来一定要洗袜子,吃饭一定要收碗筷。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早起,到周末不应该睡懒觉,如果头一天晚上没有打游戏,有什么补觉一说呢?能不能让孩子做到这样,过去要求小孩子,真要有中国人那种站如松,坐如钟的样子,出门的时候小毛子戴的端端正正,有钮扣都得系上,袜子提紧了,鞋带系牢了再出去。

学习不是一切,而且要告诉这些孩子,爱学不学,学是为你自己好,不能因为你学习了,全家人都欠着你,怎么样明辨是非呢?我们现在家长都求孩子学习,有什么可求他的?我们交易学上有句话:三流的家长做保姆,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三流的保姆吧伺候来伺候去,还结仇,孩子特蔑视你,精神上没有交流,孩子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就知道给我穿衣服;二流的妈妈做教练,孩子学钢琴,他也学,孩子学奥数他也学,就在专业上纠结,其实也没有精神的碰撞;什么叫一流的家长做榜样?家长有家长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学习,大家各干各的事情,家长要告诉孩子,我的工作没有麻烦你,那你的学习,抱歉,这件事情我也不会替你操过多的心。你在学校有什么委屈,抱歉,这是你的人际关系,我不会替你去找你老师的,我也处理我的人际关系,这就叫做做榜样。做榜样不一定要拿出你个人所有时间,甚至牺牲自我去陪伴孩子,其实人怎么样在行为上给孩子这些教育呢?这就说到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上,我要特别跟大家讲几家过去传世家族里面的家教门风,从曾国藩先生的家训开始,人在少年的时候,最经不得的就是顺境,人在中年经不得是闲境,而在晚年才最怕逆境。你想想看,人小时候顺风顺水,全世界都惯着你,这个孩子就没有人格的历练,中点的时候闲着,中年要闲着,忙也是一种资格,你忙说明你有价值,一个人如果少年的时候没有练出人格,中年的时候没有因为忙碌而积累了资源,少年时过的太润是人生一大不幸。这个事既要告诉我们学生,也要告诉他们的家长,不要老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不吃苦,你指望他老的时候吃苦,人这一辈子吃苦都是有定数的,你能陪他多久,要想明白这个道理。

曾国藩先生说,我看一个大户人家,日后会不会衰落,只看他家子弟三件事:第一,是不是每天早起床。第二,是不是能够干家务活。第三,是不是爱读书。人能早起床,这是一个天地之约,是自己修身,干家务活是齐家,念书是一个人的明智。这样的人才有出息,他把每天早起干家务活看的特别重,然后读书,大家经常说,现在我们别的跟人家不能比,干活早起可能孩子不行,但读书肯定比他们读的多。可是我们的孩子真是读书人吗?我们的孩子太多是为考试而读书,并不是他自己真喜欢念书。你看曾国藩先生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是发自内心,自己喜欢念,人有志才不甘为下流,他自己才瞧得起自己,不能说没老师监考就可以打小抄作弊,没人看着,占着便宜了叫吃了亏,所以人有志是第一条。有识就是刚才说的,你真有胆识吗,有识不会学一点就扬扬自得,要知道学而为尽。有恒最重要,有恒心者,事情断无不成之理。

我们评价现在孩子是不是读书人,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你如果把读书当成学习方式,还不能说是一个读书人,只有一个人把读书当做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他平时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休闲乐趣,这一辈子他跟书才结缘分,你怎么才能让他爱上读书呢?我觉得要允许孩子读闲书地我不知道各位老师们会不会认同我的观点,因为太多老师说,读正经书都没功夫,还读闲书。我倒想知道什么叫正经书,我们原来中学时候学的那些分科的知识,这一辈子真的用的上吗?我倒是闲书记住了很多,所以金庸先生去世的时候,痛心疾首,想想他的江湖,都在我们少年的岁月里,那时候读这些东西,可以把整个中国古典的东西,都放在这个大江山之中。大唐整个布局,南到南部分天龙八部的南诏国过读武侠小说难道不是艺术吗?当年嵇康被杀的时候,把琴要过来,弹了一曲广陵散,??到金庸笔下写笑傲江湖的时候,想一想华山派高手刘正风,因为江湖上职责他跟魔教的长老曲杨柳来往,最后他们两个人一起,生命在垂危的时候,合奏一段广陵散的一段曲子,??17:44虚拟和真实,所有的艺术和哲学,这一切哪有边界,鼓励孩子能爱读闲书,总比他不读书好吧。

咱们不能说米面馒头这个东西是主食,就不允许孩子吃零食,其实水至清则无鱼,四中的老校长流畅名校长有一句话,做眼里揉的下沙子的教育家,小孩成长,有些事该过得去,眼里得能容沙子,得做眼里揉沙子的家长,也得做眼里能揉沙子的老师。这些既是家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宗旨,曾国藩先生说的多好,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我们孩子不是败在傲上,就是败在懒上,也要问,我们家长不懒吗?我孩子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回来跟我讲他们小孩说的笑话,老师讲笨鸟先飞,有的鸟知道自己笨,他努力的先飞,勤奋,所以这种鸟还是有未来的。怕就怕知道自己笨还不飞,躲在窝里睡大觉,这种鸟没救了,很糟糕,孩子们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趴在卧里拼命打它的蛋,让它的蛋替它飞,这就是小孩看家长,从古训到孩子们的话都是有价值的话。天下古今的平庸的人,都以一“惰”字之败,就败在懒上;天下古今之才人,聪明,皆以一“傲”字之败。如果你资质平平,还懒,那就不行了;你虽然聪明,但你傲,也完了/也就是说一个懒惰、一个骄傲,是病,这得治,怎么能管呢?曾国藩先生给你开方子,戒骄傲以不轻易笑话人为第一要义,戒懒惰以不晚起床为第一要义,执行起来很好做,不笑话人能做到吗?今天时代,别人有我没有,我就嫉妒,什么时候社会这种心态能心平气和一点呢,能不笑话别人呢?还有就是律已,你能天天早起。前一段时间早起还容易点,到现在,后天就立冬了,正式进入冬季,还要天天早起,你做得到吗?人生四十有约,真的能做到这些吗?

曾国藩先生说,我的孩子不要过于聪明,因为一聪明就会笑话人,而人不敢笑话别人,人生的修为,每一点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人向高处走,一定要向圣贤走的,不然的话你就与禽兽无异了,这些都是家训,当然还有带兵打仗的,一个真正做领导的人,我觉得做校长也应该有这个胸襟,就是有什么功劳都是下属每个人的,不敢说自己领导的好,但有过错得说,我是老大,是我拍的板,这件事我认账,谁能做到这样,谁是真正的领袖。大家觉不觉得曾国藩每句话说的都非常好?这就叫传世的家训。

再说说林则徐的家训,特别强调眼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取舍标准就是国家大义,看天地,见终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所以他家的孩子都很出息,他的儿子们很出息,他的姑爷也很出息。大家知道吗?他的女婿沈葆桢也是一品钦差大臣,李鸿章见南洋水师的就是沈葆桢,林则徐这一门传下去非常??因为不给他们留钱,林则徐说我的子孙不用,他们本来很贤德,自己已经有志向,钱要多了损其志,耽误他们,我的子孙如果连我都不如,我留钱干什么?现在官二代,富商的二代,捅了娄子就拿钱去买通,林则徐不留钱,留什么?有著名的十无益。过去很多人说求风水、求学问,林则徐告诉你说,一切不如求人性的本心。你如果连存心都不善,什么风水也不保佑你,连爹妈都不孝敬,神明也不保佑你,家里跟兄弟不合,在外边交多少朋友也无益。如果行止不端正,念书越多人可能越坏,做事没有边界,没有一个道德太规章的话,那么你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心高气傲,如果与人磕磕碰碰,不如没学问,时运不济,不妄求,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人不惜远期,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就是传世家族,给孩子的这些真正的教学。

大家都熟悉这段《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先生留下的,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20周年。梁启超他们家真厉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们家的九个孩子,各顶各出息,学什么的都不一样,学诗词的,到学建筑的,到学考古的到图书馆的馆长,到经济学家,一直到社会活动学家,到火箭系统的控制专家,九个孩子都出席,九个孩子学的专业都不重复,并不是承接父亲,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看看梁启超先生怎么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人别那么计较,家长有时候太让孩子算小账,从刚上初中,考雅思就得花大量时间了,孩子的精神还重要,梁启超说不要做填鸭教育,给这九个孩子一共写过五百多封家书,他主张父母要跟子女做朋友,而且做家长的人要有趣味,养出来的孩子才有趣味,特别希望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想想这句话,我们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吗?当我们被急功近利绑架的时候,我们的活动无趣,我们能要求孩子有趣吗?孩子小时候的生命又一次被功利绑架,怎么能有趣呢?梁启超先生说,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就是赤子之心,用林则徐先生的话说,看山看都是情怀,现在高秋以晚,秋天比春天更好,这些都过去了吗?有一句谚语说的好,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眼里只是饲料,今天这个时代不是鲜花少了,就是人的孩子气,人的审美太少了,牛油的眼光太多了??

所以梁启超先生才说,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第一要诀,这是一个家训,也是一个世纪的价值观。大家读一读饮冰食文集,??是一种通达透彻的文章,为什么写少年中国说,21岁随老师康有为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只有24岁,自古英雄出少年,他是有大时代,为什么一开始说到赫拉里提出的三个人类共同的命题,我们现在有几个十几岁的少年关心人类的大命题?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大人格,所有的这些家书家训,我们只能讲这一点点,但是这一切会告诉我们,人要真正达到文而化之。这里是周易的两句话,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了天文之道,马上要立冬了,人有自己的生息调养,要关乎人文,知道世间百态这个时代大命题是什么,人类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对中国什么是重要的,人生成长中什么才是底线,这都叫关乎人文,用这样的理念,去化欲行为,化成天下,这就是教育共同体。

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有很大的一种弊病是文而不化,我们缺文吗?不缺,但我们缺化,我们把文都变成了标准答案,那能化吗?我们得输出价值观与态度,那才是一个教师真正的功德,那才是化。

今天这样一次教育的盛会,我们这么多同仁聚集一堂,2018年也眼看走到岁末了。虽然关于2019年社会上有很多恐慌不定的情绪,但是我想教育是给自己对文化的相信,在用这种相信去教化别人,我们的心定了,未来就乱不到哪里去,我们给学生一些非标准答案,世界就不会绑架大家的判断。我们跟家长们有沟通,家校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孩子就有最后的港湾,能够助力成长,是世界最大的功德。

我以这一切祝福我们在座所有老师,跟各位同仁共勉,我们来共同迎接新的年头,祝福我们的学生。谢谢大家。

****************

读了读乡村学生的作文,才知道和城市孩子的差距真大

作者:师者

发表时间:18-09-2720:59优质原创作者

乡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 看看六年级农村孩子写的观后感

看看六年级孩子写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本文作者:12岁,男,六年级。在一所村级小学读书。语文成绩80分左右。

星期六上午,老师让我们在家看河南四套《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我看了教授给大家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感受到的是让学生变得更加努力。我要学会“独立承担”。教授所讲的内容是让小学生变得更加勇敢。

我在生活中, 遇到这种情况太多了,孩子犯错了事。孩子去说:“这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责性。是爸爸教育孩子不足,孩子变成了不自立的小男孩,这次我听了教授的课,深深的把我感动了。我从小要做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好孩子,应该培养更强的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懂礼貌。我要让自已变得独力 ,要让自己走进社会,做一个人。自立自强的学生。

今后我要听教授的话,做一个学会自立,学会做一个感恩父母的好子孩子,不会的题也不能靠别人了。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好宝贝。父母要给孩子的健康快乐。我们要有足够的理解。而且要孝敬父母。还要把字体写好。还要正确的认只自已,认识别人,使自己养成一种又快乐又朴素的状态。

我现在已经上了小学六年级,我谈了一些人格的发展,首先,我作为一个小学生,要培养健康的人格。一定要好好学习。这就是于丹教授在人格教育中为我强调的一点。现在我们小学生所要完成的是必须学习,还要知道比学习最重要的还有许多事情。

我要学习,要有道德。还要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在家扫扫地,干干家务活。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做到的,不应该让父母照管我们的一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播出完了。我要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家觉得这篇作文如何,和县城学生差距大吗

****************

于丹告诉你:曾经的差生也能成为老师!

作者:那些有趣的娱乐事件

发表时间:18-02-2809:35

“我是好学校里的差生样本。”在北京四中的“校友论坛”上,于丹的演讲一开始就如此坦白:“当年,我的记忆也很辉煌,但那是一个差学生在一所好学校,生命如何被成全的记忆。”1980年,于丹初中毕业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1982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上高中之前我是个沉默和内向的孩子,不说话,甚至有点自卑。”于丹说自己不说话是因为没有说话的环境。在那个特殊年代,父母都被下放,周围也没有幼儿园可上,只能和姥姥在家。“我因为孤单而读书,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误读,但是书籍永远不会背叛。”

“我从小偏科,数学从来没有学好过。高中时代最对不起的是教数学的熊老师,经常被她堵在操场上,领回去补数学。当时文科一个班28个人,综合成绩我从来没有进过前20名,一直是班里的尾巴。”可是,即使这样,于丹认为自己的人格和梦想在这里得到了尊重,“这样的学校不以成绩论学生”。她遇到了一群好老师。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老师们经历了各种曲折苦难重新回到了讲台。教于丹的老师中,年龄最长的是外语老师,当年72岁,一头稀疏的白发;班主任不到60岁,算是年轻的;历史老师,一头雪白的头发,于丹记得他从眼镜框后面看学生时犀利而慈爱的样子。

那时高考录取率只有3.5%,把这群学生送进大学是这批优秀老师的目标。于是老师和学生几乎捆绑在一起。当时高中学生住校,宿舍条件一般,都是平房,10多个学生住在一间屋里。于丹至今记得当年的冬天,每天下午都能看到的一个场景:刚刚做了手术,胃被切除了2/3的教语文课的廖老师,只能吃白开水泡饼干。在晚上学生下自习之前,瘦小的廖老师在寒风里微弯着身体,披着一件黑棉衣,到每个宿舍去把炉子提前打开。

“这些老师不光在教书,是在带孩子啊!当时没有升学率,没有因为成绩而发的奖金,他们只是在做一件事:为良心!”于丹记得当年的地理老师,说话很慢。一次,和往常一样,老师提前来到班里。那节课讲的是西风带与洋流。和数学一样,于丹的地理也学得不好,她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枯燥、抽象。可是下课时,同学们才知道,地理老师的母亲刚刚去世。“一个50多岁的老师没有送别自己七八十岁的母亲。这是怎样的伤痛!可是讲课时他没有说一句其他的话。”后来于丹自己做了老师,她终于明白了一句特别朴实的话:“课比天大!”

“不放弃每个学生,不因为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论定他在班级的位置,每个生命都应该受到鼓励。四中启迪了我的人格,我从这里获得生命的所有自信。”于丹说。在老师日复一日的陪伴和鼓励下,初中毕业时还整天不说话的于丹,在17岁上了大学后,第一年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多年以后,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教授《论语》,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一股重读经典的热潮,她也受到观众的热捧。2007年3月的一天,于丹在北京海淀书城签售《庄子心得》。那是一个阴雨天,于丹从中午1点一直签到第二天凌晨。当天下午四五点时,一张被雨水淋湿了的字条从排队的读者中传了过来:“你的中学语文老师廖老师排在人群里,他从上午11点钟就来了。”

于丹急忙起身迎接,慌忙中带倒了椅子。廖老师还是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踉跄着进来,对于丹说了一句话:“于丹,教过你的几位老师已经过世,我替他们来看看你,你是好孩子。”一句“你是好孩子”,让于丹泣不成声。在送给老师的书上,于丹这样写道:“廖老师,这是我交给您的作文。”“当年我是一个除了语文任何科目都不好的孩子,就是他一直在鼓励我写作文。”于丹认为,四中的老师教会她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人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于丹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我们爱诗歌,可以从古典诗词读到朦胧诗派,读哲学可以从黑格尔、康德一直到费尔巴哈的新马克思主义,到海德格尔、萨特;我们学数理化,也爱摇滚乐……”“我们把大量时间花在听音乐、读诗、写诗上。当时学校很破烂,可是到处激荡着激情和梦想。我们没有课外辅导班,因为老师所有的下课时间都在给我们进行一对一的补习。”于丹记得高考之前,老师还带着他们在北京近郊写诗。当时正上演一部备受批判和争议的电影—《苦恋》,可是老师带他们去看,回来后还让大家讨论。

于丹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发问:“今天中国的经济上来了,可是作为一个经济体的崛起,能替代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崛起吗?所以中学生作为中国的新力量,每个人应当思考自己能为祖国做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与自己的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高校教师和文化名人,于丹获得过许多奖,但她觉得最珍贵的奖来自一名小女生。这个戴眼镜的女生在刚进大学进行新生军训时,连着几个晚上躲在被子里,在手电筒的照明下绣了一幅十字绣:一个穿着长裙的女人,牵着一个脏脏的小孩,手里还拿着一根穿着线的针。

这个女生在一张小纸条上写道:“每个小孩子都是天上的天使,因为翅膀断了落到地上当孩子。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记得天空和飞翔。来到大人的世界,只要大人不训斥他们的鲁莽与荒唐,鼓励他们,为他们重新缝上翅膀,每个孩子都可以重新做一回天使。你是一个能为天使缝回翅膀的人。”“不管我写多少书,做多少讲座,都不会改变老师的身份。这是我的最高梦想,会用一辈子去放飞。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有对学生生命的陪伴和提携。”于丹说,自己从中学带走了一生的信仰。

****************

于丹:孩子夹在老师与家长间“喘不过气”

作者:宝宝知道

发表时间:17-08-0712:33优质原创作者

作者:宝宝知道 亲子陪伴

“老师把每天的作业,先从家校通甚至从微信群转给家长,家长到家后会说:你们今天的语文要做几篇作文,数学要做什么练习,现在给你默英语单词,你们 老师都告诉我了。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充满愤怒与沮丧?”于丹教授从自律提到当下的“教育失误”引发热议。

文化学者眼中的“教育误区”

孩子夹在老师与家长间“喘不过气”

于丹教授在解释“天人合一”的传统道德观念时讲到了一个教育误区。《周易·乾》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 国传统观念中强调的“天与地”,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不受外力影响。“古人说要向苍天学的是自强不息。”于丹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生命状态是有自律、能 自强、建立自尊、拥有自由。人的一切应从自己开始。今天为什么很多人感到沮丧?就是自己无法为自己买单,外在约束太多。

“我们现在教育中一个巨大的失误,让孩子从小他律过多,自律不强。”当别人的管教约束过于沉重时,一个孩子就会想要挣脱约束,他在这样一种逆反 中既没有学习的乐趣也没有自尊自由。“一个孩子从小泯灭自我,他长大后也很难有健全的人格。”所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用来成全人的,教育要让一个独立、幼 小的个体首先觉得我是一个管得住自己的人,管得住自己,所以有尊严;我是一个有自由选择权利的人,我能选择,所以有未来。

于丹说,如果老师把每天的作业,先从家校通甚至从微信群转给家长,家长到家后会说:“你们今天的语文要做几篇作文,数学要做什么练习,现在给你 默英语单词,你们老师都告诉我了,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充满愤怒与沮丧,因为你由不得他自己写作业。”于丹感慨道,一端是老师,一端是家长,两端 的监督加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们还有什么乐趣和尊严?

“君子要自强,首先为人师表和为人家长应多去鼓励,给他一点自由空间,他才能学会自律。”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没人监督就偷懒,觉得不偷懒吃亏了。在这种想法之下,恰恰失去了真正的稀缺品——生命的尊严和安全感。

于丹演讲“案例”挺普遍

小学家长每天都要批改作业并签字

于丹教授提到的教育小案例在现场的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共鸣。记者对身边的家长做了个小调查。所有小学生家长表示,工作日每天都会收到老师的作业通知,而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常是检查孩子的作业。

一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当天下午收到了分别来自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的作业。“语文作业里有一项作业布置给家长的,要求帮孩子默写50个词, 数学作业要批改,英语作业要签字。”记者看到,这位家长的家校qq群里十几位家长发送了“收到”。“基本上3点前老师会把作业贴在qq群里。”这位家长坦 言,孩子作业量较小时,检查一遍通常十几分钟;作业量大有默写时1个小时都不够。“的确挺耗费精力的,碰到不会的数学题时最烧脑。”一位孩子上六年级的妈 妈告诉记者,老师会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6年都是如此,如果哪天忘记签字了,老师会在作业本上写上‘漏签’之类的词。”

采访中,大部分家长也很纠结。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帮孩子完成作业的确挺费事。但如果不帮他,孩子自觉性不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就得不到优。我们很希望孩子能自律,想培养孩子自律又太难了。”

教育专家如是说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习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于丹教授作为文化学者关注到教育中的一种负面现象:家庭教育过分依赖父母,很多人依赖父母生存,不要说小朋友,很多大学生离开父母没有自律。

“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不过殷飞提醒家长注意:“孩子自律首先是从他律开始的,自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步跨越的。这是由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决 定的。”在幼儿阶段,孩子还没有形成认知,自律靠家长逐步培养的。于丹教授提到的家长签字检查作业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孩子学会自律,这种帮助在低年 级尤为重要。孩子刚进入小学,让家长批改一些简单的作业并签字,参与孩子学习中,了解他学习的进度。老师们这种初衷是好的。

殷飞认为,签字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签字。家长接到老师任务后,应该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作业习惯。在“他律”过程中孩子慢慢建 立自律。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时,工作可以做得更仔细些,多给家长一些指导。到四五年级时,家长签字应逐步淡化,这时孩子的学习自律逐步建立起来了, “孩子到四五年级回家后还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家长考虑是否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殷飞还表示,除了学习习惯,很多生活习惯也应从小抓起。逐步培养意识直至自律。这个过程不能省略也不可回避。

于丹评说“南京气质” 一口气说十几首含南京元素的诗词

来到南京,于丹毫不掩饰对这座古城的喜爱。讲座伊始,于丹提出“向南京这个地方深深致敬!”她表示,在南京谈“感悟中国智慧”再合适不过了。

这段引言中,她一口气念了十几首含有南京元素的诗词。她引用了南朝齐国的谢朓五言诗《入朝曲》的一句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来形容南京历史的风 云跌宕,“在这里细细摸索每块城砖,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于丹的语言中带着女性细腻的情感。此刻窗外是秋末冬初的时节,江南开始萧瑟。看着窗外,她想起 了刘禹锡的“金陵王气黯然收”,眼前仿佛是“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景象,千古往事在今日梦回。

于丹回忆,20多年前她第一次到南京,特别请友人一道去寻找“潮打空城寂寞回”里的石头城。后来每每来到这里总要感慨这座城市走过的辉煌六朝, 巍峨明朝和不可替代的民国历史。于丹说,对南京深深的爱源自于它的“气质”,“南京这座城市融合了南北方的气质。既有金陵古都的帝王气象,也有活色生香的 市民情趣。既有昆曲的悠扬,同时也有太多北方人的豪爽。”南京城的气质在于丹看来蕴含着一种哲理:包容。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不包容人,过不痛快的还是自 己。“‘天德’是学会自律,‘地德’是学会包容,自己的要求更严一点,对别人更宽容些。”

本文转载于网络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

同家庄镇杨家庄小学收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专题教育节目

作者:渭南青年网

发表时间:18-03-1908:48渭南市青年媒体服务中心

渭南青年网(编辑 阳光 通讯员 高亮)为了更好地走进孩子内心,加强与孩子的教育沟通效果,根据市教育局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响应,通过校通讯录和微信群的方式,告知家长陪同学生收看,陕西电视台影视频道(陕西四套)于2018年3月17日(本周六)早上7:32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专题教育节目。

通过观看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的讲座,我觉得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要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作为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们才能为孩子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该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主讲,主要内容包含: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怎样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与坚强勇敢的性格;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等,节目有很强的欣赏性、教育性。

家长都非常积极陪同学生观看,观看后在家长群中引发了讨论和共鸣!

****************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的语言矛盾

作者:陈肖平

发表时间:18-08-2606:32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开头第一段就好像有点混乱,这段话的原文是: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这段话的前面一句挺拗口,应该是劝大家不要仰视《论语》,不要认为《论语》高不可及。后面一句又说《论语》朴素如太阳,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是另一回事,问题是我们平时观察太阳时,除非是借助某种工具,比如水盆之类,否则我们必须仰视它,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太阳都是高不可及的,所以于丹老师说的这两句话,其含义完全是相互对立的。

这本书中类似的毛病还不少,比如书中说: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

其实很多人一个字也不认识照样够用一辈子,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元代著名的女工匠黄道婆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但她为元代的纺织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丹老师这段话的毛病在于即便是“半部《论语》”也至少有七八千字,“半部《论语》”这个典故有多种解释,但都是指封建国家政治,不是指个人修养,这个典故丝毫没有仅凭一个字两个字就能管理好整个人生的意思。

这本书中还有一段奇文: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经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于丹老师能不能给个明白话:这个标准到底是低还是高,什么说低就低,说高就高,那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也许于丹老师又要扯辩证法,但在辩证法中,矛盾的转换是有前提条件的,辩证法也反对一个标准说低就低,说高就高,就像名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这种说法在任何时代都是行不通的。

这本书想煲心灵鸡汤,但所举事例却多不恰当,书中说:还是拿走路来说,一看红灯、绿灯中间闪着黄灯,赶紧跑过去吧,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闯黄灯肯定不好,但是不犯法。即便是犯法闯红灯,也不能因此断言他是小人,因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闯红灯是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漠的表现。占小便宜是道德问题,是侵犯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过马路闯红灯侵犯了谁的利益?闯黄灯更是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之内,更谈不上侵犯别人的利益。

虽然有点不同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于丹老师这本书对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启发,因为书中也不乏这样吸引人的金句: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

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作者:甘肃零距离网

发表时间:18-04-3009:27

2018年4月28日由兰州红颜会主办的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金城暖春,溢溢四月,和红颜会会员、莎莎荟会员在一起的140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于丹教授的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讲座,为红颜会和金城莎莎荟的姐妹和嘉宾们带来了如沐春风般的心灵滋养!在于丹教授开始学术讲解之前,兰州红颜会为嘉宾们精心准备了三个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节目。

泱泱千年文明,岂曰无衣,浩浩九州儿女,与子同袍,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兰州来仕美业准备的节目《汉舞-礼-国风》音律悠扬,汉舞翩翩,听传统古韵,观汉家华服,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由佩琳小屋古琴坊演奏的古琴独奏《醉渔唱晚》和古琴齐奏《卧龙吟》,琴声幽幽,张弛之间似有群山沟壑,又似有情切意浓,使人时而神往,时而夺泪!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三字经》便是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它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由兰州碧桂园学校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的经典国学传唱《三字经》,在小孩子们纯净的心里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国学的千年根基又焕放出盛开的花朵和温润的果实!

兰州红颜会、金城莎莎荟活动策划总监康乐先生主持本次活动

兰州红颜会、金城莎莎荟品牌形象总监大伟老师为大家讲解红颜会——亚洲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菁英女性平台。这次在金城兰州大伟老师也预热介绍了红颜会即将全国登陆的【红品】电商零售平台,植根本地、面向全国的电商品牌,也为会员和嘉宾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和资源。同时,我们也为西北女性带来了进入亚洲商界精英群体的【Herose50】女性企业家排行榜。在红颜会的商业平台上发现机遇、成就自己、展示自己,期待您的咨询和参与。

本次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是由兰州雅仕·名媛美业全程独家冠名,雅仕·名媛董事长王晓莉女士也在活动现场热情致辞,作为红颜会理事会员,作为从事美业多年的兰州女性,对于丹教授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王总深有感触,通过于丹教授的【红颜丹心学堂】私塾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这些内在的成长和修行,恰恰是美业追求的让女性由内而外感到健康幸福的目标所在。“让于丹教授来到兰州为我们金城女性带来一场思想厚重而又意义深远的讲座。”金城女性的愿望,今日兰州红颜会为您实现!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于丹教授的讲座全程两个多小时,讲解了中国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和历经时代变迁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观念。从以往“以老为尊”到如今“以小为主”现象的出现,是家教和门风的流失和改变;世家乡绅这样的大家族自古以来继承和保留了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家族道德观和价值观。于丹教授从【规矩与信仰】、【传世家族的家教与门风】、【健全的人格养成】三个章节为我们细细讲解 家的意义、父母的责任、好的家风给予子女后代真正需要的成长和发展、也实现了父母终身成长的目标、良好的家庭观念对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讲授精彩绝伦,1400名观众也深深被吸引,与老师亲切互动。

本次活动由兰州雅仕·名媛美业独家冠名、中天健广场协办、招商银行兰州分行、金徽酒、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公主驾到系列彩妆、浦发银行兰州雁滩高新区支行、希克高端饮用水,广州优品热情赞助,惠仁堂药业、琉璃人生国际美疗机构、来仕美业、姚利美业、中国平安兰州七里河分公司、伊和园餐饮给予了大力支持!

****************

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作者:甘肃零距离网

发表时间:18-04-3009:27

2018年4月28日由兰州红颜会主办的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金城暖春,溢溢四月,和红颜会会员、莎莎荟会员在一起的140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于丹教授的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讲座,为红颜会和金城莎莎荟的姐妹和嘉宾们带来了如沐春风般的心灵滋养!在于丹教授开始学术讲解之前,兰州红颜会为嘉宾们精心准备了三个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节目。

泱泱千年文明,岂曰无衣,浩浩九州儿女,与子同袍,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兰州来仕美业准备的节目《汉舞-礼-国风》音律悠扬,汉舞翩翩,听传统古韵,观汉家华服,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由佩琳小屋古琴坊演奏的古琴独奏《醉渔唱晚》和古琴齐奏《卧龙吟》,琴声幽幽,张弛之间似有群山沟壑,又似有情切意浓,使人时而神往,时而夺泪!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三字经》便是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它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由兰州碧桂园学校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的经典国学传唱《三字经》,在小孩子们纯净的心里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国学的千年根基又焕放出盛开的花朵和温润的果实!

兰州红颜会、金城莎莎荟活动策划总监康乐先生主持本次活动

兰州红颜会、金城莎莎荟品牌形象总监大伟老师为大家讲解红颜会——亚洲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菁英女性平台。这次在金城兰州大伟老师也预热介绍了红颜会即将全国登陆的【红品】电商零售平台,植根本地、面向全国的电商品牌,也为会员和嘉宾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和资源。同时,我们也为西北女性带来了进入亚洲商界精英群体的【Herose50】女性企业家排行榜。在红颜会的商业平台上发现机遇、成就自己、展示自己,期待您的咨询和参与。

本次于丹《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学术讲座,是由兰州雅仕·名媛美业全程独家冠名,雅仕·名媛董事长王晓莉女士也在活动现场热情致辞,作为红颜会理事会员,作为从事美业多年的兰州女性,对于丹教授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王总深有感触,通过于丹教授的【红颜丹心学堂】私塾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这些内在的成长和修行,恰恰是美业追求的让女性由内而外感到健康幸福的目标所在。“让于丹教授来到兰州为我们金城女性带来一场思想厚重而又意义深远的讲座。”金城女性的愿望,今日兰州红颜会为您实现!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于丹教授的讲座全程两个多小时,讲解了中国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和历经时代变迁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观念。从以往“以老为尊”到如今“以小为主”现象的出现,是家教和门风的流失和改变;世家乡绅这样的大家族自古以来继承和保留了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家族道德观和价值观。于丹教授从【规矩与信仰】、【传世家族的家教与门风】、【健全的人格养成】三个章节为我们细细讲解 家的意义、父母的责任、好的家风给予子女后代真正需要的成长和发展、也实现了父母终身成长的目标、良好的家庭观念对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讲授精彩绝伦,1400名观众也深深被吸引,与老师亲切互动。

本次活动由兰州雅仕·名媛美业独家冠名、中天健广场协办、招商银行兰州分行、金徽酒、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公主驾到系列彩妆、浦发银行兰州雁滩高新区支行、希克高端饮用水,广州优品热情赞助,惠仁堂药业、琉璃人生国际美疗机构、来仕美业、姚利美业、中国平安兰州七里河分公司、伊和园餐饮给予了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 《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篇文章828la109699。

【结语】: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于丹: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699'></small><noframes id='828la109699'>

  • <tfoot id='828la109699'></tfoot>

      <legend id='828la109699'><style id='828la109699'><dir id='828la109699'><q id='828la10969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699'><tr id='828la109699'><dt id='828la109699'><q id='828la109699'><span id='828la109699'><th id='828la109699'></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699'><tfoot id='828la109699'></tfoot><dl id='828la109699'><fieldset id='828la10969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699'></bdo><ul id='828la10969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