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

时间: 2020-09-01 23:31:16 分类: 美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

《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

****************

《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

作者:文博天下

发表时间:18-07-2111:05优质原创作者

唐代诗歌文化高度繁荣,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样的诗歌才子,也有沈佺期、王建、皇甫冉等默默无闻的诗人,但毫无疑问,他们为唐代诗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整理、编著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经过反复筛选,最终选取了三百余首唐诗,传诵至今。

今天,我们来看看《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八首写景诗有哪些。

1、《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体现了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最终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4、《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篇都用比兴,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寓情于景,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5、《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6、《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7、《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8、《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王士禛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三绝”。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

《唐诗三百首》中最美写景诗,意境幽远、冠绝古今

作者:文博天下

发表时间:18-07-1510:15优质原创作者

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诗人,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冠绝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数以万计的唐诗中选取了三百余首经典作品,编入《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中,共收录诗人77位,诗歌311首,相比唐代2536位诗人,五万余首唐诗,可以说反复甄选,选取了唐诗的精华。那么,在这三百余首唐诗中,最佳写景之作是哪首呢?

它被很多人称为“七绝第一”,记得小时候扇子上面题字最多的除了《莫生气》就是它了,它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愁字统领全篇。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空旷: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综上,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至今,这首《枫桥夜泊》广为流传,苏州城的姑苏城这一称谓也是尽人皆知,不知道是《枫桥夜泊》成就了姑苏城,还是姑苏城孕育了《枫桥夜泊》。

《古唐诗合解》评价此诗: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大历诗略》:高亮殊特,青莲遗响。

《网师园唐诗笺》:写野景夜景,即不必作离乱荒凉解,亦妙。

这首诗,如今已经为全世界所熟知,如日本小学课本便收入此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

张继最经典的一首诗,堪称《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写景诗!

作者:庆余说诗词

发表时间:18-07-1807:02优质原创作者

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名家辈出,如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唐诗数量更是多达五万余首。而除了那些著名的诗人,在唐代诗人中,还有着这样一位诗人,他既算不上大家,也算不上名家,如果当初不是诗选《中兴间气集》收入了他的一首诗,恐怕今天我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唐代诗人张继,他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自《中兴间气集》首次选入,再到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后来选入《唐诗三百首》,我们才得以读到这首堪称《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诗,才能领略到江南的深秋夜景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品读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张继途径寒山寺写的一首羁旅诗。作为一名客船夜泊者,张继将他对江南深秋夜景的细腻观察,通过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美丽的景象,给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抛去张继这首诗背后的羁旅之思,以及家国之忧,身处乱世的无可奈何之感,这首诗我还喜欢它字面意思上的写景,美到让人心醉。

诗的前两句,张继以密集的意象: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营造出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将秋天夜晚美丽的江边之景,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抒发了一个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张继继续以恬淡隽永的意象:城、寺、船、钟声,营造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本来已经是黑夜且没有月亮,根本看不到任何物体,但醒目的渔火,改变了一切,甚至让深秋的霜寒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就在这样一个万籁俱寂的时候,却忽然听到了乌啼和钟鸣。

整体而言,张继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让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成为了情中之景,那些听到的声音,都成了意中之音,意境上的幽远,让这首千古绝唱,更添了几分魅力。从现如今看来,张继这首诗中的景象,依然会漂浮在姑苏城的夜空,刻在多少游子的心中,它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增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无数人。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不知有没有吸引你前往?但这首《枫桥夜泊》却能让我们领略到江南水乡秋夜的美,它更是一种隽永的诗意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重温7首写景绝句,风景如画,美得让人心醉

作者:小毛豆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06-1021:40

重温7首写景绝句,风景如画,美得让人心醉!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以对声音和色彩独特的敏感,写出了空山传语和深林返照的幽静境界。此诗构思新颖别致,一句“谁裁出”问得新鲜、奇特,让人看到了春风的“形象”。

2、《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描写雪景的诗,以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描写背景,用远距离的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颇具特色。江岸两旁的崇山峻岭笼罩在一片迷蒙的雪雾中,看不到一只小鸟。纵横交错的小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没有行人的踪迹。江中小船上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渔翁,独自顶着漫天的飞雪,在专心致志地垂钓。

3、《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写景诗,语言浅显却富有哲理。登楼远眺,夕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滚滚黄河水向大海奔流而去。要想把壮丽的景象尽收眼底,就请到更高的一层楼上去看吧。

4《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没有继续描写自己惆怅的内心感受,而是目光一转,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江面。在那里,诗人看到了黑沉沉的天空由于夜色环境的衬托,显得比野树还要低,显示出了观物者,也就是诗人此时压抑沉闷的心态。其中最后一句,诗人看到水中的月影晃动,它也仿佛没有亲人一般,只好和他这位旅途上的客人亲近,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更加衬托出诗人孤寂清冷的情感状态。

这两句诗,诗人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景物人格特征的写作技巧,将原本没有生命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同时也较好地衬托了自我内心剧烈的情感波涛。以客观景物映射诗人的情感活动,正是这两句诗的写作特色所在。

5、《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有人认为它们首首如画,王维如果不是一代开宗立派的大画家,焉能致此?有人认为六言诗全都是双音词组,比七绝更少使用虚字虚词,但此组诗的语言在对仗甚而节奏方面仍有诸多变化,云云。

我读此诗,则深感如此田园之乐今日之现代人已不可复得。且不说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田园将芜而人不归,而为生存而奔竞在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又有谁有经济条件与逸致闲情享受如斯田园之乐?至于极少数在乡间有别墅乃至豪宅者,他们离王维的“诗意的栖居”,就生活品质与精神状态而言,相距也不可以道里计了。

6、《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歌描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既是一首田园赞歌,又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钟弱翁的追名逐利形成鲜明对比。诗的一、二句写田园风情,令人心旷神怡。后两句写牧童回家后的闲适生活。全诗文字浅显,颇具平民风格。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从诗人的角度看,是在远眺,远眺那遥远的天边,夕阳渐渐从山上落了下去。诗的第二句则又转换为近景,从诗人的角度看,是向下俯视,看着黄河奔腾入海。虽然只有十个字的描写,但在读者面前,却好似一幅立体的画卷,落日的苍茫、壮阔的黄河,美景如画的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

宋代最豪迈的一首写景诗,想象力直追诗仙李白,瑰丽无比!

作者:杨兄说秘史

发表时间:03-1821:49优质原创作者

关于写景诗,许多文人往往爱从视觉起笔,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但是,宋代有一位叫曾公亮的诗人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从感受和听觉起笔。

曾公亮生平的代表作就是这首《宿甘露僧舍》,其新奇的想象力,雄伟的气魄,在千年诗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此诗构思巧妙,境界壮阔,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震撼人心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如此大胆、新奇、瑰丽、丰富的想象力,几乎可与诗仙李白媲美。

诗人借宿的“甘露僧舍”就是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后峰。相传,甘露寺始建于三国时东吴的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唐朝时期曾扩建,后来,北宋祥符年间移建于北固山上。此寺俯临长江,形势险峻,风景绝佳,历代诗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许多歌咏的篇章,曾公亮这首七绝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曾公亮夜宿甘露寺,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夸张手法,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了出来。夜里,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江水雾气,自己仿佛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阵阵狂风席卷山谷内的无数苍松,其声壮烈奔腾,一幅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映入眼帘。

诗的第三句写得非常瑰丽,诗人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最新鲜奇妙的是结尾,本来应是诗人推开窗子向外观看大江,诗人却反过来说“开窗放入大江来”。这一匪夷所思的想象,写活了长江浩荡奔腾的气势,给予读者一种意想不到的新奇美感。

曾公亮这首七绝,在宋代就已广受称誉,脍炙人口。南宋诗人周紫芝的七律《凌歊晚眺》颔联云:“倚仗独看飞鸟去,开窗忽拥大江来。”对句直接化用曾诗警句,仅将“放入”换为“忽拥”,可见其影响。在宋代诗坛上,曾公亮并非杰出诗人,但他凭着这一首《宿甘露僧舍》,就在中国古代诗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

《全唐诗》王维一首著名的写景诗,构思精巧,生动唯美

作者:古典文化和诗词

发表时间:18-11-0315:20文化达人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故又称河东蒲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21岁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陕西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歌、绘画、音乐等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作以山水诗著称于世,有很高的艺术性,名篇佳句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又精通音乐,工绘画,善作泼墨山水,亦擅人物,笔迹雄壮似吴道子,有著作《王右丞集》。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是《全唐诗》中的一首著名写景诗是诗人为友人皇甫岳所居而写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描写了皇甫岳云溪别墅寂静的山林月夜景色,表现了春山之夜的宁静与恬美,洋溢着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这首诗以“人闲”、“夜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等春山月夜中美妙的“动”景来表现山林的幽静,以动衬静,寓静于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构思精巧,颇富诗意,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诗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尤为著名。惊:使动用法,使……惊醒。时鸣:不时地叫唤。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这两句大意是:月亮初升,光照山林,惊醒了林中的小鸟,它们以为天已大亮,就在春天的山涧中不时地欢声鸣叫起来。

这两句诗描写了月明之夜山鸟受惊而鸣叫于山涧中的情景,表现了春山之夜的沉寂与幽美。诗句在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方面与南朝梁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刘禹锡最经典的一首写景诗,最后一句比喻匪夷所思、冠绝古今!

作者:舒芯成长空间

发表时间:18-05-1421:42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数不胜数,要想写出特色,让读者铭记在心是非常不容易的。毫不夸张地说,刘禹锡诗中的洞庭,读过一遍,就能让你一辈子不忘。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命运多舛,多次遭贬谪南荒地带,二十年间他来去洞庭,据文献记载的大概有六次,其中有一次刘禹锡赴任和州刺史,秋天经过洞庭,写下了千古名篇《望洞庭》。

秋夜,皎皎明月下,洞庭湖水澄澈空明,与月光交相辉映,犹如蓝田美玉,水天一色,空灵缥缈,诗人沉醉其中,发出“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感慨。一个“和”字妙不可言,让人感受到自然和谐之美,感受到置身洞庭山水,物我两忘的超脱。

湖面无风,雾色朦胧,诗人将其比作未经打磨的铜镜。“潭面无风镜未磨”,充分展现了洞庭湖温柔宁静的祥和之美,有力补充了“两相和”的壮丽景致。

看完洞庭水,诗人的视线转到君山,月光中的洞庭山更加青翠,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相依,浑然天成,如同一只精致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比喻简直是匪夷所思,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超常的想象力。诗人不是画家,却画出了洞庭湖光月色清幽淡雅之美,画出洞庭山水壮阔清奇的气度,将洞庭幻化为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把洞庭写得如此之妙,源于刘禹锡深厚的文字功底、惊人的艺术功力,更源于刘禹锡的豁达胸襟和高尚情操。之前小编在《刘禹锡写了一首诗,被贬谪十四年,你说冤不冤?》、《刘禹锡因一首诗被贬14年,返京后又写了一首诗,这次是福是祸?》两篇文章中讲述了刘禹锡的故事,他被生活碾压、践踏,多次贬谪,却越挫越勇,始终保持着乐观希望。也只有刘禹锡,能够在生活的激流险滩中,看得到“和”与“静”,守得住“真”与“美”。

****************

“诗魔”白居易一首写景诗,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心醉!

作者:最美诗画

发表时间:18-02-0215:30

诗人白居易有着“志在兼济”的为民请命伟大理想,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伟大的讽喻诗作;也有着“独善其身”和“明哲保身”思想。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险恶,为避免牛李党争之祸,他给自己安排了一条“中隐”的道路。这就是不做朝官而去做地方官,以地方官为隐。因此他力求外任,这首《暮江吟》就是作于诗人赴杭州刺史的路上。是作随口吟出,直率自然,格调清新,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和愉快。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写红日西沉之时的江水。用”一道“来写阳光,说明阳光已经不像初升的时候缕缕照射,而是渐渐消退了它的光芒,只剩下最后一点力量在燃烧自己;”残阳“用一个残字,说明此时的太阳不在是圆圆的高照,而是在西沉之际被白云遮住了部分身影,”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用一”铺“字,则写出了”残阳“已接近地平线的情景,此时,阳光似乎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用一”铺“字,极为形象。同时兼写了落日的柔和平缓,给人以安静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写落日夕照下的江水的颜色,因日色不足已经没有了白天的力道,故而无力让满江之水溢出波光粼粼的色彩。江水的涟漪因日照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受光充足的部分,呈现出一片”红“色,极显落日的优美;受光较少的部分。则以江水的碧色示人,也不失一种自然和亲切。诗人沉醉在这无边的江水和无边的美丽之中了,忘却了时间,也忘却了自己。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新月初升。没有了落日的余晖,新月的朦胧同样让人陶醉。看,清冷的露珠洒在草丛中,宛如一粒粒透亮润洁的珍珠,泛出动人的光泽!而此时天空的那一弯新月,是那么像一张精巧的弓!天上地下两番动人的景象,被诗人压缩在“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样七个字中了!诗句似乎也呈现了一种特有的光泽和精巧了。

诗人即是用“可怜九月初三夜”这样一句写时间的诗句成功连接了红日西沉和新月东升这两段时间的景物,其文学功底之深厚,艺术概括能力之强让人钦佩。

其实美好的景物无处不在,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或者是发现了却无词来形容它,仅仅感叹一声:“哇,太美了......”

学习诗歌,除了从字词间还原历史人情,了解社会人生,还更是在学习表达和接受思想的能力,想象一下,在你情感极丰富的时候,千思万绪都涌到了喉咙口了,却不知道怎么说,还是挺难受的。

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每天学点古诗词!

****************

李白这首写景诗,气势磅礴,脍炙人口,唐诗中可谓是上乘之作

作者:宁缺野史杂谈

发表时间:03-2516:16

几日不见甚是想念,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宁先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下来,传世的诗词何止千万首,无论是脍炙人口的唐诗,还是别有韵味的宋词,亦或是悠扬深远的元曲,都是属于我们的文化瑰宝,快来看看今天带来的诗词是什么吧~

李白是一位天才般的诗人,而且自身充满创造能力,再平淡无奇的景致在李白的笔下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显得别具特色。李白不仅仅是一个豪爽的人性格上虽然不自负,但是骨子里总是会有不服输的时候。崔颢的《黄鹤楼》可谓是名满天下,无人不知哪人不晓。可是我们的诗仙李白登黄鹤楼后却没有写出与之相匹敌的诗作,他心里当然是不服的,于是于凤凰台前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可谓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诗的开头便描写了有关凤凰台的传说,短短的十四个字里用了三个个“凤”字,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及其优美。凤凰在我们华夏属于祥瑞的一种吉兽,可以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三国时期的吴国以及后来的东晋,加上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金陵定都过,所以金陵有着六朝古都的美名,但是再美好的事物也抵抗不住时间的流逝,多少繁华的朝代和风流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广阔的长江。

李白的写景诗一向豪放,这首也不例外。颔联则是由抒情写到了景致。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叹息之中。而是把目光转换到了眼前的大好河山。三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云雾之中,若有若无,就好像落在了天空之外;而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河流。颔联两句气势磅礴、境界阔大,李白诗中的豪迈之情跃然诗句里。

李白虽然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帝受奸人蛊惑,他心情的沉痛则在这最后两句体现了出来。诗中的“浮云”则指的是朝廷之中那些达官贵人,诗人登高却不见长安城,想报国却无门径,这怎么能不让他痛心疾首。他把眼前的景致和自身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真切自然,毫无矫作之情。

李白是一个极具个性的诗人,他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认为只有自然才是宇宙中唯一永恒,在他的诗中便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在格律气势上不输于任何一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作为一首吊古伤今之作,李白把眼前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启发人们更深的思考,实在是唐诗中的精品。

好了,今天的诗词鉴赏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给老宁小小的点一个赞和点一点关注哦。我会不断的进步,争取为大家继续带来更多更好的诗词鉴赏,我们下期再见吧!

****************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写景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西湖的无穷魅力

作者:诸葛品历史

发表时间:03-1223:38优质原创作者

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表现出苏州和杭州的景色优美,以及人们对苏杭的向往。每当提起杭州,会让人情不自禁想到美不胜收的西湖,加上被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传说,西湖成为闻名中外旅游景区,如果到杭州不去西湖游览一番,相当于没去过杭州,其魅力和知名度可见一斑。

去过西湖游玩的人很多,对里面景点也了如指掌,但你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吗?根据《汉书》记载,西湖最早的名字叫武林水,另外还有十几个曾用名,比如明圣湖、西子湖和美人湖。虽然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用过“西湖”二字,但以正式名字出现在史料中,要感谢大文豪苏轼。

有一年,苏轼被调到杭州做官,看到西湖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湖面被杂草覆盖,立即给皇帝写一封奏折,希望朝廷允许他对西湖进行疏浚,言辞诚恳,理由充分,并且说道:“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轼的请求得到批准,这对西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苏轼的治理下,西湖焕然一新,往昔的美景逐渐恢复,后世人为了纪念苏轼对西湖做出的贡献,把他带人建造的堤命名为苏堤。作为古代的旅游达人,苏轼经常与友人一起到西湖划船、欣赏美景。游玩之际,苏轼留下不少赞美西湖景色的诗词,其中有一首最经典的写景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西湖的无穷魅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大概意思:万里无云的晴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清波荡漾,简直美得让人心醉,无法用言语表达。若是碰到阴雨天气,由于雾气朦胧,西湖看起来若隐若现,跟晴天相比,别有一番超然景象。假如将西湖比作越国美女西施,无论是化淡妆,还是浓浓的装束,都掩盖不住她独特魅力。

苏轼走过南闯过北,知识渊博见多识广,长江里游过泳,黄河里捉过鱼,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地方的景色能与西湖比肩。苏轼并没有针对某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而是从整个西湖景色出发,以超乎常人的眼光和审美观,描绘出无与伦比的场景。

苏轼写作手高超,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拿西湖跟其他地方景观比较,而是把它看作天生丽质的西施,一般人很难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力。历史有时挺有趣,如果当年皇帝不把苏轼调到杭州做官,就不会有如今“苏堤春晓”的美景,甚至西湖也会因此失去韵味,他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成为永恒的经典。

--免责声明-- 《《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这篇文章828la109994。

【结语】:《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千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994'></small><noframes id='828la109994'>

  • <tfoot id='828la109994'></tfoot>

      <legend id='828la109994'><style id='828la109994'><dir id='828la109994'><q id='828la109994'></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994'><tr id='828la109994'><dt id='828la109994'><q id='828la109994'><span id='828la109994'><th id='828la109994'></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994'><tfoot id='828la109994'></tfoot><dl id='828la109994'><fieldset id='828la109994'></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994'></bdo><ul id='828la109994'></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