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日记10篇

关于数学日记10篇(精选)

关于数学日记10篇

关于数学日记10篇

数学日记 篇1,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昨天,我和奶奶到药店买了两盒药片——胃舒宁 两盒药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给她一张100元,营业员找给奶奶48元。 找好钱后,我用小数加、减法核算了一下。奶奶还可以这样付:1.先给营业员50元,再付10元,找8元。2.如果奶奶有零钱,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过这次陪奶奶买药,我知道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日记 篇2,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60秒是一分,60分是一小时,24小时是一天,30天是一个月,12个月是一年,100年是一个世纪,10个世纪是一千年,我们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也是一秒一秒过去的,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放过每一秒。

  就象盖房子一样,也是一点点地用砖盖起来的,我们不一点点地把知识积累起来,长大后就成不了有用的人,就象盖房子一样,要先打好基础,不然就盖不了高楼大厦。

  我们必须抓住每一秒去积累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头脑。

  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一代代地努力,才创造了五千年的历史。

数学日记 篇3,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星期六的早上,我的几个同学到我家来玩,妈妈提议说:“你们今天来一个跳绳比赛好吗?”

  我们高兴的答应了妈妈的提议,比赛开始了,小红跳了30个,小方跳了25个,我跳了27个,妈妈问我们一共跳了多少个?

  我想起了在数学课上教师教我们计算的连加法,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列式是30+25+27=82(个),妈妈听了我们的答案开心的笑了。

  点评: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平时喜欢动手动脑,思维灵活

数学日记 篇4,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20xx年9月10日

  今天,我在预习数学中,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并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请观察下面的算式:3/8×8/3=1、7/15×15/7=1、3×1/3=1、1/80××80=1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那是因为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而乘积是1的两个数则叫做互为倒数。那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就是3/8了。下面我再举一个倒子,就是写出6/4的倒数,我也以这样做:6/4分子、分母更换位置4/6,其实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子、分母更换位置就行了。

数学日记 篇5,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divide;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数学日记 篇6,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身未老,而心已衰。今天我木讷了。呵呵。

  分数乘法练习。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始复习回顾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而后请生总结一句话概括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起认知冲突,然学生经历概括、总结概念的心理历程。让我意外的是卢j x也能完整概括,不管她是否读了暑假,或是已有人告知,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令我欣慰。(虽然这并不难概括,但对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呵呵)概括后便是按课本内容一一练习,没有多大新意,学生也都能应付,正确率也蛮高的。

  值得思考的是,已度过三年教学生活的我,对练习课内容的确定还不甚明了。按“簿”就班或是自定内容这两种选择当然不会。只是对内容设计方面的考虑还不够深入,这是有待研究的。

  通过这几天的分数乘法计算练习来看,学生对“能约分的先约分”这句话的理解还不是非常深刻。有部分同学有时连非常清晰的式子都不能做到,这不排除他们的懒惰,但也不能忽视长此以往所得结果。或是有同学先计算后约分,当然这也不错,但从长远来看总是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这在今后的练习中应着重指出,然学生养成习惯

数学日记 篇7,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双十一那天,妈妈带着我去步行街逛街。走到一个服装店前,看到里面好热闹,服装店招牌下醒目的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10周年店庆,全场打7折。”妈妈看到了心花怒放,拉着我快步走进了服装店。

  她一下子就选到了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衣服,问我道:“宝贝,这件衣服原价150元,打7折,你知道这件衣服折后是多少钱吗?”我说:“可以利用积不变的规律来求,即150×0.7=15×(0.7×10)=105元。”

  妈妈笑咪咪的对我说:“通常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积一定比因数大,但为什么你的这个乘法算式里积比其中一个因数小呢?”我认真的答到:“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反之一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则比原数小。”妈妈马上追问道:“那除法里有没有这种规律?”“当然有,那是商不变的规律。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大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如:980÷10=98,而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则大于被除数,如:100÷0.1=1000。”

  妈妈见我说得头头是道,很想考考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指了指旁边一件衣服说道:“这件衣服原价200元,打4折,现价是多少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200×0.4=80元。”妈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和妈妈继续加入到购物的狂潮中。

  通过这次和妈妈逛街购物,我不但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 还 发现了藏在购物中打折的数学奥秘,让我受益匪浅。亲爱的朋友们,其实只要我们多留心观察,动脑思考,充满奥秘的数学可以点燃智慧之光,因此我一定要学好数学,去探索数学王国中更多的规律和奥秘!

数学日记 篇8,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我现在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吨的认识也是,但是,吨可是很重的,1000千克=1吨,而且还是一头大象的重量呢!克、千克、吨都是质量单位。还有这几天,我还受到了爸爸的称赞,妈妈的表扬,更少不了我受到的启发。

数学日记 篇9,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想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

  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

  2.向常规解法发问

  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比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学生都是毫不犹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决,很少学生会提出将3/4变为6/8,判断出3/4比6/7小,所以应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

  3.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4.向生活发问,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发现中质疑,在探究中质疑。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布置学生事先到商店调查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教学“元、角、分”时,创设购物环境,让学生实际运用,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敢问、想问、善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数学日记 篇10,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天气特别晴朗,妈妈带我去包公湖早市去买菜,我高兴的从被窝里跳起来,赶紧穿好衣服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菜场,哇!菜市场真热闹,人山人海,叫卖声、欢笑声,我想可能是快过春节的缘故吧。

  我看见了又圆又红的西红柿像苹果,看见了又细又长的豆芽,我还看见了紫色的茄子像弯弯的月亮,又像可爱的小船,还有许多绿叶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等。听妈妈说:“大年初一,我的大伯、二伯、姑姑全家都要来我家看奶奶,和我们一起过年。”于是我和妈妈买了许多菜,如:买了二斤西红柿,每斤二元,冬瓜买了三斤,每斤一元,长豆角买了三斤,每斤二元,黄豆芽买了二斤,每斤一元。

  这时妈妈给我提出个问题,鑫鑫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今天买菜需要花多少钱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诉妈妈,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2×2)+(3×1)+(3×2)+(2×1)=15(元)

--免责声明-- 《关于数学日记10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关于数学日记10篇》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关于数学日记10篇》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关于数学日记10篇》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关于数学日记10篇》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关于数学日记10篇》这篇文章828la274316。

【结语】:关于数学日记10篇(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关于数学日记10篇(精选)】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274316'></small><noframes id='828la274316'>

  • <tfoot id='828la274316'></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