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精选)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

  鳞鳞居大厦。

  原句是: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意思是: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这句话出自梅尧臣的《陶者》,原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古诗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古诗诗意】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古诗赏析】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免责声明--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这篇文章828la289759。

【结语】: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原文翻译、赏析(精选)】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289759'></small><noframes id='828la289759'>

  • <tfoot id='828la289759'></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