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

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精选)

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

有趣的活动策划汇总六篇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1,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的主要特性。

  2.尝试用看看、摸摸、捏捏等方式进行探索操作。

  3.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使用过海绵制品。

  2.物质准备:不同造型海绵(人手一块),大、小盒子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激发活动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它就藏在我们小朋友的椅子下面,请你们轻轻地拿出来,仔细地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呢?请你摸一摸、抱一抱、掂一掂你的海绵宝宝,说说有什么感觉

  2.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海绵可以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长得也可以完全不一样,仔细看起来海绵上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小洞洞。摸一摸它是软软的、糙糙的,掂一掂它是轻轻的,抱一抱它很软、很舒服。

  二、动手操作,发现海绵会变形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捉迷藏” 游戏一:藏在身体里

  (1)师:海绵宝宝想先在我们身体上面躲一躲,你会把它藏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操作,在身体上收藏自己的海绵宝宝。

  (3)师:你的海绵宝宝藏在了身体的什么地方?躲在XX里,你有什么感觉呢?

  2. “和海绵宝宝捉迷藏”游戏二:藏在盒子里

  (1)师:这儿有很多的盒子(出示盒子),海绵宝宝想躲进这些盒子里,你觉得他们能躲进去吗?请你选一个盒子试试吧。

  (2)验证猜想,操作尝试,初步探索海绵能变形的特性。

  师:你的小海绵藏在盒子里了吗?为什么你选择这个盒子?

  (3)讨论:如果我选择小盒子你觉得海绵宝宝能藏进去吗?

  (4)再次验证猜想,尝试操作,感受海绵能变形的特性。

  (5)师:你的小海绵能不能藏在小小的盒子里?为什么很小的盒子小海绵都能躲进去呢?那出来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3.师幼总结:原来海绵的身体软软的,只要用点力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用力的时候还会还原。

  三、探索游戏,进一步体会海绵能变形的特性。

  1.师:(出示圆筒盒子)这儿有个圆筒盒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盒子的口这么小海绵能藏进去吗?这个圆筒很长能不能藏很多的海绵宝宝呢?

  2.集体实践游戏,进一步体会海绵宝宝能变形的特性。

  3.师:海绵软软的,能变形,这一个圆筒中就能藏很多很多的海绵,那我们到班级中找一找有没有海绵做的东西,看看海绵藏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2,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

  (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

  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3,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自然角里,它那特殊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但是孩子的兴趣似乎都是在藕的表面,对藕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秘密还是知之甚少的。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藕》,并从各个领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藕的活动,比如有水墨画“美丽的荷花”,印章画“藕片印花”,科学活动“藕怎么成长”等。本设计主要从藕中的孔这一细节进行探索和认识活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

  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在这环节中,认识藕的外形特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请幼儿闻一闻藕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藕是臭的,这和原计划中藕是清香的有很大的出入于是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会有点臭呢?为什么藕的身上会有淤泥呢?在这个环节中,很自然地引导出平时美味的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

  在数的过程中,由于藕中的孔数排成圆形的,这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在第一次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7个、8个、9个等。在请幼儿讲述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少数了,有的幼儿是把一个孔数了两遍。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多不少的把这些花瓣数出来呢? 在多次尝试以后,孩子们探索到了很多方法:如,可以先按住其中一个孔再数,也可以在一个孔的边上做个记号,也可以从小孔开始数,从大孔开始数,还可以从边上有个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数。当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以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藕不管大小、粗细,中间都有9个孔。

  教师选择这四种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在穿过藕的孔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选择。

  生的藕可以清热解渴.’还能止血化痰,藕煮熟以后可以补血养胃,还有止泻的功能。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的主题——“藕”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家门前都有荷花池,但是孩子们平时关注的也许只有那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对埋在淤泥里的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通过今天的实践探究,让孩子认识藕,并借此推展到其他活动。本次活动的关键在于提炼了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高的内容。

  2.把感知数量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大纲要求中班幼儿目测数群,但幼儿在目测数量较多的、排成圆形的物体时,容易受排列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感知物体数量。所以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8个孔,而有的小朋友会数到1O个呢?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数数量时每样东西只能数一遍,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掉——要记住自己是从哪一个开始数的,在第一个开始数的地方做个记号,一直数到它前面的一个,以此来突破难点。通过数藕中间的孔,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学会了怎样数排成圆形的物体的数量。先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教育应遵循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确立科学的自我,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本次活动就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幼儿闻一闻藕是什么味道。按照活动设计上的安排,幼儿闻出来的藕气味应该是清香的,但是当天才从荷塘里挖出来藕有一股淤泥的气味,所以当孩子们发现藕是“臭”的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发现违背了原计划而显得束手无策或反复让幼儿闻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是灵机一动,接着反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好像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出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4.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探索藕中间的那么多孔到底是不是空的,教师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材质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材料,有比较坚硬但有较强可塑性的电线、有较柔软但不会分叉的玻璃丝带、有空心但外表直直的吸管、也有随意变化的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选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每一种材料的尝试都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惊喜。本次操作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4,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区角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摆弄图形,喜欢给各种各样的图形排队,这说明我们大班幼儿对排序已经处于探索的状态。在日常的游戏活动的时候,也常常会看到他们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在穿木珠、摆弄雪花片,拼搭积木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零碎的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序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菠萝西瓜玩排队这一”情境,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思维水平。使幼儿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产生关注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2、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3、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活动面前大胆表现。

  重点: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难点: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活动准备:PPT制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1份,(教师材料菠萝、西瓜、胡萝卜大的操作材料一份),(男孩子16人女孩子14人共30人),音乐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幼儿园请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跟客人老师问好!

  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小客人,看它们是谁?(菠萝和西瓜)

  我们拍手欢迎他们的到来。

  二、寻找规律,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排序

  1、师:今天菠萝宝宝跟西瓜宝宝要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看它们开始在排队了?(播放排队规律PPT)

  问:它们是怎么排队的?谁愿意来说一说?(1个菠萝1个西瓜1个菠萝1个西瓜重复排列的)所以它们的规律是1个菠萝1个西瓜(出示框子)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方法有一个名字叫做排序!小朋友说说看!(排序)

  2、师:菠萝跟西瓜说,我们还能用其他方法呢!看他们又开始排起了队!(出示1个菠萝2个西瓜,1个菠萝2个西瓜······)

  问:咦,下面应该排谁?接着呢?西瓜后面呢?下面呢?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这又是什么规律?(1个菠萝2个西瓜出示框子)

  3、师:看菠萝跟西瓜排队这么热闹,胡萝卜也赶过来走热闹了,它也想来玩一玩,看它们又是怎么玩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2个菠萝?·····)

  问:咦,接下去该拍谁?接着呢?后面呢?

  师: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的规律出示框子)

  师:它们可真会玩!每次玩排队游戏都是有规律的!!你们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样有规律的玩排队游戏!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然后告诉我们大家!(给有30秒或者1分钟的时间进行商量)

  请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操作):准备菠萝、西瓜、胡萝卜的图片!

  师:这两个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 表扬你们!

  三、通过操作加深、巩固排序的规律

  1、师:西瓜说我还有好多好朋友没有按照规律来排队,请你们来帮我完成2个任务可以吗?

  2、任务一:看这里有两队,我用蓝色的数字1表示第一队,前面已经站好了几个好朋友,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规律把它排下去!

  任务二:第二队用绿色的数字2表示,是要考考小朋友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3、任务一教师:先接受第一个任务,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找到一个位置。

  (幼儿操作:进行验证)

  4、任务二教师:第二个要考考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幼儿操作)师:2个任务完成了请你做到小椅子上去,我们大家来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验证)

  四、游戏:“我们大家排排队”

  1、请一组6个小朋友先来玩!

  师:刚才我们成功完成了西瓜宝贝布置的任务,你们想玩这个排队游戏吗?

  好,请这几个小朋友先来玩!6个小朋友!(4男2女)

  看大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规律是:1男1女1男1女1男1女1男)看,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2男1女2男1女)(幼儿排队)

  师:你们也很会玩这个游戏哦!

  2、师:接下来,请你们几个小朋友当裁判员!请其他小朋友来玩玩看!我们分2队进行!(分别是12个人一队,男6人,女6人)第一队:站这里!第二对站这里!(在地上贴上2种颜色的彩带,分别表示第一队和第二队)

  3、游戏开始:看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1男1女,1男1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第二次请看屏幕上的规律!(2男2女,2男2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师:这回你们自己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有规律的来排队?

  (请导幼儿自己发现规律3男3女3男3女····的规律)

  五、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1、师:小朋友你们也很会玩哦!其实除了排队游戏的时候可以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东西也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的。想一想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大胆介绍:白天、晚上,每一个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路上的红绿灯,家里用的瓷砖,串珠,衣服等等)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把它用照片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3、看这是什么?它的规律是什么?(PPT幅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图片)

  看这又是什么规律呢?

  还有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六、动手操作:将规律排序进行运用,当个“小小艺术家”

  1、师:有了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物品变得更加漂亮了。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艺术家”,来运用我们学到的本领!

  2、介绍各组的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第一组:装饰“花边”。提供三种动物印章若干。

  (运用动物印章有规律地装饰花边)

  第二组:装饰“盘子”。提供三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

  (用3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进行有规律的装饰)

  第三组:串珠。提供绳子和珠子。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串珠)

  第四组:雪花片拼搭。

  (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雪花片拼搭)

  第五组:制作花环。

  (提供红黄蓝三种彩条,让幼儿粘贴制作花环)

  3、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操作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作品”,组织幼儿观赏,并相互间进行交流

  1、观赏作品:可以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给客人老师看一看

  2、小结:小朋友通过我们学到的本领时我们的这些物品变得有规律、更漂亮了,现在请你拿着这些漂亮的物品跟着老师一起去美化我们的教室好吗?

  3、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5,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一、 活动主题

  《足迹》

  二、 活动背景

  1、活动背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7年过去了,xx软件学院走过了7年的历程在本月迎来了7周年校庆。我们共同播种春天的希望,拥抱盛夏的热情,收获秋天的硕果,感受严冬的凛冽。今天,我们更要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2、基本活动简介:

  通过迎校庆《足迹》的交流会,以宣传的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我们讲座主题和意义。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明确目标,找到方向,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

  3、活动对象:xx级软件技术(2)班全体同学。

  4、活动时间:20xx年3月3日(初定)。

  5、活动地点:教学楼E22(初定)。

  6、组织部门:xx级软件技术2班团支部。

  三、 活动目的

  通过交流会回忆我院7年来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院,增强同学们对学院的情谊,同时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更好的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我们今后的人生。我们通过《足迹》的交流会,以宣传的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我们交流会主题和意义。它将记下我们与学院的不解情缘,记下我们的成长奋斗的足迹,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一个魂牵梦绕、弥足珍贵的回忆。进而继承我校的优良传统,发扬我校的办学精神。

  四、 活动准备:

  1、在班内深入宣传主题团日活动

  2、制定交流会流程。

  3、拍照,采集足迹照片。

  4、制作MV,PPT展示。

  5、邀请嘉宾、评委。

  6、确定活动地点、时间。

  7、由班级宣传委员宣传此次大会,向全体同学介绍大会的目的、意义以及照片的采集和宣传稿的编写。

  五、活动过程:

  1、向学校申请教室及桌椅

  2、在各个宿舍楼下贴宣传稿及广播宣传

  3、在教学楼E22举行交流会。

  4、大会安排:

  1) 14:15 xx级软件技术(2)班全体同学入场

  2) 14:25 老师辅导员、嘉宾、团支部干事入座

  3) 14:3 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评委,宣读交流会流程并宣布大会开始

  4) 播放MV,PPT展示。

  5) 嘉宾交流。

  6) 16: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7) 欢送嘉宾、评委,全体同学退场

  8) 全体班委整理教室。

  六、人员分配:

  1、总策划:xx软件技术(2)班 杨xx

  2、组织策划:xx软件技术(2)班 陈xx

  3、主持:xx软件技术(2)班 刘xx

  4、拍照:2人

  七、 注意事项

  1、参见交流会的同学着装整洁、得体。

  2、交流会开始后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中途退场。

  3、交流会开始后不得喧哗,将手机调静音或关闭,保持现场安静。

  4、班委注意处理突发事件。

  5、要做好意外事件影响活动处理,活动也将延期举行。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6,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活动目标

  1.走不同脚印的小路,发展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2.大胆探索不同脚印的不同走法,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挑战成功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盒,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组合脚印(全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小路各一条,鞋架两个,泡沫垫若干,戏水池,毛巾等。游戏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共同赤脚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场地上,复习小脚的结构,激发活动的愿望

  2.随背景音乐进行小脚热身运动:小脚走路好神气(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小脚跟儿抬起来,脚尖轻轻来走路——长高了,脚尖儿累了歇一歇,翘起脚尖脚跟走——变小丑,小脚小脚真能干(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猜想出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脚印。

  师:用小脚的不同部位走路,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就会不一样,有的是整个小脚掌,有的是前脚掌,有的只是后脚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2.出示不同的全掌脚印小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多种方法走过小路。

  (1)排列有序、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就是全脚掌走路时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走过了这条全掌脚印小路,有的大步走,有的跳着走,有的跑着走,都很平稳。

  (2)排列无序、不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全脚掌脚印小路,小脚印有的靠在一起,有的距离较远。小朋友们用了单脚跳、双脚跳和小步走的方法走过了靠在一起的小脚印,用大步跨和大步跑的方法走过了距离较远的小脚印。

  3.不同脚印(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脚印)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的小脚印,有的是用前脚掌走路留下的,有的是用后脚掌走路留下的,小朋友们用高人走的方法走过前脚掌脚印,用小丑走的方法走过后脚掌脚印。

  4.组合脚印(全掌脚印、前脚掌脚印和后脚掌脚印)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小朋友们看着小脚印的模样变换不同的走路方法,一会儿走,一会儿跳,一会儿高人走,一会儿小丑走,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5.游戏:比一比,看谁快。

  教师展示四组由四条小路组合而成的长长的路,幼儿站成四列纵队,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动作,快速走完了不同脚印的小路,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小脚真的很能干!

  (三)结束部分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播放背景乐):一起背靠着戏水池坐下来,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后撑住地——动动小脚,小脚尖勾一勾,脚背伸直绷一绷,碰一碰,小脚一起向左转一转,向右再来转一转,左摆右摆,一前一后,动一动,点点头,慢慢收回小腿,敲一敲,捏一捏,摸摸小脚,挠挠脚底心儿,哈哈——小脚真可爱!

  2.幼儿围坐在戏水池边,洗干净小脚,穿好鞋子,结束活动。

--免责声明-- 《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这篇文章828la319710。

【结语】: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有趣的活动策划六篇(精选)】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19710'></small><noframes id='828la319710'>

  • <tfoot id='828la319710'></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