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

分类: 历史

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

秦朝度量衡

秦王朝建立之前,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度量衡不尽相同,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而秦朝的度量衡法制早在秦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时便开始制定了。

秦朝度量衡图片

秦朝度量衡图片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有些国家的御大夫在变革田亩制度的同时,尽力夺取国家政权,如晋国的六卿,赵、魏、韩、知、范氏和中行氏瓜分晋国,接着进行经济改革,各自废除了晋朝原有的“百步为亩”的井田制,分别制定了扩大的田亩和地税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其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的统治,实行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建制的整顿;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对奴隶主残余势力的镇压等。

在版图上统一的六国其实际仍然呈分裂局势,各国规章制度大为不同,为秦始皇推行政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当时各国的度量衡单位制不同,单位名称、单位量值以及仅为都不相同。秦始皇遂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汉代度量衡

汉代度量衡制度比起之前的朝代更为统一与标准,班固所著《汉书·律历志》详细地记载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为后世考察度量衡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汉代铜环图片

汉代铜环图片

查看《汉书·律历志》,其中记载“千二百黍,重十二铢”,在制定这个衡重单位的过程中,最初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十二铢算一个单位,两个十二铢就是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两为钧,四钧为石,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其中的计量单位和进位关系,计量单位为铢、两、斤、钧、石,它们的进位关系是两个十二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钧,成语“千钧一发”的字面含义就是用一根头发吊着一千钧的东西,钧是衡重单位,三十斤为一钧的话,那么千钧就是三万斤,因而这个成语的引申义为比喻相当危险。另一个衡重单位为石,四钧为石,石在作容量单位时,读作dan,第四声,而它在作衡重单位时,读作shi,第二声。

谈至容量,班固《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一千二百个黍米,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称作龠,龠作为最小的容量单位,能够盛一千二百个黍米。另一个容量单位为“合”,合就是两个“龠”合在一起,作为一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就是汉代班固《汉书·律历志》所记载的五量单位。

从汉代出土的铜合、铜升、铜斗、铜斛,收藏于北方的各个博物馆,其形态大致相同,铜合因其容量小,容器也相对较小,另配置了一个长长的把手,为方便使用。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

秦朝度量衡

秦朝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推行古代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度量衡单位量值统一、准确、可靠,才能保证货币、车轨、田亩、兵器的规格、尺寸、重量等保持一致。因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刀阔斧地将一百多年前商鞅制定的战国秦度量衡推行至全国,其举措为:一是发布政令,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其大意为:皇帝兼并诸侯各国,天下统一,百姓安宁,立皇帝称号。颁布诏书特命丞相王绾,制定统一度量衡法令,凡使用不合标准的度量衡器,都必须命令统一起来。短短四十字,简要地说明了历史背景和统一要求;二是颁发度量衡标准器具,标准器具由中央监造、分发到各地使用。三是实行检定校准制度。由官府检定校准量器和权衡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政令的推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

度量衡换算

中国古代所应用的度量衡单位之间的换算极为复杂,且不说度量衡单位各式各样,种类繁杂,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也并非简洁明了的十进制,而是各有各的的进位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无疑增大了工作量。

度量衡器具

度量衡器具

在度量衡的单位中,以度的换算规则最为简便,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分”位,丈位以上加“引”位,都是十进制换算,这就是五度。《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就是表示算数学者在测量时应该精确至微小数的意思。

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为复杂。周代以前容量单位同长度一样,以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记载“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四升为豆”,这两种说法相通,掬等同于升。升的本义为“登”、“进”的意思,两手所盛是基本的容数量,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做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

--免责声明-- 《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这篇文章828la35134。

【结语】: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秦朝度量衡和汉代度量衡的对比】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5134'></small><noframes id='828la35134'>

  • <tfoot id='828la35134'></tfoot>

      <legend id='828la35134'><style id='828la35134'><dir id='828la35134'><q id='828la35134'></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5134'><tr id='828la35134'><dt id='828la35134'><q id='828la35134'><span id='828la35134'><th id='828la35134'></th></span></q></dt></tr></i><div id='828la35134'><tfoot id='828la35134'></tfoot><dl id='828la35134'><fieldset id='828la35134'></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5134'></bdo><ul id='828la35134'></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