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

分类: 历史

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

秦穆公殉葬

秦穆公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为何穆公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后期却没能因功绩被后世所歌颂、所赞美、所怀念呢?

秦穆公照

秦穆公照

这是因为,在穆公死时他做出了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这便是找人殉葬。

其实殉葬的风俗并非起源于秦国,而是在殷商时期变兴起的,那时稍有身份的显贵人士觉得如果死后没有人殉葬便是一种耻辱,是一种颜面无光的事情。

这个风俗在秦国时期也没有被废止,但却有所收敛。

秦穆公在早秦时期是有历史意义的,他的作风,他的开明,他的视百姓疾苦为自己的失职,他辛勤的为扩大秦国的疆土而孜孜努力,他付出了很多,才能成就历史上的春秋霸主地位。

他礼贤下士积极引进人才,听取不同的意见,融合不同人才的才能,并将其用之刀刃之处,他体恤百姓,常常下访民间,看到百姓的流离

为此,人们对秦穆公有很高的期许,觉得此国君与众不同,能带给我们全新的秦国风貌,能吸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废止掉不合适的、苛刻的国家弊政。

虽然秦穆公生前并未明发诏令废止殉葬的陋制,但百姓们以为这个风俗已然终止,当秦穆公死后,下属竟然有117名殉葬,其中还有三位谋略很强大的谋臣随之赴死,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大地颠覆了他们对秦穆公的看法和评价,这也是造成穆公评价褒贬不一的重要原因。

秦穆公的故事

秦穆公的一生过得很波折,但是却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办事的道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谈资,他的生平有很多个小故事,都彰显了他的为人豪情仗义,能急人之所急,心胸开阔,不为小利而丧失大义。

 秦穆公蜡像

秦穆公蜡像

这里我们只从中截取一段故事来阐明他的性格,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穆公刚刚继位,晋国觉得秦国常年积弱,而且又经国君的更迭,现在肯定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间,这时正好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于是晋公夷吾听信了下属的谏言,便决定发兵攻打秦国,以图能杀死穆公,占领秦国国土。

晋公发兵秦国,秦穆公虽然刚刚即位,但心中的抱负和志向一直极为远大,对于晋国的反目,穆公虽觉得措手不及但仍能稳固自己的心态,并对于晋国的进攻,有理有节的组织着防守,秦国和晋国大战,已到白热化阶段,秦穆公已被晋国军队包围,性命堪忧之际,曾经被帮助过穆公的三百勇士及时出现,解救了穆公的姓名,并帮助穆公成功扭转了此战的成败,要研究其如何出现的这三百勇士,他们为何要救穆公的姓名,并帮助穆公战败晋国,乃是因穆公微时的以德报怨,当初三百勇士吃掉穆公之马,穆公不但不追究反而赏赐美酒以救其命的美德,正可谓施恩不望报,后期福祉深远。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是穆公人生中的一瞥,但我们从这一瞥中却能看出穆公品德之高尚。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的一生经历了几度大起大落,举国上下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就是称霸一方。

秦穆公图

秦穆公图

秦穆公的称霸是狭义上的,限于地域,而不像是秦始皇一样称霸整个天下,穆公时代的称霸只是完成了收复西戎,消灭晋国,成为一方的霸主而已,虽然看似简单,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心力和物力才达成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他整个称霸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西戎小国,第二个则是几经努力终于消灭了晋国,这两件事的合一完成才达到了最终的称霸一方。我们首先来谈谈穆公如何收复西戎的。

其实当时穆公本身并不是一心去攻打西戎的,他自始自终都只有一个目的,消灭晋国,只是奈何双方实力悬殊巨大,秦国当时历史之低,连当时的周国都瞧不起,所以穆公有心但无力,至此之后,秦国将枪口掉转了方向,转攻西方,收复了20来个小国,史称西戎。

那么穆公为何坚持一定要消灭晋国呢?是因为他的野心,穆公并不满足于西戎的收复,还是更加想将晋国收为自己的领土,经历了三度失败,折损了不少兵马,初心未改,穆公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自己,不让孟明视有任何的负疚感,孟明视深深的感到了愧对君主,于是下定决心潜心研究如何战胜晋国,在齐心努力之下,秦国终于攻克了晋国,消灭并占据了它,史称秦穆公称霸的时代终于来临。

秦穆公儿子

秦穆公在秦朝历史上的诸位国君里,算是比较长命的,在位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他的子孙也是比较多的,据非官方统计,秦穆公的子嗣达10余位。这里的子嗣特指儿子。

秦康公

秦康公

但太子只有一位,继承人也只有一位,那边是公子罃,他的生母是穆姬,也就是说他其实跟晋国有着姻亲关系,如重耳便是他的舅舅。

秦穆公一生英明,他的儿子是不是也是同样英明呢?秦穆公死后,他的儿子在政治上有何功劳,对秦国后期的整体发展又起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呢?

公子罃在秦穆公死后即君主位,史称秦康公,秦康公与其父亲的行事作风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其实这里我也有所疑惑,为何父亲如此伟大,生下的儿子却如此萎靡,为何一定要立此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里原因不得考究,但据我推测,可能是因为穆姬的缘故,毕竟穆姬与晋国国君有着千丝万联的关系,所以秦穆公轻易不会去罢黜继承人。

秦康公的为人确实太上不得台面,他无勇无谋,登上国君位后,只顾自己享乐,丝毫没有将民生疾苦放在心上,也没有说想去任用贤臣谋士去发展秦国的事业,光大其父的业绩,他只是一味的享乐,为了达到自己享乐目的,居然劳财伤民,花费了3年的时间建好自己的香榭亭台,以供自己游乐,结果导致民心充满了怨愤。

另一方面,在与晋国的交锋中,屡战屡败,实在是将其父穆公的脸丢光了,也让秦国的进步一度停滞,反而倒退回了穆公治理的初期时代。

秦穆公的女儿

为女子者,在封建时代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一般人家的女子,被父母所嫌弃,成年后嫁为人妻,相夫教子,死后也只能冠以某某氏,无名无姓,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人之手。尤其古代并非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所以女人的地位更为卑微和低下。

秦穆公女怀赢

秦穆公女怀赢

有人可能会说,并非所有的女人都是这样啊,皇后、太后乃至公主他们都是不同于一般人的,他们身份尊贵,身世显赫,百姓们都极其羡慕,觉得他们的生活衣食无忧,随心所欲,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秦穆公时期,有一女儿叫做怀赢,秦穆公是十分疼爱和宠溺这位小女儿的,但这并没有让怀赢拜托沦为他人棋子的命运,最终她的命运还是跟秦国的国运捆绑在一起,这个美其名学是作为一个公主的责任,你既然身为一国的公主,那么你在享受你优越条件的同时,是一定要为国家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的,怀赢没有大智谋,但却是一位妙女子,据传她身材婀娜、貌美如花、并且精通音律。

但怀赢的一生经历却极其波折,她的第一任丈夫并非是晋文公重耳,而是重耳的侄子公子圉,后因公子圉逃回晋国抛弃了怀赢,秦穆公最终下定决心帮助重耳重夺政权,为了拉拢人心,才有了将怀赢二次改嫁的事情。

秦穆公的女儿的婚姻也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是秦晋之好的真实案例。

秦穆公夫人

秦穆公的夫人是谁,她有怎样的背景才能成为穆公的夫人,她在穆公国君时代又做了什么影响秦国国政的事情呢?

 穆姬剧照

穆姬剧照

秦穆公夫人,原是晋国人,不是一般的晋国人,是晋国的公主,还是第一个公主,晋献公的长女,她的弟弟是晋国当时的太子。话说这么多,还未谈到她的姓名,她被称为穆姬。

她的一生较为短暂,她和秦穆公的婚姻其实才是秦晋之好的起源,当时穆公还未成君主,穆姬的后母嫉妒她的美貌,特地将其远嫁到秦国,穆姬嫁与秦穆公倒也是相安无事,为其生儿育女。

但晋国在穆姬下嫁之后发生很大的内乱,首先穆姬之弟晋国太子被后母骊姬冤枉,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自杀而亡,而穆姬的两个弟弟生怕自己受到牵连,连夜逃出晋国,以图活命。但骊姬和其子之狠毒让晋国大臣心寒,于是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骊姬和其子。然后又迎回来穆姬之弟夷吾为新的国君。

夷吾为国君后,忘记了曾经帮助过他的穆公的恩惠,见利忘义,派兵攻打秦国,但最后却因三百勇士而被穆公活着,穆公为解气,决定当众处决夷吾。

这时候,穆姬不干了,她心里想,只要我活着,怎么能我的夫君去杀死自己的弟弟呢?于是她脱下华服,带着子女下跪向穆公乞求饶其弟夷吾一命,穆公大义,受不得妻子的苦苦哀求,于是白辛苦一场,硬是将夷吾放回了晋国,此举真可谓妇人之仁,败事有余。

秦穆公的形象特点

要是说秦穆公有什么突出之处,有什么外部形象特点让人一眼记住,那我倒觉得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依据史记中的记载,他在我脑海中倒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一个瘦削、硬朗的男子,有些刻板、有些固执、甚至可以说有些呆板,面部表情不是很丰富,甚至是很少有面部表情的,但目光却是灵活的,精明的。

 穆公与百里奚

穆公与百里奚

为什么在我脑海里,穆公会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下面我将告诉你原因。

瘦削是因为古时的男子整体形象并不算高大,尤其是在早秦时代,那时候贫苦,皇室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但穆公既然为君,那么他的身板一定是挺直的,整个人物形象必定是硬朗的。

刻板、固执乃至面部表情不会过于丰富,也是基于整个人物设定,穆公有野心,一心想攻打晋国,但因各种原因使得初期的他不得不放弃这个目标,但他仍然是想扩疆拓土的,收复西戎便是他这个霸业的第一开端,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秦国的发展壮大埋下了伏笔。收复西戎后,穆公并没有平息自己的野心,相反的攻打晋国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这也为晋国最后沦陷的命定结果做出了说明。

目光灵活精明是说明他为人精明,且目光如炬能作为伯乐,选择更好的人才,这也是为后期的战争胜利、政治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就是穆公在我心中的形象,作为君主他的形象,作为伯乐他的形象。

秦穆公霸主地位如何奠定的

秦穆公,秦国的伟大君主,出生于早秦时代,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将弱秦一度带出积弱的境况,成就了春秋霸业。那么秦穆公是如何奠定了他的霸主地位的呢?

秦穆公君臣

秦穆公君臣

首先,秦穆公作为一个国君,他能登上这个宝座确实是意料之外,所以他更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自从他登位后,他勤政爱民,与百姓打作一团,经常将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的责任,以能减轻百姓的流离失所,振兴弱秦为自己的任务。

其次,他作为一个国君,深深的明白,国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肯定不够的,要想让国家变得更为富强,必须依靠百姓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是有能力、有才干能推动国家进步的,所以他求才,爱才,惜才。当然在秦穆公时代,秦国的人才虽没有到济济的程度,但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说百里奚、比如说由余、比如说孟明视。而秦穆公独具慧眼,能辨识人才,最终在他的身边也聚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才。

最后,光靠人才是没有用的,还需要野心和称霸的决心,这点上秦穆公可说是有着大大的野心的。他一直觉得秦国被人瞧不起,在诸国中的地位太过于低下,他心里有一股气,攒着一股劲,想法设法想把秦国发展成强国,于是他是有谋略的,他能想,能用才,将想法付诸于实践,不论最后成功与否,他都有着霸主的野心和决断。

当然,秦穆公收复西戎,战胜晋国,这些功绩最终奠定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

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

秦穆公,秦朝史上的难得一见的一大明君,为秦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谈秦国不可不谈秦穆公,从这点上可看出秦穆公对于秦国的重要性。

秦穆公

秦穆公

我们从人物性格来谈,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还是一个狭隘善妒的人呢?秦穆公是一个不计较小利,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对下属对百姓极为关注,他觉得做君主,民心最重要,而且他有一种北方男儿那种不认输,不服输的个性,对晋国,屡败屡战,最终多次的失败让秦穆公总结出不可多得的经验,终于打败了晋国。

秦穆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有担当有魄力。正因为秦穆公有野心,所以才会有秦朝称霸西戎,当时攻打晋朝无望,秦穆公便想到往西出征,一口气攻打20多个西戎小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不得不提,秦穆公的武力也是不逊色的。

为何说他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呢?是因为当初攻打晋朝时,秦国武将孟明视三战均打败于秦穆公,每当孟明视请罪的时候,秦穆公均将罪过拦在自己的身上,请孟明视切勿将罪过揽上身。

整体来说,秦穆公是一个正面形象外示于人的,他视百姓疾苦为自己的过错,责备自己为何不能将国家治理的更好,让百姓们不再流离失所,可以不再和丈夫、和儿子分散。于是,他将这些作为自我鞭策,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让秦国变得更为强大。

--免责声明-- 《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828la36560。

【结语】: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秦穆公死后找人殉葬是怎么回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6560'></small><noframes id='828la36560'>

  • <tfoot id='828la36560'></tfoot>

      <legend id='828la36560'><style id='828la36560'><dir id='828la36560'><q id='828la3656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6560'><tr id='828la36560'><dt id='828la36560'><q id='828la36560'><span id='828la36560'><th id='828la36560'></th></span></q></dt></tr></i><div id='828la36560'><tfoot id='828la36560'></tfoot><dl id='828la36560'><fieldset id='828la3656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6560'></bdo><ul id='828la3656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