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

分类: 历史

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

贾谊故居

贾谊的故居最开始建造的时间是西汉汉文帝统治期间,是贾谊在长沙出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时所住的地方。贾谊故居现在的遗址是长沙市太平街(现在的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的地方),因为贾谊曾经做过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所以这里保留了他的故居。

贾谊故居图片

贾谊故居图片

过去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贾谊故居屡次被毁坏又屡次重建,但是故居的位置却从未改变过,贾谊祠之内还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在这里居住的时候开凿的所以被称为太傅井,太傅井也是保存时间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口古井。1996年11月贾谊故居再次进行重建,最大化的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如今主要的景点有门楼、太傅井、贾太傅祠、太傅殿、《贾谊生平事迹陈列》等,贾谊故居是湖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故居开始建造于汉代,在东晋时期曾经被改成陶侃庙,到了南朝时期才修复,唐宋时期故居的规模达到鼎盛时期,可惜的是1983年“文夕大火”后大多被破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虽然已经最大化的恢复,但是与历史上所建造的相比,故居的规模还是要小很多,远远不能反应贾谊故居原来具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于是在2006年,湖南省长沙市政府市长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贾谊故居二期修复重建工程列为“十一五”重点文化遗址建设项目。曾经有过游客曾经在贾谊故居的“寻求草堂”的墙上认出汉文帝的名字本应是“刘恒”,而上面的字却是“桓”,工作人员回复称“贾谊故居每4-5年会修整一次,到时候会改变过来”。

贾谊 治安策

《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作品。贾谊在担任梁怀王太傅的期间,汉文帝多次和他探讨征求治国方针和策略,贾谊一辈子的精力也都花在了政论上,所以他曾经多次上书陈述政事,陈述自己的方略和想法,并且针对汉朝当时的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其中《治安策》就是重要的一篇。

《治安策》图片

《治安策》图片

在《治安策》中,贾谊论及了许多汉文帝统治时期潜在或明显的社会现象和危机,针对这些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贾谊按照自己的思想指明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贾谊先前因为被人所害遭贬,做了多年的长沙王太傅,在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汉文帝终于想起贾谊这个人了,招入宫内,之后被封为梁怀王太傅。这时候贾谊已经27岁了,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多年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对当朝的政论之事也没有生疏,屡屡想汉文帝献计献策。《治安策》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篇,贾谊想通过《治安策》让汉文帝实现巩固大一统国家,同时实现尊王攘夷的民族关系。

《治安策》中贾谊系统了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具体的多方面指出了现在社会所有的隐患和问题,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点。这一切都表明了他对于社会矛盾所有的敏锐的察觉能力,更体现了他始终关切关怀国家大事,《治安策》意义重大,文字之间满是深重之情,言辞恳切,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染力,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贾谊的爱国主义精神。

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中最著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著作。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朝的过失和错误的论断,所以名为《过秦论》。贾谊通过对秦朝失败总结和教训来作为大汉王朝的借鉴和警告,这也是一片感情和艺术色彩都非常浓郁的文章。

贾谊像

贾谊像

上篇的内容先讲述了秦朝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用排比句的描写手法让文章具有强大的气势。之后又在对比中总结出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仁义不施”的原因。在中篇和下篇中又分体了秦朝在统一之后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后人更没有改变秦始皇之前所犯的错误,也通过描述秦国的最后的危急时刻,指出子婴没有足够能力。

在西汉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中,贾谊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所潜在的危机。其实当时的各种矛盾已经日益加剧,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有了随时可以动摇的危机。贾谊一心关心国家安危,屡次上书陈情,《过秦论》更是他极为用心的一篇。从总结秦朝过去的失误开始劝导汉文帝居安思危,也旨在为汉文帝的改革和强化政策提供了借鉴。这是一篇史论散文,将秦朝从兴起到鼎盛最后再到灭亡的过程以及原因呈现在汉文帝面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汉文帝有所警戒,进而引起对政治上政策的注意。

贾谊 鵩鸟赋

《鵩鸟赋》是贾谊所作,那个时候,贾谊因为被小人所陷害,被贬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赋用鵩鸟来抒发表达对自己境遇的忧愤不平之情,并揉合老庄的生死祸福等思想来寻求自我解脱。整首赋感情浓郁,用深沉的格调为基础,一气呵成。

贾谊像

贾谊像

鵩鸟指的是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被看作是不祥之鸟,而贾谊那时候被贬心情本就不好,长沙潮湿闷热的天气又让他极不适应,他以为自己可能要在不久后死在这里,在这个时候,他看见了带着不详气息的鸟,让他的心情更加消沉低落,文中不断的强调自己对于即将死亡的预感,贾谊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安慰,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也许死并不是那么可怕。

贾谊对于自己的境地很是困苦无奈,他想要将心里的疑问向别人倾诉,而这只猫头鹰就被他喻作了人物,一问一答间,他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双方都引用了大量的道家思想,这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的思想,但是又与之不同,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悲愤,又应为自己身体上的疲惫而感到哀伤,同时更担心的却是前途和生死的未卜。通过这首赋,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出离了愤怒但是又无可奈何。

在诗词歌赋的艺术上,贾谊的《鵩鸟赋》十分有特点,最突出的是他以对话为主,用对话和议论来写出他对于生死忧患的思想,阐述人生道理。

贾谊世称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洛阳人(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余岁就成为西汉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但是在贾谊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生变故,贾谊因为被小人陷害被贬到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虽然后来被汉文帝再次召回京师,但是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后来梁怀王坠马而亡,作为他的太傅,贾谊自责愧疚不已,最终郁郁而终。因为他在长沙任职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他“贾太傅”或者“贾长沙”。

贾谊像

贾谊像

长沙是当时一个异性的小王国,安分守己,但是天然的气候却让贾谊很是不适应,因为长沙的天气闷热潮湿和京师大不相同,在当时人们都认为那是一个荒远偏僻的地方,他几乎差点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他作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每天的事情比较少,这样一来倒给了他充分的时间来研究学问和政事。

在同一年,周勃在自己的封地绛县被诬告图谋造反,文帝一时糊涂差点让人害死了周勃,贾谊得知后愤愤不平,上书汉文帝,汉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所以采纳。贾谊在长沙的第三年,有一只猫头鹰费劲了屋子里,但是人们对于猫头鹰普遍认为是不吉祥的鸟,贾谊于是引发了自己悲伤郁闷的感情,作了一篇《鵩鸟赋》,用了对世界上万物的变化和人事的无法预测来安慰自己。这个时候,贾谊的感情很是复杂,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对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地感到不平和愤怒。

贾谊的故事

贾谊的一生始终关注着国家的时政和国策,他将国家的兴衰视作自己的任务,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为国家付出一切,是个伟大而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这样严肃而认真的人身上也有着许多的故事。

贾谊像

贾谊像

他从年幼时期就博览群书而财富经纶。在十八岁的时候被恩师吴公举荐,成为西汉最年轻的博士,后来却因为小人进谗陷害,被贬做长沙王太傅,虽然在后来被汉文帝重新召回,但是在不久之后因为梁怀王坠马,贾谊很快就郁郁而终。

在他任梁怀王太傅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让他多教梁怀王读书,但是贾谊却认为读书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皇子,更重要的却是如何学会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又做了秦朝的例子,秦朝赵高教导秦二世的都是严刑酷吏所做的,所以秦二世一旦登上高位就开始残暴的杀人,这并不是说秦二世本来天性就如此残暴不仁,而是突出说明了后世环境和教导的重要性,贾谊对于梁怀王很是用心的教导,但是可惜的是梁怀王却意外逝世,贾谊十分自责愧疚,经常忧郁的哭泣,但是他还是用自己最后的精力为国家着想,直到最后郁郁而终。

贾谊虽然过世了,但是他所留下的思想和主张还在,汉文帝还是比较重视的,他的进步和积极的主张,在汉文帝时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贾谊散文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写出的散文声情并茂见解独特,其中以《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为主要代表。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贾谊散文的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贾谊像

贾谊像

首先,贾谊比较重视民心,主张重视以民为本,反对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等,其次,贾谊认为只有坚决的反对和打击地方政权割据的势力才能真正的统一国家政权,同时推行仁义的思想,间接的巩固当权统治者的中央政权。第三点,认为在抵抗外敌保持国家完整的同时应该缓解和妥善处理社会各界的矛盾。第四,重视礼教的道德规范作用,用来改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第五点主要体现在《过秦论》中,注重前朝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来做出统筹的安排。

这些贾谊主张的积极进步思想与他的艺术功底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贾谊别具一格的散文特点。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激昂的感情,气势充足跌宕起伏,既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深刻的含义,又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他有机结合的政论让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显示出贾谊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具有大量的排比句,语言丰富内容华丽,使得文章天衣无缝文辞优美。

贾谊政治目光敏锐,他自己从小又是博览群书,关心时政要闻,但是他自身的经历又比较坎坷,这也使得他的散文时而慷慨自信时而忧郁感叹。

贾谊名句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所作的作品大多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这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系,但也同时反映了他不同于其他人的政治思想。

贾谊名句

贾谊名句

他的前半生过的顺风顺水,可是后半生却命运曲折,心怀远大的抱负却惨遭小人陷害,当然这和他自己的态度也有关系,但是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当局统治者的放纵,环境和性格决定了他之后的命运,想来贾谊最后身死的时候心里也是遗憾的吧,自己终身的理想愿望没有实现,不过他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政论意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所留下的著作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更有的名言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例如在《治安策》中,贾谊讲到:“前车覆,后车诫。”这两句的大概意思是前面车子翻了,给后面的车子提出了警戒。用着两句生动的比喻,指出看到前面或者前朝所犯的错误,若是不及时引起警戒,那么就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历史也是如此,常常出现相似之处,只有引以为戒并改之,这样才能吸收经验总结教训。

还有《鵩鸟赋》中写道:“贪夫徇财兮,烈士殉名。”意思是贪婪的人为了财富而舍弃生命,忠烈之人却会为了好的名声而死去。不但讽刺了某些贪财贪心的人的可耻和可悲,也赞扬了人们为了自身纯粹而舍生取义的大义精神。

--免责声明-- 《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这篇文章828la41112。

【结语】: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1112'></small><noframes id='828la41112'>

  • <tfoot id='828la41112'></tfoot>

      <legend id='828la41112'><style id='828la41112'><dir id='828la41112'><q id='828la4111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1112'><tr id='828la41112'><dt id='828la41112'><q id='828la41112'><span id='828la41112'><th id='828la41112'></th></span></q></dt></tr></i><div id='828la41112'><tfoot id='828la41112'></tfoot><dl id='828la41112'><fieldset id='828la4111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1112'></bdo><ul id='828la4111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