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

分类: 历史

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

刘邦和项羽曾经情同手足,那么到了最后的时刻,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杀了项羽呢?

肖荣生扮演的刘邦剧照

肖荣生扮演的刘邦剧照

刘邦和项羽曾一起拥立楚王,挽救楚国于危亡之际,他们虽然有着很大的年龄差距,但是他们却志同道合,因而义结金兰,成了莫逆之交。但是对于权力的追逐使得他们渐行渐远,最终背道而驰。

刘邦与项羽相比,刘邦更像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因为刘邦比项羽更无情,无情是成为一个帝王的首要条件。也就是因为项羽比刘邦多情,不能当机立断,他才会逐渐走上了一条绝路。

另外,项羽虽然曾对刘邦留情,但让刘邦元气大伤的事情也没少做。在战场之上,稍不留神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在一决生死的过程中,项羽又怎会真的就这么放过刘邦呢。

也许刘邦对项羽赶尽杀绝也是吸取了项羽的心慈手软的教训,他知道,如果给了项羽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么下次任人鱼肉的就是自己了。毕竟,吴王夫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倘若在最后,刘邦放过了项羽,那么依照项羽的实力,很可能就会东山再起,刘邦的帝位将会如坐针毡,永远都不会安稳。就像死人的嘴巴是最牢靠的,也只有项羽变成尸体,才能让刘邦高枕无忧。

再者说,就算刘邦有心放项羽一马,他身边的那些谋臣武将也绝对不会答应的。所以,项羽既然战败了,那么他的死就是注定的。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鸿门宴素来便成为了不怀好意的代名词,然而当时的刘邦却能有惊无险地平安赴宴,最终在天罗地网中成功解围逃脱将此宴会作为一个转折点,至此反败为胜,与项伯私自暗助刘邦是脱不了关系的。

项伯夜访

项伯夜访剧照

那么项伯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何不帮侄子而要暗助刘邦呢? 当时项羽部下的范增执意要杀刘邦,认为此时若留其活口日后必有大害,于是设下鸿门宴,为的就是将其斩草除根。而此时在刘邦军中做事的张良是项伯的生死之交,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是项伯连夜赶赴刘邦军营中向张良通风报信。刘邦知晓此事后,使其向项羽传话表示自己无心反叛,正等待项羽入关。刘邦还顺势与项伯定下了儿女亲事,像对待兄长一般礼待项伯。项伯应允告别后,返回军中以刘邦为项羽打下关中有功之名相劝项羽不可违背道义将其杀害。 后来项羽出于四面楚歌的境地,项伯虽然作为项羽的叔叔地位较高,但在楚军中也并无什么威望和实权,最后也不例外的投靠了刘邦。无论是最初的处于对张良的情分,演变成与刘邦之间儿女亲家的联姻,项伯虽然为人没有什么才能,但也感受到了刘、项之间的区别,项羽为人粗莽自负,没有什么远虑,而刘邦却能礼贤下士,大有抱负,且在鸿门宴中脱险逃出,日后定有大作为,想必若是投靠于他,项伯也更能得到厚待。 不过当时通风报信的项伯应该也不会想到自以为的仁义善举会改变日后刘项之间的局面,造成项家全军覆灭的境况。

刘邦是英雄

刘邦在楚汉争霸之中,打败了当时的大英雄项羽,建立了绵延四百年的大汉帝国。很多人都会说刘邦只是一个历史的偶然,这个草莽出生的流氓,能够当上皇帝,不是靠他自己,是靠他身边的人帮助。

刘邦剧照

刘邦剧照

毛主席曾在历代帝王评价里给了刘邦最高的评价,他说“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这是毛主席在历代帝王评价中给出的最高评价了。后世很多人认为刘邦不是英雄,是将他和世人所熟知的大英雄项羽放在一起对比的,他们认为刘邦没有项羽那样大气、正义凛然。相比较项羽来说,刘邦是差了很多,但是刘邦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也有着英雄必备的几个特点。

什么是英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度量,包含四海之胸襟,能救万民与水火之中,有傲视群雄之气势,有敢于与天下为敌的勇气。刘邦他有凌云壮志,在秦始皇出巡的时候,他发出“大丈夫该当如此”的豪言壮语,他也有携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他的度量比之项羽可是要大很多,虽然有时候这种度量是装出来的,但是他是真的做到了。

刘邦对待民众也比项羽好了很多,他不但能够让百姓吃饱肚子,还能让他们的后代享受安宁的生活,这就是救万民于水火。刘邦所缺的就是一人战一军的霸气,但是,英雄的评价标准不能片面的从一个方面来进行。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不朽的功绩,有盖世的武力,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智慧,要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邦建立汉朝

刘邦,又名刘季,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在建立西汉之前,刘邦曾当过四年的汉王,后来在帝位八年,于讨伐叛逆英布的战斗中受伤,最后伤病复发身亡,享年55岁,被后世称为汉高祖。

刘邦登基

刘邦登基

公元前206年,项羽违反和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封地在环境恶劣的巴蜀之地。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项羽分封之后,诸侯动乱,刘邦又乘机占领了关中等地,与项羽分庭抗礼,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同年二月,刘邦在汜水登基称帝,建立大汉帝国,史称西汉,定都洛阳,后来又迁到长安。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了大量的异性王侯。但是,后来这些异性王侯中叛乱者居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大将英布和彭越的叛乱,刘邦就是在讨伐的英布的时候受伤的,后来因为创伤复发去世的。

消除了大部分的异性王侯之后,刘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王侯,用来巩固自己的集权统治。刘邦在位期间,实行重农抑商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普通民众的生活。政府号召那些因为战事躲进深山的人,返回自己的家乡,进行相关的生产活动,有爵位和田产的返乡者全部恢复之前的爵位和田产。战争期间,被迫卖身为奴的,全部削除奴籍。另外,战争时期参加军队的士兵,可以选择去留,离去的士兵给予田产和抚恤金。刘邦还任命朝臣修改《秦律》,制定新的《汉律》法典。

汉朝统治初期,社会安宁,国家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之中,虽然饱受少数民族的侵略,但是由于汉朝政策得当,整个大汉帝国的发展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真实的刘邦

刘邦,大汉帝国的建立者,后世对他的评价分为两个极端,有黑他到底的,也有捧他上天,有说他是流氓的,也有说他是英雄的,有说他能当上皇帝是一个偶然,也有人说他当上皇帝是历史的必然。

刘邦(陈道明饰)

刘邦(陈道明饰)

真实的刘邦是怎样的呢?我们没有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我们不知道真实的他是怎样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带自己的偏见去看刘邦的一生,也许我们可以慢慢了解这个人。

在见到巡游天下的秦始皇的时候,刘邦和项羽都说了一句话。项羽的话是“彼可取而代之”这句话尽显楚霸王的无双霸气,刘邦说的是“大丈夫生当如此”充满了对秦始皇的羡慕,这句话的大意其实和项羽那句意思差不多,但是表达的更加隐晦,这时真实的刘邦是一个将野心深藏心中的人。

每次遇到投奔他的人才,刘邦都能做到礼贤下士,对于这些贤才的那些小脾气他都能忍受。萧何在月光之下追回了不得志的韩信,刘邦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诚恳的向韩信道歉。然后,二人促膝长谈,刘邦被韩信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开始重用韩信,没几年就拜韩信为大将军。此时的他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礼贤下士,尊贤重才的开明主公。

刘邦和项羽两军对垒之际,项羽将刘邦的老父亲押至军前,要将他活活煮死,刘邦却对项羽说:“你我曾以兄弟相称,你煮死了我的父亲就相当于煮死了你的父亲,请到时候分我一杯肉羹”。此时的他,又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无耻厚脸皮之人。

刘邦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知人善用之外吧,还有就是他能很快的适应自己的身份,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这才引起后世多他这个人的评价相差巨大。其实,真实的刘邦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刘邦善于用人

刘邦能够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小亭长,到最后获得天下争霸的胜利,与他身边拥有着众多的人才是分不开的。比起项羽,刘邦最大的能力就是善于用人,他能让他身边的人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刘邦画像

刘邦画像

刘邦用人有八大特点,分别为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暗中控制。

知人善任首先要知己知彼,后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刘邦就是拥有自知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身边的那些人才,但是他知道把这些人放到什么样的岗位上,能发挥他的最大价值,这就是知人善任。

刘邦对于身边人能够做到不拘一格,举个例子。有一天,刘邦和韩信聊天,刘邦问韩信:“如果让我带兵,你觉得多少合适?如果是你,又能够带多少?”韩信回答道:“您的话,十万兵就可以了,至于我嘛。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刘邦听着这大逆不道的话,哈哈大笑。

刘邦身边很多人都是从项羽的大营之中叛逃出来的,刘邦对于这些人都不计较他们的前身,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相应高低的职位。刘邦给予了降将尊重,降将也对他报以尊重。对于以前那些得罪过他,后来又为他效力的人,刘邦不计前嫌,在得到天下的时候,也像普通的功臣一样受到了封赏。

当然,为了防止手下人的反叛,刘邦对于身边的人也会有猜忌,只是这种猜忌不会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对于那些遭到他猜忌的人,他会加大监控力度,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采取行动。

一个好的领导人,不但自己要有才,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有才之人,后者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鸿门宴刘邦性格

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相比较项羽听信谗言而调动兵马准备作战,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就冷静多了,先掂量了自己与项羽的兵力,然后找张良商量对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庄的举动,同样沉着地坐在宴会上,后来假借上厕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还安排好了后面的事情。

鸿门宴上的刘邦

鸿门宴上的刘邦

阴险狡诈,处事圆滑。当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分析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得出不能与项羽硬拼,就按照张良的计谋,拉拢项伯。他对项伯恭敬有加,以兄弟相称封赏酒食,还结下儿女亲家,表明不称王的心迹,使得项伯劝说项羽,并在鸿门宴上力保自己。

能屈能伸,智谋过人。刘邦不顾危险,亲自带着少量人马和几样宝贝去项羽营帐解释,也可见他的胆量,而且处处表现出谦卑的姿态,通过一番颇有情理的说辞打消项羽的猜疑。后来在入座时,坐在下座,是刻意屈尊隐忍,以消除项羽的疑心。

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不乏樊哙、张良之类的忠心之人,在鸿门宴前采纳张良的计策笼络项伯,同时听取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去给项羽请罪,后来借机出来时又接受了樊哙的意见先行逃走。

有奸必肃,当机立断。尽管刘邦在鸿门宴事件上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听从了别人的意见,但是每次都很果断。当他逃回军营时,没有声张,马上铲除了曹无伤这个叛徒。

刘邦身边的谋士

刘邦身边的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大将,比如韩信、樊哙等人,至于谋士,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将领多,但都是当时顶尖的人。刘邦身边的谋士主要包括善阳谋的张良、主阴谋的陈平、管理财政的萧何、擅长外交的郦食其。

刘邦身边的谋士

刘邦身边的谋士

张良是有“谋圣”之称,原本是韩国贵族,韩国灭亡后变得落魄,并发誓要找秦国报仇,虽然策划过刺秦行动,但是没成功。后来张良看到了刘邦的不凡,就一直为刘邦出谋划策,很多关键的计谋都是张良想的,帮助他灭掉秦朝,建立汉朝。

陈平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年少时读了很多书,起义后侍奉魏王,之后又转而投到项羽帐下,由于项羽不采纳自己的计策,就投靠了刘邦。陈平解救了被困在咸阳的刘邦,又施反间计解救荥阳之围,还暗示刘邦封韩信为王为自己效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后来还出任了丞相。

萧何是汉朝的政治家,位列丞相,有“开国第一侯”之称,早年跟刘邦一样在沛县任职,后来跟着刘邦一同起兵,并拥护他为义军首领。在刘邦灭秦和对战项羽中,治理地方,为前方军队运送粮草等物资,成为汉军的后勤保障。韩信能够被重要也是靠萧何的保举。

郦食其擅长外交,在刘邦攻取陈留后寻访贤士时成为其幕僚,经常作为使臣游说各诸侯国,凭借着能言善辩的才能说服齐王田广归汉,放松战备,得到了齐国的城池。

--免责声明-- 《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这篇文章828la41672。

【结语】: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刘邦项羽之争谁赢了 刘邦为什么杀项羽】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1672'></small><noframes id='828la41672'>

  • <tfoot id='828la41672'></tfoot>

      <legend id='828la41672'><style id='828la41672'><dir id='828la41672'><q id='828la4167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1672'><tr id='828la41672'><dt id='828la41672'><q id='828la41672'><span id='828la41672'><th id='828la41672'></th></span></q></dt></tr></i><div id='828la41672'><tfoot id='828la41672'></tfoot><dl id='828la41672'><fieldset id='828la4167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1672'></bdo><ul id='828la4167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