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

分类: 历史

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

西汉刘向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十几年,死时七十有二。

刘向画像

刘向画像

汉宣帝时期,十二岁的刘向就受父亲的荫庇,担任了辇郎一职,也就是给皇帝乘坐的车子引路的人。之后,刘向十八岁既冠,因为品行端正符合礼法,所以被拔擢为谏大夫。当时,宣帝学习武帝选拔青年才俊的儒生到身边,擅长文章的刘向共献上了赋颂几十篇。之后,他就担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

元帝继位,刘向受到太傅等大臣的举荐而升任宗正给事中。当时,朝中宦官和外戚掌权乱政成为祸患,刘向等人就商量对策,想要上书让皇帝罢免他们,可是消息泄露,几人受到惩罚,或下狱或免官,之后得到赦免释放。不过,刘向还是上书弹劾宦官外戚,所以遭到他们的怨恨和陷害,他再次被打入牢狱,并被免去官职贬为庶人,一直闲居在家。

十几年后,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原来的宦官和外戚已经倒台,刘向再次被启用,他改名也是在此时。他先官任中郎,之后迁为光禄大夫。此时皇帝的舅舅等外戚又开始为祸朝政,以及皇陵修建花费浩大,于是刘向又多次上书,成帝虽然明白他的心意,嘉奖了他,但最终也没有采用建议。

后来,成帝见刘向的奏章叹惜悲伤,让他不要再写了,封他为中垒校尉。儿子刘歆在他死后也是担任这一职位。父子俩曾经一同奉命校对过皇家的藏书。

战国策刘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历史著作。“策”就是策略,既是指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那些策士即纵横家,也是指他们的主张,该书记载的就是这些。该书非一人所作,文章的作者也大多不详,但可知的是西汉刘向把它编定为33篇,并定下这一书名。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大约240年的历史,文章很多,编辑的人的名字也不详,甚至连文章的名称都有不少,比如《国策》、《国事》、《长书》等。西汉刘向,曾经和儿子刘歆奉皇帝之命校对皇家的藏书,他在其中找到不少关于纵横家的文章和书籍,发现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就自己编订成了这部《战国策》。后来被北宋文学家曾巩进行了校对和补充。

《战国策》按国别而分,共33卷,包括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国。虽然是历史著作,不过书中有许多记载并不可信,不如说是故事。此外,因为纵横家的思想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悖,所以该书常被古代许多学者贬低和批判。

该书共有497篇文章,其中不乏名篇,比如《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邹忌》一篇讲的战国时齐国的大臣邹忌通过问妻子、小妾和客人同样一个问题“吾与徐公孰美?”,知道了他们是偏爱、畏惧和有求于自己,并以此为证据向大王建议,使其虚心纳谏的故事。

刘向的作品

刘向除了西汉的宗亲大臣外,更重要的身份还是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了许多之前的历史和故事以春秋战国为主,所以著作繁多,此外他也擅长辞赋和散文,可惜大多已经失传。

《说苑》

《说苑》

比如刘向编撰的《说苑》,它又名为《新苑》,是一部杂史小说集,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到刘向所处时代的许多历史轶事。刘向编撰时,全书共有20卷,共784章,可惜大多失传,后来被宋朝的曾巩搜集重新编成二十篇。一卷为一类,每卷各有标目,比如君道、臣术、政理、杂言等,书中记载的轶事都按照这些标目分类。

《说苑》主要记述的是诸子百家的言行,为的是体现儒家的思想。书中记载的历史轶事有些可以和现存的典籍相互印证,有些却有所冲突。不过因为有些书籍已经失传或者残缺,所以这部书就有了更高的历史价值,显得十分珍贵。

此外,刘向留世不多的散文里,有一篇《谏营昌陵疏》,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篇奏章。汉成帝在陈汤等人的提议下修建昌陵,可是说好的三年可成过了五年都没造好,而且劳民伤财,国库空虚。见此,当时是光禄大夫的刘向上书《谏营昌陵疏》一文,劝谏成帝停建昌陵。

全文共一千五百多字,刘向从周易说起,讲述了孔子、秦始皇、汉文帝等人的故事,旨在说明越是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葬礼越是俭朴,而奢侈如秦始皇换来的只能是灭国。从该文可以看出刘向叙事简约、逻辑清晰,可谓有理有据。

新序刘向

《新序》是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历史故事类编,据说也是现存他的著作中最早的一部。其实刘向本人没有参与该书的创作,只是做了整理和编辑。

《新序》

《新序》

《新序》中的内容基本都来自其他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春秋战国诸子的传记史书,刘向只是从中取舍和挑选,或转述或照抄。刘向编该书是为了讽谏政治,因为他多次上书直谏都没有成效。所以这部书很能反映他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比如德治、仁政、民本等。据说,他大约是在公元前25年把该书进献给当时在位的汉成帝。

原来有三十卷,不过大多失传,到北宋初年就只剩下十卷,后来当时的文学家曾巩通过搜集和整理,仍然合成了十卷。全书,共有166个条目,据说还有人从其他书籍资料里收集到了59个条目。

《新序》记载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春秋时期的,十卷中只有最后一卷是汉代。该书的前五卷名字都是“杂事”;第六卷名为“刺奢”,即讽刺皇帝骄奢淫逸;第七卷名为“节士”,即赞扬有节操的人;第八卷名为“义勇”,即赞扬有义有勇的人;第九和十卷都名为“善谋”,即赞赏大臣的善谋。从卷名就可以看出,刘向编此书是希望统治者戒骄戒奢,并能重用贤才,听取意见。

成语“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出自《新序》的杂事五,说春秋时楚国的叶公喜欢,生活用品和居室里都雕刻着龙,可是当真龙来见他的时候又吓得逃走,可见他喜欢的只是像龙的东西。

刘向的名言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编撰了许多书籍,。他的作品和文章,时常出现一些极具道理又文采非常的话,流传后世成为了他的名言。

“少而好学<i></i>,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i></i>,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i></i>,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比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就像药物,擅长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笨。这句名言是旨在劝人好学,文字简单但发人深省。该句一般被认为出自刘向的《说苑》,不过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没有查到,所以具体作者和出处不明。

比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也是一句旨在劝学的名言,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像日出的太阳那样有朝阳,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像点燃的蜡烛那样明亮。这句话以人的少年、壮年和老年作比,勉励世人一生都要好学读书。这句名言的确出自刘向的《说苑》。

比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和善良的人住在一起,就像是进入开满兰花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和恶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像是进入卖渍鱼的店铺,久了就闻不到臭味了。闻不到味道不是因为味道不在了,而是人与味道融为了一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旨在说明的是环境可以改变人的道理。这句名言也是出自刘向的《说苑》。

--免责声明-- 《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这篇文章828la41966。

【结语】: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深度揭秘西汉刘向跌宕起伏的一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1966'></small><noframes id='828la41966'>

  • <tfoot id='828la41966'></tfoot>

      <legend id='828la41966'><style id='828la41966'><dir id='828la41966'><q id='828la41966'></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1966'><tr id='828la41966'><dt id='828la41966'><q id='828la41966'><span id='828la41966'><th id='828la41966'></th></span></q></dt></tr></i><div id='828la41966'><tfoot id='828la41966'></tfoot><dl id='828la41966'><fieldset id='828la41966'></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1966'></bdo><ul id='828la41966'></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