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

分类: 历史

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

公孙衍穷张仪

秦国谋相张仪受秦惠王赏识,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大展拳脚,凭借那条善于雄辩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度飞黄腾达。然而到了公元前311年,秦惠王身故,张仪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这一下局势突变,新即位的秦武王对这个巧舌如簧的臣下颇不待见。

张仪剧照

张仪剧照

与此同时,素日于张仪有过节的死对头公孙衍也趁机下手,想扳倒张仪,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历史桥段《公孙衍穷张仪》一则。

正待公孙衍苦思冥想怎么对付张仪之际,李仇前来献计曰:想要扳倒张仪,你还需要帮手。这时候倒不如把甘茂从魏国召回来,将公孙显也从韩国调回来,并在秦国重新起用足智多谋的秦惠王胞弟樗里子。他们三人都和张仪有仇,早就憋着劲要报复张仪。你若是任用他们,那诸侯们一定会明白,张仪是今非昔比,在如今的秦国既无实权又面临失宠,到那时候,还怕他不倒台吗?

公孙衍一听言之有理,于是立刻着手进行。

在这场政敌之间的巅峰对决中,公孙衍可谓出尽百宝,动用一切政治手腕力战张仪,为的是推销他集六国之力合纵抗秦的战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此时秦国崛起的势头已然无法阻挡,纵然公孙衍穷尽了一切政治砝码,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在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下,各国抵抗力量纷纷土崩瓦解,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完成了一举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

而公孙衍一生视其为主要对手的张仪,也在功成身退后病逝于魏国。

苏秦公孙衍

说道苏秦,很多人想到的是张仪,认为苏秦和张仪交锋过很多次,并且苏秦在交锋中创立了合纵。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和张仪交锋的是公孙衍,而且合纵的创始人也不是苏秦,是公孙衍。那么,苏秦和公孙衍又是什么关系呢?

苏秦画像

苏秦画像

苏秦与公孙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多人会将苏秦和公孙衍弄混,但是他们两个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苏秦登上政治舞台要比公孙衍晚,可以说公孙衍在政治舞台上与张仪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秦应该是还没有出生。

苏秦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主张合纵,但是苏秦绝对不是采用合纵方式的第一个人,苏秦应该是在创始人公孙衍的影响下采取此种策略。苏秦和公孙衍不同的是公孙衍策划了很多次的合纵,而且都是为了与当时的秦国抗衡;然而,苏秦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抗秦者,反而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齐者。苏秦作为燕国的亲信,曾经积极主动劝说燕王,让燕王打消反秦的念头。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苏秦和公孙衍一样都是主张合纵的思想,但是他们所要反抗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苏秦是一个贤士,虽然他在一些地方损害了燕王的脸面或者是利益,但是燕王还是重用苏秦。然而,苏秦的心里很是多疑,总觉得在燕国,危险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找了出使齐国的理由,逃出了燕国。到了齐国,不被重用,身份也被别人揭开,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公孙衍怎么死的

公孙衍,出生于阴晋,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当时的张仪齐名。公元前333年,为秦国效力,当时的秦惠王也很重用公孙衍。在攻打魏国时,为秦国赢得了胜利,得到了当时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河西。

大秦帝国2公孙衍剧照

大秦帝国2公孙衍剧照

后来,张仪当了秦国的宰相,因为和张仪的政治主张不同,公孙衍只好离开秦国,去往魏国。

当时的魏国国力衰退,公孙衍就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国即合纵,但是这一次的合纵失败了。公孙衍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在魏国受到排挤,离开了魏国,前往韩国。在韩国公孙衍担任的职位是宰相,在与秦的作战中,再次失败,只好回到魏国。

但是在魏国的朝廷中,官员们勾心斗角,公孙衍根本没有再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公孙衍与魏国的官员张寿积怨很深,田震对公孙衍心怀怨恨,田震就派人将张寿杀了,将杀人的罪扣在公孙衍的头上。魏王听信了小人的话,以为张寿就是公孙衍杀的,就把公孙衍杀了。从这可以看出,公孙衍在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还含冤而死。

公孙衍作为那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历史功绩是永不会磨灭的。他所开创的合纵,也将会被后世人记住。因为有公孙衍这样一个人,才能有了那么多次与强大秦国的交锋,才能书写出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公孙衍张仪

公孙衍是魏国人,张仪也是魏国人。虽然两个人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而且两个人都为不同的国家效力过,但因为政治主张的不同,两个人成了政敌。公孙衍主张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而张仪主张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大秦帝国2公孙衍剧照

大秦帝国2公孙衍剧照

公孙衍最开始在秦国任职,并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孙衍却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义。张仪正因为利用这一点,让公孙衍在秦国受排挤,只好到魏国做将军。

公孙衍为了自己合纵的主张,同时在燕、赵、齐担任宰相这一职位。在秦国效力的张仪,为了让合纵不成功,来到魏国,魏国希望用张仪的号召力,能够让各国与魏国联合,因此,让张仪担任魏国的宰相。公孙衍和张仪都在魏国做官,但两个人的政治主张却是完全不同的。公孙衍为了能够将张仪排除在魏国的朝廷,策划了一些活动。公孙衍派人去韩国,告诉韩王张仪让魏国和秦国联合。韩王为了自己的国家,让公孙衍做一些政事,去魏王那里领功,从而停止魏国和秦国的交往。在一系列的谋划成功实施后,魏王为了魏国的利益,将张仪的职位罢免了,让公孙衍接任张仪的位子。

在这场公孙衍和张仪的战役中,公孙衍运用迂回的战术,并没有和张仪有直接的正面较量。正因为公孙衍采用了这样正确的策略,最终公孙衍获得了胜利,让张仪只能选择回秦国。

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出生在魏国的阴晋,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去世。是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公孙衍的一生中,曾效力过三个国家,秦国、魏国和韩国。公孙衍曾经两次让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是这两次都失败了。

公孙衍画像

公孙衍画像

商鞅死后,公孙衍就得到了秦惠王。公孙衍积极改造秦国,让秦国的国力更加强盛。公元前333年,日益强大的秦国在公孙衍的谋划下,进攻魏国。魏国原本就已经在战争中,国力削弱了很多,这次秦国的进攻更是让魏国无法抵挡,只好割地求和,将魏国的阴晋即公孙衍的家乡给了秦国。秦国乘胜追击,想要将河西这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收入囊中,再次发起战争,魏国最终失去了河西。

公孙衍见利忘义,最终在秦国被排斥,去了魏国当将军。公孙衍主张五国联合攻击秦国,但是遭到了齐国和楚国的反对,秦国也在其中搞破坏,最终还没开始就失败了。公元前319年,公孙衍再次主张联合抗秦,这次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但是在讨伐过程中,各国并没有团结一心,只是考虑自己的得失,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次的失败让公孙衍在魏国也不能呆下去了,请辞,去了韩国。在韩国,公孙衍想要继续主张自己的合纵,不过还是因为盟军的问题失败了。

虽然公孙衍的几次策划都失败了,但也正因为公孙衍,各国才能与强大的秦国有交锋,不至于只是等着秦国将各国打败。

--免责声明-- 《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这篇文章828la42838。

【结语】: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公孙衍穷张仪的故事 苏秦公孙衍是什么关系】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2838'></small><noframes id='828la42838'>

  • <tfoot id='828la42838'></tfoot>

      <legend id='828la42838'><style id='828la42838'><dir id='828la42838'><q id='828la4283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2838'><tr id='828la42838'><dt id='828la42838'><q id='828la42838'><span id='828la42838'><th id='828la42838'></th></span></q></dt></tr></i><div id='828la42838'><tfoot id='828la42838'></tfoot><dl id='828la42838'><fieldset id='828la4283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2838'></bdo><ul id='828la4283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