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

分类: 历史

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

司马光故居

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的故居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故居占地面积约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对于司马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完整的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而且还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司马光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因后来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司马光一气之下辞官归故里,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司马光故居是经过整修的,但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样貌。故居的正门口悬挂着写有“司马光故居”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字迹遒劲有力。司马光故居的门口种植着许多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故居共有西门和东门两道门,在故居的南边是司马光生平的展室,北边则是民俗展室。司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则是由养粹亭、司马井和一组大型的司马光雕塑构成的。故居环境优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司马光家训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其独子司马康一直都是精心教导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司马光家风严谨,其家训在现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宋贤臣司马光雕像

北宋贤臣司马光雕像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日益奢靡,人人都竞相攀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司马光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十分的焦急,他认为这种风气是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会进一步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司马光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避免这种恶习,于是写下了《训俭示康》这一篇文章作为家训,意在教育儿子及后世子孙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第一段中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先是说明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奢侈的作风,并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进一步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司马光用自己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不好奢侈的作风。文章的第二段就是司马光感慨北宋初年与现在社会风气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奢侈,并做了详细的事例说明。文章的第三段则是对北宋初年的一些人物节俭的事例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现在社会生活习俗的奢侈之风。在之后的文章中,司马光引经据典,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希望后世子孙一定要勤节持家。

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教育自己的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俭朴”两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风。

司马光的名言

司马光除了拥有极其出众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学素养也是极其的高。司马光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这些名言在今天看来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司马光肖像图

司马光肖像图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在现今的流传较为广泛,也是辩证才与德的关系。司马光认为一个人如果他单单只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养,那么这个人即使拥有一颗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会成功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那个人光有才,没有德的话,那么他既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只看他自己怎么想了。如果无德,而他的才能又较为出色的话,那么他可能做得坏事的概率就会越大。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除了上面的这一句,这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现今看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与一个德行差的人交朋友,还不如跟一个没有什么天赋但积极努力的人交朋友。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德行差也会影响到身边的朋友,两人是相互影响的存在,所以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

在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认为要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不能学习到,也要借鉴一下。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同时告诫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是什么家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被后人尊为一代贤臣。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地贡献。那么,司马光一生取得过什么样的称号呢?

司马光著作《稽古录》

司马光著作《稽古录》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之所以被称为政治家,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北宋这一王朝,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被皇帝重用,为了不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多次上书皇帝,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等到宋神宗时期,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施新法。而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于是一气之下司马光辞官回家著书。等到宋神宗逝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所把持。皇太后也是新政的反对者,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回朝后,日以继夜的工作,不眠不休,最终因病去世。

而司马光辞官在家的十五年间里,他勤勤肯肯,主持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对于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司马光又是一名史学家。

司马光学识渊博,一生著作繁多。较为著名的有《稽古录》、《潜虚》、《涑水记闻》等一系列文学著作。司马光文笔优美,在写作方面的造诣极高,所以他也被称为文学家。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当然,司马光这么聪明跟他自身出众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公元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尽心辅佐皇帝。宋仁宗期间,司马光被任命为同知谏院。在担任这一要职的五年时间里,司马光曾上书多达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许多有利国家发展的建议。皇帝也认为司马光是真心为了国家的,便将其调任至中书省。

在王安石为宰相,实施新政时,司马光并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于是离开朝廷长达十五年之久。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一心整理资料,编撰《资治通鉴》,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政务。《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的史书,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一书这与他的博学多闻是分不开的,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环境极其的艰苦,专门开辟了一间地下室来写书,甚至为了编撰该书司马光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钱财。

--免责声明-- 《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这篇文章828la43171。

【结语】: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司马光故居在哪里 司马光家训特点】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3171'></small><noframes id='828la43171'>

  • <tfoot id='828la43171'></tfoot>

      <legend id='828la43171'><style id='828la43171'><dir id='828la43171'><q id='828la4317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3171'><tr id='828la43171'><dt id='828la43171'><q id='828la43171'><span id='828la43171'><th id='828la43171'></th></span></q></dt></tr></i><div id='828la43171'><tfoot id='828la43171'></tfoot><dl id='828la43171'><fieldset id='828la4317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3171'></bdo><ul id='828la4317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