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

分类: 历史

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

刘伯温和李善长

明朝自开国以来,能人众多,但是谋略以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最。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两个人拿来比较,从各个方面分析这两个人谁的能力更强。

李善长画像

李善长画像

刘伯温不擅长为人处世,他为人刚正不阿,但是李善长反之,他擅长拍朱元璋的马屁,他缺少刘伯温的自恃清高,也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气。所以他可以在朱元璋面前多蹦跶一会,但是刘伯温做不到,他先于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

两个人在谋略上都有着自己的见地,刘伯温是点子多,常常能够看清大局,决胜千里,李善长也不差,他擅于搞后勤,幕后为朱元璋分担,并且李善长是朱元璋最早的一批班底。两个人就好比张良和萧何对刘邦的作用,有些人就会认为李善长才是大明的第一功臣,毕竟在功劳和苦劳,甚至于价值都远在刘伯温之上。

这两个功臣彼此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说到底都是争权的结果。淮西派和浙东派的斗争,两大朝廷派别对立,他们两个的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并且刘伯温又不给李善长面子,执意要处死李彬,李彬是谁?他是李善长的亲信。

随着两者矛盾的加剧,甚至到了你死网破的局面,朱元璋对此是知晓的,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劝阻的意思,因为他对功臣是起猜疑之心的。胡惟庸这么一个小人物的登场,极大的改变了这场局面,他加剧了刘伯温的败亡,并且是趁你病要你命,曾追不舍。以胡惟庸所代表的淮西派是战胜了浙东派,一代谋士也就随之灭亡。

可悲,这两个人如何的争夺上风,最终的结果也都是被朱元璋所消灭,不知道他们两个死的那天,老天有没有替他们哭泣,都是大明王朝的重大损失。

朱元璋刘伯温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和刘伯温,就好像是一对“儒者”和“谋臣”。刘伯温深受儒家文化的洗礼,对君臣礼道肯定尊崇不已,但是他竟然会倒向一个传统观念意义上的“乱臣贼子”,这也是众人想要探索的。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雕像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雕像

历史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刘伯温早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就在金陵观望到了所谓的“天子气”,就想要辅佐他。这只是无稽之谈,刘伯温并没有后人纂改的这么玄乎,他投靠朱元璋,只不过是他对元政权的失望,认为元朝早已没有生机,注定灭亡。而且朱元璋在贤士前面,能够虚心请教,多次来茅庐请自己出山,这满足了身为知识分子的刘伯温的虚心,最主要的是,朱元璋自身条件不错,军队纪律比较严谨,这都是区别于其他诸侯的因素。种种原因,都让刘伯温看到了朱元璋能够称雄的可能性,才会投奔与他。

一对有名的君臣关系就此诞生,刘伯温虽没有我们所传说的那般神奇,但也是远超于其他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称霸的征途上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在明朝开国之后,身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刘伯温,他对新朝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这就是“导君于正”,让新上任的皇帝能够符合传统的儒家传统。事以愿违,朱元璋并不是刘伯温能够实现这种报复的君王,以至于他在之后的7年多时间,从此跌宕不平。

在身份认识上,两者有着相反的认识,刘伯温从不以谋士的身份自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儒士,但是在朝堂讨论谁会当今大儒的时候,朱元璋曾轻蔑地说:“像刘伯温之辈的,哪配称大儒。”

朱元璋的雄心壮志,使他对刘伯温无视,甚至蔑视,这一对君臣关系也就到头了。刘伯温被无辜陷害,病死故乡,临终前也不忘留下遗嘱,叮嘱子孙不能在入京当官。

刘伯温名言

刘伯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世上怎么可能事事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意,但求不 有愧于自己的内心也就行了。但是身处在这个世上,难免会有一些事情总会迫于自己的内心,很难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唯心而作,唯心而动。刘伯温是很正直,但是他却受朝廷百官的厌弃,水至清则无鱼,他看不惯身边所见到的腐败,最后的结果他还是败了,还是归隐于湖。

刘伯温名言

刘伯温名言

在这浮躁的世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去赶时髦,但是谁又能晓得,刘伯温早在当初就已经提醒过我们了,当世上所有人都去赶时髦的时候,唯独你能够保持冷静,能够坦然面对;每当所有的人都无所事事,开始木讷的时候,你却能保持一种持之以恒,并加以进取上进的心。刘伯温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在于环境对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一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也可以说是一种标准,用以刘伯温的话来说,就是水能够包容一切的事情,并且能够抵挡的住事物的重量,但是一经被泥所污染,它就失去这么个作用。说到人,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片空白,并不能分辨出好坏,一旦被坏的东西所沾染,本质就会变,有些人甚至会变坏,走上不轨之路。告诫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分辨。

刘伯温的名言有很多,更多的是偏向于为人之道,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能为一个有用之人。

刘伯温算命

现在的人都喜欢神化古人,认为他们无所不知是与生俱来,这与常人差异的根本。盲目的相信刘伯温有不同常人的算命术,接下来就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让大家相信算命,只不过是胡编乱造,对实事的理性判断罢了。

整日思索的刘伯温

整日思索的刘伯温

在一场战役中,刘伯温认为城高强厚,可以固守城池,并且可以看出对方不带任何攻城机械,只是野战兵,就是想逼我方出城应战,但是三日不出城,敌方必撤,追之,可以歼灭。

这话说的让守城将士李文忠深表怀疑,他不怎么相信刘伯温理性的判断,只是相信刘伯温神秘的占卜判断,于是乎,到了晚上,刘伯温只好装模装样月观星象,好像自己在占卜,复述了一遍自己之前说的话,这样李文忠才深信不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刘伯温很理性的判断是没人信的,他就只好装成算得准。

在某年正月的一天,刘伯温冷不然对朱元璋说:“东南必失一良将。”朱元璋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现在是战争时期,难免不死人的,就反问刘伯温是谁,刘伯温只是说:“我还不确定是谁,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上了。”过了几个月,胡深在福建省壮烈牺牲,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痛失大将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刘伯温话的准确性。但是他又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死人,猜不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只能说是刘伯温对时势的把握强而已。

刘伯温最著名的《烧饼歌》,他的解析词都只是后人强加上去的,然后才有解析。虽说它的署名是刘伯温,但是谁又能知道这就一定是刘伯温的智慧结晶呢,还是人们刻意强加,赋予他神化般的能力,也就造就了刘伯温之奇。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刘伯温虽一身本领,但是却没有我们所夸耀的那般神奇,对事事都能够预料,并不是算的那么准的。

刘伯温诗词

刘伯温在诗词上的造诣并不比在军事上的才略低多少,虽然后人并没有像李杜诗歌那般赞扬,但是留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在养生之道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多一头黄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临近山泉,本就老去没有多少时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时日,官场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赛比神仙。刘伯温只不过是刚满60岁,就已看透了世事,回归山林,给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远离官场的喧嚣,安享晚年,去过余下的快活日子。

刘伯温的《春蚕》,“可笑春蚕独苦辛”,诗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蚕,用以自嘲,春蚕花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去吐蚕丝,却换来0的报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还不如蜘蛛每天没事就吐丝,然后织一些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网,但是蜘蛛就是靠他们捕获飞虫,从而饱食终日,这种肆无忌惮的捕捉,却不用担心有人来捕杀。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残杀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替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诚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间接明不平,他也不敢当面去跟朱元璋诉说,这种无奈感、怜世感油然而生。

刘伯温流传于世的诗,偏向于前期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隐士时的养生和怜世之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深远,他跟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足见他的诗歌的名气。

--免责声明-- 《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这篇文章828la44280。

【结语】: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刘伯温和李善长能力怎么样 谁更受朱元璋宠信】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4280'></small><noframes id='828la44280'>

  • <tfoot id='828la44280'></tfoot>

      <legend id='828la44280'><style id='828la44280'><dir id='828la44280'><q id='828la4428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4280'><tr id='828la44280'><dt id='828la44280'><q id='828la44280'><span id='828la44280'><th id='828la44280'></th></span></q></dt></tr></i><div id='828la44280'><tfoot id='828la44280'></tfoot><dl id='828la44280'><fieldset id='828la4428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4280'></bdo><ul id='828la4428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