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

分类: 历史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辅佐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号和改革措施,为齐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代的大圣人孔子也对管仲的才华大加赞赏,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范便是齐桓公和管仲。

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名相

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名相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安定,都是管仲的功劳,对管仲推崇备至,这种说法不免有夸张的地方,不过管仲也的确有战略眼光,看到了当时天下形势的转变。

管仲清楚地看到当时周王室衰败,但是影响力还在,因为毕竟天下各国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在讲究仁义的古代,等级森严,礼义廉耻不可不顾,否则便师出无名,大家都不会信服的。所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着为周天子讨伐公道的名义,成就自己的霸业,可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还有就是管仲知道乱世之中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极力将盐等重要物资收归国有,尽一切可能增加国家税收,同时让周边小国进贡纳税,掏空小国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库,这样一步一步使周边小国不得不臣服齐国,齐国迅速壮大,最后连周天子也要承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这些计谋都是管仲对当时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后对齐国提出的中肯建议,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当然能立马见效了。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与鲍叔牙可谓是古代朋友中惺惺相惜的一代典范,两人相互知心,相互成就对方,堪称一对佳话。尤其是鲍叔牙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最让人敬佩,管鲍分金的故事千古流传,鲍叔牙不计较个人私利的品质在当下的物质社会,世态炎凉中真是难得一抹温情。

鲍叔牙墓

鲍叔牙墓

人们常说势利是一种常态,世态炎凉、人走茶凉是人之常情,谁能不自私不爱钱呢,那相比来说不势利才显得难能可贵,才让人格感动。试想一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人能拉上一把能雪中送炭,那真是人间一大幸事,那样的温情脉脉,总会让人心中涌出暖流。

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还有老母亲要养,所以才私自给自己多留点。鲍叔牙明知道但却毫不在意,也不点破,其实鲍叔牙也是精明的人,但更是细心的人,他不说破就是不想让管仲为难,就是为了维护管仲的面子和自尊,毕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鲍叔牙的情意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显得很难得,因为人在社会上混,难免有窘迫囊中羞涩的时候,这时候总会有不怀好心的人嘲笑讽刺。但是如果有人能默默帮助自己,或者说有人肯借钱给自己,那便已经是雪中送炭了,那会让人铭记一辈子的。

尤其是鲍叔牙的手下人看不下去了,向他报告的时候,鲍叔牙还为管仲解释,这份情谊让人怎能不感动,管仲能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心好友是他的幸运,他后来能够辅助齐桓公也对亏了鲍叔牙人生能有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两次重大的改革措施,两者常常相提并论,它们之间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管仲改革使齐国强盛,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商鞅变法使秦国拥有虎狼之师,吞并东方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秦国,两者的改革都是很有作用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但是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管仲改革集中在经济方面,他在经济上的成就也是最大的,管仲成功的稳定物价,稳定人心,这是他最大的成就,但是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彻底的,他没有改变奴隶主当权的性质,没有使齐国变为封建制国家,保留了很多奴隶制残余。不过管仲的改革还是一场比较温和的改革,他没有引起社会动荡,遇到的阻碍也比较小,也是比较成功的,管仲的个人结局还是不错的。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他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强迫人民当兵服徭役,企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社会性质,这种高压政策长时间以后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抗,尤其是为了使法家思想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商鞅把社会上的其他学说书籍一律禁止焚毁,钳制人们的思想,这种文化高压政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消极作用。支持变法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立刻被五马分尸,好在商鞅的改革措施已经深入人心,秦国逐渐强大,并且成功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管仲列传

管仲是周王室的后代,说起来也是贵族出身,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家境很贫穷,不得已与好友鲍叔牙做起了当时很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管仲画像

管仲画像

可是管仲却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多分,占了小便宜,当时周围的人都说管仲这人人品有问题。可是鲍叔牙知道后却不在意,后来管仲帮助鲍叔牙管理货物,还让鲍叔牙在生意上亏本,鲍叔牙也没有责怪他,因为他相信这不是管仲的本意,他知道管仲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要奉养,所以平时也不跟他计较。

后来齐桓公当政,鲍叔牙推荐了管仲,管仲对此十分感动,常常对人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知我的是鲍叔牙啊。所以世人总是称赞鲍叔牙的高尚品德,认为是鲍叔牙成就了管仲,鲍叔牙的后人也都得到齐国的封地,世世代代生活富足。

管仲全心全意辅佐齐桓公,齐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平定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齐桓公对他十分器重,管仲也不负众望,在几次征讨中一方面运用他的军事才能,使得齐国大获全胜,同时又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让天下诸侯无不信服,管仲还反对奢靡,提倡节俭,他提出的意见很得民心,齐王的政令总能畅通实施。司马迁说管仲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自己有功劳却不享受,这是圣人才具备的贤德,所以管仲能够担任国相长达四十年,最后才能善终,齐国百姓无不怀念他的恩情,这才是最可贵的啊。

管仲相齐

在春秋战国后期,齐国的统治者齐襄王十分的残暴,作为王储的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纠纷纷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了今天的山东一个小县城,而公子纠则和管夷吾逃往了今天的山东的西南部,而当时的鲁国接纳了公子纠与管夷吾。

管仲相齐图

管仲相齐图

由于齐襄王的残暴,齐国的朝廷重臣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王。知道了齐襄王已经死了,公子小白与公子纠都要赶回齐国,继承王位,最终公子小白先于公子纠回到齐国,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下令追杀公子纠,以避免公子纠回到齐国与他争夺皇位。鲁国迫于齐国的实力,将公子纠和公子纠的护卫召忽都给杀了,而公子纠的谋士管夷吾却被关押起来了。鲍叔牙知道了管夷吾被鲁国关押,并未被杀,就对齐桓公说,要想一统天下,成绩霸业,一定要以管夷吾为宰相,否则是不可能平定各方诸侯的。

齐桓公通知鲁国国君,要将管夷吾接回齐国。在管仲快要回到齐国了,齐桓公为此三天斋戒和三天沐浴,然后到郊外亲自恭迎邀请管夷吾同他坐一辆马车,向管夷吾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管夷吾到了齐国之后,管夷吾成为了齐国的宰相,为齐桓公统治各方诸侯,成为霸主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圣人孔子对于管夷吾没有被处死的评价是,召忽之死的忠君,管夷吾不死视为建立功勋。公子小白作为兄长,本就是王,公子纠不应该皇位。所以,孔子为什么不谴责管夷吾没有殉死而称赞管夷吾的功劳。

--免责声明--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这篇文章828la62349。

【结语】: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的典故】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2349'></small><noframes id='828la62349'>

  • <tfoot id='828la62349'></tfoot>

      <legend id='828la62349'><style id='828la62349'><dir id='828la62349'><q id='828la6234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2349'><tr id='828la62349'><dt id='828la62349'><q id='828la62349'><span id='828la62349'><th id='828la62349'></th></span></q></dt></tr></i><div id='828la62349'><tfoot id='828la62349'></tfoot><dl id='828la62349'><fieldset id='828la6234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2349'></bdo><ul id='828la6234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