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

分类: 历史

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

沁园春苏轼

苏轼有几首《沁园春》,其中一首写给自己弟弟苏澈的《沁园春·孤馆灯青》应该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因为对自己的弟弟的思念还有朝廷中的种种杂事堆积在心头,苏轼也变得忧郁了起来。将这样的思绪写下来,变成了一首词,这词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有着苏轼以往的风格,又有着不同于苏轼以往的感觉在里面。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的开头是:“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这句词只能看见忧愁,不能看到苏轼以往的豪迈。不过这也是难怪的,与自己的弟弟苏澈兄弟情深却分隔两地,向上面请求调到与弟弟相近的地方去被批下来,可是却需要和朝中的新党周旋。这能不烦恼吗?这能见到弟弟的喜悦之情和要为朝中之事烦恼的郁闷交杂在一起,就写下一首这样的词。

有一点有趣的是苏轼的《沁园春》都是表达一种忧愁的情绪。比如苏轼早期的作品《沁园春·情若连环》也是带着一丝愁苦的心绪在里面的。“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这样的词如果不说是苏轼写的,只怕很多人会觉得应该是出自李清照之手吧。可见苏轼早期也不是那么的豪放,也是带着一丝少年的气息的。

苏轼《沁园春》一首给自己很思念着的弟弟,一首给一段凄美爱情,这《沁园春》见证了苏轼少有的柔情吧。

阮郎归梅词苏轼

阮郎归是词牌名,梅词这一篇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开拓创新让他的诗词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擅长将各种广泛的内容揉合到词曲当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苏轼图片

苏轼图片

这一篇《阮郎归·梅词》的前一阙中“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里的“春”字写的就极好,不禁让人联想到春天的使者,而这报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时也写出了早春时节梅花簇然开放的热烈繁华景象。这样的描写手法新颖独特,又加强了文章的渲染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词的后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又描写了一个孤单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描写的是独守空闺的哀怨妇人。在春意盎然梅花争相开放的时候,这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却完全不在意,尽管她肌肤莹白独具美貌,可是却完全不注意梳妆打扮,脸上的粉都没有抹匀,像是没有精神一样闭门不出,可见她是如何的孤独寂寞心情是多么的抑郁无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给身在远房让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却愁于没办法送到,这样的感觉让她更加的惆怅和心酸,从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虚和伤怀。

苏轼的笔墨着重点主要还是在春上,他擅长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柔和婉约的感情。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写的物体或是讽刺现实或是表达情感,通过比喻,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达到表达情感或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旨。

苏轼的人生

苏轼,出生于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诗词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如若要提及一个人的人生观,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人生经历是会改变人的观念。苏轼的一生更是充满了荆棘,但也是这些生活中的荆棘才让这位诗人在诗的领域里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迹。

苏轼图片

苏轼图片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对苏轼兄弟的教育是充满了期盼,连女儿小妹也因为处于这样的独特气氛中成为一个才女。苏轼正是因为饱怀着对国家与百姓的热情,所以决意投身于官场中。在朝廷的选拔考试中一举成名,此时的苏轼人生观是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官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苏轼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见后,却被君主调离京城,开始了自己苦闷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苏轼人生观是不明朗的,郁闷的,一片低沉的。

或许有的人会因为遇到困难后便从此不思进取,然而苏轼却让所有的人相看,他没多久之后立即将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一个调整,在被贬地区结识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华向众人展现自己新生活的开始。此刻苏轼的人生观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场不得意又如何,苏轼照样有自己独特开朗的人生观,他还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观感染着周边的众人。这就体现在当他有为难之时,不少人为他挺身而出,不计后果。

一代诗人苏轼的人生观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才创作出了不同的诗词为人乐道。

苏轼画像

苏轼的画像到底遗传下来了吗?这个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苏轼画像,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真假,但是所有画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应该是苏轼本人比较突出的几个感官特点。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第一个特点是,身材魁梧高大,有的画像着意突出表现其肩宽背阔、大腹便便。第二个特点是头戴高高的“子瞻帽”,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第三个特点是脸型长且宽阔,还有一部浓密威武的络腮大胡须。 第四个特点是,大多的画像都刻意的表现出苏轼满足的样子和很豪迈的气质。

那么从这些图像就可以得出苏轼的一个基本样子,身高大约有七八尺,这个身高在古代算是比较高的个头了,从苏轼的诗中也可以看出苏轼的身高是因为遗传下来的,在苏轼中年后是有点发福的样子,头发虽然是花白了,但是脸色还是比较的光润。脸并不宽阔,他的眉毛并不是有些画像上画的那么的浓重,但是也体现出来了一种秀气。按照苏轼自己所做的诗里面来看,他并不是画像里边那样胡子很长,看起来很高深的样子。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幅相似他本人的画像呢?相传当时的李公麟曾画过一幅苏轼的画像。看起来是比较的相似,可惜的是并没有传下来。

从意义上来讲呢?我们并不用在这里纠结苏轼的画像,因为苏轼本人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深远,超过了一切。

苏轼三次被贬

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他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他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

苏轼像

苏轼像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第三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苏轼为什么被贬

苏轼一生为官,但是仕途艰难,大起大落,一生被贬过四次,也有说是五次,被贬的地方有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海南。

苏轼像

苏轼像

苏轼是才子,才子身上有几分傲气,如果没傲气,才子就不能称为才子,更何况他是天下第一才子,他的名声太大了,连皇帝和皇太后都佩服他的文笔,这样一个人,其他的文人注定在他的光芒下被淹没,周围人想突破,只能把他赶走。

苏轼的才华是整个历史都掩盖不了的,他的才华让他不可能屈居于一个小地方,没多久就奉命进京,京城为官是读书人的梦想,能够在天子脚下为官是多少人羡慕的。对于苏轼而言,这种才华就是他的天赋,对于其他人而言,穷尽一生也写不出那样的千古绝唱,但是苏轼却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看来,为官应该和写文章一样容易,事实相反,为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为官以后写的诗词都要谨慎,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污蔑朝廷。苏轼不懂这些,被人检举说是对皇帝不尊敬,证据就是苏轼写的诗词里面有“蛰龙”。苏轼写文是天下第一,但是辩解却很笨拙。会写的人不会说,会说的人不会写,苏轼正好是前一种,“乌台诗案”就是这么来的。

苏轼多次被贬,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时的宋朝处于不断的变法中,被贬的原因就是政见不合,有些人虽然在才华上欣赏他,但是为政观点不相同,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苏轼只能一次次远离他们,行走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思想

苏轼是文学大家,他也是宋朝文学上的一名代表。苏轼在政治立场上坚持以儒家的精神为准,在生活上苏轼也采取的是豪迈、旷达的脾性,很是超脱自然。苏轼的这种对于豪迈、真挚的性格给当时的人们和后世的文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追求豪迈的人生和思想成为了他们的追求。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首先是苏轼的多才,他的思想是广阔的,能够纳入万物,也造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于他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豪迈的气魄让他的诗词也有种气吞山河之势,也被后来的热血文人们所喜欢

苏轼的思想不是那种柔婉性的,所以苏轼对以往以柔婉为主的诗词做出了改革,他给诗词里注入了阳刚之气,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改革,正是由于这一次的改革,开创了新纪元。

正是由于思想对于当时的人们影响,也给苏轼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苏轼的思想和诗词融为一起,由于当时官途的坎坷,苏轼的思想由原来的传统慢慢的转换为豁达和豪迈,所以无论他在诗词还是散文上都体现出了这一种独特的风格。

苏轼的思想正是由着他的性格、和人生所面对的种种事情而发生着改变,如果没有了官途上的失意,也许苏轼并不会有如今这么深的造诣,思想是一种层次性的东西,同时思想也是控制着一个人。所以苏轼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苏轼与韩愈并誉为什么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家知道吗?韩愈和苏轼被同时称为什么呢?先对两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韩愈雕像

韩愈雕像

韩愈:出生于唐朝,是唐朝的文学大家同时也在哲学上有很大的造诣,他在散文上也很有大的成就,不过他一生和苏轼一样,一生坎坷,被贬官都成家常便饭了,韩愈的性格也很开朗,他被苏轼推上“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出生于宋朝,和韩愈相差的比较远,但是在文化领域不分种族和年代,苏轼和韩愈同样都是八大家之一,但是苏轼和韩愈在诗词、性格和所面对的坎坷人生是很相像的,他们都看清了、想通了,走出了一条豪迈的人生道路。

他们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其余六位分别是曾巩,苏洵,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其中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的,其余是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那么苏轼和韩愈并称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从两人所作出的诗词上来定义的,韩愈的诗词多偏向于豪迈、奔放,虽然韩愈本人他是偏古的,但是却不影响他个人作品的发挥,而苏轼的作品和韩愈一样,大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也行两人在性格和所面对的人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两人所作出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所以人们并称他们为“韩潮苏海”。

苏轼信佛

苏轼性格清高、孤傲,虽然在朝为官和流放的过程喜欢与禅师、法师交流,探讨、学习佛法,但是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直到在九江得到一个启发。

苏轼雕像

苏轼雕像

苏轼的朋友省聪禅师、真净克文禅师和弟弟苏辙三个人一天晚上做了三个相同的梦,梦的内容都是五祖戒禅师要求他们明天去城外相迎,但是五祖戒禅师早已圆寂了,三个人都对梦的内容惊诧不已,但觉得,既然禅师已经托梦了,那大家不妨明天去城外看看,参透下梦里的玄机。

三个人第二天一早来城外一看,苏轼从远处漫步而来,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向苏轼讲述了这个梦,苏轼也感觉差异,同时,他想起了母亲在他幼时,为他讲的一件事,原来苏轼母亲在刚怀他的时候,经常梦见有个瞎掉眼的僧人来家里寄宿,住一晚第二天就走......身边的真净克文禅师大吃一惊,原来五祖戒禅师右边的眼睛不方便,只能依靠左边的眼睛来辨别。

自此,苏轼开始对佛学深信不疑,心悦诚服的研究佛学,皈依佛门,他坚信自己是五祖戒禅师转世,并常常用五祖戒禅师自封。

苏轼的佛学造诣越来越高,虽然苏轼的政治道路坎坷,经历三次仕途上的悲欢离合,但苏轼都从容应对,他始终将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人生的信条,豁达的看待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即使被贬后,也能笑对生活,苦中作乐。

--免责声明-- 《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这篇文章828la66013。

【结语】: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沁园春苏轼的代表词 显示其柔情的一面】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6013'></small><noframes id='828la66013'>

  • <tfoot id='828la66013'></tfoot>

      <legend id='828la66013'><style id='828la66013'><dir id='828la66013'><q id='828la6601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6013'><tr id='828la66013'><dt id='828la66013'><q id='828la66013'><span id='828la66013'><th id='828la66013'></th></span></q></dt></tr></i><div id='828la66013'><tfoot id='828la66013'></tfoot><dl id='828la66013'><fieldset id='828la6601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6013'></bdo><ul id='828la6601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