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生活实践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经济学书籍

admin2023-11-27福利彩22 ℃0 评论

生活实践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经济学书籍?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

——看透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一、经济学入门书籍推荐

1. 我的建议是先读经济思想史,而不是直接就读金融类的教材。经济学不像自然科学,直接吸收最先进的成果即可,先读一读近两三百年来的经济史,捋清来龙去脉,既可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增加成就感,一看就懂。 书的话:可以看《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经济思想史》(斯坦利·L.布)

2. 对经济史了然于胸之后,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脑中搭好了书架,现在就可以往里面填书了: 入门书籍当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

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如果学金融,估计很少有不读这本书的。 经典读物——质量很高的经济学教材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这本《经济学》,真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不说别的,单说出版次数吧,它自1948年初版以来,已经再版到了第18版了。该书作者萨缪尔森,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本书早年的中国读者,有的已经成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为政策制定者,还有的成为了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 另外,还有一本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经济学》,本书与萨缪尔森版《经济学》不同的是,本书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且加入了一般教科书中没有的“博弈论”一章。 财富从何来?——亚当斯密《国富论》 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资本主义。

生活实践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经济学书籍

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经济臣人的理性之作,一读就令你恍然大悟。 有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基础之后,现在可以往书架上放金融学的书籍: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2. 法博齐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 3.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这本书非常好) 学习这些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根据自身情况,慢慢进阶 理论用于实践——投资 1. 约翰·赫尔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2. 博迪 《投资学》; 3. 弗兰克•K•赖利 《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二、有意思的的经济学读物 通过讲故事、模拟场景、段子等情景,讲经济学与日常所闻所见紧密地联系一起,让普通大众对经济学离开枯燥的偏见,为经济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兴趣基础。

1.《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远非你想象的那样完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 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内裤从哪里来》 新西兰作家乔·本尼特在新西兰的商店买了一包5条装、价值8.59新西兰元的内裤后,长途跋涉来到中国的一片棉花地,然后把身上的衣服脱掉,只剩下一条中国制造。 为了解内裤如何从棉农到织布工,从橡皮筋厂到制衣商,从出口公司到分销商,漂洋过海到达欧美消费者手中,乔·本尼特两次到中国,探访了上海、泉州、义乌、温州等地的工厂,甚至新疆的棉田和泰国的橡胶树。对本尼特来说,此行的收获并不仅仅是“这包内裤的成本有多少”,还见到了一个让他吃惊不已的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因此也有了这本《内裤从哪里来?从一包内裤看中国》。新华网评价这本书说:“中国内裤让新西兰作家大开眼界。”

2.《麻辣经济学》 为什么古代婚姻一夫一妻多妾,现代婚姻却一夫一妻?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为什么KFC先付钱后用餐,一般饭店却先用餐后付钱? 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而剩女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凤姐能一夜走红网络?为什么站票与坐票享受不同,价格却相同?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 诸多出乎意料的事件,其实皆与规则有关。现象当中存在非常规则,规则之下产生异常现象。经济学从利害角度理解人们的选择行为,利害不同,选择不同。规则影响并决定着利害,规则变化,利害变化,人们的选择行为也随之变化。

3.《快乐上班的经济学》是一本非“他”视角、即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了解身边的“商品价格及服务”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快乐上班的经济学》为我们揭开经济规律面纱的“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而且时常还能帮助我们防止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失败。 也就是说,虽然经济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问,但许多年轻人在没有学习它的基础上就开始了工作,因而非常容易被经济活动中的惊涛骇浪所吞没。

4.《牛奶可乐经济学》 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畅销书,也是潘大专为女性读者推荐经济学参考书。

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在国外就非常畅销的书籍,在今年初被引进国内后,连续多周出现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中。该书面向女性市场,通过女性朋友关注的模特、打折、超市、酒吧等方面的案例,讲述经济学故事,值得女性朋友一读。

5.《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如果你加以思考,反复地思考,你就会知道答案。在《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一书里,你将发现令人吃惊且复杂的真正原因。麦肯齐教授妙笔生花,让你乐在其中,获益良多。任何人,不管你是否有经济学学位,只要有一把椅子,一颗好问的心,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妙处。“纽约时报”2007年通俗经济学畅销书

沈阳八旬老人15年编辑112本养生百科书?

今年80岁的李愷老人与老伴儿,用了15年,编辑112本养生“百科书”,也就是说每年要编辑7本多。坚定的毅力,佩服!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们倒不是非要活得怎样的轰轰烈烈,但是至少要有情怀,有坚守。

我们应该如何建造精神家园,将自己的灵魂安放?李愷老人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范本。值得反思。且不说,这112本养生“百科书”的内容价值,仅就李愷老人这一行动就值得我们敬重。用他的15年坚守,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光环。回望人生,有多少人将生命丢在的浑浑噩噩的麻将中、无所事事的闲扯中、蝇营狗苟的名利中。

记得有一位美国老太太,60多岁众多的琐事中解放出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她踏上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学习画画。20年过去,老人在美国搞了一个个人画展。所以,我们不要再抱怨,没时间、没机会,一切梦想都是从脚下开始的,无关年龄。

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会尊重,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如果让你给妈妈们推荐几本最喜欢的书?

推荐六本

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爱阅读,孩子在这么好的氛围熏陶下,也自然而然地会爱上学习,我和先生平时都很喜欢阅读各类书籍,谈不上有多高深,只是喜欢看,碰上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顺便拿来用一下,时间一长,慢慢地还真有点效果。

要真是让我推荐几本,那就看看以下几本我比较喜欢的吧!

一 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老卡尔.威特是一名德国牧师,他坚信通过父母科学的早期教育,普通孩子也能成为天才,他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身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小卡尔.威特是十九世纪德国非常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擅长数学,他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岁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十三岁出版了《三角术》,十四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这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书,用漫画加箴言的形式把老卡尔.威特将小卡尔.威特14岁前的教育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值得一看。

二 决定孩子未来的五十种优秀品质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质,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由此可见,品质的力量是巨大的。

优秀品质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孩子具有的品质会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可以让他受益一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品质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

而金盾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就是从做人、做事、学习、交往与独立生存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孩子应该具备的五十种优秀品质,如孝道、诚信、谦逊、耐心、勤奋、专注……等等,让人看了受益匪浅。

三 用故事喂大孩子

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故事达妈团队写的这本《用故事喂大孩子》,也很值得推荐。

故事达妈团队是由一群爱孩子、每天认真给孩子讲故事,并享受亲子阅读的家长们组成的。

在这个队伍里,有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绘本馆的老师,有专业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还有很多普通的家长。

这本书里,故事达妈团队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些非常好的故事,并在每个故事后面,根据故事的内容和特点,给出了与孩子分享这个故事时,我们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注意的一些要点,利用这些要点,我们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思维体操”,锻炼孩子思维的弹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

四 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漫长的道路上谁都会摔上几跤,每个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孩子们面临的同样也是需要自己行走的人生。

她们虽弱小,但她们必须在跌撞中变得强大,如刚长出绒毛的小鸟,扑腾着要练习飞翔,伴随它的是练习的艰辛、失败的哀伤以及日渐强壮的喜悦,父母可以给孩子许多许多,却不能帮她们走路。

这本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雪梅、王雪琴写的《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正是建议我们父母,把生活中的挫折还给孩子,把怀中“抱着”的孩子放下来,让他们自己去面对世界。

五 鼓励孩子最有效的100种方法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鼓励和称赞是一样的,其实两者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称赞是奖励的一种,而鼓励不同于称赞。

鼓励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经由贡献己力而获得成就感;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它更重视孩子内在的自我激励而不对孩子做价值判断。

金城出版社出版、励勤主编的这本《鼓励孩子最有效的100种方法》,通过100个小方法让我们父母学会用心去欣赏、鼓励和爱我们的孩子,我看完后也是觉得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六 学习快乐——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这本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洪荣彬写的,与前面几本不同的是,这是一位父亲的教子手记。

作者洪荣彬是一位两个女儿的父亲,和所有人一样,他只不过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父亲,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忙碌着,但不论多忙,他始终没有忽视孩子的快乐学习和快乐成长。

这是一本很“踏实”的书,作者用说故事的方式,将在生活上与孩子的互动和读者一起分享。

他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只要用心,花时间,不论是谁、不论什么背景、也不论什么学历,都可以教养出一个善良、快乐的孩子。

如果你有时间、也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可以翻翻以上这几本书,不用都买,很多我看图书馆里也能借到。

其他的好书也很多,只要看完后认真践行里面的好方法,你都将收获很多。

有哪些关于研究社会的著作?

在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中的第四卷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要奠基人

1.托马斯·霍布斯 主要著作《利维坦》等。

all famous sociologists

2.约翰·洛克 主要著作《政府论》等。

3.孟德斯鸠 主要著作《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等。

4.让·雅克·卢梭 主要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社会契约论》等。

5.亚当·斯密 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等。

6.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主要著作《论自由》、《功利主义》、《论妇女的从属地位》等。

7.卡尔·马克思 主要著作《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

8.弗里德里希·尼采 主要著作《论道德的谱系》、《悲剧的诞

durkheim french sociologist

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共2张

卡尔 马克思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著作《论梦》、《自我与本我》、《文明及其不满》等。

10.马克斯·韦伯 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韦伯

11.埃米尔·杜尔凯姆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等。

12.吉登斯,主要著作《社会学》、《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等

13.彼得·路德维希·柏格,主要著作《社会实体的构建》等。

背景

思想理论渊源

人类对由自身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及其思考,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论述过“人生不能无群”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即“社会”。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A.奥古斯丁从宗教神学立场也曾对此做出过论证。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取代封建专制、用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市民阶级的社会伦理观。从社会学的学科历史上考察,这些理论观点都属于社会学史前阶段。社会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它的产生有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

社会结构变迁

各国学术界倾向于认为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科学长期发展的产物。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的一页。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加剧了为获取原料和产品市场而展开的世界性贸易竞争和掠夺;宗教组织面对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失去往昔的神秘性和绝对权威,逐渐进入世俗化;法律由维护原有贵族特权而转向以调节经济活动为目的。总之,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18世纪的经济变革,使欧洲从过去的礼俗社会变成工业社会。

市民社会危机

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彻底破产和民主制度的确立。社会现实存在的社会集团冲突、压迫,成为对自由、平等、博爱原则的威胁。经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使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的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暴力冲突,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内社会集团冲突日趋加剧。为了克服市民社会面临的重要危机,一些社会思想家试图运用社会组织规律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秩序,以顺应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社会学便应运而生。

自然科学方法

随着近代理性实验科学的兴起,以力学和生物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地质学、化学、生理学也有了重大进展。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以及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经验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实证科学知识,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其可能摆脱过去仅仅局限于理论思辨和定性描述的传统窠臼,开拓了观察问题的视野,引起新的突破。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取得的成就,就是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突破的例证。

简史

社会学作为对现代性突出矛盾的回应出现于19世纪。这个现代性矛盾是: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个人的世界经验却变得越来越分裂和分散。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这种观点主要是社会学中涂尔干学派所持的观点,而其他派别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并不探索对社会的救治,因为他们认为对社会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个小群体的观念强加到绝大多数人的身上,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

迪尔凯姆

今天,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到细如家庭结构个人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社会学系分成更多更细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离婚,在微观方面例如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还常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Paul F. Lazarsfeld)倡导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

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从事定性分析的部分社会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因为这可以加强理解“离散”性的社会和独特性的人文。这种方法从不寻求有一致观点,但却可以互相欣赏各自所采取的独特方式并互相借鉴。主流的观点认为,定量和定性这两种研究方式是互补的,而不是矛盾的。

社会学

孔德发明了社会学一词。“社会学”是一门新的学术范畴。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

“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Auguste Comte)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原本他用“社会物理学”来称呼这个新的学科。他的社会学理念是典型18世纪的:他相信所有人类活动都会一致地经历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如果一个社会可以抓住这个阶段,它就可以为社会病开出有效的药方。

第一本以社会学为题目的书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著。在美国,1890年肯萨斯大学的“社会学元素”是第一个社会学课程,1892年芝加哥大学由艾比安·斯莫尔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独立大学学院,他也创立了“美国社会学学报”。1895年,法国波尔多大学成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学学院。1904年伦敦经济及政治学院成立了英国第一个社会学学部。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大学成立第一个社会学学部。1920年Florian Znaniecki在波兰成立第一个社会学学部。

第一次关于社会学的国际合作发生于1893年。当时René Worms成立“社会学国际小学院”,最后与创立于1949年的国际社会学家协会合并[5]。1905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学协会是今天世界最大的社会学家协会。

19世纪至20世纪有一群古典社会学家冒起,例如:卡尔·马克思、Ferdinand Toennies、埃米尔·涂尔干、帕累托及马克斯·韦伯。他们的工作涉及宗教、教育、经济、心理学、道德操守、哲学、神学及其他学术范畴。

早期由孔德带出的理论研究方式是模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相同的方法来探讨社会现象。强调以经验、实证和科学方法为社会学扎实的基础。这个方法学称为实证主义。

19世纪早期以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手法来研究社会生活受到了德国的狄尔泰、海因里希·李克尔等新孔德主义派哲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自然世界跟社会世界是不同的,人类社会有独特的范畴如意义、符号、规则、道德规范及价值。这些元素产生了人类文化。后来马克斯·韦伯根据这个观点发展出“反实证主义”的解释社会学(Interpretive Sociology),强调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行为的主观意义。它跟反自然论有密切关系,使社会学研究特别关注人类及文化价值。这导致难以为主观客观研究分野的争论并影响了诠释研究。因特网时代也催生了社会学的新分支——公共社会学。

最后,自然科学实际上并没有取代其他的社会科学,而是变成强调对象和方法的另一种形式。今天,社会学家通常通过比较法来研究人类组织和社会制度,特别是在复杂的工业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中。从20至21世纪来看,社会学的研究也应该是突飞猛进的时代。

能不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5本书是什么?

1.《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者村上春树。作为马拉松爱好者中最擅长写作的,作家中最擅长跑马拉松的“跨界达人”。这本书就是村上春树的人生写照。他将在写作和跑步中顿悟的智慧,贯穿在全书的各个小细节中。书中经典之句:“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可谓振聋发聩。你品,你细品。

2.《我们仨》,作者杨绛。即使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无华丽辞藻,温情脉脉,却也能让你热泪滚滚,感同身受。朴素的话语,平淡的生活,却最是有力量。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不知在梦里醒了多少回,不知在心里流了多少泪。真挚的感情,守望的故事,在都市的喧嚣中让你有切身的感动。

3.《穷查理的宝典》,作者查理·芒格。查理·芒格被许多人称为20世纪最智慧的老人。作为股神巴菲特最信赖的伙伴和搭档,这位老人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体会进行了总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宝贵财富。书中不仅仅介绍了人人趋之若鹜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还介绍了很多多元化思维的运用,都会对我们人生的大小决定有很大帮助。

4.《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以前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看完书,你一定会说“思维改变命运”。人和人之间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不在起点,不在背景,不在学历,而在思维模式。它贯穿于大大小小的日常习惯里,隐匿在起承转合的人生决定中。若拥有终身成长的目标,也许真的能改变一生际遇。

5.《恰到好处的幸福》,作者毕淑敏。毕淑敏老师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幸福之门。人生经历极为丰富的她,写下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各类故事,循循善诱的道出幸福的真谛。这真谛不是快马加鞭,日行八百余里直奔功名利禄,也不是头悬梁,锥刺股,势要出人头地。这真谛,就是书中所写的接纳、沉淀,是恰到好处的刚刚好。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