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圣诞之战百科知识点解析,世界历史上哪次战争最残酷

admin2023-11-29福利彩25 ℃0 评论

圣诞之战百科知识点解析,世界历史上哪次战争最残酷?

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莫过于长津湖战役!

因为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裤,忍着饥饿,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下进行战斗。在战斗打响前被活活冻死的志愿军战士达4000多人。试问还有哪场战役比这更残酷的?

那双方为什么要选择在如此寒冷的情况下开战?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看看。

战前情况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没多远,便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一个遭遇战。中国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歼敌15000多。因为补给跟不上,没有乘胜追击,志愿军主力也就还没有暴露。

韩国军官告诉美国麦克阿瑟说,凭他当年帮助日军跟中国交战的经验认为,这次遭遇的肯定是中国军队。但麦克阿瑟不相信,他认为入朝的志愿军不过三四万人,不足为患。

为了实现在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边,占领朝鲜全境的目标,因此麦克阿瑟还是立刻组织大反扑:美国第八集团军于西线,第十军在东线,齐头并进,朝鸭绿江推进。

而志愿军为准备第二次战役,也决定诱敌深入,于是进行稍往后撤。

但考虑到联合国军有55万,而我志愿军只有23万,因此中国决定增兵,并决定把在东南沿海准备进攻台湾的第九兵团紧急派入朝鲜。这个第九兵团是原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中的一个,司令员是宋时轮。

圣诞之战百科知识点解析,世界历史上哪次战争最残酷

第九兵团一共有三个军,即第20军、第26和第27军,共15万人。第20军由新四军改编而来,擅长野战和纵深穿插;第26军由抗战时期的鲁中军区部队整编组成,擅于攻坚战;第27军由胶东军区部队改编而来,是华野第一主力,在孟良崮、淮海战役中,屡立奇功。

第九兵团原本计划入朝前,开到山东进行紧张集训,再到东北进行补给,准备第2年开春入朝。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美军第一次战役失利,因此加快了反扑速度,不然麦克阿瑟担心圣诞节之前,美军打不到鸭绿江。因此我军也改变了计划,部队直接运到东北,而且在东北没有做补充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了朝鲜。

11月已经进入冬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入朝的志愿军们没有穿棉衣,急得焦头烂额,他说:“就这样去,別说打仗,冻都会把你们冻死。”

贺晋年当即组织人员给第九军团找来御寒的衣服,让部队停车两小时,可是根本来不及。贺晋年赶紧脱下自己身上穿的棉衣丢进车里,其他人也跟着照做。

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术。而且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十余万官兵翻山越岭,隐蔽接敌。

极端天气下的战斗

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距离鸭绿江一两百公里的长津湖地区。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20军埋伏于长津湖西侧;27军埋伏于长津湖东北部。

计划两军分别以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和第7师31团为主攻目标,然后对下碍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碍隅里至兴南的“长隘路”上对美军展开围追堵截。

这天夜间,西北风卷着棉球样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上行进,整个队伍如同蛇状,长达50公里。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看到这么广阔的山区如此安静,心里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他们,于是建议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并且后撤,免得中志愿军的计。但主指挥官阿尔蒙德不相信,说史密斯是胆小鬼。他命令部队继续行进。

史密斯没有猜错,他们确实是被隐蔽在崇山峻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盯住了。

虽然瞄准了美军,但是志愿军们正在忍受着极端严寒天气的侵袭。可为了不暴露目标,一个个卧在冰雪阵地里一动也不动。

更残酷的是,8日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据后来证实,当时的天气是50年难遇一次的极端寒潮。

当后续部队到达时,发现有一个阵地的125名官兵全部冻死,他们趴在阵地上,手里握着步枪,虽然已经被冻成了“冰雕”,但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随时准备冲锋。

据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连长李昌言回忆,当时他们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美军的照明弹直逼志愿军阵地,志愿军们边埋伏边进攻。埋伏时间久了,有的战士拿枪的手不知不觉就粘在了枪上,连皮肤都被粘掉。

当冲锋号响起时,有的人发现自己的手脚失去了知觉,已经站不起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边的战友冲出阵地,还有的即便拼命站起来,却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由于长时间潜伏在冰天雪地里,有的战士双手双脚都已经腐烂,最后只好截肢,否则性命难保。

取得胜利

当美军差不多都钻进埋伏圈后,山林中忽然传出让美军惊恐的军号声和呐喊声。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

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志愿军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到第2天早上,便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断成五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的各部阵地。即便美军全部机械化装备,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每小时只能前进一里路。很多美军担心能不能够活过明天。

一位美军记者在战斗间歇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现在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士兵赶紧答道:“给我明天吧!”

到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 31团。

这个美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因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称号,历史悠久,战斗力特别强。结果该团被志愿军全歼,其蓝色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用来包东西,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

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的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余人,全军10人里面就有两人多被冻伤。

到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30公里时,美陆战一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二十军的包围,并向南撤退。九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二十军余部,追击美陆战一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给最终歼灭美陆战一师创造机会。

到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一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碍隅里,22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时间,只因一路上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每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的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

不过志愿军也伤亡惨重。据美军史料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美军空袭及严寒的天气让中国军队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月5日,美军东线指挥官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碍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天晚上,下碍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志愿军阵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碍隅里的物资供给基地。

美军先用炸药,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多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们,看到即将到手的大批物品被这样毁掉,无比心疼。

美军逃跑必须经过古土里的水门桥。该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便死路一条。

20军在12月1日和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志愿军索性把桥基也炸掉。没想到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用了不足两天时间就架好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这不得不佩服美国强大的国力和优势,也充分证明了他们训练有素的部队在这次撤退中的应变能力。

12月12日,美陆战一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三步兵师会合,他们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虽然20军余部一路上追击他们,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能够追上投入战斗,脚步当然追不上车辆。

12月24日,美军从兴南港装船逃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27天的长津湖战役,即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了帷幕。

志愿军第九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志愿军毙敌33500余人。美军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结语: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密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美军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长津湖战役成为抗美援朝的拐点。

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敬请关注,特此感谢!

天下共逐之?

古时“鹿”作“禄”解。引申义,比喻帝位、政权。

“鹿”字在甲骨文中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现,可见古人对“鹿”这种动物认识之早。如殷商末期,殷商王朝筑有鹿台,据考证,其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周武王伐纣,纣王兵败,登鹿台自焚而死。纣王之死在《史记·殷本纪》等史书有记载。由此可见,鹿台当时象征帝位、政权,纣王登鹿台自焚而亡,说明鹿台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现代的考古成果发现,揭开了纣王之死的真相。纣王兵败,并非登鹿台自焚而死,而是战死。如《六韬》有一段话说牧野之战中,纣王在前线作战,兵败之后被擒,周武王就把他砍死,将纣王首级挂在旗帜上。又如,《尸子》记载:“武王亲射恶来(恶来,猛将也) 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也。”从这一记载中,不难看出纣王死因,他并未躲在后方,而是亲自在前线血战到底,最后战死,“当此之时,犹猛兽也”。司马迁没有把纣王之死的真相如实写出来,而是出于历史原因,委婉地用象征的手法来记载纣王的死因,更证明当时的鹿台是帝位和政权的象征,同时也说明了“鹿”在西汉人心中的地位。

这样说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是出自司马迁之手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句中的鹿:比喻政权,这是无疑的了。那么此句之意为:指秦朝政权垮掉后,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后来的成语“中原逐鹿”便是由此名话演变而来。

那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为什么是鹿,而不是其他动物,如虎、豹、狼、牛、马等?这是因为古史之中已用鹿来比喻帝位、政权,其他动物就不能替代了,就如后来封建社会把皇帝称为“天子”一样,历朝历代皆沿用此称呼。

(新建鹿台图片)

越南战争美国伤亡36万也没使用核武器?

我认为老美不在越南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这个事,有人道主义考虑的成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现实压力所在!

老美全面介入越南战争,总共打了十年时间,使用除了核武器以外几乎所有的武器,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十年期间老美总共伤亡了36万人、军费花了几千上万亿美元,同时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老美二战后打的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场战争!

1975年4月,随着老美最后一批作战人员乘着直升机撤离,宣告老美在越南的战争彻底失败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美为什么要打越南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以及老美为什么到最后阶段都没有使用核武器来用于这场战争呢?

美国为什么要介入越南内战呢?

越南这个国家比较苦的,二战后很多国家都获得民族独立,可是越南还没有、还在苦苦的战斗中。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被日本占领了,二战结束以后法国人又卷土重来了。

法国人走之前把南越这个摊子丢给了老美了,不过那时候老美也就是当当南越的军事顾问、训练一下南越的军事人员,在南越基本没有大量的军事实力存在。

这样的情况下在越南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了:苏联支持的北越vs老美支持的南越!

北越无论是军事实力上、战斗力上、武器装备上都比南越厉害很多。如果老美不出手的话,估计南越会很快一命呜呼的,这基本就是老美介入越南战争的由来。

总之简单的说,老美介入越南战争主要就是:冷战需要,不能看着苏联势力的扩张,何况曹县已经失败了,越南再丢了后果不堪设想了哦!

老美在越战中为啥最后失败了呢?不过说实话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老美在越南辛辛苦苦的打了十年、几乎除了核武器以外的武器都用了、伤亡了36万多人,最后还是灰溜溜的跑路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美在越南“失手”了呢?我来实事求是的说一下吧:

1、南越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而且内部也不稳定,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北越自的实力比南越强了很多。

2、北越不光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谁全世界都知道的,要不然估计也没戏!

3、北越打的是游击战,老美很难大规模的消灭北越的有生力量。

4、北越的地理位置很复杂,几乎全部都是森林、沼泽、山区,这对老美的武器杀伤效果、装备的作战使用都打了很大的折扣。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老美家的反战游行以及群众的反战呼声太高了,直接导致了他们家总统的“下台”。老美家如果再不撤军的话,自己都给搞崩溃了、搞分裂了!

总之,老美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北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支持,还有就是老美家反战情绪太猛了,不撤都不行了。

不过虽然说美国最后失败了,但是给越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是事实。老美在战争中大量的使用了化学武器让越南人在战后几十年都有严重的后遗症!

为什么老美被打成这个破样子、损失那么惨重,不使用核武器达到“翻盘”的目的呢?

老美不使用核武器绝不是仅仅是道义的问题,主要考虑是当时的历史环境。老美当年在日本使用核武器,可谓毫无压力,第一是反法西斯作战,全世界人民都支持;第二是,那时候只有老美一家有核武器也不用害怕别人报复的,而越南战争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我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为啥老美在越南不敢使用核武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当时是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厉害的核武库。如果老美使用了核武器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2、刚才说了越南战争是有争议的,如果使用核武器全世界如何看待老美的“自我标榜”!

3、老美家本来就反对参加越战,而且是全民反对,老美的那些政客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核武器撒!

4、北越都是游击队,核武器的杀伤力其实也一般般。

5、越南的地形多山、多丛林,核武器的杀伤效果估计也不会太大的。

总之,老美在越南使用核武器这个事,受到了冷战环境、核报复威胁、自身的道义问题以及实际使用效果等等的极大制约,所以老美真的是即使面临失败也不敢使用核武器这个玩意!最后我想说,我们扯了那么多,结果现在越南和老美一笑泯恩仇了、好的不得了,也许正是应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哦!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必然是二战的“转折”平安格勒会战啊!

在该次战役中,太行山之虎——云龙斯基以一个独立团的兵力发起了平安格勒会战,击败日军,给了山本特工队致命一击,扭转了整个晋西北地区的抗战局面,由中日相持局面改变为反攻阶段,使得日本不得不调集重兵进入亚洲战场,然后被我军横扫千军,趁着这个时机,美军才能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一系列胜利。

在我军即将要渡海攻击日本本土时,美军利用原子弹胁迫日本投降,实际上美军的胜利正是因为亚洲战场的大反攻才得以实现的,因此,说云龙斯基的独立团对整个二战的转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纵横就给大家讲讲平安格勒会战,画风转的有点大,希望你能接受,毕竟纵横最近状态有点反常。

平安格勒会战——背景

云龙斯基号称太行山之虎,在晋西北地区一直享有极大的声誉,屡次给日军造成重大伤害,为此日本人对云龙斯基极为忌惮,多次想要除掉李云龙。

日本山本特工队通过早就策反的独立团保卫科干事朱子明,得到了独立团团部的驻地,不惜狂奔百里打算在云龙斯基大婚当天对其进行突袭。

山本特工队的袭击虽然取得了成功,打伤了云龙斯基的搭档赵刚斯夫,抓走了云龙斯基的新媳妇秀芹安娜,但是并未对独立团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尤其是云龙斯基的突围,使得独立团的精神得以保存。

作为太行山之虎,云龙斯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报复计划,用云龙斯基的话,咱独立团压根就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云龙斯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山本这老小子会跑哪里去呢?我要怎么去打他呢?当刑副团长传来消息说,国民党的云飞德列团长已经将山本的撤退炸毁,山本特工队没有返回太原,而是就近退到了平安格勒。

听到这个消息后,云龙斯基的眼睛都蓝了,丫的,你要是跑太原不能拿你怎么样,跑到平安格勒还有你的好,太行山之虎随即下令调集部队,准备攻打平安格勒。

对于云龙斯基来说,这次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山本,不但能够报仇雪恨,也能够拔掉日本贼寇的一颗钉子,攻打平安格勒势在必行!

平安格勒会战——开启

尽管云龙斯基是一个出色的团级干部,但是此时连自己队伍到底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原因就是在两年之前独立团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独自发展,当队伍集合起来的时候,云龙斯基才知道原来独立团已经发展到上万人了,相比于两年前,独立团实力是很强悍的。

云龙斯基敢于攻打平安格勒,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独立团能力的信任,另一个是对敌人的了解。

山本特工队虽然突袭得手,也遭受到独立团团部的重创,再加上撤退途中遭到云飞德列的打击,到平安格勒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而平安格勒的守军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伪军,伪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悍。

但是这并不能说平安格勒就很容易对付,毕竟对于坚固的城池,以八路军来说还是很难打下的,在整个抗战中,我军攻打下来的县城几乎等于零,这也说明了云龙斯基此番攻打平安格勒的艰辛之处。

平安格勒会战——经过

当平安格勒会战开启后,日军凭借坚固的城池,坚守待援,攻城的一方是重火力较为不充足但人数却众多的独立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针锋相对。

日军通常的策略是,当一个县城被攻打的时候,只要坚守住,等待其他地方的援军赶到,就可以对攻打一方完成合围,来一次“中心开花”的战略发挥。

在云龙斯基攻打平安县城的过程,周边至少赶来三个联队一个师团,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已经吸引了太原方向的精锐日军,可见,攻打县城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相对于反包围式的策略,攻击的一方也有对付的方法,那就是外围阻击,在包围防线外建立阻击线,阻击增援的敌人。

云龙斯基早在之前就已经以和总部信息不畅为由与丁伟、孔捷两个团建立了互为犄角的关系,不管哪个防区出现状况,另一个防区都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帮助。

这一点,云龙斯基是早就打算的,在日本增援部队到位之前,阻击部队已经各就各位,除了八路军之外,国民党友军云飞德列部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通过逐级抵抗的策略对日军援军展开阻击。

在独立团攻坚这个阶段,整个平安格勒的外围打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然而独立团始终未能攻破日军最后的炮楼,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军援军随时有可能突破外围的情况下,云龙斯基用二营长他娘的意大利炮,这个意大利炮可不是一般的武器,简直就是攻城神器。

至于来历已经不清楚了,但是显然跟二营长他娘有着巨大的关系,很可能是他娘的嫁妆一类的,有可能二营长的母亲就是意大利人,但是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门意大利炮一炮将炮楼上的山本一木以及他的爱人秀芹安娜带走了。

平安格勒会战取得史无前例的大捷!

平安格勒会战——影响

云龙斯基的这一炮可谓是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尊严,也打死了自己的媳妇,但是在大义面前,不能谈儿女私情。

通过平安格勒会战,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虽然没有统一指挥,但是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相互形成统一防线,面对来犯之敌一律给予歼灭,最终形成一场几十万人参加的大型会战。

在抗战相持阶段这次大战,成功打破日军据守县城不可被占领的神话,也展示出我军实力大为增强,而日军外强中干的事实。

随后发动的百团大战更是将日军打的找不到北,精锐尽失,不得已从太平洋战场调入大量部分进入中国战场,然而这些日本士兵基本是有去无回,尽管我军装备不是太充足,但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来给我们造”,这些日本士兵基本都是来送武器的。

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即陷入了恐慌,整个太平洋战场竟然连一个鬼子都没有了,于是扔了一颗原子弹,日本面对中国战场的巨大失败,有了原子弹这个台阶,马上举起双手投降,二战得以结束。

可以说,云龙斯基因为媳妇被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二战的战况也不为夸张。

扭转战局,非我云龙斯基不可!

你知道历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哪一场?

虽然很多人都说现代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远胜于古代,但是笔者认为很多古代战场远比现代战争残忍的多,而且战争持续时间长,军民死伤太过惨烈。

比如南宋中后期,蒙古攻打金国、宋国,其惨烈程度无法想象。。

蒙古灭亡金国的时候,战争极其惨烈,过程极其残忍,金国地盘的人口出现大滑坡。

《元史·地理志》记载:“初,太宗六年(1234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

这一统计数字有所保留。

《经世大典序录·版籍》记载:“追南北混一,越十有五年(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再新亡宋版籍,又得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余户。南北之户总书于册者,计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其山泽溪洞之氓又不与焉。”

据此,南宋领土以外的金国、西夏国领土地大约有1355000户。这一数字比《世祖本纪》所记载的“内郡”户“百九十九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少了很多,这肯定不是一年之内的正常增长,显然是出于不同的数字统计范围。

有可能是《元史·地理志》只统计金国、西夏国领土的人口,而《经世大典序录·版籍》已经包括蒙古所管辖的所有人口在内。即使《经世大典序录·版籍》并非如此,在推算金国、西夏国灭亡的时候,人口数可能也要扣除蒙古人口,所以还是以《元史·地理志》作为人口推算的基点。

按照合理的人均口数来推算,这些户口加起来约有605万人。

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十年,比如至元二十七年距离金国灭亡已经有56年,这期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从金国灭亡到蒙古灭南宋(1279年)的45年;从灭亡南宋至该年的11年。

在第一战争阶段,虽然北方的战事已经平息了一段时间,但拔都、旭烈兀进行了第二、第三次西征,攻打南宋的战争也长年累月的在进行,蒙古又在1254年攻打灭亡大理国;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南宋德祐二年)南宋投降后,南方的抵抗也从未停止,比如崖山、比如钓鱼城;因此北方要源源不断的为蒙古提供兵源、粮食、武器和其他军需品。对当时已经非常稀少的人口和残破的农业生产来说,这是相当重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人口只能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恢复。

在第二战争阶段,由于南北方重新统一,全国性的大型战争已经结束,北方人口和农业进一步恢复,人口增长的速率应有所提高。

但是南方的人民对蒙古一直都是反抗不断,蒙古又先后出征日本、安南,内部还发生乃颜的叛乱,用于作战和提供给养的主要是北方的人口,所以增长率还是不能很高。

由于百姓的赋役繁重,大军征伐不断,北方百姓不堪负担,在蒙古灭亡南宋后,百姓纷纷逃亡江南。

到了至元二十年(1283年),“内地百姓流移江南避赋役者,已十五万户”。

以后,北方的流民仍然大批量流向南方,每年甚至高达数以十万计。

在这一战争阶段中由北方百姓迁入南方的人口估计至少有100万以上,而还有几百万死在迁徙路上。

当时在北方户口中漏登的比例比南方高得多,至元二十七年的实际人口可能接近户口数的一倍,加上100万以上的外迁人口,总人口约为1300万。

以此逆推,金国灭亡的时候约有1050万人口,200万户。

蒙古进攻金国和西夏国前的1208年(成吉思汗三年,金泰和八年,西夏应天三年),北方金国、西夏国管辖领土内的人口总数在5500万至6000万之间。

经过了26年的战争,人口只剩下1050万,也就是原来的18%-19%,不到20%,降幅之大,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造成如此残忍的人口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蒙古发起的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

与其他时期或其他游牧民族南下不同的是,蒙古从兴起到进攻中原的时间相当短,而军事征伐又空前成功,因此它既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被征服的农业地区,也没有遇到迫使它调整、改变自己的习性和政策的强大压力。

在攻占西夏国和金国的领土的初期,蒙古甚至还没有长期占领这些地方的打算,更缺乏治理的准备和经验。

对绝大多数蒙古贵族和将领来说,战争的胜利只是意味着能取得更多的奴隶和财物,获得更广大的游牧地,同时也可以满足杀戮敌人的欲望。

所以在战争中,蒙古军人“闻命以杀为嬉”,大量残忍杀害俘虏和平民百姓的现象极其普遍。

到1233年占领开封前,蒙古一直实行“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屠之”的极其残忍的制度。

尽管由于耶律楚材的反复劝谏,开封的147万难民得以生存,但在此后的军事行动中并未废除这种野蛮的做法,比如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进兵川陕的时候,还是以“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为军法。从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开始攻打金国,到了八年的时候,“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邱、海州十一城不下”、九年开始围攻金国中都(现为北京)的时候,黄河以北和关中都为蒙古所占领。

成吉思汗从金国中都进行北撤的时候,过居庸关后,“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

河朔一带,“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者,以户叶计,千百不一余”。

太行山以东,“兵荒之余,骸骨蔽野...城郭为圩,暴骨如莽”。

关中地区“居民百万,以至缁黄,縻灭殆尽...八州十三县,户不满万”。

窝阔台汗四年(1232年)在围攻开封的十六昼夜中,城内外死者以百万计;解围后又碰到大疫,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因为贫穷不能葬的百姓还没有算在里面。

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攻陷城池之后,“被俘虏者不可胜计”,强制北迁的时候“路死道路者,踵相蹑也”。

所以到宋军到达开封的时候,“见兵六七百人,荆棘遗骸,交午道路,止存民居千余家”。

蒙古一些将领嗜杀成性,比如木华黎,就留下了大量残忍残酷的记载:攻打绛州,“拔其城,屠之”。“进攻北京(现在的内蒙古宁城西南大明城),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斩首八万级”。

对抵抗者如此,对投降者也同样如此。“广宁刘琰、懿州田和尚降,木华黎曰:‘此叛寇,存之无以惩后。'除工匠优伶外悉屠之。”

而且蒙古人在进入中原以后,一直保持着游牧的生产方式,所以不仅不注意恢复农业生产,而且大量圈占土地,废农为牧。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动乱中,一般在战争结束后,获胜的一方就立马着手恢复农业生产,以便迅速发展经济,增加人口,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蒙古统治者却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热衷于掠人圈地,以至中原的农业一蹶不振,长期不能复原。

如果说战争中的直接杀伤还有限度的话,由于农业破坏,粮食严重短缺造成的人口减少数量要大得多。不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使蒙古统治者视汉人(包括在金国统治下的女真、契丹等人口)为无用之人,除了掠为奴隶、编入军队以外,就毫无顾忌地大肆屠杀。

大批汉人被蒙古贵族、将领及汉地世侯占为奴隶、部众,不仅使列入户籍登记的人口减少,也造成实际人口的下降。这是由于这些人口的生活、生产条件急剧恶化,不少人被迫长途迁移,正常的婚姻、生育、家庭无法维持,人口的死亡率增加。

著名的钓鱼城战役就是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产生的。从1242年开始,钓鱼城就成为南宋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也使得重庆成为南宋在西南地区真正的最后据点,一直坚持到了1278年(南宋景炎三年,元朝至元十五年)。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府被攻占。但是宋军依然在顽强抵抗,包括钓鱼城。

直到1278年正月,在第n次围攻下,城中所有的粮食已经完完全全的耗尽了,最终被陷落,著名的守城将领张珏带着残兵继续进行巷战,最终寡不敌众,自杀被救下,被敌军俘获,两年后在押往元大都的路上成功自杀。

后来蒙古军再次攻打过来,到了1279年(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最后的守将王立在蒙古军答应不杀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决定投降,而此时的钓鱼城已经整整坚守了36年。

而这时候,南宋朝廷已经投降蒙古已经整整三年了,南宋最后一支残余军队在海陵山(今广东阳江海陵岛)覆灭和陆秀夫怀抱小皇帝跳海身亡,差不多是同一年。

没办法,蒙古太残暴了,没人愿意投降。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