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世界百科全书小视频,世界上最贵的百科全书

admin2023-11-29加拿大2823 ℃0 评论

世界百科全书小视频,世界上最贵的百科全书?

世界上最大最贵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有着4350万字数的世界权威著作,曾称明代的《永乐大典》才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大最贵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的发起人是朱棣,主要作者是明代的解缙、姚广孝等人,这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字数甚至达到了3.7亿字,这是何其的大国之威啊!

从1403年开始,到1408年,《永乐大典》前前后后参与的编撰人数多达3000人,内容无所不包,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工艺、农艺等等,朱棣是奔着造福后代的目的去的,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巨著。

《永乐大典》只有一个副本,话说这等巨著,要人工抄写也是个大工程啊!拢共两部大典,后来都藏在皇宫中,这可以说是妥妥的国宝了。但即使深藏也无济于事,因为朝代会更换,屋子会换主人,不怀好意的人会趁乱打劫。

明代被清取代的途中,大典正本消失不见,副本遗失到只剩下400多册,现如今,正本的去向仍是个谜,遗落在全世界的副本有800多卷,而这,还仅仅只是大典总数的百分之四而已。

大典究竟是被完全毁灭了,还是深藏在哪个角落,等待人们去寻回,遗失在海外的副本是否还有机会重回故土,这些,都有待人们去探索。久阅沧桑惜弗全,还是期待有心人天不负吧。

基因检测有什么好处?

如果我们能够构建这样的数据,我们就能够打开一把锁,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

造就Talk第226位讲者:陈钢

WeGene联合创始人、CTO

大家下午好,我是陈钢,很高兴再次来到造就Talk,和大家分享关于基因的那些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包,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把人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的数据都记录下来,那会是什么情况?

曾经真的有人去计算这件事情,他得到的结论是,如果用普通U盘把人的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大概需要塞满整艘泰坦尼克号,像本人这样一位二百斤重的胖子,那就需要两艘泰坦尼克了。

总之,这个数据量非常大。

每个人都是条字符串

每个人都是从受精卵、胚胎逐渐发育起来的,所以大自然究竟是怎么做的,把这么庞大的数据在人类代际之间传递下去?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都是基因组在起作用。大自然把那些信息都塞进了22对染色体和两条新染色体及线粒体里,编排成一个31.61亿长的字符串,准确来说是60几亿个字符,我们人体的很多信息就囊括在这些字符串里。

那么,这样的基因组里究竟储存了哪些信息?我来举个例子,基因组里分了很多染色体,这里有个19号染色体,上面有很多基因,其中有一个基因备受关注。

我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里看过一本该校前任校长高锟的个人自传。高锟因发明光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他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那波人中间的一个。

但就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却因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而导致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弱。他可以获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但最后还是因这个病而去世。

在看他的自传时我就在想,我会不会得老年痴呆这个病呢?得益于过去多年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现在我可以预测出自己罹患该疾病的可能性。

我们发现,在19号染色体上面有一个叫APOE的基因,它会编码一个叫载脂蛋白E的蛋白,该蛋白会影响我们很多生理功能,在它上面有一个突变位点。

在人类基因组上面,每一个突变位点都有一个编号,经过过去多年研究,科学家在RS那串数字上发现了很重要又很有趣的事情。

如果该位点上面是CC,意味着这个人在75岁时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出20~30倍。我也检测了自己的情况,我处于CT阶段,携带了一个突变,当我75岁时,我得老年痴呆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出4倍。

今年4月,FDA已经批准了这项基因检测,每个人都可以去测自己的位点,从而得出自己是否会罹患老年痴呆的信息。

我们身体里的尼安德特人

回到整个基因组,遗传学家发现在基因组上有很多这样的位点,它们都跟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人体性状有关,例如人眼的颜色。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大家看这个人,他跟我们算是远亲,但又跟我们不是同一个物种。他们被欧洲人称为尼安德特人。大概在十二万年前到两万年前,他们曾是欧洲大陆最主要的两足直立动物,但在两万年前灭绝了。

世界百科全书小视频,世界上最贵的百科全书

他们的历史很有趣,他们也和我们现代智人的祖先一样是从非洲迁出来,就像我们以为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一样,欧洲人原来也以为尼安德特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这些论断现在都被否定了。

人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遗骸,通过对遗骸的骨头进行反复研磨,提取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再经过净化处理,最后发现他们跟我们现代智人并没有直接的祖辈关系。

同时,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除了非洲以外,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类的基因组里有1%~4%的基因组织来自尼安德特人。换言之,当我们的祖先在六七万年前从非洲迁出时,他们进入欧洲后还跟尼安德特人发生了一些事情。

根据多年的研究发现,我们对尼古丁成瘾的易感程度、患抑郁症的风险都跟尼安德特人传给我们的这些基因有关。那么,我们的基因组里,到底会有多少比例的基因来自于尼安德特人呢?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我们发现,亚洲人遗传尼安德特人基因的比例会高一点,而非洲人几乎为零,所以基因组里实际上蕴含了非常多的信息。每个人的信息,都被编码在了基因组里。

那么接下来又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又可以测出众多表型信息,例如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眼睛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找到,到底基因上的什么东西跟这些事情有关呢?这是我们一直在试图解决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2005年《科学》杂志上曾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一个叫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大概逻辑是说,假设现在有一波人来自蓝血星,是蓝色的,还有一波人是白色的,到底是基因组上的什么因素导致了两个人群的差异。

通过整合他们的信息,我们可以测出这两群人的基因组,我们发现蓝色这群人在红色处的突变很多,而白色处却很少见,所以我们知道这个位点肯定跟蓝白这两群人的差异有关。

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比差异及相关性找出疾病治疗方案。2005年医学上第一次成功解决了“老年性黄斑病变”的疾病治疗,该病变多发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视力迅速衰退。

大家看这张图会发现,为什么有些蓝色的人没有突变,而有些白色的人会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我们也只能知道位置的相关性,而不能预测出表型信息。

但现在,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有办法来做这样的事。我们有了基因组数据,可以推测出表型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我有了你的基因组,我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

还原人类数据包

机器学习技术正在帮助我们解决这些事情,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模型。那么,用基因组去预测人的表型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来做一个最简单的表型,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身高。

照片中的这个小姑娘,我知道她以后的身高会长得比在座各位都高,原因很简单,她是姚明的女儿,遗传使然。

欧洲人曾在十几年前做过一次研究,他们发现身高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欧洲人的遗传度是0.8,亚洲人是0.4到0.6,这些值都挺高,我们常见的肿瘤的遗传度都没这么高。

如果我有几千人的身高数据甚至是基因组数据,我能够去算出这个人的成年身高。

这是我们在几千人身上做的测试,精确度还不错,图中分别是用户自己报告的成年身高数据以及我们用基因组算出来的数据。

这是我们在几千人身上做的测试,精确度还不错,图中分别是用户自己报告的成年身高数据以及我们用基因组算出来的数据。

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到两团数据,主要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同时,我们还发现,预测80后人群的身高准确度会比预测老一辈的精确度更高,整体误差小于5公分。因为老一辈人年轻时很多人吃不饱饭,身高受到营养问题的影响。

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做更复杂的表型预测?不仅仅是身高,还有人脸的模样。

通过面部识别,我们可以从面部抽取出非常多的特征,这每一个特征都是一个数字。如果我能够构建出基因组和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那我就可以去重建一张人脸。

前不久,《Peanut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我们如何做成3D人脸。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右侧的脸是用计算机根据基因组预测出来的,而左边的脸是真实的3D扫描结果。

简而言之,我们测出一个人的基因组就可以把他的人脸画出来。除此之外,人的声音、说话腔调、频率等也受基因组影响。这类事情我们以后还可以预测的更多。

大自然把两艘泰坦尼克的数据塞到几十亿个字符里,然后我们试图去把这几十亿个字符给还原出来。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从基因组预测各种各样的表型,我们已经构建起了表型和基因组之间的关系。

看面相算基因

但接下来出现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我能不能把这个箭头反过来?我如果有了一个人的表型,是不是能够预测出他在基因组上的情况?

如果大家做过基因组检测,会得到这样一个检测数据,里面有你的染色体、基因组,可以算出你的血缘里有多少比例是什么人,是南方汉族还是北方汉族,少数民族百分比是多少,进而还可以推测出你的脸长什么样。

我们现在想办法把这个图反过来 ,根据这张脸的照片去推算组员情况,不仅仅是身高、长相、声音,还可以是其他目前看上去跟我们没太大关系的事情。

我们已经建立起基因组和各种各样表型信息之间的关系,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起到双向作用,不仅可以正面来,也可以反过去。有了足够多的基因组数据及表型数据,我们可以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方法,构建起其中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去预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去寻找每个人精准的治疗方案、最佳运动和生活方式时,我们都需要这样的预测手段。

反过来,当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表型信息时,我们可以从他的基因去预测看看他是否会罹患某种罕见病。

很多罕见病都是遗传病,当我们发现一个小孩有这样的症状时,我们可以去检测他的基因,从而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每个人的信息都被编码在了基因组里,我们要做的所有预测都依赖于大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电商消费的数据,但我们比较难看到基因组数据,因为那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样品。

仅仅只有基因组数据,还不足以构建模型去解决医学上的问题,去理解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我们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表型信息,希望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这样的数据,参与研究,推动医学等领域的进步。

当然这里面也涉及数据安全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构建这样的数据,我们就能够打开一把锁,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可以用基因组数据加上其他数据,一起建立起我们对生命、对医疗、对健康的全新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把锁来保障数据安全。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的是,当你回到家,用你出了汗的手去转门把手,我们可以根据你在门把手上留下的脱落细胞皮脂来提取DNA,从而模拟出你的模样、身高、甚至预测出年龄。

所以,一方面,我们确实需要每个人的基因组数据及表型数据;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可控。

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参与其中,无论是贡献数据还是参与数据的开发及保护,最终我们都会以自己的力量去打开这把锁,找到新的力量,推开一个新的世界。

谢谢大家!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求推荐几部好看电影?

有些人的脑子真的是不一样的,应作者要求给大家推荐一些脑洞极大的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友情提示:这些电影脑洞极大,又极其费脑,每天看一部即可,电影虽好,切莫贪多哟~跟老羊走着↓↓↓

1.《符号》

又名《睡衣男异次元空间》,一部你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到底讲的什么电影,导演的思路极其清奇,创意满满,开始以为是类似模式逃脱类的电影,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2.《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该影片的编剧是“查理·考夫曼”,好莱坞“鬼才编剧”,有人说过查理·考夫曼的剧本不管请哪个导演来拍,最终都会服从他的个人风格,从而拍出一部只属于查理·考夫曼的片子。这个电影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是一部会令人边看边反思的电影。

3.《妖夜荒踪》

大卫·林奇的经典作品,如果不是很喜欢他的作品的人,可能会有点接受不了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被称作大卫.林奇拍的最混乱的一部电影,现实、梦境、臆想揉捏在一起,一不小心你就会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4.《真实》

又是一部大神的作品,昆汀·杜飞,这是一部昆汀·杜飞寻找奥斯卡级别的“呻吟”的故事,真实与虚幻的交织,画面场景的轮回,脑洞打开,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5.《无尽》

脑洞开的不错,和《恐怖邮轮》有些类似,是一部无限轮回的题材,但是又有所不同。

6.《时间规划局》

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的遗传基因被设定停留在25岁,不管他们活了多久,生理特征都将保持在25岁。然而到了25岁,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抢劫。。。)。于是时间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流通货币。一部描述未来社会的科幻电影,有些情节非常有意识,电影中有些设定也很巧妙。

7.《彗星来的那一夜》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多个平行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一个你,你喜欢另外时空的你适合你完全一样,还是完全是另外一个你?话说这部电影女主很漂亮~

8.《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和《彗星来的那一夜》一样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是在代入感上完全不输给那些大制作的电影,甚至更胜于大制作电影。

9.《大都会》

一部几乎无可超越的科幻片,上映于1927年,距今近乎近百年之久,但是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就算以现在眼光来看也是极其令人赞叹的,但是看这个“年龄较大”的电影还是需要写耐心的,毕竟历时久远。

10.《月球》

该电影虽然角色不多,而且场景也较简单,但是真的是一部很美好的电影。 .

11.《本杰明巴顿奇事》

这部火热的电影被赞誉为“带有童话色彩的现实主义故事”。《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上个世纪20年代发表的同名小说,布拉德·皮特将在片中扮演一个刚满50岁的男人,但他的身体却突然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他变得越来越年轻了,而当他爱上了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30岁女子后,一系列的离奇事件接踵而至。影片从1918年一战末时期的美国新奥尔良开始,一直到21世纪的今日结束,将本杰明·巴顿的一生、他的欢乐与悲伤、他的旧爱与新欢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12.《大鱼》

好莱坞电影大师蒂姆波顿指导的影片《大鱼》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与令人唏嘘的父子再认同的故事,令我们思考现实与梦想,父子亲情的淡化与重聚。这是属于爱德华布鲁的不朽传说,通过讲述的形式在影片中展现。爱德华布鲁一生都在讲着这个故事,儿子威廉从相信到厌烦,但最后得到了儿子的尊重与理解,并且这奇幻的旅程是在儿子的讲述中落下帷幕。

13.《黑店狂想曲》

本片的导演,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法国人独有的罗曼蒂克和艺术造诣融会在了这个本该是血腥或暴力的故事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如此一个人吃人的故事背景下,还可以表现浪漫,幽默,以及传递人性的真善美,导演在艺术上的天赋居功至伟,难怪他之后可以拍出《天使爱美丽》这样的神作。本片的整个布景呈现出的细节感也同样让人赞叹,1991年的片子能拍成这样,绝对可以被称之为经典之作。

14.《亚当斯一家》

影片被纳为一部哥特治愈电影。亚当斯虽显得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却有着家人的爱和团结,还有相当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古怪 异于常人、不完美,却很可爱,他们只是依照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语言够炸,姿态够酷,有着人简单的狂喜、认真、温馨。这部1991年的哥特电影并没有塑造悬疑恐怖的氛围,尽管画风暗黑,兴趣变态,但相信我!这确确实实是一部治愈系温情电影!

15.《超新约全书》

比利时鬼才导演又一脑洞大开的电影《超新约全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戏说宗教,重新定义了生命的真谛。在这部电影里,上帝依然掌控着这个世界,但他只能躲在布鲁塞尔的一个普通房间里向外偷窥人间,以一种变态的方式从中获得乐趣。一旦走出这个封闭的房间,他与凡人无异,狼狈而邋遢。

老羊是我,我是老羊,欢迎点赞评论

世界古代百科全书什么族?

比如汉族、蒙古族、阿拉伯、日耳曼、俄罗斯、犹太、匈奴、大和、印度斯坦族、希腊等。

其实没有什么单一特定,民族本来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很多民族都是混血的产物,最典型的是中国的回族。其他民族也无一例外,只要不是非常独立的,就存在融合。比如现在还有美利坚民族一说呢,就算现在的汉族,也是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比如商就称周为东夷呢。

一直很喜欢军事甚至痴迷?

人生难得有个兴趣爱好,更难得成痴,如果没有影响学习的话,不如顺其自然。起码比痴迷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强多了。

我认为,军事知识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知识和学科,其实是没必要当做洪水猛兽的,它们与“动物世界”、“昆虫日记”、“Discovery”这类自然科学内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有人愿意去了解星空与宇宙,有人愿意去了解甲虫与蝴蝶,有人愿意去了解山河与大海,有人愿意去了解战争与武器,这存在区别吗?

但人们的观念就是这么顽固,他们更愿意接受自己传统中的概念,或者说他们认为某些知识能与课本结合,起到帮助学习的功利作用,所以有些东西可以接受和支持,而有些就是歪门邪道。

为什么对军事的爱好不能成为一种被支持的东西呢?在企图扭转孩子的行为之前,家长们不妨先思考下自己的行为。

军事知识其实包含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历史,看到科学的发展,看到技术原理,看到哲学的思辨,这其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财富。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顺着自己的爱好,将其深入下去,并在深入过程中,能让孩子得到一些成年人的引导和解读,避免他们仅凭着一腔热情在门口打转,然后让肤浅的认知与错误的知识把时间消耗。

某些方向的军事知识,其实特别利于配合课堂中知识的学习,比如历史。人类的历史基本就是战争史,任何历史大事件,背后往往都包含着战争,而课堂上枯燥的内容被这些战争片段联结以后,它们能引发出极强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例如小学历史以中国史为主,那么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替都是怎么来的呢?是哪些人打败了哪些人?有哪些将领?他们使用了什么装备?产生了哪些变革?

我们可以联系到春秋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轻骑兵逐渐取代车兵,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又是战争,又是历史,又是政治,甚至如果家长具备引导能力的话,还能带出不少自然科学。

实际上,作为小学孩子的兴趣,我们也完全不必过度的进行功利化训导,他们的知识还远远没到变现的时候,未来的日子还长的很。更应该的是通过对他兴趣的引导,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我能力,比如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独立思考以及浓厚的将爱好与学习联系的习惯,他也许未来会失去军事这个兴趣,但总会留下一些一生的财富,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