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夏朝帝王谱百科知识大全,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admin2023-11-30福利彩25 ℃0 评论

夏朝帝王谱百科知识大全,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说到中山国可能不少朋友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中山国却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国力鼎盛时期有战车九千乘,被中原诸国视为心腹大患。中山国可以说是除齐、楚、燕、韩、赵、魏、秦国的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

中山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狄鲜虞部落人(也称白狄)效仿东周各诸侯国建立的一个国家。中山国之前是中山,公元前432年被建立傀儡政权,后脱离控制,建国于公元前414年,因城里有山而得国名。

中山国处于当时的赵国和燕国之间,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都城在顾(今河北定州),后迁都灵寿(现今中国河北省灵寿县),建立者是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姬姓,名窟,是中山文公之子,中山国第二任君主。可能大家会想,是中山国的第二任君主怎么还成立中山国的建立者呢?因为之前“中山”属于“傀儡国”。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后被周王族诸侯国-晋国击败,国都都被打没了。然后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乘晋国内斗抢先控制了中山。

但是又被晋国的又一大势力魏氏压迫,最终两方势力共同控制。赵襄子在鲜虞族后裔中选了一名傀儡立为中山国君,使中山国复立。这个“傀儡君主”就是中山文公。

中山文公也是没有办法,不做这个“傀儡君主”,中山国的汉人百姓和鲜虞百姓就要遭受战乱的后果,至于国君的尊严,想必也只能暂时放下了。为了中山国的百姓和鲜虞国君留下的孤儿寡母也要好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而中山国百姓们对中山文公的功绩还是认可的。

君主中山文公依然被赵国和魏国所控制。虽说是中山国的第一代君主吧,但是是在死后被追认的,文公也是之后追谥的。之后中山文公在位十八年后传位于儿子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姬窟从小就是生活在父亲文公受尽傀儡日下下长大的,这样的情况给谁都是难以接受,倍感羞耻的。姬窟从小就立下了复国大志,父亲文公死后,姬窟继承了王位,就开始暗地结交、拉拢鲜虞族势力,培植亲信,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实现复国大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姬窟迎来了复国的时机。赵国君主赵襄子死后,儿子浣即位。但是被赵襄子的弟弟赵恒子插了一腿。赵国开始内斗,大大消弱了国力。此时姬窟迎来了复国的机遇。

在公元414年,姬窟带领鲜虞族众人对于赵、魏两国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最终摆脱了赵、魏两国的统治,重新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姬窟以当时诸侯最高的爵位立国了。姬窟也是中山国史籍中记载第一位有“公”字头衔的中山君王,也是中山国的创始人。那么中山国是如何灭亡的呢?

“中山国”的第一次灭亡就是前文中所述,被晋国严重打击,被晋国大夫取巧而得。之后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之后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后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此时的中山国就处于这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从中开始了复兴。前文说到的中山文公姬窟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中山国。姬窟重新建立了新都,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但是姬窟不久后就去世,由儿子恒公姬桓即位,但是桓公自幼喜爱彻夜狂饮,常以昼为夜,以夜为昼。这个君主不体恤国政,导致百姓十分不满,国家开始动荡不宁。

魏国的名将吴起开始对中山国出兵,好在有武公姬窟奠定的军事基础,魏国的第一次无功而返。之后魏国继续攻打中山国,在魏国强大的基础下,战争持续了三年,中山国于公元前406年在顾城被魏军攻破。

中山国的第三位君主恒公姬桓成为了亡国奴,此时恒公开始觉醒,并立志复国。之后姬桓率领鲜虞余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了鲜虞复国的大业。最终击溃魏军。公元前381年姬恒复国,姬桓于顾城自立为王。

但是中山国的第二次复国之初就遭到了赵国的大规模进攻。但是中山此时刚刚复国,血性还来,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经过激战后,中山击溃了赵国的入侵,守住了已有的领土,取得了抗赵战争的胜利。

但是此时中山国的国土并不完整,姬恒派使臣去赵国索要,但是被拒绝。之后姬恒便开始进攻赵国。中山国在二次复国后军事实力是大增。中山军更是训练有素,不仅精通车战和阵战,还有一支精通马上做战的骑兵,打的赵军是丢盔卸甲,不亏为战国时期的“第八雄”。

中山国自复国以来,连续击败魏、赵两个诸侯大国,让天下诸侯为之刮目相看,中山国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国。之后便收复了失地。之后姬恒迁都灵寿,开创了中山国新的历史。进入了中山国的最鼎盛时期。

夏朝帝王谱百科知识大全,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鼎盛时期的中山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战争,对赵国发起了进攻,赵军再次被击败,赵国不得已开始议和,两国使臣在军中签订了停战协议,后中山军撤军回国。

之后中山国开始修建王城,抵御防范赵国,开始了休养生息。中山国逐步从战乱的环境中过渡到和平时期。国家开始逐步削减军备建设的开支,重点鼓励农民和小工业者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姬恒于公元前353年去世,尊号中山恒公。

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开始不断了进攻中山国,前期均已失败告终。但是此时中山国已经削弱军备,后经过赵国的不断攻打中山国,于公元前296年,赵国最终灭掉了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中山国,在经过20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虽然中山国最终成为了历史,但是也有灿烂的辉煌时期。鼎盛时期的中山国有兵“九千乘”,国力仅弱于七雄。一时间中山国成了战国“第八强”。

中山国存在的数百年的时间里书写了华丽的篇章。自从诞生起就不断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对抗,几次被占领灭国都死而复生,顽强的精神举世少见,在诸多强国的重重包围中不断发展自己,几次复兴国家,一度让人刮目相看。

但是最终中山国在恒公姬恒复兴后,继任者没有吸取教训,发展过程中丢了忧患意识,最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有过辉煌,但是中山国的兴衰到现今也在影响着我们。

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忧患意识,以史为镜知兴替。现今我们也应有忧患意识,切不可妄自尊大,让“宵小之辈”有可趁之机!

大家对中山国的兴衰怎么看?我们是否应抱有警惕的意识呢?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开国皇帝身上有鲜卑血统?

历史上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皇后窦氏,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所以很多人会质疑李唐王朝的汉人血统,进而推出少数民族政权的结论。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否是少数民族政权,不仅要看血统,还得看文化属性,下面大家听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先下结论——主要看文化,血统看父系。

文化属性是政权是否异族的首要考察目标,李唐王朝自始自终都是以汉人自居,汉文化的主导者,没有任何鲜卑或者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属性,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汉文化属性,可直接定性其本质。

不过呢,这里要提一个汉化程度的问题,来加深大家的理解。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比如北朝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大部分政权、宋辽金元时期的辽朝、金朝、西夏、元朝,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等等。这些政权取得中原地区或者北方的政权后,往往会被汉文化同化,这是由于中华大地农耕文明的性质决定的。即便短暂被草原文明统治,也会将草原文明汉化变成农耕文明。理解了这点,就很容易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汉化问题了。

在统治阶层的“汉化”很容易看出来,毕竟有历史记载;历史往往会说他们在文化上尽量“汉化”,但血统仍然是少数民族。

但民间的汉化问题就复杂多了,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经常在战乱的时候改成少数民族姓氏以避祸,而当汉人军队来的时候,这些百姓又会改回去。一部分在中原地区定居的少数民族百姓,也时常会学汉族百姓改姓,甚至会改变自己的民俗习惯。然后一部分少数民族统治者,为求融入汉文化中,也时常会鼓励民间改汉姓。然后又时常鼓励通婚,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之间的融合现象非常活跃,但总体是以汉化为主导。

到隋朝建立之时,北方大部分民族已经基本汉化,除了统治阶层保持着血统论,以及部分特殊姓氏,在民间很多时候是分不清汉族跟少数民族的。事实上随着汉人逐渐夺回政权,少数民族贵族逐渐落败,民间的少数民族百姓已经基本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了。也就是说,北方基本汉化成功,民族融合基本完成。

鲜卑文化,至少在民间已经是处于事实上的消亡状态!这也意味着,鲜卑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随之消失,也就不存在什么血统问题了,因为都算汉文化、汉人血统了。至少在当时,乃至之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没有人拿李唐王朝的血统质疑政权属性的。会拿来质疑的,只是活在当代的民粹主义者。

另外一点,血统是看父系的,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掳走,生了不少后代,这些后代不少女性嫁给了金国皇室,看似在血统上“汉化”了金国的统治阶层。但他们仍然算女真族的政权,不算汉族政权,因为他们的父系血统还是女真族。同理对于李唐王朝也是一样,他们的父系血统都是汉族,自然血统上是汉族。

综上所述,李唐王朝文化属性是汉文化,建立之时鲜卑文化已经消亡,统治者李渊、李世民等血统上父系是汉族,故而无疑是百分百汉族政权。

从哪一代说起为第一世呢?

编修族谱,确定第一世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多个重要信息包含其中:

第一,是一个地点的变换的重要标志。一个家族能流传,都是以几世几世来记录的。一世当然就是一代人嘛。

那么为什么说地址的变非常重要呢?这是因为一个男性从一个居住地迁到另一个地方居住,并繁衍后代。这个人虽然是原来世系的沿袭,但因为地址与原来的不同,可以是原来世系,但也可以自己创建新的世系头条。这个地址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记。而这个标记的诞生与第一个迁居此地人不可分割,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某地某姓的始迁祖,也就是族谱上记载的一世祖。

第二,一世祖可以与原籍的先祖脱离开来成立堂号另立祠堂。其后世就可以以其一世为标记,立为某地某自居。中国很多姓氏的堂号匀因此而得名。如富春堂,清河堂等等都是以某支人的一世而闻名的。噢

三皇五帝具体是哪几个?

三皇五帝天皇:(隧皇)燧人氏【华胥之夫,伏羲、女娲之父】

燧人氏(前?------前4354年),燧明国(今河南 商丘)人 。风姓,名允婼 。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

人皇:(太昊)伏羲氏【燧人氏之子,女娲之夫】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燧人氏之子,定都在陈地 (今周口 淮阳)。

地皇:神农氏【 后稷 】

《史记·周本纪》的记载,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帝喾的元妃、也即正室——有邰氏之女姜嫄 。

《史记》记载,一次姜嫄出去野逛,看见了一些大脚怪的脚印,就去踩着玩,估计是想比比自己的脚和大脚怪的脚有多大悬殊吧。谁知这一踩,她突然下腹“感应”,有了身孕。一年之后,姜嫄就生下了后稷 。

因此按《史记》的意思,后稷虽然是帝喾名义上的孩子(嫡长子),但是出生时疑似妖物,并且头上长着犄角,自然也吓得不轻,就想把他扔了。谁知把这婴儿丢在小巷里,牛马都避着走不敢踩;想丢在树林中,正好有一堆人在那伐木不好下手;丢在结冰的水渠上吧,居然有飞禽用羽翼呵护这个婴儿 。姜嫄觉得太神奇,就把儿子捡回来继续抚养。因为最初打算丢弃,所以她给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弃”。

后稷年幼孩童时,好种树、稷、麻﹑菽 。(稷是古代一种农作物,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后人奉祀为谷神)后稷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赐给老百姓种子 。后稷是农耕始祖, 五谷之神 ------ 农神 ;后来,被人们尊为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 。

五帝:黄帝、 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炎帝(朱襄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朱襄氏为炎帝别号,炎帝(火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

颛顼(黄帝之孙)

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 。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 。

颛顼生于若水之野 ,实处空桑 。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

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从都城穷桑 迁都于商邱(今商丘 睢阳区) 。

帝喾(黄帝之曾孙)

帝喾(kù)高辛氏,出生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商丘)为都城 ,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一万年前,三皇之首燧人氏在商丘观季风,首创中华民族第一姓氏——风 。此后,帝喾在商丘奠定了华夏一族的根基 。

据考证,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9个。《百家姓》438个姓氏中,242个源于商丘 。

唐尧 (帝尧)【帝喾之子,黄帝的五世孙】

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系轩辕黄帝五世孙,帝喾之子,母庆都 。《史记》中被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 。

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敬仰和拥戴。 尧15岁封唐侯,20岁为天子,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境),在位98年,117岁去世,葬于谷林(菏泽 鄄城县 ) 。

虞舜(帝舜)【帝喾之六世孙,黄帝的九世孙】

有虞氏: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虞幕是颛顼之子 ,是黄帝的曾孙,自幼喜欢歌唱,擅长制作乐器,常引百鸟和鸣,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封此人于“虞”地(商丘 虞城)。此人以封地为姓,号称有虞氏,舜为虞幕的后裔,当时是以孝悌闻名于世的圣贤。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接受尧帝的禅让,成为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 。史称虞舜帝,为中华远古的三皇五帝之一 。

虞朝 ( 约公元前36世纪初-约公元前21世纪初 ),又称虞舜王朝 。是史书中记载的比夏朝更古老的朝代,由“虞 夏两千年,虞朝一千五”之说 。舜 是虞王朝最出名的一位帝王 ,国都 在有虞( 商丘 . 虞城 )。

据史料记载,虞朝先后有:虞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15位君主 。

你的老家曾经出过什么历史人物?

山西临汾人,临汾出的历史人物还真不少,从古至今都有,下面我一一给你们介绍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

卫青 (?~前106)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

霍去病 (前140~前117)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又封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

柴绍 (578~638)

柴绍(578—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唐朝建国...

霍光 (?~前68)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7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

荀况荀子 (前313~前238)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

卫子夫 (?~前90)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女,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车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

师旷 (前572~前532)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明、清琴谱中说《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为师旷所作,当属依托之辞,但可见后世对他的推崇...

贾充 (217~282)

贾充(公元217年-公元282年),字公闾,西晋时期大臣、开国元勋,官拜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封爵鲁郡公。贾充主持修订《晋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其女贾南风为晋惠帝皇后,地位显赫。公元282年,贾充病重,交出印绶退位,同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六,谥为武公,追赠太宰。人物生平辅助司马贾逵晚年生下贾充,是充闾的喜庆事,故此为取名。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贾逵病死,贾充尚未成年,...

徐晃 (?~227)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总评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

卫广

卫广,西汉将军、中郎将。军功卓著,曾平定南夷、攻打昆明国。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有同母兄弟四人,姐姐两人。其家号称卫氏,在平阳侯封地以内 。其父早卒无载,母亲冠以夫姓称卫媪。其长兄卫长子,后改表字叫长君。卫媪的大女儿叫卫君孺,二女儿叫卫少儿,三女儿就是卫子夫。卫子夫有同母弟三人:卫青、卫步、卫广 ,三人都冒姓卫。元鼎六年,南粤(越)叛乱,皇上就命令驰义侯通过犍为郡征发南夷的军队。且兰国的首领担...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在今安泽一带)。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