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2014世界杯官方纪录片,性侵对于男女都是致命的?

admin2023-11-30网络热点25 ℃0 评论

2014世界杯官方纪录片,性侵对于男女都是致命的?

这句话的重点应该是说,性侵不仅对女性是致命的(这是整个社会共知的常识),对于男性也同样致命。

男性被性侵,似乎很少有被人提及。凡是曝出这样的新闻,男性受害者得到的更多的不是被同情,而是被调侃和嘲弄。

其实真相远比我们的认知要残酷的多。

BBC去年播出了一部名为《男性性侵:打破沉默》的纪录片,在纪录片里有着几组数据。

平均每小时就有大约8名男性遭遇性侵,有六分之一的男性曾在一生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侵。

而大多数男性都选择了沉默。

根据英国公益机构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至2014年中的67万名男性性侵受害者中,只有不到4%的人表示会在遭遇性侵后选择报警,剩下的人,很多都不敢言说。

为什么作为受害者的男性选择沉默?那是因为即使是男性,被性侵的男性,心理受到的伤害同样致命。

一直以来,社会主流文化认为先天强大的男性不应被称为被性侵者,甚至在法律规定的强奸罪中,针对男性都没有对应的名词解释。

甚至有些人认为男性在被性侵发现自己出现反应,应被视为“自愿”,被女性性侵的男性甚至还被要求感觉自己“赚到”?

但有研究分析,无论遭受哪种方式的性侵,一个男性平均要花26年的时间才有勇气走出阴影,能够勇敢说出自己的遭遇。

正是因为整个社会对于男性的刻板印象,让这些遭受遭受性侵的男性,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

一是可能会变得忧郁,甚至抑郁症,另外一种是自我毁灭的状态。

最为可怕的是,遭受性侵的受害者,对性的态度发生扭曲,对加深对今后性生活的恐惧和厌恶。

甚至还对自我存在价值进行否定,男性受害者还对自己性取向和性别认知产生怀疑,严重还会有自残情绪。

研究显示,童年时期遭受过性侵的男性比从未遭受过性侵的男性患上心理疾病要高出2.4倍,成年时期遭受过性侵的男性患上心理疾病高1.7倍。

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只要你打开相关新闻评论,男性被猥亵的案例依旧成为公众嘲笑或忽视的对象。

正是因为如此,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能看到以上内容,不要因为自己家是男孩就掉以轻心。

因为牛顿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你会给初看美剧的人推荐哪十部美剧?

这10部美剧占满了我的硬盘

Top1:《斯巴达克斯》

如何评价美剧《斯巴达克斯》?

没把三季一集不落地看完,还真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抛去摄影、剪接、美术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斯巴达克斯》真正阐释了“自由”二字。

纵使兄弟情已经成为男性影片的陈词滥调,它依然让你领略到友情的力量。

纵使每集都有赤裸裸的性爱,却还能让你感受到男女之情的坚贞。

在杀戮、奴役、复仇之间,这群不断追求自由的灵魂,始终浴血奋战

看历史剧有一个悲哀的地方:就算你再喜欢剧中人物,也只能看着他在历史的潮流中轰然走向灭亡。

但是,以自由人的身份死去,没有比这更伟大的胜利了。

就冲斯巴达克斯大结局时的那声惊天怒吼,也要再刷一遍!

“ I am Spartacus!!!”

Top2: 《血族》

对于口味略重的小伙伴来说,《血族》的诞生简直是他们的福音。

行尸走肉+原始吸血鬼+生化危机+变异感染,要啥有啥。

故事简单点说就是,七大始祖之一要降祸人间,其他六大始祖绝不会袖手旁观。

人类、始祖、吸血鬼Boss和石心公司之间,为了生存、自由、权力各自为战。

拷问人性,是所有美剧最后的回归点。

《血族》也不例外,它利用人类的亲情纽带关系,彻底奴役人类之后,采取了纳粹式的镇压方式。

人性、神性、兽性、奴性,在所有人身上交替出现。

2014世界杯官方纪录片,性侵对于男女都是致命的?

或许,血族寄生虫正潜伏在我们脑中某处。

可能,只是可能,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Top3:《罗马》

作为史上最贵美剧之一,《罗马》的烧钱程度首屈一指,单一季就耗资一亿美元。

但是,贵有贵的好处,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窥探到自己心目中的“罗马”。

波澜壮阔的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扑面而来的史诗感。

整部剧绘制了公元前52年,罗马鼎盛时期的辉煌画卷。

大到宫廷政斗、征战高卢的雄壮凯歌,小到退役士兵的家庭琐事,每一个细节都高度还原罗马帝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

政治、军事、阴谋、爱情、友情等多维度相互掺杂。

说实话,把一部腹黑暴力又带点颜色的历史剧拍得如此高大上,只服HBO!

Top4:《蛇蝎美人》

在美国,《蛇蝎美人》被归类到深夜情色剧(after-dark)里。

说明什么,这是一部适合夜深人静撸的剧。

每集都会出现一个长相极其美艳的女人,用慵懒又轻佻的声音说着“高深”言论,然后开始整场秀。

重点是这些蛇蝎美人出于各种理由,在各种场合杀人、陷害人、折磨人。

意料之外的是,本来单独的故事,看似互不关联,最后竟然串了起来。

尽管剧情逻辑bug较多,广招诟病,但深夜剧要的就是一个气氛。

最后,再说一句:此剧分分钟都是大尺度,看不看由你了!

Top5:《真爱如血》

在《权力的游戏》之前,《真爱如血》一直稳坐HBO收视宝座。

其实没啥绝招,只需一样:软色情。

荷尔蒙炸裂堪称“行走的力比多”,每种生物一出场,就显得无比饥渴。

吸血鬼、人类、精灵、狼人、牛头人、变形人、巫师……

另外一个看点是:血腥重口,动不动就血浆横飞。

《真爱如血》上个杂志封面,都是这样的画风:

恐怕这也是它格外迷人的原因。

剧中的吸血鬼藐视人类的虚伪,开诚布公追求最原始的享乐,远离道貌岸然与繁文缛节。

既然追求永生,就要一直这么爽下去!

Top6:《嗜血法医》

在改编为电视剧之前,《嗜血法医》其实是一部小说。

不过,小说只有三部,电视剧却洋洋洒洒拍了八季。

据不完全统计,剧集完结时,主角Dexter 已杀死一百人以上,却依然逍遥法外。

他的法医学、刑侦学知识帮助他完成了完美的“反侦查”。

作为一个连环杀手,Dexter处理过各种罪犯。

从罪犯的角度来讲述罪案、阐述犯罪心理,这种角度非常新奇。

这让看惯profile(侧写)破案的我们有了一种全新体验,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思考。

对于有严重控制欲的Dexter来说,他的生活不能缺少罪恶、尸体和血。

总之,整部剧下来连贯、紧凑、刺激,绝对能让你产生食髓知味的欲罢不能。

Top7:《恐怖大师》

这是一部热气腾腾的恐怖合集。

十个恐怖流高手强强联手,为恐怖片爱好者奉上一场惊险刺激的视觉冲击。

一集一个大师的作品,不同的个人风格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

关键是,每集都讲了一个完整且独立的故事,每次又在意料之外,恐怖之余让人且惊且喜。

想要尝试多元化的可以全部拿来看看,其中掏肠、挖眼、流脓、扯皮场景较多,伴有小色情和浓度颇高的血浆。

特别提醒:观影前请自行调整好承受能力。

Top8: 《大器晚成》

老实男当应招牛郎,还真是大器晚成。

其实,整部剧并没大家想的那么污,就是一个穷途末路的男人,如何在混乱的世间挣扎,努力活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励志故事。

曾经的运动健将、万人迷,中年时遭遇事业爱情上的双重打击。

他开始进行反省,发现自身“长处”后,决定以此来补贴家用。

当一个老实巴交的40岁男人开始了皮肉生涯,剧情也只能向越来越重口味的方向发展。

这也意味着每集男主都会和不同的女客户翻云覆雨,秀尽情欲的把戏。

还有网友调侃说:做ya,也许是另一种实现美国梦的方式。

Top9:《都铎王朝》

如果只能两个字来形容《都铎王朝》,那一定是“华丽”。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都铎王朝,一个混乱、怪异又朝气蓬勃的时代,全部跟一个人有关——亨利八世。

根据历史记录,亨利八世是一个偏执的杀妻狂,结了6次婚,6位妻子的命运概括起来就是:离婚、砍头、病死、离婚、砍头、存活。

而整部剧就是围绕这位君王的人生和爱情展开。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对人物的塑造。

在这里,一切都超越了单纯的善恶,进而剥开人性的本真。

跟着这些历史人物,怀着对光荣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定、对权力的执着,仿佛一同穿越回那个激情四射的华丽时代。

Top10:《整容室》

一个冒着三观尽毁的风险,也要追完的重口剧。

该剧主要讲述了两名整容医生在操刀手术时,遇到的千奇百怪的奇葩故事。

由于整容过程的画面太过逼真、血腥、暴力,曾遭到无数美国家长的投诉,要求停播这部剧。

结果呢,他们整整播了7季。

“告诉我,你对身上哪个地方不满意?”

这是《整容室》每一集开始的第一句话。

形形色色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五官、身材、肤色......

有人希望变得更年轻漂亮,有人希望自己更容易被人接受,有人想修复创伤。

一间小小的整容室,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奇特的世界。

也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它暴力残忍,它血腥色情,它混乱黑暗,但决不隐晦留情。

其实,阅片无数后就会发现,大尺度没啥稀奇,关键要剧情和制作够硬!

别的先不说,把这十部先看完,绝对让你酣畅淋漓,爽个不停。

只是,看前备好纸巾,狂喷鼻血就不好了。

结发妻子是怎样迎接的?

日本在二战后期,疯狂 军国主义者,裹挟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们被鼓动参加全民战争,连电影明星和念经和尚,都要去前线补充兵员了。许多简易自杀、游击武器。更是被脑洞大开的发明出来。所以这足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在当时的垂死挣扎,并且希望在战后获得更多的谈判资源。

所以疯狂,正在日本军国主义者控制国民思想中蔓延。故此好不容易在战争中,捡一条命的普通日本军人回国,再被军国主义洗脑,一心为天皇效忠的家人看来,就是绝对不可以被饶恕的"不负责者"。而战后初期,听到日本战败消息,大街小巷剖腹自裁的人,正好说明许多日本士兵家人的态度。

日本战败后士兵的结局

其实日本战败以后,士兵大部分有两种情况,一是被送去了西伯利亚,二是遣返回国。送去西伯利亚的士兵可绝对不会有好生活过,毕竟是其他国家的战俘,其他国家自然是不会对待那些日本士兵太好的,所以被送去西伯利亚的士兵在那里可以说是受尽了非人的待遇。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暴力的欢愉总是会以暴力来结束。之前日军对我们大中华的百姓做了如此的暴行,日日后自然一定是会受到报应的。所以这里不表示同情,默默的说一句,活该。

而另一部分则会被遣送回国。这些士兵之前为日本的土地扩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他们会被送回国家,会不会受到好的待遇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遭受的苦其实并不比那些送去西伯利亚的士兵苦。

因为日本战败以后,精明的美国人在广岛投了两枚炸弹。可想而知当时的日本污染和情况都是非常严重的,那个时候甚至还出现了核泄漏,导致了不少的人因为核泄漏失去了性命。他们被送回国之后,不仅找不到他们的朋友,甚至连亲人都不怎么找不到,日子过得可想而知。

士兵回国,结发妻子是怎样迎接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整个民族都陷入了战争狂热的状态,当时大部分人日本人都支持发动侵略战争,其中就包括很多妇女和小孩。一些日本妇女为了鼓励丈夫上前线,不惜用自杀来让丈夫断了后顾之忧。

一、井上千代子事件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一个叫井上清一的军官因为思念新婚不久的妻子,在离开日本的前一晚上说了很多泄气的话。

井上清一的妻子井上千代子为了让丈夫断绝后顾之忧,写下了一封鼓励丈夫参战的遗书,然后在床边用小刀自杀。从深夜一直到第二天黎明,井上千代子一直在床上挣扎,却始终没有喊叫惊醒丈夫。井上清一醒来的时候,井上千代子的血已经流干,受到妻子的影响,井上清一在1932年制造了“平顶山惨案”,杀死无辜百姓3000多人。这件事被日本政府大肆宣传,井上千代子也成为了日本政府鼓励侵略战争的一个“标杆”。

二、士兵回日本的受到的待遇

在整个侵略战争期间,日本出现了很多像井上千代子一样的女性,这些女性被日本政府称为“昭和烈女”。由于日本大部分女性都支持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交枪回国的士兵普遍被认为是懦夫,他们无法领取足够的退伍费,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日本士兵,在回国后不仅遭到周围人的嘲讽,还被妻子和孩子嘲笑,只能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些没有老婆的日本士兵,在回国后也被人瞧不起,很少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们。再加上日本投降后的经济萧条,这些只会打仗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兵更加被人瞧不起,很多日本老兵的妻子都成为驻日美军的玩物。一直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经济复苏,日本人开始反思老兵们的功劳,这些回国的日本老兵才开始受到社会的尊敬,重新领取到了退伍费。

二战后,日本士兵回到国内,为何却遭到妻子嫌弃?

因为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非常浓烈,所以无论男女都认为战死沙场是一种非常光荣的行为。而二战以后日本士兵是投降回国,所以遭到妻子的嫌弃,认为他就算战死在战场上也不应该投降回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战后的日本士兵回到国内会被妻子所嫌弃。

日本兵在很小的时候接受了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教育,他们还是小屁孩就开始用冷水洗澡,大一点就开始练习使用刺刀,日本政府做这些都是为了将来的侵略战争而做铺垫,所以到现在日本民众都非常崇尚这些为了国家而献身的军人们,加上日本女人们也很鼓励家中的男丁去上战场,可以说是打包出门,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里有军人,社会地位高了。

日本的当兵的民众,真的很可怜了,他们就像是被掌控的机器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日本天皇让他们发动战争,他们就可以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包括家人了。日本打仗失败之后,士兵们在回到家中的时候,妻子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没有为国家效力,为什么还要回家呢?

结语

投降的战士们回到家中,每天就看着妻子无尽的藐视,感觉非常难过了,要知道他们回家就想要安慰了,而不是妻子的嫌弃了和嘲笑了,可惜日本民众的为国献身根念太深了。

CCTV有哪些好的纪录片?

那一年我在CCTV9,即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无意间看到了《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主题曲《心依恋》。曲调悠长缠绵又高雅深情款款。歌词对纪录片的主题阐述再恰当不过,却又仿佛是在说两个从宇宙星河而来赴一场千年之恋的爱人。

歌词:

心如风尚待吹起

依如故山云绕依

恋恋意尚浅

因为你我还未相遇

心自从相许之日

情便有相悦之期

爱再不能平静

因你我彼此相依

千年海上天色 万古山陵

总不免风雨来相栖

如今对望深沉百年如一

却也难舍难分离

卢浮宫与紫禁城是东西方自然、人文遗产的伟大承载,是最具有意义的符号之一,这部纪录片以艺术史为线索,把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体现在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上。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弘扬完美体现在这两座博物馆的文化碰撞中。

这部纪录片展现的东西方文明、艺术的发展史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从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到中世纪,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以下是12集的主要内容。

第一集:遇见

第二集:逐荡两河

故宫内甲骨文、卢浮宫楔形文字泥板汉莫拉比法典

第三集:永恒天沙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黄河与古华夏文明

第四集:典雅千古

卢浮宫内的希腊雕塑

第五集:铁血长风

罗马帝国与秦汉王朝

第六集:神圣无上

中世纪城堡,中国皇城

第七集:完美人生

达芬奇 《蒙娜丽莎》

倪瓒,秋亭嘉树

第八集:激越内心

伦勃朗《牛肉》

鲁本斯

范曾

第九集:东西对望

中国的皇帝把玩的西洋器物

欧罗巴的中国风情

第十集:再造往昔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乾隆戎装骑马图》

普桑 《掠夺萨宾妇女 》, 《阿卡狄亚牧人》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水村图》

第十一集:.生于浪漫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徐渭水墨画

第十二集:人间关切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容易入手的艺术史的入门级片子,但也有观众说其中中西对比泰国牵强附会,尤其是达芬奇和倪瓒的比较,差得有点远。如果你体会到了其中褒贬,那你必定已经迈过入门级。

如何评价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是一场使人潸然泪下的生命展示。我们的“华北首席影评人”史航公公,如此卖力推荐他,我可不相信他老人家是收了钱的。成千上万的观众,“看10分钟就决定打五星了”,它是有这份魅力的。

文景之治卖儿女,贞观之治有野人,开元盛世住草屋,大宋百姓吃草根,永乐盛世人造反,康乾盛世吃红薯。这部纪录片,也一再提醒我们,无论怎样的太平盛世,都不是只有兰博基尼,不是只有抢购LV,依然还有无数底层小人物,是在艰难挣扎的。“老黄”、“河南”,可以是重庆解放碑下的苦力,也可以是你和我。

这部纪录片,有着奇迹的意味。它是最低成本的制作,简陋到难以想象。这是导演何苦,2014年1月从部队转业之后,“卧底”重庆市渝中区51路自力巷53号,“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剪辑自唱主题曲的这么一部纪录片。但他也是是我闲逛豆瓣多年,所见影像中的最高评分。足足9.7分,比你我谈电影言必及的《教父》、《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还超出不少。他们花一分钱宣传,靠的是口碑。

这部纪录片,所有的装备,无非一台低端摄像机、一个转业军人的突发奇想、一个被鼓捣来临时学摄影的21岁小年轻,当然还有一份善心,一种悲悯。就靠这点菲薄的资本,重庆渝中区解放碑街头的苦力棒棒们,这些“这个时代即将消失的一群人”,得以被重新讲述他们的人生。

《最后的棒棒》,虽然摄制简陋到不堪,但它内里是蕴藏着极大的深刻性的。如果有一天,有人评选中国最优秀纪录片,我会力挺这一部。

片中棒棒们的人生,那些在大城市中专门给人挑重物赚取菲薄饭钱的人们,那种五味交缠的“麻辣烫”生活,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而言,只怕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即便是同在“底层”,可“底层”也跟电影《饥饿站台》里所隐喻的,也分几十几百个不同层次的呀!

如果装逼升华一番,我是觉得,《最后的棒棒》最核心的人文意义,在于它是生存艰难的“另类表述”,更是“民间精神”最本质的格物致知之理。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不管是三和大神,还是横店“牛鬼蛇神”,亦或是重庆棒棒,确实是淤塞到难以见底的。太多真实而棘手的社会问题、人生困惑,得以真实呈现。光是活下去就得拼尽全力的蝼蚁,在那绝境中的人性依然是有光芒的。

那里面,充斥着荒蛮瘴疠,有太多的不平不解不义不公令人难以咽下,让看客为之动容不已。但那底下,同时又很奇怪的,有着“人性本善”与“坚强御之”的东西在蠕动,因此有了一股特别温暖的、晴朗的,柳暗花明的,悲悯睿智的色调,让人倍感熟悉亲切,更觉久违。

100斤的货物,挑两公里才挣10块钱;老黄为了赚20块,很高兴地“接私货”,徒手在厕所下水道里帮人捞铁勺;老杭拖曳着疼痛的腿,踹着粗气一步步扛着棒棒,半辈子好不容易攒下1100元。尽管如此,他们从不会觉得自己低贱,“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这真是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荒芜的生活真相。只是,有人看到绝望,有人却看到微光。

物有迁异,缘有异时,而情感一旦相应则可如新。《最后的棒棒》也因此让无数人感同身受。老黄他们是重庆解放牌上的棒棒,而你我又何尝不是人世艰辛旅程上的棒棒?大家只是走的路道不同而已,精神之艰难并无二致。

《最后的棒棒》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俯视的,而是同理的。有所悲悯,也如同可怜我们自己。

和太多貌似“平等”的纪录片不同,《最后的棒棒》明显不曾有消费弱者、称颂苦难的意思。它讲述生存本身,压根无意讲“励志”,却成为最好的励志指南。他的励志,不是打鸡血,是对谋生之艰有很多话说;对阳光,对美好,对劫难,对污浊,对痛楚,能平视而不落空。

弱者,道之用。能征服,是坚强;能顺从,也是坚强。《最后的棒棒》中,所有生命,这些当代中国最底层人物群体,似乎就剩下生存这么件事情,但它没有人性的污浊,连煽情的克制的很,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中的杀招与暖意、一张假钞的奇异结局、荒诞的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的,竟都被一种种善良所化解,令人感慨万千。

生存,真是另一种形式的“人间排队”,所有人都争抢地站在前面,但单单努力又是远远不够的。太多不平,早就先天设定。这趟列车,是形象化的现实世界缩影。站票、硬座、软座、硬卧、软卧,普快、动车、高铁,秩序井然,层级分明,铁门一锁,持啥票就坐啥级别的位置,只许安分,逾越不了,除非加钱,才能换得更高阶层的门票。棒棒无能为力的,我们这些表面境况稍好者,又何尝侥幸过?罗素说,现实世界中,只剩死亡这件事才是真的平等的。

片中,某个深夜,老棒棒老黄,因疼痛忍不过,又没钱去医院,终于倒在飘雨的重庆繁丽街头。镜头中的他,这位其实早到了退休年纪的苦力,终于丢掉“体面”哭诉、控诉。他说,自己老实一辈子,从不亏欠别人,从没对不住过别人,为啥好人没有好报?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我们看到了这样可悲的生命现场,如此最真实的生存图像,如何不会潸然泪下?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菜市场买菜不讲价。过去不太理解,后来则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对社会、对底层之人,对那些勤劳的人们,要有尊重。这种尊重,其实就是尊重同为底层的我们自己。

作为一部无比优秀的现实主义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实有它的启示录意义。不夸张地说,它为当代中国历史留下一份伟大记录。

它一点都不精致,剪辑和旁白都很主旋律,所直戳的也是世俗大众的口味。但是,这批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棒棒们的命运,那些直面现实与人性的展现,既是很私人的生活体验,又是很普适的人生百态,为之感动是分不清彼此贵贱的。

正如一位网友反馈的观后感,“这一年心情浮躁焦灼,看完后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看这样的纪录片,看他人生命的剥落流失,实能增强我们内心的宽厚、体己和谦卑之意。这大概就已经看一部电影所能获取的最大胜利了。 重庆这座城,还真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是的,看待苦难,最急切的是伸出援溺之手,这无需讨论。但是它更为重要的意义,难道不是促使我们,每隔一段时日都回头反省找寻,那些可以经过再认识、再发现、再思索得以重获的更大的世界吗,难道不是得以捡拾回那些日渐麻木、冰冷、没咋使用就弃使蒙尘的东西,比如宽厚、体己与谦卑的心吗?

这些,固然都属于空话,可文明的自觉、人生的修行、人性的砥砺,还有人心的重建,不如此只怕永远都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去修补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现代人心的断裂与崩塌之状。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生命,犹如一本残破的书籍,总在特定的关键处被撕走几页,令人揪心不已。

《最后的棒棒》的导演何苦,以及老黄、老杭、老石这些棒棒们,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人们,都是在默默从事修补之人。世界是否还会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们是否真的被生活祝福,被爱意眷顾。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