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1200字)

admin2023-11-30加拿大2827 ℃0 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篇优秀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是李安所导演的大片,引人入胜的剧情与让人叹为观止的华丽场面,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我为大家带来几篇《小王子》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观后感一

一个叫派的少年和他的一家人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快乐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因种.种原因迫不得已卖了动物园,带上所有动物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轮船。暴风雨来临,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幸丧生,只有派和凶狠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侥幸地逃到了救生艇上。派和孟加拉虎从对峙到相依为命,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直到派获救,理查德?帕克重返大自然。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惊险神奇。观影后静下心来思考,少年派的漂流只有一个“奇幻”可言吗?

不,不是的。派不仅要面对海上生活种.种突如其来的危险,还要随时提防一只凶狠的老虎,那处境让人无比担忧。可若是没了那只老虎,派也不会存活下来。正国为他要随时提防老虎,他才会时刻不放松警惕,为了让老虎不吃自己而为老虎捕鱼。在海上求生,最可怕的就是精神恍惚,无所事事,寂寞地等待死亡来临。“生作文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派回忆起那段漂泊大海的日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失去,而最痛心的是,没与他们好好的告别。”是啊,派与他眷恋的故乡,不辞而别;派与他深爱的家人,不辞而别;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虎,不辞而别,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珍惜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虽然人或许不会一下子就生老病死,但光阴的流逝总让人觉得不知不觉。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说自己那些发自内心的话。把握当下,这才不会错过一些十分珍贵的东西。

正因为派有信念,没有绝望,才会让他绝处逢生。学会在绝望处希望,就会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力量会帮人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生活环境比海上漂流好了很多很多,更不应一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只要有勇气,有信念,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一部经典的电影,给我留下无限的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观后感二

昨晚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的一半时就似乎知道李安想讲一个什么故事了。很特别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少年在海上沉船遇难的故事。用的是寓言式的,说实在的,我也是第一次这么直接的看这样的电影。虽然之前看《纳尼亚传奇》时也有这种感觉。李安这次是站在一个纯少年心理上来讲关于人类生存的事。主角其实很简单。大自然(食人岛,大海),人,老虎,鬣狗,母猩猩,斑马,小老鼠。这是一个自然中的简单食物链。在这个食物链中又分两层。狮子之上与之下。当然这里就出现了电影的戏剧冲突人与老虎的矛盾。但这里编剧作家到导演都完美的设定了派这个少年的饮食特性,又给了他足够多的活命的食物。他主要的饮食困难是淡水。派是个素食者,这就定了一个调。大自然中的植物,他都是想吃的,因为大自然中大部分是植物。但冲突在于他是人,当然如果说他不是一开始就是素食者,与父亲,哥哥一样都是可以吃荤食。或许他会想吃了老虎的。但他没有,虽然他最终吃了打来的鱼。但那是他认为可以吃的食物。类似于肉汁放在饭里的食物。接着他就在漂流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寂寞。人不能寂寞。特别是绝对的寂寞。于是他就开始驯化,就是他自己所想的沟通。与老虎的沟通。让老虎成为他唯一的玩伴。当然派心理是多么想与老虎沟通的。可是不能。这感觉也是李安在这个电影中让我感觉有意思的地方。为何不如索性把老虎设定为童话性,或是感性。但没有,还在电影开始就做了一个铺垫,就这只老虎是在快要成年时在溪边喝水时捉住的。就是说这只孟加拉虎是在自然中已经兽化了的。当最后那只虎看也没看他自己进了森林中时。派就更加理解父亲说的话了。

在大海,在那个半天是正常的淡水,夜晚变成酸性水的岛上。在那个植物花蕊中,派看到了人的牙齿时。这个电影就全部揭开了这个寓言想说的了。

人是有理性,但对于大自然而言,是渺小的,但人又是想改变大自然。通过各种工具,方法。但想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说到底是去更好的适应大自然。不然,就会被大自然所回归。对就是这个回归这个词。当然或者说被捕获。

最近看了《一九四二》。定的调是人与人的争斗。看《暮光》讲僵尸,狼人与人类。看《异形之前传》是人与外星球之生物。《行尸走肉》表面上看是人类与行尸的争斗。实际还是与人争斗。在第二部结尾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尸毒的隐性携带者。换句话说就是有人为的投毒做实验了,是政府或是某些人。那就另说了。

食人岛的形象是和影片前段出现躺着的毗湿奴像是一模一样的

至少看了李安这个电影就会简单的看清楚了。当然也要多少理解一些寓言哲理的。不然也只能会被那奇光异彩的大自然所迷恋一下。被电影摄影师的拍摄所迷。其实这很难称奇幻。因为那种身体能发光的动植物,人类现在知道的有很多。别外按洋流,季节迁徙的动物也很多。至于鲸鱼就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如果说真有奇巧一点就那个岛的定性为阴阳兼而有之。这与派的信仰有关吧。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梵天是创造之神,毗湿奴(visnu)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是惩恶奖善大慈大悲之神。湿婆(Shiva)湿婆是属性最复杂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毁灭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湿婆就是一个阴阳合体的神。这在藏传佛教中也能看到的。食人岛的形象是和影片前段出现躺着的毗湿奴像是一模一样的。而其性质又是湿婆的。而整个岛又表现出的是大慈大悲的梵天的特性。人与大自然的合协。那些狐鼬是一种独居或者成对四处游荡的物种。有时它们三到四只组成小群,群体内性别结构并不清楚。狐鼬能在地面和树上活动,它的跳跃和奔跑能力很好。奔跑速度快并且用尾巴平衡身体。能从一棵树跳跃到相邻的树枝上。遭遇危险时它会发出短促的咆哮,寻找最近的树爬上去,虽然通常保持沉默。

《少年派的奇幻漂》观后感三

过去几个星期,我们班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派的少年和家人、动物园里的动物搭乘一艘前往加拿大的货船,不幸遭遇暴风雨,与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在海上漂流,途中遇上种.种困难,最后在墨西哥获救的故事。大家看完,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是一部冒险类的电影。它教给我们许多道理。在遇到极端情况时,一定要像主角派那样,勇敢、机制、沉着、冷静,坚定活下去的信念,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这是从情感、从心的方面得出的结论。但是,如果从更理性的方面来看,就完全不一样的了。成年派讲述的故事,虽然引人入胜,最符合电影名称,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一只老虎每天要吃4公斤肉,派哪来的一吨鱼肉可以给老虎?派说老虎是游泳健将,那饥饿时它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干掉木筏上的派,而不用眼巴巴的看着他。少年派讲给日本人的故事二更加漏洞百出,而且两个故事都无法说明沉船的原因。

这明显说明,两个故事都不是真相。于是更有高人推断故事三,这个故事更加真实,同时更加残酷。派就是老虎;而在小艇上的不是动物,不是厨子等人,其实就是派的一家。派的哥哥拉维是个务实派,他认为在生存面前,道德、信仰和伦理都在其次。于是做出了吃人、用人肉当鱼饵等事情。派的母亲不愿意放弃宗教,于是与拉维发生了冲突,最终被拉维所杀。母猩猩代表了母亲的形象,鬣狗代表了拉维的形象。电影中有老虎一跃而出杀掉鬣狗的情节,这其实象征着派在目睹了种.种人类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后,迫于生存压力,终于突破道德底线,杀死了拉维。老虎代表着派内心深处的兽性,即动物的本性。而片中说到的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派就不可能活下去。这也说明了正是人内心的动物本性,在危难关头支撑派生存下去。导演李安也借此嘲笑了宗教,因为真正使派活下去的,不是他信奉的三个宗教,而正是不被任何宗教所允许的杀人、吃人。在灾难面前,祈祷是没有用的,只有“务实”,才能拯救你。这才是该电影的深层含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只是一篇讲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影片,它更解释了生存与道德、伦理,人的人性与兽性的关系。看完让人惊讶、怀疑、恐惧、释然的同时,又回味无穷,对人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谢编剧和导演对故事的精妙阐释。

《少年派的奇幻漂》观后感四

电影主人公派讲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那是他与家里乘坐轮船举家迁往加拿大途中遭遇到的海难而发生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派在船沉之前,坐上了救生的小船,与他一起上船的还有斑马、鬣狗、红猩猩、孟加拉虎,之后斑马、红猩猩先后被鬣狗咬死,之后在派愤怒地决定与鬣狗搏杀时,孟加拉虎突然冲出来咬死了鬣狗,就这样派与老虎在互相斗争、共生共存的状态下渡过漫长、乏味、恐惧、绝望的海洋漂流行程;第二个故事是派与自己的妈妈、水手、厨子一起坐上了救生船,水手摔断了腿,厨子是一名很丑恶、残暴的人,他甚至吃了一只老鼠,他说要将水手的摔断的腿砍掉,不然伤口感染会死掉,而就在砍掉了腿之后,厨子将水手的腿拿来作为鱼饵,之后水手痛苦的死去,他的尸体也作为鱼饵和厨子的食物,然后是派的妈妈,厨子厌烦她的埋怨,与她进行争执,暴怒之下起了杀心,派的妈妈叫派赶快逃到他们之前搭的捕鱼的浮船上,而他妈妈却没有跟上去,就这样被厨子杀死,这时的派心生愤怒与恐惧,在第二天,派杀死了厨子,而厨子的尸体也和水手的尸体的下场。派就这样一个人支撑着渡过漫长、绝望的孤身漂流,最终得以存活。

两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少年派希望呈现给世人的是他与动物之间的斗争与互动,他不希望将人与人之间的自相残杀表达出来,因为这太过残忍和绝望。

人性总是多面的,我们在看到红猩猩、斑马、鬣狗、老虎之前的搏杀时,我们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触动,但我们看到对应着它们的不同性格的人类在现世中的弱肉强食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对人性的绝望,在面对生存、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应对?!就像派一样,一开始只能是一味的顺从和害怕,厨子的残暴,可能他与母亲只能是妥协与无助,可派母亲也被厨子杀死,派失去了最后能够软弱的理由,这时他内心的那头猛虎才被唤醒,是恐惧也好,还是愤怒也罢,他要保护自己,他要为母亲报仇,他要生存。

在派小时候,想要去碰触自己内心的兽性,可是及时被父亲制止,他似乎也像没有了活力一般,似乎生命力也被一同抑制住,觉得生活没有了乐趣和希望,当然,自从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才开始重燃生命的热情。

小时候一直被父母小心的庇护住,自己内心的那头猛兽也从未再现,也没有必要出现,事实上那样的力量也是可怕的,所以派一直小心的安放在内心深处。即使他们举家迁往加拿大,在船上遇到厨子不尊重他们,无视他们的用餐要求时,也是他的父亲站在他们的前面保护他们。这时的派只需要躲在父亲的身后就可以了。

而这次的沉船,派失去了父亲和哥哥,甚至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被厨子残忍杀害,终于激活了派内心的兽性,他要反击!

之后,派终于漂到陆地,靠了岸,被当地的居民救下。可派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他说理查德帕克(老虎)走向丛林,而在正要走进丛林时停了下来,可理查德帕克并没有回头望派一眼,就又继续走向丛林深处。这时派悲伤至极,而派确实安全了,而他内心的恐惧与兽性也可以收回到自己的内心,不需要再出现。这是值得庆祝的,可是派却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对它说声“谢谢”,毕竟它支撑他走过了绝望、恐惧的日日夜夜。

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座食人岛,派在没有到达大陆时,登上过一坐岛上。上面和可爱的一大群猫鼬,有清澈的淡水,也有可以吃的植物,可是这座岛晚上却特别恐怖,水会变成腐蚀性液体,而整个岛就的全貌是一个躺着的人像。之后派抓住一个包裹的植物,一层层剥开,里面看到了一颗人的牙齿。这时,派开始醒悟,这并不是他的目的地,他如果求安逸的生活在此,等待他的只会是更深层的绝望至死。第二天,他决定继续重回海上漂流,叫上理查德帕克一起,找到最终的生的陆地。

这座食人岛,派说之后经调查或才文献记载,并没有过这座岛的任何信息,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就像电影里说的,其实这座岛像是派的一个梦境,而岛的全貌是一个人形,这不就是派躺着睡觉的样子吗?!在梦中,有这样的一个海岛,里面有无公害的可爱动物,有供人吃的食物,有淡水,似乎可以满足一个人生存的所有供给,就只是没有其他的人类。晚上,理查德都害怕的赶快离开,也就是他的恐惧得以消散,他本可以就在这样满足的状态下,永远的梦下去,可是他看到了那颗牙齿,看到了腐蚀肉身的池塘,看到了食人的植物,他需要重新醒过来,唤醒自己的恐惧,重新踏上救生的旅程。

派得以存活,支撑他的是内心的恐惧、兽性、生的信念,这也可以归结为是神的指引,无论如何,我们内心都是有对于生的深深的渴求,我们内心的所有信仰,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轻松一些、快乐一些、坚强一些、勇敢一些,而生存本身就有着无限能量的。

无论如何解读派的幸存,都是对于生命本生的敬畏和执着,这是人类生的品质,支撑着我们一代代人生存的信念。虽然惨酷,但又真实。

心理老师武志红说,李安的作品中是在绝望中深深的开出一朵花来,而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绝望,也看到了那朵盛开的花朵。

《少年派的奇幻漂》观后感五

今天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所感触,故作本文。

派是印度男孩,英文名为“Pi”。因为Pi和Pee很像,别人经常把他戏称为“Pee”(尿)。小时候的他就是在众人的揶揄中长大的。

派的母亲本来做植物园工作。派的父亲看上了这家植物园,想把它转变成动物园。于是两人就这样认识了。可是因为女方家庭的反对,派的母亲被迫与娘家断绝关系。在法属印度时期,也就是20世纪中叶,两人就有如此勇气真是让人钦佩。

由于法国收回了印度某些州的自治权,派的父亲所在的动物园每年得到的补贴少了,经营出现了亏损。这样,派的父亲决定赴加拿大卖掉动物换钱。

在航行的途中,他们经过了新加坡到达菲律宾,然而此时暴雨来临。好奇的派半夜起床去船头享受暴风雨中在大海航行的感觉。然而,大船却进了水,派的一家被海浪吞噬。

派为了救斑马,跳到了一只小船上。这时大猩猩以香蕉为筏向小船游来,最终被派救上了船。老虎理查德以及狼狗随后也登上了此船。四种动物共存的结果是:狗咬死了斑马,猩猩捶打狼狗然后被其扑倒,老虎饿极了,要吃派。于是最后就演变成派和老虎的斗争。

有了对手,就有了生存的目标。派凭借惊人的毅力活了下来,并凭借智慧和理查德做了朋友。那个凶神恶煞般的老虎终于被驯服了。

两者漂流到了食人岛,遇到了成千上万的狐獴。狐獴们很可爱而且很可怜,因为他们惧怕被害,每到夜晚就栖息到树上。派不愿意在此孤岛长眠,毅然踏上了船,重走漂流的路。

老虎经历了很多颠簸和饥饿终于倒下了。派则飘到了岸边被救。结局是好的,派有了幸福的家庭,言语间透露着从容。可是又有谁能理解那一段海上惊魂时光呢?也许用高尔基《海燕》中的一句话结束本文比较合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面对绝望和挫败,智者会像派那样敢于挑战自我并竭尽全力地活下去。影片中的海洋与月亮共同造就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而我们从影院回来的路上看到月亮后却有说不尽的温馨。珍惜现在吧,美好的生活有时候蕴含在平淡之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经历在告诉人们珍惜幸福的同时,也在激励着世人敢于战胜意外和困难。

高明的Ang Lee,残忍血腥的少年PI——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但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题记

高明的Ang Lee,残忍血腥的少年PI                                    

              韦谋

      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海上遇难、漂流并最终获救的奇幻故事,但如果你怀着看童话故事、动作片或者科幻片的种种臆想走进影院,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并说:“没什么可看的!”

      你错了!

      李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影片设了很多埋伏和很多细节上的暗示,直到THE END,我们大呼上当!影片一路轻描淡写,表面上似乎在描述一个历险故事,却在镜头背后巧妙地隐藏了一个多么血腥、残忍而又现实的故事:一个纯真少年、素食主义者,因为生存的需要,被迫杀害自己亲人,并以其尸体为食,以求存活。本影片故事毫不奇幻而残酷无比。华美的镜头后面,是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影片用含蓄的手法,委婉而又明确地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引发我们对人性善与恶两面性的深深思考。

      西方人常说:“小心你心里的恶魔!”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与邪恶的两面性,只有在生存的威胁、逼迫之下,邪恶的一面才会爆发,并吞噬善良的灵魂。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海上),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人丑陋的一面占据了上风。由于求生的本能,善良的PI被迫杀害亲人,作为食物来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柔弱的素食主义者在海上能经历生存的煎熬、漂流228天并最终在墨西哥获救。

                      三个版本

        影片中,PI向那位寻找寻灵感的作家讲述了他海上历险的故事,讲了两个版本。

        版本1:就是镜头画面投入最多的故事,PI和一只母猩猩、一只鬣狗、一只斑马、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咬死了斑马,咬死了猩猩,孟加拉虎突然窜出杀死了鬣狗。这个故事显然不真实,漏洞很多(后文我会解释到),明显是PI瞎编出来的。

        版本2:就是PI向那两个日本保险公司调查员讲了他和动物们在船上的经过,他们认为不真实,于是PI讲述的第2个版本。斑马=水手,鬣狗=厨师,母猩猩=PI的妈妈,老虎=PI。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版本1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厨师的性格极为恶劣残暴,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水手因为跳下来时脚受伤需要治疗,但厨师治疗不慎导致水手死亡。后来厨师便开始吃水手的肉,而素食主义者的母亲在愤怒的情况下打了厨师一巴掌,也导致厨师将PI的母亲杀死。而厨师因为心里内疚被PI杀死。这个故事真实性稍强一点,但是还是存在不合理的情节(后文我会解释到)。所以,我们只能痛苦地得出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第3个版本。

        版本3:鬣狗=PI的哥哥拉维,斑马=PI的父亲,猩猩=PI的母亲,老虎=PI。大家都知道,PI的父亲是个瘸子,而斑马正好从货轮上跳下摔断了腿。PI的父亲断了腿,病情严重恶化,急需治疗,如同版本2一样,PI的哥哥拉维帮他父亲治疗,治疗不慎而致父亲死去。PI的妈妈也从海上漂了过来。在相处几天后,拉维因为饥饿而开始吃他父亲的肉。母亲痛心疾首所以打了拉维一巴掌,拉维也因为已经被诱发出内心的疯狂,和母亲扭打一块,将母亲杀死。同时拉维内心痛苦又内疚,所以他心甘情愿让PI杀死。

            版本1和版本2的种种漏洞

1、PI说货轮失事时只有动物逃生了,这显然也不可能。在货轮上每只动物都关在笼子里了,海难发生时,连船上的人都逃不出来,更何况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

2、PI说那只母猩猩是踩着香蕉漂过来上救生艇的,这种说法的不真实显而易见,也被日本保险公司调查员否认掉了。(调查员直接说香蕉在水里不是漂浮的状态。)

3、PI说斑马是看见救生艇了跳下来而摔断腿的,按照动物的智商,这显然不可能。

4、在食人岛上,有数以万计的狐獴,而且它们还会上树,这其实是不科学的。相对于上树,它们更擅长于打洞。狐獴是很警觉的动物,不是那么呆头呆脑的。所以,结论只能是PI根本没见过狐獴,故事是他胡乱编造的。

5、PI说法国厨师因为内疚而被他杀死。而在求生的欲望之下,厨师也是不可能甘心让PI杀死的。在船上你可以看出厨师生性暴戾,他绝不是那种会心软、会内疚的人。

              第3个版本的种种暗示

      其实PI真正的漂流的经历是这样的:PI一个人在船上,面对着尸体,在生存的逼迫之下,在吃与不吃尸体之间艰难抉择、苦苦挣扎,最终,他内心的恶魔战胜了善良,他吃了。但良心使他无法面对自己所作出的如此血腥、残酷的行为,PI不愿正视自己吃人的事实,所以他不停地幻想,把他的亲人们想象成那些动物,于是,我们在影片中只看到了故事的第1个版本(即幻想版)。

        影片中,大部分时间是PI在警惕那只孟加拉虎,他每天要喂饱老虎(即PI自身),同时必须警惕老虎的袭击,其实表达的是PI内心善良和邪恶两种心理的不断斗争。在暴风雨中,PI不断地怒吼和责问上帝,他愤怒、内疚、绝望,在内心善与恶的激战中苦苦挣扎。   

      关于故事的第3个版本的证据,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导演给我们的种种暗示:(由于证据太多,逐个插入图片可能打断下文文字描述的连续性,所以我在文后一一呈上。)

1、PI,影片给了男主角这样一个名字,PI即圆周率π=3.1415926……,它是个无穷数位的无理数。影射的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π值的无穷尽一样。

2、PI的父亲告诉他:“在老虎的眼睛里,你只能看到自己。”暗示了观众孟加拉虎就是PI自己。

3、PI的父亲曾警告PI远离那只孟加拉虎,影片在暗示我们孟加拉虎(PI)表面温柔乖顺,但内心同时也可能凶恶无比。

4、PI递给猩猩一个香蕉,但猩猩没有吃,是因为猩猩(PI的母亲)深知在船上物资极其匮乏,食物显得极其珍贵,她不忍心吃。

5、孟加拉虎凶猛无比,PI用肉来喂食孟加拉虎使它平息,暗示了PI已经在吃人肉。因为孟加拉虎就是他自己。

6、路途遇到的食人岛,暗指PI的母亲,看看那座岛的整体形状(平视),就是一个女人仰躺的样子,极其明显。整个食人岛实际上就是母亲的躯体。

7、饿极了的PI一上了岛就吃的那些根茎,外青里红,简直就是人的静脉。暗示了PI在吃他的母亲。而岛上密密麻麻的呆头呆脑的狐獴,傻傻的,又不怕人,所以只能是PI的母亲的尸体暴露在空气中腐烂产生的蛆虫。

8、PI本来想在这个岛永远生存下去,他甚至将女朋友送给他的红绳系到了那棵树上,暗示了他对母亲十分的依恋。

9、食人岛上,夜晚海水变成了酸性,这显然违背科学常识,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不是酸的。这里暗指PI的母亲是被人类所吃,是被人类的胃酸所消化。

10、那个被莲花包裹的牙齿,应该就是PI的母亲的牙齿。实际上,应该是PI吃到他母亲牙齿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多么癫狂和凶残。于是他将母亲剩余的尸体扔下海。影片里面有一个镜头可以看到,他母亲最后是被鲨鱼分尸。

11、PI乘着救生艇毅然逃离那个小岛,因为他不想继续这种生活,吃着同类的尸体而生存。但此时,他仍然无法脱离兽性的一面,因为影片中老虎和他共同上了救生艇。

12、最后登上墨西哥海岸,老虎头也不回的离去,暗示PI内心的恶魔终于终止了,都不忍回想。PI的眼泪很真实,这种经历让人无法言语,因为是人类的兽性帮助他生存了下来,在最危难的时刻生存了下来。他最初与孟加拉虎(PI自身潜伏的兽性)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后来变为相互依赖,也变成了PI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13、莲花。莲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影片中有两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给派看。一次是电影中段,PI俯瞰海底,游鱼先是聚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所以准确地说,莲花代表的是PI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后来在岛上,PI在莲花中发现了人牙,其实已经暗示了母亲已经死亡的事实。

14、PI出现幻觉时看到海底的人脸不是女友阿南蒂,而是他母亲。可见他十分愧对又十分怀念母亲。

15、人性的邪恶只有在最紧要的关头才会暴露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虎(PI)一直躲在救生艇的帆布下面,直到鬣狗(PI的哥哥拉维)杀死母猩猩(PI的母亲),它才突然出现,杀死了鬣狗(PI的哥哥拉维)。

16、还有影片最后,PI的孩子,儿子以他哥哥拉维的名字取名,女儿叫阿蒂卡,并没有以他母亲的名字吉塔来取名,可以看出PI对他母亲应该十分愧疚。

              影片的影响与成就

      李安执导的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四项大奖,成为第85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绝非徒有虚名,亦非偶然。李安用巧妙的构思,用简单而华丽的画面讲述了少年PI的历险故事,却在故事的背后隐藏了一个血淋漓的残忍的生存故事。影片所讲述的,恰好就是这个世界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马伯庸先生说:“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得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暗示。”    影片中那位加拿大作家宁可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真实的故事实在太残忍,他心里无法接受),PI本人说他相信的是第二个,而我相信的是第三个。 

      你知道的,毕竟,现实的残酷是很难接受的。

话不多说,人证物证呢?来人呐!呈上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鲁滨逊漂流记》——另一部我们耳熟能详的冒险传奇。 在“漂流”开始之前,两位主人公似乎有着相同的境遇:身处本国社会上层、与父亲有价值观冲突、与母亲相对亲近却得不到实质的精神支持、有朋友但不足以让自己坚定下来……

于是,“心理逃离”这个词跳跃出来,这个词也是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疑问的第一把钥匙——为何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之后,只有“派”一个人活了下来?(鲁滨逊也是如此)——当人无法在周遭的世界被认同,便会从人群中“心理逃离”出来,独享自己的精神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给了“派”一次机会,让他得以尽情折腾。

既然是内心世界的畅游,对于这个终日奇思妙想的“派”,对于我们所能承受的抽象,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他的出发也许根本就没有他的父母、兄长这回事!——这根本就不重要。

相反,当“派”被大浪卷入水底看到货船下沉的那一刻,伴随着惊恐,他的内心却应当是一种获取自由、远离束缚的快感,那沉坠的货船如牢笼般把“现实的冲突和一切阻碍、否定”全部拽入海底。

当然,“派”在海洋上的哭泣,对父母和兄长的呐喊,也是对远离亲人——发自肺腑,真的思念。

就这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了。

海洋之大,像人的内心世界没边没沿,一旦逃离束缚被释放出来,方觉慌了手脚,丢了航向。“派”就这样开始了浮萍般的随波逐流——无法预知终点,于是恐惧来了。

知惧的人,大多是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派”的“多元思维”,让他脑海中一切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情绪得以在海洋中尽情上演:那种情绪如电掣雷鸣般的“挣扎”、如乘风破浪般的“反抗”、如止水似镜的“稍许安静”、如荧光世界的“诸多离奇”、如闲逛食人岛的“忘我的疯狂”……这“挣扎”、“反抗”、“稍许安静”、“诸多离奇”、“忘我的疯狂”全部来自于激情,这激情全部来自于青春,于是有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那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漂流记”。所以,那些青春年少即能出发的人,“不幸”的背面又充满了世人的艳羡。

现实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每一次唯美画面的出现,在给我们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都一次次加剧了“派”的恐惧。

你可曾想着他是在一个上不触天、下不接地的幽谧的海洋中。

越是恐惧越需要找个伙伴,于是斑马跳到船上摔断了腿、大猩猩坐着香蕉抑郁而来、鬣狗鬼使神差的躲在帐篷下、“派”在情愿与不情愿当中把老虎拉上了船……好吧,权且不想这些装在货船底层并且被笼子紧锁的动物为何会逃离出来,这只能佩服“派”的想象力了。

接下来,在这些“小伙伴”之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跟我们讲了血淋淋的“社会生存”法则:混乱的场面中,来自不同世界的伙伴,很难达成有效的共识,即便包括“派”在内的幸存者,本性和利益纷争让它们除了在心底残留一点同情之外,别无他法。于是,猎狗趁人之危主动攻击、各个击破,斑马心有不甘含恨而去,猩猩愤怒中透露出绝望。“派”则逃离现场,隔岸观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虎最后的突袭,一招毙命的手法,让鬣狗猝不及防,很显然,这场战斗最终的胜利者是老虎。到此为止,船上只剩下了老虎和“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亦真亦幻的讲述了两个故事版本,老虎也好,厨子也罢,真正的“强者”与暂时的“弱者”开始了对峙,境遇让他们容忍彼此的存在,渐渐发展为相互依存,更甚在老虎奄奄一息的时候,“派”和它相互依偎。若虎为人,心肠也该软了,若虎为虎,奄奄一息的它也当觉着点点温暖,一如它刚刚降临到世界上依偎着虎妈妈,那应当是一种熟悉的味道。

泊岸后,老虎驻足了一会,头也不回的钻入树林中。多少人颇有遗憾。可老虎为什么要回头呢?如果老虎抽象成一个“坏人的品质”,纵然他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他也未必会放下凶残的本性,而对他而言,没有对派下手,已然是心灵感恩了;如果老虎抽象成“恐惧”,“派”已然在“漂流”中战胜恐惧,此时已经登岸,恐惧岂有再回头的道理。

有人说,是信仰救了“派”,我以为所谓信仰,从来都是由心而发的自救。这既能回答为什么有些人总说他感到神的存在,而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谁也求证不出真的事实。如果我们一定要说是信仰解救了一切,那么在哪里能找到信仰?只有危险的地方才能,只有孤独的时候才能,只有活下来的时候才能。当你无处躲藏的时候,“求生”会让你坚定“信仰”,每一次从濒死中逃离出来,都会让你更加相信上帝的存在。

人所习惯于将“不可置信的改变”归结成外力(信仰)助推的结果,那些不容易看得见的“量变到质量的过程”,人习惯于将他神话,甚至顶礼膜拜。其实,一切都是“自救”的结果。

所谓天意,只是概率性事件。

所谓信仰,其实是真的自救!

当海洋抽象成了一面镜子,心境变,海洋则变,你若深邃,海洋便幽深,你若恐惧,海洋便是惊涛骇浪,你若安生,海洋便是风平浪静。

所以,“自救”让“派”最终靠岸。而另外一个隐形的推力也断然不能忽视——那是将他拉回来的重要力量——“洋流”——这个一直存在于“派”的周边,却全然看不见的“社会暖流”。对于无数像“派”一样的少年,对于那些我们曾经都有过的叛逆、质疑,是“社会暖流”让我们一次次找回真实,回归正轨。这暖流,有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

然后,我们会深刻的体会:“……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足,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鲁滨逊漂流记》。

这便是文明人的尴尬,唯“漂流”无以自救的“人生”。

可是,人,是不是应当去畅快一回?

这样行不?有点长!

影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靠上帝的救赎,有时只是属于一种自我救赎

雨妃

影片是由李安执导,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3D电影。可以说,李安导演凭借此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2013年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配乐奖在内的四项奖项。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李安电影专以深度,人性来给我们讲故事。他的作品都是细心打磨,1995年,李安凭借英文电影《智慧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进入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6年,凭借《断背山》获得第78届最佳导演奖。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主人公派全家移民加拿大时,在海上遇到海难,家人除少年派生还,其余人丧生。他与爸爸动物园里带来的一只孟加拉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生存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恶劣环境,重获新生的故事。

如果说我们仅仅从电影的美感来评论,单只少年派海上的奇幻漂流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但李安导演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看过一遍的我隐隐明白一点,但没看过两三遍可能体会不到影片的真正意图,或许是从心里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吧。

影片着重从几个细节说明了第一个故事的另一层含义:

1 少年派也是代表数学常数Π,它是一个无理数,永不重复,也永不结束。少年派也在海难中借用万物之源毗湿奴,耶稣基督被上帝差遣来解救众生,真神安拉的名义,找到了自己探索未知,荒谬的天性使然。

2 父亲给他取名便辛·墨利多,(希望儿子心灵纯净)但又怕儿子太善良,只看到表象,让年幼的便辛和哥哥见识了孟加拉虎眼里只有食物,一只羊的悲惨下场,动物就是一只猛兽,不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3 刚认识女友,舍不得分开。知道莲花的寓意。少年派与女朋友阿南蒂分别的那天所有场景都记得,唯独怎样分开却想不起。

4 在轮船上与下人为吃素食而发生争吵后,父亲喂食动物安静药的场景。

5 少年派经历了生死离别后,并没有多伤心,更没有想念他们的话语。

6 海难后,少年派首先描述的是一条腿受了伤的斑马,然后是寻儿未果的猩猩,还有暴虐成性的鬣狗。当鬣狗偷袭斑马和猩猩后又袭击他时,描述到那么一个庞然大物,一只孟加拉虎从救援船舱跑出来,先前竟然浑然不觉。

7 海上飞鱼飞跃而至,了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可救生船上的动物却都不见了。

8 少年派发现了食人岛,狐獴成群结队遍布林中。树枝能食用,并把女朋友送的代表幸运手环绑到了一颗树枝上,还在莲花中发现了人的牙齿。

9 他上岸没有寻找,就知道失去了家人,动物园,印度,包括女朋友阿南蒂。

10 故事中明明讲述了动物不可能成为朋友,可他和孟加拉虎竟有点不舍得分开。

影片另一个故事讲述的又一个版本细节:

1 斑马就是水手,都摔断了腿。

2 鬣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

3 鬣狗是厨子,妈妈等于猩猩。

4 少年派就是帕克,那只孟加拉虎。

不管是哪个版本,我想说的是,其实,动物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都是弱肉强食。当动物为了生存掠夺身边的食物时,我们把它当做生存法则。也有一套属于人类的食物链,当你的利益没有受到威胁时,你完全可以无动于衷。但当你的领地被人侵犯,已经严重到威胁你的生命时,你的兽性就会在某一刻爆发。

但两个故事版本都未说明沉船的原因,因为少年派知道他说出了真像,就会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他为女儿取名阿蒂塔和拉维有很深的寓意,于是根据网友和自己的观影体会出现了第三个版本:

少年派在过去法属印度的朋迪榭里出生,长大。父亲是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因为生病不再相信神,是一个内心自卑,现实强势的动物园园长,母亲是个富人家族的虔诚佛教徒,女大学生,植物学家,因下嫁被家人断绝关系。大他两岁的哥哥拉维是一个狂妄自大的无神论者,从怂恿派去偷喝圣水来打赌就看出此人没有立场。而少年派经过爸爸的人格分裂的教导,苦于找寻答案,未果后没了自己,就是那个因为同时都信就是三个都不信的假信徒。他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相信那位神对自己有利。

他们乘坐日本公司轮船去加拿大,打饭时在船上遇到船员叫骂,爸爸为了泄愤给所有船上的人员吃了安静药。所以船沉时,船员水手和动物们还在沉睡,只有便辛一家人逃到救生船上,女友阿南蒂被便辛偷偷藏在了船底。夜幕降临,黑天的嘴里看到了整个宇宙。爸爸肯定虎毒不食子,哥哥拉维因为没有信仰,就没有心里底线。为了生存,省下供给,先狠心杀死了奄奄一息的瘸腿爸爸,经不住善良的妈妈骂他畜生,也对妈妈下了毒手。少年便辛受不了这个打击,他激起了内心的邪恶,兽性大发的情况下,痛下杀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

然后他和女友继续逃难。为了活命,应该信仰让他规避责任,使用了亲人的肉体。最后为了自己保命,兽性再一次战胜人性,也效仿哥哥对女友痛下杀手,在食人岛验证下,所有的罪恶都会消失来掩埋事实真相,虽兽性得到了缓解,寻得了自我安慰,因不愿承担而选择逃避,食人岛让人性尽失,绑在树上的手环和发现莲花里的牙齿就是放下过去,决定重生。

当有人看到并把他救起时,他把兽性掩藏,回归人性,才为自己的兽性行为痛苦流涕。可能心里早已经原谅了自己,才会娶妻生子。不管他信仰什么,只是表面走于形式,内心的兽性却在蠢蠢欲动。为了更好的掩饰自己,他就拿上帝当幌子,这样的人才最可怕。

派说他相信因果和天理,我的感受就是“人性和兽性只在一念间”。当有人问导演李安真实故事是哪个版本时,对方也说过,“我把自己的想法拍成了电影,故事中的人性却有你来决定。”

一句话可以作为结尾“要相信什么,由你决定!”

注:

狐獴属于肉食动物,生长于干旱沙漠之地,群体母性社会,倚仗可爱被人关注。

印度教的神毗湿奴是三相神之一,万物之源。她在无尽的宇宙之洋漂浮而睡,我们都来自他的梦境。

法国巴黎便辛墨利多是个游泳池。

法国在1954年归还朋迪榭里,人们的心里豁然霍亮起来。

影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完也有一段时间了,细思极恐。

感觉很难表达,就,更不愿意谈它了。

一些作品之所以没法谈,是因为它涉及到的点太多了,这部作品我只谈三点。即结局、信仰、人性。

结局

从来,突出人性——尤其是人性之恶的片子我抗拒且好奇,我没有去了解李安导演这部电影的初心是什么,就我而言,我看到的是“性恶论”,人的本性是恶,为了更好的相处,互相规范、互相要求、互相绑架,然而当原本习惯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当以往所遵循的社会法则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时,当那种转变来的猝不及防、无法料想时,人们会选择改变自身,人会本能的爆发兽性,即本性。

派是释放了自己的兽性。

开放性结局只是模糊了结局,然而结局只能有一个,我相信第二个结局,这不是相不相信童话、自身美不美好的问题,是自身认定的事实无法更改。

就像最近比较火的《隐秘的角落》也依样画葫芦地搞了个所谓的“开放式结局”,这个低仿版结局也佐证了结局的唯一性,只要前期人物塑造的丰满,情节连贯合理,后期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我以为,《隐秘的角落》采用开放式结局大可不必,大大削减了这部剧原本可以产生的社会冲击和社会反思。话不多说,总之,派是凶残的“老虎”。

文章开头老虎吃小羊的案例,是作者的态度,也是导演的观点。

这是电影后面主人公的一段独白,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想生命到头来就是不停的放下,而最痛心的是我们甚至没能来得及好好的告别.../

我肯定他会转身对着我。他会看我。他会耷拉下耳朵。他会咆哮/

他会以某种诸如此类的方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

他没有这么做。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

久久的凝视,不曾回头一望……/

然后,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时的伴侣,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向前走去,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我哭不是因为我所遭受的苦难,而是因为他就那样离开了我。那样轻易”

未来的及好好告别的分离是很难释怀的,老虎——也就是兽性的派在生命得到保障、生存环境继续友好之时,头也不回的走了,决绝且无情——像一个野兽,而派所痛心的,不是和兽性的自己说再见,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好好面对那个兽性的自己,他的心将永远因为另一个自己的短暂存在而痛苦,或许也有懊悔。

而当他再次遇到绝境、渴望活着时,他会熟练地召唤出自己的兽性,熟练地运用自己的兽性争取绝地求生的权利,之后随着生命得到保障而切换自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在人的环境中、人的价值体系、人的道德底线下活着。

他与“老虎”的告别是没有意义和必要的。

他依旧不能面对兽性的自己,他在做着同兽性的自己断绝关系的努力,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从看到小羊被活吞的时候,或者更早——在出生的那一刻,他将与自身的兽性共生同往,他又如何告别,怎么告别?

后来也会觉得,好好告别,在最好的时候告别,有能力真的告别,也是一种幸运。

信仰

电影画质很棒,正如格非所说,即使是小朋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观影感受,因为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每一帧都是不错的壁纸,当然对于李安导演的作品来说,这只是具备了最基本的品质。

注意到电影最开始的部分切换了许多印度极具宗教色彩的画面,之后在派一家人的用餐过程中谈到了宗教信仰,派是个多信仰主义者,这里其实体现的是主人公派性格中的一个 自由 ,他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心理的变化、世界观的变化而寻求并信奉自己所满意的宗教,哪怕是几个宗教兼容、冲突。

电影中说: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

可能,宗教信仰于一个普通信者而言,只是好好生活的一个手段,那信仰的存在,信仰的力量,是人赋予的,它因为需要而存在,它虚无的承担着普度众生的大任,而众生往往是通过自渡来成全宗教普渡的价值。

所以,一个宗教是一段时期让你更好面对生命、经历生命的选择,它是一个人需要时的选择,它可以有很多的面孔、很多的名字、很多的性质,它可以是世界观的演化,它可以是迷信的沿袭,总之,人们信奉它、敬畏它、无非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指导。

仔细思考,设身处地去想的话,面对派那样的处境,也不是人人都会选择那样、都可以做到那般。那派之所以那样做,我想离不开他的“信仰”、他的世界观。

“在船上,肉汤不算肉”

派一边剥夺着船上存在着的生命,一边祈祷、感恩着上帝,这样自欺欺人的滑稽品质,也只有坚定地信奉一个恰当的信仰才会被当事人执行得心安理得。所以,你看,不吃肉的派在杀死了鱼之后,跪在船上,感恩上帝,认为是上帝给了他生命的希望,那是希望,是馈赠,不是杀戮。

似乎——

信仰存在,是因为被选择相信。

建立并拥有信仰是想法设法活下去的一个手段。

人性

为数不多的时刻对作家这个职业产生怀疑和失望只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了作家在剖解人性之后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难过。

人性被完全暴露在文字中,书本上,脑海里,然后他们不负责收拾残局、打理“尸体”,就到处是血淋淋的、肮脏的,时不时恶心着读者、恐吓着读者、叫读者失望着。然而就这样的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职业使命感的人,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书籍倒不像是一个作家的产物。

所以你说这样一部影片,除了给小孩子看,还可以怎样呢?当然,大人也可以看,大的孩子也可以看,可它会带给他们什么呢,让他们承认隐藏在自己体内的兽性,让他们接受生命之间的战争与残害,让他们在绝望之中给自己一个宗教、一个信仰。

而我,很是害怕人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兽性,觉得,认识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冷漠,更加冰冷。

公路上被撞死的小鹿、小猫小狗、小蛇、小青蛙只会更多,那么多尸体每天躺在冰冷的柏油路、石子路上,少有人会为一只乱跑的动物买单,少有人会考虑一个动物死后的尊严,少有人愿意停下来为这世间刚失去的生命难过。

因为见过更血腥、更关乎自己的死亡,参与小动物的死亡,跟摘了一把野草一样不值一提。

那我们这部影片,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都牵扯到了死亡,都极其残忍。老虎终结了动物之间的厮杀;派结束了人与人之间的厮杀。人们往往选择接受第一个故事、相信第二个故事。

这是我不太愿意推荐别人去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最大原因,血腥大于一切,而我祈愿 世界有太阳有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当然,如果大人也懒得思考,那就和小朋友一样,去看吧。

其它

“所以最后上船的是派的爸爸、妈妈、派、还有派的女友。派是老虎、妈妈是猩猩、爸爸是鬣狗、女友是老鼠,女友实际上是藏在救生船上想偷渡到加拿大和派一起生活的,老鼠暗喻偷渡者。可能因生病、饥饿、被杀,女友也死掉了,派实际上连女友的尸体都吃掉了,那个食人岛实际上指得是女友,派把女友送给他的手链留在了食人岛也是契合这一点,因此派说记不清是怎么和女友分别的了,派是不想回忆女友死去,并被自己吃掉,才会选择性忘记的。”

           ——摘自网友(这也是我选择的结局)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

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么 ”派:“当然,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

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

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

动物和人有本质区别,忘记那一点的人就会没命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派:“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 ”作家:“我喜欢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派:“所以,你跟随上帝。”

——摘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如何评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海上历险的电影,电影界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相当于文学界的《鲁滨孙漂流记》。同样的经典,类似的故事,也都给人留下无线的启迪。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提名,这部电影也算是李安导演的巅峰之作。电影开头是一个拍摄动物园内场景的长镜头,体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也为电影后面的情节做下了铺垫。

这部优秀电影有三大亮点。第一,叙述方式。故事情节的叙述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派自己的口述来还原故事的始末,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更让人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第二,这部电影的特效。少年派在遭遇海难后,与自己的舟漂流在海上的场景特效是这部电影最美的画面。海洋是生物的起源也在电影中体现。乌云遮住月亮后,只剩下海、天和发光的水母、还有下一刻跃出海面的鲸,这些美景糅合在一起让我忘记派正经受的磨难,而是感叹他的幸运,羡慕他能够目睹如此美景。第三,故事情节的安排。

在影片中,少年派在海上经历了两次特大风暴。第一次特大风暴,他对风暴充满好奇,也是这种好奇心里拯救了他,让他爬上了甲板,免于在睡梦中溺死身亡。也是这场特大风暴带走了他的最爱,他的父亲母亲和哥哥。他有幸能够逃生,但是无尽的海面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另一种死亡的方式。资源稀缺,还要和老虎斗智斗勇。他对上帝说,既然你替我安排好了一切,那我就坦然接受等待它的到来。所以在第二次风暴来临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坦然和享受。他急于与老虎分享他的喜悦,掀开了舟上的布,把老虎暴露在风暴中,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害怕的生物向风暴的妥协,老虎害怕的眼神是他见所未见的。在这里达到了电影的高潮,大自然的宏伟庞大和生物渺小的对比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母亲在饭桌上的那句“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信仰解决内在的。”为后文派的自救奠定了基础,支撑派走到最后的就是他坚定的信仰。还有派自己的那句“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最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和他们好好的道别。”对父母兄弟如是,对理查德·帕克亦如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不会让离别过于措手不及。总之,这部电影很棒,李安更棒。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