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

admin2023-12-01加拿大2823 ℃0 评论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义:(p5)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类型:

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

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⑴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⑵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⑶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5.什么是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含义: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原因:⑴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的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⑵我国有孝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⑶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6.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⑵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p20-21)

⑴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⑵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也是一种爱。

2.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⑴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⑵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⑶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3.怎样正确认识逆反心理?(p21)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后果:⑴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

⑵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p23-25)

⑴积极地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

⑵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⑶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p26-27)

⑴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⑵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⑶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⑷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1.积极交往的意义:

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

3.交友的原则:(p33-35)

⑴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

⑵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⑶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⑷要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4.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p36-37)

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⑵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⑶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5.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的交往?

⑴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⑵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⑶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⑷真诚待人,坦然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

6.怎样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情感?(p39-41)

认识: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有美丽的事。

对待:⑴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⑵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

⑶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⑴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⑵老师的工作不止是传授知识。还能影响人格,做出榜样。

⑶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⑴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⑵亦师亦友。 ⑶爱师尊师,和谐融洽。

3.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和礼仪:(p50-53)

方法:⑴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⑵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⑶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⑷原谅老师的错误。

礼仪:⑴礼貌待师。礼貌待人是对人的尊重。

⑵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策略。

⑶勿失分寸。平等绝不意味着放肆。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1.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p57-59)

⑴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⑵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⑶语言存在差别。

2.面对不同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⑴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⑵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⑶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⑷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3.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面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沟通——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5.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1.网络交往的优点。

⑴信息无限。

⑵时空无限。

⑶交往对象无限。

2.怎样认识“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有利又有弊。

⑴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交往,不仅包括相熟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包括陌生人之间方方面面的交往,如网上求诊、网上寻亲、网上求教等。

⑵网络的消极作用:①沉迷于网络游戏,使身心受到摧残。

②影响身心健康,造成经济负担,有的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④网络环境难以管理与规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的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

⑤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

⑶我们应发挥网络优势,避免网络伤害,做网络的主人,享受健康的。

3.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⑴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

⑵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⑶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4. 作为学生,在网络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⑴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⑵提高。

⑶提高辨别觉察能力。

⑷提高抵御诱惑能力。

⑸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为什么要有礼貌?

⑴有礼貌,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

⑵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⑶礼貌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

⑷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⑸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礼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⑴语言文明。

⑵态度亲和。

⑶举止端庄。

3.礼仪的意义是什么?

⑴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⑵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⑶它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4.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是什么?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嬴

1.竞争的两面性。

积极:⑴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⑵客观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

⑶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消极:⑴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⑵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⑶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2.竞争的规则和目的。

规则:⑴公平竞争。

⑵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合作的意义。

⑴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⑵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⑶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怎样在合作中竞争?

⑴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⑵要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合作。

⑶在合作中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

6.怎样在竞争中合作?

⑴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⑵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⑶“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1.宽容的含义和原因。

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原因:⑴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⑵人与人之间化解矛盾冲突需要宽容。

2.宽容的作用和意义。

⑴宽容,是一种美德。

⑵宽容,是一种境界。 ⑶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3.宽容的原则和策略。

原则:宽容并不以为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策略: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上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和实质。

含义: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换位思考的实质和要求。

实质: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要求:⑴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⑵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⑶要欣赏他人。

6.怎样理解“人生而平等”?

⑴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⑶正确对待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7.为什么要尊重人、社会、自然?怎样尊重?

⑴尊重他人

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要求: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⑵尊重社会

原因: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要求: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等。

⑶尊重自然

原因: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要求:尊重自然地核心是保护环境。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1.什么是诚信?人为什么要讲诚信?

含义:诚信,即“内诚于己,外信于人”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原因: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⑵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⑶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诚信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核心:善。

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3.诚信的守则有哪些?

⑴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

⑵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⑶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⑷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4.诚信的智慧有哪些?

⑴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⑵正确处理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⑶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

5.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⑴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⑵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

⑶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⑷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建议取消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

这是一个相当棒的建议!

对于中学的早晚自习,估计很多一线的中学老师都有话要说,有“苦水”要倒:“我们真的太难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中学的早晚自习安排老师值班,作用到底大不大?我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

中学安排老师在学生上晚自习的时候在岗在位,要说作用,大概有三个:其一,就是学生在早晚自修的时候有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其二,是为了看好班级的纪律和安全等事宜;其三,给中学生的家长一个“交代”——学校的早晚自习是有老师值班的。不过,这三个作用中的前两个作用在很多中学貌似并没有发挥出多少来。就拿很多高中学校的晚自习来说,大部分高中生在晚自习的时候基本上都忙于做自己的作业,他们在上早晚自习的时候差不多没时间问值班老师什么问题。而有些学校因为早晚自习之时师资力量有限,甚至存在一个老师看好几个班级的情况。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学生想问问题,老师能忙得过来吗?

至于看安全和纪律,校风校纪很好的学校,比如类似于一些“高考工厂”之类的学校,就算早晚自修没有老师在场,这些学生基本上也能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该看书、该做作业、该预习或者该复习,这些中学的学生从来都不会含糊,毕竟人家的目标是明确的,危机感是存在的,早晚自习该干嘛他们都心中有数。而那些校风校纪烂到渣的中学,别说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看安全和纪律,就是一个班级一群老师看安全,都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对于中学老师而言,早晚自习值班是一件既无聊又无奈的事情:每天早上很早赶到学校,每天晚上很晚才能离开教室,早晚自习值班之人,基本上也没有多少收益,有的中学早晚自习值班的老师甚至都是在做“义务工”。在安全方面,如果男教师还好一些,但如果是女教师那么晚没住在学校,而是选择回去的话,说不定自己的安全都不一定能有保障。

如果能够取消寄宿制中学的早晚自习,还中学老师们一个自由的休息时间,我觉得这样的建议挺好的,你认为呢?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加速人民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大国地位,促进了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建立。

是不是要取消低年级开学?

新冠病毒真的是可恶又狡猾,全国人民努力抗疫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疫情局面,近日连连出现反弹。

东北三省的聚集性疫情接连爆发中,不曾想上海又出现了新增病例。

上海也有新增病例

上海市卫健委5月18日通报:5月17日0—24时,新增1例湖北来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确诊病例为湖北籍,常住湖北省潜江市)。

这个病例是5月14日晚乘火车来沪求职的湖北人,当晚乘地铁2号线至麦居宾馆。

5月15日主动前往东方医院南院申请实验室检测,因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即被医疗机构隔离留观,其后出现症状。

5月17日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诊断为确诊病例。

目前,已追踪到其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2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这名病例曾活动过的场所及交通工具已进行终末消毒。

上海疫情防控形势

这名新出现的病例,让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也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

从4月9日起,上海支持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对部分员工开展核酸检测。4月22日起,上海个人可自愿自费预约进行核酸检测。截至5月15日24时,共检测6万余人,没有阳性,做到了愿检尽检。

截至5月17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0例,治愈出院332例,死亡7例,在院治疗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上海本次新增病例的出现会不会影响到低年级开学?

先来看之前上海各级学校发布的开学时间:

四年级:5月18日;

五年级:5月18日;

初一:5月18日;

初二:5月6日;

初三:4月27日

高一:5月18日;

高二:5月6日;

高三:4月27

在此之后上海市教委5月16日发布消息:

小学一、二、三年级于6月2日返校开学,在线教育延续至本学期末,若学生有需要,经向学校报备后,可选择在家继续接受在线教育;

6月2日,全市公办托幼机构开园,6月2日起,民办托幼机构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自主选择开园时间,所有家长均可自愿选择幼儿是否来园,托幼机构为选择本学期暂时不来园的幼儿保留学位。

以上看到,上海于6月份就可以做到全面开学了,那么此时突然出现新增病例,会不会影响到即将开学的小学低年级及幼儿园呢?

应该不会,首先这名病例是湖北的外来输入病例,并不是上海本土出现病毒感染,而且现在已经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检测消毒,该病例活动轨迹全程也佩戴口罩,所以不用过于惶恐担心。

二来从上海市教委的开学通知上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选择自主入学,所以说本来就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也就没有必要取消开学了。

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就一定是安全的!

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惩戒?

感谢邀请。拿到这个问题后,我想了很久。该如何回答?

因为我一直是反对教育惩戒的。但更多的人赞成教育惩戒。我想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我为什么反对教育惩戒?

二、什么是惩戒?他人眼中的惩戒和我眼中的惩戒是不是一回事?

先说惩罚不属于教育手段。

01 惩罚不是教育手段“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陶行知“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就会相信儿童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错误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蒙田

一、从教育学原理上看,教育不能用惩罚。教育只有在老师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而惩罚是把老师摆在执法者的位置对学生施予处罚,没有体现与学生的人格平等,更没有尊重学生。从教育的目的看,教育的本质是引领学生向善。而惩罚本身却是对学生施予恶。所以,惩罚不符合教育学原理。

二、从心理学原理来看,教育不能用惩罚。老师对学生实施惩罚,其原理是让学生产生害怕、畏惧等心理,从而不敢再犯类似的过错。但是从心理学上看,害怕、畏惧的心理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丧失自信,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比如,陕西商丹王老师辱骂学生婷婷事件,导致本来很活泼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即使星期天也不下楼、不出去,整天呆在家里。尽管婷婷没去做心理诊断,但从婷婷行为看,已经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所以,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教育,教育不需要惩罚,也是不能惩罚的。

三、为什么有些老师要用惩罚呢?

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发泄老师自身的不满或愤怒情绪。二是想不出或者不愿意用其他办法。

再来说惩戒与惩罚的关系。

02 关于惩戒的内涵——我的看法:惩戒就是惩罚

第一、从概念上看,惩戒就是惩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34页,“惩”条目:

【惩】处罚;警戒【惩戒】用处罚来警戒。【惩罚】惩治,处罚。

从这个解释看,惩戒多了警戒的意义。但反过来设想,惩罚难道就没有警戒作用吗?或者说,惩罚不管被处罚者戒不戒吗?显然,惩罚本身就包含有警戒的含义。而且,从“惩”字解释看,已经包括了“警戒”含义。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03页,“惩”条目:

【惩】1.警惕;警戒。2.悔恨;改悔。3.惩罚;惩处。4.苦于。【惩戒】1.引以为戒。2.惩治以示警戒。

上面没有惩罚的释义,但看“惩”的释义中已经包含有“警戒”的含义。

所以,从惩戒与惩罚的含义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通过处罚以达到警戒的目的。

第二、驳斥“惩戒不是惩罚”的文字游戏

看了网上很多关于惩戒与惩罚的文章,认为惩戒不等同于惩罚的观点归纳起点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目的不同。惩戒强调结果与目的达成,即让学生改正错误,即重在“戒”。惩罚往往只注意处罚的取得本身,不关注结果,即重在“罚”。

这个就有点“书生意气”了。怎么判断“惩”的目的是为了“罚”还是为了“戒”?难道去问老师吗?比如老师打学生,你问他这是“罚”还是“戒”?

我想老师肯定会说“我要让他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不再犯错。”而不会说“不打不解恨,气死我了。”

所谓“目的”,是主体根据心中的期望而设想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尚未达成。也即是说,“目的”未实现之前,他人是不清楚的,除非主体预先告诉他人。但主体说出的话是否就代表主体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二、手段不同。惩戒是一种教育方法,以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为原则。惩罚以治人为出发点,往往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首先说明,这一说法本身不成立。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法律法规里写了“惩戒是一种教育方法”。

其次,在实施“惩”的过程中,如何判断有没有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害?从心理学角度讲,再轻的“惩”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受影响。

再者,“惩罚以治人为出发点”。那么,“惩戒”的出现点就没有治人了?“惩”本身就是一种治人手段。

当然,还有人说,只要学生不追究就不属于惩罚。这个强词夺理的说法就无需辩驳了。

综上所述,惩戒就是惩罚。

03 关于惩戒的外延——他人的看法:惩戒不是惩罚

前面从概念上分析了惩戒就是惩罚。但仍然许多老师认为惩戒不是惩罚。除了前面的文字辩解外,还有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把我认为不是惩戒的方式当作惩戒。

一、2018年11月22日下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听证会,邀请了5名学生代表、12名家长代表和部分教师代表,以及由律师、法官、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代表参与,共同讨论校园惩戒应如何开展实施,并希望建立惩戒制度。

这一行为引起热议。在接受采访时,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回应称:惩戒不是真的要打,会严格区分惩罚和惩戒。

此次讨论的教育惩戒的实施方式共有8种:

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

二、今年3月16日,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周洪宇也提出了提案,要求给予老师惩戒权。周洪宇代表的提案中,惩戒包括六个方面的处理措施。

批评和制止学生不正当的言行举止;将侵犯其他学生合法权益的犯错误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以保护其他学生;要求犯错误学生写认识自己错误的检讨书交给老师,以保证不再重犯;视情要求犯错误学生打扫教室清洁,以纠正其破坏教室清洁的错误行为;视错误严重情况适当取消犯错误学生参加某些集体活动(如“春游”、“秋游”)的权利;让家长带回家进行批评教育等等。

从这两个方案来看,这些处理方式我认为就是教育,而不是惩戒。如果把这些处理方式当作惩戒的话,我也赞同教育可以有惩戒。

只是,我认为把这些处理方式应该就叫做正常教育,不要用”惩戒“二字更好。一则可以避免个别老师借惩戒的名义把惩戒范围扩大。二则避免部分不理解惩戒的家长混淆惩戒与惩罚,带来矛盾。

04 确定了哪些方式是惩戒后,再来谈如何进行有效惩戒

第一、上面讨论的惩戒方式还没有法律行文,其中某些方式能不能实施还有待商榷。

如“加倍劳动,取消参加集体活动、让家长带回家教育”等,家长会不会认为这些方式也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呢?

所以,目前对于这些方式的使用要慎重,个人认为可以先征求受惩戒学生的意见,看学生认不认可。如果学生不同意,就不要强制实施了。

当然,最好待到新的《教师法》出台后,再按其中的规定执行。

第二、在惩戒规则制定之后,必须召开家长会,告知家长并征求家长意见。

由于学生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家长监护。因此,所有施予学生的行为方式都要告知家长,让家长清楚。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把学生教育成人。

第三、学生违纪之后,应先交流勾通,在勾通的基础上再实施惩戒。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思维相对简单。对于学生应以教育为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行为。能够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达到目的的,决不惩戒。

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实施惩戒之前,必须给学生讲明,他违反了什么纪律。并告诉学生,根据什么法规将要给他施予什么样的惩戒。让学生认识到犯了错,将是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制裁的。

第四、实施惩戒之后,还要找学生交流意见。

惩戒不是目的,惩戒之后老师还要跟踪教育,以免学生重复犯错。

第五、对学生要尊重人格,哪怕是惩戒也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尊,犯错的学生同样也有自尊。因此,实施惩戒时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如有些惩戒最好在私下进行,不要在班上公开。既不要公开惩戒,也不要在惩戒之后公开宣讲。比如“批评,带回家教育”等,最好不要让其他学生知道。

让所有学生知道惩戒规则就可以了,执行惩戒不需要”杀一儆百“,教育不是法庭执法。

综上所述,教育要遵循法律法规,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才。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