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他们生活的世界百科简介,人格障碍是什么

admin2023-12-02未命名27 ℃0 评论

他们生活的世界百科简介,人格障碍是什么?

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 边缘型人格障碍:上一秒是天使,下一秒是魔鬼

比起抑郁、强迫、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边缘型人格障碍鲜见于大众视野,但是普通人群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有1-2%,在精神科临床患者中约占10-44%,其自杀死亡率为8%-10%,它确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人格障碍。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让你觉得闹心的朋友,情绪反复无常,对待他人的态度忽冷忽热,而且特别容易无缘无故的发火,你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无数个吵架和好的循环?

你是否有时成为对方施暴或发怒的目标,但有时对方的行为又完全正常,充满爱意,当你与人说明真相时,却无人会信?

你是否感觉在你所爱的人心中,你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没有中间过渡?

对方是否老有贬低、否定你的想法?他们的愿望是否总是变来变去的,让你无所适从?

你也许会很自责,是不是你的人际处理有问题,或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得罪了他。但是,其实,你很有可能碰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在西方是常见的人格障碍诊断之一,起病于成年早期,以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反应不稳定,以及冲动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人称这个人格为“游走在情绪的两极”,他们有一种很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会彬彬有礼,对自己爱的人却可能大发脾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激怒;他们用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空虚感和厌倦感中,经常感到生活没意思,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

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们生活在内心世界疯狂而外部平静的状态下。但他们的情绪却是极端的释放,可能有持续数小时的愤怒或焦虑发作。但不可能只有一点点悲伤,一点点愤怒,或一点点担心,因为每种反应都是极端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疯狂地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

边缘型人常常有这种感觉,他们一想到孤身一人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充满焦虑和恐惧。如果他人要暂时离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并引起恐慌的反应,大发雷霆乞求对方留下。

有时他们会坦白告诉你,自己害怕被遗弃,但恐惧却时常以暴怒等方式表达出来。他们觉得自己很脆弱,然后失去控制,最后大发雷霆。

2.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能会表现出极端的讽刺,持续的尖酸,或是言语方面的爆发。这种愤怒的诱发,往往是在他们认为身边的人怠慢他们,和他们保持距离,对他们漠不关心,或是要遗弃他们的时候。而当这样激烈表达过他们的愤怒之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又会感到羞愧或有罪责感,这也使得他们更觉得自己是邪恶的。

3.情感不稳定,明显反应过度的情感

多数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总能采取一定方法来调整心态,控制下情绪,不至于使人际关系受到大的影响。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却很难做到这点。他们的情绪在几个小时内从火冒三丈到抑郁寡欢,又从抑郁寡欢转为烦躁不安,再从烦躁不安变成焦虑。

4.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有将其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来回交替的特点

他们总在对他人的理想化和贬低之间摇摆。当你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大英雄,一旦觉得你辜负了他们,就变成了大坏蛋。他们不能很好地整合他人的优缺点,对他人的看法时常取决于最近一次的互动——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这些又很容易马上忘掉。他们有着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即不能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对方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5.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由于缺乏自我认同,对别人的看法是变化无常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哪个“自己”,在不同人面前,无法体会到前后一致,他们心中充满着各种矛盾的自我形象,无法整合在一起。可能会突然地、戏剧化地转变自我形象。他们还可能会突然改变职业方面的规划和想法、性取向、价值观和交友类型。他们通常认为自己骨子里是坏人或是邪恶的,他们还可能时不时地感觉自己根本就不存在,尤其是当他们感到缺乏有意义的关系、缺少关爱或支持的时候。

6.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或冲动行为

研究表明,30%的边缘性人格患者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这类患者常常会冲动行事,他们的冲动行为看上去就像小孩一样,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不管后果。

7.一再的自杀行为、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自杀率很高。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把威胁自杀当作一种传达绝望、企图唤起他人反映的工具。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表现愤怒或焦虑。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他们感觉极度无聊,或者内心深处感觉空虚,他们比一般的人更加迷恋金钱和财产,或者自我伤害,并充满受害者情绪。当有分离或被拒绝的威胁时,或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被期待负起不愿担负的责任时,自毁的行为亦会加剧。通常这样的行为会使患者重新确立自己有去感觉的能力,或是洗刷自己的邪恶感,从而带来解脱。

8.害怕孤单、慢性空虚感

长期的空虚感困扰着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这种空虚可被描述为体内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腹部或胸部。这种空虚并不是无聊,而是与孤独和需求感相关联。

9.短暂的妄想意念或严重解离症状

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现实的或想象中的被遗弃做出反应时,这些症状发作得最为频繁。症状持续时间往往较为短暂,如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当他们重新获得关爱,或他们感知到来自照顾者的关爱又回来了,这样的症状可能会得到缓和。

此外,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或表现出边缘性人格症状的人可以表现得很迷人、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很有同情心、很令人愉快,当然也会很难相处。他们还有可能高度敏感,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缺乏情绪管理技巧。而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促使他们采取一些手段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而正是这些手段使他们在别人的眼里显得更加难以相处。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童年遭受性侵害发展来的?

不是所有遭受过童年性侵害的人都会发展成边缘型人格障碍,也不是所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在童年遭受过性侵害。根据研究,28% - 4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在童年时遭受过性侵害。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父母养育失败而发展来的?

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确实家庭有问题。但是,也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自完全“正常”的家庭。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生来就有先天的、有生物基础的情绪敏感,例如,他们有暴躁的、强烈的、反应激烈的情绪。这些孩子需要获得特殊的养育。有时候,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父母并不像他们一样情绪化,所以这些父母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调节激烈的情绪。

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心理治疗

与有些心理疾病不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而不是服药。辩证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能较好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辩证行为疗法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功能缺陷病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技能训练是帮助患者抑制不适宜的边缘行为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训练包括单个技能训练和团体技能训练,有4个部分:

正念训练(形成正确的观念)

帮助患者忽略过去的痛苦经历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恐惧事情,从而更充分地体验当前的经历。

情绪调控训练

帮助患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感受,然后体察每一种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左右。它的目的是用非对抗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来调整感觉。

有效人际关系训练

给患者新的方式来表达其信念和需求,设定原则,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前提是维护患者的社会关系和尊重他人。

忍受痛苦训练

帮助患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韧性以更好地应对痛苦的事情,并且教患者缓和消极环境因素影响的新方法。

图式治疗

图式治疗对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有效。它关注患者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并通过一系列治疗策略,帮助患者改变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形成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图式治疗是在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格式塔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整合治疗模型,其整合的优势为患者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提升空间。治疗的重点是处理与治疗医生的关系、日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创的经历。

家庭疗法

以家庭为对象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运用家庭成员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的效应,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移情焦点疗法(TFP)

通过移情情景让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认同。典型的患者-治疗师的移情配对如下:

破坏性的小孩-惩罚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没人要的小孩-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失控、愤怒的小孩-无能的父母;依赖、满足的小孩-溺爱、赞赏的父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否可以控制?

建议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研究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以有相当好的出路,特别是在他们接受治疗之后。经过专门的治疗,大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发现自己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缓解,问题行为及痛苦都能够大幅度减少。当处于压力之下时,一些症状也许会复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应当回归治疗及其他形式的支援。

如果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则可以从自我调节开始做起,警惕观察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不过,真正的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是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他们生活的世界百科简介,人格障碍是什么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什么是生活领域?

生活包括的东西太多,像工作,家庭,学习,运动,社交,娱乐,恋爱,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1活着 :才能让生活变的更有意义

2幸福,才能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3工作: 才能让生活更有动动力

4家庭: 才能让生活更温馨

5失败: 才能看清生活的不容易

6恋爱: 才能知道生活有多甜蜜

7社交: 才能看出生活有多复杂

8运动: 才能让生活更有活力

9娱乐 才能让生活放松享受生活

10: 等等等……

可以说只要还活着生命里的酸甜苦辣都算生活的一部分,或一种方式,所有不用纠结生活都有哪些,因为活着就是生活

生存和生活?

(原创)

生存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就是保证生命存活为正常状态的行为。而生活即是在生命正常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存质量和水平的行为。因此,生存是基础,生活是更高层次的生存状态。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谈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这就为我们如何定义理解生存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如何区别的界定。

既然,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也就是说,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这也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谈到生存和生活,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空谈,否则就是徒托空言,坐而论道,对真实生活中的我们绝无益处。现在全国还有6亿人生存艰难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又谈何生活。我们全社会都应该予以同情,奉献爱心,为他们的正当合理的正义诉求鼓与呼,以尽早能够改善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去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这应该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心愿和神圣使命。

哪些电视剧剧组后台的搞笑场景?

剧组后台总是趣事不断,很多让人笑得鼻涕都流出来了!诸葛亮、孙悟空抽烟也就罢了,皇阿玛直接骑着摩托车。谁说法海不懂爱,人家和白娘子这么亲密,杨过和小龙女那张,真的好甜!

第一个搞笑场景:杨幂光着膀子吃盒饭

这天热的,杨幂拍戏头上的花都没来得及摘。肯定接下来还有拍摄,直接盒饭走起。

第二个搞笑场景:星爷裹着绿色军大衣

这应该是拍摄《大话西游》的时候,天气好冷。星爷裹着绿色军大衣,导演嘴里叼根烟。

第三个搞笑场景:这两人剧中水火不容

《新白娘子传奇》里,法海和白娘子这对冤家,相互杀来杀去,打来打去。

没想到私下里,竟然有这么温馨的场景。

第四个搞笑场景:多么潇洒的诸葛亮

在三国里憋坏了,诸葛亮直接叼根烟,吞云吐雾,快哉快哉!

第五个搞笑场景:人家策马奔腾,你们策摩托车奔腾

这皇阿玛真的厉害了,带着手下这么多侍卫,直接骑着摩托奔腾了!哈哈哈!

第六个搞笑场景:猴子,别点着了毛了。

孙悟空,我不担心你你抽烟伤身体,我就担心你抽烟别把,脸上、身上的毛发给点着了!

第七个搞笑场景:这几个人,谁认识?

别说你不认识,很多人的启蒙美剧就是从他们开始的。

第八个搞笑场景:这两人饿了,啃大饼

赵丽颖啃大饼的姿势好香啊!我也想吃!

第九个搞笑场景:狗哥,八戒,咱们也来拍拍照,发朋友圈

这两个神仙,也不忘世俗中的社交啊,拍个照片,发一发,让观世音菩萨等都来评论下。

第十个搞笑场景:赵丽颖,你吃得真香

你怎么每次拍戏间隙,都是吃东西不停啊。

关键,咋不胖呢?

第十一个搞笑场景:好温馨,好羡慕

多好的金童玉女,可惜啦,没能走到一起。

第十二个搞笑场景:曹操,你这姿势很拉风啊

《三国》间隙,边看剧本,边抽一根,哈哈哈……

第十三个搞笑场景:林更新,你咋生无可恋呢

哥们,你咋啦,让人给煮了?

第十四个搞笑场景:就服你,还有这段文字。

第十五个搞笑场景:骑马的戏这样拍,我醉了。

真没想到啊,还有人来当马的……导演,你是个人才!

有哪些比较不错的女同性恋电影?

《燃烧女子的肖像》!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国风·邶风·燕燕》

01

孤独的海岸,无人倾诉的家庭,远嫁的命运,姐姐死亡的包袱……当这些沉重的枷锁一副又一副的加在洛伊斯身上时,她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甚至认为修道院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怪人。

她挣扎的抗拒着必将到来的命运,宛如一个溺水者,做着徒劳的挣扎。直到玛丽来之后,洛伊斯才找到了向前看的勇气。短短的时间里,她们成为了朋友、知己、恋人,画像从未成形到单薄,又从单薄到神韵具备。

只是,当画像臻于完美之时,也是两人分别之时。古老的伦理道德束缚着这对同性恋人,歇斯底里的争吵与相互指责亦不过是对即将到来的审判的恐惧。悲哀的是,即便是素来宽宏的上帝也不会支持这对恋人,玛丽也终究没有把那副完美的画像丢尽火里燃烧。

直到多年以后,玛丽看到洛伊斯另一幅画像,看着她身旁的孩子与手中拿着的那本书以及那醒目的“28页”,她欣慰的知道洛伊斯并没有忘记她。而在另一次相逢中,玛丽看到洛伊斯一个人坐在音乐厅的角落,当维瓦尔第的《四季·夏》奏响时,她开始止不住的哭泣,如同遗失玩具娃娃的女孩,被生活积压已久的父亲,守着黄昏度日的老人。

音乐越急促,她就越悲伤。

告别的前夜,两人躺在床上不舍睡去。洛伊斯告诉玛丽她有后悔的感觉,玛丽回答:“不要后悔,要记住。”

后悔什么?后悔这几日的打开心扉,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但洛伊斯一脸的满足又使得这种后悔变为一种调情的方式,她真的后悔吗?当然不,这个曾把修道院当成天堂的女孩怎么会后悔有这几日刻骨铭心的真实生活呢?

而当玛丽告诉她要记住之后,两人回忆起有限的相处时间内所发生的事。琐碎,平淡,毫不起眼,可两人都知道,这有限的记忆将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成为她们夜深人寂之时的寄托。

夜很短,当玉兔西落,金乌东升之时,这几日的迷梦也就该彻底清醒了。

玛丽问洛伊斯,“第一次想要亲吻她是什么时候?”接着她思索了两秒,自问自答的问询,“篝火旁那次?”洛伊斯否认,她爱情的冲动在玛丽告诉她爱情滋味的时候就已经产生。

懵懂的女孩没有世俗,只有眼前人与心中火焰。

02

玛丽随身携带一本书,是讲述俄耳甫斯故事的书。这位痴情的诗人曾下地狱去救自己的爱人欧律狄克,冥王被他打动,同意俄耳甫斯带着欧律狄克离开,但有一个条件:在他领着妻子走出地府之前决不能回头看她,否则他的妻子将永远不能回到人间。

欧律狄克在路上因为伤痛呻吟,俄耳甫斯始终忍着没有回头看她。后来欧律狄克不满俄耳甫斯的冷淡,哼声抱怨,俄耳甫斯终究还是回过头去想要安慰欧律狄克,死亡的长臂又一次将他的妻子拉回死国,只给他留下两串晶莹的泪珠。

洛伊斯对玛丽与苏菲念出这段故事,苏菲对俄耳甫斯表示不满,认为他忘记了冥王的叮嘱回头,导致欧律狄克再次死亡。洛伊斯认为俄耳甫斯对欧律狄克情深义重,回头是一种克制不住的本能。但玛丽却觉的俄耳甫斯回头另有原因,他选择了欧律狄克的回忆,那一刻他是以诗人的身份回头,而不是爱人。

三个人,对一个古希腊悲剧故事呈现出三种见解。女仆苏菲看到的是悲情的结果,而这种非宿命的悲剧产生是因为俄耳甫斯回头那一个动作。

洛伊斯看到了爱情的力量,爱人的苦楚已经折磨了俄耳甫斯一路,他无法再拒绝欧律狄克的呼喊。重生的希望因爱而生,也因爱而破灭。

玛丽却从中感受到了记忆的珍贵。感性战胜了理性,记忆盖过了现实,玛丽认为那一刻的俄耳甫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回头,她在那时应该将自己代入了俄耳甫斯的身份中。

古希腊悲剧总是给人以宿命不可逆的无力感,但玛丽与洛伊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的悲剧也预告了玛丽与洛伊斯的结局,俄耳甫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回头,玛丽也将以一个画家的身份记住。

03

看完《燃烧女子的肖像》之后,我纠结于结局的遗憾。导演与编剧没有让玛丽与洛伊斯在一起,也没有以玛丽再度烧毁画像而营造出剧烈的冲突感。

她们的抗争失败了。不,她们似乎根本没有试图去抗争,只是自我的挣扎,彼此撕扯,相互安慰,最后每人留下一幅纪念彼此的速写画。玛丽穿上衣服后再度成为了画家,洛伊斯在母亲面前低眉顺眼选择顺从于命运。

是的,没有鱼死网破,没有冲破枷锁,没有惊世骇俗,她们甚至连私奔的念头都没有生起过。一如用钢琴而非管风琴奏出的维瓦尔第的《四季》。

而在电影进度条拉到一半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以为猜到了结局。那一定是玛丽将画像丢尽火焰,熊熊的火焰烧毁过去,让画像变为灰烬,一如那晚篝火聚会上发生的一切——洛伊斯与篝火重叠在一切,随后裙子被篝火点燃——燃烧的女子,燃烧的画像,燃烧的过去,她们打破了世俗的枷锁,宣战丑陋的偏见。

即便是欲火焚身,也是凤凰涅槃的前奏。

可我也一度悲伤的想起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画师良秀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完成了一幅妖血斑斑的“地狱屏风图”后自杀。

洛伊斯会自杀吗?毕竟她姐姐是自杀的,而不懂游泳的她也总是想要到海里游泳。

不可能在一起的爱情永远带着遗憾与悲伤。

他们生活的世界百科简介,人格障碍是什么

但爱情应该胜过一切的。

不是吗?我们都希望是。

但电影中的世界是18世纪的法国,而不是现在的法国。

04

这是两个女人的戏,整部片子极少有男性角色出现,但我无时无刻都感觉到男权社会所带来的压迫感。女仆苏菲意外怀孕只能让玛丽与洛伊斯陪她去打胎,全程看不见那个男人的踪迹。

洛伊斯的母亲试图用女儿的肖像来打动那个在米兰的男人,而这个过程中洛伊斯没有任何发表意见的权利。

混迹江湖的画家玛丽,没有机会去描摹人体,她参加画展甚至要假借父亲的名字。

即便是颇为强势的洛伊斯母亲,也心有戚戚的表示自己对洛伊斯送画像远嫁感同身受,因为她自己曾经也是这么过来的。如今的她想要回到米兰,回到上流社会去,只能借助女儿的出嫁,也就是依靠一位远在米兰的男人。

这就是18世纪的法国,尽管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但女性的地位依旧远远比不上男性。狄德罗在他的《百科全书》里以男性的视角来解释“束缚”与“牵系”的差别,他写道,“一个人对妻子是有义务的束缚,对情妇却是情感的牵系”

弗朗西斯·布歇创作的《墨菲小姐》亦曾被人认为是一种取悦于人的玩意,一如画中岔开着腿,裸着背部的小女孩一样,只适合私下赏玩。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自由总是有限度的。大多数女性必须依靠男人,而她们所收获的“尊重”通常也都是虚伪的绅士精神用来衬托自己的高贵而已。

我们的玛丽、洛伊斯、苏菲都没有开口怪过男人,但她们都或间接或直接的被男权社会所害。洛伊斯远在米兰的结婚对象可以依靠一幅画像就决定娶她,这种物质上昂贵,但精神上廉价的婚姻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方式。

在大约两个世纪以后,波伏娃仍旧在《第二性》中写道:“‘想想也真可悲,’米什莱写道,‘女人,这个相对的人,只能作为夫妻中的一员来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独。他广交朋友,不断有新的接触。她若无家庭则什么也不是。而家庭是一种摧残人的负担;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她的肩上。’”

而当时的法国权贵阶层,一个男人有钱有权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拥有除自己妻子之外的女人。作家布丰就觉得,“爱除了肉体之外没什么好处。”

姣好的面容是洛伊斯能够嫁到米兰的根本,但这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对肉体欢愉的臆想。洛伊斯的姐姐无法接受这一切,故而跳下了悬崖,洛伊斯抗拒着这一切,从而气走了一个画师。

但洛伊斯在否定了玛丽第一幅画像之后主动要求当玛丽的模特,这也直接决定了自己必将嫁到米兰去。

但,她为什么会接受呢?

是单纯不满意第一幅的呆板?

还是打心眼里认为玛丽没有绘画的天赋所以有恃无恐?

亦或者是希望玛丽能够多留下来一些日子?

而我心底认为,洛伊斯是想看看一种真实的自己,那种从未在镜子里,母亲的眼神中看到过的自己。因为恐怕她也从未看清过自己的模样,而她觉得玛丽一定可以很好的描绘出她的样子。

对于玛丽而言,这或许是职业生涯遭遇到的最大挑战,画家的尊严让她在被批判之后亲手毁掉了第一幅能够很快交差的画。她接受了洛伊斯的挑战,同时得到了与洛伊斯单独相处五天的机会。

这像是一个斗牛场中进去了两个女人。一个扬起了手中的红布,一个赤红着双眼朝着有颜色的方向猛冲了过去。

大概在这一刻,她们才能忘记这该死的男权社会,她们眼中开始有了彼此。那是女性的特征,美丽,忧郁,倔强,迷惘,一如那个时代所有试图拒绝融入男权社会的女性一样。

05

对模特极其挑剔的卢西安·弗洛伊德曾强硬的表态过:“如果有人要我画他,我通常会无比反感,甚至想揍他们。”而他的模特,如《穿条纹睡衣的女孩》中的西莉亚曾说:“我觉得我被毫无一丝怜悯地审视着,好像躺在手术台上。”

优秀的画家要想画好肖像画,只看到模特静态的一面通常是不够的。卢西安·弗洛伊德喜欢用几乎能将模特强暴了的目光狠狠的审视他的猎物,伦勃朗会从雇主的职业身份上寻找模糊的感觉,而玛丽所做的是通过与洛伊斯的朝夕相处,去捕捉她生活中的情绪。

有许多画家最终爱上了自己的模特,因为当画家将一个模特完美的表现在画布上之时,他就是世界上最了解模特的那个人。玛丽也越来也了解洛伊斯,在相互注视中,洛伊斯的逃避,悲伤,不知所措,甚至是对爱情的好奇与渴望被她尽收眼里。越了解,画上的洛伊斯就越是神采动人。

洛伊斯不再是夹带着可笑的红晕,呆板的目视前方。而是被火焰包围,灼灼逼人。

而燃烧起来的也不仅仅是画中人,还有那个绘画的人——“纵火者玛丽”。

克劳德·莫奈也曾一度抗拒着画肖像画,直到他遇到了卡米勒。然后,《绿衣女子》诞生了,《撑伞的女子》的出现了,《穿和服的女子》让世人震惊了。卡米勒在莫奈眼中像是有千百种样子,莫奈面对着心上人永远也画不够,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能力,更是一种基于爱情而发现美的本能。

玛丽也画不够洛伊斯,她在洛伊斯熟睡时画她,在做爱后画她。洛伊斯笑着说:“以后你可以无数次的重复画我,但我什么都没有。”玛丽笑着拿起那么讲述俄耳甫斯故事的书,在第28页里画上了裸体的自己。

28页,日后的洛伊斯在其他画像中出现时,手里拿着的正是玛丽送给她的书,洛伊斯将手指别在第28页中,诉说着未曾忘却的过去。

06

《燃烧女子的肖像》故事背景有时候又很不像是18世纪的法国。因为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充满着欲望的躁动地方。

莫扎特在1763年写给妻子的信中如此描述法国女人:“你问我巴黎的女人美不美。我该怎么说呢?她们涂抹得像纽伦堡的娃娃,她们用令人厌恶的手法把姿容破坏无遗,一个诚实的德国人看到这样的女人能分辨得出她本来是不是美女吗?”

而在电影中,玛丽与洛伊斯都没有厚实的妆容,这部电影充斥着克制的宁静。朴素的服饰,海浪声,火苗的跳动,单调的颜色,甚至是做爱与调情,一切的一切都不太符合18世纪的法国。

但同性的爱情与无处不在的男权压迫带出了一种沉默的张力。篝火聚会的那一幕,妇人们集中在一起唱起高亢的歌,这是只属于女人们的黑夜欢愉。

07

电影结尾处有段长达两分钟的“注视”。在之前的情节中,出现过许多的注视,但这一次是特别的,因为这一次的注视是单向的,玛丽不会迎来洛伊斯的眼神交汇。

在玛丽的注视中,洛伊斯的身形由远至近,由平静到哭泣。维瓦尔第的《四季·夏》响彻音乐厅,洛伊斯的哭泣声被掩盖了过去,但起伏的胸膛与可见的泪珠表示她剧烈的情绪波动。

夏日的雷雨,是滂沱而下的宣泄。大概只有在这里,这一时刻,洛伊斯才能毫无顾忌的哭泣,一如篝火聚会上的妇人们,卸下白日的重担,唱起高亢的歌。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