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文化生活文化强国知识点,事业单位怎么备考公基

admin2023-12-03网络热点25 ℃0 评论

文化生活文化强国知识点,事业单位怎么备考公基?

公基知识点记不住,一上考场就全废。

但其实公基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备考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专科毕业,19年下半年考三不限事业编,笔试只考了一门公基,82分进面,面试又以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下面详细说明一下我的经验。

本文共计4000+,文章大致内容:

第一部分:公基的基本信息。

1.公基考多少能进面?

2.公基考的内容占比。

第二部分:公基全程学习规划。

1.基础阶段。

2.强化阶段。

3.巩固提高阶段。

4.冲刺阶段。

5.复习阶段。

第三部分:备考事业单位最常见问题。

1.学习没有规划。

2.每天熬夜学习。

3.做完题不总结。

4.总是进不到学习状态。

事业单位笔试准备的时间一般来说比较短,个人建议大家在学习笔试科目的时候,要在公告出来之前就开始备考,不然留给你的时间可能会有点紧,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事业单位公基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各阶段需要学习的方法。

我敢打包票,本文绝对是学习公基最详细的方法,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不要光看不动,一定要点赞支持一下哈!

第一部分:公基的基本信息。

1. 公基考多少能进面。(新手必看)

事业单位进面上岸从来不看你的考的分数有多高,而是根据成绩排名来确定的,因为每个岗位报考的人数不一样。

就像是我考的三不限,笔试上岸分数就是比其他岗位的高上一点,所以你在选择岗位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报考限制条件高的岗位,限制的条件越多,报的人数越小,岗位竞争力越小,你的成绩就越占优势,但如果你只能报考三不限,还是建议你们学习好公基每一部分的知识点,这样成功进面的机率才会更大一些。

2. 公基考的内容占比。

公共基础知识点考察的重难点就是关于法律知识,其中法律知识占30%,和非法律知识占70%。

法律部分会包含法理、xian法、行政法、民法、劳动法、诉讼法、公文等,

非法部分包含马哲、时政、行政管理、经济、科技、历史人文、道德、事业单位、国情、省情等。

其实公基主要考察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比较基础性的常识知识,但是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太碎太杂,有时候考察的知识点会比较的深,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学习公基的时候就非常的头疼。

第二部分:公基全程学习规划。

上学阶段我其实算特别不会学习的了,高中的时候偏科非常严重,虽然报的是文科,但是政治知识,怎么背都背不会,不然也不会在当时只考上了专科,到了专科学校,ma原、毛gai,全靠老师偷偷分享的题库才勉强考过60。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各个阶段的学习方法都是我结合别人经验和自身经验总结整理出来的,我在学习公基的时候,就靠下面这种学习方法,成功进面的。

要是当时高考的时候学会这种方法,我现在研究生都毕业了,所以你们在学习公基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 基础阶段。

先进行自测,看自己对公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做一套公基的历年真题卷子,对公基的考察方式、知识点分布,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卷子主要就是看自己对哪一部分的知识点模糊,对哪一部分的真题看不懂,哪一部分的真题掌握的比较好,然后再对不会的知识点、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只需要在教材上看完,自己就能掌握个七七八八,那么这部分就不是我们后面学习的重点了。

之后在粉笔公基教材上,先看一遍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是先看的政治类的知识,然后在教材的目录上对政治部分的内容先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翻到与政治教材相对的内容,每一点知识都细细的过一遍。

粉笔教材对于一些重点知识,都会用波浪线进行标注,难理解的内容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虽然教材但是我在看完教材之后,对于很多知识点还是记不住,但至少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直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真题。

但是想要让自己的公基成绩提上去,仅掌握住简单题,还是不够的,公基知识点掌握得越多、越细,才能够做对更多真题,才有进面的可能性,所以还需要其他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自己记住更多的知识点,做对更多的公基真题。

2. 强化阶段。

在看教材的时候,已经对大多数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简单的掌握,但是公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只有全都记牢了,才能够轻松的应对每一道真题,如果公基的知识点没有记好的话,做题其实是根本没有用的。

我在教材上对公基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又听了秦叶事考红宝课重点学习公基考察的比较难理解、难背诵的知识点。课程在帮助记忆公基方面的效果可以说是出奇的好。

秦叶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把知识点给我打在屏幕上,让我自己去背,而是会把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先带着我去梳理一遍,然后找出一些真题进行对比,让我去理解,比如政治类的价值、剩余价值之类的基础知识,秦叶老师会通过列举实际的例子,让我理解这些理论知识,讲完之后这些知识点我就能理解记住,后期在做题练习时,这部分的题就不会担心在做错了。

听秦叶老师讲课的同时,我会把一些重要知识点,在教材上进行批注,课后根据教材上的所有笔记,就可以自己总结出来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点框架,方便后面做题练习时,进行知识点的查找。

3. 巩固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对公基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主要是用粉笔公基5000题集来分模块进行刷题,对于那些掌握好的知识点,通过做题的方式再加深印象。

对那些还没有背好的知识点,通过做题的方式进行检测,看出来自己哪个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对于不达标的模块往死里面练习,然后再背诵相关知识点,再次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就够了。

我当时是用的粉笔的公基真题进行刷题的,一天做两个模块的真题,比如今天上午做的是民法和xin法之类的知识,我在下午的时候会做常识类的科技方面的真题,比较难的模块与简单模块搭配着做,一天的任务会比较轻松一点,这样做题的时候也会比较有动力。

其实关于真题的资料,各大机构都大差不差,我选择粉笔的原因,就是我特别喜欢粉笔家的排版比较清楚,就直接教材和题集资料一起入手了。如果大家不想用粉笔的话,选择华图的题集也是可以的,他家的解析是分纸质版和视频版的,视频版的解析一般会比较生动、形象一些。

其实说实话,通过讲解过的解析就是比自己看纸质版的答案,会更加轻松,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天天看文字,难免会有点烦,可以看视频解析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的眼睛。

4. 冲刺阶段。

尽量找你所在地区的关于公基的历年真题试卷去做,比较有参考性。在做的时候,要进行限时训练,一切按照考场上的要求进行全真模拟练习,主要是为了增加训练量,对以后遇到相似的题目能有一定敏感度,还可以根据真题卷子里找到做题的一些规律,提前适应考场的气氛。

我当时做模拟训练的时候,是先在网上搜集的历年真题试卷,,然后把收集到的真题全部打印下来,做完之后自己估一个分数,可以了解自己对公基整体的掌握程度,大致在什么水平。

做完真题之后,不仅需要把错题进行订正,还要进行错题整理,不建议把题目全部用笔抄下来,可以用剪刀把自己的错题剪下来,然后再粘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在题目下面记下正确答案和解析,一定要把知识点再记在上面,因为在复习的时候,直接看错题本,把错题看一遍之后,也能同时再背诵一遍相关的知识点。

一般很多人的公基分数保持在70左右,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掌握好之前做错了的题和知识点,后期想要让自己的分数提上去,就得靠做对之前不会的题,学会之前没有掌握牢的知识点。

5. 复习阶段。

复习主要就是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再进行回顾,我在复习公基知识的时候,是跟做真题同时进行的,把每天总结出来的做错了的知识点,进行背诵。因为我备考的时间比较充足,后期又没有太多的错题了,所以在最后又把之前听完秦叶老师课后,总结出来的知识框架又过一遍。

复习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时政类的知识,我当时是直接看的半月谈,半月谈里面的新闻热点是分模块进行总结得,每一个热点都有热点点评,复习的时候,稍微看一遍,记住事件、事件大致信息基本上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备考事业单位最常见问题。

1. 学习没有规划。

备考公基的时候,做好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每天的计划,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才有方向,做计划不是一种形式,不是看自己一天做了什么,而是提前做好规定,自己在每一天完成什么任务,尤其是像我这样自律性不太强的朋友,如果没有计划的话,还没做几道题就觉得今天的学习时间已经充足了,或者今天因为时间问题没有总结好的知识,明天再总结,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进度,长此下去,晚期拖延症患者就是你本人了~

下面是我备考强化阶段每一天安排的计划表:(仅供参考)

6: 30-7: 00,整理时政7: 00-8: 00,背诵公基错题和笔记8: 00-10: 30,听秦叶老师讲课10: 30-11: 30,公基分模块刷题12: 00-13: 00,整理错题13: 30-15: 30,记忆时政新闻15: 30-17: 30,看秦叶老师课程18:00-20:30,公基分模块刷题20: 30-22: 30,整理错题

睡前也可以在脑子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更有助于睡眠~

2. 每天熬夜学习。

不管学习什么,尽量都不要熬夜学习,当然我说的熬夜是十一点之后,不然的话,第二天学习的时候,效率就不会太高,熬夜熬习惯了不仅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在考试的时候也不利于高效的发挥。

如果说在职备考或者时间本来就不多的人,不熬夜学习根本就学不完公基的知识的话,建议你们在考前一可以适当的进行休息,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成绩的发挥。

3. 总是进不到学习状态。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不进去、效率不高的情况。

有人是在一开始看到公基的知识点多,产生抗拒的心理,那就给自己做好学习计划,知识点一点一点的学,总有学完的时候。

如果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焦躁的话,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去外面吃一顿好吃的,或者是休息半天,睡个大觉等方式,但是千万别看小说、电视剧或者打游戏,这些东西看着看着会上瘾,只会影响你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是在考前有紧张的情绪,可以在考前一天什么都不做,开心的玩一整天,该学的都已经学会了,考前适当的休息一下,也不会对你的成绩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是要保持,不然在考场上就会无精打采。

本文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对你有用的,赶紧点赞、收藏加赞同吧!

南怀瑾的哪些书通俗易懂?

南怀瑾老师的书,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的。

南怀瑾老师的书,除了少数几本比较晦涩难懂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

因为南怀瑾老师很少写书,真正动笔写的书,目前已知的也就那五本。南怀瑾老师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学生或者朋友根据他老人家讲课的录音,而编辑成的书。所以,这些书都被称为著述。

因为是讲课或者是讲座录音整理而成的书。所以大部分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

我们首先来看儒家的经典

比如儒家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非常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儒家的学术思想。包括我们当下如何去发挥,如何去应用,如何去实践,里面都有涉及。读了这两本,基本就会对儒家的整个学术思想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其次,我们来看道家的经典

再比如,道家的老子他说,庄子喃話等,对了解道家的学术思想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要看到家实践公布的学问,那就要首先了解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据渊回了解,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是南怀瑾老师刊登在当时某个杂志上的期刊。由于后人觉得非常重要,所以就把这一期一期的期刊。汇编成了一本书,最后进行出版。稍微深入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我说参同契。

最后我们来看佛家的经典

南怀瑾老师一生中出了那么多书,佛家的经典内容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在老师出道弯弯的时候,写的第一本书,就是有关佛家的著作名字就叫做禅海蠡测。

渊回了解,很多人连这个书名都读不出来。书名中,“蠡”这个字念li。禅海蠡测的蠡测,是一个典故。出自《汉书》的《东方朔传》。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拿着用贝壳做的瓢来衡量海水。其实就是南怀瑾老师的自谦之词,我们不必在意。稍微细心的同学都会发现,南怀瑾老师在收到命名上是非常谦虚的。什么别裁,什么他说,这个又是禅海蠡测。

南怀瑾老师确实太谦虚了。渊回看来,这些书,必定会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只不过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初学入门,禅海蠡测这本书并不太推荐。因为这本书是,南怀瑾老师用接近古文的方法写成的。语言比较晦涩,内容也非常深入,也比较难懂,做后期深入研究可以。

佛家中比较推荐入门的书籍有,答青壮年参禅者禅与生命科学认知初讲,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门著作。

后期深入的话,可以阅读如何修证佛法,包括一些南怀金老师有关某些法门著作的深入讲解。这些书有些并没有出版,但是有录音文本资料保存。渊回一直在整理收集这些东西,这就是后话了。

总结一下

南怀瑾老师出的书,每一本都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乃至于躬身去实践。

先说这么多吧,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李渊回@李渊回 共勉!

深渊之静水,回流而勇进。我是李渊回,为保卫传统文化而战!持续输出儒释道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内容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作用,去帮助更多的人吧!李渊回,合十!

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道霸道指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纵横捭阖,奠定了中国帝王文化的基础,国家之间斗巧、斗术、斗狠,各用心计,开创了各种学派的原源。

现在的世界简直就是那时候的一个翻版。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大佬,各自演绎自己着自己对“术”的运用。

于是,原来周朝流传下来的,只有仁政的王道,经过人心私欲膨胀的分化,渐渐形成了几个流派,他们根据各国帝王的需要,打包批发,而使自己成为商品专业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富贵。

孟子的仁义之道,是如何失去市场的?

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人,孟子问老师子思牧民之道,何为先?

子思说:“先利之。”

就是为人民谋福利才行。

孟子纳闷,说道:君主要教给人民的,唯有仁义而已,为什么说要给他们利益呢?

不懂了!

子思说:“”君王的仁义,就是给百姓谋福利。君上不仁,则百姓不得其所;君上不义,则百姓也崇尚奸诈,这就是最大的不利。

《易经》上说:‘利者,义之和也。’义是因,利是果。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利可以用来安身,以崇其德也。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崇尚仁义道德的结果,竟然是为了利益,这才是儒家文化之道。

也看出,儒家文化也是讲“因果”的。

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种文化信仰的背后都有其精髓,每一文化信仰的背后都有利益的存在,只不过利益藏了起来,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信仰践行到一定程度,利益自然随之而来。

孟子图像

可现代人,往往忽视付出,而急功近利。

《孟子》第一章中讲道: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作为一个君王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本无可厚非。可是赤裸裸地发问,就显得太现实了。

孟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大王何必说利益,我这里只有仁义,不需要利益。

《孟子》中开宗明义直接阐述义与利的关系,这其实是帝王之术中的“王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

在这一篇里,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

《论语·季氏篇》里,季孙氏图谋要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来告诉老师孔子。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来,果然被孔子说中,季孙氏家臣阳虎作乱,胁迫季孙氏,攫取了鲁国的政权。

当然,阳虎的权势也没有能够保持得住,他很快也倒台流亡了。

纵观历史,无论干什么事,你一个人干不了,总要有人跟着你干。

如果你仁义,跟你的人也仁义;如果你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你所谓的心腹,也不可靠。你选的接班人,正是颠覆你,杀得你片甲不留的人。所以说逐利的人最终会被萧墙(身边的人)之内的人逐。

防不胜防。三千年历史的结论——防不住!

义利之辨,并不是义和利两个东西摆在面前让你挑选,非此即彼。

义和利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先后关系、因果关系。

《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义是本,利是末;义是先,利是后;义是因,利是果。

懂了这个先后次序,就接近于道了。

那么,行仁义是不是就一定得到利益呢?

不一定!

得不到怎么办?

孔子说了:“求仁得仁,何所怨。”

你不要有所期待,也不要翘首期盼,只要埋头苦干,凭自己的良知,凭大是大非去做。

后来的曾国藩就很懂这个道理,他说:“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那么曾国藩得到没有?

这个大家有目共睹,曾国藩是少有的“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贤。

在获得赞誉的同时,得到了朝廷最高的封赏。

文化生活文化强国知识点,事业单位怎么备考公基

这就是求仁义道德,而得到了利益,利益是道德仁义的附加值。

说明曾国藩已经掌握了孟子思想的精髓,所以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懂了,你就成功了!

孟子见魏惠王一心逐利,心中没有仁义,就告诉他只有义,没有利。

我们学孟子的治世之道,就是要切己体察,观照自己,事上琢磨,放到自己的心行之上,做到知行合一。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揭露了人们逐名琢利的本质,而这种思想也正是导致历史不断流转的原因。

看看现在的世界形势,有的国家眼中只有利,为了利不惜打压别的国家,就算是盟友也不行,照样薅羊毛,短期来看,这样做取得了效果,可放眼未来,就难说了,现在世界格局不是正在悄悄变化吗!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战略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行仁政王道,不是去和别国争利、争霸,而是把自己的国家搞好。

诚意正心,热爱人民,自己修道保法,上下齐心,就不用担心别人攻打进来。

百姓满意,则近悦远来,能吸引天下人才和移民,国家自然强大。

在齐国可不可以伐燕这个问题,孟子就是这个态度,燕国人民高兴,就攻取;燕国人民不高兴,就不取。

这种“王道仁政战略原型”来源于商汤和周文王,他们都是这么得天下的。

商汤开始征伐的时候,往东边打,西边国家的人民就不高兴,说怎么打他们,不先打我们呢?往西边打,东边国家的人民又不高兴了。

为什么?因为本国统治阶级太混球了,得罪百姓了。

因此全天下都愿意让他统治,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说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这个道理。

商汤是怎么实行王道仁政的,具体政策不说,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看看他的两个小故事。

商汤盖房子,挖地基,挖出一具无名尸骨,于是,商汤停止盖房子,很隆重很有尊严地把这尸骨重新安葬了。

大家就说:“商汤对死人都那么好,何况对活人呢!”

好的名声是来自于自己的仁义。

商汤看见一个人张网捕鸟,四面张网,商汤就要求他撤去三面,只留一面就行了,不要一网打尽,不要竭泽而渔。

大家又说:“商汤对鸟兽都那么好,何况对人!”

周文王的故事,要从他的爷爷周太王说起。

周太王,就是古公亶父,是周氏部落的酋长。

他在位期间,薰育和戎狄进攻周族,想要夺取财物,亶父就给他们。

后来又来攻伐,要取得周氏部落的土地和人民。

民众非常愤怒,想要抵抗。

亶父说道:“民众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为民众谋利。如今戎狄来攻,是为了我们的土地和臣民,而臣民归我还是归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们为我而战,要杀死很多人的父子,通过这种办法让我当国君,我不忍心这么做。”

于是,亶父带着家人和亲随离开豳地,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岐山下安顿下来。

豳狄的人又全部扶老携幼,复归亶父到岐山下。

其他国家部落的人听说古公亶父的仁德,也纷纷前来归附。

于是古公改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房舍,让人们分别居住,并设置五关,各司其责。人民安居乐业,都歌颂周太王的仁政功德。

这样一代代积德集义,到了周文王临终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周文王并没有攻取商纣王,因为他觉得时机未到,自己的德积得还不够,纣王的孽造得还不够。

等到周武王一代,商纣实在是作死,武王才伐州,一举得天下。

孟子到处推行他的王道思想——仁政。

但是战国时期,天下诸侯都推行军国主义,互相征伐兼并,百姓苦不堪言。

孟子说“王天下易如反掌。”就是不要战争,自己施行仁政,人民都愿意做你的人民,不愿意做别国臣民,这样如果外敌来侵,大家众志成城,誓死捍卫,外敌就打不进来。

商汤、周文王都是这么得到天下的。

孟子的话没有一个君王能听得懂,也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听,,虽然魏王、齐王和孟子都有深入的交流,说得也很清楚,两位军王呢,也都有雄厚的实力,但是他们都鼠目寸光,只看得眼前利益的争夺,看不到万世的利益。

所以,各国君王就被苏秦、张仪之流玩弄于股掌之上。

战国结局,还是最能杀人的秦国得了天下,似乎和孟子说得相反。

但是,那杀人的,也被人杀,秦朝的天下十四年就亡了,而周天下延续了八百年!

齐国吞并了燕国,打破了战略均势,诸侯各国开始商量救燕国。

齐王问孟子:“诸侯各国蠢蠢欲动,要攻打齐国,怎么办?”

孟子说:“天下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如今您的土地又翻了一倍,而不行仁政,那一定会招来全天下的刀兵了。

大王您赶快下令,释放燕国的老幼,归还燕国的国宝重器,和燕国人商量,为他们设立新君,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齐王舍不得到手的利益,不听孟子的话。结果不久燕国到处爆发抗齐斗争。

不久齐王在内忧外患中死去。

纵横家的纵横捭阖,是看得见的利益最大化!

孟子与苏秦、张仪以及商鞅等有着价值观上的区别。

孟子说君子处世,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不是“修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去换取自己的富贵。

因此,孟子的价值观,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而苏秦、张仪之流就不同了,他们是来求富贵的,一切看“客户需求”,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随时可以随需要而变。

当初,苏秦算得上一个励志模范,在求官无果的情况下,在家刻苦读书一年,终于掌握了强大的知识点。

不过他学习是为了当官求富贵,是为了出人头地,这一太强的目的性使他最后亡于争名夺利上。

他先去秦游说秦王兼并天下之术,秦王没有采纳。

一气之下,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去游说其他六国合纵之术。

结果成功了。此时的苏秦身挂六国相印,俨然如同联合秘书长。

富贵到手的苏秦,车马仪仗排场之大,堪比六国君王。

他就是谕人以利,抓住了六国君王害怕被秦国歼灭的痛点,获取了一时的富贵。

苏秦犯了一个大部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在燕国,他与寡居的前任国君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新燕王知道了。

苏秦害怕,找借口跑到了齐国,在齐国与齐国大夫争宠夺权,被刺身亡。

这种结局也注定了他合纵术的失败。

而张仪则通过破坏各国之间的合纵,使秦国逐渐统一天下,而促使秦国强大的则是三十多年以前的商鞅变法了。

而商鞅则更是成就霸道强权的鼻祖。

商鞅是本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史记》记载,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讲的是帝道。这个帝道就有孟子仁政的影子,可孝公实在听不进去,听着听着竟然去见周公了。

第二次进见,商鞅给秦孝公讲起了王道,孝公还是没精神,并且对推荐人京监说,你这是给我找了个什么人,搞那些迂腐的东西来浪费我的时间!

眼看就要没戏,商鞅的富贵就系在秦王身上,所以商鞅急啊,他扒拉扒拉货底子,又请求景监给个机会。

第三次,商鞅讲起了霸道,这下秦孝公听得有点味道了,但是还不到位。

第四次,再讲强国之术,这回秦王兴奋了,两人促膝长谈了几天都不厌倦。

景监问商鞅:“你跟大王谈了什么啊?几次差距这么大?”

商鞅说,开始讲帝王之道,商汤文王的故事,大王一听成就大业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说太慢了,他不能等,要称王称帝就在自己身上实现,哪里能等得到一百年以后的成就呢!后来讲到强国之术,大王才感兴趣了。”

急功近利的危害,就如同现在往农副产品里加的“催熟剂”,养猪可以“四月肥”,水果能够提前上市或者反季节销售,那些“一月鸭”、“二月鸡”,被催生的鸡蛋,一直下奶的牛,就如同商鞅之法,能够快速获利,可结果呢?不言而喻!

这就是现实,秦王没有没有长久的价值观,商鞅家从自己的战略商店里,把快速成功的方法拿出来给他。

秦孝公嫌王道太慢,他的强国之道快不快呢?

我们来比较一下,从周太王到周武王,一共四代人得天下,保有天下八百年。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一共七代,一百多年得天下,保天下只有十四年,就断子绝孙了。

王道一点也不慢,但是帝王不懂!

帝王被称谓:“君主”、“君王”、“国君”,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君子之主”、“君子之王”、“国之君子”。更应该用君子之道来对待百姓和治理国家,可事实呢!

什么是君子之道?

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什么意思呢?

难道大家都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门前就是大道,为什么大道上没人走呢?

原来都失“道”了呀!失去了君道。

所以说,有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义立而王:用“义”做国政,使百姓追求礼义,自己率先垂范,绝不违背礼义,就像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诚意正心,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内心就像是巨石一样坚固。

所任用的人,都是义士,所颁行的法律,都是义法。

这样,在下位的百姓,都以义仰望于上,国家的根基就奠定稳固了。

信立而霸:“德”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义”也没有都到位。

但是,天下之理,纲纪要领,也大概有个规模,奖善罚恶有一定的标准,已经取信于天下,各方面的要点,臣子百姓也都基本了解。

政令发布以后,虽然有失败错误对自己不利,地方,也依法行政,不会随时按自己的利益需要修改规则,欺骗百姓。

和别国契约盟誓也是一样,一旦承诺,不会发现对自己不利,就反悔弃约。

能做到这样,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来侵犯。

这些基本标准达到了,盟国必然信赖,就是处于偏僻的地方,也能威震天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春秋五霸,就是明证。

权谋立而亡:要是以追功求利为目的,不主张正义,不维护信誉,唯利是图,对内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对外呢,欺诈盟国,追求大利。

内不修德修正,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的东西不珍惜,老是惦记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来,臣下百姓没有一个不以诈心来对付上面的。

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上下分崩离析。敌国会轻视他,盟国会怀疑他,天天阴谋诡计,争权夺利,殚精竭虑,国家却走向危弱,甚至灭亡。

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的中后期都是这样走向灭亡的。

在孟子、商鞅、苏秦、张仪先后离世后,经过近百年的分分合合,一会合纵,一会又互相攻伐,秦终于统一天下,这也算得上是大势所趋。

任何一种思想和力量都要服从于趋势。到底是孟子的仁义之政更长远呢?还是纵横家的利益之趋更现实呢?

如果治理一个国家当然是仁政为先,这要在天下一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而各国之间都是利益至上的,人的欲望和私利不会服从于仁义,仁义应该服务于利益。

但更深层次地来看,利益来自于仁义,可在既得利益面前那些君王们谁又能智慧地看到呢?

重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可以读孔孟之书吗?

我认为孔孟之书可以读,但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可完全照学照搬照做,那样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孔孟之书讲的是克己复礼,也就是要回到西周时期,讲白了就是要复古。

而我们现在中华的崛起,是要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创造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新世界,迈向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我们现在虽然需要古代文明和文化的支撑,但光靠孔孟之道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和学习拼搏奋斗的精神。

相对而言,孔孟之道是要恢复古代旧的礼制,厌恶劳动者创造历史。而中华的崛起必需靠劳动者创新才能快速向前发展。二者是不能完全共鸣,更不能完全共振的。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