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百科知识交通工具,有哪些科普性的绘本求推荐一下

admin2023-12-04网络热点20 ℃0 评论

百科知识交通工具,有哪些科普性的绘本求推荐一下?

科普性绘本的概念其实挺广的,有关于身体认知的,有关于太空探索的,也有关于远古生物的,建议每个阶段集中读一个类目,比较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知识积累。

下面推荐一些我个人认为很不错的科普绘本。

1 《万物简史》

作者 | 布莱森

出版 | 接力出版社

简介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以超常的智慧、幽默风趣的笔法,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发现,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

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读者也能够读懂《万物简史》,作者满怀对少年儿童的爱心和对科学的敬畏,对原著进行了精心的改写,保留原著的精华。

用简洁、流畅、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同时增加了400多幅与内容珠联璧合的图画,成就了这部《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

评价 | 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娓娓动听的故事、精美绝伦的图画、谐趣横生的卡通造型、独具创意的“分镜头”式页面展示,极具视觉冲击力。

让孩子在轻松与愉悦之中,与科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

2 《揭秘海洋》

作者 | 戴维斯

出版 | 未来出版社

简介 | 丛书采用翻翻书的互动形式,每页都有可以翻开的部分,里面有更深层次内容的介绍,让他们自己揭秘藏在表象下的科学秘密。

孩子们可以翻神秘的金字塔,了解金字塔里那千年前人类的智慧;可以翻开厚厚的潜水艇舱体,了解潜水艇的水下工作原理的,了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画法、技巧,了解在深深的深海海域那里有许多并不常见的深海生物……

评价 | 动手阅读的形式使枯燥的文字阅读变成了一次美妙的读图和探险,神秘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观可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科普知识 翻翻书,孩子在阅读中动手“揭”秘科学!

3 《大海志》

作者 | 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

出版 | 重庆大学出版社

简介 | 本书译自法文,画家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用黑色线条和水彩的形式,绘制了100多种海洋生物,从哺乳动物到节肢动物、昆虫、海鸟,应有尽有。

书中配文介绍每一种生物的所属门类、大概情况。书内图画栩栩如真,色彩、排版精美,让人赞叹、喜爱。

评价 | 孩子自小就喜欢各种动物植物,这本书其实对上小学的他来说有点迟了,但是收到书的他仍然是爱不释手,对着纪录片oceans看着书,小家伙特别的开心!

如果家里有类似的或者孩子上小学了,其实不建议买,因为没有太多的文字,感觉更适合学龄前的孩子。

4 《美丽成长》

作者 | 黛安娜·赫茨·阿斯顿

出版 | 海豚出版社

简介 | 美丽成长科普绘本(全5册),作者将目光对准自然界不断孕育成长的生命:种子、卵、蝴蝶、岩石、巢,提炼出适应孩子认识能力、贴近孩子心理的创作素材,再用拟人化的手法和精美的写实水彩画,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带领孩子进入美丽神奇的动植物世界。

这是一套让人内心宁静的科普绘本,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书中尽显万物有灵且美!读美丽成长科普绘本,听大自然讲述育儿经,孩子们大饱眼福,激发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同时,还能体会静观自然,感受成长之美。

评价 | 它是生命的赞歌,爱心的协奏。一个个美丽成长的故事,把一个神奇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5 《科学探索手记-海洋动物》

作者 | 佩里

出版 | 未来出版社

简介 | 大家好!我是沃伦•威尔莫特。作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我来到了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在那里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来为温彻斯特海洋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旅程,能观察到这些在其自然栖息地生活着的神奇(也是致命的)生物,我感觉实在是太幸运了!

鲨鱼、章鱼、鳄鱼和其他异国的动物们遍布在这片水域中,为我带来了一次难忘的冒险经历。为了把这些我穿越半个地球看到的大堡礁的野生动物们带到海洋馆的参观者面前,我一直记录着观察笔记,并且我还制作了8种我所见到的迷人动物的立体模型。

就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组装出这些模型,想象着你和我以及我的考察团队,一起在澳大利亚大堡礁蔚蓝的深海里遨游!

评价 | “科学探险手记”以其科学的理念和趣味的创想征服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众多读者,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

6 《小牛顿科学馆》

作者 | 台湾牛顿出版公司

出版 | 贵州教育出版社

简介 | 每本书系统介绍一或两个主题,锻炼孩子的整体观和创造力。偏重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和启发性的题目设计。关心地球,关注环保,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并重,培养孩子的大能力大视野。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全套书共有上千幅艺术水准极高的精细画插图,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审美鉴赏力。

评价 |小牛顿每辑都有六个内容丰富的主题,并包含一个中、长篇特辑,深入介绍各类知识,如飞机的发展史、神秘的撒哈拉沙漠……。深度、广度兼具的小牛顿可以改变孩子“知识偏食”的习惯,进而获得有系统的观念及知识,是孩子课业的最佳参考工具。

7 《昆虫记》

作者 |《图说天下:珍藏版》编委会

出版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介 | 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如果只选择停留在原点 ,便永远望不见地平线另一端的模样。成长,是一个 过程,如果不能让脚步飞扬,那么就该让思想插上翅 膀。童话与故事赐予我们想象,它们是基石,垫高我 们迈向前方的脚。

当我们把“为什么”变成惊叹号, 当我们无畏地闯入大自然的怀抱,成长的轨迹便会向未来伸展成有力的形状。

评价 | 精美细腻的百余幅插图、生动百趣的故事,让你在品读故事的同时轻松愉悦地走进这个美好的昆虫乐园,在得到丰富昆虫知识的同时也疚得了完美的视觉享受。

8 《生活习惯简史》

作者 | 果壳

出版 | 新蕾出版社

简介 | 科技部推荐的优秀科普作品!国内权威科普传播机构——果壳传媒,历时三年的至诚之作!一场图画的饕餮盛宴,一次穿越的猎奇之旅!换个角度看世界,发现平常生活中的波澜壮阔!

评价 | 全彩印刷,图画很精致,人物也很生动,内容设计到吃、穿、住、用、行,很不错的一套科普书。

唯一不足的就是内容介绍的不是很全面,比如介绍衣服的发展,只涉及到中国古代,对国外的衣着发展没有介绍。还有医药的发展,对中国的草药中医没有介绍,如果能再全面一些就更好了!

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

各个星球在宇宙中穿梭..

火星上能住人?

月球上其实没有玉兔嫦娥...

真想有一天也能像宇航员一样乘着飞船上天...

为了满足孩子们对宇宙探索的欲望

以下几本关于宇宙奥秘的书希望能带给您的孩子带来想要探索的答案。

1、 《美丽的星空》

作者 | 皮埃尔·威尔代

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简介 |《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美丽的星空》内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述了关于美丽星空的故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关于天空、宇宙、卫星等科学知识。讲述了人类做居住的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以及关于银河系的知识常识。

评价 |做书的人匠心独到,把读者的视角固定在太空中不同的高度。在不同的高度,我们看地球、看月亮、看行星、看彗星、看太阳、看恒星、看银河……看宇宙。总之,我们越看越高、越看越远。

2、 《魔法夜光书》

作者 |哈里斯

出版 | 明天出版社

简介 |这是一本最适合低年龄段儿童翻阅的低幼图书。 书中介绍了许多太空知识。书中有些地方的内文和插图都经过特殊处理,能在黑暗中发光。让孩子在游戏和新奇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对星空宇宙的浓厚兴趣。

评价 |想象你是一名小小太空人,漫步在宇宙中,打开本书,就能看到满天星辰对着你闪烁这是一本最适合低年龄段儿童翻阅的低幼图书。 书中介绍了许多太空知识。 书中有些地方的内文和插图都经过特殊处理,能在黑暗中发光。让孩子在游戏和新奇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对星空宇宙的浓厚兴趣。

3、《高处有什么》

作者 | 米克·曼宁

出版 | 北京科技

简介 |从地球到太空:《高处有什么》将带着你飞到群星中间甚至是更远的地方,经历一段神奇的发现之旅。来和这两个满脑子问号的小朋友一起,越飞越高,掠过林立的摩天大楼、高耸的山峰、巨大的飞机、遥远的卫星和星星——直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吧。不过,他们又该怎样回到地面呢?

评价 |《简单的科学》系列是一套获奖的儿童科普丛书,它能激励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观察和发掘身边世界的奥秘。

4、 《陨石是怎么来到博物馆的?》

作者 |杰西哈特兰

出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简介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块40亿年历史的外太空岩石,一颗美丽的流星。它脱离了它的轨道。撞上了一辆车。最后被陈列在一个博物馆里。

评价 |开启一段神奇的时光之旅!杰西·哈特兰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思路,将博物馆展品背后的历史、人与故事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小朋友们面前,让孩子们对科学、文化和历史领域的研究形成一种纵向的认知。

5 、《迷失在太阳系》

作者 | 乔安娜柯尔

出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简介 |在一次次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旅中,在孩子们体验原理、学会操作、懂得思考、爱上科学,这样一套书,让孩子们大呼好看,让家长老师们频频推荐,让出版界叹为观止。不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畅销、最受欢迎、最棒的也是堪称经典的儿童科学图画书。

评价 |《神奇校车》是科学图画书,并非简单的科普读物。所以在内文表达上,按照图画书的要求进行翻译,简洁明快中突出情感、情绪和幽默,让读者在阅读或者讲述过程中,体会这套科学读物严谨知识背后的轻松和浪漫。

6、《我的第一本美国国家地理太空百科》

作者 | 休斯

出版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简介 |无论是进入有人的太空,探索神秘莫测的宇宙,还是拜访失落已久的恐龙王国,或者精彩绝伦的动物世界,不是把知识教给孩子,而是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发掘那些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小秘密。

评价 |该套书系包含了800多精美图片,知识点简单易懂,为孩子量身打造,便于亲子互动趣味提问。此外,还有妙趣横生的小实验,“家长锦囊”、“词汇表”、“延伸阅读”等为孩子提供超越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也是美国国家地理的魅力所在。

7 、《世界上最吵闹的宇宙书》

作者 |青青姐姐

出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简介 |亲爱的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发现或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长大?身上为什么会长毛?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蝙蝠是用耳朵“看”东西吗?爸爸睡觉老吹口哨,这是怎么回事?被鱼刺卡住了,喝点醋行吗?……

我们身边的科学无处不在,其中的道理实在奇妙而深奥。本套丛书完全摆脱了传统科普书籍的题材限制,用儿童的语言为儿童讲科学,简单明白,通俗易懂、插图生动有趣、精细可爱,孩子们在快乐阅读这套属于他们的科学书后,能够掌握大量的科普知识。

评价 |用精致好玩的漫画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科学知识,这种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为小朋友们营造轻松、开心的阅读氛围,让小朋友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学到知识。

8 、《稀里糊涂的宇宙探险队》

作者 |梁大承

出版 |湖南少儿出版社

简介 |“不行!千万不能按那个。”但是憨豆霍金还是不小心按下了宇宙飞船的发射按钮。随着一阵巨响,宇宙飞船升上了天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憨豆霍金、纳萨博士、航天局局长和退休的宇航员开始了宇宙探险的旅程。

这支稀里糊涂的宇宙探险队,在茫茫的宇宙中会有怎样的冒险经历呢?月亮上面有没有兔子?火星上真的有生物活着吗?木星为什么差点就成了第二个太阳?土星为什么会有那么美丽的光环?彗星为什么是“宇宙的流浪汉”……

随着这些谜题一个个被解开,这支稀里糊涂宇宙探险队也成长为仙女岛最优秀的探险队。

评价 |有助于孩子了解宇宙的知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值得推荐的一年级读物!

三岁半的孩子有什么绘本或者书推荐?

我家孩子三岁半的时候看的书,而且都是很喜欢,可以反复看几十次的,推荐给您:

1,《太阳面包》

在连续阴沉的天气里,小狗面包师很想念太阳,于是烤了个大大的太阳面包,还分享给镇上所有的小动物们品尝。于是,虽然天气还是阴沉,但小动物们的心情都插上了翅膀,冲破了阴霾,终于唤出了真正的太阳。

2,《100层的巴士》

这是一本适合0-99岁富有童心和想象力的读者反复阅读的图画书。每天一样的生活,安逸舒适,却也少了些什么……于是,在开上那条从未前往的小路上时,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大家都欣喜雀跃。

3.《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一只可爱的小甲龙和一只可怕粗暴的霸王龙之间的非常温情感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突然,噼啪一声,一只小甲龙宝宝出生了。可是这只甲龙宝宝的爸爸妈妈不在了,他觉得好孤单,一边哭一边走。突然,嗷呜一声,一只大恐龙出现了,“嘿嘿,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霸王龙滴答滴答的流着口水说。这时,小甲龙一把抱住大恐龙的腿高兴的说:“爸爸!爸爸!”……

4.《小船的旅行》

这是著名绘本作家石川浩二继“挖空认知绘本”后的又一力作。颜色鲜艳的画面,小船在大海上的悠闲旅行故事,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和您的孩子一起感受夏日风情。

故事情节讲述的是小船驶向大港口的冒险旅程。海上的旅行,就是这样不慌不忙轻松悠闲地进行着。在小船刚出发的画面上,飞机在上空一下飞了过去;在临近目的地的画面上,大客船一声汽笛就超了过去。可小船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它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悠闲地前进。看着小船到达热闹的大港口城市,心中不免回味起旅途中宁静悠闲的氛围。小读者在阅读后会明白,偶尔静下心来将目光和注意力转移到周边的事物上,按照自己的节奏轻松前行也是很重要的。

5.《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熊孩子”吵得热火朝天,

怎么让自己家孩子避免“熊娃”的称号呢?

不妨带着孩子读读这本书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这个爱咆哮的小妹妹叫做“贝拉”,她的一天,从咆哮开始。

一睡醒,发现弟弟在自己的房间里爬,就大声嚷道:“离开我的房间。”

6.《纸袋公主》

依莉莎公主即将和王子结婚,准备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料飞来了一只火龙捣毁了这一切,依莉莎什么都没有了,甚至只能用一只纸袋蔽体,但是她仍然勇敢的一路追赶着火龙,一心一意想要抢救王子,免得他成为火龙的晚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依莉莎借着她的机智打败了火龙,可是,王子竟然一点也不高兴,依莉莎怎么办才好呢?颠覆公主与王子的传统童话,开启孩子重新思索王子和公主关系中的刻板印象。

7.《恐龙大陆》

由于气候的变化,原本茂密的森林和草原逐渐枯萎,三角龙群为了生存决定向南方迁徙。大角是三角龙群的首领,他的儿子小角是一只活泼顽皮、聪明勇敢的小恐龙。前往南方旅途艰险重重,不仅有恶劣的气候和环境,还会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肉食恐龙的威胁。小角他们不畏艰险,齐心协力,最终克服了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到达了南方新天地。这套书讲述的就是小角和三角龙群在旅途之中惊险有趣的历险故事。

在众多的以资料性内容为主的恐龙图书中,这套书别出心裁,不仅有活灵活现的人物,还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书后还增添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寓教于乐。惊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带你走进神奇的恐龙世界。

8.《小公主系列》

这套绘本适合2-6岁的孩子阅读,故事结构完整,色彩鲜艳明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迎合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有的对未知的好奇性、叛逆自主性等特点。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小公主故事,更是一套饱含亲子行为教育、孩子生活体验的趣味性绘本。

9.《女巫温妮系列》

《女巫温妮》系列原版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系列甫一出版,便获得英国儿童图书奖,全球热销30种语言版本,再版达21次,总发行量超过2000万册。在欧美地区,《女巫温妮》家喻户晓,深受家长的喜爱,更是让小朋友们着迷!是家家必备的儿童读物!

女巫温妮究竟有什么魔力呢?她很可爱,她很搞笑,她很善良,她经常做出人意料之外的举动;而这些,正是带给孩子快乐的源泉!

10.《李欧李奥尼的作品》

李欧李奥尼的每一本作品都不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我家孩子对他的作品每一本都很喜欢,都是反复在读,从3岁读到了六岁。现在还时不时发出来看看。

获得了凯迪克大奖的四本,可以说是李奥尼作品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本。

《小黑鱼》2007

《一寸虫》2008 (这本是李奥尼最早获得凯迪克的一本书)

《田鼠阿佛》2010 (可能知道李奥尼,就一定会知道这本书吧,呵呵)

《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2010

李奥尼的作品几乎都获过一些奖项,只不过上面四本的凯迪克有名一些罢了。但李奥尼的书几乎本本的故事和图画都很好。故事总是很精彩,画面又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除上面四本,目前还有:

《小黄和小蓝》2008 (这本也很有名,李奥尼图画书的开端。据说小朋友们特别喜欢)

《一只奇特的蛋》2010(很温情,个人非常喜欢)

《鳄鱼哥尼流》2010

《这是我的!》2010

《玛修的梦》2010 (小老鼠终于有女伴儿了~~)

以上是我的推荐,希望可以帮到您。

有哪些适合两岁半小孩的绘本书单?

很多呢!

收听配套的双语音频,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贝贝双语故事”。

有一百多个我带着自己宝贝桉桉录制的经典绘本的配套双语音频!

必备的一些有:

1.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To You See"

第一次给桉念这本会的时候,念着念着心想她怎么听的这么安静啊?往怀里一看,居然睡着了!

带过精力超级旺盛不到累趴不愿睡觉的孩子就知道,能把娃哄睡的故事就是好故事啊!

不过也就那一次,之后就不灵了。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by Bill Martin Jr

Eric Carle

1967年出版畅销至今

简单重复,适合低龄小小朋友

画风如下:

2. “Goodnight Moon” 《晚安月亮》

“Goodnight Moon”

by Margaret Wise Brown

这本Goodnight Moon已经畅销了将近70年。

作者Margaret Wise Brown的介绍中写到,作者有着独特的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能精准的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和需求。或许刚刚开始听故事看书的小朋友需要的就是色彩鲜艳的画面,不同物件的名字还有最简单的与身边事物沟通的能力,比如睡前和身边所有的东西都说一声:“晚安!”

其实如果但读文字,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容易学会。

画风如下:

3. The Very Hungry Catepillar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还没孩子的时候,童书在我眼里基本上都是没有内容的占地方的东西,一大张画儿上就那么三三两两个字,也叫书?

我小时候是没见过什么低幼读物的。我记得的第一本书就直接是全都是字的《三百六十五页故事》了,被讲得破破烂烂,我都快倒背如流了。但其它基本什么都没看过,一放学就在外头玩儿到天黑。那的确是无忧无虑,愉快无比的童年!

自己当了妈以后,环境变了很多。不像小时候在大学里有家属院,里面大大小小的孩子能凑一帮,外头有树林,有菜地,有小溪,周边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现在不同了,雾霾就别提了,也没有那么多孩子和那么大的地方让孩子们单独去玩儿,很多时候只能在家,不看点书看嘛呢?

我也是孩子几个月大才开始一点点了解童书的。买了不知道多少斤的了,更多是出于自己的好奇心,小孩儿到底在看,该看什么样的书呢?

现在孩子两岁半了,她两个书架上满满当当的各种童书,几乎每本她都熟悉,好多自己能坐在那里讲老半天。我也希望她能像我小时候一样白天大部分时间在阳光下和玩伴们玩儿土,爬树,拍泥巴,但条件已经不太适合了。我们只能享受更多精神世界的乐趣了。

我想简单总结一下桉桉半岁到两岁半看书的阶段,因为对于过几个月就有巨大变化的孩子们来说,挑适合他们的书很重要。我也遇到过很开心的买了一些书给她,却发现她完全不感兴趣。但过了半天发现她看得爱不释手。

6个月-必须得推荐的有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4. Lulu

还有比较新的作品,

比如贝贝姐姐大爱的露露系列

今天这套是小一点的,

几年都翻不坏的纸板书!

5. “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

《我爱你一切的一切》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感觉到,

爸爸妈妈真的是爱你一切的一切呀?

从你的小脸蛋 face

到你的小脚趾 toes

他们怎么都看不够也亲不够!

希望你们听完这个故事,

也会对爸爸妈妈们说

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

更多音频故事在微店等着大家呢

6. "I Am a Bunny" 《我是小兔子》

还有一本必须推荐的,因为实在太美了!

画美的让我顾不上看字了。

小松鼠身上的每一根毛都看得清楚,

让我想起了我高中时画的油画作品,

咳咳咳~

还有很多适合低幼儿童的绘本。

欢迎大家关注我和女儿桉桉做的公众号“贝贝双语故事”。

里面有所有这些绘本的双语配套音频哟!还有配套的绘本书店呢!

两岁宝宝适合看哪些绘本?

结合我们家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些书给予重点推荐。

首先是中文书系列

1、《小蓝和小黄 》这本书孩子很喜欢,以孩子的话来说,这个故事超级搞笑,是一个启发孩子对颜色认知的绘本。

2、《我爸爸》《我妈妈》介绍我爸爸、我妈妈会干什么的书,是一个对父母和周边认知的书。

3、《谁藏起来了》比较幽默,以捉迷藏方式介绍动物,绘本画的动物比较夸张幽默。

百科知识交通工具,有哪些科普性的绘本求推荐一下

4、《月亮的味道》是一小动物想要尝尝月亮味道的故事,启迪孩子想象力。

5、《抱抱》一个关于孩子安全感的书,求抱抱使我们孩子的基本操作。

6、《蚂蚁和西瓜》是一个蚂蚁齐心协力把西瓜搬回家的故事,表达孩子社交和团队精神。

7、《跟屁虫》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作品,讲了一个妹妹模仿哥哥的故事,有助于小朋友之间或者兄弟姐妹之间交往。

8、《好饿的毛毛虫》非常经典,分中英两版本,我们看的是英文版的,信息量很大,有助于认知数字、星期、时间和动物等。

9、《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关于旧物再利用的故事,告诉小朋友环保节约。

10、《晚安大猩猩》这本书也很经典,我们看的也是英文版绘本,大猩猩逃出动物园去饲养员家睡觉的故事,这里面有对动物的认知,也有对秩序的启蒙,还有对观察力的考验,比如有一个在每一页都有一个气球不知道你家小朋友够不够细心呢?

英文启蒙系列

1、廖彩杏书单第一阶段

2、Bizzy bear系列

3、Raz系列aa至c

4、苏斯博士系列

5、牛津树系列2、3、4

文化文明和人文有什么区别?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使文明一词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文化是一个普通大众的日常词汇,文明原来只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专业术语,与普通大众毫无关系,与国际关系和未来发展更不靠边。

什么是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共知识的重要关切,甚至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关切。即使一个企业家也不能置身度外,必须有自己的解读,努力看懂文明和文化与企业战略具有的内在联系。文明和文化源自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近代翻译家把西方学中术的“civilization”和“culture”翻译为“文明”和“文化”,很好的把西方学术思想和中国古典思想结合在一起。

文明与文化是含义近似的词,有时可以互换,但又有微妙的差别,绝对不可互换。文化一词的内涵相对比较固定,文明一词的内涵正在发展之中,不断注入新的含义,甚至倾注了人类的某种梦想和自豪。

西方各国对文明和文化的理解也差距很大,英法二国的文明更接近德国的文化,文化更接近德国的文明。英法把文明看得高于文化,德国把文化看得高于文明,其中的文化心理极其细微。中国人对文明和文化二词的理解在过去更接近德国,而现在更接近英法。同时,世界学术界则更回归中国古代典籍本来的内涵,《易经》“天下文明”的远景越来越被期待。

文明一词经历了三次语义的重大升级。第一次只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专业术语,是指原始部落从散居发展出古代城市及其物质遗存,第二次升级是生活中使用刀叉、手帕、痰盂等而产生的卫生习惯的提升及其行为的优雅和礼仪,现在正经历第三次升级,人们更多的从历史长河来看待文明——人类精神成就和物质活动的顶层设计和产生的结果。

文明一词的第三次升级已经倾注了人类的伟大梦想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这不得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成为理解今天发展战略的基础视角,甚至已经成为各国角逐的参考系,而不再是冷冰冰的考古学专业术语。文明内涵三次升级的同时,文化却逐渐退居较低层次,指各种非物质的爱好和习俗的点点滴滴。

文化一词被泛化和低俗化是一种新的趋势,文化一词的纯洁性正经受大众的考验,脱离文明的文化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文明具有越来越多的规则性和发展轨迹,越来越多的可预测性,而文化则呈现更多的自由和绚丽多彩。二者应该是很好的结合,把文明和文化统合起来考量显得日益重要。

在发展文明内涵的同时,文化的内涵必须保持它的个性化和优雅情调。文明是骨架,文化是血肉。我们似乎认为,把文化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传统,把文明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进步。

文明一词越来越热,这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什么是文明?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文明的进程》一书的德国作者诺贝特·埃利亚斯说,自古以来很多哲学家对文明一词下过不同的定义,达到300多种,但没有一种定义能够反映文明的本质。

文明和文化是中国的固有概念,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又赋予这二个固有概念更丰富的内涵。文明一词出自《易经》(尚书也出现过)乾卦·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古代圣人认为宇宙中有一条真龙在变化,这条龙最初潜藏在深渊中,没有显露出来。这个时候是第一阶段:“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虽然没有显露真容,但蕴藏了生命力(阳气),等待勃发。在摩根看来这是蒙昧野蛮时代,非常低级。但中国圣人对此一往情深,因为它有辉煌的未来。

果然,第二阶段就是“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真龙开始登上陆地,整个天下一片光明。比喻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展示智慧的光明。如此用词,可见哲人内心的喜悦。

文明由“文”和“明”二字组合而成。孔子时代,人们还是使用单字为主,道德是道和德二个字,鬼神是鬼和神二个字,阴阳是阴和阳二个字,不可读为一个词组。但《易经易传》已经出现部分组词,文明就是其中一个。要理解文明这个组词,就要理解文和明二个单字。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文就是一种图像,玉表面交错的纹理,非常美丽,而且能够从表面深入内部。读懂表面的文就能够洞察内部的文,因为纹理是一致的。天文就是天的纹理,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纹理,纹理即文理。文就引申为美丽、延续性、内在、优雅、修饰、修养等美好的内涵。

在谥号中,文是最高贵的谥号。周文王是第一个谥号为文的君王。孔子在匡地临难,命在旦夕,于是说:“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周文王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文王死了以后,文明传承的接力棒不是交给我了吗?“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上天将要毁灭(华夏)文明的话,后代子孙就必然会永远失去文王传下来的伟大文明(我今天必将死于匡人之手)。如果上天不会毁灭(华夏)文明的话,匡人没有能力杀死我。

孔子的意思是上天把周文王传承的(华夏)文明的接力棒交给了我,恶人是杀不死我的。如果我被杀死,说明伟大(华夏)文明就要终结了。孔子又解释了“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贲卦),修养最高的圣人汇聚了天地之德,又统览了日月的光明。明是日月的光明,代表宇宙中全部的光明。

老子说“知常曰明”,把明视为宇宙的真常之道。文和明二字组合为文明,宇宙的法则、宇宙的美丽、宇宙的光明带来的人性优雅、修养、温柔。文明与暴力野蛮正好相反。孔子是第一个明确把自己的使命与(华夏)文明紧密联系的思想家。

最精辟的文章出现在《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文化、天文、人文全部呈现出来。贲是使其美丽,即装饰的意思,却引申出文明的深刻思想。

王弼作注:“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个注解比今天文明的300多个定义更为精辟。魏王弼生活于公元3世纪,只活了24岁,却注解了《易经》、《道德经》、《论语》三部中国文化代表作,而且他的注解十分深刻。

玄学创始人何宴看了青年王弼的《道德经》注后,就停止了注解《道德经》,因为自己无法超越。从王弼对“贲卦”的注解,可以看到天才少年对文明的理解超越了无数后世的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

文明就是使世界更美丽,不用暴力,而是用文明的光辉感化世人,达到天下和洽的美好状态。贲卦的彖(tuàn)辞(断辞,即法官的判决书)说:“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占卦占到贲卦,非常美好,因为用柔来覆盖在刚之上,使有弹性,柔和,人类如能如此,必然其乐融融。在文明社会,每个人都要显示内心本具的柔性,这样人类文明就能延续。

王弼又注:“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人文就是人类文明,人文从哪里来?从观察天文而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文首先产生了寒来暑往,四季变化,正是四季变化,使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安居乐业。天文用最微妙的变化来成就宇宙中一切,大地及依附大地的人类知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都是响应天文的号召。所以人文来源于天文,这就是人文的重要性。“化成可为”一语对人类文明必然解决各种挑战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贲卦的象辞说:“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王弼注:“处贲之时,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占卦占到贲卦,君子认真处理好政务,但不敢判决犯人。判决犯人被认为是威刑,不是文明。这对于那些认为刑法无所不能的观点是一种坚决的驳斥。

贲卦的卦象是山下有火,人类社会出现文明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站在山上,看见山下有火光,就想到了人类文明,这样的联想力真是惊人。

《易经》是以华人祖先丰富的联想力为基础的,把任何一个卦象看成某种暗示甚至是启示。今天的文化学者不可能再有如此的联想力了。这是占卦时代的特征。

从《易经》的乾卦和贲卦,还有王弼的注解,我们知道祖先对文明的定义是,宇宙是有文明的,人类文明来源于宇宙文明。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利用感化的内在力量来实现社会的美好愿景,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

贲卦把文明视为柔性的力量,附着在刚性力量之上,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让人的内心受到文明之光的照耀必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类的伟大目标。

文化就是文明之光照耀之下,人性受到柔性力量的鼓舞,潜移默化,彻底改变,从而实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变。中华先祖的文明观和文化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思想光辉。

理解了中国古代典籍的文明和文化的内涵,再来看西方人是如何使用文明和文化二词的。今天的文明是英文civilization一词的翻译,文化是英文culture一词的翻译。西方学者描述人类现象时经常使用这二个重要概念。

上个世纪初,西方文化和科学快速传入中国,这二个概念十分引人注目。如何翻译这二个重要概念呢?早期翻译家就从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找到了文明和文化二个词来翻译,十分传神。由此还引申出天文、人文等概念。

中国古代没有文化这个词,这是由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词转化而来,是指文明的作用能够感化天下所有人。

十九世纪的人类学家摩根把人类发展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今天人们心目中的文明正是与蒙昧野蛮相对比的高级生活形态。

英文文明(civilization)是从希腊文civis(城市)一词转化而来,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证明较大数量的人口和较完备的组织能力和法制体系的确立。

以城市出现来定义文明是最初的意义。古代出现过很多辉煌的城市,这些城市虽然都不复存在,但遗址还在,通过考古可以获得大量的物质见证和远古生存信息。这样使文明一词具有物质化的倾向。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即栽培之意。很显然,文化(culture)与有教养联系在一起,有文化的人就是有教养的人。欧洲社会中层阶级通过使自己变得有教养而逐渐被上流社会所接纳,教养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可度,改变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直接影响婚姻和职业晋升,更能获得荣誉感,甚至改变家族的命运。

文化一词具有更多的精神气质,具有哲学、艺术、道德等诸多内涵,而文明具有更多的历史物质遗存的内涵。这样看来文明和文化没有可以混淆的地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文明一词具有的物质性来源使它一直局限在考古学领域而不受重视,而文化一词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使它备受欢迎。但人类学家摩根《古代社会》用文明时代对比蒙昧时代(stage of savagery)和野蛮时代(stage of barbarism),一下使文明一词高尚起来,甚至有超过精神气质极强的文化一词的趋势。

在摩根这里,文明是一种远远高于蒙昧和野蛮时代的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这个含义是城市化这个原始含义引申出来的,而文化只是个人的教养,二者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按摩根的分类,欧洲、亚洲早就进入文明时代,欧洲各国和亚洲各国都是文明国家,但他们的文化千差万别,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摩根给我们带来了难题,从此之后,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文明和文化二个本来不混淆的概念。是文化高于文明,还是文明高于文化?是文化更具有重要性,还是文明更具有重要性?

欧洲各国的发展进程不同,重视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注重文化传统的德国人与更具革命性的法国人对文明和文化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文艺复兴时代,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者走得很近,几乎不分家,英国人对文明和文化的看法站在法国人一边。

我们暗暗觉得,把文化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传统,把文明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进步。如果这样理解的没错,就很好理解德国人与英法之间关于文化和文明何者更重要的分歧。

诺贝特·埃利亚斯说:“‘文明’一词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各民族中各不相同。首先,这个词在英法两国和在德国的用法区别极大。英法两国这一概念集中表现了这两个民族对于西方国家进步乃至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的一种骄傲;而在德国,‘文明’则是指那些有用的东西,仅指次一等的价值,即包括那些人的外表和生活的表面现象。”

欧洲上层社会用这二个词来表达自己比普通人具有的优越性。作者集中要告诉读者的是,德国人与英法二国对文明和文化二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相反的。德国人把文化作为最高等级的概念,把文明作为次一等的概念,仅指生活的外表,而把文化作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自豪感的来源。英法二国则用法相反。

德国人对文化(Kultur)一词的崇敬与德国哲学之父康德有极大的关系。社会在急剧发展变革中,产生了文明和文化二个概念的某种对立。康德敏锐的感觉到这一点。他说:“我们通过艺术和科学达到了很高的修养,我们太文明了,以至于繁文缛节成为了累赘。”

“很高的修养”正是康德心目中的文化,另一方面,康德却把文明与繁文缛节联系起来。康德是道德律令的提倡者,在基督教信仰遭受冲击的时代,康德高举道德律令的大旗来拯救社会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自觉,听从自觉的道德律令发出的指令,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共同标准。所以康德说:“道德观念属于文化范畴”,这是他对文化一词的高度赞美,而对文明一词明显带有讥讽。后来的德国文化界继承了康德的定义。到了一次大战以后,德国人找到了厌恶文明一词的新理由,因为英法以文明的名义联合起来对抗德国,并打败了德国。

回顾了文明和文化概念在各国的演化,对比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文化内涵,就发现翻译家很高明,很好的沟通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学术思想。但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发现,古代典籍的“文明”和“文化”内涵极为深刻,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无比崇高和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二者之间并没有英法和德国的种种矛盾。

文明一词的内涵近几百年一直在演化中,集中表达了人类的自豪和成就感,表达了人类必将冲破一切障碍到达光明的彼岸。文明一词从考古学家的专业术语演化为大众的语言,它不仅指城市的出现和遗存,不仅指个人卫生习惯和排队、微笑、礼仪,而且指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今天人们使用文明一词,含有代表更高的发展阶段的实质内涵。

今天中国人用文明一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活行为的优雅得体到自我完善的转变,以及对一个国家和人类的共同命运的关注和伟大愿景。文化一词仅指相对低一等的生活修养和各种非物质爱好。全球文明有更多的一致性,而文化则多姿多彩。各国的美味佳肴都很可口,服装绚丽多彩,歌舞婀娜多姿,但文明的架构力、经济和科学的组织力更趋于一致。

1961年版《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973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个历史阶段显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1979年版原联邦德国《大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成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这些定义充分反映了英法二国与德国对文明和文化的不同理解,但也都缺乏了文明一词最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正在发展中,人类要把心中的光荣梦想和自豪赋予在这个伟大的词汇中,而不是局限在早先的使用刀叉、手帕,客厅放一个痰盂这类优雅生活的点点滴滴。

人类想留下光荣的足迹,供后人甚至外星人瞻仰。人类想把自己曾经的成就留给后来者,但最想留下的不是玛雅神庙、巨石阵这类物质遗迹,而是我们伟大的情怀和在艰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无限乐观。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伟大合作精神、彼此理解和架构精神世界、规范现实世界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建立在全球合作基础上的科学技术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动的组织力。文明一词更重视人类活动更多的公平性和持续性。

摩根《古代社会》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正在改变文明一词的原始内涵,而与中国古代典籍的“天下文明”概念越来越接近。绕了一大圈,整个学术界中文明一词从城市化及其遗迹(第一步)、卫生习惯、礼仪(第二步)逐步上升为人类的伟大成就、自豪感和合作精神(第三步)这一无比崇高的精神内涵上来。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