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文学批评百科全书,就文学水平和对社会及人性的剖析而言

admin2023-12-04福利彩21 ℃0 评论

文学批评百科全书,就文学水平和对社会及人性的剖析而言?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分水岭性的长篇传世小说。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艺术上独创了网状结构,并开创了白话和暴露小说的先河。详情如下:

一、《金瓶梅》塑造了寻常女人,又亵渎了寻常女人。

作家兰陵笑笑生将笔触第一次伸向了寻常的家庭女子,如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作家发现了她们作为女人的一些性别特征和生理心理需求,这些女性形象闪烁着人本主义色彩。这一点是以前小说所没有的。《金瓶梅》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女人要复杂得多,立体得多,且第一次将寻常女子作为女主人公来描写。这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但《金瓶梅》在发现寻常女人的同时,又将女人描写成市井女人中的另类:她们都欲壑难填的、轻佻淫荡的,是一群供男人驱使、玩弄的轻浮女子。她们成为男人性需求的宣泄工具。这对古今健全女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所以说,《金瓶梅》亵渎了寻常女人。

二、《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长篇小说。

在此之前,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世代说书人口头传送、演绎后再由一位或两位文人编撰成书的。而《金瓶梅》是由兰陵笑笑生独立完成的。

三、《金瓶梅》的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

在这之前,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其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就是神仙道士,或者是英雄人物,只有这些人才能写进小说里做主人公,似乎长篇小说就是为风云人物而存在的一种文学样式。而《金瓶梅》打破了这一传统,其人物如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都是市井小人物。所叙述的故事都是普通人的事,如家庭生活、人情往来等。这种写法对后来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以及成书于乾隆皇帝年间的《红楼梦》影响极大。

四、《金瓶梅》是第一部运用方言写作的长篇小说。

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五、《金瓶梅》的出现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结构发生了变化:线性结构转变到网状结构。

《三国演义》是魏蜀吴三条线交错的结构,《西游记》是取经一条线;《金瓶梅》的结构是网状的。其故事发生在一个家庭里,家庭里的各种关系就是一张网,西门庆是这张家庭网的核心,这张网友辐射到社会,从而构成一张更大的网。在这一点上,对成书于乾隆皇帝年间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影响深刻。

六、《金瓶梅》又是歌颂小说向揭露批判小说转变的分水岭之作。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主旨是歌颂,歌颂帝王将相、明主贤臣、英雄豪杰和观音僧侣等;但《金瓶梅》是一部揭露小说。暴露生活中的假、丑、恶等行径。

总结:虽然《金瓶梅》被很人认为是一部淫书,但其在中国小说历史上开创了许多先河,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和贡献是居功至伟的。《金瓶梅》对中国后世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是举足轻重的。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美学评论,语言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二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又背离超越的文学现象,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的著作《荒诞派戏剧》而得名,基本特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诞性,将深邃的哲理寓于荒诞的形式中。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很重视道具的作用。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特。新小说一是以揭示人的内心奥秘为主的“内心小说”,侧重表现人的下意识活动,以萨洛特(《怀疑的时代》)为代表;二是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写的“客观小说”,以物为主要描写对象,以罗格-格里叶(《橡皮》、《窥视者》)为代表。黑色幽默因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本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小说中的变种。杰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国的海勒和冯尼格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各具特色,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主题、形象、情节和语言都呈现出不确定性)、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从20世纪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背离和超越。它们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将其推向极端。从艺术形式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对文学表现形式的探索还停留在打破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并力图有所创新的阶段,那么后现代主义文学则倾向于放弃艺术形式,甚至从根本上反对艺术形式本身。从思想倾向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文化还抱有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对人生的无意义和世界的荒谬性还表现出痛苦和焦虑,,那么后现代主义作家则换了一幅嘲讽和调侃的面孔,他们相信,与其毫无结果地思考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如对它们投以轻蔑的一笑。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谈到无冕之王,其实每个成名的作家都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有他自己的特色,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了人世间风雨与沧桑变幻,还能流传下来的东西,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但如果一定要给文学排个座次,分出个胜负强弱来,个人觉得还是属鲁迅先生。

文学批评百科全书,就文学水平和对社会及人性的剖析而言

光凭鲁迅先生文字中渗透出的先锋思想,爱国精神,批判思维,就几乎凌驾所有新文学作家之上了,他那深刻的对于当代中国的见解,救救孩子的呼吁,国民性的启蒙,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匹敌。

鲁迅先生的《野草》,至今大部分人都无法完全理解。他的《呐喊》《彷徨》更是显露出一个世界级作家的修养,可以说,鲁迅先生是最早写白话文的作家,但他一出手就是大家风范,一出手就把中国文学拉到了足以和世界对话的地位,这在以前以后,都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是寂寞的,无论是身前还是身后,都无法摆脱寂寞的命运,他的思想与眼光是超脱所属时代的。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是形容鲁迅先生最好的说辞,他的文章泼辣激烈,萧杀中有浩歌奔涌,闪耀着思想的锋芒,又充满了创新,篇篇有新颖,所以可以说鲁迅先生滋养了整个现当代文学,在他以后的所有新文学作家,都或多或少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影响,他的文字与思维流传到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杀伤力。

我们的人民有幸拥有鲁迅,我们的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

鲁迅可以坐上新文学的第一把交椅。

看了下评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觉得相对于神话过头的张爱玲,依旧余华莫言等等,鲁迅先生还是要更加的具有代表性,他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文字里藏着国家与民族,而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又或者一个单独的高密东北王国,也不是冷静背后的残酷。

儒林外史中批判的三类人物分别是什么?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除《红楼梦》外,还有《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一书为作者吴敬梓赢得了不朽的身后名,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可谓是“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儒林外史》除了开篇的塑造的“敷陈大义”的王冕、真儒名贤杜少卿等理想人物外,还重点批判了深受科举制度之无害的几类人物。

把科技制度作为荣生之路的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

周进,一直考到60岁还是个童生,只能靠在村子里教书糊口,受尽了年轻秀才和得势举人的侮辱和嘲弄。后来他连塾师也做不成了,只好去给商人记账。可当命运发生喜剧性的变化,他中了举人、进士,奚落过他的梅玖冒充是他的学生,周进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也被人揭下来裱好,薛家集也开始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范进,一生考了20余次,到54岁还是童生,进考场时“面黄肌瘦,发白胡须”。他考取秀才并中了举,竟然突然发了疯,半天才清醒过来。范进中举后,他的丈人胡屠夫以及邻里,立刻从鄙薄变成谄谀;乡绅张静初忙送银子、赠房产。只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范进的母亲也为着瞬间发生的剧烈变化而惊讶、困惑、惊喜。“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归西天去了”。

周进、范进的悲喜剧,辛辣讽刺了弄得人身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而在命运转变中,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类人物的色相,则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以及造成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在不顾品行而疯狂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环境中,人生发生了扭曲和变化:匡超人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用五回的篇幅,描写了匡超人如何从一个淳朴的青年而堕落成为无耻的势利之徒。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但他逐渐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明示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力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了流氓恶棍的营生。社会给了他这样三条路,他便巧妙的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成为一个衣冠禽兽。

匡超人,在他侍奉久病父亲时,他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便洋洋得意了。

一旦功成名就,就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的掠绅:王惠、严贡生

王惠由举人而进士,补授南昌知府,一到江西就打听“地方人情,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甚么通融?”为了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发财梦,他把原任知府里的“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换成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成的人无一不知道太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严贡生利用自己的特权和与官府的关系,无耻的讹诈和欺压百姓。一口新生的小猪,误入邻家,他声称寻回来“不利市”,逼着邻家买下。待邻家把猪养到百多斤时,一次误进严家,严贡生又把猪关了不还,还把来讨猪的邻居打折了腿。

当然《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非常典型人物,比如被科举时文异。化了的读书人的迂腐熏人的灵魂马二先生;科举制度下的派生物而产生的一些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士”娄三、娄四公子等等。

《儒林外史》俯仰百年,写了几代儒林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命运,他们为追逐功名富贵而不顾“文行出处”,把生命耗费在毫无价值的八股制艺、无病呻吟的诗作和玄虚的清谈之中,造成了道德堕落、精神荒谬、才华枯萎,丧了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生的价值。

西方现代派文学体现了怎样的文化意识和哲学主题?

事实上,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

20世纪以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萧条、劳资危机、核恐怖等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灾难,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个人的命运和世界的前途,抱悲观绝望的态度,从而促进了现代派文学的兴起和盛行。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01 西方现代文化意识与哲学主题

只要读过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品,就不难发现:这些作品中怪异荒诞的画面、离奇悖逆的情节、猥琐龌龊的幽灵俯拾皆是。这些画面、情节和幽灵又是作家们站在一定的时代和现实的高度所烛照的历史时空。

这便使得文学作品浸润着鲜明的主体色彩,透射出强烈的西方现代意识和20世纪哲学主题。

现代派作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不再是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家们所关注的人类与自然的对立,而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科技生产进步所决定的个人与物化社会的冲突,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每个“个人”存在的价值问题。

因此,现代派作家必须创造出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的这种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功能的意义的世界。让物件和姿态首先以它们的存在去发生作用,让它们的存在继续为人们感觉到。

所以,人性的异化、个人价值的失落成为现代派作家所注目的第一个焦点。卡夫卡的《变形记》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为了全家的生计,长年累月地奔波,谨小慎微,唯恐因过失而丢掉差使。可是,可怕的厄运终于降临到格里高尔的头上。一天早晨醒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虫性与人性糅为一体,焦虑与挣扎集于一身。尽管自己竭尽全力想摆脱痛苦的处境,但他还是在孤独和饥饿中告别了人世。

故事情节虽然离奇怪异,但它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曲折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状态:人们,特别是小人物日日夜夜遭受失业、经济危机的威胁。他们虽然百般挣扎却难逃无妄之灾。在物质的重压之下,人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能力,个人只是一个完全可以用机器来代替的工具。

因此,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人创造了机器人,反过来却被机器人所控制,自己蜕变为没有感情、不会生育的机器,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还有奥尼尔《毛猿》中的杨克也大声嚷道:

“本来我是钢铁,我管世界。现在我不是钢铁,世界管我了。”

私人和公共的动机、爱情、金钱和战争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疯狂逻辑,使人类无缘无故地走向失败(《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一切无不表明物件将逐渐失去它们的不统一和它们的秘密,将放弃它们虚伪的神秘性,物件将不再仅仅是主人公模糊灵魂的模糊反映,而是主宰人类的精灵,人却异化为物质的奴隶。

于是,在物的面前,《等待戈多》中的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只有无希望地等待下去;《局外人》中的莫尔索既不为母亲病故而悲恸流涕,也不为自己被处死刑感到恐惧,既不钟情于爱情生活,也不对人生感到眷恋,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于此,个人价值的失落,自我的丧失,在现代派作品中力透纸背地表现出来。人性物化、个人失落带来的是人们对极大盲目性的自我寻觅和对西方社会前途命运的忧患以及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焦灼。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它变得难以理喻,物主宰人,压迫人,物与人的隶属关系彻底颠倒。

然而,总有人不甘沉沦,总有人想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如果不能理解世界,至少也要设法理解自己。如果无法支配世界,那也得设法塑造自己。

所以,现代派作家随之而思考的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什么?重新找寻在宗教淡化、战争威胁、技术异化的现实社会中精神家园在哪里?从而实现他们对生活的责任。

于是,就有了艾略特荒原式的焦虑与呻吟;于是,就有了萨特为获得本质所作的努力;于是,贝克特在惶恐不安之中又怀有一种混沌不清的希望;于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金斯堡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他们用香烟在手臂上烫洞,对资本主义叫人麻痹的烟雾表示抗议”。

可见,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人物虽然失去了自我,但是对人类前途并没有失去信心。相反,他们能够更科学地认识人在宇宙、历史、现实三维结构体系中的位置,摆平人与自身之外的一切的关系。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思考,正是现代派作家向中产阶级体面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行全面的、无目的的攻击的动力。

当然,现代派作家的这种攻击,不是简单地否定某种社会、政治和审美理想,也不是简单地理解社会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愿望,而是引伸到整个现代世界或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甚至引伸到社会这种组织形态本身。其目的是为了全力表达现代意识,张扬现代意识的主体性。这是西方文学的进步与发展。

与对人的自身异化进行思考、对社会前途和命运进行焦灼不安的探求相联系的是对战争的审视。现代派作家捕捉了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

世界大战的利剑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物质劫难和精神灾害。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现代派作家不能不吐出自己真挚的声音。

应该说,现代派作家直面现实,他们用写下真理和正义,而没有写下谎骗和屈辱。他们以笔为刃向法西斯主义者发出了血泪的控诉和愤怒的抗争;他们以母亲、婴孩、爱情和正义呼吁自由与和平,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绥靖主义的虚伪和危害。

比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是直接取材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力作。加缪的《鼠疫》、沃尔夫的《到灯塔去》、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等作品都是通过转喻来抨击法西斯及其仆从。他们借不同的画面,唱一曲黑暗和人生痛苦的悲歌,深刻地表现死的悲怆和战争的可怕。

《永别了,武器》的故事发生地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和瑞士。作者以美国青年亨利·腓特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两年的遭遇以及他与英国护士卡萨玲·巴克莱的甜蜜的爱情贯穿全书。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却相爱于战地,爱得纯真,爱得深沉。但是,战争却使他们的爱情蒙上了一层阴云,痛苦与不幸萦绕于他们的心际,分离是他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结局。

亨利看穿了这场不义之战,他只要“一听到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儿就觉得害臊。”他看够了无谓的牺牲,便下决心绝不让谎言造炮灰的伎俩永远得逞。

于是,亨利脱掉了军服,装扮成平民,挣脱了战争的魔掌,与卡萨玲度过一段愉快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卡萨玲因分娩难产,与婴儿一起离开了世界。亨利苦苦追求的爱情,到头来依然是生离死别的凄凉和伤心。

作者在此不是着意渲染爱情悲剧本身,而是极力表白战争给亨利带来的厄运。小说以爱和死的变奏来突出强烈的反战情绪,谴责战争的虚伪与野蛮、残酷与狠毒,从一个侧面呼唤人类的和平。

另外,自从《伊利亚特》首开西方军事题材文学以来,歌颂人民的反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控诉侵略者的倒行逆施,一直是文学家们倾力的重心。现代派作家不仅继承前人的这一主题表现,而且还向纵深层次挖掘。

他们从一味赞扬英雄转移到普通人在战争中所遭遇的厄运;从战争场面的描写转移到对处于战争中的人内心世界的揭示;从细节真实转移到象征主义地思索战争与人性的冲突以及战争的形而上本质。

作家以此间接表达正义战争是进步的,没有战争则更为进步的基本思想。如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证明其思想的正确性和深刻性。和平、进步也正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文化主题。

总之,西方现代派作家不仅继承了19世纪文学的批判主题,反映20世纪西方人的精神情绪和人生体验;而且,他们以一幅幅扭曲变形的图画,传递了整个20世纪人类的文化意识,把读者带入了高层次的哲学抽象领域。

02 西方现代派文学反传统文学的特点

现代派作家在实现题材和主题的超越与突破的同时,对作品的形式及其表现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美的探索,他们凭借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情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现代派作家大多是有机形式主义者,有着自觉的形式意识。

他们认为粗俗的形式正是作品吸引力上最大的漏洞,“由于精心探索而找到的形式则是吸引力万无一失的城堡和神堂”。

他们较多注意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而不大注意作品本身,让内容去服从形式,总喜欢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

因此,他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不满,指责传统作家偏重物质,不关心精神而关心肉体。

比如,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就极力贬低菲尔丁、哈代等人的创作,把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视为陈规偏见和刻板程式。她声称,只有“与他们分道扬镳才能免使英国小说的灵魂毁于一旦”。

罗伯·格里耶、萨洛特等新小说作家则攻击传统文学的典型化手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派作家勇于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这种开拓创新,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讲,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前人。

现代派文学创造并加以实践的新的形式,是打破传统文学的时空结构,以人物内心精神活动的特别来安排情节,其结构呈现出放射型蛛网式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形式。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小说基本上是按时空变化秩序或者因果逻辑关系来组织结构的。它的特点是:

时间顺序十分明朗,故事由开头进入高潮直至结局,随着矛盾的解决而收尾。虽然也有插叙、追叙、补叙等手法,但并不改变整个作品的直线型格局。

至于空间,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都与之相适应,偶有转换,作者也常用铺垫、照应和过渡的方法向读者交代清楚,况且传统文学的空间转换不会太频繁和随意。

而现代派文学则有意改变传统结构内容,表现对象以“自我”为中心,让这个“自我”的各种思绪、感觉、遐想、幻觉、梦魇、各种胡思乱想、自言自语向四处辐射开去。

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往返穿梭,片断的回忆、破碎的现实与残存的梦幻交织成一体,表露出一片斑斓的色彩。

这种结构表面看起来显得杂乱无章,但是,在通读全书纵观全局之后,却不难发现于其混乱之中隐藏着井然的秩序,于荒诞之中表达了真意,艺术上颇具匠心。

我以现代美国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例,对它的结构简单分析,来观察现代派文学中蛛网结构在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特殊艺术效果。

《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作品将历史、现在、未来熔于一炉,通过杰弗逊镇上望族康普生一家每况愈下、四分五裂的过程描写,展示了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

小说虽然以凯蒂的堕落为情节中心,但是,作者很少正面描写,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情节,而是通过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4个人的变幻角度叙述同一个故事。第1章班吉部分以及第2章昆丁部分和第3章杰生部分都是典型的意识流。

班吉已经33岁了,智力仅等于3岁的小孩。他分不清时间次序,脑子里一片混沌。昆丁的内心独白也颠倒混乱得如同梦呓,杰生的意识流稍许简练明快。

这3个部分一方面写1928年4月6日、7日以及1910年6月2日这3个“现在”,另方面又常常回到1898年康普生家的奶奶去世、班吉随母亲上坟等许多往事之中。

第4章迪尔西部分则补充余下的情节。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思索凯蒂怎么堕落这一件事,探寻凯蒂母女俩与自己的种种关系。

几条意识流互相映衬对照,交叉重叠,就像几个不同方向的反光镜的光线统统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这不仅强化了中心事件,多侧面、多层次地突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展现了康普生家族的风云变幻,拓宽了小说描绘的画面。

《喧哗与骚动》表明现代派文学的蛛网结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扩展性和巨大的跳跃性。适当地运用这种形式表现现代社会和精神活动,可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二、主题、结构的变化,带来语言的革新与发展。

现代派文学大师高度重视和挖掘文学语言功能,突破传统文学中语言的表达方式,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语言加以系统化、集成化、陌生化,超越功利的需要,进入审美愉悦的领域,让读者重新感觉生活,感觉事物。

翻开现代派作品,传统式的文学语言是不常见的,取而代之的是破坏语言常规,不顾语法规范,不顾逻辑式的语言,甚至不分段落,不用大写字母。

《等待戈多》话剧剧照

例如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长篇演说,全部是由一些毫无逻辑关系的句子和词组组成,而且作者未加一个标点。

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以不用标号不用大写字母的文字形式直陈人物睡眼蒙、情思恍惚的意识形态,以模仿胃肠蠕动节奏的文字形式来描绘人物吃饭时的意识流动状态。

这些文字符号,如果从局部上考察,却近乎文字游戏。但是,如果从总体上把握,它却负载着这样的功能: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生活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可理解和交流,显示了西方现代人的荒诞意识。

由此可见,现代派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规范,丰富了语言的表现手段,表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活跃了读者的情绪。

第三、现代派文学对传统文学形式反叛上,采用了象征、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等表现手法

虽然象征手法并非现代派作家所专创,早在古希腊悲剧文学中,就有作家借希腊神话世界来影射雅典城邦。

然而,传统文学中的象征是局部性的、辅助性的,其意义往往由客观环境所决定,并且能够找到对应的联络点。

而现代派文学把象征作为全局性和主要的艺术手段,人物、语言、结构成为象征的载体。它的应用范围在现代派文学中非常广泛深入,象征主义诗歌和戏剧集象征之大成。

卡夫卡作品中的小人物、法庭、城堡;荒诞派戏剧中的道具、破碎的舞台形象;《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等无一不是“荒谬世界”的象征符号。

现代派作家为了适应表现现代生活的需要,汲取了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等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开拓出一种以自由联想为中心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触及了无意识这个我们所知甚少的深层领域,增加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这就把传统的表现手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蕴含着质的飞跃。意识流小说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这一特点的集大成者就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除此之外,象征主义诗歌“我”的情绪的渲泄,荒诞派戏剧中的人物对话、独白,黑色幽默文学中人物的思想动态等等,也多用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的手段。20世纪许多现实主义作家亦从中吸收艺术营养,借鉴了这一表现技巧。

综上所述,现代派文学是一种用新的意识、新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学进行革命性探索的文学思潮,是一种塑造审美人物的文学思潮。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现代派文学是与现代哲学思潮、社会思潮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西方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

回答完毕。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