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人文科普生活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很有深度的公众号

admin2023-12-04未命名21 ℃0 评论

人文科普生活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很有深度的公众号?

每天都不断有新知识,新观点冒出来

但真正能传递信息的人却不多。

也许你想学习一些新的干货知识

也许想知道周围人都在议论什么

也许想让自己与社会信息保持同步.....

经常有朋友在后台问:

公众号越来越多,

他们每天更新一些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简单易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职场充电宝

简介:如果想get最全面的职场生活,不妨关注这个100万+职场人都看的——职场充电宝。每天都有最干货、最职场、最易get的微课分享,至今已免费分享500多场微课,为你铺平这条get新知识的道路!

好机友

简介:最犀利的科技大号。每晚十点,带你一起发掘黑科技,揭露互联网黑产,解读科技圈大事。极客数码、隐私安全、实用技巧,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

轻能量

ID:qingclass666

简介: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你上一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每天晚上9点半,轻能量都准时陪您一起阅读。除了文字,还有主播为您深情朗读,绘声绘色,更具阅读的魅力。

意林

(ID:yilinzazhi)

账号介绍:经典的绿皮杂志《意林》官方公众号。200万文艺青年聚集地,熬制年轻人的暖萌鸡汤,专治不快乐。

夜读

ID:yedu127

简介:热点时事、娱乐八卦、情感解惑、励志人物、原创漫画......你想看的这都有。

关注夜读,一个称职的树洞,每天10:07,与你,不见不散。

冷爱

ID:lengaiweixin

简介:10年经验,从男性视角、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两性关系,每天免费给3-4个读者做心理咨询,一针见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任何情感困惑都可以问他,陪你获得希望勇气和力量。

周冲的影像声色

ID:zhouchong2017

简介:周冲,2015年离开体制,放弃公职,从事自由写作。

她的原创基地“周冲的影像声色”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佟丽娅、乔振宇、张晋、岩井俊二都在为她打CALL。这样优质的原创号不可多得

今日头条是否让你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在今日头条上找乐趣,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非常好的平台和途径。首先在今日头条上能够结识更多见多识广传递正能量,发表正五观,激发奋发向上的无穷斗志,又能抛砖引玉,引人走向正确方向的朋友;其次是在头条号平台里,有新闻热点和非常接地气的文章,诗词,问答,视频,图片,评论等栏目,涵盖面非常广泛,只要自己想得到的栏目,头条都能满足需求,同时使热衷于头条的朋友在关注头条的同时,能够在学习和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稿能力。

在头条栏目里,有些人是可以通过玩头条来改善生活质量的,就象那些动辄就是爆款的大咖,他们的人气高,所发的稿件与一般人所想所思所闻所见都有比较独到之处,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触角去解读世界的能力也比普通人要高出一大截,困此,这种人是适合玩头条,反之,不适合。

在头条里模爬滚打要有一定的付出,不能因为一时遇到瓶颈期就退却,要时刻鼓舞斗志,坚持坚持再坚持,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磨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另一方面,全方位激发自己玩头条的兴趣,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把玩头条当做是提升自己的一种途径,开心快乐就好。所以说,个人觉得头条是可以改变自己。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来电必删。

什么是原生家庭?

任何一个原生家庭都是不完美的!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正因为自卑感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超越自己!自卑感正是在原生家庭中产生的。

所以,不要试图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原生家庭!

以安全感为例,人从离开父母的子宫开始就有了不安全感。这也是一个人终生努力改变的内生动力!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这个和母亲子宫一样的安全感!但是谁能不离开母亲的子宫出生到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谁在成长中不依赖父母的养育或其他成人的养育,养育的过程就是依赖的过程,因为依赖我们从自大变为自卑。这个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也正是这个自卑感有了成长的内生动机。

虽然过强的自卑会让我们心理不够健康,但是自己是可以成长的,在成长中一次次挫折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不要过分放大自卑的危害,它是有利的。任何事物都是利与弊的统一。是一个矛盾体,而且利弊相互转化。比如自卑感强的人就会特别努力,以新东方俞敏洪为例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在北大上学时非常自卑,就设法改变自己,最后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新东方。自己也变得十分自信。

而自信过头就是自负。历史上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比如马谡、杨修……都是因为自负丢掉了性命。

所以,辩证的看,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自古寒门出贵子,豪门多纨绔!寒门的教育不可能那么符合心理学的教育方式。

所以,对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要客观的分析,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而应该从利、弊两方面分析,这样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读罢此文如有帮助请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各个学科都有哪些科普级或入门级的著作或读物?

说说各学科入门级的读物吧,太深奥的书籍一般都是该领域大神级读的吧。

一、师从天才

1.作者:[美] 罗伯特·卡尼格尔

2.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推荐:生物医学

4.简介:这本书关注的是现代科学中的师承关系链及其影响。作者罗伯特.卡尼格尔在书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展现了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科学家群体构筑的世界,他们通过半个多世纪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突破性贡献,赢得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

二、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1.作者: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德

2.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推荐:生物学

人文科普生活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很有深度的公众号

4.简介:该书涉及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内容。

本书具有较好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可作为生命科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三、什么是数学

1.作者: [美] R·柯朗 H·罗宾 著/I·斯图尔特 修订

2.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3.推荐:数学

4.简介:这本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它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愿意作数学思考者都可以阅读此书。特别对中学数学教师、大学生和高中生,都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四、病者生存

1.作者:(美)莫勒姆,(美)普林斯 著,邵毓敏 译

2.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推荐: 医学

4.简介:从新的角度来看我们所生的疾病,看完后会产生又新鲜又奇怪的想法。

五、物理世界奇遇记

1.作者:(美)伽莫夫/(英)斯坦纳德

2.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3.推荐:理论物理

4..简介:在书中,伽莫夫构想了一个名为汤普金斯的普通职员作为主人公,此人几乎不懂科学,却通过聆听科学讲座和梦游物理奇境而领略了众多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领域--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知识。

六、追寻记忆的痕迹

1.作者: [美] 埃里克·坎德尔

2.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推荐:神经科学

4.简介:可当作梳理神经科学历史的一本书

七、梦断代码

1.作者: Scott Rosenberg

2.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3.推荐:软件工程

4.简介: 《梦断代码》作者罗森伯格对OSAF主持的Chandler项目进行田野调查,跟踪经年,试图借由Chandler的开发过程揭示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根本性大问题。

八、大众天文学

1.作者: C.弗拉马里翁

2.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推荐:天文学

4.简介:世界名著译丛。这本书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马里翁所著,初版于1880年,遂成为传遍全球的科普经典,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 作者以文学的笔墨、精美的图片,将奇妙的宇宙世界揭示在渴求新知的读者面前。全书共分七篇,分别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

九、最大的小发明:螺丝与螺丝刀

1.作者: 里布金斯基

2.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3.推荐: 机械专业

4.简介:本书讲述的故事有: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机并给我们带来有关裸线的知识,达·芬奇绘制用于切削木螺丝的机器草图。这是一个有关机械发明与天才人物的故事,它将引领读者跨越时空从古希腊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格拉斯哥。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武器设计一直到美国工业化时代的汽车设计。作者赞美螺丝:没有它便没有望远镜和显微镜,或者说就没有启蒙科学。螺丝刀可能是已步入电脑时代的当今世界中最后的手工工具,其精确性同样出色。

十、法律之门

1.作者: [美] 博西格诺

2.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3.推荐:法律

4.简介:虽然这是美国法学院的教科书,但你完全可以当作案例故事书来读。一书在手,足以应付你在中文网络环境中可能遇见的关于美国法律的问题。

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加个关注,或下方评论区留言,后期继续更新!

大家喜欢科普吗?

从公众的角度看,大家还是比较喜欢科普的。不过现在科普的发展却是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科普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从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公民对科学新发现、医学新进展、新发明和新技术等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程度较高,感兴趣的比例均在70%左右。医学与健康信息是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对此感兴趣的公民比例高达82.7%;除医学与健康信息外,对于调查中所列举的其他科技发展信息,公民的感兴趣比例均在40%以下,依次为:经济学与社会发展(40.9%)、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37.1%)、计算机与网络(29.9%)、军事与国防(29.8%);对人文学科(历史、文学、宗教等)感兴趣的公民比例为16.8%,对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感兴趣公民占10.4%,对天文学和空间探索、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等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比例较低,均不足10%。公民参加和了解科普活动是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公民参加过科技周、科技节、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的比例为23.8%;参加过的各类经常性科普活动,按比例排列依次为:科技培训(35.6%)、科技咨询(31.4%)、科普讲座(29.4%)、科技展览(25.1%)和科普宣传车活动(13.7%)等。同时,对于上述科普活动“没参加过但听说过”的比例均高于45%。中国公民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和报纸(59.1%),其余依次为: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等。此外,通过与人交谈的方式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公民比例为43.0%。

其次,科学知识的研究是一回事,传播是另外一回事,后者要符合传播学规律,而这恰恰是科学圈里面的人不重视,甚至轻视的。他们以为把知识摆出来就算科普,最多内容上简化简化,文字上通俗通俗,再配个画面,视频,就以为能传播开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科普作品,只是专业科学家自说自话。或者只是为了领取科普经费完成任务而已。

是的,国家现在在科普方面很舍得花钱,但是没有真正的科普专家配合,只好找一些职业科学家站站台。而他们对公众心理,对舆论宣传毫无了解。

这就导致某传媒大学教授和前主持人可以“舌战群科”,一个人抵消一群专业科学家的影响力。那些文化人,传媒人虽然不懂科学,但是懂传播规律。会设置议题,会引导舆论,会调动公众心理。而现在的科普工作者在这些方面简直幼稚到极点。往往越科普,越让公众反感科学。

所以,如果科普不彻底转型,或者不被更高形式的科学传播所取代,只能越来越边缘化。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