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安化山重水复茶为径(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admin2023-12-04未命名22 ℃0 评论
安化  山重水复茶为径(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图①:安化县锡潭村永锡桥。  周德淑摄   图②:1940年安化黑茶分布简图。  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③:安化县梅山文化生态园一隅。  戴爱玲摄   图④:安化县云上茶园,茶农正在采茶。  王劲伟摄

  湘中腹地,群山起伏,岭谷相间。山与水,构成了一座县城的脉络――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山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1.9%;湘资沅澧四水坐拥其三,县域内长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水,多达约170条。

  这里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安化地貌很“怪”:冰渍积岩,稻菽难栽,唯独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此处“开梅山”后始置县。万里茶道自此始,安化渐与世界通。

  千年茶道绵延,千年茶香浓郁。安化的历史文化,与茶难解难分。茶道、茶行、茶博物馆、茶园、茶企电商直播基地……茶融入了安化的历史文化、百姓生活,连接着历史,也连通着未来。

  马铃叮当

  一条茶道,走过千年历史

  年逾古稀的方仲德,家住鹞子尖古道末端的洞市老街上,方家六代人都住在这里。方仲德家门前,一级级石板向山上延伸,当年他的祖辈正是沿着这条茶道翻过山头,从新化县来,在洞市镇落下了脚。

  行走安化,感受最深的是山重水复,路远桥多。安化属梅山地区,北宋时在此因茶置县后,立刻与中原大地乃至广袤边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明代以降,茶马互市盛行,商人带着安化的砖茶和花卷茶一路北上,最远甚至到达圣彼得堡。

  鹞子尖古道便是众多古茶道中的一条。这条古道是旧时安化南至邵阳、北到常德的驿道、商道、茶道。古茶道记录了安化人为生活万里奔波的不易。当年,驮茶的马帮走在旁边的泥地,牵马的脚力和茶商在石板路上上下下,光滑的石板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古道两旁,留下了数不尽的碑刻――捐路的功德碑、记载乡规民约的罚碑……有一类碑刻最难以忽视,那就是详细记载某个茶商以次充好、行商为奸的碑文――当年,任何“上榜”的茶商,都无颜再踏足安化。

  “到安化做茶,做不得假。”方仲德说,这两年茶叶销路时好时坏,老街上的人家大都存了陈茶,但如果茶商过来,指定收哪一年的茶,老百姓就给哪一年的茶,这是茶道上的规矩。

  安化的古茶道上还有许多历史遗存,唐家观老街便是其中之一。老街保留下来的其实不长,从街头到街尾,不过500多米。两旁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经岁月风霜后倒而复建,留存下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商铺、会馆、学校和码头。

  “千里资江,这里曾是唯一的博易场。”地方文史专家曾鸿钧回忆,蜿蜒的水道运来外地的盐铁粮米,同茶叶、木材、棕片、桐油相交换。鼎盛时期,唐家观的茶商在益阳、岳阳、长沙、汉口、上海有五大转运站和31个茶行,是全国罕见的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盐茶古道“三合一”的商业重镇。

  2008年后,资江上建起水电站,有了桥,通了路,唐家观的老百姓要把木房子扒掉盖楼。2012年,安化县政府把曾鸿钧请来做文物保护,一家家上门做工作。曾鸿钧回忆,在多方努力下,老街总算保留下来,县里还出资500余万元,对部分木建筑做了紧急修复加固,复原了部分茶行旧景。

  唐家观的文保风貌,是安化城镇建设思路的缩影。近10年间,经济持续活跃的安化县,通过穿山凿石,城区面积扩充了数倍。但无论如何,历史遗存都基本得到了保留。

  东坪镇酉州社区的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里,19世纪兴建的茶叶作坊、1902年始建的百年木仓等,早早成为湖南省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茶厂高级品控顾问姚呈祥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业余时间,也给来访者讲一讲茶的历史。

  脱胎于湖南省茶叶讲习所的3家老茶厂――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和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分外注重技艺的传承,每一家都保留了自己的老茶样、建起了茶博物馆,并逐渐成为安化新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来打卡。

  市井烟火

  一条茶道,见证百味人生

  入夜时分,东坪镇资江岸边,刘剑安的小馆子里,人声鼎沸。“擂茶两碗,一咸一甜。”老主顾吆喝一声就径直坐下。

  “好嘞!”不消多问,刘剑安就忙活开去,扎一张条凳,摆上擂钵,细细研磨,茶叶、糙米、花生,化为齑粉,茶汤一冲,入口即化。

  “三餐饭,两餐茶”,喝茶的文化融到了安化人的骨子里。“过去体力劳动强度大,带一壶擂茶上山干活,一干就是一个白天。”刘剑安说。

  安化人有多爱擂茶?从木杵能看出一二。“现在不足三尺长,最开始接近一丈长,一头悬在房梁上”,技艺从祖辈传到刘剑安手里,一根木杵擂了几十年。

  安化的茶,粗枝大叶,一如山里人的粗犷,可以细品,更宜豪饮。在安化,当年几个有名的茶叶贸易集市,家家户户都有黑毛茶――那是做黑茶渥堆发酵前的半成品茶。

  “路过的贩夫走卒、行脚的游子客商,但凡口渴了,随便推开一扇门,大碗茶管你喝到饱。”安化永泰福茶号负责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胜夫说,“在安化,谁家不泡上一缸两缸茶?”

  在小城里,茶不仅能喝,也能唱。

  “伙计们哪,嘿呀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