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查询我的药品百科信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admin2023-12-05游戏22 ℃0 评论

查询我的药品百科信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先秦时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古典医学巨著,这部书非自一人之手,一般认为,它的核心部分是在战国时完成,这就是说作为中传统营养学的理论体系,在战国时基本形成。《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九卷、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巨著,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汤液经法》

汉代中医著作,相传作者为伊尹。《汤液经》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医学著作;其医学宗旨和重要内容在于服食补益和养生延年,体现了道家重生养生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已经失传。

2、《食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食经》等书,系统地阐述了食疗的功效。该书虽已失传,但对食疗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隋书·经籍志》上,所收载《食经》有刘休《食方》一卷、《太官食经》五卷、《太官食法》十二卷、《黄帝杂饮食禁》二卷、《崔氏食经四卷》、《膳羞养疗》二十卷、《马琬食经》三卷等,与饮食养生有关书名不下40余种,现已全部佚失。其中某些书的片段资料尚可从《医心方》(日本丹波康赖于公元984年著)中找到所引内容。西晋末年政府南迁,从此时起,我国的文化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传统营养学也有了发展。若干由营养素缺乏所致的疾病,如对甲亢腺肿、脚气病、夜盲症等都能认识,并用有关食物来进行治疗。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药物学)著作。据考证,《神农本草学》的编辑成书约在汉代。全书共分三卷,共载药物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食物就有50多种左右。其中属上品的计22种,如酸枣、橘柚、葡萄、瓜子、大枣、海蛤、鲤鱼胆等;属中品类有食物19种左右,如干姜、海藻、酸酱、赤小豆、黍米、粟米、龙眼、蟹等;下品类有食物计9种,如洋桃、羊蹄、桃仁、杏仁等。他们既包括了米谷、菜蔬、虫鱼,也有禽类,谷、肉、果、菜尽全。这些食物至今仍在广泛食用。“食物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虽然总的数量不多,但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说明当时对于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肯定,是有关秦以前及两汉时期对于常见药用食物的总结。此外,书中还概括地记述了药物的配伍关系、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后世药物学有重要影响。

4、《五十二病方》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一书,以大量的食物入药,方载药品247种,占全部药品数的1/4.且其中绝大部分是日常食品。其他如矿物类中的食盐,人部药类中的乳汁,器物、物品类药中的蜜、猪脂、牛脂等又都是食物。而书中所载50余种病,半数左右疾病可以食治之,或以食养之。如载“以水一斗煮胶一升,米一升,熟而啜之”即以食疗癃闭;“煮鹿肉,野彘肉------”以食调养蚖疾(蛇咬伤)等,即是其例。

5、《医简》

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医简》,记载治疗时的饮食宜忌,和以食物为药引与赋形剂。服药的药引有酒饮、米汁饮、酢浆饮、豉汁饮、含咽汁、醇酒和饮等。泡制方法如用醇酒渍之等。如用白蜜、脂肪、乳汁、骆酥等作赋形剂,同时还指出服药时的禁忌。如忌鱼肉、荤菜、酒辛等。据考证《五十二病方》和《医简》都属东汉时代作品。

6、《伤寒杂病论》

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6年,现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组成。在《伤寒杂病论》中采用不少食物用以治病,如书中提出的“猪肤汤”、“甘麦大枣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典型的食疗处方。他虽以汤液为主治病,但非常重视“饮食”的作用,例如: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就是一例。张仲景在“食疗”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题,以讨论“食禁”问题为主,其论述极为详细。

7、《肘后备急方》

东晋年间葛洪(284—364或343)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海藻酒治瘿瘤(即单纯性甲状腺肿),用猪胰治消渴病(糖尿病)等,这些方法对后世有所启发。《肘后备急方》在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上,以及食疗方法的应用方面,较前人有所深入。

8、《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相传此书为陶弘景收集传统的中医方剂,以道家思想重新整理,以五脏补泻原理编写成此书,其中有许多方剂都来自现已失传的《汤液经法》一书。在唐朝之後失传,因为近代敦煌文物的发现而重新出土,成为了解中医早期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原本在文化大革命中毁损,现存传抄本出处不明,因此也被怀疑有可能是伪作。

隋唐时期

1、《千金要方》

孙思邈(581—682)所著的《千金要方》被后人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证实用百科全书。作者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全书共三十卷,其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专篇,是我国最早的“食治“专论。它对中医饮食保健学的贡献,第一,是首设“食治”专篇,强调以食治病。第二,汇集食疗食物162种,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虫鱼”四类,阐明其性味和作用。第三,是对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的突出成就。不仅如此,还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消末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发扬了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因此,它对饮食养生也非常重视,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如“每食必忌于杂,杂者或有所犯”等。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贵和,五味不可偏胜等。其他如老年养生、妇幼养生、四时养生等,也多有论述。

2、《食疗本草》

唐显庆时(公元659年间),孟诜所著《食疗本草》问世,他搜集民间所传,医家所创,加以己见,集食物药于一书,成了我国第一本传统营养学的专著。《食疗本草》原书早已遗佚,所幸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和敦煌残卷等书中,后由今人辑录复原才得以恢复原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该书也是以食物为单元,其内容既有本草治疗类的“食宜”内容(药性、功效、主治、反畏等),也有食经类的“食忌”内容(食物本身以及配合使用的禁忌),同时还有大量的食疗方剂,讲述了食疗的具体运用方法和预期效果。将食疗的体、用结合,就形成了该书迥然不同于前人著作的一大特色,比《千金要方·食治》又前进了一步。

该书记载的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260余种,是唐代食疗物品种最丰富的一部著作。《食疗本草》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注意反映当时的食疗经验和作者自家的食疗心得和见解,而不是单纯辑录前人著作。《食疗本草》还记载了许多来自实际经验的食忌内容。关于妊娠和小儿饮食禁忌,也是该书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些来自民间医药实践的食疗禁忌,一直受到后世医家和百姓的重视。

3、《食医心鉴》

唐代昝殷著《食医心鉴》,此书约成于公元853年,《宋业·艺文志》著录作二卷,今已佚矢。现本为日本人从《高丽医方类聚》中采辑而成。《食医心鉴》系食疗专著,以食疗方为主,集方二百九十,一病数方,方症相应,简单明了。另,每病必有所论,虽不长,极有见地:如:糖尿病“愈不愈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疗,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虽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酒,二房室,三咸面食。能慎此者,虽不服,自可无他。不防此者纵金丹不救,良可悲夫,宜深思之。”书中有许多以药物为主加工制作成粥等形式的方剂,严格讲这一类药方已经超出传统营养学的研究领域,属于医疗范畴了。

宋元明时期

1、《寿亲养老新书》

《寿亲养老新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主要论述老年养生及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方法,问世后为历代医家、养生专家所重视、流传较广。《寿亲养老新书》四卷,刊于1307年。第一卷为北宋陈直撰,本名《养老奉亲书》。第二卷至第四卷这三卷,是元代邹铉所续增,与陈直书合为一编,更题今名。第一卷广泛搜集老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方,摄养之方”,论述老人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内容涵盖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等。邹铉续增三卷,充实了陈直论述,增补了六字气诀气功养生法、食后将息法、养性、种植、药酒养生等内容。《养老奉亲书》,也是一本老年传统营养学著作,记有食疗方剂162首,对老人的食治贡献甚大。

2、《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元代蒙古族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饮膳太医专门管理封建统治者的饮食营养,忽思慧在宫廷专司“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味之宜”,研究饮食营养,由此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保健实践经验,条件极为优越,再加参阅历代有关文献资料,著成此书,获得极大成就。《饮膳正要》共三卷,内容丰富,主要内容为食疗食谱、饮食制作、饮食禁忌、食疗食物等;全书并附有插图20多幅,图文并茂,也是该书的特色之一。由于该书特殊的科学价值,因此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曾给予该书以较高的评价。

3、《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描述、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撰者为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1361-1425)。初刻于永乐四年(1406)。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了在灾荒时可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其中出自历代本草著作的有138种,新增加的有276种。《救荒本草》作为一部开拓之作,已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同时也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受其影响,明代出现了一批食物本草学的著作,卢和的《食物本草》,汪颖的《食物本草》,王磐的《野菜普》,宁源的《食鉴本草》,周履清的《茹草编》,鲍山的《野菜博录》,姚可成的《食物本草》和《救荒野谱》,吴禄的《食品集》等。

4、《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二十三卷,原题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据现代学者考证,比较倾向于纯属托名,明末姚可成应是该书的编辑者。

明代冠以“食物本草”之名的著作较多,内容相近,似有承沿因袭,实质上皆系一脉相承。本书是在诸食物本草之基础上予以修订增辑,蔚为大观。全书分水、谷、菜、果、鳞、介、蛇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十六部,共收藏食疗食物1689种,是我国现存部头最大、内容最全面的食物本草学著作。《食物本草》详细介绍了食物的产地、性能、种类、食疗作用、用法等。内容充裕详实、阐述详尽,切合实用,其重要性实冠历代食物本草之首。尤其还广罗精撷了大量的水文资料,详细记载了各种水的药效,内容远较其他本草著作丰赡,是本书异于他书的精华部分,亦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之一。

5、《本草纲目》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亲身进行大量医疗、采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又参阅了近800余种经史、方书、药书,历时30年,前后三易其稿,终于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明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所收载的药物达1892种,同时还有药图1000余幅。《本草纲目》收载了药物的多种名称,既有正名,也有异名。对于每一种药都详细阐明其性、味、主治、产地、鉴别,同时还有“发明”一项,综合历代医家以及自己的认识,每药最后还有附方,全书共收方子近10000余。

清代时期

1、《食物本草会纂》

《食物本草会纂》是请康熙年间,由杭州人沈李龙编纂的。本书广辑群书,除当时流传的食疗书外,同时还博求往古,例如:孙思邈《千金方·食治》、孟诜的《食疗本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昝殷的《食医心鉴》、娄居中的《食治通说》、吴瑞的《日用本草》等,内容比较丰富。其自序中说:“一切知病由口入,故人日用饮食间,殊切戒严。但若纲目太繁,而他本太简,用广辑群书,除近时坊刻十余种外,博录往古,如淮南王崔浩之《食经》、孙思邈之《古今食治》等一一穷搜,摘其精要,益以见闻,著为是编。”这是一本搜集前人著作的食疗著作。全书共计十二卷,且有附图,自卷一至卷十,讲食物分为水部、火部、谷部、菜部、果部上、果部下、鳞部、介部、禽部、兽部计十部,是清代比较重要的一部传统营养学著作。

2、《调疾饮食辩》

《调疾饮食辩》,是一部专门论列食物及其药用的本草、食疗著作,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作者章穆(约1743—约1813),江西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调疾饮食辩》一书,是作者晚年之作,为其一生丰富的临症经验于广博的文献知识的总结,是清代比较重要的一部传统营养学著作。

3、《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1700--1785)著,是一部养生学专著。该书集清以前中医养生学理论之大成,是老年养生的经典著作之一。《老老恒言》共五卷,前四卷是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论述老年养生之道,第五卷为粥谱说。

4、《费氏食养》

费伯雄(1800--1870)撰有《费氏食养》,即《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鉴本草》介绍了谷、菜、瓜、果、味、鸟、兽、鳞、甲、虫、风、寒、暑、湿、燥、气、血、疾、虚、实等20类食物170余种食品,其食物分类前面按食物种类分,后者则按传统营养学中的功能来分,可能为首创。每种食物都论述了其性能、功效、宜忌等。《本草饮食谱》介绍了310多种食物的性味、功效等。

5、《随喜居饮食谱》

《随喜居饮食谱》是清代最有名的传统营养学著作,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作者是王士雄(1808-1868),浙江海宁人。王士雄深知饮食对人生的重要,他在书店前序中说:“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卫国卫生,理无二致,”“颐生无元妙,节其饮食而已。”强调了食养、调节饮食对生命的重要性。该书共载食物等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各先述其性味;次述营养及可医疾病与效用,有少数饮食述其食用方法及烹调方法,饮食相忌相宜。该书刊刻次数较多,流传甚广,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传统营养学著作之一。

最丰富的药学巨著是什么?

1.《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又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并不是政府组织、集体编撰完成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方剂万余副,数量之多,是其他药物著作所没有的,《本草纲目》中药物以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药物以正名为纲,附品为目,形成独特的纲目体系。

2.《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是明代湖北蕲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曾经太医院吏目。早年参加科举,14岁中秀才,此后参加过3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是继承家学,以医为业。在从事问诊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本草等医书,舛误甚多,不能适应医疗的需要,萌发修订本草之志,在行医中注意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虚心请教,获得了很多有益的资料和经验。历经27年撰写,三易其稿,完成190万言的《本草纲目》。在编撰体系上,也有所创新,建立了古代药物的科学分类法。

3.《本草纲目》从800多种文献中广泛搜集药物资料,补充了药品374种,丰富了中华药物学的内容,完成了明代药物集大成的任务。

4.几百年来,《本草纲目》刻印、出版了80多版次,并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拉丁文、朝鲜文等多个外文版本,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它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李约瑟誉之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有看过山海经这部书的朋友吗?

一本地理书:开局一颗血蛋,进化全靠吞

“开局一颗血蛋,进化全靠吞。”被这类刷屏的广告洗脑多了,就会产生一种《山海经》是一本只适合中二少年看的古代科幻类yy小说。

事实恰恰相反,早在1983年,我国就已经齐聚一群顶尖历史学家组成了“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这群人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吃闲饭,聚在一起闲扯家常,而是专门研究山海经时期的地理坐标情况。

也就是说,在这一批顶尖历史学家眼里,《山海经》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他们想做的,就是看看时隔千年,还能不能找到书中山峦、异兽的原型。

招摇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第一座山,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众历史学家便拿他开了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还真的查明了招摇山的原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学术报告上标明,《山海经》中的招摇山,就是如今广西桂林新安县的猫儿山。

具体《山海经》中不中二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毕竟没玩过全网刷屏的游戏,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山海经》在上古时期的价值,更偏向于一本地理+人文的百科全书。

扒一扒《山海经》

志怪小说,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山海经》的第一印象,通常大家都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单方面认为这本书很神奇,加上古文方面的语言障碍,劝退了大多数人,往往书的目录都没有翻开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山海经》,据传先秦时期全书共22篇,现存仅18篇。然而仅这现存的18篇中,便记载了40余个国家,550座山,300多条水道,100多位历史及神话角色,400余种异兽,累计三万一千多字。

全书可以分为四大篇章,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阅读顺序可以篇章为引。

《藏山经》:群魔乱舞的地方

藏山经共五篇,即《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看名字便知道主要讲的是山峦的那些事儿。

观读顺序为南——西——北——东——中,可以理解为跟随作者的脚步兜了一圈儿。

且看《南山经》,就如同蓝精灵里面歌词唱的,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黑森林~

行文可谓是中规中矩,如同探险队长手中的地图一样,专门来规避和告诫,在这个世界中隐藏了诸多危险,哪能去,哪不能去,啥能吃,啥不能吃。

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异兽——九尾狐,便是出自于《南山经》中的青丘山。

共工、伏羲、女娲等等这些上古大神,都是标配了一副龙首人面,在《藏山经》中祭祀的场景中多有出现。

《西山经》行文同《南山经》,如今最常耳闻的和天帝干仗、帮共工打黄帝的钟山山神烛龙便是出自于此。

至于为什么烛龙会和天帝闹矛盾,那是因为烛龙的儿子鼓,因犯错遭到了天帝的诛杀,虽然后来从龙首人面幻化成了鹰首人身活了过来,但这梁子反正是结下了。

钟山之旁便是天帝的老巢——昆仑山,这也进一步方便了烛龙和天帝这一对欢喜冤家随时搞事情。

再旁边便是玉山,专管天界刑法的西王母之居所。

《北山经》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多何罗之鱼了,一个头十个身子,像极了八爪鱼。

《东山经》最出名的是姑射山,庄子逍遥游中的女仙人便是出自于此。

最后的《中山经》可谓是个风水宝地,历儿山上有吃了不忘事儿,比脑白金还好使的彎树;渠猪山上的豪鱼谁吃谁知道,专治白癣病。

各种奇珍异兽多在《中山经》的范畴内,而也就是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仙二代。

查询我的药品百科信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海外经》:守护神,请认准乘二龙

《海外经》分四篇,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及《海外东经》。

观读顺序和《藏山经》一样,也是南——西——北——东,唯独少了一个中。

《海外南经》中有两位老熟人,一个是擅于咔咔射箭的羿,一个是擅于嗷嗷玩火的祝融。

其中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兽身不等同龙首,所以不算天神,即使骑着两条龙,也充其量只能算个伪神或者是天神的小跟班。

《海外西经》中最有意思的是三身国,这里的人都是三个身子;巫咸国则是专门和天神对话的巫师国,而那个被天帝杀掉的刑天,就被葬在了此处的常阳山下;还有一个以长寿出名的轩辕国,只是该国的人都长着蛇的身子。

《海外北经》也有两位老熟人,一个是爱搞事情的共工,还有一个是没事追太阳玩的夸父。

《海外东经》中有我们常听到的太阳所在的扶桑神树,也是盗墓类小说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有着鸟身人面的守护神——句芒,也是骑着两条龙。

由此可见只要被天神认可就有权骑龙,还能赐予神力,正所谓骑着龙的强(骑得隆冬强)。

《海内经》: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外面围了一圈儿《海外经》,里面自然就有了一层《海内经》,这里也比较适宜人类这种生物居住。

如同《海外经》一般,分为南、西、北、东四经,观读顺序也同《藏山经》、《海外经》一样为南——西——北——东。

《海内南经》中奇异的事儿比较少,人类也都多少有了些人的样子,但多少还是有些古怪。

枭阳国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和长长的嘴唇,肤色黝黑且长着黑色的长毛,如同没进化成人的黑猩猩。

《海内西经》类似于《海外西经》,开明国有着专门和天神们唠嗑对接的开明六巫,他们手里还有着秦始皇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

昆仑之墟的守护兽——开明兽,便是这个国家的特产。

《海内北经》和《海内东经》几乎与对应的藏山经、海外经完全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大荒经》:一个离奇的地方

分四篇,即南、西、北、东,怪事丛生,记叙的也比较错综复杂。

《大荒南经》中有着整天吃米饭的迎民国,也有整天吃不死树的不死国。

让儿时的我们趋之若鹜的大人国和小人国,便是出自于《大荒东经》。

玄幻小说中常见的巫山玄蛇,让人不明觉厉的蜮人,五彩之鸟的狂鸟,西周集团的创始人姬,海贼王里赤犬的原型等等都是出自于此。

笔炮君说

纵观《山海经》,它更像是一部古人想象出来的作品,将一部分现实虚拟化,又将一部分想象真实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能给现实提供无限的灵感。

当然,满是奇珍异兽的《山海经》,也可以算是一本食谱。

关注@笔炮君,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唠更多有趣的嗑儿~

怎么看网络平台的养生专家们?

一说起养生,我立刻就想到养生大家梅墨生。2019年6月14日 ,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59岁,比中国平均寿命少了一个豆蔻年华。这一下让那些想通过养生,达到延年益寿的老年人陷入困惑之中。梅墨生身为养生大家,平时保健酒应该没少喝,各种补药也没少吃,怎么没活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难道所谓的养生都是骗人不成!

农村许多老人,不知养生二字是何物,更不懂什么叫保健。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三餐粗茶淡饭,活到八九十岁的大有人在。反观古代的皇帝,身边不乏养生专家,人参、鹿茸没少吃,长寿的屈指可数。这说明一个道理,生老病死是常态,一定要要顺其自然。

许多养生专家都劝老年人要多运动,乌龟如果听懂人话,肯定会笑的前仰后合,说这是屁话,我没有兔子跑的快,兔子都挂了一个世纪,老子照样在海里过的悠哉乐哉!我们单位有一个退休工人,冬天在河里游,夏天在陆上跑,身体健壮的像个小伙子。但一场病下来,就瘫痪在床,动弹不得。所以,人老了,各个器官功能都衰减了。锻炼一定要适可而止。做下来,静心听听歌曲、戏剧,对身心有百利而无一害,胜过锻炼的大汗淋漓。

人老了,有病是正常的,这是器官衰老的一种体现。没病才是不正常,这说明身体免疫系统过于亢奋,把一些小病隐藏起来,最终必然酿成大病重病。养生专家张悟本一句“病是吃出来”的话,让多少老年人拒绝吃肉 ,拒绝吃油。都吃起能使人健康长寿的绿豆,结果,那一年全国绿豆价格暴涨。很多老人因此患上营养不良,不得不住院治疗。

其实,人寿命长短一多半来自遗传,一少半来自饮食与锻炼。老祖宗早就说过:食五谷者生。人生最健康食品就是五谷杂粮,养生专家推荐所谓营养品、保健品多吃未必对人体有好处。所以,要想长寿,首先要放好心态,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少听养生专家的高谈阔论,要花冤枉钱。

茶是什么?

说起茶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茶叶,茶文化,市面上的茶味饮料,形形色色的保健茶饮……今天小约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平时我们喝的“茶”,究竟是什么。

先来说说茶叶,您别看就这么一小撮不起眼的叶子,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市面上常见的茶有一两百种之多,根据《中国茶经》里的分类法,茶叶可以大致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中绿茶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红茶则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乌龙茶是按照产地不同划分的,有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白茶分成两种,白叶茶和白芽茶;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最后黑茶又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清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陕西黑茶。每个大类的茶效果有所不同,这方面小约以后会慢慢来讲。

有的看官可能就要问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平时喝的菊花茶、薄荷茶、红枣枸杞茶之类的又算什么?这就要涉及到另一个概念——保健养生茶。保健养生茶指的是以茶为基料,加入不同的中草药以达到保健养生效果的茶饮,我国对保健茶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的初期,我们的先人们早已发现了茶的要用功效了,发展倒唐代之后茶入中以是寻常,到了宋代更是有了茶药专著的问世。而到了近代各种保健茶类如雨后春笋一般,什么清热茶,减肥茶,养颜茶,不单单占据了媒体版面,更是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中。

据说保健茶的销售额到2007念就以经达到了3亿,但是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以经翻了数倍,达到了10亿,而2009,2010年的统计数额更是直线上升,达到了百亿,五百亿。由此可见,将茶与养生相结合,以成了如今人们的共识而备受欢迎。

最后,茶味饮料可能是茶的“大家族”里最常见的成员,它是用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因为添加了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之类作为辅料,茶味饮料的口感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中国市面上的茶饮将近50个品类,品牌上市超过100多个分属于40多家生产企业,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怎么样,看了这些介绍,找到你最心仪的那款“茶”了吗?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