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清朝的名著百科知识有哪些,什么是文化

admin2023-12-07网络热点20 ℃0 评论

清朝的名著百科知识有哪些,什么是文化?

从文化、文字、文明定义与关系论证中华文明3600年,而不是5000年

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分布图

【文化的定义】

“文化”这个概念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文化元素

民族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修订,目前倾向于用下述定义去阐明民族学所讨论的文化,即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规范总和。

意大利文化元素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干1871年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第一章中,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给文化下了描述性的定义,即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合体。

【文字的定义】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交流思想的图像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现在世界上的语言有2700多种,方言则有7000-8000种。其中重要的语言约有200种,且有自己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人类文字的共同源头,不同的文化传统形成不同的文字形式。文字与语言直接相关,而语言与思维直接相关。

甲骨文的12生肖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文字的定义是:1)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2)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英文等。上面两个定义将文字与语言紧密相关,认为语言是文字的基础,而文字仅仅是语言视觉符号性外化。

《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将文字定义为Something written as letters or characters formed on a surface that serve as 1) visible signs of ideas, words or symbols; 2) a letter, note or notice used to communicate or record information。这个定义表达了更加宽泛的内容,即任何人造视觉符号,只要与意义表达相关就可被视为是文字。

法国学者George Jeans将文字定义为:“文字是指一套公认的、有具体形式的记号或符,用以记录人们希望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岩画

从上面列出的定义看,文字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形式和不同的内涵。广义上讲,凡是能够记录思想和表达的符号就可以成为是文字。广义的文字观强调了符号的视觉形式、记录思想的能力和能够通过思维的逻辑及按照一般通用规律可以得到读解的特点。按照这个定义,史前的岩画就是文字,因为岩画记录了人类表达。同样,现代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建筑的蓝图、现代计算机中的很多图标、数学和化学符号等也可以被视为文字,因为数学符号 (如≠、≥、△等)和化学符号(如H、C、O、Na、Mg)都具有上述特征,并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这些符号具有明确的可读和可理解性,且完全可能通过语言进行浮现。狭义上讲,文字仅仅指的通过规定的书写系统记录人类语言与表达的视觉符号。按照这个定义,文字则被狭义到那些具有规定性图形,并能够直接与语言相关的视觉符号。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与区别】

简单地说,文化常指观念,文明常指受文化支配下所产生的实践成果。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表现,但非所有的文化都能结出文明之果,而任何文明都有文化的背景和基础。文化可以决定文明的命运,文明的程度可以影响文化的改变。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较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例如,可以说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但一般不说“酒文明”、“食文明”和“服饰文明”。

(3)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 “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4)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文明”,但一般不说“汉族文明”,而说“汉族文化”。这也说明“文明”具有国家或地区性,“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明阶段的界定】

皮特·斯特恩斯在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提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高度发达的宗教、政治系统和大型建筑的庞大帝国都是一种普遍模式即酋长领地的变种。”但是同时,他又将其他因素也归结为文明的要素:“最初的文明……产生了文字、较大的城市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尽管“高度发达的宗教、政治和大型建筑”都是比较相对和模糊的概括,但是,文明的基本元素已经较好显现。

比斯特恩斯更加简单的概括来自于俄罗斯历史学家维克多·V·瑞布里克。他将多个文明因素进行考察后,提出了三个文明的主要特征,正如他在《世界古代文明史》所说:“……相对于原始时代而言,它(文明)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文明以城市、国家、文字等的出现为表征,以此区别于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虽然瑞布里克的判定标准更加简练,但是他提出的判定仍然同斯特恩斯一样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在考古学上如何界定一个古人类遗址是否进入了文明阶段呢?195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个叫克拉克洪的学者提出了三个考古标准:城市、青铜器、文字,这一个标准很快被世界学术界所公认。发现了城市遗址,可以证明社会不再是低级的公社阶段;出现青铜器说明生产力得到了实质上的进步;文字的出现也是高级社会的产物。这三个标志中,城市最重要,人类出现了城市,就代表国家已经开始产生。

克拉克洪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经格林·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丹尼尔提出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

【从四大文明古国到五大文明发源地】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

近百年来,在我国国内和海外华侨中间,一直流传着“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几乎所有的学生从小都被灌输着种标准的观念:“我们的祖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这种说法只是在我国以及一些华侨地区(或者说汉字圈)里流行,从未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

美国威廉·麦克高希认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则更加谨慎,他说:“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早期文明发源地

根据今天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史的认识,应该承认,过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规范,不该说“国”而应该称为 “文明发源地”或者“文明的摇篮”。考古研究更表明,年代最古老的几个文明地区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以及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这三大地区首先出现了文字和青铜器,中国的甲骨文在年代上要远远晚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再加上欧洲文明发源地——古希腊,人类文明的五大发源地的提法相对科学一些。

(1)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早王朝,兴起于两河流域。两河文明是西方最早、最原生的文明,其以极具特色的楔形文字泥板、宏大的神殿建筑为代表。

乌尔城遗址

苏美尔泥板文字

(2)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

公元前3500年早王朝,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影响发展而来,以象形文字和包括巨大的金字塔在内的石造建筑为象征。

金字塔

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

(3)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

公元前2700年哈拉帕文化,受两河文明影响,仅仅延续了1000年左右的历史就消亡了。印度河文明虽然发现了不少刻在石、陶、象牙上的字符,但至今无法解读,这与中国早期的情形类似。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哈拉帕印章文字

(4)中国(公元前1600年至今)

目前考古学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明遗址是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甲骨文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3600年左右。

殷墟遗址

青铜器与甲骨文

(5)古希腊(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50年)

公元前1900年米诺斯文明,“海洋文明”,区别于以上4中“大河文明”,明显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影响,兴起于爱琴海区域的克里特岛属于青铜时代的中晚期。消亡于公元前145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商朝中期)。

古希腊戈提那遗址

尚未破译的古希腊线形文字A

【结束语】

“五大文明发源地”的说法忽视了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美洲的古文明,虽然这些文明没有发展壮大,但是毕竟也是存在过的。于是又有学者加入了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而澳大利亚没有出现过文明,所以不列入。

按照文明的三要素来判断,石峁遗址、良渚遗址、三星堆遗址只能是古文化遗址,而不是古文明遗址,因为这三者都没有发现文字。二里头遗址是中国许多考古学者认为是夏朝文化遗址。然而二里头遗址只发现了城市,也没有文字,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青铜器(只有小型的少量的青铜器),因此很难证明是文明遗址,更不能证明就是夏朝都城遗址。依据目前的证据,只能说这四者是处于古文化向古文明过渡的时期。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算起,中华文明约有3600年的历史。

古文明的判定,最主要的是证据,不能因为出土了几件精美的石器或玉器,就说是古文明,那样的话,文明古国产生了几十万年了。更不能大言不惭的说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用火和制造石器工具,中华文明已经具有180万年历史了。

清朝最后的十位榜眼都有谁?

1904年7月4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果颁布,刘春霖成为当年的状元,也就是我国最后一位科考状元。当年的榜眼朱汝珍,也就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由此往上推10届,就是先后被选出的最后10位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参加殿试的大批同仁,文化素养和综合实力其实并不相上下,能否成为状元、榜眼、探花,在未揭晓成绩之前都是不可知的。既已看到结果,就成了定局,成为个人的终身荣誉和历史事实。之前,书画圈关照过太多的状元,这次,我们以榜眼为研究对象,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人生和书法情况。

中国最后的十位榜眼,始于光绪9年(1883年)的寿耆,终于光绪三十年的朱汝珍,前后22年都属于光绪皇帝当政期。

1883年的榜眼寿耆(字子年)是清朝宗室人物,若不依靠科举,也应该有着良好的仕途。但他却走大道,勇竞争,能考到那一年的第2名,估计和皇室徇私情有关。

寿耆当官声名不显,多在处理地方矛盾的官位置上度过,他亲眼见证了自己家族王朝的覆灭,此后消失于史册上。寿耆书法极为罕见,仅有几张作品就可见到真功夫!

1886年榜眼,名叫邹福保,高中那年他34岁。此后,他曾先后担任会试考官、乡试副考官等职务,又经历了母亲病亡,回家守孝……

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几年,他认为“文学侍从(官)无计于民,(主动)潜心研究经世之学”,因此,他辞官在家乡担任一所学堂的监督之职,分文不收(不要报酬)——他只想培养一批有识之士,这也招致一些同事,正面称他“高风亮节”,背地里称他是“书呆子”!

然而,小螳螂的胳膊无法干扰时代大车的前行,几年后时代巨变。邹福保闭门在家,不久病逝。他的书法,风姿绰约,文人精气十足,颇有韵味。

1889年的科考榜眼李盛铎,百科上称他是著名的藏书家、政治家。有一名作者著文称他是“奔走于权贵之门的丑角”,其实,要纵横于权力的官场,有几个人敢自称清白?不是张家门下走卒,就是王家门徒,这样的事,不应该夸张成个人品性优劣的标尺。

观看李盛铎的百科,其在清朝时最高职务曾担任山西巡抚,民国初年又被聘为大总统顾问(同时期编著了家乡县志《德化县备考》),晚年时一边当寓公,一边收古书,也算自得其乐。

在李盛铎身上,文从沈梦看到,藏书是他最出色的地方——经过他祖孙三代的积累,家里藏书超过10万卷。可惜他的儿子并不喜欢这些所谓的古物,在他死后,将多数作品出售。他多年的心血也由此变得无足轻重!李盛铎的书法,也很出色。

1890年殿试第2名文廷式,高中后曾担任光绪皇帝爱妃珍妃、瑾妃的老师,在光绪皇帝心中有一定的地位。而文廷式,志在救国,遇事敢言,他和康有为等人走得较近,由此受牵连,晚年在多处隐居而抱负难展,在郁郁寡欢之中伤害了身体,1904年病逝时,仅48岁。

文廷式在创作诗词方面,贡献突出,藏书也很多,他的书法作品大约和他的个性有关,以潇洒纵横的行草书为多,这和多数科考同僚们并不相同。

1892年殿试第2名吴士鉴,生于一个三代官家,文化修养极好。他在官场上并不出色,却以精研历史典籍而闻名。

他和父亲晚年一起收藏古书,这样的家庭父子,乐趣应该是蛮多的了!

1894年榜眼尹铭绶,据说本来应该是状元。在翁同龢的运作下,把状元让给了张謇,才让他屈居次席。

他为人聪明,文名很盛,由此曾被大总统袁世凯聘为机要秘书,但两人闹不到一块儿,不久他就辞官,去上海卖字为生!科举名士的气节,由此可见一斑,他书法的造诣和市场认可度,

在当时就应该有着很高的呼声。

1894年属于恩科,1895年才是正式的三年一考试,这一年的榜眼叫喻长霖。

此人能言善辩,在戊戌变法前,他曾和康有为激烈争论,谁也不能说倒谁。1901年,他又亲自和他台州农民头领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让对方投诚。民国后,喻长霖以“忠臣不事二君”为由拒绝官方工作,却又主持编修了《台州府志》,填补了当地方志的文化空白。

人生的晚年,他客居上海,卖字卖文,保持了文人的气节。

公元1898年,当年的榜眼夏寿田,他所取得的成绩是清代湘南地区最好的。

在官场上,他很不顺利,曾因为父亲说话而被清廷革职;民国初期,夏寿田积极为袁世凯服务,制诰多出于他手,不久却被官方通缉,狼狈逃匿于天津租界。

晚年时,夏寿田也定居于上海,颇为默默无闻。

我国倒数第2位榜眼左霈,是一位面容清癯、个子较高的书生。

他的一生较为平淡,最高实权职位当是1909年担任楚雄府知府。不久,母亲去世,回乡“丁忧”。民国后,左霈又先后担任清华学堂历史、国文教师。晚年在香港教书,其人虽不张扬,但他书法文化的造诣,也很强悍。

我国最后一位榜眼朱汝珍,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不喜欢他的家乡(广东)和“珍(珍妃)”名而撤了状元机会。

但朱汝珍对清朝有着很深的眷念之情,他的书法,具有王、柳、欧风格,却能有所创新,自成一家。因名气大,他题字要的礼金也高,并且有一个规矩,必须坚持——不能书写“民国”二字。由此,也可看出他

清朝经历了多少年?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国学基本常识?

百家思想

第1条 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

第2条 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

第3条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

第4条 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

第5条 孙膑:战国时期人,著作《孙膑兵法》

第6条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

第7条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

第8条 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著作《荀子》

第9条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

第10条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

第11条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第12条 范缜: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

第13条 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第14条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

第15条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文史常识

第16条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17条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第18条 《晏子春秋》: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第19条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20条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1条 《汉书》: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

第22条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第23条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第24条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第25条 《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第26条 《尔雅》:第一部词典

第27条 《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

第28条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第29条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

第30条 《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

第31条 《世说新语》: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第32条 《文心雕龙》: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第33条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第34条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第35条 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第36条 杜甫:“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

第37条 白居易:“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第38条 王维:“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39条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第40条 岑参: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41条 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

第42条 刘禹锡: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

第43条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

第44条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

第45条 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第46条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

第47条 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第48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

第49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第50条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51条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

第52条 李煜:“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

第53条 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第54条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

第55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第56条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第57条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

第58条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

第59条 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

第60条 汤显祖: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

第61条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朝的名著百科知识有哪些,什么是文化

第62条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

第63条 《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第64条 《西游记》: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第65条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

第66条 《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67条 《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第68条 《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第69条 《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

第70条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第71条 《儒林外史》:吴敬梓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科技地理

第72条 《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

第73条 《九章算术》:刘徽著,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算法,割圆法

第74条 祖冲之:第一个将圆周率准确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近1000年

第75条 《齐民要术》:贾思勰,北朝农学家,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

第76条 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泰西水法》,引入欧洲水利技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第77条 《禹贡地域图》:裴秀著,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制图六体”

第78条 《水经注》:郦道元著,详细介绍了全国的重要河流

第79条 《授时历》:郭守敬,比欧洲的历法早了三百多年

第80条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著,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第81条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李约瑟称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第82条 《天工开物》:宋应星著,“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

第83条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第84条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提出针灸学,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第85条 《神农本草经》:东汉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第86条 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

第87条 张仲景:“医圣”,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第88条 孙思邈,“药王”,著作《千金方》

第89条 《唐本草》,唐高宗时修订,最早颁布的官方药典

第90条 元丹贡布:吐蕃医学家,编著《四部医典》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

第91条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书法

第92条 书法五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第93条 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第94条 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第95条 颜真卿:其楷书端庄雄伟,代表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行书《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第96条 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鸟兽、山水等,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第97条 阎立本:唐代画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第98条 吴道子:唐代画家,尊称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第99条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

第100条 文字演变历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学功底为何如此深厚?

谢师友邀答如此有趣的问题!

曹雪芹做为清贵子弟,能倾心写就不朽之作,应为偶然。但是,又寓于必然之中。为什么?个人的际遇,特殊的背景,优质的基因,必须由他而发,而不得不发。

至于为什么中华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还有两位,如纳兰性德和舒庆春(老舍)都是满族。提问前也不用纠结,据说努尔哈赤女真(满族的前称)是北宋皇家的后裔。而徽钦二宗都是因为痴迷文化艺术而误国政,导致国破被俘,先虏到北京附近,后又被迁至黑龙江流域。但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如此强大,以至于通过《红楼梦》、《茶馆》及《悲画扇》等顶级文学作品表达出来,这不得不让人称奇觉怪。(一笑)

再者,先天的基因故然不可缺少,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就如同一些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杨振宁、丁肇中等,在西方学习研究经年,也能拿到科学上的桂冠。而同时代未能出国深造的许多优秀科学家,就没有这个机会。这说明要想成功的环境与平台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上浅见,可能令人笑饭,仅供茶歇之用也。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