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播放海洋世界动物百科视频,海洋霸主是谁

admin2023-12-07福利彩24 ℃0 评论

播放海洋世界动物百科视频,海洋霸主是谁?

数亿年前的海洋霸主?时间跨度好大,这是逼我往长了写呀。要不咱就以地球的各个纪元为界,从简单到复杂聊聊吧。

长文预警

多图预警图:地质年代及对应动植物

震旦纪,毫无争议的海洋霸主——变形虫

其它时期的海洋霸主是谁,都多少有点儿争议,唯有震旦纪无争议,因为震旦变形虫是地球上第一种掌握了“吃”这一技能的生物,其它所有生物都是它的食物。它们可以控制细胞内原生质层的流动,使其在外膜上“拱”出各种形状的突起来模拟肢体,用这种改变身体的形状的方法移动。图:现代变形虫

如果它“拱”出来的两个伪肢碰到一起,它们便会迅速愈合,融成一体回到体内。这使这些古老生物有机会将前进路上的其它生物拖入自己体内,形成一个食物泡,最后用酶将其溶解,变成自身的营养物质。

寒武纪,奇虾与翼鲎

五亿七千万年前的奇虾就是寒武纪早期的虎鲸,是当时一切动物的天敌。两米多长的奇虾在体型、速度、武器、装甲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即使长着厚壳的鹦鹉螺类也无法逃过奇虾的捕杀。图:奇虾

到了寒武纪晚期,另一种巨型节肢动物兴盛起来,它就是翼鲎。从四亿年前的寒武纪贯穿志留纪,翼鲎一直占据着海洋食物链的尖端。翼鲎相当于XXX……L版的马蹄蟹,身长达到三米,两只大螯所向披靡,浑身覆盖着坚硬的铠甲。平时它会将自己半埋在海床泥沙中,伪装成礁石。一旦有动物从上方经过,翼鲎便一跃而起,用巨螯将对方钳住、撕碎,送入口中。图:翼鲎复原图

志留纪,巨型直壳鹦鹉螺

这是一种腕足动物,它们主要靠捕猎节肢动物和早期鱼类为生。直壳鹦鹉螺的体长普遍大于一米,最大的种类仅外壳长度就可以超过十米。它们靠喷管向后喷水“倒退着”前进,速度很快,追上猎物后用八条强壮的触腕捉住对方,送入口中。

泥盆纪,巨型邓氏鱼

四亿年前,鱼类以长着盾甲厚皮的头甲鱼类为主,它们的长相类似于今天的清道夫鱼。邓氏鱼脑袋上也长着骨质的盾甲,一直延伸到下额,它们是第一种擅长于“咬”的海洋巨兽。邓氏鱼的体长达到惊人的七米,体重四吨,是当时海洋当之无愧的王。它速度快,个头大,咬合力惊人(大于两吨)。同时代出现的旋齿鲨等大型鱼类根本无法与之抗衡。邓氏鱼以其它鱼类和带壳的头足动物为食,它们唯一的天敌就是比自己更大的邓氏鱼。图:邓氏鱼想象图

石炭纪,希氏根齿鱼

这种恐怖的大鱼生活在石炭纪浅海和湖泊中,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它们体长十米,体重超过五吨,武器是它们可怕的牙齿(毕竟因此而得名嘛)。希氏鱼的牙齿长达22厘米,形如匕首,尖锐而锋利。尤其是它们在上下颌前端都特化出了鹰嘴形状的犬齿,这使它们的撕咬能力极为强大,猎物不大可能从它们口中溜走。图:希氏根齿鱼

二叠纪,旋齿鲨

旋齿鲨卷曲的下颌令人印象深刻,直到今天,生物学界依然说不清它们的下颌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连它到底是不是鲨鱼都弄不清楚)。旋齿鲨体长15米,体重7吨多,它们是当时所有鱼类的天敌。我个人猜测,这副旋齿的作用类似于大象的鼻子,它是可以伸展开并灵活运动的,平时卷曲起来以利快速游动。捕猎时,它们将下颌伸入礁石或珊瑚缝隙中,用上面的牙齿将藏身缝隙中的章鱼或鱼类钩出来吃掉。图:怪异的旋齿鲨

三叠纪至白垩纪,鱼龙类和水生恐龙

从三叠纪开始,海洋便成了爬行动物的天下。

最先出现的是鱼龙,它们由早期陆地爬行动物演化而来。它们体形如同今天的海豚,游速极快,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最大的较完整鱼龙化石身体长达23米,估计活体重达80到100吨,应该是滤食性生物,像今天的须鲸一样。其它种类的鱼龙体长都在6到10米,以乌贼等为食。短头鱼龙则靠着圆钝的牙齿捕食海底淤泥中的贝类。整个三叠纪,鱼龙的天敌只有各种鲨鱼,它们会互相捕食对方的幼体。图:大眼鱼龙

到了侏罗纪,鱼龙的霸主地位开始被鳍龙类恐龙取代,到了白垩纪中后期,鱼龙便彻底灭绝了。

鳍龙类中的代表是蛇颈龙,蛇颈龙的外形奇葩,就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脑袋小,脖颈长,身体宽大像乌龟,后面拖条短尾巴。是的,蛇颈龙靠鳍枝划水前进,不像鱼龙靠尾巴前进。大型蛇颈龙体长可达18米,但有一半是小小的脑袋和细长的脖子。它们的头虽然偏小,但嘴很大,口腔中长有很多细长的锥形牙齿,靠捕鱼为生。图:蛇颈龙想象图

到了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更残暴的猎食者出现了,它就是沧龙。虽然时间较晚,但这种源自小小崖蜥的海洋巨兽却一路披荆斩棘,几乎灭绝了所有古老的海洋霸主。沧龙体长超过17米,重16吨,巨口中装备着20厘米长的锥形利齿。除了自己,海洋中一切大一点儿的动物都是它的猎物,包括巨大的金厨鲨,当然也包括同类。图:沧龙捕猎想象图

沧龙视觉不怎么好,但嗅觉灵敏。分叉的舌头是它的嗅探器官。沧龙听觉也是一流,据说能把声音放大38倍,并可以利用上颚和吻部接收压力波,对猎物进行“回声定位”。

沧龙非常嗜血。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它们猎杀其它动物并不是为了充肌,倒很象是“没事儿杀着玩”的。同时期很多大型海洋动物的化石显示,它们的骨骼上满是沧龙巨大牙齿的咬痕,但身躯基本完整,只有少量缺失。古生物学家推断,极度嗜杀和同类相残很可能在陨石天灾前便导致沧龙家族衰落了。图:电影中的沧龙

好了,以上就是时间在上亿年前的海洋霸主全家福了。白垩纪后这七千万年中还有许多狠角色,以后再聊吧。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蓝鲸?

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目前属于濒危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被列为红色“濒危物种”。

今天海洋中有多少蓝鲸?根据2014年的统计,大约在10000至25000头之间,具体数量无法准确统计,毕竟这些大家伙分布在整个世界的海洋之中,而且分为不同的种群,精确的种群数量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注:今天海洋中成群的蓝鲸,图片来自网络

蓝鲸之所以著名,因为它是已知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动物,大个体蓝鲸的长度超过30米,体重更是在150吨以上。

图注:蓝鲸的巨大体型,其相当于40头非洲象或者2667个人的重量,图片来网络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在20世纪初,地球上大约有30万头蓝鲸。蓝鲸的身体较为瘦长,外形流线,其背后长有宽大有力的尾巴。正是蓝鲸的这些身体特征,使其拥有了很高的游泳速度。在极速状态下,蓝鲸能够达到5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

图注:蓝鲸瘦长的身体,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蓝鲸的大尾巴是其高速的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蓝鲸的高速曾经是其最好的保护伞,在早期捕鲸时代,由于帆船和早期蒸汽动力捕鲸船的速度优先,根本追不上蓝鲸,于是将目标集中在像座头鲸、灰鲸、弓头鲸、露脊鲸、抹香鲸这些体型大、速度慢的鲸类身上。蓝鲸由于被捕获量很少,因此种群数量也较为稳定和安全的。

图注:蒸汽捕鲸船在捕杀抹香鲸,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20世纪,随着捕鲸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捕鲸船速度的提高,蓝鲸成了捕鲸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二战之后,前苏联和日本开始大规模捕鲸,蓝鲸面临巨大灾难,每年被捕杀的蓝鲸都超过万头!

图注:在南极海域使用先进捕鲸炮捕鲸的捕鲸船,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上世纪初在南极海域捕获的大个体蓝鲸,图片来自网络

1966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蓝鲸并且进行全面保护。1986年,随着《禁止捕鲸公约》生效,一切商业目的的捕鲸活动停止,蓝鲸才最终摆脱了被捕杀的命运。

随着近几十年的保护,蓝鲸的数量正在缓慢回升,特别是北太平洋东部(北美洲西海岸)的蓝鲸数量已经增长至2200头,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原来的97%左右。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地球上蓝鲸的数量还非常少,特别是南极海域的蓝鲸数量只有捕鲸时代之前的1%,对于蓝鲸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注:与蓝鲸一起分享海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深海的动物那么大?

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早了,但我还是决定要回答一下。为什么深海的动物那么大?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因为深海动物根本就不大,现有的科学发现是从海面越往下动物体型总的来说就越小,而且从深海恶劣环境、生态系统的营养等角度分析,深海也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动物。所有的回答竟然没有一个指出来吗?

一望无际的大洋

深海的定义

海洋垂直方向分四层,分别是:

上层:海面200米以内;

中层:海面以下水深200-1000米;

深层:水深1000-4000米;

深渊层:水深4000-6000米;

超深渊层:水深6000米以下。

大陆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只有上层;大陆坡部分有两到三层;深渊层通常就是深海平原;而最底下的超深渊层只有海沟部分才有。

深海的环境

深海的环境非常恶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黑暗。只有海洋上层的光线才能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上层又叫光合作用层。中层的光线就不足以进行光合作用了,深层及以下完全没有光。没有光合作用,生态系统就从最底层的生产者断了。中层及以下,深海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二:一是少量自养细菌利用海底火山的化学物质合成有机物;二是海洋生物泵将上层的能量源源不断运往深海。

海洋生物泵,主要形式是“海雪”。海雪是浮游生物和生物分解残渣、粪便团粒等悬浮颗粒相互碰撞形成的絮状有机物,形成于上层,一直沉降到海底,在海中飘飘扬扬像极了雪花,因此而得名。深海尤其是深渊层、超深渊层的动物,主要食物就是海雪。上层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都在上层被消费和分解了,轮到中层的不过20%,到深层的才5%,到深渊层、超深渊层可能还不到1%。很显然,仅靠海雪这点能量养不过多大的东西,这就是深海没有巨型动物的根本原因。

北冰洋深海的海雪

播放海洋世界动物百科视频,海洋霸主是谁

二是高压。水面和大气中的压强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大气压,为0.1MPa。水面下每10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1000米深处就是10个大气压,4000米的深海就是40个大气压,万米的海沟就是100个大气压。如果把陆地或海洋表层的动物不加任何防护运到海底,这样的压力能直接把动物压死。

三是低温。海洋表层100米内温度受气温影响比较大,我们称之为温跃层。100米以下到1500米,随着水深增加,水温快速下降到4℃左右。1500米以下直至万米海沟,水温就基本不再变化了,一年到头都是1-4℃左右。这么低的温度只适合一些低代谢率的动物长期生存。

深海都有哪些居民?

绝大多数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上层。中层由于营养缺乏,动物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比上层少得多,主要种类包括褶胸鱼科、灯笼鱼科、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体长通常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不到60厘米的褶胸鱼

深层的动物就更少了,鱼类较常见的有小型钻光鱼、鮟鱇鱼、蝰鱼和尖牙鱼,体型大约在10厘米左右,超过25厘米的很罕见。中层的鱼类尚能进行长距离追捕和迁徙,而深层的鱼类为适应贫瘠的环境肌肉都已经退化,只适合悬浮在水中等待猎物主动送上门,代谢极为缓慢。

约氏黑角鮟鱇,长得相当奇葩

深层的鱼类可以吃的太少了,因此它们必须吞掉能遇到的任何东西,哪怕对方比自己还大,有一些种类为此进化出了超强的吞噬能力。栖息深度为700-2800米的黑叉齿龙䲢将吞噬大法修炼到了极致,有只不到20厘米长的黑叉齿龙䲢居然吞下了80多厘米长的黑刃魣蛇鲭,猎物足有它四倍多长。

吞噬大师黑叉齿龙䲢撑破了自己肚子

常驻深海层的动物中,体长有一米的吞噬鳗算得上很大了,它那巨嘴的颌骨构造非常松垮,可以张到很大,加上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使它足以比自己更大的受害者。

吞噬鳗的大嘴很夸张

到了深渊层,食物已经匮乏到吞噬大法都没有用武之地了。在深海平原,底栖的清道夫是主流,包括海胆、海参、小型鱼类、多毛蠕虫、双壳贝类和甲壳类等,它们主要以上层沉降的海雪为食。

深海平原的海参

超深渊层通常只存在于海沟中,这种特殊生境在全球都不多见,但还是有些鱼类在这里艰难求生。记录到潜得最深的鱼类是体长可达16.5厘米的神女底鼬鳚,捕获于8400米深的水域。与之相当的是体长可达23.8厘米钝口拟狮子鱼,科学家曾在海面下8200米处拍摄到它的身影。

水下7400米的拟狮子鱼,非常可爱

一些无脊椎动物包括某些海参、端足类可以栖息于更深的水域,如体长5厘米的短脚双眼钩虾,就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有11000多米。这种钩虾能消化埋在海底深处的木屑,这是它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短脚双眼钩虾

深海的大型动物

绝大多数大型动物集中在环境适宜的上层,包括现存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鱼类鲸鲨,最大的掠食性鱼类大白鲨,等等。

中层距上层比较近,动物垂直迁徙比较频繁,不少动物晚上到上层觅食,白天再回到深水躲避掠食者。因此这个水层大动物还是比较多见的,最长的硬骨鱼——8米的皇带鱼,最重的硬骨鱼——2.3吨的翻车鱼,就在上层中层都有分布。

这条皇带鱼有7米长

一些远洋掠食者包括鲨鱼、鲸豚有时会下潜数百米前往中层水域觅食头足类和鱼,柯氏喙鲸、抹香鲸等深潜型鲸类更是频繁进入中层觅食,它们有时也进入深层,但频率不高。深海的头足类移动很缓慢,对抹香鲸来说是唾手可得的猎物。抹香鲸的潜水记录是2200多米,喙鲸是2900多米,3000米以下就没有任何鲸类了。

哺乳动物的潜水冠军:柯氏喙鲸

大型鲨鱼能潜得更深,如6米的灰六鳃鲨和三种睡鲨,可潜水至深达2000-2500米的海域,是深海中真正的巨无霸。比灰六鳃鲨潜水能力更强的鲨鱼也有几种,但体型都不大,如体长达半米的的巴西达摩鲨可至3500米深的地方。唯一能进入深渊层(4000米以下)的鲨鱼是一种名为棘鳞乌鲨的小型鲨鱼,体长75厘米,潜水记录4500米,是浅的最深的软骨鱼。

格陵兰睡鲨可深潜至2200米

两种巨鱿——长达14米、重达275公斤的大王鱿和更为粗壮、可达半吨的南极中爪鱿,在中层和深层都有分布。两种巨鱿可能是我们熟知的大型动物中仅有的不见于表层只见于深海的动物,但它们主要分布2000米以上,都还没够到深渊层,离很多人想象的万米深海还差得远哩。

最大的头足类:南极中爪鱿

在深渊层半米长的东西就是巨物了,到超深渊的海沟只有些小鱼小虾,8500米以下就没有任何鱼类了,万米的海沟中5厘米的小钩虾就算得上小巨无霸。这些小动物结构和习性极具特色,很有研究价值,这与一些人想象的未知巨型动物还是有较大距离。

总 结

广袤的大洋和万米的海沟容易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受电影《巨齿鲨》和一些海怪小说的影响,很多人一口咬定深海中有大家伙。然而想象是想象,科学是科学,事实证明那些最大的动物几乎都在表层。科学家不但未在深海发现任何大型动物存在的痕迹,而且证实了深海恶劣环境根本不适合大型动物生存。深海藏匿有未知巨型生物的谣言可以休矣!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大海里的动物有哪些?

海里的动物有海龟、水母、乌贼、鲸鱼、带鱼、鲍鱼、比目鱼、金枪鱼、章鱼、牡蛎、带鱼、红翅鱼、鲨鱼等品种,其中海龟又被称为活化石,其背甲为心形,水母体型透明,颜色鲜艳,乌贼又叫墨鱼,嗅觉发达

史前海洋巨兽沧龙是怎样的生物?

沧龙(Mosasaurus)是中生代最恐怖的海怪,同时是白垩纪海洋中的顶级杀手。

沧龙称为海怪、海龙,但是被称为“海洋巨兽”有些不妥,因为“兽”字通常代表哺乳动物而非爬行动物。在分类上,沧龙属于蜥形纲-有鳞目-沧龙科-沧龙亚科-沧龙属,常用分类上被归入爬行动物家族。

图注:电影《侏罗纪世界》里的沧龙,图片来自网络

沧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最末期,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分布面积还是很广大,模式种是发现于荷兰的霍夫曼沧龙。

图注:沧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沧龙在地球上仅仅生活了400万年的时间,但是却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恐怖,也是最强大的海怪之一。

沧龙生性凶猛,体型巨大,它们会吃掉任何一种在海洋中遇到的动物,无论是菊石、鱼类、海龟、蛇颈龙,甚至连同类都不放过。沧龙会张开血盆大口,直接将猎物咬住然后吞下去。

图注:捕食猎物的沧龙,图片来自网络

沧龙所在的沧龙家族(沧龙科),在9000万年前出现,到6600万年前灭绝,在短时间之内就演化出多种形态及生态位,成为白垩纪海洋中的统治者,碾压了同时代的各种蛇颈龙和鲨鱼。

图注:各种属于沧龙科的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沧龙是整个沧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极具代表性。沧龙体长约18米,体重40吨,但是根据一些零散的化石推测,其最大个体的体长应该能够超过20米,相当于今天最大雄性抹香鲸的长度。

图注:沧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通常认为沧龙就像一条长了四个鳍状肢的大海蛇,其实沧龙家族和蛇类的关系真的是非常近,但是沧龙可要比蛇巨大粗壮得多!沧龙脑袋巨大,一张大嘴中长着两排锋利的牙齿,最特别的是在沧龙口腔内部顶上长有两排小牙齿,这两排小牙齿被称为“翼齿”,作用是吞咽猎物的时候用于固定的。

图注:沧龙口腔顶部还有两排小牙齿,图片来自网络

沧龙的身后有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以前的观点认为沧龙的长尾巴像鳗鱼一样,细长而灵活,但是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沧龙的尾巴上有尾鳍,就好像将鲨鱼的尾巴倒过来一样!沧龙的身体下方有两对四个鳍状肢,鳍状肢是曾经在陆地上生活的祖先四条用于奔跑的腿演化而成的,作用则是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以及改变方向。

沧龙是沧龙家族演化的顶点,代表了一类陆生爬行动物进入海洋,并且成功演化成为海洋中最顶级食肉动物的过程,其巨大体形、凶狠的习性将其推上了“白垩纪海洋之王”的宝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