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天下足球2002世界杯纪录片,好看的美食节目有哪些?

admin2023-12-08网络热点19 ℃0 评论

天下足球2002世界杯纪录片,好看的美食节目有哪些?

作为一个无法每天精致地做上一餐饭,成天靠外卖和食堂打发自己的穷忙族,料理视频的存在,就像一颗维生素,改善着因粗糙过活而失衡的心灵。而那种有朝一日用得上的念想,也成了让生活更充盈的希望。

去年六月在这篇影评(比起黄·方便面·磊,这个叔才最适合当中国版《深夜食堂》的店长)中给大家推荐了@日食记,而这一次,我又要奉献出另一个我雪藏多年的博主——@Amanda的小厨房。

早期的Amanda走的还是不露脸路线,镜头只给食物和用具,配上柔声细语的讲解。这种类型的美食视频在当时就比较常见了,功能价值也是大于观赏价值,但鉴于Amanda的菜谱一看就高级又独特,大阪烧,手打乌冬,瑞典肉丸之类的,所以我还是会经常收看。

到了2016年,由于粉丝的增多,直接盗用视频发布的人也开始多到不堪忍受,因此为了保护版权,Amanda选择了用脸打码的方式打击盗版。

于是一个不算很美,有点微胖,但笑容可爱的害羞妹子就出场了,这个时候视频的观赏性也增加了很多,会有这样,虽然不复杂,但是还挺有趣的小示意图:

画面的美感也有了提升,镜头的选择也丰富了很多:

但到了这个阶段,Amanda也依然如她自己所说,是个“正经厨娘”,很认真,却也有点一板一眼地描述她所做的菜肴,即使露了脸,也很少看镜头,而总是低着头很拘谨的样子。可以感觉到她的用心,却始终不是很有趣味性。

待到2017,越来越适应镜头的正经厨娘,终于开始直视镜头,大大方方地说话,虽然从模样上看,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还长胖了一点,但是整个人却变得容光焕发,因为喜欢她本人来看视频的粉丝也多了起来。

随着本人的自信增长,她的视频也变得越来越有趣。

在选题上,她开始更多的聆听粉丝的声音,推出类似“脏脏包”这样的料理视频,但依然有她高品位的坚持,比如复刻红楼梦里“豆腐皮包子”。

她一贯的口述旁白也变得不再一成不变,虽然还是秉持了她一贯的严谨用词,但偶尔也会一本正经地抖机灵。比如这个“抹茶味的原谅包”:

贴地气的菜肴她能手到擒来,高难度作品她也从不惧怕,有时候还不忘调侃自己一句“做作”。冷淡风的抹茶渐变慕斯和姜饼锁妖塔,都是让粉丝无力交作业的神作:

【曼食慢语】我Amanda带着既美又作的抹茶甜点又来了https://v.qq.com/x/page/g0539mtbhxd.html收下这座吸赞神器姜饼锁妖塔!镇住所有的圣诞轰趴https://v.qq.com/x/page/g05215fso0f.html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放出真正的大料了。

Amanda的年夜饭大电影,才是她的最佳代表作。一个进度条非常良心的大作,长达56分钟的年夜饭教学视频:

曼食大电影!2018年Amanda的年夜饭重磅来袭 https://v.qq.com/x/page/i0548nyt5kx.html

这是Amanda从2016年开始每年必推出的系列,从一开始非常包邮区口味的“鸡茸冬笋滑蛋羹”“清炖狮子头”“糖醋鱼”,到现在,在金主的赞助下,开始有了“帝王蟹两吃”“佛跳墙”这样看看就好的真·大菜。

2018年夜饭大电影在制作上,也更讲究,有了正经的片头曲和看上去有点高大上的六毛钱特效:

这是一个从买菜、备菜、烹调到上桌开吃,都完整的呈现出来的料理视频。

相比平时的视频,年饭视频看上去更加精致,无论是Amanda本人的造型,还是厨房的摆设,乃至这一台子非常美(昂)貌(贵)的厨具,都能从各种意义上满足看料理视频的观众的需求。

视频按照年饭的准备规律分为了两天,非常贴心的考虑到真正可以使用到这个菜谱的人,所有的流程也讲得有条有理,清晰详细。

但更多的,不仅仅教会观众做,而是将观众拉入到这个流程中,去体验到这种乐趣,无需动手,也能体会到做年夜饭过程中的浓浓年味儿。也不奇怪会有粉丝在弹幕里说,看过就像吃过一样满足。

虽然各大视频网站以及她的官方微博@Amanda的小厨房都有这个视频,但我还是推荐大家到Bilibili上面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279382/),毕竟这样热热闹闹的视频,配上热热闹闹的弹幕服用才最有意思。

你觉得周浩的纪录片怎么样?

由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未视频及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导演大师班,邀请了多位纪录片导演,在4所高校举办5场讲座,本文为12月16日周浩导演的讲演内容。

周浩导演,曾有着十多年做记者的经历,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任摄影记者。

有着记者身份的他,在其多年职业生涯里,曾为台湾《大地》地理杂志拍摄了十余个专题,题材涉及民俗、人文、环保等,成为该杂志在中国大陆最佳图文摄影师之一。

2001年下半年,他开始尝试纪录片的制作。2002年,完成处女作《厚街》,此片被誉为罕见的真实反映中国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力作,并获得了“云之南人类学摄影展”黑陶奖(最佳新人奖),还入选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

他的纪录片代表作有《大同》、《高三》、《厚街》,其作品曾两次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厚街 (2002)

以下为周浩导演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由未视频整理)

周浩:大家好!我争取今天说一点以前没有说过的话,讲一点以前你们没有看到的故事。

我先从我跟纪录片的关系开始吧,就是我是怎么做纪录片的,然后做纪录片遇到一些什么问题。

我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我大学学的是工科,然后分配到一个研究所,在一个研究所干了四年,然后去媒体,我因为是贵州人,我在贵州日报干了两年,去了新华社,在新华社干了五六年,去了南方周末,在南方周末干了三年。

其实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照相,后来很偶然的机会就学了照相,主要是因为一直觉得我所经历的人生里面遇到最聪明的人就是学工科的人,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没有出头的日子,他们的智商非常高。后来回到贵州研究所,我觉得研究室几位师兄的智商都远远在我之上。

后来学了摄影,好不容易挤进了一家报社。我在做摄影师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类别叫做图片故事,我就拍了很多图片故事,我现在想起来我第一次跟纪录片结缘,是在贵州山村拍了一个麻风村,现在麻风村这个词大家听得都不多了,就是一个流行性疾病,这个病在中国二十多年前已经宣布不再产生新的麻风病人。当年染上麻风病,被隔离到一个村子里面,这个村子里面的人会结婚生子,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也不能去外面上学,麻风村里面的病人学历稍微高一点的就教这群孩子,建了一个非正规的小学,我当时拍了一个图片故事叫做《麻风村里的小学》,这个片子对当时的我来说,我觉得还是蛮得意的一个小小的成绩,当年的中国青年报是很厉害的,我的片子就在中国青年报上弄了一个整版。

这个报道出来后不久,应该是上海电视台有一个编导给我打电话,说你这个故事挺好的,能不能带我们过去看一下,我们准备拍一个纪录片。我就带着4、5个人去了这个村落,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摆拍的东西,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在老师身上挂了一个无线麦,那个片子我没有看到,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卫星电视。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纪录片,因为当时是一个记者出身,有记者一些基本的功底,看他们的拍摄方法我觉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难的,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跟纪录片有紧密的接触。

后来我到了南方周末,我印象特别深刻在2001年北京有一个民间机构,具体名字记不清楚,他们办了一个影展,名称叫做首届中国独立电影展,南方周末那时候还比较火,就支持了这么一个活动。支持这个活动以后,当时请了一帮评委,最后评片子,印象特别深刻,那一届影展有两部片子大家认为比较好,一部是杜海滨导演的《铁路沿线》,拍了一些关于流浪孩子。另外一个片子叫《盒子》,那是中国最早期关于同性恋的纪录片。当时就是这两部片子,他们在评比的时候一致投票把一等奖给了杜海滨《铁路沿线》,我们是做记者出身的,觉得他对人物的探讨不够深入,还不如我们记者做的关于流浪汉的深入报道,他们一致认为把这个奖给《铁路沿线》,但是我们这帮南方周末的人就嘀咕,我们认为应该把奖给《盒子》,现在想起来这个片子也没有特别,但是在40、50年代我们认为是很新奇的、少见的,但是最后奖还是给了《铁路沿线》。

《铁路沿线》(2000)

我记得非常清晰,我当时是一个摄影记者,我在现场帮整个活动做记录,他们在一个20、30平方的小会议内里面评片子,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说了一句,你们给我三年时间,我一定拍出一部片子,后来有人就说,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这一天。其实当时我什么都不会说,我记得那个活动大概是在9月份约束的,当时我还在南方周末就职,回去后就买了一台索尼的摄影机,是刚出来的一体机,带有话筒,但是话筒声音是不好的,不到2万块钱,我当时还是下了蛮大决心的,买了这么一台机器。

题材应该是2001年还是2002年,那一年南方周末在春节的时候做了一个报道,这个报道的名称叫做“向南、向东、向北”,讲的是春节以后民工潮开始返回工厂打工的系列报道,大概是从中国中西部开始,分几个组,跟踪这些农民工。其中我跟了一组在东莞的厚街,就写了这样一个报道,我当时拿着摄影机跟着他们的口述,我一个同事开车带着我去的。去了之后我有一个直觉,知道这里一定有戏,一定有故事。

那是什么样的出租屋呢?东莞本地人会把自己的房子租给二房东,珠三角的房子空间很高,大概有4、5米高的空间,一楼可能会做厂房,里面空荡荡,没有隔断的,就把房子隔断,二房东会自己花一笔钱,把它隔壁成一个小房子,但是又不可能修一堵五米的墙,只修了两三米,这个环境一看我觉得很特别。

这个地方在东莞厚街,东莞厚街的民工一个重要的来源地是四川的金堂县。中国人出来打工是希望带亲戚的,这种亲戚带亲戚就导致一个村子里面或者一个县城里面相对在一个地方进行打工,这是中国比较特别的地方,会以家族为线把这些人给串起来。因为我是贵州人,贵州话实际上跟四川话特别近,所以我很快就跟那些农民工在语言上没有障碍了,就拿着我到手不到一个月的摄影机,那是十一长假,那时候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南方周末周四出报纸,我星期五、六、日就在那儿待着,刚开始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请教在贵州电视台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那个时候机器特别不稳定,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些素材我现在还保留着,我拍了不到一点素材大概是500兆左右,但是电脑一天会死机几十次,最滑稽的是那时候我拍这个片子有一个识码,识码都一直保留在上面,我以为识码在后期编辑可以去掉,后面编辑的时候才发现去不掉,怎么办?只能把它裁掉,所以那部片子也是特别不规范。

拍片子就是跟人相处,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每个摄制组最好有一个女人,为什么?我现在到了这个阶段发现,有的关系天生就是男人搞不定的关系。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在那里经历了三个孩子的出生,拍到孩子出生,拍到了杀人事件,那个片子它是一个非常本能的记录。好的纪录片是什么东西,好的电影是什么东西?我觉得就是我有一种强烈的要表达的欲望,这种表达的欲望有的人愿意写字,有的人愿意发朋友圈,有的人愿意拍片。再往前面走,我刚刚做摄影记者的时候我的文字非常糟糕,我是一个工科生,我写个1000字的文字都会非常摇头,我拍照片,我虽然也能拿一些奖,但是我觉得拍照片有非常大的偶然性,我拍照片其实并不差,今天一个朋友还跟我说,我拍片子还蛮有感觉的。我觉得我拍照片没什么天赋,但是后来莫名其妙走上了影像这一条路,影像这个东西变成了我自己很好的一个手段。

刚才说到了女人,曾经有一个人物我拍到一半拍不下去了,为什么?她老是躲我的镜头,实际上我跟她也没有太大的矛盾,突然之间关系就理不清了,我就叫我的前妻,她也是记者出身,摆平了跟这个女人的这个关系。我觉得技术是很关键的,但是别人为什么让你拍,这个比拍本身更重要。

拍完《厚街》以后,好片子都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刚刚拍这个片子并不是要赌这个气,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表现手段,一个方法,这种方法是我用文字和照片不能很流畅表达的东西,突然找到了影像,我觉得影像好像更容易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种感觉其实对我来说其实是很一种美妙的关系。走到现在如果说我有什么特点,我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真的要找个性的话,我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人,而且我认为自己智商不高,为什么能在这个行当走到现在,我觉得就是我有一种很庸俗的亲和力。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别人不那么防备我,于是我就能拿到我要的东西,而且我的经验是,你到任何地方去拍片子,并不是去编造一个理由说我为什么要来拍你,而是在第一时间告诉别人为什么要来。如果你这个理由别人不同意怎么办?不同意你就换一个人。我拍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把握我要去拍一个人,别人一定会同意我的拍摄。

比如我的第二部片子是《高三》,我为什么要拍《高三》?《厚街》刚刚一出来,那一年正好是云之南首届影展,我的片子送过去,莫名其妙拿了一个奖,那时候好像是5000块钱,这还是一个民间的奖,好像并不足以证明我自己是这份料,所以我现在想起来拍《高三》的原因,就是想在一个短时间内拿出一部片子里,这部片子得让我的亲人,我周边的人认为我有能力拍片子。

高三 (2005)

虽然现在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不在乎奖项,但是奖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会是一个催化剂,是迷魂药,就算它早期是不挣钱的,但是你连名都捞不到的,你回去怎么跟妈妈交代。社会不承认,周围的朋友不认可你是做不下来的,所以我经常会说纪录片实际上是一种关系,日本导演说纪录片就是讲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更愿意把这种关系拓展一下,它还需要你理清楚你跟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打不通是做不下去的。

这些关系怎么打通?有时候奖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应该拍一部片子,让别人认识到我的能力,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傻劲,发现高考是一个不错题材。恢复高考30年了,从来没有一个人做过纪录,而且大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来,我还联系过黄冈中学,但是他们拒绝我了,后来去到了我同事的一个中学五平,见到了一个老师。我们在座的任何人只要愿意开放你们的空间,它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看的纪录片,关键是别人对你这个空间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其实开始拍的时候我特别后悔选择那个班,因为那是一个文科班,那个班前十名都是女生,男生在那个班是特别弱势了,拍了半年以后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东西,阴盛阳衰的感觉,但是到了后来这个情况有了好转。

这个班有一个女生叫做林佳燕,就是以这个女生的日记展开的,这个东西要把握度,你不能很早期告诉她我们要用你的日记。其实纪录片的导演作用是非常大,我在拍第一部片的时候拒绝了署名导演,我的署名是制作,因为我看的是现实中的人,又不需要别人扮演,应该不叫导演。但是做到第二部,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真实,真实都是被导演构建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蒙太奇,你是把生活重新架构过了,重新构建了一个世界,只是说它的演员是现实中的人物而已。

再回到《高三》,我第一次进高三这个班的时候我是怎么跟他们说的?我说高考恢复快30年,从来没有一个人做过纪录,我非常有幸,你们的校长也非常愿意我走进你们的班,我准备用一年的时间跟你们在一起。这个班成绩不好,最后考的最好的也就是厦门大学,民族学院这样的学校,当然是他们班底子不好,不是我的原因。有人说是不是我影响他们?我不承认这一点。若干年后过去了,这部片子它不是最好的片子,至少是我的片子前五位之外的片子,但是这个片子对这些片子里面的同学而言,它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对于我的意义。

作为一个片子,第一时间好像是我自己做的,如果这个片子最后能变成别人的一种记忆,你说我免费去帮别人拍片子,别人为什么不愿意呢?这个班的同学已经有人生两个孩子了,他们已经30多岁了,到今天这个片子对于我的意义大,还是对他们的意义大?所以这么一想以后,其实你觉得你再去跟别人谈片子的时候,别人还会有那么大的障碍吗?所以我一直觉得你怎么能拍到一部纪录片?它永远都是要你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诉求达成共识。我每次拍片子都会说,这个片子一定是我们合作的一个结果,我觉得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这一部片子给完成。我们每个人,哪怕是再孤独的人,也是一种社会型动物,他永远希望跟人群发生交流的,有的人会有社交障碍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社交的时候有恐惧或者觉得受压抑,导致他不想跟别人进行社交,但是外部的环境是足够友善的话,我相信任何人都愿意跟别人交往,所以我们拍片子的时候都会尽量找这样的人。

其实你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所谓成功的案例,实际上我被拒绝的时候是非常多的,有时候就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东西。我有一个片子叫做《差馆》,是拍广州火车站的。广州火车站的人员他们问我要拍多久,我说起码要拍一两个月,后来被拒绝掉了。火车站广场派出所是我其中一个点,我的一个摄影师来自于广东电视台,我们报告递到了越秀区公安分局,出人意料广州火车站拒绝了我,但是越秀公安分局同意我了,于是我就在这个派出所完成了这部影片的拍摄。拒绝你是常态,同意你是一种幸运,如果你这样处理这个问题,这样就不会失望,其实我的很多片子都是这么拍出来的。

差馆 (2010)

有的片子是机会找到了你,你时时刻刻脑袋里面有一根弦是绷紧的,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是能拍一点官员是怎么治理国家的,是不是很好呢?有一次我去了河南的一个县城,正好那个县长请我吃饭,在那个饭桌上,就问他能不能让我拍,他同意了。后来我们回到广州,不到两周,他打电话过来,他要被调走了,我想完了,又过五分钟他打电话,我要调走了,你们不来拍吗,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进行的。

如果是我给大家的忠告,我经常会开玩笑,有想法拍纪录片的可能有10个人,但是最后动手去拍的可能只有2个人,最后只有1个人会把他剪出来,把它剪出来的人绝对不是当初点子最好的人。所以纪录片这个行业我倒并不觉得有多么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重要的是有一个好想法,你有一个好点子,就去做吧,其实在座的人,这么200-300个人,也许将来做纪录片的人一个都没有,但是我希望你们能成为纪录片好的观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这件事情的,做纪录片实际上是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心脏,你有很好的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能力。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大概是去年在上海办了一个大学生影展,我们几个人去评片子,我们把一等奖给了一个西北师范大学的一个学生,他拍了一部片子,到时候晚点发给你们,你们看看这个片子。他是一个特别木讷的男生,不善言辞,他的爸爸嗜赌,老家是江苏常州,影片一开始就是在常州,他爸爸剥一个黄鼠狼的皮,他爸爸还给他讲一些赌博的事。这个影片就是这个男孩子跟爸爸住了几天,发生的一些交流。在你们这个年龄面子蛮重要的,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家庭是农村的、爸爸妈妈是离异的,他们会不善交流的。我们会给这个大学生这样一个奖,因为一般大学生选的题目都是老人院、盲人,其实你们高高在上,好像有人文关怀去关心那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其实他这个片子在干嘛,我认为他在进行自我救赎,自己跟自己对话,产生对话,其实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

我认为更多的状态都是在说我们自己,就是我怎么跟这个世界发生交流,我怎么跟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我怎么在短短这几十年中能够好好苟活下来,我认为这才是一部好的影片,不管以后做任何职业都要学会跟自己交流,这个同学做的事情就是自我的救赎,这样他就放下了很多包袱。而且他本身在跟父亲的关系上,这部片子也会让他自己以后怎么样跟父亲相处,因为我们每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其实很多时候做纪录片就是片如其人,大学里面有一个口述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让同学们拿着机器面对自己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家人,这辈子你们如果能处理不好跟父母的关系,跟亲人的关系,我不认为你会一个美好的人生,做这样的梳理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做纪录片这么久,有人跟我说,做纪录片以后你自己到底有些什么变化,有些什么影响?我至少觉得我现在的脾气比20年前好多了,我以前是一个特别急脾气的人,后来温和了很多,学会跟人打交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人,我不善于读书,考的学校是江苏工学院,现在叫江苏大学,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上南大,要学天文系,见到街上有什么斗殴、吵闹,我一定是绕着圈子走的。做完纪录片以后,我自己会要求我自己跟这样的事情接近,我知道这一定是我绕不开的东西,比如说对别人采访我,拍我是蛮抗拒的,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不愿意给自己拍照片,后来我想,我既然要去拍别人,我当年应该让别人拍我,其实这就是一种沟通,完善自己性格一些蛮重要的细节。我经常会说,到了现在还在成长,还在进阶,这种感觉其实是非常美妙的,纪录片拍到现在,当然我不是自己找钱的导演,能够做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纪录片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能找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找到别人生活里面一些所谓的“亮点”,这种感觉我觉得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

我马上快50了,就觉得每次去采访,每拍一个新片子都会增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这样一份工作,又能养家糊口,又能让我自己的人格完善,我为什么不选择呢?所以怎么跟真实打交道,怎么跟人打交道,就会慢慢在你的片子里呈现出来,这种感觉应该是支撑我做下来非常重要的原因吧。你们以后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就要在工作当中不断让自己进阶,像打怪一样的,那种感觉是有意思的。

2002世界杯中国出线之路?

众所周知,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了2个国家联合主办世界坏的先河,也是中国男足第一次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当时亚洲本来有4.5个决赛名额。韩国和日本作为东道主自动入围,直接占去两个名额。使得亚洲其他球队来竞争最后仅剩的2.5个名额,何其残酷激烈的竞争。

幸运的是当时的亚足联副主席张吉龙抽签时将中国队成功地避开了沙特和伊朗两个强队,进入了相对较弱的一组。在只有各自小组第一名才能晋级的情况下,能够力压卡塔尔,阿曼等西亚苦主,以8战6胜1平1负的积19分的战绩高居第一,获得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的资格。不过后来的决赛圈成绩惨不忍睹,三场比赛一场未胜,一球未进,净胜球为负。遗憾出局。

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主要演员后来怎样了?

先说个冷知识:《尼罗河上的惨案》莎乐美是“波洛大侦探”彼得现实生活中的小姨子;“林内特”是《加州旅馆》演唱者唐·亨利的女友,对,就是那个老鹰乐队的主唱。

今天给大家聊聊《尼罗河上的惨案》几位主要演员的近况,这些表演级大师还有谁健在?他们过得还好吗?

一、“林内特”最近真的继承了大笔遗产

先说说我心目中的女神林内特!

linnet英文原意是指“红雀”,这是一种性情暴躁、占有欲强烈的鸟类,象征角色本人的性格。

林内特算是中国观众视野里最早的“白富美”了,高贵典雅、气质如云,一出场便是大轿车劳斯莱斯。

扮演者洛伊丝·奇利斯也确实出身大富之家,她的叔叔是德州石油大王。

1947年4月15日,洛伊丝出生于德州休斯敦,在著名的芬奇学院念大二时被《魅力》杂志编辑发现,从而走上模特之路。

洛伊丝可以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顶尖的国际名模。

七十年代初她踏入影视界,曾与罗伯特·雷德福一起出演过《了不起的盖茨比》(1974年版)。

1978年拍摄《尼罗河惨案》时,一位导演前来探班,偶然相中洛伊丝,盛情邀请她出演《007之太空城》妙算博士。这一集投资3400万美元,相当于前六部的投资总和,票房更是惊悚——2.1亿美元!这个纪录直到十六年后的《007之黄金眼》才被打破。

近年,某权威杂志做了一次“你最心仪的邦女郎”票选,洛伊丝名列第一。

观众们说她看起来非常有女人味、有书卷气,不似其它邦女郎那般风骚俗气。看来中外观众对女人的口味都差不多。

洛伊丝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恋情,男友是老鹰乐队主唱兼鼓手唐·亨利。

《加州旅馆》这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场演出时间为1994年4月27日,一年之后,唐·亨利娶了另一位名模莎伦·萨默尔。

落单的洛伊丝直到十年之后的2005年才嫁给了著名金融家理查德·吉奥斯,而这一年洛伊丝已经五十八岁了。

去年五月这老爷子去世,洛伊丝继承了大笔遗产,成了货真价实的白富美。

虽然洛伊丝可能压根不稀罕,但钱总比文艺青年靠谱。

不信请看“杰奎琳”的际遇。

二、“杰奎琳”为伍迪·艾伦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电影里她的男友被人挖墙角,现实生活中也是。

中国观众一直有个逻辑没搞懂,为何西蒙会为一个身材样貌一般的穷姑娘去杀白富美。

就连扮演杰奎琳的女演员米娅·法罗都经常自嘲——“我的三围是20-20-20。”

但她年轻时确实是名震一方的大美人儿,在外国观众眼里她就是美得不可方物,尽管拍摄《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一年她已经三十三岁,还是六个孩子的妈。

米娅·法罗1945年2月9日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导演,她的教母是大名鼎鼎的费雯·丽。

她家居住在著名的纽约达科他上城,邻居非富即贵,有亨弗莱·鲍加的遗孀劳伦·芭考尔、朱迪·加兰、伯恩斯坦、约翰·列侬等等。

1980年12月8日列侬被粉丝枪杀,刚巧下班路过的米娅·法罗全程目击。

米娅·法罗这一生唯爱文艺青年。

她的三段感情生活都很令世人瞩目,十九岁那一年她不顾父母反对嫁给大她三十岁的歌星弗兰克·辛纳特拉,1969年人类登月带上去的第一首歌便是由此君演唱的《fly me to the moon》。弗兰克还是电影《教父》歌星乔尼的原型,被教父扇小嘴巴“你要像个男人”的那个。

第二段婚姻她嫁给了音乐家安德列·普列文——《窈窕淑女》的作曲,曾经拿过四尊奥斯卡奖座。

刚刚拍完《尼罗河惨案》后的1979年,二人离异,米娅·法罗很快又投入了导演伍迪·艾伦的怀抱。二人断断续续维持了将近十二年的感情生活,没有领证,其间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1992年,伍迪·艾伦移情别恋,娶了米娅·法罗的养女宋宜。她成了他的岳母。

三、“西蒙·道尔”后来成了《鹰冠庄园》的导演

西蒙·道尔这张俊颜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巧得很,演员本人也叫西蒙。

西蒙·麦考金戴尔1952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剑桥郡,比“林内特”还要小五岁,比“杰奎琳”小七岁。

导演是对的,这样一张稚气未褪的面孔打死你也猜不出他是真凶!

西蒙的父亲是皇家空军知名将领。小时候他的志向是成为飞行员,高中时他因视力不佳放弃了这个理想,转而投入表演行业。

毕业后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戴安娜·里格(《阳光下的罪恶》阿琳娜)一同演出了不少莎士比亚戏剧,大受欢迎。

西蒙事业的重大突破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之后他接到许多肥皂剧片约,都是反派小生戏路。

但西蒙无意影视,他最爱的还是话剧表演,不过为了捧红第二任妻子苏珊·乔治,他专门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也是一痴情汉子。

2010年10月13日,与大肠癌抗争了四年的西蒙·麦考金戴尔不幸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四、“雷斯上校”是本片第一位去世的演员

近些年影视领域一直有个声音,说世界上凭最短时长表演拿了奥斯卡影帝的是《沉默的羔羊》霍普金斯——“啊,他仅凭七分钟的演出便拿到了奥斯卡!”

这样说是不严谨的,《沉默的羔羊》霍普金斯第一次出场就是7分钟,全片表演时长24分52秒。

而纵观影史百年,真正最短表演时长影帝其实是大卫·尼文。

1959年,大卫·尼文凭借《鸳鸯谱》23分39秒的表演,拿到了第三十一届奥斯卡影帝!

大卫·尼文在欧美影坛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二战之前他已是名震英伦的大明星,名利双收的他后来抛开一切投入战火,以身犯险。

他在步枪旅官衔就是上校,当时他手下有个传令兵,叫彼得·乌斯蒂诺夫,二人保持了毕生友谊。

1980年拍摄《海狼》时,出于爱国热忱,身患渐冻症的大卫·尼文仍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

1982年拍摄《阳光下的罪恶》时他已重病缠身,无缘出演,这一年秋天大卫·尼文也接到了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葬礼的邀请函,此时他走出家门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年之后的1983年7月29日,大卫·尼文病逝于瑞士,享年七十三岁!奥黛丽·赫本出席了他的葬礼。

葬礼上最大的一只花圈来自伦敦机场的搬运工人,挽联上写着:“向曾经走过候机大厅最绅士的先生致敬,他使搬运工们感觉像国王一样。”

五、精通八国语言的影坛奇才彼得·乌斯蒂诺夫

彼得·乌斯蒂诺夫有两个著名的标签——“八国混血”、“精通八国语言”。

彼得的父亲是一名飞行员,娶了俄罗斯芭蕾舞女明星娜迪亚。

1921年2月,这位娜迪亚姑娘怀孕七个月时与这位飞行员举行了婚礼。

1921年4月16日,彼得·乌斯蒂诺夫出生于伦敦,在这个多语言家庭里,他自小精通八种语言——英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土尔其语、希腊语等等,从小就展露出天才儿童的苗头来。

长大后彼得出演的电影欧洲发行版本配音全部由他自己搞掂。

彼得·乌斯蒂诺夫是世界影坛罕见的全才!他在编、导、演三个位置上全部拿过国际大奖,光是奥斯卡就拿过两尊。

即使是这样傲人的成绩,也只占他人生荣耀的三分之一。

他曾是196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992年他开始担任杜伦大学校长,一直到他去世,这所英国顶尖大学与剑桥、牛津并称英伦学府三剑客;从1968年到去世,他一直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当时她正赶去跟彼得·乌蒂斯诺夫会面,正式开拍她的传记纪录片。

2004年3月28日,彼得·乌蒂斯诺夫病逝于瑞士日内瓦,享年八十三岁!

早在那三年前,先他一步离世的上译厂毕克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并没有播放哀乐,而是《尼罗河上的惨案》片尾波洛大侦探剖析案情长达十四分钟的独白:“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现在该收场了……”

六、这位不起眼的老太太曾是奥斯卡评委会主席

这位成天惦记林内特那条价值五十万英镑珍珠项链的范斯凯勒太太看着真令人伤感。

红颜易老,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年轻时的贝蒂·戴维斯可是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大美人儿,数一数二的才貌双全,她在三十二岁那年就当上了奥斯卡评委会主席,而且是首位女性主席。

贝蒂一生敢爱敢恨、至情至性,绰号“华纳四哥”(华纳影业是三兄弟执掌)。

平生最看不上那种徒有其表没有演技的同行,比如1950年拍摄《彗星美人》期间,她懒得同玛丽莲·梦露讲话,只拍了十二天拿了十三万美元片酬拍拍屁股走人。

即使这十二天的演出,也为她拿了一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贝蒂怼起人来基本无差别轰炸,比如她看不上琼·克劳馥,觉着她没有演技,最大的本事就是嫁入豪门,怼了对方一辈子。

——“琼·克劳馥哭戏是不错,那是因为她的泪腺长在膀胱上。”

1977年琼·克劳馥去世,贝蒂依然意犹未尽,“哎,说死人的坏话是不对的,从这个角度讲,琼·克劳馥死了,是一件好事。”

贝蒂的情史也很彪悍,她跟凯瑟琳·赫本一起同为好莱坞大亨霍华德·休斯的情人,但彼此相安无事还互相欣赏。

贝蒂也曾疯狂地爱上了《罗马假日》导演威廉·惠勒,二人在拍摄《红衫泪》期间还曾为他怀过一个孩子,尽管当时她是有夫之妇。影片拍完后贝蒂大哭了一场,到死那天她都说威廉·惠勒是此生最爱。

1989年10月6日,贝蒂·戴维斯因乳腺癌在法国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她走后,她的养子将她的全部奥斯卡奖座高价变卖,一个人又花费重金将这些奖座悄悄买走,捐给了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

这人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七、“莎乐美”是“波洛大侦探”的小姨子

莎乐美老太太用现在的话讲,简直就是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无时不刻都在刷存在感,口口声声嚷着要写一部《狮身人面像上的白雪》,真是喜感十足。

剧组服装设计师也很靠谱,莎乐美穿着最为花哨也最为繁琐,在塑造角色性格方面功不可没,最后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尼罗河上的惨案》最后获得表演奖最多的是莎乐美扮演者安吉拉·兰斯伯瑞。自打十九岁起,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拿奖了。

她是一个天才少女,初入影坛拍了《煤气灯下》,扮演心机婊小女佣,跟男主人串谋欺负女主人英格丽·褒曼,结果上来就拿了一个奥斯卡女配提名!隔年凭着《道林·格雷的画像》又拿了一个提名。

而在《煤气灯下》拍摄之前她只是一个夜总会跑场的小舞女,没受过一天表演训练。

安吉拉同父异母的姐姐伊索尔德嫁给了彼得·乌蒂斯诺夫,她是他的小姨子。

晚年安吉拉步入美剧界,她所主演的《女作家谋杀案》深受年轻人追捧,这部剧居然从1984年一直拍到1996年。

2014年她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现年九十六岁的安吉拉·兰斯伯瑞依然健在,真心希望再次在银屏上看到这位天才少女。

也祝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全文完)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

#行业人士招募计划#

先秦时期的“戎族”,其实并不神秘。

王国维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鬼方昆夷玁狁考》,深得学界认同。此文开头一段话,对本题目的问题,已经说了七七八八。

其云——

“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或且以丑名加之。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则曰玁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综上诸称观之,则曰戎、曰狄者;皆中国人所加之名;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曰玁狁、曰胡、曰匈奴者,乃其本名。而鬼方之方、混夷之夷,亦为中国所附加。当中国呼之为戎狄之时,彼之自称决非如此,其居边裔者,尤当仍其故号。故战国时,中国戎狄既尽,强国辟土,与边裔接,乃复以其本名呼之。”

天下足球2002世界杯纪录片,好看的美食节目有哪些?

王静安先生说得极清楚——

第一,中国古时,太行之西北,有俗尚武力之“强梁”,文化又不及“中原诸夏之国”“远甚”,于是被看作“外族”。

第二,因 “强梁外族”,“时入侵暴中国”,“中原诸夏之国”“随世异名”称之,“或且以丑名加之”。

第三,商周的时候,对此“强梁异族”称鬼方、混夷、獯鬻。宗周之季,则称玁狁。

第四,春秋之时,则开始称戎,继之称狄。战国以后,又称胡,称匈奴。

第五,以上各种称谓,包括戎、狄,都是“中原诸夏之国”起的名字;而鬼、混、獯鬻、玁狁、胡、匈奴,是其本名。鬼方之“方”、混夷之“夷”,也是“中诸夏原之国”附加的。

第六,及至战国,没人再说“戎狄”了,因为“强国”出现了,开疆辟土,或收为“国土”或“族裔”融合,再说起也说其本名了。

文中接着说——

“此族春秋以降之事,载籍稍具,而远古之事,则颇茫然,学者但知其名而已。今由古器物与古文字之助,始得言其崖略,倘亦史学家之所乐闻欤?”

王国维说,“强梁外族”春秋以后的转圜变化,古籍记载比较详细;远古的情况,往往只有名字传下来。此文章拟结合古器物和古文字,探讨究竟。

他做了很多考证,不在赘述。

由此可知——

“戎”,是春秋时期,“中原诸夏之国”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之前和之后,都不这样叫。

离开王静安先生的论述,进一步说——

上述那些称谓,包括“戎狄”,并非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而一是地域概念,二是文化概念。

《礼记.王制》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这是说“五方”所居地域不同,风俗不同。

《左传》载:“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这是东周大夫辛有,僖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638年,在去今河南伊川一带路上,看到有披着头发的人在田野里祭祀,感叹说,不到百年啊,这就是戎呀,他们的礼仪文化先衰亡了。

这是认为戎人文化不行。

“戎”,“兵也”。《尚书》曰:“诘尔戎兵”;《诗经》云:“弓矢戎兵”。小篆,从戈从甲,为兵器总称;引申为持兵器以侵掠者。

所以,春秋隐公、桓公出现的“戎”,统指西方持兵器入侵族群。

当然,当时诸夏的人们,也认为这些人“没有文化”,不懂中原礼仪。

客观地说,当时中原诸夏,是有些“地域歧视”和“文化歧视”的。

比如,“狄”为“犭”旁,《说文》云为“犬种”;还说,“蛮”、“闽”都是“它种,从虫”。

其实,中原诸夏,不少也来自羌夷之地。

周人祖先有姜姓,姜即为羌。华夏之族皆出于西部无疑。

周人壮大之后,又称殷商为夷人。《逸周书.明堂篇》云:“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

《太誓篇》、《祭公篇》、《世俘篇》皆称“夷殷”或“殷夷”。

当时的殷商,其实已居于中原。

另,楚,原在中原,后南迁,于是称为“蛮”。周昭王三次南征,打击“南蛮”,致淮水流域的“东夷”亦来朝见。

后来,楚国强大,参与诸侯争霸,又成了中原诸夏之一。

说回到“犬戎”。

《诗》《书》及青铜等古器,皆无“犬戎”记载。“犬戎”之名,始见于《左传》《国语》《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即均在春秋战国时期。

《纪年》载,周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迁戎于太原。

这大概是“戎族”最早进中原。

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这大约是大规模的第二次。

然后比较著名的,就是晋秦斗法,邀陆浑戎迁居伊川,这是在僖公二十二年,即前638年。

《注》云:“陆浑之戎盖其本名,允姓,本居于瓜州。”

“瓜州”,为现在甘肃敦煌一带。其实并不很远。

前面说到,陆浑戎迁来之前,伊川已有“戎族”居住,或许是穆王迁来的一部。

《左传》载,襄公十四年,即前560年,晋国欲擒陆浑戎头领之子驹支,又说其是姜戎氏。就是说,陆浑戎还可能是周族的母系一支后裔。

前525年,晋国终以其曾降于楚为名而伐陆浑戎。此后,伊洛一带的戎族政权就都不复存在了。

戎族的“族众”呢,一定是融于当地了。

说来说去,所谓的“中国、夷、蛮、戎、狄”五方,其实是一个变动的不很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反反复复,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族群”融合。请注意,是说“族群”融合,这才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