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ng体育/ 正文

数学常识百科百度云,如何才能培养出数学思维.

admin2023-12-08ng体育19 ℃0 评论

数学常识百科百度云,如何才能培养出数学思维?

说一下我自己的真人真事吧。

我的数学高考成绩接近满分,本市数学高考状元,度娘上可以搜到真实记录的那种。

虽然毕业好多年,现在问我具体题目公式也记不得了,但是关于方法的东西是可以参考的,我把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各位有需要的同学、宝妈宝爸们。

在说数学思维之前,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培养小孩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自信。

我清楚记得,我那个年代,小学时候的数学习题本在每一个章节背后,会有一个“附加题”。老师的要求是前面的必须写,附加题有思路就写,没思路你不写也没人会怪你。一般小孩子嘛,没有人逼你你肯定是不会想要写对吧,毕竟附加题这种东西超纲了,看又看不懂,想要费时间。

大概是2-3年级的时候吧,我印象中自己解答出来的第一道附加题,就是最著名的,大家都听过的那个题目——鸡兔同笼。题目告诉你有一个笼子,里面关着鸡和兔子若干,数出来一共有多少个脑袋、多少条腿,问你鸡和兔子分别有几只?

这个题目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完全没有思路的。平时都是我妈妈辅导我的功课,遇到这里她也有点说不清楚——虽然她会解,但是毕竟那个年代的人学历也不高,她没办法把原理告诉我,这时候只能求救我的小舅舅教我。我的小舅舅并不清楚我的学习进程,于是看到题目就非常开心说,好简单嘛,来,设个xy,方程式迎刃而解!

为什么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呢?因为我清楚记得,那个下午,我为了为什么要设xy和我小舅舅磨了非常久。为什么是xy?xy是什么?怎么就不能是abc?方程式是个什么东西,你让我这样写上去,老师会不会说我是胡说八道?到最后,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虽然还是按照他的方法写了,但是在课堂上老师问“有人写出来了吗?”的时候,依然跟鸵鸟一样装死低头不敢说话。

自那以后,有过几次附加题,小舅舅都教我用方程式的方法顺利解答了。我也慢慢掌握了这种方法,但心里一直没觉得它很正统。一直到大概5-6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正式教方程组了,这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已经会了这么多年的东西,是“正经解法”啊!老师说的这些,我都懂!现在上课考试的内容,好轻松啊!

我说我自己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大家,在学习之初,建立一种数学自信的重要性。当然我也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超前教育,而是想让大家借鉴一下,我是因为这种机缘巧合,所以对数学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好奇心”,从我的小学开始,我莫名地就觉得,好多东西我好早就会了,所以数学这科没什么难的,我本来就应该学得会嘛!

因为这种自信,我就特别喜欢刷数学题。就别人不能理解的,我会把做奥数题当成一种兴趣爱好,看到解答出来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不是为了去考奥数不是为了拿奖为了竞赛,就是纯粹的“喜欢数学”,甚至有一段时间我的奥数题可以达到用口算算答案的地步(我小学的时候在学校里很默默,老师也没发现我对数学的兴趣,是让一个转来我们学校的学霸去考完回来给大家统一做题才发现那套竞赛题我考了全班最高分)

一直以来,总是有人喜欢说“女孩子天生适合文科,数学这种很多女生学不会的啦”,也因此很多女生学不会理科的时候,也会一直告诉自己,可能真的是自己比较笨,理解能力不行,不如男孩子,天生不适合。但我不会——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可以学好数学——如果考不好,那么要么是我和老师的适应出了问题,要么是这段时间真的没认真听课没用心的问题——反正不管是哪个问题,肯定是能解决的,而不是什么我“笨”所以就放弃挣扎。

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我初一下有一段时间也是数学成绩下降很厉害,当时换了一个男老师,我不太适应他的教学风格。那段时间成绩一下降,我就马上有察觉,知道出状况了,马上自己进行调整,自己找教参自己给自己补课。好在,初二换了一个还挺适应的老师。就这样,到了初三我们分重点班,我是唯一一个靠着数学成绩,被老师开后门特批最后一名挤进重点班混进去的(我隐约记得是总成绩分数达不到那个班级要求,差了一点,无奈数学成绩真的太突出)最后,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顺利考了年段前10,拿着奖学金升入市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以后,依然是靠着数学成绩一路带飞。我印象中到了高三最后半年的测试,基本上150分的卷子每次考试都可以持续在120分以上(我们学校是市重点,出的卷子都会偏难)。无论是班级平均分在100分的卷子、还是班级平均分在60分的卷子(有一次考得特别难)我都能维持在这个成绩稳住不动摇。如果哪次没考好,我就会暗暗对自己说,你可以,这次是失常,不是你的正常水平!调整好,下次又可以了!

也因为这个心态,我在高考发挥非常稳当,也考入了一所特别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可以说,前半程的顺顺当当,都是我的数学成绩带给我的机会。

从小到大,在写给同学的同学录上,我永远都会写着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在别人看来都非常不能理解,但我真的非常非常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学科。

怎么学好数学?首先是“勤”,数学也是需要下苦功夫背的。

很多人会觉得,数学怎么学?不就是做题,做题,做到会。

不对!

所有的学科的第一步,一定都是看课本——理解——整理——背诵!

基础都没搞明白,原理都没搞明白,你做什么题?做一百道一千道都没用!

翻开课本,认认真真看一遍。所有的公式、原理,在你还没能融会贯通之前,必须要标注出来,整理,归纳,汇总,背诵。一个公式有几个变形?为什么哪几个边角相等就可以判断三角形相等还是相似?你不记住这些,你就只会凭感觉瞎搞。

整理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个章节说的只是这几个知识点。到了下个章节,突然出现和这个章节有相关联的、可以互相串联起来解答思路的知识点,是不是应该整理在一起?我们的学习,一定不是一章节、一章节看的。你一定要知道,上下之间,甚至两本书三本书之间的知识点,哪些是互相有关的,可以放在一起比对、加强记忆的。这就是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思考的能力的雏形。这种全局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到了工作和生活中,这种能力,也往往被人称为——格局。

总之,在你整理归纳好这些公式原理以后,你要把他们抄出来,放在桌子上,要记,要背诵。每次做题的时候都要翻着对照,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后翻翻公式本,是不是自己漏了哪一种变形也是可以运用的?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在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发现可以这么用的时候,你就可以顺手把这种变形的运用方法备注到你的公式本上,不断完善你的这本“独家宝典”。最后,你的考前复习资料就会越读越薄,甚至精简到只需要一本宝典即可,但也越来越有效。

同样,这种整理能力,也是受益终生的。昨天开完一个工作会议,结束的时候,别人的笔记还乱七八糟,而我已经顺手做好了一个excel表,把各种项目要点分类、注意事项都罗列好,表格版头、重点颜色、甚至字体对齐都已经调整好了。同事都说我,怎么同样是开会,你的笔记那么高效?

无他,唯手熟尔。当你把一切东西养成习惯以后,你也会觉得这就是分分钟顺手的事情,并不觉得要多费劲。

怎么学好数学?其次是“巧”,刷题也需要有思考。

对于数学,我不反对刷题,但我特别反感无脑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无涯,你想做的题是永远做不完的,那么怎么做最有效?这就需要一个技巧问题。

一般说来,我对教参的选择是两大类:一是和上课的习题集配套的解答题。这样我在家做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我真的想半天想不出来以后,就可以参考了(很多人买这个是为了抄作业,这种行为只是对自己的敷衍,后果也是自己承担,非常没有意义)。这样,如果教参我还是看不懂的,第二天上课我会特别认真听,如果还是听不懂,就会下课问老师。总之,遇到不会的一定要搞懂。

第二种我会选择的教参,就是直接带着问题去找材料。比如数列这个章节,我就是看不懂听不懂,那么我就去书店,翻每一本教参的这个章节的例题。有没有正好是我不会的?看看解答,写得详细不详细,靠谱不靠谱,我能不能理解?有没有一题多解多解答思路参考?如果我看了觉得很舒服,这个排版、讲解方式我很能理解,好的,买!买回来以后,我就对着我不会这个章节刷,刷到我觉得差不多题目都会了,好了,过!

在学习中,要有重点,有思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一道题目,然后熟练掌握各种“投机取巧”比如“特值代入法、0代入法、对称法”等解答方式。这样对自己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游戏也可以助力启蒙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想起来补充一点吧。其实多玩玩一些数学相关的小游戏,可能对于数学的启蒙也有助力。

我小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我的妈妈很喜欢玩一种扑克游戏:就是把扑克5张牌开,然后一轮轮叠下来,当三张扑克凑起来是10的时候,就可以把扑克牌收起来。比如“10、5、5”、“5、3、2”这样。这个游戏我从小时候玩到现在都乐此不疲。

还有就是大了一点流行数独游戏的时候,我也一直都特别感兴趣。到现在手机里别的游戏没有,但数独一定会有。这种和数学相关的小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数学感觉”也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鼓励孩子多玩玩类似的小游戏。

今天的分享大概就说这么多,如果有关于学习方法之类的问题需要交流的,也可以给我留言~虽然毕业很多年,但是如果有能帮得上忙的,我也会尽量解答~谢谢大家~

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记得帮我点个赞哟!

数学常识百科百度云,如何才能培养出数学思维.

文:衔蝉君

原创所有,禁止二传二改,违者必究

学数学的意义何在?

学习数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早在2500年前就有人提出来了。虽然人类在更早的时候(注:人类有数字记录的最早物证,是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刻有29道V字形刻痕的狒狒的腓骨,大约是公元前35000年的产物)就已经开始使用数学了。但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数是万物”

毕达哥拉斯认为,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必须认识“数”。而事实上,我们这个世界确实是由数字构筑的。认识世界,也就成了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意义。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毕达哥拉斯定理诞生了(我们国家称为“勾股定理”,基本上与毕达哥拉斯同时期或早于毕氏)。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的极端推崇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数字,确实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判断高下对错的元素,也是最公平的元素。

数是公平的代言

早在古埃及,由于当时没有货币,他们在分配上都是直接分配实物。为了公平起见,他们很频繁地使用重复加倍运算。《莱茵德古本》,成书于公元前1650年,书中记载10人分9片面包,就使用了单位分数,以产生绝对精确而非近似的结果。

如果没有数学,古代的分配就没有公平而言。

数是判断的依据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考试分数到底重不重要的。文中我就提到了数学的作用之一:判断高下。

用数字来判断,结果是唯一的。当我们说谁比谁高,争吵是没有意义的,拿出数据就知道了。当我们说哪个学生学习好,举那些很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例子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拿出考试结果也就是分数就可以比较了。

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尤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数据革命。大数据时代来临。我们的未来一切都通过数字、通过数学运算来实现。毕达哥拉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当初设想的世界,有一天会真正的来临。

上面所述,看起来只是说明了“数学很重要”,没有说清楚“学习数学的意义”。但是,学习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数学一直在发展,我们学习数学,可以掌握更多的运算方法,从而对这个世界进行更精细地了解。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了解宇宙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也是最有用的一门科学。人类任何一项科技都离不开它。科技的任何一项进步都依赖于它。小到分几个糖果,大到飞机导弹,离开了数学,一切都变成不可能。

如果题主是学生,我还要从另一个比较实际的方面告诉你:只有数学好了,你的除语言外的其它学科才能学得好。

另外,数学好了,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会跟着提升,而逻辑思维,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

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意义。

感谢朋友的阅读,让我们一起热爱数学吧!

为什么有时候背熟了数学概念却不会做题?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概念背的很熟,但是就是不会做题,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那我们就来分析这种现象。

概念背的很熟,是死记硬背 ? 还是理解性的记忆?这将影响孩子运用概念的能力。

有一些孩子记忆力强,她会很快的就记住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比如方程的概念,孩子就很容易记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多读几遍死记硬背,自然而然就会把这个概念记住,孩子并不理解,比如学习了简易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当遇到判断题,x=1、x=0 是不是方程?孩子却不会做题?为什么呢?不理解,什么是等式和未知数?当孩子理解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道题目,x=1和x=0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X,都是方程。所以只是背熟了数学概念,但是不理解它的意义,还是不会做题。可见背熟了并不是理解了,重点是理解性的记忆。

有的孩子背熟了数学概念,也理解了,但是还是不会做题,又是为什么呢?可能做题的灵活性不够,不能举一反三。

数学学习中,通常学会一种数学方法,一个数学概念,要灵活地运用这个数学概念去解决问题。需要训练孩子的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孩子们理解记住了倒数的概念后,会出现了这样的题:

①两个数的乘积为1,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②互为倒数的数乘积一定为1。

这时很多孩子就拿不准、犹豫,心里没有底。这两道题都是在检测倒数概念灵活运用的能力,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得出正确答案。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让孩子理解性的背会数学概念,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呢?

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家长在发现孩子会背概念,但不会做题的时候,及时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理解性运用概念。

【一】理解概念的意义可以多举例子方法。

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让孩子多举例子。举的例子,要涵盖所有的范围。注意帮孩子找出特殊的例子。比如学习了简易方程的概念以后可以让孩子举例子:

X+2=5、15-x=3、X-5=8、3x=6、X÷3=5、5÷x=1

包含了小学简易方程的六大类型,同时还可以把特殊例子x=0补充上。

这是帮助孩子理解概念的一种方法。

【二】灵活运用数学概念的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数学概念,(也就是换种说法)注意语言的严谨性。

例如孩子学习倒数的数学概念,问一问孩子还可以怎么样说?换种说法。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样说倒数的意义?

可以想到:倒数就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

互为倒数的数乘积一定为1.

...........

加深了倒数意义的印象,拓宽了理解的范围、形式

例如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以后也可以让孩子换种说法,说一下什么是方程?

会想到等式含有未知数就是方程;

未知数在等式中,这个等式就是方程;

方程就是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

不同的说法都可以丰富孩子对概念的认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三】在孩子小学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理解概念,灵活应用概念的习惯的养成。

注意不要死记硬背,持之以恒的坚持“先举例子,再换种说法表述”的训练, 孩子慢慢就会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物理和数学的区别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坚信好的教育,还是应该给人带来成功体验。

物理和数学的区别是什么?我的看法如下:

1.数学是物理计算的工具,比如物理计算需要求导,如果没有学好数学,很多物理计算问题就没有办法求解,还有就是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从而更好的分析物理量直接的关联关系。

2.数学是“死的”,物理是“活的”,每一个物理量都会强调它的物理意义,比如描述甲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这个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运算满足平行四边性定则),它的速度大小为5m/s,前面的负号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方向相反,因此如果乙物体运动速度为-3m/s,从数学角度不会认为速度有负数,而且会认为-3m/s大于-5m/s,但是在物理上你会发现其实甲物体的速度更大。

3.物理是数学的应用,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以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定性描述,当然如果要深入分析其过程,除了用相关的物理公式,还会用数学方法去计算。

4.物理的难度大于数学的难度,因为物理分析你需要自己建立模型,然后进行数学计算,而数学只要根据相关的运算法则计算就行。

我是教育者,欢迎关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谢谢大家!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何教怎么学才能让数学学得容易?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如果能够打开数学的学习思维,学习将变成一件非常容易非常容易的事情。

数学普遍觉着难,通常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懂了,遇到题目,就发懵,不知所措。二是概念晦涩难懂,定理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其实不能完全理解透彻。

针对于概念懂了,题目不会。我们学习知识,或者讲授知识,通常是这样,先学习基本概念,然后,做例题,然后,做习题加深巩固,然后测验看巩固程度。其过程就是,概念直接灌输——概念与例题对接——概念与习题对接——概念与习题强化对接。不会做题,通常说的是第三步和第四步无法建立概念与习题的对应投射关系。之所以不能建立投射关系,是因为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对习题分析不透彻所导致的。

表面上看,孩子没有按照老师讲解概念和讲解例题对应的方法,去解决习题,但实际上,核心原因,是孩子没有建立数学学习思维;或者,是老师讲解了概念和题目,却没有讲述数学思维,没有建立数学学习思维。

数学学习思维,建立过程会比单纯解题目更繁琐一些,就好像学习驾照,一开始,可能有点难度,可是,一旦学会开车,我们就长了飞速奔跑的腿,可以在数学世界里任意驰骋。

举个例子吧。

例1: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一批铅笔,每支铅笔1元,售价2元,共进货100支,问销售完成后,小明的妈妈挣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超级简单啊。

(销售单价-进货单价)*销售量=利润总额:(2-1)*100=100元。

销售价-进货价=利润。2*100-1*100=100元。

例2: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一批铅笔,每支铅笔1元,售价2元,共进货100支,恰好赶上新冠肺炎疫情,很难销售。小明的妈妈决定降价销售,每降价0.1元,销量就增加10支,问售价多少才能全部销售完成,小明的妈妈挣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也并不复杂,售价=2-100/10*0.1=1元。

利润(挣了)(1-1)*100=0元。

例3:小明的妈妈去买水果,苹果是5元1斤,超市老板说促销做活动,买2斤送1斤,小明的妈妈买了3斤苹果,问苹果实际价格是多少?

实际价格=5*2/3=3.33元/斤。

例4:小明的妈妈去买水果,苹果是5元1斤,超市老板因为梨子容易坏,遂推出活动,买2斤苹果,送1斤梨子,已知梨子的成本价为3元1斤。问苹果成本不超过多少钱,超市老板才不会亏钱?

好好想一下哦。和例3相似,又略有不同。品类不同,带来了什么问题?不能直接统一衡量。

例5: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两种糖果,一种玫瑰糖果,包装漂亮,单价10元/斤;一种米苏糖果特别好吃,单价15元/斤;小明的妈妈发现,两种糖果单卖不好卖,混合卖,销量特别好,消费者心理上认为又便宜又好吃。经过调查混合糖果单价18元/斤,销量最好。请问,如果单价利润确保6元/斤,那么每斤混合糖果中,玫瑰糖果和米苏糖果分别多少斤?

假设玫瑰糖果有X斤,则18-10X-15(1-X)=6

解方程得:X=0.6。由此,玫瑰糖果有0.6斤,米苏糖果有1-06=0.4斤。

从例1到例5,是不是感觉题目越来越难?但是,这在数学的本质上,其实是一道题目,是一道题目,是一道题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纳尼?

这真的千真万确是一道褪去外衣之后暴露本质之后,是同一款数学君,销售利润题目。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历经久久八十一难,每一难中,妖怪都是变幻不同的妖行,如果不是孙悟空道航深,那真不容易辨别。看唐僧和八戒的表现就知道了。

做数学题目同样如此,抽丝剥茧,抽离数学思想,抽离数学概念,抽离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思维,现出题目原型,完成数学的实战应用,也就是解答题目。

例1: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一批铅笔,每支铅笔1元,售价2元,共进货100支,问销售完成后,小明的妈妈挣了多少钱?

这是销售类题目最原始尚未变化的模样,精细鬼和伶俐虫最初的样子,进货价,销售价,销售量,其中的差价就是利润,单个差价为单价利润,差价总额,为利润总额。

例2: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一批铅笔,每支铅笔1元,售价2元,共进货100支,恰好赶上新冠肺炎疫情,很难销售。小明的妈妈决定降价销售,每降价0.1元,销量就增加10支,问售价多少才能全部销售完成,小明的妈妈挣了多少钱?

精细鬼和伶俐虫,因为遭受疫情打击,不得不变装,采用降价销售策略促进销售。

进货价没有改变,其销售价、单价利润、利润总额、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不变,

变装的是销售价,为了促量所以改价,到底改成多少呢?按照比例改价,由量定价,也就是需要按照能够全部销售完毕所有量的要求,进行销售价的设置。

例3:小明的妈妈去买水果,苹果是5元1斤,超市老板说促销做活动,买2斤送1斤,小明的妈妈买了3斤苹果,问苹果实际价格是多少?

精细鬼和伶俐虫不仅改变了表面装束,更重要的,他们在这个题目中改变了站位,他们从利润,转换到了消费者角度,享受各种优惠促销策略后,实际单价多少?这样核算的直接作用就是能够确认真的划算吗?

所以,这一类题目,无需关注其表面装束,仍然是按照其原本面目,单价,销量,总价的关系,解决问题。

无需关注是什么活动,怎么赠送,只需关注,一共买了3斤,总共花费2*5元,单价即得。

例4:小明的妈妈去买水果,苹果是5元1斤,超市老板因为梨子容易坏,遂推出活动,买2斤苹果,送1斤梨子,已知梨子的成本价为3元1斤。问苹果成本不超过多少钱,超市老板才不会亏钱?

本题与例3相比,促销策略类似,不同之处,赠品更换了品种,不好直接核算单价;但是,不管赠品是何品种,均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本体中,剔除梨子,单看苹果成本不超过销售价,即不会亏本。

本题中,精细鬼和伶俐虫,相当于携带了一只小妖,小妖没有法力,却照样需要耗费生存能量,所以剔除小妖的消耗能量后,单看精细鬼和伶俐虫能否足够自身消耗即可。

例5: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两种糖果,一种玫瑰糖果,包装漂亮,单价10元/斤;一种米苏糖果特别好吃,单价15元/斤;小明的妈妈发现,两种糖果单卖不好卖,混合卖,销量特别好,消费者心理上认为又便宜又好吃。经过调查混合糖果单价18元/斤,销量最好。请问,如果单价利润确保6元/斤,那么每斤混合糖果中,玫瑰糖果和米苏糖果分别多少斤?

这一次,精细鬼和伶俐虫幻身为真正的商人了,真真是商人最精明。这样的挣钱招数,商人个个都是数学达人。

这里头涉及了三种销售产品,玫瑰糖果、米苏糖果和混合糖果,因此,也涉及了三个产品的进货价、销售价、销售量和利润,为了达到最好的销售情况,将前两种产品混合,达到表面上提升产品观感度,心理上降低价格,实际上提高销量的目标。因此,产品混合并不是改变销量和销售价,其实质上是改变了产品的混合配比,即两种产品的比例。

混合完成后,其进货价就是两种产品进货价的和;其原定销售价就是两种产品的销售价和,但实际上,老板改变了混合后销售价,从而调控了利润,从而根据销量能够挣更多的钱。

再看题目,销售价已知18元;量已知,每斤,即1斤;利润已知,6元。唯一不知道的是进货价。

但是,进货价又是确定的,是两种货品的进货价之和。按照其比例分别核算。

第二个方面:针对概念晦涩难懂,需要将其翻译成现有已经学会的数学概念。例如,还是以销售和利润进行说明。

例1:小明的妈妈开超市,进货了一批铅笔,每支铅笔1元,售价2元,共进货100支,问销售完成后,小明的妈妈挣了多少钱?

这是销售和利润的基本原型。我们首先将其翻译成图形,便于理解。

还可以是下面的线形图

还可以是这样的:

当然,根据你的美术水平,还可以画得更形象一点。总之,越形象,理解的越透彻。因为,越形象,越能够建立左半脑和右半脑的关联,关联越紧密,理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数学学习是一项系统学习,如果数学学习好了,相当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前进的道路上拿到了快进卡。数学学习也是一项强化学习和深化学习,每一个类目都可以学深学透,每一个类目学深学透,都对其他的类目有启发和推动作用。

—— 分 —— 割 —— 线 ——

学习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简单的事情,我是简易学习,欢迎关注,愿意与你一道建立学习思维,构建轻松简单的学习模式。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