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

admin2023-12-08游戏21 ℃0 评论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

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主要是鼓励孩子自己学习,天天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和成功的渴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去认真看书和专心听讲,这样的孩子就具备学习成绩优异的前提条件了。

很多家长总是陪在孩子身边,教孩子做每一道作业题,因而很多家长感叹辅导孩子几近崩溃!这种辅导作业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激发孩子的热情,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作业不会做,家长自己也辅导不了的时候,就得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孩子就永远在进度上落后于别人。

三年级孩子成绩一般,说明一二年级和学前教育都没做好,孩子学习处在被动状态,一二年级不仅没有学会自学,甚至基本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也学不好,现在把基础巩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在做好孩子的鼓励工作前提下,检查一下孩子一二年级的薄弱环节,如一年级的计算,二年级的应用题和乘法口诀,在假期给孩子一些针对性辅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认真看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些试题训练。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是在一二年的阶段就学会了自学,几乎不要老师教学,也能自己把书本知识学好。

当然,优秀的孩子也是从出生就开始了良好的教育,不是到了小学阶段才来教育的,等到小学时发现成绩不如别人,那已经错过了孩子的起跑线,孩子就没有了特定的先天优势,也就是智力上会处在弱势,但作为家长总得去面对,都要去继续教育好孩子。

没有做好早期幼教工作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很正常的,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得到较好的弥补,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有机会使学习成绩变得优秀的。家长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更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这样能更好激励孩子积极向上。

家长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家长不称职的表现,家长加强自身的学习迫在眉睫,多看几本亲子教育的书籍,才能学会如何做好家长,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我从来没有陪孩子做过作业,但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孩子,陪孩子玩耍,教孩子学习方法,肯定孩子的长处,表扬孩子的优良表现,鼓励孩子去争取更大成绩,所以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表现得非常轻松自如。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

按照阅读年龄段的划分,孩子们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0-6岁是以图画书阅读为主的亲子阅读阶段;6-8岁以桥梁书为主的阅读阶段,逐步过渡到自我阅读;8岁+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阅读阶段,最终循序渐进地实现纯文字书籍的阅读。

近些年 ,得益于绘本阅读的推广,有一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拥有比较强的读图画书的能力,但是对于文字多的书就不愿意读了,有抵触的情绪。孩子的语言是在规范阅读中慢慢建立的,这是他们习得母语必经的一个过程。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如果还停留在阅读图画书的水平的话,是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

如何吸引孩子自主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然后循序渐进地开始阅读纯文字书,这些都是“桥梁书”设计的初衷。

桥梁书(early chapter books), 比图画书文字多,比纯文字的书又多了许多插图,是引导孩子从图画书阅读进入文字阅读的桥梁。桥梁书的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大多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让孩子们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最后实现由“亲子共读”进入“自主阅读”。

桥梁书有很多不同种类,今天我这里推荐的主要是以幽默故事与童话为主的桥梁书。百科知识类的桥梁书值得再写一篇长文,而原版英文桥梁书更是丰富,先挖个坑,后续再填。

1. 《字的童话》

作者:林世仁 编, 章毓倩 PiPi 等 图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推荐度:★★★★★

适读年龄:小学二、三年级均可,男孩女孩都会喜欢。

介绍:

这是一套从台湾引进的桥梁书,全套共7本。

目录:

1. 字的形音义(书名:《英雄小野狼》)

2.字的化学变化(书名:《信精灵》)

3.字的排队游戏(书名:《怪博士的神奇照相机》)

4.字的主题乐园(书名:《巴巴国王变变变》)

5.字的文字动物园、文字植物园(书名:《十二声笑》《福尔摩斯新探案》)

6.字的文字动物园、文字植物园(书名:《福尔摩斯新探案》)

7.字的心情(书名:《小巫婆的心情夹心糖》)

亲子活动读本

亮点:

本套书重点在“文字应用”。编者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撰稿,邀请画家绘制插图,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设计游戏和习题。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童话,让儿童体会到每天阅读的字和词是有其组合原则的。在一个个故事场景中,让孩子体会和辨识字词,找到自己的字感、词感与语感。有了这些“感”的积累,伴随着身心成长,孩子们慢慢进入抽象的文字世界,更能体会到阅读中那字里行间的趣味。

这套书重视趣味性,制作上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了。适合二年级下和三年级的小学生,男孩女孩都会喜欢。

2. 彩乌鸦系列 (全20册)

作者:(德国)米切尔﹒恩德,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 乌尔苏娜等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推荐度:★★★★★

适读年龄:小学三、四、五年级都可以读。喜欢的大人也推荐阅读。

介绍:

德国引进版经典儿童文学。20册图书全部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目录: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迪米特尔.茵可夫

《火鞋与风鞋》 乌尔苏娜.韦尔芙尔

《兰心的秘密》 米切尔.恩德

《跑猪噜噜》 乌韦.狄姆

《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 维里.费尔曼

《人鸦》 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

《香草女巫》 艾弗琳娜.哈斯勒

《妈妈走了》 克里斯托弗.海茵

《本爱安娜》 彼特.赫尔特林

《爱心企鹅》 克里斯蒂安.贝尔格

《文身狗》 保罗.马尔

《小鬼儿》 沃尔夫冈.荷尔拜茵

《小女巫》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

《小水精》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

亮点:

我觉得这套书比较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章节书(chapter book),字数多,情节多,内容多。这套书精选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经典童话,有德国的民间故事,有世界知名的幻想文学大师的作品。这套书文字清新,有的作品还有着深刻的哲理,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很纯净很纯美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成功和失败,学会爱和珍惜。

根据孩子们的心智年龄,这套书适合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阅读。想一想,这套书至少可以看两三年,性价比真的很高了。如果暂时还没有得到您孩子的垂青,请耐心等待,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基于孩子口味的不同,他/她可能会偏爱其中的几本。建议让孩子做主,选择自己爱看的就好。

3.《阅读123》系列 (第一辑10本;第二辑10本)

作者:林哲璋,林世仁,方素珍,童嘉等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推荐度:★★★★★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

适读年龄:小学二、三年级都可以读。

介绍:

台湾引进儿童桥梁书。

第一辑目录

《屁屁超人》 《屁屁超人与飞天马桶》 《屁屁超人与直升机神犬》 《真假小珍珠》 《小小哭霸王》 《我家有个乌龟园》 《我家有个花·果·菜·园》 《我家有个游乐园》 《企鹅热气球》 《换换书》

亮点:

“好看”和“易读”是这套书的特点。这套书适合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在遣词造句上都以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熟悉的两千个汉字为主。故事内容注重趣味性,插图也很萌很可爱。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意愿开始自己“独立阅读”。

接下来要推荐的是一套可以从幼儿园读到小学毕业的书。孩子不识字的时候,家长可以读给他/她听,照着书读就好,完全不需要费脑子添油加醋的。孩子识字之后,他/她自己就会抱着书读,哪怕到了四五年级,他/她也会不时翻出这套书来看。虽然价格有点贵,但确实是物有所值。这套就是 —

4. 《汉声中国童话》

作者:台湾汉声杂志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推荐度:★★★★★

适读年龄: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大人也可以读。

介绍:

这套书现在的版本是按照传统农历岁时,每月一本书,每日一则故事,全套12册,共362个故事,涵盖民间故事、节日传说、历史故事、科学故事等。书中不仅收录的是地道中国故事,还有地道“中国风”的插图,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我之前买的版本是一个月3本书,全套36本书。我觉得现在这种全套12册书的会更方便一些,不用到处找书。

亮点:

翻开书的扉页,上面赫然印着“谨将祖先流传下来的故事送给中国新生一代的孩童”。看罢心头一震,忽然会觉得手上的书变得有点沉甸甸的。

这套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历时五十多年,有众多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上山下乡,深入民间,遍访民间故事传人,搜集珍贵的一手资料,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在此基础上,改写者们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故事,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 不仅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很精美,带有浓浓的中国风情。

不一定非要买,如果家附近有儿童图书馆,那么非常建议去图书馆看看,一般都会有这套书。其实这套书对大人,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今天推荐的书都是我自己给孩子读过或买过的,没有植入内容或软广。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自拍。希望我的推荐对您有用。

大家认为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它让一部分人为它费尽心力,各种逻辑思路与公式套用使他们崩溃至极。

它也让一部分人沉浸其中,陶醉在从杂乱无序的条件中拨云见日,理清解题思路并成功解答。

在笔者上学的年代,高中生是可以自由选择文理科的,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可以选择文科班,从此告别繁琐的数学公式,畅游在文学的海洋。

但在各学科互相融合的今天,文理界限渐渐模糊,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一个既能谈古论今又能搞定电脑编程的人比只会单一技能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数学一门有魅力的学科

数学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纯粹自人类理性中发展出的宏伟建筑, 理性中又能充满那独特的浪漫,简洁,纯粹,准确, 优美,对称,唯一,数学给我们的是一个完美而确切精致而优雅的世界。

01 数学的浪漫

你有没有听过笛卡尔心型线,r=a(1-cosθ),那是笛卡尔写给克里丝汀的情书,也是数学专属的浪漫。

这让我们相信了,数学从来不是没有感情的符号,他同样可以传递无穷的思念和日思夜想的爱恋。

行列式中的计算过程,就是我试探着对你的情话

三阶行列式

第一行:40 18 -32

第二行:4 5 3

第三行:5 5 5

结果:5 2 0

数学是最浪漫的,它比世界上任何语言都要煽情。“9对3说,我除了你,还是你;4对2说,我除了2,还是2;1对0说,我除了你,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0对1说,我除了你就只有孤独的自己。”

—— 浙江大学数学系老师蔡天新

浪漫的概念:

“我爱你”的逆否命题。

不是:“你不爱我”。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

你要先把它变了形式

如果有一个人是我,那么这个人爱你。

之后它的逆否命题是:

如果有一个人不爱你,那么这个人不是我。

02 至美的几何图

勾股树

黄金分割:斐波那契螺旋

割圆术

这些简约的几何图,虽是由几条简单的线条组成,但背后的蕴含是至美数学定理,数学逻辑和数学思想。

数学一门伟大的学科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的起点。从原始的“数”到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人们从生产活动中认识到了具体的数,然而人们的生产实践又迫切需要数学,计数法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通过人们的生产劳动,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思考,数学思想得以萌发、形成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一门知识体系。数学有用,而且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数学是一门无比美妙的学科,而且伴随着巨大的力量.......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

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还是提高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学科。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 数学能让你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比较缜密,而不至于思绪紊乱。还能使你的脑子反映灵活,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手段也更理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高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带动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

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

笔者感悟,数学也是一门有“思想”的学科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思维的锻炼不仅对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有益,更使其终生受益。

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猜想、论证数学思想。实验是基础,在实验中要注意分析和观察规律;观察是关键,在观察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中找出一般;猜想是核心,会推理判断,能归纳猜想,就能有所发现;论证是结果,是对实验、观察、猜想的科学总结.应用这一思想方法可以解决许多规律探索题。

数学是一门容易创造的学科,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践“再创造”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活动,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实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就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做笔记的app有什么推荐?

作为一个坚定的思维导图爱好者,小M在这里依然推荐大家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笔记。而亿图脑图MindMaster就是一款很好的思维导图笔记软件。

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笔记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与好处:

1、图文并茂。思维导图支持图片、图标、剪贴画……插入,能让笔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2、逻辑清晰。思维导图支持从整体出发,让写笔记的人轻松拥有全局观。清晰的思维导图脉络更像是一张地图,使用的时候可以按图索骥去找到想要的信息。

3、随时更新。对观点有新看法时,思维导图可以支持随时在文中插入自己的观点。

思维导图笔记,作者:@叶记杂识

思维导图笔记,作者:长疯万里

使用亿图脑图MindMaster整理笔记,比一般的思维导图笔记更方便、更容易。

1、全平台通用。app适配安卓、苹果,电脑客户端支持windows、MacOS和Linux系统的同时,我们还有网页版。

2、支持云存储,跨设备同步。支持把笔记上传云服务器,即可实时同步到其他设备。笔记携带更方便,编辑、分享更方便。

3、模板丰富,不必从0做笔记。亿图脑图MindMaster的模板社区拥有数十万高质量导图作品,可以随时模仿借鉴,随时可以拿来用,能节省大量笔记制作时间,让精力更聚焦。

亿图脑图MindMaster全平台通用

查看亿图脑图MindMaster做的读书笔记,请点击:

?MindMaster思维导图:如何用思维导图追《开端》?

人真的有预感吗?

日常生活中的预感

上篇

十多年前,在无锡一个书店里,我看到折为半价的书,就买了约十本,其中有《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回到了小旅馆里,一夜不眠,我粗略地翻看,却读到了荣格自述几次神异的预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预感,我一向不太关心的,因为我在天性上反应不敏;有时候,他人说了几句有意味的话,我不能当时就领悟的,直至后来事情也明朗了,才会想到,哦,原来他是这个意思。

1985年,27岁,我工作在虹桥镇上。

我的老友柯应岳——读高中时的班长,他跑来单位,告知我妈得了脑溢血。

柯友先说了一句,“你妈在虹桥医院”,我听后第一个念头,却是好奇于她去医院有什么事;妈当时来到虹桥镇上为我盖房子,日夜辛苦,我是知道的,就是没有想到会突然发病。

其实,对于预感之说,听闻过的事多了,我也是相信的,只是自己弱于此项能力而已。

我的父亲亡故于2008年,回忆起来,倒有一个异象。

当时,他住乐清市蒲歧,我住在宁波。

我在家里正吃着白虾,平白无故地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窗门啪啪震动,放在阳台的洗衣机上的脸盆,也被刮下地来,发出当当响声。

我怎么也不会去想,这种异象与父亲有什么关联?

我住在宁波这房子里,已经十八年了,多次遇到过台风,奇异的仅有这么一次——与父亡的时间竟会是一致的;现在想起来,还是认为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某种神祕。

但父亡的预感,我也确实是没有的。 当时只觉得白虾醮着酱油吃,特别的鲜美,可恨狂风惹人烦,只得站起来去了阳台,发现晾着的衣服也刮落了,还有些杂物散乱于地。

我听说过凶事来临之时,人会莫名其妙地烦乱,还会丢三忘四的,可我当时也没有这些现象。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位家庭妇女,一早要去买排骨。

她有三个孩子,分别为九岁、七岁、五岁,挤在一张床上还在熟睡。

她出门后将房门反锁,却忘了带上菜篮,重新开锁进屋、去拿菜篮,又忘了刚才将钥匙放在何处了。

待到她从外间厨房的窗台上找到了钥匙,钱包又不见了,找来找去,竟会在孩子睡的床上。

这时候,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搔扰她。

她漫无目的地在内室和厨房之间转了几个来回,认为不安之点就在孩子身上,便将小儿子抱到了里间的床上;又感到了自己的做法是多余的,就没有再去抱另两个孩子。

她在外头买了排骨以后,一种不祥的预感,老是在催促她“快回家、快回家”,也就没有再买东西了,一溜小跑往家赶。

到家一看,老大、老二紧紧抱在一起,一动不动;老大面对着墙、站在床头,双手抓着一截电线,电线从屋顶贴着墙面垂挂下来。

小儿子赤着脚,正想往床上爬。

她喝住了小儿子,老大、老二却已经触电死亡。

朽坏了的电线,很可能是孩子醒后在床上嬉闹,受了震动掉落下来的;丢三忘四、莫名其妙,一种不祥的预感,使得这个妇女把关注点投放到孩子的安全方面,却也只是出于一种习惯,她没有再往细处去想。

在开头提到的荣格那本自传里,预感甚至还以突如其来的一段回忆出现,近似于幻觉;且看这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的一段自述——

我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从波林根回家时的一次。

我带着一本书,但是读不下去,因为我被火车出发时、某人落水溺死的影象所控制。

这是对于我服军役时发生的一次事故的记忆。

整个旅途,我都没有摆脱。

我觉得不可思议,想道:“出了什么事呢?真的可能出了事吗?”

我在埃伦巴赫下车步行回家,这个回忆依然围拢着我。

我次女的孩子们都在花园里。他们一家人和我们住在一起,因为战乱,从巴黎回到瑞士。

孩子们站着,显得闷闷不乐。

于是我问:“喂,怎么回事呀?”

孩子们告诉我说,最小的男孩亚德里安掉在游艇码头的水里了。那儿水很深,他又不怎么会游泳,所以几乎淹死。是他哥哥把他救了出来。

出事的时候,就是在火车里那段回忆向我袭来的时候。

预感也会通过梦境而出现,已故女作家戴厚英写过一篇散文《说梦》,摘录如下:

“每一个亲人的去世我都在梦中得到了消息,虽说那些消息有些朦胧和模糊,但事后想来,却是清晰的。比如,三妹在家乡病死的时候,我正在上海参加文化大革命。一天夜里梦见她穿了一身黑衣站在我面前捂着脸哭泣,我与她说话,她也不理。我只当它是一个无稽的梦而已,可是几个月后我请假回乡探亲,半路上踫到一位同乡,她告诉我三妹已经在数月前病故。”

“侄儿死时,我正在美国,事先并没一点消息,也根本不会想到他会在十九岁突然夭折。但是,那一天,我梦见狂风暴雨,一排六间的三层楼房,头上的两间底层和二层在风雨中塌陷,只剩三层的两间在空中摇摆,像折断的手臂。所有楼层的人都走了下来,站在瓦砾上,劝那位倒塌楼房的女主人,住到那没有倒塌的楼里去吧。这梦让我心惊肉跳,不知它预兆什么。”

“一个多月后,我接到家信,说侄儿死了,我猛然想起那个梦,马上查对梦的日期,正是那一天,侄儿断了气。父亲去世前两天,我同样梦到风雨,而且风雨中有人对我大叫‘家殍’,这两个字在清醒时无论如何也不会走到一起的。”

“类似的梦在我母亲和兄弟身上都出现过。由此我想,血亲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心理和精神联系。这种联系在平常时候被掩盖着,一到生死关头,心理活动特别激烈的时候就显现出来。”

我在写的时候注意到,她所举的例都在血亲之间,可见在血亲之间,尤易发生预感。

相传曾参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曾母便在自已的手指上咬了一口;曾参顿时觉得心惊肉跳,丢下柴禾赶回家中。

孔子因而感叹说: “参之至诚,精感万里!”

曾参这件事,辑入《搜神记》中,但在正史中,也多见血亲间感应的记载。

《南史·臧盾传》载,“母刘夜暴亡,盾中指痛不能寝”。

又如南朝萧梁时的河南名士阮孝绪,曾在金陵钟山听讲,其母王氏忽然得了重病,家中人打算写信唤他回来。

王氏却说,“绪儿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然,阮孝绪因无端心痛,连夜从千里之外赶回家来,此事载于《北史》。

唐代有个里正叫张志宽,接了公事,突然向县官告免,说自己身痛,一定是母亲在乡下得了重病,还请求给假。

县官怒斥其诞妄,却又半信半疑,派人去调查,真如其言,事见刘肃《大唐新语》;同书又载长安斐敬彝急赴父所奔丧,起因也是“大人每有痛处,我即不安,今日心痛,手足皆废,事在不测”。

这两个小人物,都写入了《唐书·孝义传》。

我是缺乏预感的,从个人历史上看,有亲缘关系的人,危险即便就在眼前,我也没有感觉。

竟会有这样的事,有一位亲人临逝的前夕,我却做了一个美梦;因为突来的悲痛与惊讶,使得梦到的内容忘了,但我却记得,是在欢笑中醒来的。

我做梦很多,几乎每夜都是接连着做,戴厚英只写了一篇《说梦》,我至少可以写上十几篇。

做梦如此之多,特别应验的也有,可惜只占了百分之一;甚至与事实相反的,却是绝大多数,受骗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性地忽略了。

现下想起了两个奇怪的梦,一个与预感无关,另一个似乎有关,这里来说一说。

先说与预感无关的。

有几年,我陷在悲哀之中走不出来了,忽然梦到了亡故多年的祖母来与我说话。

醒后,却一丝儿也不记得她的所说;只能推想,梦到了祖母,我肯定是很悲伤的,又仿佛觉得祖母说的什么话,很严重的;岂料从此以后,精神大振,我的境遇也慢慢地顺利了起来。

再说与预感有关的。

我在四五岁之时,梦到了有很多的女孩子,列队在一个广场上,欢快、连续地跳舞,我在她们的中间,也欢快地穿来穿去。

这梦的奇怪就在于,我出生在风气上很传统的农村,而且那时只有几岁,应该是没有见过跳舞的。

这梦的印象却很深刻,如果依据以往的经验,我也只能当作恶兆来看,因为,我在梦中的情绪,总与后来的遭遇是相反的;可我记得,我在梦时的心情,却是极其、极其欢快的。

有一年,我在宁波第一次看到了许多女人在跳广场舞,我顿时记忆起这个梦来,一切恍如梦中的情景。

我不由得心中一颤,这预兆着什么呢?预兆着“回归”吗?我在推想,我的未日在逐渐地近了?

不知道这个预感,会否应验?

下篇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预感是一种天生的和自发的能力,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只是一些人不够显著,而另一些人却特别敏锐。

我还听说过,有人竟然能够“汗毛识小偷”。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当扒贼贴近之时,不需要用眼去看,他的皮肤会对危机气氛产生发应,汗毛竖了起来。

这也许是一夸张的说法,但敏锐的预感能力,确实能够帮助人不受伤害。

战国时代,智伯为赵襄子所灭,门客豫让一心要为主子报仇,埋伏在路上准备行刺。

赵襄子来到桥边小便,忽然心生一动,果真从桥下、搜出了身挟匕首的豫让。

据说国外有个政治家,一生躲过了上百次的谋杀,我相信也是真实的,世上确实有人预感能力特强,同时也就很警觉的。

我是一个预感能力很弱的人,这应该与我总是沉溺于内心世界里有关——是一种趣味,有时候也是一种混乱;我走在马路上,同行的友人总会不时地拉一下我,住宁波十多年来,幸好不曾发生过交通事故。

我与他人说话,常会发生误解,因为我不会去注意对方的真实想法,以及对话的具体语境;多数时间里,我是在自说自话。

我向来就对外界缺乏警觉,比如说,青少年时期,室内总是会一次次丢书,有一天却于意外里发现,书都到了一位密切往来的友人家里。

我后来仍是老样子。比如说,已故的上海书画家洪丕谟先生,赠送过我一些手迹,什么时候不见了,我也不知道,只因为拿出来供他人观赏过;不过,丢了也就丢了,我本来就不喜爱书画的。

我的女儿在七、八岁之时,有一个小女孩到家里玩,很耐心地听着我女儿欢快的述说,却一次次地悄悄拿走她的硬币;我恰好站在楼梯上看到,看得哈哈大笑,我好奇于那个小女孩每次只拿一枚,更有趣于女儿竟会与我是一个模样的。

一个人缺乏警觉,同时也是会缺乏预感的,这样的特点,应该与遗传的基因有关;基因可能相等于人的天性,天性对后来的命运起到主导作用。

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识别他人的用心,所以,我对心怀善意的人大多没有回报,却时常会受到心怀不轨者的损害;面对种种的事实,我后来虽也意识到了,甚至于很明白的,却已经迟了。

预感准确的人,天性上往往是喜欢观察他人的。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一次在剧院里正与朋友斯坦尼聊天,有人推开门进来,插进了话题,很快就与斯坦尼谈论起来;他的语调热烈而又傲慢,契诃夫默默地坐在旁边听着。

待到那人走后,契诃夫又向斯坦尼问了那人的一些情况,然后肯定地说: “那人会自杀的。”

十年之后,那人固真服毒自杀了。

作家的特性,决定了他们较一般的知识分子,更具有预感的能力,这也应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善于对人物作细致的观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们性格上的本质,而性格在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个人的命运。

象契诃夫这样的大作家,读书也是很多的;但与一般的知识分子不一样,他不会受拘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善于捕捉自己本能上的直觉与灵感,不放弃并且习惯于运用非理性思维。

而书呆子却总会经常地压抑自身的直觉,经常机械地理解事物,对人情世故也没有多少兴趣,所以有人这样说,文学是人学;所以,中国有个伟人还说,书读得越多,人也会变得越傻。

这个中国伟人非常爱好读书,说的这一句话,当然是特指不善于读书的那些人——他们把书上的条条框框,当作了很好玩的玩意儿,却忘记了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沉下心来去观察与研究人。

戴厚英在《说梦》里谈到“预感”之时,她说自己联想到了《庄子》中那个“混沌”的寓言:

“混沌在没有七窍的时候依靠什么与外界联系?是否有一个没有视听味触分别的统一的‘真心’存在?那‘真心’看起来没有七窍的感觉那么真切,但是却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达到‘七窍’所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事实上“七窍”的视听,往往会以假象来扰乱我们的灵知,所以,在观察、研究他人之时,还必须用“心”来省察,要让“心”能够寂静下来,这样才能排除掉外界的纷扰,以及书本上条条框框的局限。

荣格作为一个精神分析专家,他意识到如果这样做,无异于向我们人类的理性进行挑战;但是他确信,“只允许我们生活在一个已知的框框里”,不如凭借一些直觉,分析那些预感得以产生的精神条件,他认为,“不作尝试才是一种重大的损失”。

记得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我把帽子丢掉了,大人们作出种种的分析,当然只是一些逻辑的分析,然后到处去寻找帽子,就是没有见到。

我妈说,不去寻找了,明天给你再买一顶。

好的,明天再买一顶,我也就安静地睡觉了,刚合上了眼睛,忽然听到了鸭叫声。

我大声喊道,“丢在了鸭窝的旁边,一定是我去取鸭蛋时丢的”,帽子固真就丢在了鸭窝的旁边。

我小时候很喜欢赌博,有一次,三个人一起赌,我输得太惨了;他们想走,我不让走,一个心思就想着翻本。

在最后的一局里,我猛地一抬头,发现了他们在换牌;他们是一对亲兄弟。

据说,小孩子的预感能力要比大人强,因为不会像大人那样容易分心,只可惜我不是这样的小孩。

有个业务员要出差,买好了长途汽车票,明天一早就要出门。

在饭桌上,四岁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 “爸爸的汽车明天要翻的。”

妻子认为不吉利,劝丈夫去退票,丈夫挥了挥手说,小孩儿的话,你能相信么?

次日,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离开车只差一刻钟了,他懊恼自己贪睡,早餐也没吃,就匆匆赶到了车站,而睡意犹在。

刚才进站检票之时,车票还在的,临上客车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衣袋、皮包都翻遍了;乘务员不耐烦起来,话里夹枪带棒,硬是堵着要二次验票。

客车开走了,他极为懊丧,掏出烟盒,车票却突然掉了出来,唉!

当天下午,他得到个消息,那辆客车开出约两个小时,刹车突然失灵,摔下了悬崖。

在这个男人的潜意识中,儿子所说的话,其实是发生了作用的,也许他自己也有不吉利的预感,却被必须出差的理性考虑掩盖掉了。

他找不到车票,包括早上迟迟不醒,可否理解为潜意识中的一个故意?——当潜意识被不顾危险的功利目标压制着的时候,常常会是这样地反抗与表现的。

或许,所发生的这一切都只是巧合,但小孩子的预感能力往往很好,却是许多人都能相信的。

据研究者说,婴儿在掌握语言之前,预感能力最强,因为他们是柔弱的,需要依靠母亲及其他的抚养者才能生存,预感能力也就衍化在人的机体之中,以填补他们在掌握语言以前的交流断沟。

婴儿有了语言能力以后,预感能力就不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不是受到了抑制,往往也会逐渐丢失掉。

据我妈说,我小时候常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比如,我比划着手势,说自己以后捕来的鱼儿会这么大、这么多; 后来,随着渐渐长大,心灵里也渐渐地填满了贪、嗔、痴,就不再给预感能力留出地盘了。

而像契诃夫、戴厚英这些人,一个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在丰富了阅历的同时,也给灵性生活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经常能够清净下来,这样,心也就变得敏锐了,准确的预感也就产生了。

当然,前面已经说过,就预感能力的强弱而言,先天的禀赋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