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一脉相承百度百科全书,你看好西湖大学吗

admin2023-12-09未命名21 ℃0 评论

一脉相承百度百科全书,你看好西湖大学吗?

不看好西湖大学,在目前的体制下,私立大学不可能成为主流,只能成为国家教育的补充。当今大前提下,完全去行政化,太过于理想化,参考下南方科技大学就知道,最后还是回到体制内,可想而知,西湖大学的未来也是可想而知。在中国搞教育搞学术,脱离实际,就等于自寻死路。

等施一公这一批人的时代过去了,西湖大学也就偃旗息鼓了,时间会证明的,等着看吧!现在不过被一些炒热了,其实,真想有学术路线,大可不必冒这个险。至少有两个选择,考国内大学的研究生,或者到国外读研究生。

看看颜宁的选择就明白,专注于学术在国内还是不行了,在学术以外还有很多比学术更重要,甚至决定学术命运的事。

如何装出北欧风格的房屋?

家居界的资深网红,”北欧风格”敢说自己第二,恐怕没几个敢往前冲第一!

北欧风 也是 Nordic Design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提到北欧人的英文正是Nordic,而起源于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等国)的设计风格,因此也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后来也被简称为北欧风格。

北欧风之所以备受喜爱,宜家家居IKEA 功不可没,这个来自北欧瑞典的家居品牌,以买得起的北欧风格设计,将北欧风推向大众化!

北欧风!家居界的白月光

清新的北欧风格,是大多数人心中最渴望的念想,像白月光一样的姿态放在心中,予人的第一印象,正是干净、自然、清爽、原色、舒压!

经常可见的装修建材、或布置软件有:原木、竹制、藤编、铁件、玻璃、陶器、布饰、画作、绿色植物等。

不用过多的装饰,就以材质原先的样子混搭出一个书服的家。小伙伴可从下面的照片,圈选出上面提到的材质呢!

聪明的小伙伴,想必猜到了北欧风布置的重点!

北欧风格设计布置5重点 / Nordic Design

01 ) 色彩

由于北欧地区纬度较高,有些国家甚至接近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一年之中拥有阳光的时间短,有些地方甚至每年有四个月看不到太阳。这让北欧人在居家上渴望日光,所以经常会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大面积的色彩应用。

以下 3种 最常见的色彩布置套路,提供参考。

1.1 白色为主,粉色为辅

专业的空间设计师建议,北欧风格可以明亮为主色。整体以自然材质和白色为主色调,局部的墙面色调上可以粉色系去搭配,例如水蓝色、粉黄色、水蜜桃色等等明亮色作为主墙色。

▼运用在家具方面,则以浅色系,像是白色、米色、浅木色等色为主的搭配,以深浅对比去搭配协调。

1.2 黑白色的对比使用

北欧风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黑白对比色的使用,甚至有时还可以带点灰色去中和。一般来说,黑白色在室内设计中属于「中性色」,可以在任何场合,同任何色彩相搭配。

但在北欧风格的居家设计中,黑白色常常作为主色调,或重要的点缀色使用。有时甚至画框或是灯罩,也会以黑白色来搭配,甚至运用一点灰色来做空间的过渡设计。

▼黑灰白、与木色系的对比,也是北欧中性色的质调。

1.3 软件布置以鲜明色彩为主

如果你家的空间已经以白色及浅色为主,加上原木、藤类、草编制品与柔软质朴的麻纱布品,再加上搭配灰色和蓝色的条纹或方块图案、简单造型的绿色植物等等,容易让空间感觉呆板。

因此在软件布置上,建议运用蜡烛、铁制或玻璃设计的烛台器皿,再搭配一些如金属、玻璃以及色彩鲜明的摆饰,甚至大胆点选择了大量色彩图腾的壁布或抱枕点缀,也能创造出充满北欧风味的家居了。

▼缤纷图案的大地毯、壁布,丰富了单调的白色家居。

02 ) 家具

地道的北欧风格会用木材质注入温暖,并利用设计感的家具去突显生活的质感。

2.1 木系纹路家具

自然原色的家具大多讲求原木质等材料,并强调多样的变化排列组合。材质如木、石、藤,都经常可见,因此,充满粗犷色彩的藤制床、椅、沙发、木柜等,就非常适合原色混搭布置。

2.2 北欧风家具的简约设计

北欧家居中强调的是人文故事,挑对简约造型的一张单椅,正是你家的设计质感焦点。知名北欧家居品牌如:你熟悉的宜家IKEA,更有丹麦家居品牌HAY、和Muuto、芬兰家居品牌Artek。

▼丹麦家居品牌HAY,造型洗练简约。

▼丹麦家居品牌Muuto,家具与色彩的混搭恰到好处。

▼芬兰家居品牌Artek,知名的Mademoiselle Lounge Chair,由Ilmary Tapiovaara于1956年所设计。

2.3 挑一款设计感的经典家具

1950-1970年间,北欧风有多款大师级的经典家具,也必须介绍你知道,简约主义的设计美学相当迷人,如:Y型椅(Y Chair)、蛋椅(Egg Chair)、潘顿椅(Panton Chair)。单纯地放在家里,怎么看都是美美哒北欧风!

▼Y型椅(Y Chair),是丹麦20世纪的国宝设计之一,设计师是 Hans J. Wegner。

▼蛋椅(Egg Chair)设计于1958年,起初为丹麦哥本哈根皇家酒店的大厅和接待处设计的,设计师是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

▼潘顿椅(Panton Chair), 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塑料制作而成的椅子,设计师是Verner Panton。

03 ) 布艺

触感自然地布艺,也是北欧设计中常见的布置选项,例如沙发、窗帘的花色,也需和墙面色彩、家具色彩做混搭布置,以面影响整体感。

沙发上的抱枕、地上的地毯都是可以玩弄颜色的地方,若是和白色系家居互补搭配,只要注重色彩比例,例如白色80%,另外搭上二款色系占了20%,就不会让空间失去主角呢!

▼材质选择上,粗麻、棉、编织、布纹的原始材质、无赘饰图样,简简单单就非常符合北欧风想要的自然感。

04 ) 光源

北欧人费心营造家里的温暖氛围,将室外的寒冷摒除在外面。灯光也是北欧风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基本上北欧风格的空间里采间接灯光较多,而且灯光的层次也较多元化,除了主灯外,更运用可移动的立灯及桌灯,营造不同的光影效果。

4.1 大型窗户及落地窗的自然光源

专业的空间设计师表示,由于北欧有一半时间夜晚时间长,因此采光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应用在空间设计上,会加强自然光源的取得,例如大窗景及开放式设计等等,如果加上引进自然光线的大型窗户以及落地窗,融合室内光源与自然光线,更加能够呈现出居家自然舒适的气氛。

4.2 选择间接照明光源灯具

北欧家居很少只选择一盏主灯,而是采用黄色系灯光与各种不同的间接光源,比方说立灯、不同角度照射的投射灯、桌灯……等,点亮一盏灯,就像是点开惬意家居的生活仪式。

05 ) 绿植

植物是最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布置单品,因此可利用绿植花艺来串联北欧风空间中不同材质,表现自然材质清新无压的效果。

特别是餐桌上,绿植可选择海草、香蕉叶、椰纤、竹子、木材等取材自大自然的素材,和烧陶制成的杯碗摆在一起,也能展现北欧风的清新视觉感。

今天,手把手和小伙伴分享了”创造北欧风的5布置重点”,最后复习这5项:色彩、家具、布艺、光源、绿植!

希望能帮助你打造自个家的白月光北欧风时,更有计划如何下手了!

-------------------------------------------------------

微信搜寻﹝Myhome设计家﹞可以看更多相关讯息

中国为什么称为五千年历史?

中国有5000年历史,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流传甚广,似乎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若是细细推敲,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客观认识中国历史,有很大帮助。

一、有文字记载的传说时代

“5000年历史”,其第一层含义当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说历史,中国当然不止5000年。从中国大地发生农业革命算起,距今也有快10000年了。所以,5000年历史,指的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确切来讲,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

(人文初祖:炎黄二帝)

所谓的进入文明,有两个最基础的标准:一是有城市,二是有文字。

那么,按照这两个标准,黄帝时代进入文明了吗?

根据《史记》记载的黄帝传说,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当然,前提是这个传说是真的。

关于建设城市,《史记》有这样的记载:

“北逐荤(xing)粥(yu),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其中的“邑”字,就是建造城市的意思。

关于文字的创造,一般认为是黄帝命大臣仓颉所造。《吕氏春秋》有这样的记载:

“奚仲做车,仓颉做书。”

《淮南子》也说:

“昔者仓颉做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字)

当然,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这些故事只是传说,内容荒诞不经,难以用常识去理解。只能解释为:这些创造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通过不断实践,共同形成的智慧。而我们的祖先在追忆往事时,都归结到了黄帝的名下。

这些都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想,要证明在那个时代确实出现了城市和文字,必须要有考古发现的证明。

荒诞不经的 历史传说,最后被考古发现证明是真的,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荷马史诗》中关于所记载的特洛伊城,在上个世纪初,就被一个德国商人组织的考古队发掘出来,这是当时轰动世界的大事。

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关于夏朝的历史,我们可以称之为有问文字记载但尚未被考古发现证明的历史。

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最权威的当然还是《史记》。《史记》中记载的夏朝历史,摆脱了传说时期的荒诞不经,显得规整而严肃,并且司马迁列出了详尽的夏朝帝王的世袭表。这说明,司马迁当时看到的夏朝史料应该是非常详尽的。

(大禹,夏朝的开创者)

遗憾的是,至今没有考古发现证明司马迁的记载。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夏朝的建国时间,这一工程的结论是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

但是,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以此类推的旁证,大大提高了《史记》中关于夏朝记载的可信度。这个旁证就是《史记》关于商朝历史的记载最后被考古发现证明是真的。

(甲骨文)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后来经过学者的努力,陆陆续续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攻击154600块,经过研究,这些都是商代的文物。甲骨上刻的文字也逐渐被破译证明。证明了《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当然更加证明了,在商代中国出现了文字。

(河南安阳殷墟)

1928年,在河南安阳,考古学家发现了商朝都城的遗址,这就是关于盘庚迁殷的记载中的“殷”都。考古学家在这一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和城市,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商朝存在的真实性。

(殷墟复原图)

既然《史记》中关于商朝的历史记载,被考古发现证明是真的。那么,可以以此类推,司马迁在写夏朝历史的时候,态度必然也是认真严肃的,他肯定看过了我们没有看过的史料,才能相对详细地构建出夏朝400多年的历史。

我们期待跟多的考古发现,证明这段记载的真实性。

三、结论

在先有的材料下,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较清晰的结论了。

1、我国有文字记载且被考古发现证明的文明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距今大约有3400多年。

2、我国有文字记载但是没有被考古发现证明的文明史,是从夏朝开始的,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

3、我国从传说时代开始的文明史,距今大约5000年。

一脉相承百度百科全书,你看好西湖大学吗

为什么要将后宫妃子全部杀死呢?

朱元璋智者千虑却有一失

明太祖朱元璋从贫穷放牛娃历经磨难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不朽的功业,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明朝昌盛不衰,想尽办法通过皇室成员本身的力量来维持朱氏天下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采取的办法是分封皇室子孙为藩王,《明太祖实录》记载“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按照朱元璋的预期,在朱元璋死后,明朝应该是这样的局面:宗室儿孙分别居住在边疆地区或者国内战略要地,藩王拥有属于自己的官署和军队,各地藩王不准私下见面来往,一心保卫大明江山。

朱元璋给予藩王足够的权力,比如军事指挥权。普通的藩王至少可以拥有护卫兵士三千人,多的可以达到近两万人。对于镇守边疆的九位藩王,拥有兵士的权力则更大,比如朱元璋的第17子朱权,拥有兵士数量达到八万。

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元朝残余势力仍然需要派出军队出塞打击,而晋王和燕王经常率军出征,受到朱元璋的格外重视。

朱元璋害怕后代皇帝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曾对太子朱标说是为他扫除荆棘障碍,但是朱元璋在自家人这里失算了。

曾经有位叫叶伯巨的人向朱元璋提醒,藩王势力过于膨胀,会导致中央权力受损,经过几代皇帝后就会形成尾大不掉的现象,如果到那时再行削藩,很容易出现汉朝时期七国之乱的惨剧。

朱元璋非常相信自己皇室自家人,他相信只要藩王都呆在封地,互相不准通信来往,入朝觐见也只能是一个离开京城,另一个才能启程出发。

只可惜朱元璋预想的美好愿景,在他死后就轰然崩塌,明朝“靖难之变”已经在路上。

建文帝“一路小跑”埋葬自己

朱元璋本想传位给太子朱标,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公元1398年,隐隐担心的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称帝。

建文帝登基后,镇守边疆的藩王势力已经很大,这让年轻的建文帝对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心生忌惮,慌乱之下就急于削藩。在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下,建文帝决定对藩王开始削藩。

在削藩的顺序上也曾经出现过分歧,齐泰认为应该从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始,而建文帝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从势力较弱的开始,结果就是建文帝先后废削五王。

建文帝为保证顺利削减燕王势力,先是在北平附近进行屯兵,随后以边疆需加强兵力防守为借口,将燕王朱棣的精兵强将调至塞外驻扎,准备伺机削减燕王势力。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在战争前期,朱棣占据的地盘非常小,而且在军事力量上也处于下风,建文帝具备压倒性优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朱棣胜、建文帝败。

公元1402年,南京城西北门的守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眼见大事不妙,在宫中燃起熊熊大火,当燕军冲入宫殿时,建文帝已经下落不明,成为千古之谜。

由此可见,建文帝也并非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很有可能还不如明成祖朱棣,毕竟朱棣还创造了永乐盛世。

朱棣为何杀尽建文帝后宫妃子

其一,宣示建文帝已死。

朱棣最初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在朱棣攻入南京城后,昔日建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大臣已经被杀,朱棣想登基称帝,首先要证明建文帝已死,可惜始终找不到建文帝的尸体。

建文帝的尸体以后肯定会继续找,但是登基称帝是当前最紧要的大事,只能向天下宣示建文帝已经被大火烧死。朱棣将建文帝的妃子全部杀死,以殉葬的方式从侧面印证建文帝命丧火场,为自己登基称帝奠定基础。

其二,杀人灭口杜绝舆论压力。

在古代非常重视皇位继承的合理合法性,朱棣在这件事上操碎了心,曾经想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称帝的诏书,来赢得天下士子之心。

可惜方孝孺并不配合,张嘴就问朱棣为何不传位给建文帝之子,朱棣以孺子太小为由推脱,方孝孺再问为何不传位给建文帝之弟,兄终弟及也是可以的,唯独没有皇帝驾崩叔叔登基的传统。朱棣大怒之下将方孝孺灭十族。

建文帝的妃子很有可能会传播舆论,朱棣并不想在日后对自己得位不正留下更多的把柄,唯有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其三,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建文帝登基数年,在这次宫廷大火中,不仅仅是建文帝下落不明,并且建文帝的两个儿子也下落不明,这是朱棣比较担心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建文帝的后代都是对朱棣皇位最大的威胁,失踪的建文帝和皇嗣可以寻找,而这群妃子中也许有人此时同样怀有建文帝的皇嗣,朱棣不得不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也许,朱棣当时也想通过这样方式来恐吓建文帝妃子,让她们说出建文帝的去向,方便日后追捕,从结果来看,朱棣应该是一无所获。

结语

明朝“靖难之役”的发生,朱元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至少有二:一是过于相信皇室藩王制度,并且未能控制藩王实力;二是朱标死后不应再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在这里刘三吾也成为罪人,因为当时朱元璋想要更换太子,是翰林学士刘三吾极力劝谏朱元璋,最后才仍然立朱允炆为太子,最终造成今日靖难之役。

历史终究是历史,偶然的些许差错就能影响数百年,一切都是历史注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箕踞”这种坐姿战国之前你不敢这样坐,战国之后你这样坐也是非常不敬,不礼貌的!

中国礼仪之邦,在坐姿方面有很多讲究,“箕踞”这种坐姿在现代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萝莉喜欢这样坐,也显得非常的可爱!

这也是一种练瑜伽的常见坐姿,但是在古代“箕踞”是非常不礼貌的,是傲慢不敬的做法!

当然你会说古代繁文缛节真多,那么为何“箕踞”是非常不礼貌的坐姿呢?古代坐姿又有什么讲究呢?

“箕踞”为何羞耻,后又无理且不敬

“箕踞”到底是怎样的坐姿?

“箕”是簸箕的意思,“踞”意为蹲坐,像簸箕一样蹲坐,到底是什么样的坐法呢?两脚张开,两膝微曲的坐着,实在不理解的话,看下图!

箕踞 坐姿

“箕踞”的坐姿为何会让人感到羞耻!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儒家代表,被称为亚圣,平时对礼节都非常的讲究。

有一次孟子回家,看到妻子一个人“箕踞”坐在房间里,心中瞬间羞耻不已,非礼勿视。 对他母亲说:“此妇无理,请去之!”就因为妻子的这个坐姿,孟子气得差点休妻!

这是为何呢?我们仔细来看一下这个坐姿,古代平辈喜欢相对而坐,你可以设想下,这个姿势是不是脚显露得特别明显。

如果穿鞋,则鞋底污物不堪入眼,当然古代坐着的时候一般都是脱鞋的,但是尽管如此,脚也是不能随便给人看的,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隐私的部位!

而且这种坐姿还容易走光!暴露下体。这是为何呢?

因为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男女都是不穿裤子的!都穿裙子。

裤子源于马背上的民族

裤子谁发明的呢?它是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的!

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马上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骑马,所以北方少数民族打仗很厉害,行军速度特别快。

骑过马的人都知道,人下半身是贴着马背的,并且在骑马过程中腿与马会回来摩擦,所以中间必须用东西隔开,否则腿要擦破皮,于是少民民族便发明了裤!

但是中原地区以及南方人很少骑马,特别是女人一般都是不能骑马的,受传统的西周礼仪的约束,平时不管做什么都要温文尔雅,动作不宜过快,否则就是野蛮之人!

所以不管男女都喜欢穿裙子!上衣下裳最为流行,“裳”是裙子的意思,但有人就会说,古代人不穿裤子不怕冷的么?

当然那个时候也有给腿部保暖的“胫衣”,就类似于现代的开裆裤!

后来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冲突,来了个亲密的接触,中原人民发现,这个少数民族的骑兵非常的厉害,在速度上中原的兵很难跟上,所以在战场上很吃亏。

于是也发展骑兵,并且为了更方便骑马打仗,也学习了少数民族的那穿裤的传统!当然这个穿裤子习俗发展过程是缓慢的,到了晋朝才开始有更多的人穿裤!

古代坐姿有什么讲究?

因为会走光,所以箕踞和蹲踞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就算是发明了裤子,箕踞以脚对着人也是非常的傲慢和不敬!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坐的呢?又有什么讲究?

跪坐

没有椅凳的时候,席地而坐,一般是两膝着地,屁股贴着两脚跟上,也就是跪着的是时候,坐下去,坐在脚跟上。当然一般情况是不要随意起身,由坐转为跪就有点自贱了!

趺坐

也就是双腿盘在一起,就跟和尚打坐时一样的坐姿,这应该是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开始流行的!

这两种坐姿是比较符合礼节的!同样除了坐的姿势还有其他的要求!

席地而坐

现代人一般都是坐凳子,坐沙发,但是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席地而坐,顾名思义,地上放一块席子,然后坐席子上面。

后来胡凳,胡床传入中原才开始改变这席地而坐的情况!所以说这少数民族的东西还是挺好用,一直沿袭到现在!那席地而坐又有什么讲究呢?

多人坐一席不坐中席,一人坐一席,坐中席

席子一般都是长方形的居多,一般一张席子可以坐四个人,但不能坐中间,一般坐在四端,如果坐中间的话那是无礼的,因为一半坐在一张席子上的人地位和辈分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尊卑。

当然如果是辈分大点,或者地位高点的可以坐一张席子上,而且坐中间,叫做独占一席!

席子必须放正,一般席子的边要与房间墙的边保持平行。

上座位置安排,坐姿方向尊卑

很多人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对于坐哪也没多大讲究了,但是在饭桌上还是很讲究坐的位置。

其中很多人最关注的是哪个位置为上座!

因为不管是请长辈,还是请领导吃饭,都要给他安排个上座,很多人不懂,所以被别人笑话,我们就来说说哪个位置为上座!

靠主台的座位为上座!或者说靠近房间背景墙的座位是上座。显得上座比较尊贵显眼!

面对正门的座位为上座,这个位置可以让上座位的人目观全局,而且不需要为上菜而动挪动身子!

以靠近墙的位置为尊,上座后面不能有人,以免惊扰!

距离正门较远的位置为上座,宴席桌子的摆放,重要的坐席要摆放离门较远的位置,比如说婚宴,一般娘家人为上座,娘家人的桌子应该放在离正门最远的地方!

房屋一般分为厅室,室是睡觉的地方,在室内坐的方向是有讲究的,居西面东的位置是尊位,其次是居北面南,居南面北方,最后是居东面西!

如果是在厅堂中,那又有所差别,举个例子,如果是朝堂之上,一般皇帝为尊,坐中间,且海拔更高!一般都是坐北面南。

总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其中有繁文缛节,但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箕踞”的坐姿放在古代是非常不尊重人的,但如果是放到现在的话,你能接受么?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