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阿里云号码百科查询,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有什么区别

admin2023-12-09加拿大2824 ℃0 评论

阿里云号码百科查询,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有什么区别?

新技术的出现总会伴生许多新名词,像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等等。

乍一看,它们讲的东西都十分相似,涉及的领域也互有重叠,很容易产生混淆,错误使用。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化人才,分不清这些概念怎么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下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三个高频词汇“信息化”、“数字化”与“数据化”,它们具体是如何定义,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业务需求的增长,企业需要面对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复杂,传统管理手段单纯依靠人力,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甚至会成为企业持续壮大的障碍,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

所谓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现金流动、客户服务等业务要素置于统一的信息网络,再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用来提供给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了解业务具体情况、流程进展状况等动态业务信息,进而作出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决策,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常见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管理客户关系的CRM系统;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等等。

尽管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软件系统的使用,但并不能将企业信息化局限在IT技术的范畴,认为使用一些软件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有更加完整的认识,它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信息化能够起到化低效为高效,化杂乱为规范,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清晰等一系列的作用,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对企业管理和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些是信息化功能的体现,也是衡量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标准。

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更新技术手段,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根据不同的信息化功能板块建立对应的人员组织,做到技术系统与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助力。

在数字化转型兴起之初,有许多人对数字化的错误解读,一部分人认为,数字化不过是信息化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并无区别;还有人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推翻原来的信息化系统,重新建立一套系统。

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首先,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要企业将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推翻,而是要求对以往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并对全供应链进行串联,以适应当下“用户为先”的市场环境。

虽然都是依靠技术手段优化企业运作,但数字化与信息化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最为明显的差别在于“打通链接”。与数字化相比,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往往要早很多,当时的互联网环境还普遍缺乏对链接的深度认识。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在功能方面相对独立,联动性差,不仅没有考虑用户的参与,不同信息系统之间也没有互通,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因此,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来打通信息系统的链接,形成各个单元之间有机衔接,使其能够集中反映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这种打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率,整合挖掘企业价值,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另一点差别在于“用户思维”。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出于“管理思维”,是通过一套系统把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序管理。在这些系统的设计中,并没有涉及到用户需求的便利化,缺少用户参与操作的功能,用户需求无法通过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得到满足。

数字化转型的出现,就是要突破单纯的管理思维,使数字系统既能保证企业的管理效率,又能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表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要充分提升各个系统节点的用户参与度,提高用户的查询与操作效率,使企业端与用户端形成高效有序的互动。

如何快速区分数字化与信息化?举个例子便于理解:

你拿着文件要找老板签字,跑上跑下找不到人,一天结束了文件还没签下来。

后来这一流程优化了,你处理完文件后点击“提交”,文件就自动流转至老板的“待办”中,老板收到提醒立即查阅审核通过。

所以说:

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固化下来,并自动做好记录,以降低员工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你觉得产品这个月卖得不错,请示老板下个月要不要多补一些库存,老板同意多补2万件,但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数据支撑。

后来你做了份数据分析报表:A产品本月销售额相比其他产品高8%,相比上个月销售数量增长20%......老板根据报表,结合你的营销计划,定好了应该补2万库存。

配图来自:简道云仪表盘

由此可知:

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信息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逻辑(管理经验)进行数学建模、优化,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行的。

数字化与数字化转型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对外宣传说:我们通过实施了中台,通过更换了ERP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这个是非常不正确的。

实施个ERP不等于数字化转型,就好比造个发动机不等于造了一台汽车。

因此,简单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比如搞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不能称之为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达到触及公司核心业务,引起架构更新,新建商业模式的级别,才可称为“数字化转型”。

但是没有发动机,你怎么样都造不了汽车。

也就是说,信息化一定是数字化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无从谈起。

“数据化”是指将问题转化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各种报表及报告。如果说“信息化”与“数字化”都是偏向于系统性的概念,那么“数据化”则更多涉及到执行阶段的一些技术细节,包括“数据化思维”、“数据分析”、“数据化管理”等。

根据《企业数据化管理变革》一书中的定义,“数据思维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量化的思维模式,是重视事实、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数据报告汇报了一些数据,但并未形成结论,这就不是数据化思维,而是单纯地引用数据。真正的数据化思维,要以数据为基础,结合市场运营规律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定性结论。

“数据化思维”要持续发挥价值,就要不断地将其中的优秀的、可复制的操作流程标准化,不断地分享给不同的团队。实现一份优秀的经验,一起学习成长,整体提高企业效率。

阿里云号码百科查询,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有什么区别

以宝洁公司的KM知识管理系统为例,这个系统主要负责记录目前最佳的项目方案,并把标准的操作规程融入企业管理系统,保证优秀的经验与方案不会随着人员变动而流失,且可以通过该系统传递给新成员,将优秀的思维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数据化思维的具体呈现,离不开具体的数据分析能力,但数据分析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解答,比如分析得出销售额下降的数据与原因,但并不能直观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数据分析不能直接带来业绩和效率的最大化。

只有当数据分析结合人的决策和具体行动,将正确的分析结果用最实际的方式应用到业务层面,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这种依靠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就是“数据化管理”。

通过以上的梳理,你有没有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呢?总结起来,“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数字化”的重心是关注用户体验;“数据化”的工作方式则有助于团队的共同成长。

这些概念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它们共同传达了一个理念,那就是无论技术经历怎样的更新升级,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只有将人的智慧和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百度的核心战略为什么摇摆不定?

2011年,41岁的马东敏好不容易生下了儿子。但即便是高龄产妇,马还坚持在大洋彼岸,跟踪了解百度的业务进展,负责百度对外公关项目。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坚持多久,2012年刚到,这位Melissa公主就不得不彻底退出百度的管理层,专心留在美国照顾四个儿女。

传言说,当时Robin求子心切到了狼厂上下皆知的地步。可这种小事怎么能让家财万贯粉丝遍地的厂长痛苦呢?于是一位清华美女小三及时出现,为其生了一个儿子。正在美国给小儿子喂奶的马东敏心灰意冷,决定离婚。

故事传得有板有眼,加上度娘爆红,李彦宏还说过“回国创业的海归中,离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国了”,免不了“李彦宏马东敏婚变”这样的负面消息传遍整个网络。

于是百度股价大跌超过10%,但马东敏也没有任何复出回应之意,只是在年底发出了一张夫妻两人在挪威的合照。百度公关部门从此荒废三年。

展示李彦宏实力的时候到了,他却押宝一个毛头小伙子

那时候百度就真的是李彦宏的百度了——Google也退出了中国,设立的全面商业化目标形成了赛马氛围,创始元老该走的都走了,公司管理架构看起来像模像样越来越成熟,技术部门与商务部门的主动配合联动,更是达到了前人未及的高度。当然更重要的是,百度营收节节攀高,不仅是互联网企业里的第一,而且眼瞧着就要赶超央视了!

大权在握的Robin恢弘大气,骄傲的搂着自家的“凤巢系统”,就连当时国际上风起云涌的“云计算”,在他的眼里也显得那么的不合理(当然国内的云计算市场确实不怎么样)。电子商务业务发展不力,前任COO叶朋、产品总监俞军离职。CTO李一男、COO沈皓瑜也说走就一起走了。而我们的Robin并没有展示过多的疼惜。

但即便是再不疼惜,我们的李厂长也还是要反思——创始元老全部出走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的局面。此前为了讨好资本市场,用内部赛马机制做全面商业化,虽然短期的数据非常好看,但造成的严重内耗内斗就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那如何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Melissa公主彻底退出百度管理层的情况下,我们李大帅哥展示自己英明神武的时机到了。

这时候,李厂长听到和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于是大手一挥要攻进移动互联网腹地。

在产品为王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厂长开始想办法在百度的管理体系上嫁接一个苹果腾讯的组织架构,毕竟Google一直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百度的产品部门一开始就是用来协调技术部门、商务部门的桥梁,有过成熟经验。于是刚离开百度一年、正在UC修行的李明远,被召回了。

作为百度曾经的王牌产品经理,李明远创造了百度贴吧、知道、百科等明星产品,被百度第一个产品经理俞军称赞——“做什么成什么”。俞军、李明远这对产品搭档,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

当然,两人并不是没有失败项目,百度有啊等电子商务项目的失败,导致俞军2009年、李明远2011年离开百度,这也是两人心中的痛。

俞军曾对百度产品部门的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现在是不是擅长?

这三条标准很受厂长认可,也成为李明远搭建百度产品部门的重心,更是帮助李明远成为统领百度所有业务规划的执事人。

李明远一个毛头小伙子来领导百度肱骨大臣?谁会服?毕竟2012年,李明远只有29岁。

于是,展现李彦宏领导能力的时候到了。李厂长机智的设立了新的深度学习技术目标,而要做好深度学习就必须先做好移动互联网产品,有移动APP提供数据,工程师们才有继续研究的可能。李明远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或者说就是李彦宏控制公司的傀儡。

当然,做深度学习不是吹牛皮,李明远刚回来,深度学习大拿余凯就被请进百度。这一套其实在2010年百度内斗最激烈的时候用过,当时引进的是王劲,其曾负责Google中国的广告系统。

如此,技术团队拿下了,商务团队还敢不从?

大手笔投入,李明远交出了成绩与绯闻

李明远回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力推百度收购自己的前东家——UC,但最后百度自己设立了百度浏览器项目。不过李彦宏随后就送了李明远另一个大礼,2013年百度收购糯米团购,曾在电子商务领域失意的李明远,有了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此之前,还有一份属于马东敏的大礼。在闹了一年多婚变传闻后,李彦宏与马东敏在2012年12月合体,为业界发了一张合照。李彦宏还在随后的“2012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亲自澄清离婚传言。但大跌的股价让厂长伟光正的决策,看起来有些粗糙。

李明远蒸蒸日上,但是百度元老们却一直心存不满,不久后的2013年,百度创始元老王梦秋翻脸出走。据说当时王梦秋为自己老公徐易容的美丽说项目疯狂导流,李彦宏却顾不得元老们的心情,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百度进行整风。

也是在2013年,在李明远的规划下,百度输入法、百度浏览器、百度影音、百度安全助手、百度云OS等产品迅速攻城略地,连李彦宏曾经不care的百度云也在李明远的主导下,正式发力。

百度搜索移动端流量快速超过50%,成功超越PC端。

到了7月份,更让业界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同时李明远也被晋升为百度副总裁。

这么密集的动作,带来的收获也不少。百度输入法、手机百度、百度影音等多款软件产品不仅在手机软件商店中霸榜,更是广泛覆盖到PC端。百度立下的移动战略、影视战略成果斐然,背后核心的云计算服务也顺利发展起来。

2014年7月,李明远顺利晋升为百度E-Staff成员,进入百度最高决策层。

但与预想的“厂长英明决断、任人唯贤、扶持80后新人”画风不同,这些力排众议的决断,迎来的不是行业一片喝彩声,反倒传出了李彦宏、李明远的暧昧断臂情。也有知情人说,这是某数字公司故意放出的谣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公关战。

百度股价又应声下跌。这一次马东敏的合照也救不了了。

同时飓风般的网络扫黄、版权监管风暴来袭,已经快要打败快播的百度影音迅速整改,此前在影视市场上的攻城略地,迅速清零。好在百度网盘及时崛起,接收了部分遗产。

明明业务发展披荆斩棘,但就是听不到凯歌奏起,甚至没有一个元老愿意说句好话。

这是当时李彦宏还没来得及理会的困惑。

战略摇摆、反腐祭旗,马东敏回归收拾残局

2015年,百度又看上了智能硬件,提出“连接人与服务”战略,准备力推百度直达号。2016年,又换成了流行的“O2O”战略,声称要拿出200亿投入到O2O市场,原因是2015年百度糯米、百度外卖表现喜人,物流团队、金融业务都有了迅猛发展。

但随后的剧情就惊险起来,百度血友吧卖贴吧事件、医药推广事件、魏则西事件等等一个接一个的负面新闻,将其打得措手不及。正处在48岁本命年的李彦宏遭透了心,曾经的英明神武变得暗淡无光。

厂长决定发挥百度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威力,接连拿下王湛、曾良两位高管。王湛更是李彦宏学弟,有着15年资历,属于百度创始员工。

禁不住元老们的逼宫,2016年4月,Robin学习Google成立了“百度搜索公司”,将百度业务架构进行重组。而2015年2月,百度才刚刚进行过业务重组。曾在百度广告业务凤巢系统上有过突出贡献、负责核心搜索业务的向海龙成了新公司总裁,曾经被器重视为太子的李明远,地位一落千丈。

年底,心力交瘁的Robin找来了百度所有创始元老,要对百度进行全面的复盘。席上,元老们言辞激烈,处处炮轰李明远,将其业绩贬的一文不值。厂长忍不住维护——百度金融就做得不错,用户量成长非常快,一元老直接回复“十块钱一个”。

于是11月份,李明远主动离职。接着李明远违反职业道德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据称这一消息是百度内部高管刻意传出的。

好在经历过纷乱复杂后,由李彦宏盯梢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已经快速发展到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虽然在此过程中,余凯、倪凯、吴韧、顾嘉唯、吴恩达等技术大拿,来了又走心思不一,引发的内斗也是闹得满城风雨。

2017年初,李彦宏显得非常失意,开始萌生退意,马东敏坐不住了,主动选择回归。夫妻两人找到了在硅谷大名鼎鼎的陆奇,希望借他的经验重整百度乱局。

但厂长依旧喜欢年轻气盛的新人,2016年最后一天,百度收购了年轻的李叫兽团队;2017年2月,一个初创的智能硬件团队渡鸦又被收购。两名90后创始人李靖、吕骋进入百度,成为高管。

当然,这也是陆奇在微软任副总裁时的惯常套路。厂长用这种方式迎接陆奇的到来,也显得诚意满满。但李靖的副总裁职位着实显得浮夸,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李明远此前的待遇。

然而自始至终,扶持李明远,收下李靖团队、吕骋团队,这些到底是李彦宏的想法,还是马东敏的操作,显得模糊不清。毕竟李明远被召回时,正值马东敏全面淡出之时,而收购李叫兽、渡鸦的时间点,正是马东敏预备回归、开始掌握投资部门的时间点。

所以,或许从百度诞生到现在,马东敏都从未缺席。即便完全淡出的四年半,马东敏也帮李彦宏做了细心的布置,挑选了一个最不会内斗的李明远作为内部风气的风向标,而李明远撑不住的时候,马又及时出现掌控局面收拾残局。

谁能代表百度的意志?

整个2017年,百度终于有了COO,陆奇在这个位置上帮百度设立了全新的Ai战略,带着百度学习微软的转型经验,开启了快速的“关、停、并、转”之路。

但李彦宏却在活动中表示“从未说过All in Ai”,甚至李彦宏、陆奇都未参加今年AIG事业群年会。百度2018年的战略又要变了?曾经到处“是Ai吸引陆奇加入百度”的宣传不作数了?

百度的战略从来都是受内斗影响,妥协出来的产物。技术、商务、产品三个部门无休止的战争,让李彦宏不知道该宣传什么好。2017年宣传了厂长最引以为豪的Ai技术,2018年受够了业务低迷的百度,是时候该宣传自家的商务能力了。

而依照医疗广告、黄金眼事件的负面影响,2018年再不通过宣传手段重塑自家商务形象,百度就难以在资本市场抬头。

一个庞大臃肿充满内斗的公司,能够做到一年一个战略,说明他还在积极求变,证明他还在成长。但什么时候这家公司,能够在一个战略里,展示出自己所有部门的目标,才能说明过往的努力没有白费。

马东敏在去年回归时曾表示:“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回归,我想说为什么是现在。我说是危机感和使命感。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

是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李彦宏的完美设想化成了泡影!厂长大气凛然的这几年,具体又干了些什么?

马东敏在百度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元老们在公司转型的关键期内讧出走,难道就因为李彦宏一句“我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高峰是在30岁以前,所以你们全都过了创造力最高峰了”?

或许这些都是从2008年,李彦宏马东敏下决心全面商业化,所埋下的伏笔。这导致百度的产品部门倒下,技术元老内讧,一切开始停滞不前。没有元老主持局面的百度,越来越难以达成内部的和谐。

这让我们弄不清百度到底要表达什么意志。这家公司有什么是确定的?

2016年到今天,百度的公关也开始起效。李彦宏儒雅有担当,马东敏眼光独到更果断,全网还突然流传起,两人只有三个女儿,没有生儿子。

那李彦宏的儿子去哪了?

百度总有一些不明不了的事情,所以他总是显得摇摆不定,即便他在努力的拨乱反正,也显得无能为力。想来,靠李彦宏的一张脸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文/水上焱

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微信ID:wwwbailve。

为什么各大公司都要抢做智能音箱?

阿里不惜损失几亿也要推广智能音箱,其实是为了抢占物联网语音交互的入口。

为什么要抢占入口?

“入口”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谷歌和百度为什么市值那么高,为什么百度现在其他方面已经完全落后于AT,大家仍不敢忽视它?因为它们都占据着搜索的入口。搜索是用户活日活量最高的入口。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甚至微信看一看都在大力扶持内容创作,也是为了抢占另一个入口——资讯入口。

只要成功卡位住一个领域的入口,就能成为快速成长为独角兽,在搜索、资讯入口的玩家都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大家的注意力纷纷来到另外一个入口——语音交互入口。

语音交互入口结合了智能硬件、AI、物联网,真正从线上渗透到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想象空间远远大于搜索入口和资讯入口。但语音交互的技术实现难度太高,需要开发出成熟的智能语音交互平台,所以目前国内互联网科技巨头推出的产品都只是雏形而已,像小米推出的“小爱同学”,喜马拉雅的“小雅”,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raven H”……

双11阿里低价推广99元的智能音箱,就是想大幅提高天猫精灵的市场占有率,先把铺货量给做上去。

抢占入口除了铺货量还需要什么?

想象一个场景:你买了99元的天猫精灵回家,一开始由于新鲜感,每天时不时就跟它对话,一天总数大概100次,但过了不久你就发现,这个智能音箱不好用,只能实现最基本的对话,一旦涉及复杂一点的需求,这个音箱就满足不了,所以你用它的次数越来越少,到最后,智能音响只剩下“音箱”的功能了。

这就是用户的日活量问题。铺货量上去了,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智能音箱,但要实现音箱的价值,还是做好日活量,而日货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智能语音对话平台的成熟性,能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满足你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如果智能音响的日活量是悬崖式的暴跌,那铺货量再大,这个产品也是失败的。

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像对话、叫外卖、问天气、购物等,这些功能手机也能够实现,为什么我们非要买个智能音箱来实现这些手机也能实现的功能呢?

换句话说,智能音箱如果要成功,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就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功能,而目前国内这些智能音箱有吗?

暂时还没有。但国外有一款智能音响做到了,我们来看看。

智能音箱的鼻祖——亚马逊Echo

Echo在亚马逊目前已经累计买了600多万部了,能这么受欢迎,主要是Echo做到了以下几点:

1、硬件做得好

国内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除了小米,其他的像百度、腾讯、阿里、京东,都没有做硬件的经验,而亚马逊做了很多年的Kindle,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硬件体系和团队,所以Echo音箱在硬件制作上有很大的优势。

2、语音智能平台+内容生态

亚马逊作为全球第一电子商务平台,在多年的运营中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库,对用户的喜好、习惯等都非常了解,同时,亚马逊拥有硅谷顶尖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很早期就开始进行语音互动技术平台的研发,所以在语音互动智能化已经领先国内科技企业不少。另外,亚马逊拥有完善的内容生态,图书、音乐、网剧等都是在自己的平台内运营,可以直接和智能音箱打通,方便用户的购买和使用。

3、互联家居

看过Echo宣传片的同学都知道,Echo能对家里的家居电器进行控制,比如你可以通过对Echo下指令,控制家里的电器,比如开哪个房间的灯,关闭窗帘,打开电视等,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智能音箱的独特优势。

但要实现家居互联,不仅关乎智能音箱,更关乎与其他家居品牌的合作。像亚马逊在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的硬件在使用,亚马逊有足够的话语权去与其他家居企业签订互联协议,有了与家居企业的合作,才能通过Echo控制它们。

而目前国内厂商,还没有哪个互联网科技企业有这样的话语权,虽然小米自己也造智能硬件,通过小米的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可以控制小米的家居产品,但毕竟小米家居产品市场占有率太小了,大家用得更多的还是索尼、松下、夏普、格力、美的这些传统家电品牌,而小米又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去与他们签订互联协议。

所以,现在国内的智能音箱都只能实现最基本的手机也能实现的功能,没办法做到真正的智能。而要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区别于手机存在的智能硬件,就必须和其他家居产品联通起来,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智能化的家居环境。

所以,阿里双11推出99元的智能音箱就是要扩大铺货量,在这场抢占物联网语音交互的入口战争中取得优势,这次效果也不错,天猫精灵卖出了超过100万台,可能是国内智能音箱卖出最多的了,但后续要怎么样稳定用户日活量,怎么样真正在智能音箱的领域中立足,还要看智能语音交互平台的优化和对家居的互联,我觉得这两者才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谁能先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就能在国内智能音箱的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怎么区分?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彼此之间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

半个多世纪的某个夏天,麦卡锡、明斯基等众科学家们举办了一次Party,共同研究用机器模拟智能的问题,也是在那时,“人工智能(AI)”的理念正式被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AI能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时观察(real-time observation)找出对于未来预测性的洞察(predictive insights)。如今人工智能商业化正在快速推进中,比如我们所知道和了解的人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画像等。此类技术也现阶段已经在金融、物联网等行业得到应用!对于未来而言,人工智能会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也会刷更多的存在感,慢慢的更会懂我们很多!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的系统出现,比如刷脸支付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先以人工智能为例,抛弃其他任何,也便不会有今天大红大紫的人工智能!不得不说的人工智能背后的基石:大数据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石,目前的深度学习主要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即对大数据进行训练,并从中归纳出可以被计算机运用在类似数据上的知识或规律。简单而言何为大数据?虽然很多人将其定义为“大数据就是大规模的数据”。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大规模”只是指数据的量而言。数据量大,并不代表着数据一定有可以被深度学习算法利用的价值。例如: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过程中,每一秒钟记录一次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速度、位置,可以得到大量数据。可如果只有这样的数据,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价值!大数据这里我们参阅马丁·希尔伯特的总结,今天我们常说的大数据其实是在2000年后,因为信息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三个方面能力的大幅增长而产生的数据:信息交换:据估算,从1986年到2007年这20年间,地球上每天可以通过既有信息通道交换的信息数量增长了约217倍,这些信息的数字化程度,则从1986年的约20%增长到2007年的约99.9%。在数字化信息爆炸式增长的过程里,每个参与信息交换的节点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接收并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存储:全球信息存储能力大约每3年翻一番。从1986年到2007年这20年间,全球信息存储能力增加了约120倍,所存储信息的数字化程度也从1986年的约1%增长到2007年的约94%。1986年时,即便用上我们所有的信息载体、存储手段,我们也不过能存储全世界所交换信息的大约1%,而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大约16%。信息存储能力的增加为我们利用大数据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想象空间。信息处理:有了海量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存储能力,我们也必须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的能力。谷歌、Facebook等公司在数据量逐渐增大的同时,也相应建立了灵活、强大的分布式数据处理集群。大数据在应用层面:大数据往往可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大数据都可以实时获取、大数据往往混合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多维度信息、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分析以及分析基础上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美国《大西洋月刊》公布的一段A.I.聊天记录截图延伸阅读:聊天机器人竟自创语言“对话” 脸书将其紧急关停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进行训练,究其根本大数据的循环往复无数次的训练和深度学习才有了人工+智能!没有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没大戏而物流网又让人工智能:更准确物联网: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正是得益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互联网才正在向物联网扩展,并进一步升级至体验更佳、解放生产力的人工智能时代。在未来,虚拟世界的一切将真正实现物理化!物联网主要通过各种设备(比如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的接口将现实世界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上,或者使它们互相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物联网(IoT)其实肩负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资料收集概念上,物联网可连接大量不同的设备及装置,包括:家用电器和穿戴式设备。嵌入在各个产品中的传感器(sensor)便会不断地将新数据上传至云端。这些新的数据以后可以被人工智能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继续积累知识。互联网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之外新建了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将会把两个世界融为一体。物联网的终极效果是万物互联,不仅仅是人机和信息的交互,还有更深入的生物功能识别读取等等!人工智能背后强大的助推器:云计算云计算(详情参阅之前回答:什么是云计算?)是将我们传统的IT工作转为以网络为依托的云平台运行,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的最终稿,给出了云计算模式所具备的5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和可度量的服务)、3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4种部署方式(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发展较早,经过10年发展,国内已经拥有超百亿规模,云计算也不再只是充当存储与计算的工具而已!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云计算将在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层面意义深远!而反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巨大数据的积累,也将会为云计算带来的未知和可能性!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物联网及云计算也好,彼此依附相互助力,藕不断丝且相连!合力搭档在一起,组合拳出击才更有力量:给未来多一些可能,给未知多一些可能性,给不可能多一些可能!

那阿里和腾讯为什么不在搜索领域与百度竞争?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搜索方面技术很重要,李彦宏回国创立百度,一路顺风顺水,后来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百度直接吃下谷歌留下的搜索市场份额,在国内搜索简直无人能敌了。

无论是谷歌退出前还是退出后,在搜索领域,除了百度以外,几乎没有几家公司,直到移动互联网进入尾声的今天,这个赛道上涌现过的公司,五个手指都数的过来,这么一看就知道做搜索有多难。

别看百度现在市值不高,已经从BAT变成ATB吊车尾位置,但是百度的搜索,是阿里和腾讯都干不过的业务领域。

无论是阿里的电商,还是腾讯的社交、游戏,赛道上一直有无数竞争者,以前阿里的对手有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还有一大堆死掉的跨境电商、垂直电商,如今好不容易喘了口气,又杀出个拼多多搅局。

腾讯的社交领域就更别提了,谁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挑战一下,1亿人想教张小龙做产品,移动互联网初期,米聊、易信、飞信、来往社交大乱斗,8年后的15号,马桶mt、多闪、聊天宝三款社交产品同日发布围剿微信,另外还有一大堆打着年轻人社交产品名义的奇奇怪怪产品。

只有搜索,几乎没人敢也极少有团队有能力挑战百度的权威和技术。

“百度一下”深入人心,占据了PC端的流量入口,当时的挑战者有360,周鸿祎扛起安全大旗,从安全工具入手,借助360安全卫士、360软件管家等系列产品,搭配360浏览器,向用户传播安全上网的概念。

由此,360搜索成功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另一个挑战者是王小川的搜狗搜索,当时阿里投资了搜狗。

那时候的腾讯也做了搜索业务,腾讯搜搜。

3Q大战之后,腾讯走开放合作路线,王小川与阿里分手,腾讯入股搜索,并且把自家搜搜业务都打包一并给了搜狗。QQ浏览器默认使用搜狗搜索,QQ输入法也植入搜狗搜索,微信搜一搜的流量给了搜狗搜索,腾讯这个奶爸当得很称职了。

另外还一款搜索引擎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必应。

百度、360、搜狗、必应,基本上就是国内已有的搜索引擎了。

前几天有篇吐槽百度搜索的文章《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结果大量用户流量涌入必应,然后必应就崩了……

技术那些更高深的就不谈了,服务器连稍微大点的流量都负荷不起,搜索业务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如果要谈到搜索引擎算法技术流,那就更难了。这方面的人才,在国内基本上都在百度。

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虽然广告多,也首推百家号内容,但目前仍是最全面的。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