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四川羌族百科知识大全,为什么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城市都不怎么有名.

admin2023-12-10游戏21 ℃0 评论

四川羌族百科知识大全,为什么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城市都不怎么有名?

谢谢邀请!

首先,这不是个例,每一个省出名的城市都不会太多。

一般来说,都会优先发展省会城市,但是也不排除个例。但是不得不承认,成都确实有先天的地理优势。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 ,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并且拥有中国南方最为肥沃的紫色土耕地。特别是秦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自秦代以来,成都便成为了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直至近代之前,是发达的农业造就了成都经济的繁荣。成都下辖的温江与郫县由于土地十分肥沃,又处于都江堰的直接下游,是粮仓中的粮仓,有“金温江、银郫县”之称。

成都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蔬菜水果和中药材基地之一,龙泉驿区和金堂县都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温江区和锦江区三圣乡等地的花卉种植也渐成规模。2005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使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下降,2006年成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7.0%。2009年,成都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78.9万吨,增长1.6%;油菜籽产量达23.4万吨,增长12.4%。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41.3亿元,其中,种植业443.1亿元;牧业332.4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88.6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90.4万吨;油料总产量33.5万吨;肉类总产量78.4万吨。 2016年末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49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为90%。年末全市共有农产品名牌399个;其中国家级品牌30个。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1261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36个。成都是中国五大战区之一的西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是西部地区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城市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大古都”之一 ,约在公元前5世纪筑城,西汉时已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北宋年间成都人联合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推荐?

感谢邀请。四川是天府之国,地灵人杰,景点众多。三天时间可以选择的线路不少,首选还应该是九寨沟。“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湖光山色极其秀美,在国内所有水系景观之中独占鳌头,一枝独秀,如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具体行程大致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天,稍微早一点从成都出发,成都距离川主寺350公里,正常行驶7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

川主寺处于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有8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非常值得一看。在川主寺游览,顺便午餐,然后继续前往九寨沟。

川主寺距离九寨沟90公里左右,大概开车两个小时可以到达。九寨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景区,各种服务设施非常方便。各种档次的酒店和餐饮可以自由选择。

第二天,一早进入景区游览。景区之内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话世界”的美誉。大多数景点集中于Y字形的三条主沟内,景区内有观光大巴,每个主要景点都可以停靠,非常方便。如果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推荐按照箭竹海、熊猫海、老虎嘴、五花海、珍珠滩、长海、五彩池、诺日朗瀑布、老虎海、树正瀑布、火花海盆景滩、宝镜岩这样一个顺序游览。

景区的面积很大,景点也比较分散,尽管可以乘车,也是需要一定体力。在游览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游览结束之后,回酒店休息。

四川羌族百科知识大全,为什么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城市都不怎么有名.

第三天一早前去黄龙游览。九寨沟距离黄龙大概有100公里左右,需要行驶两个半小时。中途路过雪宝顶,可以顺便游览一下。

雪宝顶,是岷山主峰。海拔5588米,山腰岩石嶙峋,沟壑纵横。这是一个免费景点,非常值得一看,而且可以稍事休息。到达黄龙景区之后,建议乘坐缆车上去,然后徒步行走下来,主要景点都可以看到。

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景区内的七彩瑶池确实非常漂亮,是一个不会让人后悔的景点,凡是到九寨沟游览的游客,大都要来黄龙一游。黄龙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到5000米之间,需要警惕高反,沿途设有吸氧设备。游览时间大概在三个小时左右。游览结束之后,可以返程。

从黄龙到成都,全程约390公里左右,大概行驶7个小时,晚上即可回到成都结束为期三天的旅游。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输了?

淝水之战,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却又因它实在太离奇,令人匪夷所思。

今天,我们不谈大道理,一起分析下苻坚在战役战略和指挥上的问题。

苻坚的计划:兵分三路,决战淮南

力排众议,决心灭晋的符坚,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策:

东路,直接由徐州攻广陵,直接威胁东晋都城建康;

西路,沿长江、汉水顺流而下,进攻荆州;

苻坚自率中路军,攻略淮南,推到长江北岸。

这个大策略,问题不大。历来由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这么多点开花。不过,在这个计划中,符坚选择淮南作为决战地点,准备在淮南歼灭晋军主力。而相比于长江流域,淮南显然是前秦最理想的决战战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战中,淮南战场的部队,是以氐族子弟为主要力量。因此,淝水之战在战场上的失败,其内部矛盾并非决定性因素。

恒谢齐心,共赴国难

由恒冲率西路军死守荆州。兵力十几万;

由谢石率东路军重点防守淮南。兵力八万。

淮南是主战场,部署的兵力还少于荆州?

恒冲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派三千精骑前去支援东线。

谢安微笑着说:朝廷不缺兵。退货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谢安的淡定,是关键的,也是有底气的。

关键,是因为东晋最需要的,是抵抗的决心。

苻坚给东晋的各皇室、高官都封好了官爵。这对东晋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谢安都显得慌张,那大规模投降、不战自溃的风险是不小的。

底气,是因为此时淮南前线的力量对比并非想象的那么悬殊。

苻坚前期夺取了梁、益州、襄阳,并准备水师,本可以顺流而下。但却急于求成,仅仅一年后就发起进攻,显然,前秦水军尚未成势!

此时,前秦大军尚远远在后,抵达前线的只有苻融的二十五万军队。这二十五万军队,又分了几万给慕容垂在襄阳方向,又分兵包围胡彬,分兵五万驻扎洛涧,用于寿阳附近的兵力不过十几万,只是2:1左右的兵力优势。而且,正如苻融在之前劝阻苻坚时所说,征集的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

误判

话虽如此,苻坚毕竟依然占据巨大优势。

苻坚早期的进军还算顺利。破寿阳、围胡彬,气势如虹。

此时,胡彬粮尽,向谢石求援:“敌人强大,我粮尽,恐怕要来生再见了!”

这封信被苻融截获后,苻融急忙告诉苻坚:“敌人少,容易歼灭,我们应该防止他们逃走,请您快快来!”

苻坚听信,立刻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率领八千轻骑赶往前线。

这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一个大错!作为总指挥,离开了项城大本营,企图仅仅依靠前军进行决战。

月盈必亏,是因为得意时还冷静者太少了。

显然,二苻都认为,靠前军歼灭晋军主力已有把握。他们怕的,是晋军撤离淮南,依托长江防守,影响歼灭晋军主力于淮南的企图。因为,对于缺乏水军的前秦军来说,尽管淮南也是河网纵横,但淮南依然是最理想的决战战场。歼敌于长江以北,对北方军队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

洛涧之战,前秦的命门

前383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洛涧。刘牢之和他的五千北府军将士目光如炬。听到号令后,五千汉家男儿冒着如雨的箭矢,踏着冰冷的河水,冲向十倍于己的敌军。尽管秦军早有准备,但依然被晋军的气势所震慑。又因夜晚,只听见杀声震天、一往无前的敌军,并不知道晋军多少,一时心生胆怯。刘牢之趁乱杀到秦军阵后,秦军更是混乱。秦军主将梁成来到阵前,试图稳定局面。晋军奋勇而前,阵斩梁成!秦军一片混乱,纷纷败退,自相踩踏,又有许多将士掉入淮水,不慎淹死。

北府军,五千破五万,一打十,大破前秦军!

比起歼灭的这几万秦军来,这一仗,晋军更大的战果是:看到了前秦军的命门!

北府军再是神勇,一个打十个,也是很难的。

如果在北方,北府军一阵冲杀后,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完全可以迅速后撤,在后方重新集结,然后翻身再战!这样,即使打不过北府军,也断然不会有灾难性后果!

可是,在河网纵横的淮南战场,秦军机动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一旦溃败,恐怕就没有机会通过机动来调整了!

因此,淝水之战,有进无退。因为,退者,将无路可退!

离奇的大灾难

洛涧之战后,晋军与前秦军又进行了一些战斗。其中,晋军先头部队与前秦军张蚝军接战不利,退却。可见,仅就战斗力而言,晋军并不具备太强优势。

此时,谢玄激苻坚:您百万大军到这里来,却隔岸看着我,有意思吗?要不你稍微退一下,腾出地方来,我们来场决战,好不好?

苻坚急吼吼发起进攻,就是为了歼灭晋军主力,现在晋军自己要上来送死,能不答应吗?

于是,悲剧开始了。前秦军撤退就混乱,晋军趁势猛攻,晋军的内应朱序在阵后大呼“秦军败啦!”,秦军更加混乱,结果,全军大败!

真的这么简单吗?

苻坚、苻融,久经战阵。后退这种基本的战术动作,是能够组织好的。要说一撤退就混乱,那他们是开了什么外挂统一北方的?

而苻坚原本是希望“半渡而击”。苻坚可不是宋襄公,即使有些部队出现混乱,他完全可以把握部分尚可控制的部队发起进攻,即使不能全歼晋军,至少不至于让秦军崩溃呀!

这涉及到了前秦军的命门,和刚刚发生过的一场战术革新。

苻坚的构想中,秦军后退,晋军渡河。直接后撤的秦军显然会比逐次上岸的晋军更早完成队伍的整顿,列好阵势。到秦军整顿好队形后,直接进攻晋军,绝对碾压!标准的半渡而击。

可是,苻坚显然忘记了另外一位英雄——石勒。

在前后赵的洛阳之战中,石勒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术方法。他未经列阵,直接冲击前赵中军,一举擒获刘曜,灭前赵。

这是对经典战术的一次前所未见的革新:未经列阵,从行进间投入战斗!

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他们重新调整队形最大的难处是:缺乏空间。骑兵冲起来速度快,可是,要掉头,总不能原地打转吧!至少需要10平方米的机动空间。这还不算后退中因地形变化(比如后面一座小丘陵)造成的调整时间。

如果晋军上了岸再整顿阵型,堂堂正正来打,那前秦军是来得及调整的。

可是,晋军上岸后,八千最精锐的先头部队就立刻发起进攻。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的洛涧之战中,五千北府军的冲击,击败了严阵以待五万的前秦军梁成部。梁成也是前秦宿将,他的军队战斗力在秦军中也是上乘的。

因此,八千精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前面的秦军尚未完成调整,一触即溃。

在这种突然的混乱中,后面的秦军一时也有混乱(如苻融所说,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朱序军大呼“秦军败了”,才可能加速秦军的崩溃!

与洛涧之战一样,淝水战场也缺乏调整空间,前秦军无法采取后退调整的方法。因此,苻融只得和洛涧之战中的梁成一样,亲自来到败军中制止败退。结果···命运也和梁成一样了。

由于苻融被杀,苻坚逃走,前秦军失去了指挥,彻底失去了组织,风声鹤唳,一败涂地!

淝水之战,苻坚的组织是十分混乱的。

战略上,他放弃了前期积累的优势,急切地发起灭晋战争。历史上,除了长江流域开发水平低的楚国和组织混乱的南明,没有北方军队可以在没有足够水军实力的情况下灭掉南方。

而他又误判形势,离开中军调度位置,直接来到一线参与战事,直接把绝对兵力优势转换成了不足2:1的微弱优势。假如他能一直坐镇项城,调度全局,那即使淝水大败,前秦也不至于灾难性地就此灭亡。

战术指导上,前秦军显然没有对水网纵横地带作战做好充分准备。不管是洛涧还是淝水决战,都没有调整方案,一败,就是全军大败!

当然,最后还是要赞一下他们的对手——骁勇的北府军。正是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才使得敌人的弱点瞬间爆发,一败涂地!

虽千万人我往矣!力挽狂澜,英雄本色!

古代八大氏是哪些?

我从一个叫姓氏百科的那了解到的

八大始祖姓氏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些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他们和八大始祖姓氏?缘源是这样的,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上古八姓:

姜、姬、妫、姒、赢、姞、姚、妘

姬姓起源:

姬(Jī)姓源出有二:

黄帝诞生在“姬”河边

1、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黄帝的儿子中有姬姓

2、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启、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得姓始祖:黄帝。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子孙。姬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为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就姓姬。据《说文》记载,黄帝之所以以姬为姓,是由于当初居住在姬水的缘故,黄帝的嫡系子孙,世代以姬姓相沿袭,一直到周文王父子,仍然姓姬。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所以以姬为氏。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望族居于南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黄帝。

姜姓起源:

姜姓起源有三:

(1)、炎帝神农氏。《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姜姓始自炎帝。

(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族、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妫姓渊源:

单一渊源

源于有虞氏,出自上古高辛氏后裔尧帝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

妫姓为上古时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当舜还是个平民的时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领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并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妫水,发源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南部历山,向西流入黄河。另有一处妫水,发源于今北京延庆县东南军都山,向西南流至河北省怀来县,注入永定河。舜所居之妫水,为源于山西永济历山的妫汭河。

妫姓为黄帝支系有虞氏的后裔,帝舜为黄帝曾孙颛顼的六世孙,他继帝尧之后,登上了中原地区黄帝族系最大的部落首领之位,跻至五帝的行列,成为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

按史籍《帝王世纪》的记载,上古帝王世系为:伏羲→女娲→大庭→栢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混→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周文王。

姒姓渊源:

1、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一说,姒姓为伯鲧之姓。鲧为尧之崇伯,尧赐鲧姓姒。禹为其子。春秋时杞国为姒姓之裔国。

2、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诸汾川,其后有沈、姒、蓐、黄等国。当以国为姓。周文王之母为太姒,出自姒国。

3、北魏时改姒先氏为姒氏。又,北魏时渴候氏后改为姒氏。但据今本《魏书·官氏志》载,渴候氏改为缑氏,并非改为姒氏。

赢姓来源:

1.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2.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赐他姓嬴。

3.太史公说:“秦国的祖先姓嬴。他的后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国名作为姓氏,有徐氏、郯(tán,谈)氏、莒(jǔ,举)氏、终黎氏、运奄氏、菟(tú,途)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而秦国因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赵城,所以是赵氏。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大业即皋陶,李氏是皋陶之后。

姞姓渊源:

"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南燕国为姞姓,其地亦即燕县是也(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后改为吉。

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分支为“吉、雍、燕、鄂、密须(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姓氏。

雍 父 姞姓雍氏,古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人。传说为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今人认为,“姞姓雍氏族”是中国古代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农耕部族。

伯 鯈 姞姓燕氏。传说为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鯈是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的开国君主,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南燕国,其后裔形成“姞姓燕氏”。

后稷元妃 女,姞姓,古南燕国人。传说在“五帝”尧舜时她嫁给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即“姬弃”),成为后稷的长妃;她养育了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周族兴旺起来。 鄂崇禹 姞姓鄂氏。商代末年时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商王朝的“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

密须康公 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共王四年(约前918)攻密时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姞姓密须康公的古冢还在灵台,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祖先墓葬。

姚姓渊源:

一、 出自舜帝后裔 。“姚”姓图腾可能发展为后来的“一首三身”形象。

二、出自妫姓 是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舜所属的氏族,居住虞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虞舜。后来尧接受了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首领,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

三、源于各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西晋末年,羌族首领姚弋仲在乱世中崛起,自称虞舜之后,合族改为姚姓后来,他的儿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姚氏也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妘姓源出:

1、出自妘姓,为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以祖号为氏。

2、亦出自妘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简单地说,阵法是古代冷兵器时代为将指挥和战术协同效能发挥到最大化而创造的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组合。阵法形成自远古狩猎时期,人们根据天气、地形、敌我等随时转换队形,让猎物背腹受敌,实现集中优势力量围攻猎物的目标。当阵法的应用对象转移为人后,为了应对更加变幻莫测的战场形势,古代的统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兵员素质对兵法进行了演绎,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阵法。

当然,纯粹的阵法绝对没有小说中八门金锁阵那么玄乎,绝对不能产生弄几个破凳子就可以人工打造鬼打墙的效果,更没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六丁六甲阵、北斗七星阵这种听上去就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古人的阵法都十分的质朴,打群架嘛,怎么方便怎么来,名字更加朴素,什么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一目了然。

下面土鳖君,就给大家盘一盘古今中外那些厉害的阵法。

壹丨黄帝握奇阵

相传这个阵法是由黄帝的宰相风后创造的。握奇的意思是掌握住“奇兵”的意思。古人行军打仗一定会将手下兵马分为“正、奇”二兵,正兵就是与敌人正面硬刚的肉盾,奇兵则是在敌人侧翼和后背插刀子的游击队。《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意思就是“会使用奇兵的统帅都不好惹。”

握奇阵以天地风云四股部队为正兵,分别放在前后左右四正位,以龙虎鸟蛇四股部队为奇兵,分别放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隅位上,八支队伍将中军打仗团团围住,形成井字形阵列。两军相对时,四正兵负责中军的安全,四奇兵则交叉迂回,负责捅刀子。

这种阵法可以根据地形的不同不断的变化,形成了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这些后来诸葛丞相被演绎成了《八阵图》。

贰丨魏舒方阵

别看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你来我往打的那么热闹,其实大家打的是贵族式的战争。两军对垒之前要下战书,约时间,约地点,要等对方把阵法排整齐,才能开始进攻,而进攻方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用战车不断的冲击,谁的战车多谁就更牛叉,所以说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叫做“千乘之国”。但这套彬彬有礼的打法在少数民族面前就不好使了。

狄人,盘踞在内蒙古高原南部山区中的少数民族,性情无常,作风彪悍,一直以来就是中原各国的心腹之患。晋国位于狄人南犯的必经之路上,一直不胜其扰。

为了一举解决掉心腹之患,晋平公决定出兵狄人的巢穴大原。但从曲沃去晋阳要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北行600里,机动性非常差的装甲部队肯定不好使。

晋军参谋长魏舒在一番思考后决定对晋军进行一番改造,以便山地行军。具体阵法就是让战车上的甲士从战车上下来,变成五人一伍的重装步兵,然后再与车属轻步卒混编为以前锋、后卫、左翼、右翼、前拒为编组的25人混成方阵“两”,由每个“两”拱卫着三辆空载的战车。

短兵相接时由前拒负责诱敌,两翼负责包抄,后卫负责防御后方,每个方阵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包围圈,将敌军分割开来。晋军这种创新性的步战方阵让其在大原之战中大显神威,也一举改变了军事战争史,步兵逐渐替代了车兵,成为了主力兵种。

贰丨刘裕却月阵

刘裕,东晋最后一任相国,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南北朝时期最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刘裕所处的年代是我国最混乱的历史时期之一,北方少数民族和偏居南京的东晋时常大打出手。由于马镫的发明,北方军队出现了出现了重甲骑兵,这种具有极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的兵种,而东晋部队则仍以步兵、车兵、水兵为主,轻骑兵只是其辅助兵种,很难有效的防御重骑兵的正面冲击。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帅五路晋军攻打后秦,与借道北魏时,在黄河中行军时与魏军产生摩擦,魏军不断杀伤被激流冲至黄河北岸的士卒和民夫,刘裕大怒,遂帅军登陆北岸,祭出了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车、步、骑、水”四军种协同的却月阵,而北魏则由柱国大将军长孙嵩帅三万骑兵与其对垒。

却月阵是一套“背水一战”的阵法,在距离河岸百步之处的开阔地上列阵使用。先要用百架战车在阵前布下弧形形的防御阵地,车阵的两头紧抵河岸,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旁设置20名手拿长矛、长槊和强弩的士兵,并在车辕上安装上盾牌,以保护战车。而河中的水兵和艨艟巨舰封锁水面,运送补给。

刘裕先派出小股骑兵不断的袭扰北魏大营,且战且退,将北魏军队引向自己的阵列。待魏军恼羞成怒发起骑兵集团重逢时,弧形的却月阵却有效的分散重骑兵的冲击力。就在魏军老虎吃天无处下嘴是,阵内士兵拿出了超远距离攻击武器强弩和矛,以及近防武器马槊,给了魏军致命的一击,史书上说其效果是“鱼贯而穿”,魏军在巨大的惯性下就像羊肉串一样串在了矛和槊上。魏军溃败之后,藏匿在阵中的轻骑兵再一次杀出,痛打落水狗,缴获战利品。

此役晋军阵斩魏将阿薄干,魏军死伤逾千,士气大衰,不再与晋军为敌,刘裕西征后秦,一举攻下长安。

却月阵虽然打出了“以两千步卒破三万骑兵”的骄人战绩,但其局限性也是非常大的,必须在由绝对治水权的河岸边展开,用河水代替后部的防御力量,一旦在纵深面积较大的战场上使用,很容易陷入背腹受敌的局面,所以此战之后,却月阵就鲜见于史书,成为了昙花一现的奇阵。400多年之后,军事白痴宋太宗赵光义,曾效仿刘裕用14万兵力搞了一个名为“平戎万全阵”的超大规模却月阵,却因用兵呆板,指挥不畅被契丹骑兵杀得尸横遍野,一举奠定了辽宋之争中宋朝的劣势。

叁丨李卫公六花阵

李靖,唐朝凌烟阁廿四名将之一,卫国公,著名军事指挥家,军事理论家,东突厥毁灭者。

李卫公在其军事理论著作《李卫公问对》中说,他曾把诸葛丞相那套由九支部队组成的八阵图改良为由八支部队组成的“六花阵”,以此达到提升指挥效能和对阵效率。

据载,六花阵的外围由右厢前军、右厢右军、右虞侯军、左虞侯军、左厢左军和左厢后军六支前尖后弧的队伍组成,中军和游骑兵位于圆心位置。短兵相接时,外围六支部队负责担任正兵,而阵中的游骑兵负责担任奇兵。此阵的高妙之处在于,无论需要到哪里打补丁或者捅刀子,对于位于圆心处的奇兵来说,距离都是相等的,不用进行大范围的迂回。而指挥者也可以轻松地掌控奇兵出击的时间,降低了控兵的难度。另外,六花阵还可以根据地形和敌我态势变化成“方阵、圆阵、曲阵、直阵和锐阵”五种阵型,每种阵型又各有五种变化,共有25种变化,指挥者可以根据需要布列不同的阵型。

肆丨戚继光鸳鸯阵

戚继光,明朝杰出军事指挥家,军事理论家,军事工程专家,民族英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授参将衔,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一线的抗倭事宜,由此拉开了战绩彪炳的东南抗倭生涯。

初到浙江时,戚继光也曾因为对地形、我军素质、敌军战法等情况不熟悉而吃过大亏,官职甚至一度被罢免,顶着个戴罪立功的头衔继续杀敌。

但作为军事理论家的戚继光很快就意识到矛盾的根源所在,召集了3000名义务兵,并根据东南沿海多丘陵和中国士兵单兵能力不如倭寇的特点,创造出了大杀四方的“鸳鸯阵”,并练出了战功赫赫的“戚家军”。

鸳鸯阵脱胎于同时期女军事指挥家瓦氏夫人的“瓦氏阵法”,当年瓦氏夫人可是带领着6800名广西狼兵在东南战场叱咤风云,考的就是她这门独创绝技“五虎、三豹、二龙”阵法。

鸳鸯阵的核心就是“根据不同地形以小组战术应对倭寇的单兵战术,以长距离攻击武器克制短距离攻击武器。” 鸳鸯阵以11人为一队,在队伍最前列的是队长,队长身后是两名手拿短刃和盾牌的牌刀手,这两员士兵负责远、近距离防御。盾牌手身后是两员狼筅手,手持削尖了的3米大竹竿(狼筅)担任开路先锋,狼筅手后面是四员长枪手,分别负责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最后是两个手持大铁叉(镗钯)的士兵负责后卫、警戒、支援。十一个人,长短武器相互配合,就像一只武装到牙齿的此为一般,任倭寇是箭攻,集团冲锋还是单兵冲锋都无可奈何。

鸳鸯阵最高妙的地方是其对称性,因此可以根据地形的需要进行变阵,如果在狭窄的地方发生巷战,可以左右两队分开变成五人为伍的“五行阵”。如果打追击战还可以变成由一员狼筅手、两员长枪手担任主攻,一员盾刀手,一员镗钯手担任掩护的“三才阵”。

伍丨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王国,一个公元前800年左右,起源于希腊西北部穷乡僻壤的贫穷王国。公元前300年左右,国王腓力二世分发图强,创造了一套所向披靡的阵法,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并凭借着其强大的战斗力一统希腊各城邦。

马其顿方阵是一个十分巨大的阵法,一个初级方阵由4096员手持6米长矛和盾牌的常备枪兵,2048员手持短矛和盾牌的轻装枪兵,1024员手持标枪、弓箭的辅助步兵和1024员枪骑兵组成,一个标准的马其顿初级方阵共有8192员士兵,相当于一个师的建制。四个初级方阵组成一个联合方阵,其投入的总兵力相当于现代的一个整编野战军。而我们现代军队中常用的排、连、营、团建制也是来源于它

结阵时,4096员常备兵先组成一个256×16的巨大阵列,方阵的前面是辅助步兵结成的散兵横队,负责后卫的是由轻装步兵组成的8人纵深方阵,枪骑兵则在方阵的两翼,负责突防和侧翼防守。在推进时,枪骑兵先从两翼杀出,对敌军实施第一次集群式冲锋,随后长矛方阵发动冲锋,其头4至6排士兵将矛头对准敌方士兵的前方,后派士兵或将长矛担在前排士兵肩上,或指向天空,一旦前一排士兵倒下,后排士兵则迅速补齐。这种集团式的推进,就像一架巨大的割草机一样向敌军发起进攻。

雅典人、底比斯人和波斯人纷纷倒在了马其顿的长矛之下,亚历山大大帝也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国的巨大帝国。但这个巨大的方阵也有其致命的缺点,一是对远距离攻击武器的防御能力比较弱,二是对地形的要求比较高,三是机动性非常差,一旦步、骑脱节,很容易被人从侧翼攻破。而击破他们的是罗马军团的三线阵。

陆丨罗马三线阵

罗马早期的军阵是复刻自希腊重步兵方阵的,这是一个由3000-4000员军士组成一个庞大长矛方阵,前6列是重装步兵,后2列是轻装步兵,并有少量的投射步兵和骑兵在侧翼支援,遇到敌人时也是依靠密集队形像推土机一样掩杀过去。很可惜,这种机动性非常差的方阵在高卢人的巨剑和大盾面前溃不成军。

公元前390年,罗马执政官卡米卢斯对罗马军阵进行了意义重大的改革。他打破了原来以部落为单位的传统编组,改为各个年龄段的士兵,组成不同兵种,承担不同任务。

第一部分是缺乏训练和战争经验的少年兵,装备是标枪、投镖和小圆盾,作为辅助轻步兵使用,主要任务是远程攻击、掩护侧翼和增长经验。

第二部分是有一定战斗经验的青年兵,站在军团的第一阵列。装备有一支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椭圆形长盾,主要任务是远程攻击和冲锋。

第三部分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壮年兵,站在军团的第二阵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椭圆形长盾,这是军团的核心,主要任务是与青年军交替冲锋。

第四部分是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但体力较差的中年兵,站在军团的第三阵列。装备一支3.6米的长矛和一个椭圆形长盾,主要任务是掩护青年兵、壮年兵,并作为预备队使用。

阵列按照小组-小队-百人队-大队—军团编组,单个军团由2400元青年兵,1800员壮年兵和1800员成年兵,共计6000员士兵组成。每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简直类似的辅助军团。一位执政官可以指挥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辅助军团组成的集团军。

在作战时,每一线阵列一行20人,纵深6列。人与人之间间隔1.8-2米。阵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率先投入战斗的是少年兵,他们负责用远距离攻击武器消耗部分敌人,投完之后回撤到青年兵阵列的身后。青年兵随即阵列投入战斗,推进至距敌18米的位置时,将重标枪投出。然后,疏开队形开始冲锋。接敌时,阵列前2行士兵与敌人进行短刃战,而后4列士兵继续投掷标枪。

一番战斗后,壮年兵开始冲锋,青年兵回撤休息。此时,少年兵负责掩护青年兵的两翼与背后,并负责打扫战场,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阵列。

如果青年兵和壮年兵两次攻击都无法击退敌人,中年兵就会投入战斗,用的长矛攻击失去了长武器和盾牌的敌军,用以掩护之前投入战斗的少年兵和壮年兵进行整编,重新组成三线阵再次投入战斗。

这种极具战场适应性和机动性的阵法让罗马军团变得战斗力十足,在彼得那会战中一举杀死了20,000员马其顿士兵,并俘虏了11000人,不可一世的马其顿方阵在罗马军团面前丢盔卸甲。最终罗马凭借着摧阵撄锋的军团,横扫了整个爱琴海地区,希腊人的文明领袖地位和独立自主都丧失殆尽,新霸主罗马帝国迅速崛起。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