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兵部百科全书一点了,一大才子解缙为什么会锒铛入狱.

admin2023-12-10加拿大2825 ℃0 评论

兵部百科全书一点了,一大才子解缙为什么会锒铛入狱?

解缙这个人是明朝著名的才子,自幼被人称为“神童”,十九岁便考中了进士。因为名气大、有才学,高中之后的解缙颇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待见,经常带在身边。或许是因为少年得志吧,解缙慢慢有些飘飘然了,居然一道奏疏参劾了整个兵部!不久之后,兵部尚书沈潜还击,向明太祖诬告解缙。明太祖何等睿智之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诬告?但解缙也的确太“嚣张”了!于是,明太祖小惩大诫,将解缙降为了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挫挫解缙的锐气。可解缙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明太祖杀李善长,他居然上书为李善长鸣冤;不久之后又弹劾同僚,处处树敌。明太祖觉得解缙这个人缺乏涵养和容人之量,必须修身养性,于是让他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去世,解缙进京吊丧,企图借此引起建文帝朱允炆的注意。结果,以前被他弹劾过的大臣先找起了他的茬儿,攻击解缙在父亲年迈、为母服丧期间不应回京。建文帝听了这些话之后便将解缙给贬谪去了甘肃……直到建文四年,解缙才走了礼部侍郎董伦的路子回到了南京,出任翰林侍诏。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城之后,解缙没去选择去做建文帝的“忠臣孝子”,而是直接投向了明成祖的怀抱,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永乐二年,解缙升任内阁首辅,走上了人生巅峰!

涉足储位之争

“靖难”之后,明成祖对储君人选一直在纠结,在嫡长子朱高炽和嫡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不定。永乐三年,明成祖召解缙入宫商议立储之事。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朱高煦为储,结果解缙当即表示了反对,并拿出了一个明成祖于公于私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好圣孙”。最终,朱高炽成为了皇太子,即后来的明仁宗,而那位“好圣孙”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到这个时候,明成祖还没有对解缙反感,毕竟他还是站在“公”的立场之上。废长立幼的确后患无穷,而且还有这么一位“好圣孙”,解缙的反应很正常,虽然涉足了储位之争,却没有招致明成祖反感。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纯属解缙自己作的了。在明仁宗成为皇太子之后,朱高煦也彻底记恨上了解缙。可是,解缙却不以为然,因为明成祖重用朱高煦,解缙居然上书明成祖指责明成祖是在挑起皇子内斗,不可。明成祖本来就中意朱高煦,把皇太子之位给了明仁宗,他心里正觉着愧对老二想补偿他呢,结果解缙来这么一出,明成祖会怎么想?明成祖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从此开始刻意疏远解缙。

解缙失宠,朱高煦落井下石

在解缙失宠以后,墙倒众人推,朱高煦自己解缙以前得罪过的人都跳了出来,纷纷上书弹劾解缙。解缙被一贬再贬,一直被贬到了交趾……虽然如此,明成祖依然还留了一手,并没有将解缙赶尽杀绝,起码他还是个在任官,不是吗?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奏事,适逢明成祖北征未归。按理说,解缙要么继续往北,直接去找明成祖,要么在京城等着明成祖回来。可是,他却干了一件不着调的事情,直接去找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宗汇报工作去了。这就犯了明成祖的大忌了,自古以来皇帝和皇太子就是一对矛盾体,不放权不行,放权又不放心。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太子监国都有前提,那就是奉旨。皇帝让你干,你才能干。可解缙居然没有请示明成祖就直接跑去找皇太子汇报工作,之后也没有再知会明成祖便直接回去了。他想干什么?

这时候,跟着明成祖北征的朱高煦更是加油添醋,指责解缙“无人臣礼”。明成祖顿时火冒三丈,让人抓捕解缙。这时候,解缙已经在路上了,回来事的解缙,这个时候还不忘管其他地方的事,上书请求凿通赣江。这对于明成祖而言更加是火上浇油,不仅涉足储位之争,手伸得还挺长!解缙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狱,之后不知道是明成祖刻意为之还是给忘了,解缙被一关就是五年!

莫名其妙被杀,才子殒命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报诏狱囚犯名册,明成祖看见解缙的名字便随口说了一句“缙尤在耶(解缙还活着啦)?”便没再多说什么。纪纲心领神会,回头便命人灌醉了解缙,将他埋在了雪地里,一代才子就这样被活活冻了……解缙去世后被明成祖抄家,妻儿流放辽东。从这一点来看,明成祖那一句“缙尤在耶”恐怕真不只是随口一说,纪纲也并没有会错意,就是明成祖要杀了解缙!

至于解缙的死法也很正常,纪纲也要留一手呀!明成祖又没明说让他动手,早已翻脸不认账呢?解缙是冻死的,就算明成祖翻脸不认账,纪纲充其量也就是个看管不严之罪,不是吗?伴君如伴虎,解缙不就是下场?纪纲能不留个心眼吗?早是解缙走纪纲一半的心眼,搞不好也就不用死了……

说白了,解缙之所以锒铛入狱,最终落得个不得好死完全是因为他卷入了储位之争,而且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他彻底倒向了明仁宗。这对于明成祖而言就不仅仅是儿子之间争斗的问题了,还有皇帝与皇储之间的矛盾!解缙公然站队,已经犯忌了,加之他居然直接抛开皇帝找皇太子汇报工作,更是坐实了这一点。明成祖要他的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当初自己“靖难”时解缙就抛弃了建文帝投入了自己的怀抱。万一儿子也来一出“靖难”,解缙不同样会投入他的怀抱?这样的人留不得!

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我的家乡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杰地灵,出过许多名人,最出名的有如下几人。

1、沈从文 (1902-1988)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2、熊希龄 (1870-1937)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湖南省凤凰县人,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岁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延聘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参与办理和兴办湘省近代航运。他创办了南学会、《湘报》;成立了“延年会”、“妇女不缠足会”等维新社团,促使“讲堂工场林立”“各州府学校纷起”,“民智骤开”。

3.杨正午,1941年1月生,湖南龙山人,土家族,大专学历,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南省省长。

4.陈渠珍(1882-1952),188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曾加入同盟会。是一位经历汉藏传奇婚恋,写出《艽野尘梦》这种痛彻心扉爱情的传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是与民国总理的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的湘西王。

5.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6.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湘西古丈县,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民族声乐博士学位。1990年,宋祖英凭借歌曲《小背篓》在央视春晚中初展头角,之后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逐渐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曾先后五次在海外举办个人音乐会十场,因2006年“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的举办,10月12日被命名为哥伦比亚特区的“宋祖英日”,并凭借此音乐会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她也是一位连续放歌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歌唱家。

纳兰明珠索额图党争时佟国维在干什么?

一、赫舍里・索额图与康熙皇帝的关系1、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康熙皇帝的孝诚仁皇后的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2、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3、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平定三藩时,赞画图谋,颇有功劳。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二、纳兰明珠与康熙皇帝的关系1、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2、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三、佟国维与康熙皇帝的关系1、佟国维(1643――1719)是清朝大臣、外戚,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康熙帝的舅舅,孝懿仁皇后的父亲。2、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额驸吴应熊以居京师。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恩,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四十三年,佟国维因年老而退任。3、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一废太子时,佟国维支持推举八阿哥胤�T,后被康熙训斥,卒于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帝即位后,追授太傅,谥号端纯。扩展资料一、赫舍里・索额图的人物评价早年索额图虽然是由恩萌入仕,但多半还是靠个人才干奋斗上来的。因为孝诚仁皇后的缘故,所以康熙初年的时候索额图代表赫舍利家族坚定的站在康熙这一边,当时他已经是吏部右侍郎,但出于这种目的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帮助康熙平了鳌拜。此后十年可以说是索额图最辉煌的十年,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康熙四十年索额图以年老退休,几十年中不免有跋扈更有集团势力形成,引起康熙的注目!加上康熙晚年对太子不满,而索额图作为外戚极力维护太子的地位,并且可能有过某些让太子提前即位的打算,加上纳兰明珠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所以也可以说康熙为了保住太子,为了铲除索额图代表的势力,允�i(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总的评价,索额图是一个能臣、也一度是一个权臣,但最后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二、纳兰明珠的人物评价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掌仪天下之政”,在康熙朝各个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纲、结党营私,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最终难逃失势的结局。《清史稿》:“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三、佟氏一族的起源来历据《佟氏世系图序》记载:“佟旧为辽一阳著姓,受氏远不可考。自仕于皇清之大中丞国桢公暨巡抚国器公述其祖之近者,以明初赠镇国将军讳达礼为一世,迄中丞公之孙为十二世,凡二百七十余年。”佟佳氏又分为马察地方、雅尔湖地方、加哈地方、佟佳地方和其他各地方的佟佳氏。具体到佟佳地方的佟佳氏,第八世的佟养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克抚顺后,挈其族来归。从攻辽阳,以功授世职游击。后命驻镇江,守将陈良策以城叛,养真及长子丰年皆死。次子盛年改名佟图赖,袭世职,事太宗。顺治元年,从龙入关。十五年卒,谥勤襄。佟国维为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之父。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两次从征噶尔丹。四十三年,以老乞休。五十八年卒,赐祭葬。雍正元年,赠太傅,谥端纯。《天咫偶闻》记载:“佟佳坟在(朝阳门外十里堡东)石道之北,大学士佟图赖暨二子国纲、国维墓。石坊华表胥刻世宗赐额、赐联。过者瞻仰宸章,兼兴故家乔木之思,往往徘徊不能去焉。”日伪时期,佟佳坟卖给了日本人,起灵到怀柔县钓鱼台。这就是为什么佟国维骨灰罐在怀柔出土的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赫舍里・索额图百度百科-纳兰明珠百度百科-佟国维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徐有贞在明朝的历史中很有名吗?

徐有贞字元玉,永乐五年生于江苏吴县 。自幼师从著名学者吴讷和胡俨,宣德八年中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因拥立英宗南宫复辟有功,官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数月后因得罪曹吉祥、石亨被流戊云南,从此退出官场。

徐有贞一生"多智数,喜功名",他因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为世人称道,又因冤杀于谦使他成为千古罪人。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有才之人若走正道,那他就是国家的栋梁;如果走的歪路,那他的祸害远远大于一般庸碌之人。

徐有贞

一、徐有贞其人

徐有贞初名徐珵,"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徐有贞字写得极好,被时人主为"吴中艺林冠冕",他是个志向很大的人,"欲为有用之学,凡军旅、刑狱、水利之类, 无不讲求其法而一欲通之"。他曾和人说过自己博览群书的原因:" 使朝廷一日有事用我辈,吾恐学之已不及矣"。

正是因为青年时代就"已有用世意,慨然欲经济天下",所以他读书很是勤奋,如愿考取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徐有贞热衷功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考上进士都十七 年了,才升为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所以他的心理很不平衡。他自认为具有观天文知人间事的本领,诸子百家无一不晓,特别精于占卜定吉凶,仕途不顺只不过是朝堂上没有自己的伯乐而已。

徐有贞剧照

他这个观天文断吉凶的爱好,终于给他的仕途带来了一场灾难。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爆发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刺人俘虏,瓦刺首领也先带军杀向北京。在这危急关头,徐有贞在朝堂议事中,以天象上的"荧惑入南斗"之象,力主明朝政府南迁,以避瓦刺军锋。他对明代宗说:"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言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于谦随后领导了"北京保卫战",并取得了胜利。

建议南迁这个馊主意,使徐有贞名声弄得极臭,仕进也频频受阻。不久后国子监祭酒出缺,徐有贞一心想当上国子监祭酒,还找人去通于谦的门路,但是明代宗坚决不同意这个人事安排。徐有贞认为是于谦从中做梗,从此之后,深恨于谦。

就在此时,朝廷上另一位大将石亨也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恨上了于谦。原来石亨在北京保卫战立了功,经于谦保奏被封为侯爵。石亨这时对于谦还挺感激的,就想上书推荐于谦之子于冕当官,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腿上,被正直的于谦所拒绝,石亨感觉很没面子,恼羞成怒之下,也恨上了于谦。但这时于谦正得明代宗信任,他们只能把这种恨压在心底。

为了消除自己的臭名声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徐珵改名徐有贞,并贿赂大太监曹吉祥,于景泰三年升为右谕德、左佥都御史,被派往山东泰安治理黄河水患。徐有贞在这方面是个天才,他实地考察地形水势后,制定了治河三策:一置水闸门,二开分水河, 三浚深运河。在治黄过程中,徐有贞"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泌。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楗以水门,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徐有贞这次治理黄河,确实是造福国家百姓之举,应该得到肯定。《明史 》称:"自此河水北出济漕,而阿、鄄 、曹、郓间田出沮洳者,百数十万顷。 山东河患息矣。"这是徐有贞一生中为国为民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也因此得到了景泰帝的赏识,被升为左副都御史,进入了高级官员行列。

治理黄河显示了徐有贞的才华,但是这个水利专家却一心想在政治上做出大事业。他一生入世之心太盛,终于在景泰六年勾结石亨、曹吉祥冒险发动"南宫之变", 扶英宗复辟,并以"师出有名"之说冤杀大忠臣于谦,顺利进入内阁,达到权力顶峰。因此《明史》评曰:"徐有贞才皆有过人者,假使随流平进,以干略自奋,不失为名卿大夫。而顾以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虽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而誉望因之隳损,甚亦不免削夺。名节所系,可不重哉!"

二、入阁后的徐有贞

徐有贞冤杀于谦后,终于进入内阁,满足了多年的心愿。"土木之役"后,明朝武官势力在一个时期内高涨,而恃才自负的徐有贞对这一现象十分不满。他在给英宗的《条议五事疏》中建议抑制武臣地位上升,认为武将微不足道,只有儒者才能建立真正的武功。

徐有贞剧照

也许徐有贞忘了自己正是与石亨等武将勾结,才帮助英宗复辟成功,得以入内阁参预政务的事了吧?但是徐有贞的盟友石亨是一介武夫,曹吉祥乃不通文墨之太监,因此徐有贞在借他们之力,完成了自己仕进的目的后,便不愿再与石、曹辈同流合污。

徐有贞总认为自己的才能远强于曹、石之流,一心想建立自己的功业;但是石亨与曹吉祥只想着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双方的矛盾开始越来越大,合作关系也到此结束。 徐有贞开始在英宗面前说曹、石等人的坏话,曹、石等人为了自保,也奋起反击。双方狗咬狗的结果是徐有贞被捕入狱,险些丢了性命,最后还是英宗不忍杀他,将他放逐到云南。这个迷恋权势的徐有贞,入内阁不到半年便永远离开了他所迷恋的政坛。

徐有贞个人主义功利思想膨胀,总想建立盖世之功业,所以做人的原则都可以不要。南宫复辟之初,明英宗对是否杀于谦颇为犹豫,认为"于谦实有功" 。但徐有贞想起了于谦平日里对自己的压制,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的借口,坚持杀掉于谦。

三、所谓“迎立外藩”的阴谋

于谦被杀的一个直接理由便是徐有贞炮制的所谓于"迎立外藩"。这是徐有贞一手策划的阴谋。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也先俘虏北去,京师人心惶惶。皇太后孙氏同意于谦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主要是从国家的安危大局来考虑。在立朱祁钰为帝的同时,孙太后又把英宗的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保证了明朝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正常继统顺序。但是这种做法,为后来景泰帝"易立太子"及"复储风波"埋下了伏笔 。

景泰帝朱祁钰坐稳皇位后,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指使都指挥黄竑进呈《永固国本疏》,下旨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将英宗的儿子、原太子朱见深贬为沂王,废掉反对易储的皇后汪氏,改立皇太子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但一年之后,这位新立的皇太子朱见济却夭折了,景泰帝又无其他子嗣,于是一场"复储风波"掀开了大幕。

宗法制之下的封建社会,皇储问题不仅关系到皇权的传承,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太子朱见济一死,大臣们就有复立沂王朱见深的议论,甚至认为太子夭折是上天的警示,景泰帝理应恢复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景泰帝则坚决不同意复立沂王朱见濬为太子。因为他如果将朱见深恢复为太子,那就证明他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此时景泰帝尚不满三十岁,完全可以自己再生个儿子立储。 从景泰四年至景泰七年,这场"复储风波"在明廷上闹得沸沸扬扬,景泰帝就是不同意恢复沂王朱见深的太子地拉,甚至因此事杖死了多位大臣。

让景泰帝没想到的是,三年多来,他不仅没有生育一男半女,反而因为沉溺女色而使身体每况愈下。景泰帝因卧床不起后,围绕着"复储"一事,朝廷内的明争暗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兵部尚书于谦、工部尚书江渊、左都御史杨善、吏部侍郎李贤等大臣认为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则立贤。景泰帝现在身体很差,又没有亲儿子,只有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才能继统有人 。 他们联名上了一道《复储疏》,要求复立沂王监国主政。

景泰帝

客观的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条正常又平稳的皇位传承道路 。但是徐有贞等人此时正在暗中部署迎立幽禁在南宫的明英宗复辟一事,徐有贞为了把水搅浑,抓住《复储疏》中"早择元良" 四字来大做文章。 这个"择"可以理解为"选择更好",而并不一定指的是"复立原太子",这是中国文字的特点。于是徐有贞等人便诬陷于谦等人,准备迎立襄王世子,而不是复立太子朱见深。制造这种流言的目的,是为他们迎立太上皇复辟造舆论。徐有贞知道,如果于谦不倒台,他徐有贞就永无出头之日。如果明英宗复辟成功,徐有贞就能得到大富大贵。这就是徐有贞一手制造的所谓于谦" 迎立外藩" 的罪名。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外藩亲王要入京,必须要皇帝亲发的金牌敕符。金牌敕符一直收藏在大内印绶监,没有皇帝圣旨,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取出。徐有贞等人暗中买通宫中太监,将襄王的金牌盗出,所以在后来查阅藩王金牌敕符时,各王府金符俱在,独缺襄王府金符。明英宗便相信于谦果然有"迎立外藩"之心,下旨将于谦处斩 。

四、徐有贞只是个“替罪羊”吗?

徐有贞终于入阁了。这个人有别于曹、石之流,一心想建立自己的功业,与石亨等人的矛盾越来越大,合作也走到了尽头。徐有贞经常在英宗面前靠曹、石等人的状,却遭到曹、石等人的反戈一击,险些丢了性命。

于谦之死

徐有贞被曹、石击败的原因有是石、曹等人的力量当时还很坚固,不是刚入内阁、又没有形成自己势力集团的徐有贞一下子所能推倒的;徐有贞政治手腕也不高,不关于利用皇权的力量;加上徐有贞为人心胸狭窄,很多人看到他陷害于谦,都耻于和其同流合污。

徐有贞一直否认于谦之死与自己有关,历史上也有一部份人认为于谦之死,是英宗自己的主意,徐有贞不过是个替罪羊罢了。

冤杀于谦一事,《明史·于谦传》的记载是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等人 "诬谦等与黄竑物邪意,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 "此时的英宗还没有一定要杀于谦,是徐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名",这才造成了于谦的被害。

《明史》是清朝修的,史实材料是根据明代实录、以及当时人物的一些文本记载而来的。 当时礼部侍郎李贤的 《天顺日录》便是依据之一。李贤本人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且与徐有贞曾同为内阁大臣,他的《天顺日录》非常有史料价值 。在《天顺日录》中,李贤对徐有贞评价不高,但并没有明确记载徐有贞和于谦之死有直接的联系。明确记载徐有贞杀于谦的是是明代尹直的《琐缀录》,上面详细记载了徐有贞报复于谦,导致于谦含冤被杀的经过 。

尹直《琐缀录》的真实性历来就有很大的争议,如他对当时刑科给事中尹旻的记载就带有一定的偏见。尹直是景泰年间进士,对景泰帝极为忠心,对徐有贞等人夺门复辟行为也是极为 反感。而当时另一本《皇明从信录》中就说:"于谦等下狱,徐有贞犹豫,张軏言曰:不杀谦等,今日无名。狱遂决"将杀于谦的责任归到夺门党的张軏身上。这样的记载在《罪惟录》也能见到,都认为主张杀于谦的人是与于谦有怨的张軏。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不管如何洗白,徐有贞都是杀害于谦的凶手,至少也是凶手之一。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也先俘虏,明朝随驾的官员也大部分战死,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成为朝中首脑人物。于谦在抵御瓦刺的入侵和迎立景泰帝上立了大功,深得景泰帝的信任,自然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于谦自然会乾刚独断,但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也顾不上这种雷厉作风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招来某些人的怨恨。正是对于谦怨恨的徐有贞、石亨、张軏 、曹吉祥等人聚在一起策划了一起阴谋,最终导致了于谦之死。所以明代大儒程敏政说于谦之死"虽出于亨而在于柄臣之心,和于言官之口 ,裁于法吏之手"。

五、到底是谁杀了于谦

于谦之死的深层原因来自他一心一意维护的封建皇权。皇帝被俘,于谦值迎立藩王朱祁钰,虽然对国家来说十分必要,但这也是有极大政治风险的,于谦本人也早有预感。虽然他拥立景泰帝,稳定了国家的势面,但是景泰帝软禁英宗、易换太子,都是在于谦执政之时,所以于谦事后遭到清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徐有贞虽然罪恶很大,但是在杀于谦一事上,他也只是英宗皇帝的替罪羊。于谦拥立景泰帝触犯了明英宗的利益,这才是于谦真正的死因。

兵部百科全书一点了,一大才子解缙为什么会锒铛入狱.

徐有贞入世之心太迫,仕途上不择手段,不能修身立品,不但没能实现自己的经国抱负,反而留下了千古罪名。 据说徐有贞自云南归乡后,鞅鞅不得志, 每酒后辄绕屋驰走, 连声呼曰:`人不知我!' "但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造成今天这种结局的,并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历史是公正的。于谦被杀是明朝的一桩特大冤案 。明宪宗时,就为于谦昭雪平反恢复了名誉;明孝宗于弘治二年又加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謚"肃愍" ;到了万历时又改謚" 忠肃" 。广大人民更是深深地怀念于谦,在杭州为于谦建祠纪念,并写下诗曰:"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民族英雄于谦也和他那首名垂千古的《石灰吟》一样,"留得清白在人间",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歌颂。

(文/历史漫谈君 徽&安)

最喜欢的一个唐宋八大家是谁?

好的,今天,我来回答:“你最喜欢的一个唐宋八大家是谁?为什么?”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这其中,最喜欢谁?本来毫无疑问,最喜欢苏轼,但,苏轼,太经典,我已经写过好多文字了,不想再重复。今天,我决定写柳宗元。为什么呢?具体原因如下:

(一)柳宗元与我们柳州的缘份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谪到柳州。柳宗元在柳州为柳州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释放奴婢、兴修水利、挖井修路、开荒种植、兴教办学、推进教育、推广医学、反对巫术、预防疾病、整治街巷,栽柳种柳、美化环境,妥妥地一个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地方官,深受我们柳州人生的喜爱与敬重。

(二)一个纪念柳宗元的百年公园

在柳州,有一座柳侯公园,这里:绿草茵茵,修竹青青,繁花朵朵,姹紫嫣红,嘉木成荫,奇石峥嵘,亭台楼榭,清幽静谧,古色古香………这座百年公园是柳州人民怀着深深情谊专门为纪念柳宗元而建,里面有柳侯祠、罗池、柳宗元衣冠墓。当代散文家雨秋雨写过一篇散文《柳候祠》,写出了一定的深度,收录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可见后人时柳家元的敬仰和缅怀,幽思无限。

(三)柳侯情深

1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柳宗元的散文,文题就叫《柳侯情深》,那是一篇上千字的长文,形散神聚,写了柳宗元的身世,在柳政绩,作品风格……………倾注了情感。

(四)柳宗元生世之悲

柳宗元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德才兼备。也曾仕途顺畅,官至礼部元外郎。怎奈时乖命蹇,一场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他便历经人情泠暖,世事沧桑。

(五)深、雄、雅、健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柳宗元为后人留下五百多篇著作。风格:“深、雄、雅、健”,无论是自然流畅,幽深明静的散文还是讽刺时弊,想像力丰富的寓言,还是笔锋犀利,逻辑严密的议论文,甚至信手拈束,不事雕啄的诗歌也让人爱不释手。

(六)桂剧《柳宗元》上演

2004年桂剧《柳宗元》在柳州上演。重现了柳宗元在柳四年的政绩。“”山水来归蕉丹荔,春秋抱事福我寿民”这幅对联足以表达柳宗元“以民为本”的为政之道,“吏为民径”的为官之道。

(七)人格魅力

柳侯祠是最美学堂。朱栋粉墙,青砖碧瓦,花红柳绿,四季如春,绿树掩映,幽雅肃穆。这里有最好的教育一一无声的人格教育。

综上所述,喜欢柳宗元,不仅仅因为他的才学、人品。唐宋八大家里,柳宗元也不算最有才,最优秀的那一个,最喜欢他,是因为感觉他离我最近,最有缘份。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