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及原理,高中政治分为哪几种类型

admin2023-12-10加拿大2823 ℃0 评论

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及原理,高中政治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习政治,就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再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各项基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总的来说高中政治一共四本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高一学到的是必修1和2,也就是经济和政治两本书。

经济生活来说,现在的高考大纲已经降低了对于经济生活之难度。主要针对计算和图表的学习,更强调经济理论经济现象的学习。政治讲的主要是我国的政治制度的设计,其特点来说逻辑性强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高一政治知识点整合,高频考点+典型题剖析】,由于篇幅有限,只展示部分内容,完整版点击我头像私发【政治】即可!

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吗?

是的,第一,人口多是中国进一步强大的坚实基础。人口是构成国家的第一要素。纵观古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大国和强国来说,人丁兴旺既是坚实的内在基础,又是显著的外在表现,以寡民为基础的国家绝不可能是大国、强国。中国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数量的保持和不断增加。人口的多少总是与国势的兴衰相对应的,汉唐盛世、康乾盛世几乎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数量最多或较多的时候。中国广袤的国土需要保卫,需要开发,需要建设,中国也需要进一步强大,所有这些都必须有坚实的人口基础。反观日本、俄罗斯等国,它们在人口问题上的焦虑,说到底就是担忧失去国家的人口支撑,恰如毛泽东所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

第二,人口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需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而这一过程同样离不开众多的人口。首先,人口多创造的财富也多,13亿中国人如果每人创造1000美元的价值,那总量就是13000亿美元,这种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总量的快速增加,是与全民参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口多这个前提条件,中国的GDP总量排名也很难上升得如此之快。世界上许多小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4万美元,可其总量排名却是靠后得多,重要原因就是人少。其次,人口多形成的市场也大,仅仅围绕13亿人的衣、食、住、行形成的巨大市场,就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13亿中国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也是巨大的市场,而市场又恰恰是发展的机遇。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说:“创造财富的力量,永远要比财富本身重要。”13亿人口正是巨大的财富创造者,没有这个财富的创造者,就没有潜力无限的市场,中国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要只将13亿看成是将大数变小数的分母,更要将它视为将小数变大数的力量。

第三,人口多是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利条件。中国发展的目的是要成为一个在和谐世界中能担负起责任的大国,但路径不能是搞霸权而只能通过和平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口多的优势又显现出来了。由于人口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人口多,中国可以向外推送更多的留学人员,可以向外输出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向国际社会的热点地区派出更多的维持和平人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领域展示和传播中国的影响力。

因此,人口多就是中国独具的宝贵财富。

对后世有何影响?

祖龙虽死,秦制不朽。

1,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以秦朝为界,此前是封邦建国,此后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至今不变。

封邦建国制,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天下,诸侯是世袭的;

中央集权制,以战功和能力为标准,天子可以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地方官是有任期的。

所以,秦朝对我国的最大影响便是其统治模式,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体系。

2,秦朝二世而亡,其制度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关键在于“汉承秦制”。秦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地方郡县制,“县”至今依然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

其二,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制、军机处等,都是秦制演变而来

其三,赋税制度,数千年来,老百姓一直为赋税所苦,历代王朝开国都会轻徭薄赋,但根本上与秦朝是一样的。

其四,礼仪制度,比如君尊臣卑的朝堂、宗庙礼仪、宫室制度等等,历代改变的也只是细节

其五,正统制度,比如德运、正朔、历法等。

这些制度从汉朝继承开始,虽多有损益,到大体沿革了下来。

唐朝柳宗元曾说到: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近代谭嗣同也说:

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及原理,高中政治分为哪几种类型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所以,我国两千年的帝制时代,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和帝王观念的基本范式,皆由秦朝而定。

历代王朝有兴有亡,有盛有衰,但秦制不变。

高中政治主要学什么?

近年来的全国卷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四个方面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它是指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命题意图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解读试题透露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考生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指考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模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它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它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材料所展现的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论证,是指对题目要求的任务进行论述和证明。论证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以及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究问题可以针对某一观点,可以就某一现象总结出研究方法或提出策略建议,可以对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某些结论提出新的假设。这一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政治哪个难?

感谢邀请。

单从学习的难易程度上来看,生物比政治难一些,不过高考生物试题整体并不是很大。

单从难易程度上来看,生物肯定要比政治难一些。之前浙江省有做过统计,在2018年学生选考地理科目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56.65%,第二高的就是政治,政治选考比例达到了50.51%,从这个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政治比较容易些。

从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来看,不论是采用全国卷还是自命题的省份,理科综合中生物试题,整体来说并不算太难。采用3+1+2模式之后,教材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生物高考试题的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生物这个学科的区分度还是比较明显的,考试的侧重点非常明显,重点难点知识会经常考察,比如像基因的自由组合,这样的题目,还是比较考察学生的基本功的,并不是说随便记记背背,就能够学好。

在选择4选2考试科目的时候,一方面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一些优势,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就像题主的这种情况,如果记忆力不太好,尽量不选择需要大量背诵记忆的科目;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自己所在的学校的一些学科优势、师资力量以及等级赋分制的一些特点。

等级赋分制的转化方法会对最终成绩有直接影响。

在选课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等赋分制。采用3+1+2模式之后,物理和历史这两门科目是按照原始成绩计入到综合成绩当中,而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四门科目,是按照等级赋分制转化之后,计入到考生的综合成绩当中。

等级赋分制解决了不同的科目难易程度不一样,所带来的考生的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等级分制看的不再是原始成绩,而是你的成绩相对位置。

但是等级分制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问题,等级赋分在解决不同的科目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之前就看过一份报道,浙江嘉兴的某所学校只有5名学生选择了物理,这5名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学校是非常拔尖的,但是在全省的范围内却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之间,这几名学生选择物理根本不占任何优势。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等级分值是按照成绩排名的百分比来进行赋分的,下面是浙江省公布的一个成绩排名转化表。

从上面这个选考科目成绩转换表,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你的选考科目最终成绩并不是简单,由你自己决定的,还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选择该科目的人数越少,考生成绩区分度越大,选择这个科目可能越不占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设有两名考生,分别是小红和小明。小明选择的是历史科目,高考的原始成绩是80分,原始成绩排位是1000名;而小红选择的是物理科目,高考的原始成绩也是80分,同样原始成绩排位也是1000名。同时假设两组极端的数据,这两个考生所在的省份有10万人选择了历史科目,而只有1万人选择了物理科目。这时候就会发觉小明的成绩是处在前1%的位置,那么最后的等级分制变成了100分,而小红的成绩排名是处在前10%左右,那么最后的成绩只有85分。而高考录取的时候,还是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不考虑专业选考科目的限制,单看最终的总成绩,那么小明肯定要被小红占优势。

浙江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2018年的时候还推出了物理的一个保障机制,浙江省物理保障的基数定的是6.5万。也就是说当选考的总人数低于6.5万时,按照6.5万为基数进行转化成绩,当选考的人数大约6.5万时,以实际的选考人数为基数进行成绩转换。

还以上面的小红小明为例,小明选择的历史科目,总人数人数是10万人,大于6.5万人,那么这个历史科目,还是按照10万的基数来进行转化成绩;而小红选择的物理科目,全省只有1万人选择,那么这时候就要按照6.5万为基数来进行转换,前1%就是650名,原始成绩排名在前2%之间,就是1300名左右,那么这时候小红的转化成绩就成了97分,而不是原来的85分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等级赋分制的计分规则会对考生的最终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采用“3+1+2”模式的省份,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成绩转化方案,至于会不会有选考科目人数保底措施,还需要等具体的措施公布。

因此,如果自己所在的省份,没有选考科目人数保底措施,那么在确定选考科目的时候,除了考虑自身优势、兴趣爱好之外,还要考虑下其他同学会选择什么科目,你选择的这个科目容不容易拿到高分(是转化后的成绩,不是原始成绩)。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