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中国古代兵法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好看的军事书籍推荐

admin2023-12-10加拿大2823 ℃0 评论

中国古代兵法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好看的军事书籍推荐?

一、台湾作家程国政先生的《孙子兵法知识地图:让你轻松读懂<孙子兵法>》

程国政,1959年生,台湾人,日本京都大学咨询管理硕士。历任台湾“中央银行”、证券业的资讯主管。学科技也从事科技业,闲暇却爱好文史哲,对于跨领域应用深感兴趣,有志于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文史领域。

《孙子兵法知识地图:让你轻松读懂<孙子兵法>》是一部充满创意、系统解构《孙子兵法》的著作。将《孙子兵法》铺展为“知识结构地图”、“原文逻辑地图”、“兵学体系地图”、“哲学体系地图”。这四幅地图引领你由远而近、由巨而细地领略宏深的孙子思想,直观、有趣地告诉你竞争的愿景,胜者的秘诀,以及安身立命的价值。改变了《孙子兵法》原有的解读方式,以时、空、情境等为变量,从《孙子兵法》中抽取出4大军事范畴、10项兵学策略和36个兵学规则,将它们组成一个彼此高度关联的立体结构;把《孙子兵法》蕴含的知识系统化,使高度抽象的《孙子兵法》变成了一幅幅直观的、易查易记的知识地图,为读者提供了最简单直观的阅读方式。

不上图无法感觉到它的好,看图:

二、台湾钮先钟先生的《孙子三论》、《战略家》、《历史与战略》、《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等系列书籍。

钮先钟:江西九江人,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新生报总编辑,(台湾)国防计划局编译室主任,军事译粹社发行人,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荣誉教授,三军大学荣誉讲授教授于2004年2月7日逝世,享年九十二岁。钮教授是著名的西方战略研究学者,他以西方战略,诠译孙子兵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一生对中西方战略的研究,令人敬佩。他的学生淡江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施正权表示:“钮先钟教授是国内战略研究的奠基者,他的过世可以说是国内战略学界重大的损失”,钮先钟是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荣誉教授,同时也是三军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大陆学界对他评价很高,誉为“蒋百里后第一人”。

1.孙子三论

钮先钟的《孙子三论》言人未言,他在书中的《自序》坦言“这一本书又还是可以代表许多年来深入思考的成果” 。所谓“三论”,是指“原论、较论、新论”。原论是还原孙子原意,较论则比较古今中外战略思想与孙子的异同,新论除分析孙子理论在现代的应用,并在最后指出孙子的缺失外,最重要的是,他企图发展符合时代与环境需要的战略理论,为中国现代战略思想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战略家

这本书的书名为《战略家》。首先必须阐明“战略家”此一名词的意义。然则何谓战略家?又必须先了解战略的内涵。概括言之,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计划。战略的起点为思想,对所将面对的未来环境思考如何适应之道,即为战略。战略的终点为行动,能把思想化为行动,战略始不至于沦为空谈。思想与行动之间又要有一座桥梁,否则就会彼此隔绝,战略遂不能形成整体。此一桥梁即为计划。有计划思想始能落实,始能有体系,始能逐步付之行动。计划乃行动的基础,行动必须接受计划的指导。无计划的行动不特不会有效,而且还可能祷成大错。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必须思想、行动、计划三位一体,然三才是战略。必须如此,思想始不至于空洞,行动始不至于盲昌:因此,从事战略思考的人,拟定战略计划的人,采取战略行动的人,都可称之为战略家。

《战略家》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以时间为纲,重点讲述其著作的成书背景及其中反映出的战略构想,旨在阐明“战略家”这一名词的意义,在分析的同时使读者因此对战争史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纲要性的认识。

3.历史与战略

战略与历史的研究之间存在着一种可分而又不可分的微妙关系。历史学家虽不一定即为战略学家,但战略学家却似乎必然是一位业余的历史学家。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深远,但人类从历史教训中所学得的东西又是何等浅薄,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计划,一种行动。也可以说战略是始于思想,而终于行动,在思想与行动之间构成联系者则为计划。所以,凡是在战略思想、战略计划、战略行动三方面的任一方面能有相当成就或贡献的人,就都可以算是“战略家”(Strategist)。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以中外战史的分析反思为内容,收集论文十六篇,分为“中国篇”、“西方篇”、两部分。“中国篇”自春秋战国时代起,迄辛亥革命止;“西方篇”起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古代兵法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好看的军事书籍推荐

4.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

“决定性会战”一词在西方军事史研究中使用已久,一般指的是此次会战结果对于其战争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所以其意义是纯军事性的。但本书作者依此定义再推而广之,认为决定性会战之意义不仅只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某次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而更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历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中,真正能对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会战,则恰好只有十次。作者以战略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选择正确资料,除了对此十次会议的经过详加叙述外,更深入分析每次会战结果对于中国历史演变遛程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让读者对战争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记叙了中国史上自黄帝以迄清朝的十次重要会战,说明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所产生的作用。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作述时特别注意以战略知识基础,选择正确资料,了解古文真意,并尽量采用现代西方学者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名词,以收相互比较之功。

古典百科全书兵书是哪本书?

被史家誉为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的是《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作者是明朝茅元仪。

看哪些书能让智慧开窍?

推荐看一下《曾国藩传》,了解晚清能臣曾国藩的一生,看一个呆笨之人,在轻汉重满的清王朝,如何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大员。

曾国藩祖辈都是农民,也就是说他们家的基因并不强大。曾国藩也不是个聪慧之人,甚至可以用蠢笨来形容。曾国藩读书学习花费的精力,是别人的数倍,一篇文章读不懂就一遍又一遍的读,直到他读懂为止。正是他的这种坚持不懈,才成就了后来的他。

曾国藩是个直男,年轻时好交友,也因年少轻狂只认死理,得罪了很多朋友。朋友们对他是又爱又恨,爱他为人直爽乐善好施,恨他认死理对事不对人。他后来痛改前非,有一次赢得了同窗好友的友谊。而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写日记,通过写日记复盘当天发生的事,评判自己的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事实也证明他的做法很有成效,通过时间的累积他的为人处世分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写日记这一习惯也管穿了他的一生,他半生取得成功跟这一习惯密不可分。

进入仕途的曾国藩年少血气方刚,一心建功立业,可是满清官场当时已经腐败不堪,官场灰暗毫无生气,让他有时居然后悔入朝为官。曾国藩想改变死气沉沉的朝野氛围,因此得罪了很多王公大臣,甚至开罪了咸丰帝。

1850年是曾国藩的命运的转折点,1850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皇帝命地方组织团练抵御太平天国起义。当时曾母逝世后,在家丁忧的曾国藩接到上命组织团练。重孝在身的曾国藩在忠孝之间,几经徘徊之后选择给皇帝卖命,着手组织团练。湘军也自此诞生,曾国藩从此迎来了他的人生高潮。

同是湖南出身的伟人毛泽东,对曾国藩推崇之至,他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曾国藩之魅力,我只看到冰山一角,想要更多的了解他学习他,唯有走进他的世界,方能体会曾国藩是怎么练成的。

谁能推荐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史著作?

这里我推荐吕思勉先生的一本通史《白话本国史》。

下面说说推荐理由。

一、《白话本国史》的时间线覆盖基本完整。这个不多说了,通史嘛,否则就不是通史了。二、能学到史学大家对历史的治学方法。

这里需要多说一些,是重点。

中国古代兵法的百科全书,有哪些好看的军事书籍推荐

首先,现代人研究历史,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资治通鉴》中历代史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议,就是史家从当时的视野出发,重新看待具体的历史细节。如果不能结合时代去研究,那么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可能就只剩下一堆历史故事了。

在这一点上,吕思勉先生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的历史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两方面,一要有科学的眼光,二要懂得考据。《白话本国史》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写成的。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看书中是怎样用科学眼光看历史的。

一是用科学眼光对史料记载进行质疑,推翻常见的史家结论。比如:

他质疑儒学的源头,他认为儒学“只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他认为世界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他质疑汉武帝的所谓武功,认为汉武帝其实很一般,不值得崇拜。“文景以前70年的积蓄,到此扫地以尽,而且把社会上的经济,弄得扰乱异常。”“以武帝时中国的国力,假使真得一个英明的君主,还不知道扩充到什么地步呢。”

我自己也常感慨,有时候必须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史书史料,否则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一般只有皇帝的行止有史官记录,但史书中经常出现那种两人在密室中谈话的内容,史书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一定是有始作俑者道听途说附会,写史的人以讹传讹加上适度发挥就当成了真事。

第二,用今天科学眼光和常识对史料记载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家的研究(如天文、律、历);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如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研究食货一类的史实,就可知道社会的生活状况,知道社会物质方面,而物质方面就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原因。)”

比如,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除了运用史料之外,还综合运用了天文、地理、考古、物理、化学等综合手段,把公元前848年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基本确定了。

用科学眼光和常识推翻常见历史结论,吕先生在书中也有几个例子。

他认为儒学独受君主的尊崇,其原因在意因袭,顺其自然地继承下来了,而不是所谓的便于愚民。“儒家之学,在社会上势力已成,做君主的人,自然也不去动他。况且君主也是社会里的一个人,他的思想也未必能跳出社会外。” 他认为战国时,接近异族的都强,处于中国腹地的都弱。“接近异族,因竞争磨砺而强,固然是一个道理;还有,接近异族,则地方荒漠,而拓土易广。”他认为郭子仪李光弼,其实是很无能的带兵将领。“进取西京长安的时候,官军总数是15万,回纥兵不过4千。然而为什么一定要有了回纥的兵,才能收复两京?” “围相州一役,没有了外族兵,就以六十万的大军,而被杀得大败亏输。因为这时史思明的兵只有3万。” “相持几年,毕竟又靠回纥的力,才把史朝义打平。这种军队,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注重考据,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

吕先生提出“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一切书都要读,一切材料都可以用。” “参考外国的书。”。这方面举一个例子,比如,吕先生自己考证“(汉代)葱岭以西,是白种人的根据地。白种有名的古国,要推波斯。后来为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死后,部将塞琉古(seleucus)据叙利亚之地自立,是为条支。后来其东方有分裂为帕提亚(parthia)、巴克特利亚(bactlia)两国,便是安息和大夏。大夏之东,也是希腊人所分布之地。西域人呼为lonian,就是yavanas的转音,即大宛。大宛之北是康居。这些都是雅利安族。”

三,该书以贵族下沉、平民崛起为主线,基本贯穿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历史。

平民崛起的第一个时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分封制被新兴的生产力革新破坏,地主阶级起来了,传统贵族阶级逐渐开始衰落。

吕先生举了苏秦的例子,“当时讲求学问的人,渐渐以利禄为动机。所以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平民崛起最成功的案例是刘邦建汉。“豪杰亡秦,要算中国平民革命第一次成功。以前汤放桀、武王伐纣,秦灭周,都是以诸侯革天子的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以大夫革诸侯的命。” “汉高祖用了这一班人,却居然能成功。项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分明带有贵族性质,就到底败亡。.........实在就是社会组织的变迁。”

除了时间以外,主线贯穿的方式,以一种内在推动因素把历史串联起来,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白话本国史》的不足:

说完了《白话本国史》的特点,再说说我所认为该书的不足。

作者对历史的分析,有很多地方还是以人性分析为主导,以人性变劣质来解释社会的变迁,这还是没有走出古代史家的巢窠。比如,吕先生认为社会制度崩坏的原因,是贵族从地位优厚到骄奢淫逸、腐败,贵族之间贪得无厌互相侵害,导致一些贵族被变为平民。他没看到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作者一些比较随意的结论出现在书里,缺乏说服力;宿命论思想也出现了。比如“秦朝所以灭亡,由于奢侈和暴虐。” 比如,军人内讧导致中国受害几百年。“(辽金元)共430年,这时代,中国所以辗转受累,始终不能强盛,也都是直接间接受军人的害。”

比如,宿命论思想作祟。“外戚是一种特殊阶级。凡是一种特殊阶级,不到他应当灭亡的时候,无论他怎样作恶,人家总是只怪阶级里的人,并不怪阶级本身,这是社会的觉悟,有一定的限度,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小结: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有其自身特点,虽然叙述详略不一,但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其思路和一些结论给人以启发;作者提供的较丰富的考据材料也可以作为参考。虽然有其小小的不足,但《白话本国史》仍然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国史著作。

读者可以把《白话本国史》作为总纲,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研究相关的断代史。(完)

被史学家称为百科全书的兵书是哪?

孙子兵法是百科全书。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