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2018世界杯韩国vs德国比分,普京在任总统期间打过几场战争?

admin2023-12-10网络热点22 ℃0 评论

2018世界杯韩国vs德国比分,普京在任总统期间打过几场战争?

1999年的最后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突然向全世界宣布了两件事:一件是他决定辞去总统之位,另一件是他提名由普京接替自己的位置。2000年3月27日普京以超过50%的支持率正式当选俄罗斯总统。2004年3月14日普京以71%的绝对多数票成功连任总统。2008年5月普京卸任总统后正式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由普京提名的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指定普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

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以高达63.75%的得票率当选总统。2015年2月13日俄罗斯人对普京信任度创下85% 的历史新高。2018年3月18日普京以76.1%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总统。从2000年以来这20多年间普京不是出任总统就是出任总理,可无论他是总统还是总理都实际影响着俄罗斯国家政治的走向。普京一反叶利钦时代亲美亲西方的外交路线,转而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以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

普京为实现让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的目标不惜以战争手段维护地域安全。普京执掌俄罗斯的20年间打过几场战争呢?既可以说是四次,也可以说是五次。这主要因为当下的乌克兰战事既可以算是一次独立的战争,也可以视为是自2014年以来顿巴斯战争的延续。如果把当前的乌克兰战事单独计算就是五次,如果把乌克兰战事视为顿巴斯战争的延续就是四次。

在普京正式就任以前叶利钦曾对他进行过一番考核。1999年3月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联邦政府总理。普京在就任总理以后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车臣分裂分子的武装叛乱。在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付出了死亡3826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的代价。战争还造成超过10万平民死亡,当地大量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俄军在车臣战争中的伤亡甚至超过了苏联时代的阿富汗战争。在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后尽管车臣名义上仍留在俄罗斯联邦内,但实际上获得了非正式的独立地位,俄罗斯可以说是在全世界揶揄的目光中撤出车臣的。这令俄罗斯人的大国自尊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俄军的受挫令车臣分离分子的野心越发膨胀:他们希望进一步谋求正式的独立地位,而且还试图征服车臣东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

1999年7月4日二百多名车臣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进行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还偷袭了俄罗斯内务部队在当地的哨所。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兵分两路攻入达吉斯坦境内,3天后他们又公然宣布成立达吉斯坦穆斯林国家。车臣武装分子不仅在高加索地区频频骚扰当地的俄军,而且还在俄罗斯全国各地大搞恐怖袭击。1999年8月31日与克里姆林宫一墙之隔的马涅什广场地下商场发生爆炸。

这起爆炸案导致一人死亡、四十多人受伤。正在警方追查事故原因时塔吉克斯坦境内的一栋俄军家属楼于9月4日被炸。9月9日莫斯科一栋有100套住房的住宅楼被从中间整齐炸开,附近楼宇也都不同程度受到损毁。这一事件导致九十多人死亡,为此俄罗斯政府在9月13举行了全国哀悼,然而就在全国哀悼日这天爆炸事件再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成为新总理的普京可谓是临危受命。

在经历第一次车臣战争犹如恶梦般的折磨后俄军官兵几乎都对车臣有了心理阴影,不过普京本人显然是思路清晰的。普京向叶利钦要求对车臣战争的全权指挥,而叶利钦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就给了他。1999年9月16日10万俄军在新总理普京的部署指挥下开进车臣,由此揭开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序幕。普京充分总结了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因此这次俄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第一次车臣战争不同的素质和效率。普京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计划:战争第一阶段俄军扑向达吉斯坦,肃清那里的非法武装分子,然后封锁边境;第二阶段杀进车臣,占领其首府格罗兹尼;第三阶段清理流亡在高加索山区的流寇。同时这次进军不再以地面部队正面拼命为主,而是强调利用制空权精准打击地面目标,从而得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基本上是按普京预计的方向在发展,不过计划中的第三个阶段就相对比较困难了。那些被打散的分离主义武装往往化整为零进入山区以游击战的方式不断骚扰俄军。由于这些人熟悉当地地形,因此总能隐蔽下来伺机发动对俄军的袭击。即使俄军在战斗力再强,然而在这种不对称的战争中仍有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就像当初美军被陷在越南、苏军被陷在阿富汗一样。

然而普京明白”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这个道理:车臣武装力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这就给普京提供了机会。以巴萨耶夫为首的强硬势力以为与俄罗斯打仗就能使车臣独立,然而战事的发展却恰恰与他们预计的相反,于是在车臣内部逐渐开始形成反对巴萨耶夫的势力。如今的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父亲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卡德罗夫家族是车臣最大的宗教家族: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是当时车臣的宗教领袖,同时他还掌握着一支只听命于他的私人武装。当俄军攻打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时卡德罗夫要求当地人不要反抗,同时他还号召民众支持俄军,从而使古杰尔梅斯得以和平解决。普京当然意识到了卡德罗夫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于是一场旨在争取车臣当地重要人物的暗战配合正面战场的战争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对这种隐蔽战线上的较量是驾轻就熟,不过关于这条战线的具体情况很多尚未解密,因此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详情。显然普京在车臣战争中的表现是令叶利钦满意的。随后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成为俄罗斯代总统的普京在2000年元旦带着夫人亲自前往车臣前线劳军以激励俄军官兵的士气。2000年2月4日俄军将俄罗斯国旗插上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政府大楼。

3月20日普京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以激励俄军官兵的士气。严格意义上这时的普京还不是正式的俄罗斯总统,这时的普京是俄罗斯的代总统。在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下尽管总统有权提名下任总统,但下任总统要正式上台还是必须经过大选。普京在车臣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使他成为了俄罗斯的全民偶像。实际上从这时起大选的结果已可以说是注定的了。2000年3月26日普京毫无意外地在大选中胜出。

二战期间苏联在反攻德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势力推进到了东欧各国。冷战时期中东欧国家大多加入了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那时苏联的战略空间一直向西延伸到了东德。自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以来随着昔日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建国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传统市场遭受重大挤压。19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

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发动了针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战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势力被彻底被挤出了原有的东欧势力圈。2002年11月21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至此北约成员国已直接与俄罗斯接壤,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自然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打算加入北约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

2003年11月22日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领导的政府在西方势力主导的玫瑰革命中被反对派萨卡什维利推翻。此后格鲁吉亚日渐与西方国家靠拢:部署加入北约、允许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格鲁吉亚境内部署武器......这一系列迹象使俄罗斯感觉格鲁吉亚正成为西方国家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和传统市场进而遏制封锁俄罗斯的桥头堡。对此俄罗斯以向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两地伸出橄榄枝作为应对之策。

当年的南奥塞梯、阿布哈慈之于格鲁吉亚正如现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之于乌克兰。当年南奥塞梯、阿布哈慈两地想要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2008年8月7日深夜格鲁吉亚出兵偷袭南奥塞梯并宣称包围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支持南奥塞梯的俄罗斯则在边境上与格鲁吉亚军队展开激战,同时俄军也派兵进入同为实质独立地区的阿布哈兹并以海军封锁格鲁吉亚港口。

在经历短短8天的战争后俄军彻底击败了格鲁吉亚军队。俄格战争结束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两地正式宣布独立。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此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相继和俄罗斯订立条约:允许俄罗斯在其境内设立军事基地,以确保俄罗斯能在其境内长期保持对格鲁吉亚的战略威慑——目前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驻有第4军事基地,在阿布哈兹驻有第7军事基地。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英国、法国、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各方势力纷纷介入其中。当时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在美欧支持的反对派进攻下一度形势岌岌可危。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派出由11艘战舰组成的海军编队进入地中海。2011年以后俄罗斯对塔尔图斯军港进行了扩建。现在这座可锚泊12艘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以上大型战舰的军港已打造成为俄罗斯在地中海发挥影响力的一个坚固据点。

从2013年9月起俄海军作战编队开始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军港常驻。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宣布派兵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2016年普京在竞选时曾提到当时约有4300名俄罗斯军人在叙利亚执行任务。2017年12月叙利亚局势渐趋稳定后普京撤走了驻叙俄军。此后俄叙合作进一步扩建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如今俄罗斯在该基地常年驻军以保持和扩大自己在中东及地中海的战略优势。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独立后的乌克兰一直在亲俄与亲西方这两条外交路线上来回摇摆。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的地区生活有大量讲俄语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族,而且这一地区的经济生活也在想到程度上依赖俄罗斯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生活在乌克兰西部的人主要讲乌克兰语信天主教,而且这一地区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因此乌克兰在外交路线上的来回摇摆常与国内民族矛盾纠结在一起。

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后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插手乌克兰国内政治,此后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这几个大佬在两个大国的操纵下不断在乌克兰政坛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2005年尤先科上台后毫无顾忌公开自己一心倒向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意图,因此导致俄乌关系在尤先科任内开始日趋紧张。等到乌克兰第四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又转而在外交上倒向全面的亲俄立场。

2013年底亚努科维奇决定终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转而打算强化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这就惹恼了西方国家以及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政治势力。2013年11月22日亲西方的政治势力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而后乌克兰东部亲俄的政治势力也开始抗议示威。双方的抗议示威活动愈演愈烈并最终升级成为武装暴乱。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地区公投入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014年2月的一个清晨30多名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手持拉斯尼科夫冲锋枪、狙击枪冲进位于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的政府和议会大楼。这些武装分子迅速解除了大楼里的安保武装,接着大楼上就升起了俄罗斯国旗。话说克里米亚在历史上还真属于俄罗斯,但在1954年5月由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划归乌克兰。1991年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就成为了乌克兰领土。

克里米亚在成为乌克兰领土以后当地人口仍以说俄语的俄罗斯族为主。克里米亚政府和议会大楼被占领后当地的政治领袖与武装分子展开了谈判。双方的具体谈判内容至今不为外界所知,但双方的谈判结果是就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展开全民公投。2014年3月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正式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在公投入俄的同时就展开了一系列军事上的应对。

倾向于俄罗斯的当地政府成立了克里米亚自卫军,随后就迅速占领了克里米亚各城市的重要地点和交通枢纽。领导这支军队的是当地亲俄派政治领袖,至于组成这支军队的士兵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由大家自行脑补吧。反正这支临时招募的军队里不仅有冲锋枪、狙击枪,而且还配备了装甲车等重武器。这支所谓临时招募的军队实际上武器装备、兵员素质都和正规军几乎无异。

这支克里米亚自卫军迅速展开了行动。不到一个月内克里米亚189处军营已升起了俄罗斯国旗。2014年3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次日普京又批准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草案并与克里米亚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至此克里米亚在法律上和军事上都已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

尽管乌克兰方面对此始终拒绝承认,而且克里米亚入俄这件事在国际上也有争议,但俄罗斯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是已把克里米亚牢牢控制在手里了。克里米亚入俄后位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的亲俄武装分子有样学样于2014年4月7日和2014年4月28日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政府随即调动军队前往东部地区镇压两地的独立运动。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宣布独立后一度被乌克兰政府军按在地上打。眼看乌克兰政府军即将锁定胜局时俄罗斯向当地的民兵组织伸出了援手。乌东民兵组织在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后把战局扭转了过来。这场战争大约造成了一万三千人死亡。最终交战双方在欧盟的参合调节下达成了《明斯克协议》。乌克兰在《明斯克协议》中承诺给予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更多自治权,但同时提出这个地区必须留在乌克兰的领土内。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自行“独立”后并没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就连实际上在暗中为其提供支持的俄罗斯也没公开承认)。实际上交战双方对《明斯克协议》的大部分内容都存在不满。尽管表面上双方签了协议,但都没真正打算落实协议内容。从那时起双方就一直打打停停。乌东地区就这样打打停停反反复复从2014年一直闹腾到了2022年。2022年2月21日晚俄罗斯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地区两个共和国的独立。

2022年2月24日早晨6点(当地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布电视声明证实俄军已对乌克兰展开全面的军事行动。就在普京发表电视讲话的同时俄罗斯陆海空三军从多个方向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进攻。由此可见如今的俄乌战事与2014年以来乌东地区的战事有着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但毕竟双方之前曾签署过《明斯克协议》,而且现在的全面开打和以前打打停停的模式还是有所区别。

事实上如今俄乌之间的战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是2014年以来乌东战事的一种延续和升级。在过去的七八年间双方始终是打打停停,直到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正规军全面介入后才使局势出现了明显的升级。正是这种升级使如今的俄乌战事与过去七八年间边境地区的局部冲突有了本质的差异。那么如今的乌克兰战事和2014年以来乌东地区的顿巴斯战争究竟算是一次战争还是两次战争呢?

二战时瑞典作为一个小国?

瑞典可不是小国,4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仅是北欧最大的国家,放到整个欧洲也是位居前列,一千多万的人口在我们看来虽然不值一提,但是放到欧洲也算是非常可观了。

历史上的瑞典,长期都是以北欧霸主的身份存在,在欧洲绝对算是一方强国。中世纪时期,瑞典击败了维京海盗的后裔丹麦人,成为了北欧最强大的国家。到了公元16世纪,瑞典更是出兵南下,与神圣罗马帝国、沙俄等欧陆霸主级国家掰手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对瑞典进行军事改革,首先将瑞典军队带入职业化道路,几乎打遍欧陆无敌手。颇有当年吴起打造魏武卒,暴捶六国,无一败绩的风范。古斯塔夫二世更是被称为“欧洲现代军事之父”。

鼎盛时期的瑞典,不仅雄踞北欧,连波罗的海都是其内湖,当时波兰、俄国都遭到过瑞典大军的侵袭,在其铁蹄下屈服。

直到后来的俄国最强沙皇彼得大帝崛起,带领沙俄与瑞典进行了长久的大北方战争,并将瑞典击败,成为新的波罗的海霸主。元气大伤的瑞典则退回北欧,凭借着数百年的底蕴以及北欧的气候,雄踞一方,继续当他的北欧霸主。

当然了,随着大北方战争的失败,瑞典乃至整个北欧都陷入了衰落、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稀少的人口,远离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时代红利,都让北欧国家变得不再强大。

所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瑞典都是以中立国的身份存在,并没有参与战争。当然,这个中立国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尤其是在二战之中,很少有欧洲国家能在德国的坦克履带下幸存,比如同为北欧五国之一的挪威和丹麦,都未能幸免。

那么瑞典凭什么能够在德国面前保持中立?

首先第一点原因肯定是瑞典有着让德国忌惮的实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弱肉强食的战争时代,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百毒不侵。

二战时期的瑞典虽然不复昔日争霸欧陆的荣光,但其实力不可小觑。

瑞典地处北欧,土地贫瘠,环境恶劣,所以普遍民风彪悍,而且凭借着北方的气候地形优势,战斗力更是能够大涨。当年冬季战争,芬兰人都够对抗强大的苏联本身就说明了北欧人主场作战的战斗能力。

当然,瑞典不比芬兰,其实力要强大许多。由于盛产铁矿石,所以瑞典很早便开始在采矿、冶金、工业装备和机械领域进行产业积累。有着这方面的基础,瑞典的军工产业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发达的,比如瑞典军工传统企业博福斯,乃是陆军武器生产巨头,其生产的火炮畅销世界各地。瑞典轴承制造厂,至今仍在做世界上最好的轴承。萨博公司,乃是航空和汽车工业巨头,萨博的战斗机和汽车享誉全球。

有着优秀的士兵,先机的武器,无疑就代表一只强大的军事力量。此外,瑞典是一个山地国家,地形不利于德军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展开,如果德军贸然进攻瑞典,很可能会陷入一个长期的拉锯战。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德国人不想看到的,因为瑞典乃是德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国,与瑞典交好,承认其中立地位,可以得到稳定的铁矿石供应。如果开战,又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征服瑞典,那么铁矿石的生产势必会受到影响

这对于德国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毕竟他的敌人是英法以及苏联,北欧这块地方,他还真不放在眼里。当初之所以会攻打挪威,只是因为其占据了德国进口瑞典铁矿石的运输线,而他们又有着导向英法的危险,所以德国选择先下手为强。

至于瑞典,德国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瑞典虽然保持中立,但其在立场上更多的是偏向德国。瑞典和德国长期保持着贸易往来关系,在军事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合作,当初一战瑞典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却派出了武官去德国观战,学习。二战期间,瑞典更是偏向于德国,不仅长期向德国出售其紧缺的各种战争原料,还允许德军过境。

对于德国来说,既然不用武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总结来讲,二战时期,瑞典之所以能够保持中立,一方面是自己有着一定的实力,让德国人投鼠忌器,一方面则是自己和德国人走得比较近,主动的交好德国,避免了战争。

二战轴心国有哪几个?

轴心国(1940年9月27日至1945年5月25日)主要是由德日意三国组成,但是依照三国公约来看,实际上一共有八个国家或地方政权加入。分别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帝国(元首希特勒),日本帝国(天皇裕仁),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签订三国公约,11月20日匈牙利王国(摄政王霍尔蒂)加入,11月23日罗马尼亚王国(国王米哈伊一世)加入,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王国(国王鲍里斯三世)加入。此外,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两个傀儡政权也加入其中,但史学家一般将加入三国公约的德意日罗匈保六国归为轴心国,它们不仅同苏联为敌,也会对英美作战。另外,还有两个国家芬兰和泰国,虽然没有加入三国公约,但却同德国,日本签订军事同盟,前者只针对苏联,后者只对英美宣战。因此,轴心国实际只有六国。当1945年德国投降17天后,也就是5月25日,日本撕毁三国公约,轴心国宣布瓦解。

当今世界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德国的综合实力如何排名?

要比较的是综合实力排名,不是哪一个方面的排名。这就有点说道、说道了,不管怎么说,我一定会是坚持实话实说。

这五个国家目前都是世界上公认的大国、强国,其中有三个还是联合国五常之一。下面我来开始我的排名工作。

一个国家的实力如何,我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来综合比较:军事、政治、科技、经济、群众的生活水平等等。我们一项、一项地来看吧:

第一个比较:军事实力哪家强?

老美第一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吧!自从苏联解体以后,老美的军事实力就变成了地表最强了,而且是唯一、不是之一。老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最多的军费开支、核武器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大。至于海外军事基地、盟友数量、实战经验等等,我觉得都是世界毫无争议的第一。

目前军事实力第二的位置,很多人存在着争议,有人说是中国、有人说是俄罗斯。不过我认为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核武器俄罗斯领先我们;常规武器方面我们基本和俄罗斯持平状态,部分地方还超过了俄罗斯。

总体上来说,军事实力第二还是俄罗斯;我们排第三比较客观。

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也同样强大,不过两国都是二战战败国没有交战权的国家。假如老美解除封锁,由着他们发展军备的话,估计两家实力也不会差的。曾经在二战中我们都见识过了的。

第二:经济实力哪家强呢?

这一条依然没有争议,老美还是妥妥的世界第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大。另外老美还有美元霸权的加持,不强大都难。

关于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目前充满着不确定性,各派意见不一。如果算经济总量的话,中国是第二毫无疑问,如果算人均经济量、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布局的合理性的话,德日还是占有绝大优势的。

我姑且认为中国、日本、德国属于共同的第二梯队吧!俄罗斯垫底大家应该没啥意见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我们的广东省、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主要就是靠能源产业活着的。

第三:政治影响力上谁厉害呢?

这一条还是没有争议的,老美最厉害了,目前是妥妥的世界一哥。老美的盟友最多,而且都是富裕的先进国家; 国际机构基本都是老美说了算;联合国里面老美也是一哥……

总之一句话 ,老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目前无人能敌。

谁是第二呢?我认为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五常之一、国际上还是有点话语权的。第三是中国也没啥争议,虽然实力有限,可是国际影响力依然很大的。至于德国和日本,平时连个交战权都没有,政治影响力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第四:科技实力哪家强呢?

这一条依然没有争议,科技实力老美依然是妥妥的冠军。诺贝尔奖一半获得者都是老美的人;世界上绝大部分高科技公司都是老美的,例如:马斯克先生;老美的发明创造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还多。

现在大家用的所有现代通讯手段都是老美发明的,例如:无线电话、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等。芯片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科技研发实力和科技硬实力,德国和日本并列第二应该没啥问题的。世界上的电子公司、材料技术、发动机技术、精密仪器、数控机床……这些技术德日都是一流的,德日并列第二大家应该不会反对吧!

第四名当然是中国了,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说良心话我们的原创科技差了点。

第五名就是俄罗斯,这哥们除了军事上有点创新科技以外,其他的好像都不行。大家有几个听过俄罗斯的国家名牌企业的。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家关心的群众生活水平吧!

这一次就并不是老美冠军了,我认为德国是生活水平最好的国家了。德国人工作一年,差不多有半年是在休息的。德国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各项补贴等等,无可争议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

第二名,我认为是日本和老美并列。日本虽然很低调、很含蓄,可是国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很高的。各项福利也比较齐全、看病也不贵、群众素质也很高、各项生活设施也很齐全、生活成本也不是太高。

老美家的人日子还是可以的。大家有兴趣的话,网上查一下购买力和物价、查一下贫困标准就行了。

第四是俄罗斯,最后是我们,这就不用列数据了,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综合比较数据了,估计大家会有很多不同意见,欢迎一起讨论、讨论。不过老美是综合实力第一强的国家应该没有争议吧!

希特勒死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球61个国家,有20亿以上人口卷入其中,军民死伤共计9000多万,经济损失高达50000亿美元之巨,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了,作为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希特勒,可以说是罪不可赦。

最后这场战争也是随着希特勒的死亡以及德国战败才逐渐结束的,很多人就比较好奇,在最后希特勒死亡之前,他究竟拥有多少军队,还有机会取得胜利,或者说还有机会绝地反攻么?

希特勒的阴谋

1938年,鉴于德国内部的石油资源储量有限,希特勒将眼光投向了奥地利,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时这个国家也比较容易欺负,所以很快希特勒就以合并的名义将奥地利占为己有。

尝到了第一次的甜头之后,希特勒继续将魔爪伸向捷克斯洛伐克,他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其提出领土要求,很显然这样无理的要求杰克斯洛伐克想要拒绝,也没有能力拒绝。

眼看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威胁,英法两国开始思考自身安危,就与希特勒在慕尼黑开会,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其中将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希望希特勒不要侵略自己,至于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地方,就这样被几大强国共同送给了希特勒。

希特勒在经过一年的强取豪夺之后,终于彻底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可是这个时候希特勒的野心继续增加,他开始扩大侵略步伐。处于英法两国之间的苏联,看到希特勒的这些行动,担心英法两国会趁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和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双方互不侵犯彼此。

有了这个约定之后,不管是苏联还是德国,都可以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因为当时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其实就是德国和苏联,只要两个超级大国心照不宣,其余的事情就简单粗暴了。

随后,希特勒以波兰闪电战迅速搞定波兰,二战不断发酵,最终彻底爆发,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都迅速处于战争状态,小日本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侵略我国的。

希特勒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迅速取得很多战争的胜利,也许是野心使然,最后希特勒还是把矛头指向苏联,一开始阶段,苏联惨遭希特勒的挫伤,德军将苏联战俘当成牲畜一样对待,苏联因此有将近200万战俘死于德军的杀戮和饥寒交迫。

2018世界杯韩国vs德国比分,普京在任总统期间打过几场战争?

从希特勒开始进攻德国,违反了之前两国签订的互不侵犯约定来看,其实希特勒的野心以及阴谋已经十分明显,他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波兰或者是奥地利,他想要的是控制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希特勒之死

战争持续了七年,在1945年4月16日的时候终于打响柏林之战,结束希特勒以及二战的希望就在眼前。苏联集合了250万红军与英美联盟的数十万大军一起配合起来,向着柏林之中的德军发起最后一攻。

4月28日,苏联红军在指挥官崔可夫的带领下攻入柏林市区,这次苏联红军带着无限愤怒以及仇恨攻入柏林,其手段以及战斗力都比以往要强大很多,德军完全就被打得猝不及防。

眼看着自己的军队溃败,百姓对希特勒更是充满仇恨,希特勒明白属于自己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所以选择了邓尼茨为自己继承人,自己则开始准备后事。4月29日,一生都坚持不婚不育的希特勒,和跟随自己多年的情人爱娃结婚。

4月30日,希特勒和爱娃在地下室中先后自杀,属于希特勒的时代彻底结束。5月1日,德军与苏军和谈,5月2日,德军正式宣布投降,欧洲战事正式结束,二战也距离结束不远了。

实际上在希特勒自杀之前,德国并非就已经真的没有军队了,相反这个时候德国的军队数量还很多,比如挪威还有30万德军没有动用过,捷克还有90万德军,南斯拉夫还有45万,只是可惜这些军队都在柏林之外,真正留在柏林的军队只有15万了,面对苏联的数百万大军,确实是无力回天的。

要是希特勒不死,这些军队还能去全部集合起来,帮助希特勒绝地反攻么?要是那样,希特勒是不是就有希望继续活下去了?

希特勒还有绝地反攻的希望么?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希特勒确实没有任何绝地反攻的机会和希望了,这一点希特勒比谁都清楚,至于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主要原因就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德军虽然在各地尚且还有一定数量,但是这些军队不仅集合难,想要去柏林支援就更加难了。当时的这些军队流落在各个地方,希特勒想要对其进行集合,首先负责在各地管理这些军队的将军就不愿意听从希特勒的命令,因为在这个时候,其实希特勒与很多大将之间都产生了意见分歧,大家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也很正常。

既然大将不愿意听从希特勒的命令,自然希特勒是没有办法集合军队的。更何况就算有的大将还愿意继续听从希特勒的命令,实际上这些军队也没有办法抵达柏林进行支援,因为当时英美以及苏联的联军到处都是,一旦发现希特勒的支援队伍,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进行阻碍,这样一来,这些军队尚且没有抵达柏林,可能就被消灭了,想要支援柏林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第二个原因是此时的德国资源已经严重匮乏了,以至于根本无法支持希特勒继续打下去。最开始我们就说过,二战的导火索就是资源争夺,德国内部的资源有限,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是匮乏,所以希特勒才会想办法去抢夺。

此时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不仅内部的石油资源消耗殆尽,想要去抢夺资源,也无能为力,早就被其余强国封锁起来,希特勒确实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除了石油资源外,当时德军的火力配置也已经断代,与其余强国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较大,想要在火力上压制其余国家,是完全不现实的。

结合这些自身资源方面的缺陷,就算希特勒想要和苏联继续打下去,也只能采取一些游击战,但是就当时德国的环境而言,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就算打游击战,至少也要有百姓的支持方可,德国的百姓饱受战争折磨,再也不想继续战争了,对希特勒极度不满,他想要游击战,显然不太现实。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对德国损耗确实太大了。当时德国并不了解苏联的内部环境情况,贸然进入苏联与苏军展开战争,结果苏联寒冷的天气以及糟糕的气候,让德军完全无法适应,苏联借助对环境比较熟悉的优势,展开了对德军的反攻。

德军就是在这样的弱势环境中层层受挫,最终损失过于惨重,导致原本 比较雄厚的军事实力迅速衰减,希特勒眼睁睁看着自己军队衰减下去,虽然十分痛心疾首,可是自己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止下来。

综合以上所述三个原因,就算是希特勒还想集合军队与苏联决一死战,实际上也只是天方夜谭而已了,当时希特勒面临的境遇,除了选择死亡之外,也许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做出的那些事情,要是他被俘虏之后,下场有多悲惨,想必希特勒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明了。

结语

希特勒就算再厉害,可是当自己不断作死,最终陷入绝境的时候,他能选择的,除了死亡之外,确实别无选择,别说他还有机会绝地反攻,那都是不可能的了。回过头来看,希特勒似乎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最后惨淡收场,这场闹剧中,他扮演了主角,其余的配角则大多不幸,因为他们无缘无故成为了牺牲者,可悲而可叹!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