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2018世界杯苏联国旗,为什么有人说苏联功不可没?

admin2023-12-11网络热点19 ℃0 评论

2018世界杯苏联国旗,为什么有人说苏联功不可没?

二战初期法国投降后,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德国达到了其历史上最鼎盛的一刻。殊不知,原本以为会求和的英国,却坚称将战斗进行到底,自我感觉良好的德国元首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海狮计划”,逼迫英国就范。

生气归生气,德国元首对入侵苏联始终没有放下,在空袭伦敦的同时,巴巴罗萨计划也在悄悄地拟定。仍蒙在鼓里的苏联却依然在“捡漏”,丝毫没有感到危险的来临,而“干啥啥不行”的意大利也在趁机扩大地盘,德国该何去何从呢?

苏联的讹诈,彻底激怒了德国。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巧妙地化解了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企图,反而“祸水西引”,静观德军在西欧肆虐。不仅避免了战争,而且在德国后面瓜分波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等,占尽了便宜事。那么,这些底气从哪里来呢?

首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苏联与西方国家倡导构建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范德国的背景下签订的。换句话说,这是德国挑拨其联盟的权宜之计,无形之中有“请求”的意思,而这恰恰是苏联讹诈的开始,德国人只得答应。

在《条约》的秘密条款中,苏联要求拿回一战中失去的领土。于是就有了德军冲锋在前,苏军几乎兵不血刃地瓜分波兰,以及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甚至要求已归顺德国的巴萨拉比亚交给苏联,吃相很难看,但有《条约》在,倒也心安理得。

其次,法国投降,在欧洲大陆只剩下苏联和德国,苏联统帅想当然的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之前不可能进攻苏联,并“狮子大开口”,就划分欧洲势力范围与其进行谈判。否则,苏军参战,德国将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更让他有底气的是,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发动战争期间,苏联要提供全部的战略物资。说得难听点,德国在欧洲挑起战火,苏联也“功不可没”。正是这些“功劳”,苏联统帅又对黑海、希腊、南斯拉夫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分明是讹诈的行为,在德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一些高级将领纷纷要求尽快发动战争,教训一下不可一世的苏联人。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德国元首早已不耐烦了,已经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并加快了军事准备。

但没有想到的是,盟友意大利又惹出了一堆的麻烦。

1941年春,“巴巴罗萨计划”已基本准备完毕,300多万大军按照出发路线,先后陆续秘密集结到位。然而,巴尔干地区的战事,一下子打乱了德军的步骤,并且达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因为意大利军队在希腊被打得落花流水。

原来,“墨老大”眼看法国就要战败,慌忙出动54万人的部队准备趁火打劫,不料被18万人的法军阻挡了一周,不能前进一步。让“墨老大”倍感羞辱的是,意大利只获得了占领的几百平方米的法国领土,也就够在法国建一个大宅院。

颜面扫地的“墨老大”,回国后大骂部下的无能。更让其难堪的是,以往凡事都与他商量的德国元首,居然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将罗马尼亚收入囊中。而巴尔干地区是他早就垂涎欲滴的地方,德国这么做,完全没有把“老大”看在眼里。

在一连串挫折和羞辱后,终于失去理智的“墨老大”,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不通知德方的情况下入侵希腊,不为别的,只为争口气。当然,更多还是不愿成为德国的“小跟班”,尽管德国提出警告,但他一意孤行。

打脸的是,近9万人的意军,被2.7万人的希腊军队层层阻击,进攻了10天仅推进了50公里。并在希、英联军的反攻下,一口气退回了出发地,尽管多次组织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还丢失了部分阿尔巴尼亚,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战役进行了半年,意大利军队没有丝毫的进展。但让德国元首气愤的是,由于意大利的蛮干,将英国人拖入了巴尔干半岛,并以希腊为基地,对罗马尼亚的油田进行轰炸,这对德国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入侵苏联必须先解决巴尔干问题。

再加上南斯拉夫发生兵变,德国决定同时出兵希腊和南斯拉夫,仅24天就占领希腊全境,再一次狠狠地扇了“墨老大” 一巴掌。从此,心甘情愿地跟在德国后面不敢造次,但意军糟糕的战斗力,不仅帮不上忙,反而成了德军的累赘。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苏联什么时间建立?

1922年12月30日。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共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苏联于1941年卷入二战,爆发卫国战争,于1945年4月30日占领柏林,同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

苏联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冷战格局完全形成。198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进行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但失败。

1991年8月,苏联国内爆发八一九事件。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它的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隔海相望。

苏联在20世纪世界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在科技领域,苏联航空航天与美国并驾齐驱,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导弹、 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

军事上,苏联常年保持很大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并在全球多地有驻军。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

苏联为了表彰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英勇奋战的那些城市?

谢邀,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英雄城市”是苏联政府授予部分城市的荣誉称号,以表彰它们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激战中表现出的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当于是授予一座城市的“苏联英雄”称号。根据苏联官方规定,凡是荣获“英雄城市”称号的城市都将被授予列宁勋章、金星奖章和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的授奖文件,同时还要在市区竖立代表这一荣誉的方尖碑。

今日位于圣彼得堡市内的英雄城市纪念碑,这座城市因为在卫国战争中的坚守而荣获“英雄城市”称号。

在1942年,《真理报》的文章最早提出授予城市英雄称号的想法。1945年5月1日,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斯大林发布第20号最高统帅令,对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这四座城市冠以“英雄城市”称号,这是第一批英雄城市,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英雄城市”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号。1961年6月22日,即卫国战争爆发20周年,基辅也被冠以“英雄城市”之名,同时被授予列宁勋章和保卫基辅奖章。1965年5月8日,即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之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正式授予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敖德萨、基辅“英雄城市”称号,同时莫斯科也加入到“英雄城市”的行列中,布列斯特也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此后,苏联又陆续授予了6座城市英雄称号:1973年9月14日,刻赤和新罗西斯克;1974年6月26日,明斯克;1976年12月7日,图拉;1985年5月6日,摩尔曼斯克和斯摩棱斯克。1988年,苏联官方不再继续授予“英雄城市”称号。在整个苏联时期,共有12座城市荣获“英雄城市”称号,另有一座要塞获得“英雄要塞”称号。那么这些城市为何会获此荣誉,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1941年冬季,守卫在列宁格勒市区的苏军高射炮向夜袭的德军飞机猛烈开火。

列宁格勒:即原先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是沙皇时代的俄国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苏联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列宁格勒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目标,于1941年9月8日被德芬联军切断了所有陆地联系,陷入重围,在此后长达2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列宁格勒饱受轰炸、炮击和饥饿的折磨,但始终屹立不倒,并未陷落,直至1944年1月27日才被解围,创造了二战时期城市围困的坚守记录,然而苏联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872天的围困中,苏军损失超过300万人,城市平民的死亡人数也超过60万。

1943年2月2日,一名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上挥舞红旗,庆祝胜利。

斯大林格勒: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它的英雄之名源于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6月,德军发动“蓝色”行动,力图夺取高加索的石油,同时以精锐的第6集团军进攻伏尔加河畔的工业重镇斯大林格勒,从1942年7月到11月苏军进行了顽强的防御作战,在巷战中大量消耗德军,尽管城区被占领90%,仍然死守不退。1942年11月,苏军发起反攻,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并在1943年2月将其全部歼灭,创造了苏德战场上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先例,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视为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1942年5月,守卫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苏军机枪组。

塞瓦斯托波尔:作为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10月,德军兵临塞瓦斯托波尔,苏军依托坚固工事,在海空军的支援下顽强抵抗,击退了德军多次大规模进攻。德军对这座城市实施了空前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动用了包括600毫米卡尔臼炮和800毫米古斯塔夫铁道炮在内的超级火炮,直至1942年7月初才最终攻克了这座要塞。虽然塞瓦斯托波尔最终陷落,但长达8个月英勇防御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1944年5月,苏军经过艰苦的战斗解放了这座英雄的城市。

1941年9月在敖德萨前线作战的苏军炮兵。

敖德萨: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这座黑海之滨的重要港口和海军基地就遭到德罗联军的猛攻,于1941年8月初遭到包围,苏联守军背水而战,奋勇抵抗,坚持两个多月,击退四次进攻,给敌军造成了93000余人的伤亡,直到10月16日才被最终占领,但城内的游击战仍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战争初期苏军连遭惨败,节节后退的背景下,敖德萨的防御成为一面旗帜,激励着苏联军民的斗志。敖德萨于1944年4月被苏军解放。

这幅画作描绘了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的盛况,受阅部队在通过红场后立即奔赴前线,保卫首都。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始终是德军力图夺取的重要目标,在1941年10月初,德军集结百万重兵发动“台风”行动,向莫斯科推进。为了保卫首都,苏军不惜代价,节节阻击,不断消耗对手,最终将德军阻止在莫斯科郊外。1941年12月,苏军预备队发起反攻,将德军从莫斯科城下击退,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德国迅速灭亡苏联的企图,同时也为莫斯科赢得了英雄之名。

1941年9月19日,一名德军哨兵站在基辅城内的制高点上,望着被炸断的第聂伯河大桥。

基辅:1941年7月初,德军向乌克兰首府基辅发起进攻,苏联守军接到命令,必须死守到底,不得突围,结果遭到德军的纵深合围,但是深陷包围的苏军坚持战斗,很多市民也协助守城作战,直到9月19日基辅才最终沦陷,而整个战役持续到9月26日,超过60万苏军被俘。基辅战役是德军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取得的最大胜利,但是从战争进程看,苏军在基辅的顽强战斗拖延了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步伐,从而为苏军组织防御、疏散工业企业争取了时间。1943年12月,苏军发起反攻,收复基辅。

1943年夏季,守卫在新罗西斯克桥头堡的苏联海军步兵。

新罗西斯克:这座城市位于黑海东岸,是高加索的门户,1942年夏季,德军进军高加索,为了夺取新罗西斯克与苏军激战一个多月,到1942年9月中旬占领该城。1943年2月,苏军发起反击,在城市一角占据了一处桥头堡阵地,并坚守长达225天,直至1943年9月解放了新罗西斯克。正由于这处桥头堡的存在,德军无法利用港口进行海上补给。

1942年初,渡海前往刻赤半岛的苏军部队。

刻赤:该城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东端,1941年11月被德军占领。1941年12月苏军发起两栖登陆,夺回刻赤,1942年5月德军再度占领该城,但苏军游击队在城郊坚持战斗至10月间。1943年10月,苏军再次发起两栖反击,经过数月激战,于1944年4月解放刻赤。

活跃在敌后占领区的苏联游击队员。

明斯克:作为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于1941年6月底陷落,超过30万苏军被俘。在此后长达三年的沦陷期间,该城有超过40万人被德军屠杀,但是抵抗的烈火从未熄灭,以明斯克为中心的白俄罗斯是苏联敌后游击队最活跃的地区。1944年7月,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役中重创德军,解放明斯克。

1941年10月守卫在图拉街头的苏军士兵。

图拉:这座位于莫斯科以南的古老城市是苏联的工业重镇,同时也是拱卫首都的南翼门户。在1941年10月24日到12月5日之间,苏军在图拉城下与德军名将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军团激烈交战,以顽强的防御挫败了德军向莫斯科突击的企图,成为莫斯科战役中防御作战的典范。

二战期间,停泊在摩尔曼斯克的盟国货船,它们运来了苏联急需的军需物资。

摩尔曼斯克:作为苏联在北极地区唯一的不冻港和工业城市,摩尔曼斯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在成功击退了德芬联军对摩尔曼斯克的进攻。在战争期间,摩尔曼斯克是著名的北极航线的终点,大量由英美提供的物资都由摩尔曼斯克输入,由铁路南运,对苏联坚持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前线作战的苏军步兵和坦克。

斯摩棱斯克:1941年7月初,德军进攻并包围了斯摩棱斯克,大量苏军部队被围,但残酷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苏军屡次发起反击,甚至一度打破了包围,救出部分部队。虽然斯摩棱斯克于1941年9月初沦陷,但苏军在该城周边的抵抗迟滞了德军的推进,为后方组织防御争取了时间。斯摩棱斯克于1943年9月被苏军解放。

描绘布列斯特要塞守军与德军英勇搏斗的画作。

布列斯特要塞:在卫国战争的史册上,布列斯特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这座要塞就遭到猛攻,但要塞守军在身陷敌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恪尽职守,坚持战斗,抵抗了一周时间,他们的不屈精神令人震惊,布列斯特要塞由此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楷模。

今日耸立在布列斯特要塞遗址的英雄要塞纪念碑及纪念像。

2005年4月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一项提议,建立设立“军事荣誉城市”称号,可以视为对苏联时代“英雄城市”称号的继承,候选城市包括奥廖尔、勒热夫、叶利尼亚、沃罗涅日、维亚济马等。

乌克兰指责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74周年的阅兵活动?

早在2015年,乌克兰就公开表示,今后不会依循旧规,在5月9号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而选在8日与欧洲国家同庆二战胜利。当然,人家欧洲也没邀请过乌克兰纪念5月8号的“二战胜利日”,是乌克兰主动投怀送抱的。

好了,不跟前苏联国家一起过“5.9”就行了,但这个“5.8”过的也不消停。在此后纪念活动中,乌克兰警察和各种便衣开始高度警惕,专看人家的胸口....当然,不是猥亵,因为他们在排查——是不是有“前苏联遗老遗少”佩戴了“圣乔治丝带”。这个圣乔治丝带源于沙俄时代的最高军事荣誉,乔治勋章。到了苏联时期,改叫“近卫军丝带”,被广泛授予那些战场上立功的官兵,也被用作为各种荣誉的装饰物,比如获奖证书什么。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用于对“卫国战争”的表彰,像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章,就搭配着“近卫军丝带”。因此,圣乔治丝带/近卫军丝带被赋予了很浓重的苏联情怀,可以说是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象征。

2014年,亲俄的乌克兰东部发生冲突时,乌东部民兵都佩戴着圣乔治丝带。结果,当年,乌克兰就立法,将其列为违禁物品,禁止在公众场合和明显区域悬挂和佩戴。当今的乌克兰,尤其在5月初的这段“敏感时期”,在公共场合佩戴圣乔治丝带,会直接被警察捉了。此外,挥舞苏联国旗,唱苏联国歌也都是明令禁止的行为,弄不好就被拷上,压进警车。

这种“大跃进”式的“去苏联/俄罗斯苏联化起源于本世纪初的颜色革命,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进入高潮。发展到现在,凡是跟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统统的被乌克兰官方认为具有“反动色彩”。

比如,乌政府强力封杀俄语互联网社交软件——“Vkontakte”和Odnoklassniki,这两家媒体在乌克兰分别有53%和34%的市场占有率;在公共场合必须使用乌克兰语,教师要用乌克兰语授课,如果经常穿插俄语,一旦被举报,可能会丢掉饭碗。

这么看,乌克兰是铁了心的跟俄罗斯划清界限,凡是俄罗斯干的,他偏要反过来整。

此次,乌克兰又指责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垄断了二战的贡献,显得跟之前的举措有点矛盾。

二战的乌克兰,虽然给纳粹贡献了大量“苏奸”,但也涌现出了不少战斗英雄。比如,下图——土生土长的乌克兰女青年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1916-1974)二战前是基辅国立大学历史系的大二学生;战后,作为苏联排名第一的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同学成了柳德米拉少将。但是,近些年,像柳德米拉这样的战斗英雄,乌克兰却在有意淡化。因为,苏联狙击手柳德米拉,保卫的是“苏维埃和斯大林”,没有突出乌克兰的民族主义精神。

同理,保卫敖德萨的乌克兰红军士兵,悲壮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涌现的乌籍烈士和英雄们都太“苏联化”,现在的乌克兰政坛也感觉难以接受。倒是俄罗斯这边天天拿着说事,搞得乌克兰对二战的苏联红军英雄们愈发反感。

那么他们到底想纪念个啥?什么既能体现乌克兰对二战的“功绩”,又能讨好国内日益壮大的“民粹主义”势力?

于是有了下图,乌克兰举行的纪念党卫军第14乌克兰志愿师的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现场群众兴高采烈的和cosplay党卫军的乌克兰新纳粹分子合影留念。2012年,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当地新纳粹成员上街游行,纪念二战中纳粹党卫军的乌克兰师(党卫军中战斗力最渣的一个)成立69周年。其实,在希特勒的眼中,什么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是极其低劣的东斯拉夫民族,大部分需要被消灭,为优质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挑点好的、乖的留下,伺候日耳曼主子就行了。

作为被纳粹屠杀了无数同胞的国家,居然还有人如此崇拜其理念,民族的仇人反而成为这些新纳粹分子的精神领袖,也是极大的讽刺。

不过,由于粗暴的强制集体化,苏联早对乌克兰人的压榨,战争初期,还真有不少乌克兰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的迎接德军,甚至看作是对本民族的“解放”,积极“参军入伍”。但是,没多久,纳粹的真实面目就暴露了,在乌克兰境内强制抓劳工,运到各个占领区当工奴,战争中后期还在乌克兰境内大搞“三光政策”。最终,乌克兰人们还是坚定的站到了反法西斯一边,革命群众,英雄、烈士也没少出。

然而,去年,乌克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授予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乌克兰起义军)的老兵以退伍军人待遇。而所谓乌克兰起义军的“起义”,就是投靠纳粹德国的“苏奸”,作为外籍军团加入纳粹阵营与苏军作战。法案一出,反俄罗斯同盟的“盟友”,波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因为,这个“乌克兰起义军”手上不干净,其成员在二战期间至少杀害了 100 万人,除了犹太人外,还包括在 “沃伦大屠杀 ”中丧生的 20 万波兰人。“沃伦大屠杀 ”号称东欧版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再回到话题上来。这次,乌克兰又指责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垄断了二战的贡献,觉得自己的丰功伟绩被“埋没”了,实在是太小家子气。比如今年,“不朽的军团”游行,活动不仅涉及了俄罗斯各大城市,还包括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增至500多个地区和至少7个国家。

(下图,哈萨克斯坦“不朽的军团”游行)

作为二战时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他们保卫的是当时大家公认的祖国,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保家卫国”事迹,本身就不存在谁抢了谁的功劳,谁的风头压倒谁的论调。俄罗斯牵头,共同庆祝一下无可非议。而现在乌克兰这副小肚鸡肠的样子,想突出自己对二战的贡献,又同时不愿体现苏联元素,这让乌克兰籍烈士们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谁宣布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

苏联的解体与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是分不开的,毕竟当时的大部分苏联人民并不支持苏联被分裂,而最终解体,这两个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戈尔巴乔夫则认为将苏联解体完全归咎于他个人,显得非常的不公平。

于是,戈尔巴乔夫开始在各种场合为自己辩解,甚至认为苏联最终解体不能怪自己,也不能够怪叶利钦,要怪就怪这四个人,是他们加速了苏联走向解体。

而这四个人就是苏联当时的副总统亚纳耶夫、内务部长普戈、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其实这四个人并没有推动苏联走向解体,反而为了挽救苏联的命运发起了八一九事变试图改变苏联的体制,只不过遭到叶利钦破坏,最终失败了。

但戈尔巴乔夫却认为如果不是他们发动事变,苏联根本不会解体,实则是戈尔巴乔夫为了推卸责任而随意找的借口罢了。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