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乌曼美食的俘虏百度百科,德军精锐维京师战斗力有多恐怖

admin2023-12-12网络热点20 ℃0 评论

乌曼美食的俘虏百度百科,德军精锐维京师战斗力有多恐怖?

德军维京师是二战中著名的精锐装甲师,其战斗力确实十分强悍。

1. 优质装备。维京师装备了大量的三号坦克(Panzer III)和四号坦克(Panzer IV),这些坦克在二战早期属于先进水平,火力和机动力都较强。这给维京师带来较大优势。

2. 高超的机动战术。维京师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是著名的机动战术专家,他训练和指挥维京师实施闪电般的机动战斗,这使得维京师常在敌人还未准备好时就已占领有利位置,力量倍增。这成为维京师得胜的关键。

3. 高昂的士气。维京师官兵士气很高,凝聚力很强,对隆美尔司令极度忠诚。这使得维京师能够实施复杂的战术部署,并在危急关头仍能保持高昂的斗志。这是维京师最难以取代的素质。

4. 优秀的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装甲战术专家,他指挥维京师,运用闪电般的机动战术取得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隆美尔的指挥水平是维京师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维京师拥有当时一流的装备、极高的士气、超前的战术思想和世界一流的指挥官,这使其成为二战中最具战斗力的装甲师之一,在西线达成了一系列辉煌战绩。维京师充分体现了德军装甲兵的优异素质和科学的作战理念,这些都是其得以在二战初期一路凯歌的根本原因。所以,维京师当之无愧地拥有极高的战斗力,这一点毫无疑问。

二战期间德国的“维京师”是一个由北欧志愿者组成的部队,其中包括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瑞典的士兵。这个部队在德国军队中被视为相对较为精锐的部队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像传说中那么“恐怖”。

首先,维京师的士兵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在入伍之前都接受了严格的体能、武器和战术训练,这使得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作战能力。此外,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北欧国家,他们对北欧地形和气候有着很好的适应性,这也增强了他们的作战能力。

其次,维京师装备相对先进。他们使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例如反坦克炮和反舰炮等。这些武器使得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尤其是在面对重型装甲车或舰艇时。

然而,维京师也存在着一些弱点。首先,尽管他们受过良好的训练,但是他们的士兵数量相对较少,只有几万人,无法与其他德国军队相比。此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协调和战斗力。最重要的是,他们虽然是德国军队中的一支相对较为精锐的部队之一,但是他们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神兵天降”,在一些战斗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综上所述,维京师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部队,但并不是“恐怖”的部队。战争中的胜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士兵的勇气、军官的指挥能力、装备的优劣以及战场环境等等。因此,在评价一个部队的战斗力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德国国防军精锐大德意志师战力如何?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从一场寡不敌众的战役,走向另一场寡不敌众的战役。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又称GD师,该师荣获东线德军消防队称号,是德国国防军的象征。

“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的“活历史"部队,实际兵力达到了军级规模,它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是德军唯一拥有2个虎式坦克营的师。

该师前后服役官兵达15万人:有84人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8人获得橡叶骑士勋章;2人获得宝剑橡叶骑士勋章。阵亡官兵达4.5万人、军官1500人、负伤官兵8万人,战损率为90%。

大德意志师组建与发展:

该师德文为Grossdeutschland,师训:上帝、荣誉、祖国,存在时间1921-1945年,原来由陆军7个师中抽调7个连组成,负责柏林安保工作(负责过柏林奥运会安保)。

1939年德国陆军总司令布牢希奇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为大德意志步兵团,首任团长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法国战役开始大德意志团归属古德里安指挥。大德意志步兵团臂章标志,后来一直成为大德意志师标志。大德意志师徽。大德意志师标志,是一个德国国防军头盔。

1921年,战败的德国成立了柏林卫戍团,后更名为柏林卫戍队,在周日及周2、4全部卫兵在军乐队的伴奏下,从莫阿比布特军营出发,穿过市中心的勃兰登堡,直到战争纪念碑。

总部卫戍队的卫兵们来自德国的7个师, 每个师抽出1个连,每个连要在卫戍队内服役3个月,然后再回到他们的原部队。后来在7个连基础上增加1个本部连,负责整个卫戍队的指挥管理。

当时冯弗里契上将下令:所有加入该团的成员,必须是其原部队中操练成绩最优秀成员,应征者的身高必须超过1.75米,所有卫戍团士兵的肩章上都绣有哥特字母“W”。

每个士兵的服役期是6个月,整个二战大德意志师都保持只招收精英的策略,德国士兵都以能加入该师为荣。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兵力与装备:

1942年底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兵力为:1个装甲掷弹兵团,辖第1、2、3、4营;1个大德意志燧发枪团。

师部辖炮兵团、防空营、装甲歼击营、装甲侦查营、突击炮营、战斗工兵营、通信营、医疗营、补充训练营、运输营、宪兵连、战地医院、战地邮局。

大德意志师装甲部队:虎式作为希特勒的宝贝疙瘩,都装备给忠诚可靠的武装党卫军装甲师,如骷髅、帝国、维京人SS装甲掷弹兵师,各有1个虎式坦克营。

而国防军拥有虎式坦克营的只有大德意志师和装甲教导师,大德意志师傲立所有德军装甲师是因为编制内有2个虎式坦克营、2个半履带装甲营,高峰时拥有200辆豹式坦克。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坦克涂装:

1943年1月,大德意志师装甲团的12号虎式坦克,是传统的德国灰涂装。

1943年7月,库尔斯克大德意志师装甲团3号虎式坦克的迷彩涂装。

1943年8月,大德意志师装甲团B02号虎式坦克涂装。1944年6月冈宾嫩地区,大德意志师装甲团补充装甲营的大迷彩虎式坦克,此迷彩非常罕见,全车没有任何编号和标志。1944年9月,归属北方集团军群的大德意志师,装甲团A12号虎式坦克迷彩,是当时虎式比较常见的涂装。

大德意志团在西线战斗历程:

1939年整个夏天,大德意志团都是处于改革和训练状态,9月6日,大德意志团为空投波兰作紧急准备,但是这个计划却因为苏军发兵波兰东部而取消。

17日部队被调回柏林,11月6日至11月间大德意志团被调至第十九装甲军布防的蒙特堡到维斯特堡,挥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坦克专家海因茨.古德里安。

不久之后两个摩托车突击工兵营被补充了进来。轻型架桥大队和有三个连编制的第43工兵营,扫雷、破坏、架桥等是他们的特长。

1939年来的大德意志团已经变成了拥有4个训练有素的营的加强团,在斯托克豪森上校的指挥下为即将到来的西线战事作好了积极的准备。

1940年1月,大德意志团从蒙特堡阵地转移到西南100公里的摩泽尔地区,这里可以俯视阿登地区。4月初大德意志团迎来它的第16个连,新近调来的第640突击炮营。

在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和丹麦酝酿过程中,该团被作为了预备和警戒部队,在1940年5月希特勒已下达了实施"曼施坦因方案",实施攻击法国、荷兰、比利时作战。大德意志配属的自行火炮营。

突击始于1940年5月10日,在对荷兰、比利时的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14日荷兰陷落,大德意志团主力在第10装甲师的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穿过卢森堡对比利时南部的防御工事发起进攻。

同时三营的部分部队已经伞降,11日黄昏前古德里安的坦克已经到达西蒙斯河的波伦。第二天这个团才第一次进行战斗,与比利时残兵一部有了战斗接触。

尽管一座断桥暂时性阻碍了大德意志团前进,然而第二天部队就渡了河,穿越比利时继续南进,沿河北岸大德意志团途经色当森林,接近莫兹河。

在包围色当之后,大德意志团7连向城西突击,主力方向城东。法军洪齐格将军匆忙中用骑兵向古德里安的右翼发起了反击,德军第二装甲师很快到达阿登运河并夺取了两座完好的桥。

渡过莫兹河之后,大德意志团隶属于第一装甲师,向南挺进。突击工兵营受命占领河西面的高地,那里可以俯视波尔松,在行军过程中遭到了法车坦克的袭击。

已经穿过波尔松的大德意志团主力在小镇的南面遭遇并拖住了一支法国装甲部队。大德意志团奉命坚守莫滋河桥头阵地,与法国的第55、61师及第3装甲师发生激战。

战斗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天。到19日的时候在波尔松附近的战斗已经开始减少,最后的固守力量撤退了,盟军被包围在敦科尔克。

在A集团军群方面,大德意志团在5月24日向敦刻尔克南部的英军防线发起进攻。26日前,已经在圣皮尔跨过运河建立了桥头阵地。

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当天夜里的撤退便在这个狭窄的地域展开。27、28日霍特和赫兹勒被攻击,同时敦刻尔克南部的战斗仍在继续,比利时人却投降了。

直到现在这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希特勒终止了装甲部队的进攻,却把对英远征军的毁灭委托给了戈林的空军。

6月4日,大德意志团被调至亚眠,这里的法国海岸防线集中了主要力量以阻止德军占领海峡的码头切断来自英国的援助。

6月5日,博克的B集团军群从巴黎西北方向魏刚防线发起冲击。大德意志团暂时归第10装甲师指挥,6月6日与第86、69两个步兵团到达亚眠南部,在第二天向法军阵地发起进攻。

当第一营和第二营在战斗的时候,第三营到达罗西诺尔与工兵突击连汇合对小镇东北的法守军发起一次联合进攻。

接下来该团在对魏刚防线进行了决定性地突破之后转而对埃纳河的法军左侧翼发起进攻,追击敌人至瓦兹河。第二天古德鉴于他们暴露的侧翼里安的坦克部队突破沙隆的防线,此后巴黎宣告不设防。

10日当博克到达巴黎下面的塞纳河时候,大德意志团则参加了在亚眠南部的一场更激烈的战斗。尽管瓦兹桥被炸毁,克莱斯特的大部分部队还是急速赶到吉斯卡德东北地区支援A集团军群。

13日该团经过一次强行军到达巴黎途经库希、维利尔斯、维伦纽夫上面的赛纳河,15日,强渡赛纳河,继续向南追击法第二、四军残余部队,6月17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瑞士边境,完全切断了马奇诺防线的500,000法军部队的后路,法国求和。

在谈判进行中的时候,大德意志团继续向南推进,19日占领里昂。作为占领军该团在里昂拥有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时间--一个月。7月6日抵达巴黎,在首都短暂停留时间里,与另外一个连汇合,17日被装配为摩托化部队。

7月26日,大德意志团到阿尔萨斯地区的科马尔和斯克雷茨塔,为"海狮计划"作着准备,直到10月26日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推迟。

在这个时期该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原重型运输营变成了第17和20连,9月初又一支机械化炮兵部队加入。10月,一个摩托工兵连成为第18连。

10月中旬到年底,该团被调至接近瑞士边境的瓦尔达宏的训练营为"费利克斯计划"进行训练准备,十一月,这支部队再次扩充,增加了一个防空连。

大德意志团到1940年年底在法国战役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在参与的众多重要战斗中无不体现出坚毅的军人品质和极高的训练水准,损失甚轻,西线战争一开始该团3,900人,最后伤亡总计1,108人,其中死221人,伤830人,失踪57人。

在法国损失的人员的物资在1940-1941年夏季到冬季已经全部补齐,在这段时间新兵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装备也经过检测,在俄国战役的第一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瑞士边境的瓦尔达宏训练营越冬之后,大德意志团在新一年的最初几个月辗转于瓦尔达宏与附近的贝尔夫训练营进行了一段时间强化训练。

大德意志团扩编为师,在东线作战经历。

"巴巴罗萨"计划 早在1940年6月,希特勒已经确信了进攻苏联的战略价值。首先,与英国结成同盟被拒绝了;其次,获得"生存空间"一个欺诈性的战争借口;最后,他对苏联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深信不疑。从那时起国防军最高统师部就开始为入侵制订计划,这个过程中不断膨胀的胜利希望盖过了对英国方面的每况愈下。 1941年夏,希特勒决定进军南斯拉夫和希腊。4月4日大德意志团乘火车离开贝尔夫,抵达维也纳,又从那里转至途经拉伯、布达佩斯、塞格丁最后到罗马尼亚,在这里隶属于第1装甲军,并接受命令从东北方突入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那里与大部队汇合,4月11日该团进入南斯拉夫的途经阿莱德、腾斯法,却没有遇到来自于南军的抵抗,部分部队已经到达接近潘切沃的多瑙河附近。11日傍晚德国驻在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一名党卫军中尉升起万字旗,第二天德装甲先头部队进入该城。随后,大德意志团第一营也进入贝尔格莱德,从那时到七月中旬都一直作为治安部队驻扎在多瑙河东的维尔卡、基金达、维斯彻。 对于南希的占领促使希特勒重新修订最初对苏俄的进攻计划, 由原订的5月15日推迟到了6月底。5月中旬,该团奉命乘火车到达德国东南部的福洛登泰特-特罗保地区,在这里一直停留到6月15日,又奉命进低华沙东南地区。这里将被作为进攻的起点,大德意志团则成为了第二装甲集群的预备队。装甲集群已经继承了法国战役中装甲集群的优秀品质,成为真正的机动部队,但是总参谋部中拖泥带水的保守派却不承认他们"训练有素部队"的身份,四个集群已经在大战前夕作好准备,德军人数在305万人左右,再加上75万芬兰和罗马尼亚部队,3350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汽车。这些部队被编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并有三千架飞机的空中支援。德国高层一致认为苏德战争的关键在于装甲集群的动用,但希特勒却被这样的理由所说服:尽管装甲部队应该作为先锋,但他们必须按照经典战役那样与步兵保持紧密的协同关系,以在苏军退至第聂伯河之前形成合围。

6月22日,这股巨大的力量在1800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倾泻而去,苏军对此却毫无思想准备,从华沙南部赶来的大德意志团隶属于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27、28日跨过边界尾随第七装甲师向它的目标--莫斯科进发。29日从比亚雷斯托克出发,该团在斯洛尼姆与被围的苏军作战,7月3日又从巴拉诺维奇派出一支部队越过让人难以忍受的普里皮亚特沼泽北部边界直奔明斯克(Minsk),这里的另一个大包围俘虏苏军15万。大德意志团进军路线。

继续向东,大德意志团在巴拉希纳河的波里索夫有一次较大的战斗,北处正是拿破仑1812年惨败之地。战士们在水中依稀可以看到拿破仑当年建筑的木质桥墩,当该团进一步深入苏俄的时候,从莫吉廖夫北的第聂伯河开始,战事越发频繁。 在这里大德意志团与装甲先锋部队汇合,隶属于强行渡河的第10装甲师。7月11日强渡开始,接下来的五天,双方为桥头阵地不断拉锯。16日当摆脱了拉锯战的伴羁的时候,该团继续前进以支援叶利尼亚附近米斯提斯拉夫的第4装甲集团军,21、22日向苏军阵地发起进攻。7月30日该团加入了对通向多罗戈布日北部的公路的攻击,在乌斯蒂诺娃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在瓦西科沃很多战事和行动发生在横穿耶里纳的南部,七月底八月初热浪袭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争战大德意志团终于有了一次休整机会--8月6-8日在丹可沃-瓦西科沃地区。在进入防御阵地防守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的中央集团军群360多公里宽的战线处从叶利尼亚西部嵌入苏军阵地。8月7日在斯摩棱斯克已经俘获苏军85万人。到月底激烈的战斗在瓦西科沃-措罗夫卡-鲁德纳亚河周边地区逐渐减弱。 苏德战争刚刚开始战事便在快速的前进和零星小规模战斗中漫延到斯摩棱斯克南部地区。穿过俄罗斯中部的平坦、空旷的平原地区需要炮兵和装甲部队的支援,在这儿大德意志团的突击炮和炮兵部队大显神通。 在南部战线战斗要激烈得多,有较好准备的苏军限制了伦德施泰特和克莱斯特的前进步伐。与有着更好判断的总参谋部相反,他们认为最大的目标应该在莫斯科,没有被他们"战争可以迟早结束"的预言所激励的希特勒决定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以攻击在基辅布琼尼的西部防线。8月25日第二军、第二装甲集群从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转向南部,9月1日大德意志团南下,途经罗斯拉沃、卢卡维察、斯塔罗杜布。在诺夫哥罗德-塞夫斯基地区渡过杰斯纳河,在该城的东北为建立一个可靠的桥头阵地发生激烈战斗,此后在9月8日前向更南的古可夫进军。第二天在普季夫利突破塞姆河,但在建立滩头阵地过程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直至13日,继续向南推进,该团转战于斯基克瓦、科诺托普、比洛皮尔,这正是铁木辛哥的西线的北翼。行军被大雨和泥泞所迟滞,但是在16日前从北部第聂伯河拐弯处赶来,第一军、第二军的主力在基辅以南150公里处汇合,19日基辅陷落,包围圈中苏军七个军被歼灭,除在南部的乌曼的损失之外,将近150万人被歼灭,相当于当时苏军兵力的一半。 在接到希特勒重新进攻莫斯科的命令,博克于10月2日东进,包围布良斯克和维亚吉玛俘获66.3万苏军,当秋雨来临,德军向莫斯科的前进速度慢得就象是在蠕动,大德意志团在奥卡河畔的奥廖尔得到了难得的休整时间,23日出发,趟过让人倒胃的稀泥到达姆采斯克东北的一个宿营地,为第二天向该地区已经得到加强的苏军阵地的进攻做准备。在十月的最后一周伴随着气温迅速降低,大德意志团停滞于图拉,距离莫斯科只有不到90公里,可是这一路上的战斗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打。 西北方向,德军在10月20日距离苏俄首都只有40公里,但是他们的优势早已耗尽。冬季巡逻的大德意志团小分队。

朱可夫已经接手莫斯科的城防事务,增援部队不断从远东派来,大量的幸存的战机被集中。众多因素阻止了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跨越图拉进攻莫斯科的企图,大德意志团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在叶夫列莫夫、图拉奋战。在月底德军试图从北面包围图拉。该团在梁赞和卡希拉东面突破苏军防线,但是很快被击退并且损失了17连的大部。在12月5日前大部分德军部队都到了他们耐力的极限,车辆在严寒中都不能发动。 12月7日朱可夫适时地在65公里的战线上向博克的疲备不堪的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猛烈反击,在叶夫列莫夫、图拉附近处于防御状态的大德意志团顶住了两周的攻势,接着奉命向北到达奥廖尔周边的布尔霍夫河。 尽管德国军队在苏联的严冬中装备不足,缺衣少食不停战斗,但希特勒仍然拒绝任何的撤退。然而在苏军凌利的攻势下,莫斯科南面、北面的德军部队倾刻崩溃,而且这种攻势不断扩大直到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防线都风声鹤唳。年底最后一周,在奥卡河和布尔霍夫河北部的防御战中,大德意志团再次奉命去防线的薄弱点补漏,当苏军南北两线的突破使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陷入被包围的威胁中的时候,该团被分成几个部队去支援在个相对孤立的步兵师。 尽管挺了过来,但是这一年对大德意志团来说太艰难了,虽然闯过了苏联酷热的夏季、泥泞的秋季,甚至严酷的冬季,但是代价是惨痛的,包括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和士兵的900多人阵亡,3000多人负伤。 41年冬季大德意志团在俄国进行训练。

新的一年预示着一支更加强大的苏军,他们积累了更多的战斗经验,有了更好的坦克、飞机、大炮,从英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在德军防线的背后,游击队对于漫长的补给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整个冬天在柏林对于莫斯科战役反馈迅速而坚决,希特勒任命自己为最高司令,同时将35位包括古德里安和霍普纳在内的将军解职。1942年年初,在奥科河的奥廖尔的地段大德意志团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所有的人和装备打了几个小仗。在格罗杜克附近为了牵制敌人于1月20日发起的一次进攻通过在城郊和林区的游击战术与敌人苦战十天,终于将格罗杜克地区安全地拖入二月,但这却耗尽了该团的骨血。早在2月2日第三营就已经被解散,人员和装备补充到了别的营。作为清理布尔霍夫河-亚格纳雅铁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2月9日大德意志团向维尔赤发起了进攻。在铁路北侧穿过诺沃金斯基、格罗杜克、冯德耶夫卡第一、二营于15日到达格里兹,伤亡数字再次扩大,到19日两个仅存的装甲掷弹营只能缩编成一个。接下来的一波进攻是在科索夫卡和朱罗瓦,此后该团在该地区布防,与此同时力量也得到了补充,进一步扩编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师。 1942年大德意志团作战路线。

整个东线沿战线一直保持绝对的稳定,直到德国的夏季攻势。1942年4月1日,被称为大德意志步兵团扩建为大德意志师的日子。在4月9日到14日,该团在后方重组,重新命名的"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团"仍驻扎在俄罗斯,其他单位包括"大德意志第二步兵团",则在德国的兵营中和训练场接受训练和编组。4月15/16日,前GD步兵团开拔到第聂伯河高摩尔(Gomel)附近的热西撒(Rechitsa)。 5月的最后一周,在德国的该师余部开始通过铁路公路长途开拔前往库尔斯克(Kursk)附近的法特施(Fatesch)西北地区。该师在6月1日开始合并,并隶属到第48坦克集团军。该集团军负责南方集团军的左翼。 从6月6日到24日,大量的GD车辆被修复和组装,而部队同时也在进行训练。在6月24日晚上,步兵前往了自从去年冬天战斗了数月的主防御区。苏军在此地非常平静,给他们一种苏军并没有坚守在此地的感觉。 夏季攻势以一次合围战役开始,第一和第四坦克军组成了钳形的北部,攻击顿(Don)到顿涅兹(Donetz),而钳子的南半部穿越顿(DON)到沃尔臣斯克(Volchansk)。大德意志师作为左半部分的一分子,一旦合围战打响,第六集团军军就会扮演负责后续包围圈的角色,当GD抽身出来后,跟随第四坦克集团军,朝南一直攻入高加索。 6月27日,GD师的调动命令下达了。 敌军的总突围在6月27-28日开始了。苏军的飞机在夜间行动,结果坦克营的燃料囤积处被直接命中,剧烈的爆炸和冲天火焰将油料补给全部烧掉。GD第一步兵团的17连也被炸弹光顾,一名军士长,一名连队裁缝以及三名士兵阵亡。在前线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该师突破提姆(TIM)并在7月4日追击全线退却到沃罗涅日(Voronezh)的苏军。接下来的两天,GD突破顿河不到一天又攻克了顿(DON)市。 沃罗涅日战斗前沿的战斗过后,该师在顿河西岸休整,休整后向南移动并越过了顿河的大河弯,期间未与敌交火。从7月14日到19日该师在通往顿涅茨河的路上遭遇顽强的抵抗。450多公里的路上是旷阔的草原和不断的伤亡,GD师的机动车辆则占了大便宜。燃料供应的减少迫使一些车辆被留下,装甲和侦查车辆则继续前进。7月21日至31日间,GD师再次发起向南的进攻,穿越顿涅兹(Donets)后朝马尼茨河(Manytsch)开进。 1942年7月23日中午,德军势如破竹地攻下了Rasdorskaja村。然而,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团只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时间,随后,他们便向河边进发。在其他的部队寻找河岸泊船以及其它渡河方式的同时,一营和三营重型连的冲锋排率先乘坐充气艇渡河。当第一批充气艇在重型武器的掩护下渡河时,已经是正午了,天气非常热。迫击炮和重机枪不断提供着火力支持,将敌军阻挡在河对面。 6月28日晨到7月24日,在GD师当面的红军受到该师的压力从沃罗涅日(Voronezh)和顿河弯之间150-400公里的地域后撤。随后更大的战斗--确保南方集团军群到高加索地区的前进行动开始了。第六集团军则将在一切顺利时抵近斯大林格勒(outskirts of Stalingrad)外围。 斯大林格勒并没有成为大德意志师的下一个目标。8月1日,GD师作为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撤回到顿涅茨河北岸的斯卡提(Skakhty)休整。8月15日,GD开始一段漫长的火车旅行,16日到18日间移防斯摩棱斯克(Smolensk),下车后立即开往耳热夫(Rzhev)地区,8月25日抵达。GD作为第九集团军的预备队进驻营地。 耳热夫(Rzhev)仍然是前线的重点地域,当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南进时,中央集团军群则开始清扫战线已准备不久的将来从日岑地区出发向莫斯科进攻。红军同样清楚这一点,苏军开始筹划大举进攻夺回该城,以期消灭在春天德军收尾战斗中造成的突出部地区。7月末,猛烈的苏军进攻该地区以徒劳无功告终。持续的进攻开始对防御的德军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中苏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对关键的铁路线的推进迫使GD再一次被投入到该地区的战斗。 9月10日开始GD师作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战斗群一部进行了激烈的防御战。最初德军的攻击损失惨重:一个42人的排到了日终只剩下16人。第二天的推进遭遇到敌炮火猛烈攻击,苏军的反击在12日开始。在击退敌军进攻稳定战线后,15日苏军卷土重来,大雨导致的泥泞土地让战斗陷入僵局。该师在30日的德军攻击中继续推进,在这次激烈战斗中损失了许多友军梯队的士兵。GD师艰难的推进了几百米,但是该师现存的战斗力当时只相当于一个二线团了。 十月,德军开始陆续重新为部队赋予相近的新名字,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团被重新命名为"大德意志掷弹兵团"。大德意志第二步兵团则被命名为"大德意志燧发枪步兵团"。德军中所有的步兵团都被重新命名,大多是与希特勒极度崇拜的腓特烈大帝时期的掷弹兵团名称相近。装甲师的突击团也被冠名相近的装甲掷弹兵团。对于GD的燧发枪团,燧发枪手也被作为在该团服役的新兵的军衔名称使用。 该师坚守战线一直到10月8日,9日转移到奥列尼诺(Olenino)附近地域进行休整。耳热夫周边地区被守住了。 GD师被分解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被作为救火队派往战线各处。 作为交换,GD接收了第216掷弹兵团的两个营,将第86步兵师的两个先遣连和一个炮兵小队合并为一个连,还接收了第110步兵师的一个炮兵营和拥有两个重组连的战斗群。以上是在11月24日开始攻击俄国前的情况。当第86步兵师在21000名苏军的攻击下崩溃时,作为该地区最后预备队的大德意志第二掷弹兵团2营被迫前去救火,阻击敌人。 最后荣耀 1943年5月,该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师。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德意志师已经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装甲师了。因为在二战德军编制里,只有装甲师才配有一个装甲团,而普通的装甲掷弹兵师只有一个装甲营。但大德意志师里有一个完整的装甲团,而且从配备来看,其战斗力远远强于普通装甲师的装甲团。普通装甲师的装甲团只有两个营,而大德意志师的装甲团里有三个营,其中第三营装备的居然是通常被编成独立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 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虎王"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

大德意志师历史图集:大德意志师步兵团8连迫击炮组。

二战时的德国是世界最强陆军吗?

二战时期的最强陆军是苏联,苏联陆军不论是装备还是规模,不论是战役学说,还是最终的战绩,都比德国陆军更强,苏联前期面对德国的入侵,确实是节节败退,但是那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没有做好准备。

苏联陆军的T34-85坦克曾经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苏联大本营对开战是有预期的,也是一直在计划的,但是苏联计划的开战日期是1942年,而不是1941年,同时,苏联一开始也没有估计到苏德战争一开始的局面是德国进攻、苏联防御,从战略的布势上看,苏联奉行的是进攻主义,二战爆发前就有了大纵深战役学的雏形,也就是深远战役学理论,讲究的就是要在脱离补给的情况下,利用机械化集群不断发展进攻。

图为电影中的苏德军人肉搏战。

当然,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三分二的战略仓储部署在前线,被德国一下子打崩溃后不断败退,年轻和没有实战经验的苏军一直溃退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线才停止后退,学会了作战苏联迅速的完善了深远战役学,发展为大纵深战役学,开始整合兵力,依靠重炮火力和步兵突破敌人防线后,迅速由装甲集群从突破口进入,发展胜利。

图为早期黑豹坦克的早期设计方案,他基本就是T34-85坦克的翻版。

当时的苏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就能装备700辆坦克,4000门火炮,4500辆汽车,还能得到一个集团军属的航空兵军的支援,这样的力量是德国陆军不能比的。就从装备的质量上看,苏联陆军当时装备的T34-85坦克一度对德国构成了巨大威慑力,这款坦克可以在1000米距离洞穿所有的德国坦克,但是他的速度很快,可靠性很高,一天就能推进200公里。

图为苏联的IS-2斯大林主战坦克,这款坦克集机动力、防护力和火力为一体,有着二战最强大的火力,完全压制了虎式坦克。

同时,T34-85坦克可以将德国的4号及4号以下的坦克完全压制,德国坦克当时火炮口径最大才75毫米,不能对抗T34,更不要提机动力了,德国大本营盛怒之下,要求德国军工厂仿制T34-85,希特勒的命令简单而直接:我要一个德国的T34,因此德国的黑豹坦克一开始的设计完全就是一个T34的翻版,后来经过修改才变成了二战后期德国陆军的主力,黑豹坦克。

图为IS-3坦克,他基本可以看做是二战坦克发展的巅峰,他基本已经是现代主战坦克的雏形了。

后来,德国出了虎式坦克,虎王坦克,名噪一时,但是这些坦克可靠性差,行动速度缓慢,出名完全是因为西方的谢尔曼等坦克完全打不过,但是对于苏联而言却不一样,苏联陆军的斯大林系列坦克,比如IS2和IS3等,从火力、机动性、防护性和可靠性等指标上都大大超越了虎王坦克,IS3更是成为二战后苏联陆军主战坦克发展的鼻祖和开端,由此可见双方的实力差距。

在二战中,苏军德军在大平原上互相平推,打的是硬实力,最终德国战败,也能看出双方强弱差别。

因此,二战陆军第一强的,肯定是苏联,不是德国。

人类战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和歼灭战是哪一场战役?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围战和歼灭战是应该是解放战争中的西南战役。

西南战役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川南大迂回,是整个第二野战军从西北方向一侧迂回,在解放军渡江战役以后,针对国民党军规模小、极其容易后撤的情况,解放军经常采取这种大迂回、大包抄的策略。

在1949年11月到12月进行的西南战役中,解放军投入整个第二野战军,以及第一野战军18兵团,第四野战军38 、42 、47 、50军等部队,最终消灭国民党军方面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合计93万人。其中,俘虏196100人,毙伤8800人,国军方面起义401660人,投诚95640人,还有20多万游杂武装。

解放军总的战役方针就是利用18兵团在秦岭正面佯攻,吸引胡宗南的注意力,然后第二野战军主力从湖南向四川南部迂回,把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胡宗南集团彻底消灭。除了18兵团正面佯攻以外,四野同时进行的衡宝、广西战役也同时吸引了国民党方面的注意力,当二野主力出现在四川的时候,胡宗南才发觉,但是为时已晚,整个胡宗南集团被消灭在成都平原。而胡宗南集团被消灭以后,整个西南的国民党军立刻土崩瓦解,大批部队纷纷投诚起义,只有少数部队脱逃到了缅甸金三角。

在西南战役中,由于当时国民党的政权已经大势已去,大部分的国民党军纷纷投诚起义,剩下的国民党军可以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所以可以说胡宗南集团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吓垮的。

而说的比较多的1941年的基辅战役,德军基本上消灭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德军宣布的苏军被俘人员有66万2千人,苏军自己承认损失45万人,从规模上还是比不上西南战役,包括苏德战争后期的一些战役,比如柏林战役等,德军损失的人数也不少。

图片来自网络。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与苏联元帅朱可夫相比?

应该说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都是双方阵营中最出色的元帅,而且他们两个都是代表了德国、苏联将领的一些共同点。

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都是各自军官团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一些个人特点也是苏德双方的军官团的特点。

曼施坦因善于计划,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就说明了一切,作为这个计划的始作俑者曼施坦因按照自己的说法是最初是从感情上反对这个计划,后来才是严谨的论证和推理,最后才有了这个中路突破的计划,而这也使法国在一个月内战败,震惊了整个世界。

而朱可夫同样是善于计划,无论是哈拉哈战役还是库尔斯克,以及斯大林格勒大反攻计划,都是朱可夫提出的,不过朱可夫的这种计划能力还是要差一点,朱可夫的计划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接,出其不意的时候比较少,象斯大林格勒、哈拉哈河都是比较教科书式的两翼合围,库尔斯克的防守反击是有一点不拘泥于常规,但也是一种不出人意料的打法。

苏德战争由于战线广阔,对于军队数量的要求非常高,而对于军队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对宽松,而这一点是德国军队非常不适应的,德国人总是无法保证自己的兵员补充,而自己的所谓质量优势又无法抵消苏军的数量优势,而且苏军非常善于利用自己在数量上的优势,这就使德军在苏联进入战争状态以后,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不过,到了实际的战场上,朱可夫的战绩要比曼施坦因好,朱可夫更适合象苏德战争这种大规模战争。曼施坦因的确是也打了不少的漂亮仗,但是曼施坦因最擅长的是使用新锐部队,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突然给对手一击,但是这一仗之后,由于曼施坦因已经把自己手里所有家当都投了进去,继续发展胜利的兵力就不够了,而德国方面能够提供的后备力量总是不能让曼施坦因满意。

为了进攻塞瓦斯托波尔,德国人把这东西都拉过去了。

乌曼美食的俘虏百度百科,德军精锐维京师战斗力有多恐怖

无论是哈尔科夫还是塞瓦斯托波尔,曼施坦因都是得到了非常强大的支援,塞瓦斯托波尔德国人把“多拉”都拉过去了,还有“卡尔”,还有大量的炮弹。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曼施坦因一举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从而封帅。而哈尔科夫曼施坦因是得到了几个精锐装甲师的增援以后,利用苏军战线拉长,后援不继,利用精锐党卫军装甲师狠狠的给了苏军一击,从而使自己封神。

库尔斯克战役是曼施坦因和朱可夫一次直接对话,虽然在战役的苏军防御阶段,朱可夫是在面对莫德尔,不过等到苏军反攻的时候,朱可夫和曼施坦因就直接杠上了,朱可夫是把曼施坦因赶到了第聂伯河。

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开始失去希特勒的信任,这个正常,我把最好的部队、最优良的武器都给了你,你还后退了几百公里,你让我怎么信任你!

但是,朱可夫没有这么好的运气,除了哈拉哈河战役,朱可夫组织的战役经常是在斯大林的不断催促中发动,在电影《解放》里边,朱可夫汇报自己手下的部队最早能在7月12日开始进攻,而斯大林直接把7月12日作为了发动进攻的最后期限,丝毫不给朱可夫一个充分准备的时间。时间不给,兵力兵器就更要看情况了,当然这个是和整个苏联军工生产的情况有关,并没有其他什么原因,但是在1941年的时候,不能做到有效的补充,就像朱可夫守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已经是让朱可夫说实话了,能不能守住莫斯科?朱可夫说能,但是要2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集团军有而且给了3个,但是坦克没有。

曼施坦因这种喜欢使用新锐部队的习惯,是德国军官团的通行习惯,包括莫德尔都是在不断得到德国新锐力量的补充后,才能挫败苏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否则德军顶不住苏军的攻势。而苏军这边,西方军队经常喜欢把苏军称之为乌合之众,这种说法自然是抹黑的需要,但是苏军的素质比德军差得多,也是实际情况,而如何利用这些“乌合之众”顶住德军的攻势,而后又能攻克柏林,这就很大程度上要看指挥官是不是善于使用自己手中的力量了,这个方面应该说不只是朱可夫,苏军的将领普遍做的要比德军好,德军一打败仗,德军的将领就会抱怨后勤跟不上、补充兵员水平太差、苏军人多、希特勒查收太多之类的,而且经常是每次战役失利的原因就这么几条,没有新鲜的,这一点曼施坦因是最典型的。

由于不善于充分利用手头上现有的力量,曼施坦因在退至第聂伯河防线之后,开始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毕竟在库尔斯克,希特勒把最精锐的部队,最优良的武器交给了曼施坦因这个最优秀的指挥官,但是曼施坦因并没有完成战役的计划,相反是被打到了第聂伯河,而且苏军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了二十多个桥头堡,试图凭借第聂伯河建立稳固的防线意图彻底失败了。

朱可夫在列宁格勒、莫斯科这两个保卫战,尽管没有得到大量的援军,但是朱可夫还是守住了这两个地方,而且在莫斯科城下,朱可夫还组织了反攻,使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被击退了50~150公里,这样的战绩可是曼施坦因无法企及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不过是使苏军的攻势顿挫而已。

朱可夫的回忆录,上边的是八十年的中文译本,下边的是根据95年的俄文版重新翻译的,这个版本军科可是给了朱可夫女儿版权费的,但是这个版本的回忆录流传的就不如旧版流传的广了。相对来说,现在网上一说朱可夫,恐怕说的都是勒热夫,而不会说列宁格勒、莫斯科,反正是朱可夫打了胜仗的时候都不会说的。

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已经快成德国二战的圣经了,不过,这个里边把自己吹嘘的太夸张了,而且透着一股子酸味,斯大林格勒那么个大败仗,到了他这里都成了被围的德军为了使后方的德军重整旗鼓做出了自我牺牲,真的是把坏事说成了好事。而且由于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这三个人的书现在太容易看到了,而且德粉众多,所以,曼施坦因的吹牛也就当成真理了。

图片来自网络。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