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ng体育/ 正文

雕龙碑遗址百科知识介绍,龙生九子都叫什么.

admin2023-12-13ng体育23 ℃0 评论

雕龙碑遗址百科知识介绍,龙生九子都叫什么?

“龙”的元素历来与老百姓的日子近,农历戊戌年春节就要来了,我们说说“龙”和龙子。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数千年来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而且龙的形象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影响: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就有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上的舞龙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还有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可以说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文化更具有兼容并蓄性,以“龙的传人”的方式,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

看看与龙有关的词语就浩如烟海,龙柱、龙脉、升龙、神龙、龙马精神、龙凤呈祥、卧虎藏龙、龙飞凤舞、画龙点睛、望子成龙、笔走龙蛇等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诚善的不息追求。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目前,在我国一些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不过,处于起源时期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差别很大,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到了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龙的形象得到初步规范。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观念中龙的形象,而青铜器、玉器上的龙纹也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这时龙的形象已不同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而是从鸟兽鱼虫各类动物中选择某一部分重新组合,融成一个有机整体。当时,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真龙”。 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刚好生了九子,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的说法也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却一直没有定论,直到明朝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祐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分别是:

趴蝮: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雕龙碑遗址百科知识介绍,龙生九子都叫什么.

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赑屃: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当然,现在最有代表性的版本出自《中国吉祥图说》,龙的九子为:

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三子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就是它。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

(龙柱)

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当然在民间传说中,还有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其实,在龙的各种传说里,隐藏的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间真善美的渴望。真是说不尽的中国龙。

清风反义词?

清风没有反义词。

清风的详细释义

清微的风;清凉的风。

《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清惠的风化。

《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卢龙都有什么古迹?

你好,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下面是直接的古迹地址和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卢龙各地先后出土了许多古生物化石,经对卢龙县孟团店村西出土的一件距今1.5万年前的马鹿头骨化石上遗存的多处砍砸痕迹进行考古分析。在卢龙县武山的北面,现存有“武山卡斯特溶岩化石洞遗址”一处,现为秦皇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十年代初被当地采石工发现,曾出土过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及一些粪便化石、用火烧过的烧结土块,还有许多的灰烬。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曾对该处进行考古调查.

在卢龙现已发现殷商时期的遗址两处。一是石门镇东阚各庄殷商遗址,遗址位于东阚各庄村北滦河南岸的台地上,1976年和1979年由省考古专业人员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该地土色灰褐,土质松软,文化层厚1-1. 9米,内含陶器残片、兽骨、蚌片、红烧土和炭屑等,并发现灰坑多处。墓葬五处。灰坑为园形或不规则近似园形,灰坑内表面由于长期被火焙烧而坚硬光滑,坑内积满草木灰。墓葬为小型土穴墓,无葬具及随葬品,骨架保存完好,头向东,仰身直肢。在遗址内出土和采集到的有陶器、残骨角器、石器等标本,是典型的商代文化遗存,二是潘庄镇沈庄村南山的龙虎寺殷商遗址,原有寺庙一座,名龙虎寺,寺庙久废。遗址长150米,宽100米,文化层厚约1.8米。1985年秦皇岛市文物普查队汇同县文物工作者杨卫民同志先后两次到该地进行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有石斧、商时期的陶器碎片,鬲足、贝壳、骨骼等。1986年11月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语《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卢龙石门镇高各庄村西山存有“夷齐读书处遗址“一处。传说当年伯夷、叔齐二贤士曾在该地读书学习,故此山后来又名书院山,在遗址西岩壁上刻“夷齐读书处”五个楷书大字,大字下原刻有许多小字,现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但“夷齐读书处”五个大字至今依然清晰可见,遗址内旧有寺院一座,不知何代创建,名为“云居寺”。因该地位于山坳,三面环山,山中水清林茂,常有云雾生成,缭绕其间,俨如仙境,故得名“云居寺”。现存云居寺建筑遗址1080平方米。云居寺早年被毁,被毁前,原有山门一间,左配房一间,右廊房三间,沿阶进山门,院内左碑右钟,碑为乾隆20年立,高3米,上刻《书院山云居寺重修佛堂碑记》,正殿五间,歇山顶,木架结构,殿内正像如来。侍童左右,东西两厢泥塑坐姿十八罗汉像,正殿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左配房内供伯夷、叔齐二贤士塑像,高约70厘米,右配房为禅堂,为寺僧居住,院北有古井一眼,井口用整块条石砌成方形,为90×95厘米,井深7.2米,水深2米,井筒下大上小,上部用杂石砌成,下部山石凿穿,井水清凉甘甜,从不干涸,井北即“覆石如厦”的石屏,嵌石屏的“小井”早年遭破坏,已不见原状,但至今仍有小泉孱孱。据传该小井名为洗砚池,乃当年伯夷、叔齐读书时洗砚之处。遗址内现存清代石碑一方,石碾一具,水井一眼及西侧山岩刻石一处,当年云居寺的建筑基础仍隐约可见。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卢龙地属燕国辽西郡;从卢龙县盂柳河乡鲍子沟村出土的百余枚刀币、布币及雷店子乡汤池王庄村出土的百余公斤的刀币上不难看出,当时这里曾一度呈现出经济的繁荣,至秦时,由于军事征伐,战火连绵,这里的经济文化曾一度处在短暂的萧条阶段,属于秦时的文化遗存甚少。到汉时开始复苏,又出现了新的繁荣。大量汉代陶器的发现出土及汤池王庄汉墓群、石门汉墓、范庄大型西汉墓和蛤泊黄家营汉遗址的发现,都能有力地证明这里的发达与兴旺。同时,卢龙又是古代的军事要地,有“卢龙塞”之称,传说中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城南四公里的虎头石村西。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即是对李广射虎故事的写照。

在卢龙城东北十八公里处的陈官屯村西北隅,还存有辽代古井千眼,井口方形,以条石砌成,在井口南侧条石上刻有“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二月十三日造井”等字,石砌井壁,井体完好,现为卢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西门外十米处,还遗存有元代所建漕运码头遗址一处,南北向,堤长500米。昔日青龙河水面宽广,沿西城南下汇入滦河,后因水患侵城,遂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修建东西二堤,以护城池,使青龙河水沿西堤而下,船只得以傍岸,俗称“泊岸”。堤以方形巨石砌筑,石间接以生铁,坚固异常。东堤为明代拓城时所废,西堤尚存。

城中旧有石幢一座,名于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经幢始建于唐,后因自然灾害所毁,于金大定9年(公元)1169年)5月至11年9月重建,后又经明万历28年进行重修。幢高10.35米,共六级,一级刻《平州石幢记》,二、三级刻《千手千眼大悲神咒》及《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四级刻《重修北平石幢记》,五、六级刻佛像。经幢雕艺古朴,秀美壮观;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龙境内所辖明长城位于卢龙和青龙两县交界处,东起燕河营镇白家房村的西大炕。西至刘家营乡刘家口村西山一点五公里处出境,长二十二点三公里。设刘家口关,桃林口关及重峪口关。敌楼86座,墩台若干,其边墙以石砌为主,近关隘处及地势平缓处为砖砌,坍毁多于完整,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长城重峪口关南九公里处的红山北坡,现存“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一处,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700米。原遗存大量的规格长城基石及漫山遍野的条形基石毛料,劈山凿石的斑痕比比皆是,如今规格的成品基石已不复见,只存劈石凿痕及部分条形基石毛料成排成组地散布在遗址中,

在卢龙城北三十五华里的大刘庄乡土山村北1500米处的山坡上,有清代墓葬一座。墓主郎廷佐,字一柱。生前任福建等省总督,清康熙16年(1677年)葬于该处。当地人称“郎家坟”。墓区南北长165米,东西宽近100米。缘高5米,直径约20米,封土内有青砖拱砌墓室一个,用石门封闭,墓室及封土早年被毁,现只存北侧封土—堆。在墓南23米处,有用整块汉白玉雕磨的供桌一个,基本完好,长4.66米,宽1.21米,高约0.8米,供桌上面光滑平整,立面浮雕花草兽首等纹饰,雕工精细,供桌南十余米处原立有汉,白玉质巅石碑四块,通高4.86米,宽1.25米,厚0.45米,碑首雕龙,一块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叙墓主郎廷佐生前所任官品及人格赞词,其余一块文字不清,二块初查无文字,现倾倒于地,在墓区南东西两端各有一汉白玉雕华表,名为望柱,座落在青石拼砌的方形台基上,八棱式,下为须弥座,表面浮雕花草、杂宝,座上是八棱光面汉白玉石柱,柱上部插汉白玉雕云板,再上是汉白玉雕园形顶盖,盖上所置石雕望天吼,现已无存,现存望柱通高6.8米,东侧望柱早年倾倒,西侧望柱至今依然耸立完好。该墓在《卢龙县志》中有简要记载。当地传说郎家坟原有碑五块;忽一夜间一块碑不异而飞,只剩四块。据说失踪之碑系被驮碑之龙一质巅于一夜间驮走而不知下落。这毕竟是传说。但巧的是1995年6月间,在卢龙镇西300余米处102国道北侧,因路桥加宽施工,在施工现场地下两米处沙层中,出土一汉白压雕质巅石碑,俗称"王八驮石碑”,碑、座具完好,下有夯实的三合土基础,平坦坚固。质巅座长1.8米,宽1.2米,高约1米,体上刻纹完好,碑高3.85米,碑首宽1.27米,碑身宽1.14米,厚0.5米。

在卢龙县东南十五公里的六百户乡塔上村西端,还存有砖塔一座,始建年代史籍无载,经对现存建筑年代鉴定为清代,该砖塔已不完整,只存四级,觚棱八面,残高6米,面宽1.25米,塔身外表面砌以青砖,内部用土填实,须弥座,座上有青砖雕砌的围栏一圈,塔身第一节东西南北四面砖雕门形,余四面为窗形。南面门上正中嵌方形石额一块,上阴刻楷书“重庆宝塔”四字。门窗上各有按后天八卦方位顺序排列的八封符号。

丽在古代有什么意思?

〈形〉 1.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2. 成对。后作“俪”。 丽,两也。——《小尔雅·广言》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 丽马一圉。——《周礼·夏官·校人》 良马五之。——《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 三国魏· 王肃曰:“ 夏后氏驾两谓之丽。” 自扬、 马、 张、 蔡,崇盛丽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丽限(指期限的上限与下限);丽偶(对偶);丽辞(对偶的辞句);丽泽(两个沼泽相连)。 4. 美丽,漂亮 中国大陆宋体 状貌甚丽。——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妻子衣服丽都。——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天生丽质难自弃。——唐·白居易《长恨歌》 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杜甫《丽人行》 5. 又如:壮丽(雄壮而美丽);秀丽(清秀美丽);丽象(美丽的景象);丽姝(亦称姝丽。美女);丽春园(又叫丽春院。相传是名妓苏卿的住处,后因以称妓院或艺妓、歌女的住处)。 6. 华丽,华靡 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汉书·扬雄传下》 绮丽之艳说。——刘勰《文心雕龙》 7. 又如:丽句(绮靡的文句);丽则(佳美而失法度);丽尔(华丽);丽谯(壮丽的高楼);丽靡(奢靡华丽) 8. 通“厉”。猛烈 西北曰厉风。——《淮南子·地形》 〈动〉 1. 结伴而行 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汉· 张衡《西京赋》 2. 依附;附着 [stick to;adhere to]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 丽土之毛。——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丽水(附着于水中);丽霄(附着在天空);丽紫(着上紫色) 4. 施;加 越兹丽刑。——《书·吕刑》 5. 又如:丽兵(将武器施加于人) 6. 依法执行。如:丽法(施行法律);丽徒(服刑的犯人) 7. 射中 射麋丽龟。——《左传·宣公十二年》 8. 又如:丽龟(射中禽兽中心脊椎) 9. 依托 人无所丽。——《后汉书·张衡传》 10. 系;拴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礼记·祭义》 11. 通“罹”。遭遇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名〉 数,数目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不止十万。)——《诗·大雅·文王》 康熙字典 (丽)〔古文〕৥丽ꋘ《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隷。《说文》旅行也。鹿之性,见食急,则必旅行。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师古注》行步进止貌。 又《玉篇》偶也。《易·兑卦》丽泽兑。《注》丽,犹连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注》两马也。《又》束帛丽皮。《注》两皮也。《史世纪》太昊始制嫁娶丽皮为礼。《释义》丽,偶数也。 又《玉篇》好也。《广韵》美也。《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又《前汉·东方朔传》以道德为丽。 又《玉篇》数也。《诗·大雅》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又《广韵》著也。《左传·宣十二年》射糜丽龟。《注》丽,著也。 又《正韵》附也。《易·离卦》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又《礼·王制》邮罚丽于事。《注》丽,附也。过人罚人当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系也。《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旣入庙门,丽于哓。《注》丽,犹系也。 又《玉篇》华绮也。《正韵》华也。《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韩诗外传》原宪谓子贡曰:仁义之匿,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也。 又《玉篇》施也。《书·多方》不克开于民之丽。《传》不能开於民所施政敎。丽,施也。言昏昧。 又《正韵》光明也。 又地名。《左传·成十三年》晋师济泾,及侯丽而还。《注》侯丽,秦地。 又《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华丽县。 又与欐同。屋栋也。《列子·力命篇》居则连丽。 又丽谯,高楼也。《庄子·徐无鬼》君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闲。《前汉·陈胜传注》楼,亦名谯,故谓美丽之楼为丽谯。 又梁丽,车名。《庄子·秋水篇》梁丽可以冲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鱼丽,阵名。《左传·桓五年》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 又《正韵》小舟也。 又姓,见《姓苑》。 又复姓。《左传·成十七年》晋厉公游于匠丽氏。 又《广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正韵》邻溪切,$音离。《释名》丽,离也。言一目视天,一目视地,目明分离,所视不同也。 又高丽,国名。《魏志》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前汉书》作高句骊。 又山名。《史记·黥布传》布故丽山之徒也。或作骊。 又与鸝同。《张衡·东京赋》丽黄嘤嘤。《注》ꁐ丽古字通。 又《集韵》怜题切,音黎。义同。 又《集韵》里弟切,音礼。萧该说,彭蠡,泽名。古作彭丽。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类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集韵》郞狄切,音历。县名。 从丽,俗从两日,非。《六书正譌》丽,古丽字。相附之形,借为伉丽。俗别作俪。 考证:〔《楚辞·招魂》被文纤丽而不奇些。〕 谨照原文纤字上增服字。〔《左传·桓五年》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 谨照原文阵改陈。

碑首为什么是螭?

我国墓前立碑,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在寺庙前立碑以拴祭祀用牲的记载。战国时期又在冢墓前立墓碑作“引棺入穴”,此时的墓碑仅起引棺椁入穴的支架作用。

而名副其实的墓碑则始于汉代,盛行于东汉。据《文心雕龙》记载:“后汉以来,碑碣云起。”不但将木碑改为石碑,而且碑形的雕造益加精致,出现了“螭首龙蚨”的造型。

螭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用在碑首起装饰作用,就是现在的龙头碑。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