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常德跨境电商对接会怎么样,疫情期间的农业生产现在怎么样?

admin2023-12-16游戏29 ℃0 评论

常德跨境电商对接会怎么样,疫情期间的农业生产现在怎么样?

你好感谢邀请

我们都知道在疫情开始后,全国都在积极的和新冠病毒做斗争,有的在一线有的在后方都在努力。一直到今天全国马上就要清零了,除境外输入。这个时间市场基本都在停运状态。恰好是在冬季,所以对农业的影响还是有的,但整体来说并不是太大。

都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还有农业加工业和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的农业观光业等。我们都知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春天万物复苏,冬天都在修养生息。在疫情期间对于传统的种植业比如小麦和油菜等在我们西北地区就没有什么影响了,我们大多都是种的都是冬小麦,春天播种的也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由于疫情的控制,都可以出门播种。

北方唯一影响的我觉得就是蔬菜类了,毕竟如大棚,白菜,土豆等都运不到市场了,由于各地都封路抗疫,人们也都有防止病毒扩散,都牺牲了一个小利益。保护了一个地区。现在疫情得到了控制,这些也都恢复了。

但对于南方的热带性水果等影响还是挺大的,水果成熟后,比如两广地区的枇杷,莲雾,椰子,番石榴,沃柑等。由于疫情的影响都会错过最佳的上市时间,由于工厂停业,深加工也影响很大。这对于农民都是损失。

对于水产和养殖业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都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间。像养的家禽好多斗没有出栏。所以说这对好多都是有些影响,体现在个个方面。现在疫情慢慢的也好转了,国内基本都回复了生产。市场都好了起来,对于农业的影响慢慢都变小了。

疫情对于整体农业影响是有,但是都在可承受范围内。由于现在科学化的管理,我们农业也会发现越来越好的。

国务院规划的19个城市群中?

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到现在,经历过多轮顶层设计推动,如今已基本形成“19+2”个城市群格局。可以预见的是,从全面开发到重点开发,中国区域经济将会有一次空间重构,这将对区域发展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每一次的政策推动,都将加速推进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

1.大都市圈理论

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自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并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谓“大都市圈理论“,通俗的说法就是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

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相当迅猛,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支撑全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地区。正因为三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实力推动和效应,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特色有别的大都市圈热潮。

1967年戈特曼给出世界存在六大都市圈,即纽约都市圈,占美国GDP的30%;环五大湖都市圈,占美国GDP的20%;巴黎都市圈,占欧洲GDP的30%;伦敦都市圈,占英国的50%;东京都市圈,占日本GDP的60%;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占中国GDP20%。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以上海为龙头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2.国内都市圈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不同层次的都市圈。在第一层次的都市圈中,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三个都市圈的GDP占了全国的43%。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式确认了十大城市群,除上述三个外,还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等。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最新完成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

报告称,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报告提出,经过10-20年建设,中国要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分别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亚太地区最具竞争活力、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将海峡西岸建成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海岸型城市群,将环鄱阳湖建成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型城市群,将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辽东半岛建成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群,将南北钦防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湾型城市群,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中国面向中亚五国合作的陆桥型城市群等。

基本标准

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

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等等。

以此为标准;中国正在形成的23个城市群呈现为“15+8”的空间结构格局。

未达标城市群

8个未达标城市群:

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兰白西、黔中和滇中。

达标城市群

15个达标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江淮、关中、天山北坡。

3.头部城市发展态势

按照人随产业走、产业决定城市兴衰、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等区位因素决定产业布局的基本逻辑,2019年4月《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研究报告中对全国除三沙市和港澳台外的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的发展潜力进行客观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十。

十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已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南京、杭州未来或有望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设目标为全球城市。十大城市土地面积合计1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8%;2018年经济总量20.6万亿元,占全国的22.9%;常住人口1.4亿,占全国的10.3%;A+H股上市公司市值76.6万亿元,占全国的72.3%。

深圳:从仰视香港的小渔村到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1)改革开放推动深圳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2015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量超50万、居全国之首。2)深圳从“制造工厂”迈向“硬件硅谷”、“创新之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支柱,占GDP比重达到38%。3)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外迁、城市更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4)深圳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创意之都。

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创新中心,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1)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虽然没有经济中心职能,但携政治中心优势成为了事实上的主要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北京是北京,首都是首都。2)北京从工业城市逐步发展为服务经济城市,三产比重达到81%,金融、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成为三大名片。3)北京城市规划明显滞后,严控人口规模抬升生活成本,影响城市活力;并且,北京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不利于与北京互动形成规模效应。4)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并作为核心引擎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海:全球化的大上海,未来媲美纽约。1)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2)上海以汽车、电子、金融为支柱,三者占GDP的58%;A+H股上市公司数367家,占全国约1/10。3)上海既有与北京类似的城市规划滞后、严控人口规模进而影响城市活力问题,也面临着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4)上海将继续坚持开放,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带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广州:还是中国第三城么?1)改革开放释放广州新活力,GDP由1978年的全国第八上升到2015年的全国第三,之后被深圳超越,2015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量超40万、仅次于深圳。2)广州以汽车、电子和化工为支柱,三者占工业总产值的56%,目前正加速迈进产业高端。3)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存在创新能力弱、金融业发展落后和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问题,第三城地位面临挑战。4)广州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建设活力全球城市。

成都:新一线城市的龙头?1)成都2018年GDP突破1.5万亿元,占四川全省的38%,多次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2)成都以电子和汽车为支柱,二者占工业增加值的50%;拥有中西部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金融机构资源。3)成都与重庆作为西南双雄,存在广泛的竞合关系,汽车和电子产业发展竞争激烈。4)成都将全面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带动成渝城市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南京:六朝古都焕发新活力。1)因地理和历史因素,南京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纽带,2018年人均GDP位居十大城市第三,仅低于深圳和广州,新增人口10万、占江苏省的一半。2)南京以电子、石化、汽车、钢铁为支柱,致力于打造“芯片之都”。3)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强市云集,与杭苏锡常等发达地市相比,南京辐射能力有限,近期人口集聚能力明显减弱。4)南京未来将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城市发展愿景,携手长三角各城市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武汉: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1)武汉基本处于中国主要经济地带的地理中心,2018年人均GDP达13.5万元,雄踞中部地区首位。2)从“钢城”到“车都”、“光谷”,目前武汉拥有钢铁及深加工、汽车、信息技术、医药等完整工业体系。3)武汉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仅43%,在十大城市中处于末位,民营经济活力不足。4)武汉将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西南双核之一,大重庆与小重庆。1)大重庆在2018年成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第五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小重庆人均GDP为9.1万元,略低于成都。2)重庆以汽车和电子为支柱,二者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逐渐向智能化发展。3)重庆面临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实力不强的问题。4)重庆将加强发挥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巩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天津:双城记,地位渐低的北方第二城。1)天津是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中央一度试图以滨海新区带动天津乃至整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发展,但未达预期。2)从“天津制造”到“天津创造”,天津正逐渐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3)天津以重工业为主,发展过于依赖投资,人口吸引力不足,连续两年经济增速仅3.6%、增长乏力。4)天津继续发挥国际航运优势,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发展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杭州:电子商务中心,民营经济的天堂。1)杭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期人口增量高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2)杭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安防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3)杭州面临产业门类偏科、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轨道交通建设落后等问题。4)杭州将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高能级湾区平台,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集中了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2005年原建设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定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为全球职能城市。2010年住建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单中增加了重庆。2016年5月,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2016年12月,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国家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分别引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重庆、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的战略支撑;武汉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地区;郑州引领中原发展;西安辐射带动西北地区发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和武汉在榜单中名列前十,郑州与西安分别是11名、14名。榜单前十中的深圳、南京和杭州虽然暂时未入围国家中心城市,但综合实力突出。

全国各省份综合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第一,广东,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一直是GDP第一的经济大省,富裕程度、引领作用都是所有省级单位里面数一数二的,改革开放以来,前期甚至把传统的经济龙头上海都甩开了一定的距离了;(如果把上海也作为一个省级单位来比较的话)

第二、江苏,江苏经济号称苏大强,这次抗疫表现非常突出,自身防疫做得天衣无缝、复工复产也是先拔头筹、支援湖北是一马当先表现最佳、现在对外援助也是首当其冲,前期创造的苏南模式也是开创了乡镇企业异军崛起的历史先河了;

第三、浙江,浙江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也是民间自主创新和民间资本活力最强的省份,浙江经济以县域经济强大为主要特征,具有一村一品、蚂蚁啃骨头、小狗经济、块状经济、藏富于民等地域特色,是迥异于广东的外向型、江苏的集体型的第三种形态;

第四、山东,交通发达,有客运时速最快的铁路专线、有通车里程第一的高速。而且,山东的工业底子雄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石油、机械、旅游都比较发达,产业结构也相对合理;

然后,第五至第十分别是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福建。河南赶超有点突兀,河南原先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应该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上走在了内陆省份的前面;然后郑州日产、富士康等巨人企业落户,应该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四川、湖北是传统的内陆经济大省了,一个成都、一个武汉都是工业基础、历史积淀、科教资源非常雄厚的城市,对其所在省份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成都还有成飞、还有新希望、还有西气东送,武汉有光谷、有东风还有宝武集团武钢公司;

湖南在中部省份中民营企业的活力属于比较强劲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很是厉害的;河北有唐山的钢铁,还有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承接北京外迁的企业,后劲不可低估;总体上感觉福建排在第十有点被低估了,福建经济应该还有大的做为的,像服装制鞋、像福耀玻璃、像石狮晋江的民企其实都很厉害的,为什么赶不上几个内地省份,令人有点诧异。

再往后排,就没什么意思了,应该点到为止的好吧。

常德跨境电商对接会怎么样,疫情期间的农业生产现在怎么样?

为什么感觉务工人员越来越慌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马上就要到了四月下旬,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还要多。目前我国的疫情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很多地区的疫情也越来越稳定,虽然看似生活越来越稳定,但是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来说,心里却越来越慌乱,这是为啥呢?

原因一,农民工的工作没有了。相信很多人都发现,很多在南方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刚外出打工没有多长时间,就又从新返回到农村。虽然现在我国的疫情已经处于收尾阶段,但是目前海外疫情大爆发,在海外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南方沿海很多外贸工厂在海外疫情的影响下,导致订单大批量取消后而没有订单可加工,只能先暂时放假来应对,工厂放假后,工厂中的打工族也便没有了工作可做,在外寻找工作无果后只能先返回家乡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原因二,农民工的工作不好找。今年疫情的发生,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现在尚未恢复营业的餐饮业,以前农民工进城后大多会到工地打工,但是近几年很多农民工都会选择餐饮业,由于今年餐饮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尚未恢复营业,这便导致很多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由于在城市中每天都要支付很大的开销,所以只能先回到家乡减少生活开销。

原因三,农村孩子无法上学。现在大多数孩子依然在家中上网课,由于家长们已经进城打工,不能去学校上学的孩子只能和老人呆在家中。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本身就很差,家中的老人大多有溺爱的现象,时间久了孩子在家上网课的弊端便凸显出来,这让很多农村家长放心不下,但是又没有好办法,只能心里发慌干着急。

原因四,经济压力大。受疫情影响,农民的收入大大减少,但是该花的钱却一分不能少花。马上又到了五一小长假,又到了新一年的结婚高峰期,现在农村结婚的条件越来越高,除了不断上涨的彩礼外,还要在农村盖一座楼房,或在县城买一套楼房,由于近几年农村盖房成本不断增加,房价不断上涨,这对于今年收入大大降低的农民来说,能不心慌吗?

综上所述,导致今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心中越来越慌乱的原因为收入大大降低、花销越来越大。不管怎样我们一同战胜了疫情,现在各项工作已经开展或进行,希望我们能早一点摆脱疫情带给大家的阴影。

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退位后去了哪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确保自己的后人可以顺利继位,江山稳固,将功臣几乎屠戮殆尽。朱元璋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建文帝朱允炆高枕无忧,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却发生了兄弟倪墙这样的悲剧。燕王朱棣造反,与朱允炆展开血腥的厮杀,最终朱棣赢得了胜利,夺得皇位。然而登基以后,有一件事却成为朱棣的心病,它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大军围城,朱允炆本来插翅难逃,然而一场大火带来的灰烬却将真相掩埋。靖难之役以后,朱棣攻陷南京,燕兵进京。在一场混战当中,皇宫燃起大火,火势被扑灭以后,从灰烬当中找到几具烧焦的尸体,无法辨认相貌。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而这也让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一场悬案。

关于建文帝真正的下落,说法众多。官方史书认为,建文帝朱允炆在燕王朱棣进京以后就自焚身亡了。《明史》当中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而且《明太宗实录》里的记载也和《明史》的说法一样,都明确地记载了建文帝死在了宫中。

这种说法其实可信度很高,然而似乎是出于对建文帝的同情,人们并不希望那位仁慈的皇帝死在大火当中,于是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说法。

在民间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建文帝没有死于大火,而是出家为僧了。万历《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东明寺寺志中亦有记载:“迨壬午金川变作,启箧得杨应能度牒及披剃具,佛知运数巳定,乃僧服出逊,由吴兴至钱塘遁栖东明山,亲灸旵祖座下,凡六载,迹渐彰乃辞去。“

这些记载说明,建文帝来到东明寺出家为僧并非是空穴来风,那场大火当中的尸体有可能是掩人耳目,而真正的朱允炆已经来到东明寺。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建文帝从宫中逃出以后,化名詹碧云,隐居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上,任三清宫主持道士。而山上的陵墓、楹联、石雕等则是佐证。

对于朱棣来说,最恐怖的不是朱允炆还活着,而是他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是生是死。朱棣虽然稳坐帝位,但他毕竟是篡位者,朱允炆是他的手下败将,但亦是他心中唯一的阴影。因此即使紫禁宫已经被燕军团团围住,朱允炆成功逃跑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火中确实有几具尸体,朱棣依旧不敢相信朱允炆真的死了。加上民间对朱允炆的同情和推波助澜,朱允炆的下落遂成为一个著名的谜团,朱棣派人寻访数十年依旧没有答案。

其实朱允炆是否活着,对朱棣都已经无法产生威胁,朱棣心中真正惧怕的,其实不是朱允炆,而是他篡位的事实。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