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米博体育/ 正文

元稹春蝉考试答案

admin2023-12-16米博体育21 ℃0 评论

元稹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 轶事典故 元稹与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他们并称为“元白”。

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

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 后来两人都先后遭贬,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

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

如白居易所说的那样,两人终其一生都是友情极其深厚的“文友诗敌”。

白居易有诗写道: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韦丛,娶韦氏之前曾与一女子颇有私情,此女便是崔莺莺。

关于崔莺莺,描写较多的乃是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莺莺传》则成为王实甫撰写《西厢记》的蓝本。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

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

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应试。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

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在《莺莺传》里,元稹开篇这样写道:“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张生游于蒲时,在军人骚乱抢掠中保护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亲,由此识得表妹崔莺莺。

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的美丽,“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俏丽让张生顿生爱慕。

后来,在莺莺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下,成了云雨。

自此之后,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人”,与张生私会。

《莺莺传》里的张生其实就是元稹自己当年与崔莺莺的故事,张生为元稹自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元稹还写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他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元稹与韦丛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

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

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著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

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元稹与薛 涛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涛的爱情故事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

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

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

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

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

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

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

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著一份深情。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

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

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

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

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元稹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官至南顿县丞,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

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
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
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

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

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
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

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

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

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

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

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

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

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

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

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京城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

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

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

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

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

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洛阳留守,赴东都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

元稹次年初才返回京城,而依据元稹诗文韦从则久居洛阳,这一阶段元稹因家事多次往返于京城与洛阳。

一贬江陵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

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

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

此时,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

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

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

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

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

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

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

同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

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

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

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

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

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

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

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

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

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

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

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

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

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

潦倒困苦中,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藉。

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三贬同州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

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

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

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

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书·李绅传》)。

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

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元稹结交魏宏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

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

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

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

元稹出为同州刺史。

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创作风格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

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

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

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的诗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代·元稹《菊花》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物 , 菊花抒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爱情 , 哲理 , 悼亡早教古诗100首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代·元稹《行宫》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三百首 , 怀古宫怨查看更多元稹的诗文>
>

元稹的古诗

1、《看花》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

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2、《雨后》 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3、《杏花》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4、《寄乐天二首》 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

唯应鲍叔犹怜我, 自保曾参不**。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 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5、《采珠行》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一得珠, 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

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

珠为海物海属神, 神今自采何况人。

6、《织妇词》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7、《田家词》 牛吒吒,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 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8、《杂忆五首》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

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9、《春蝉》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0、《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9路锞共恢粒??耸苯诶弧。

关于描写夏夜虫鸣的词语

1.描写“夏夜里虫叫”的成语有哪些 鸟鸣虫叫、窸窸窣窣、夏夜虫鸣、蝉声聒噪、蝉声阵阵 鸟鸣虫叫 注音:niǎo míng chóng jiào 释义:鸟和虫发出各种的音调和节奏的鸣叫。

窸窸窣窣 注音:xī xī sū sū 释义: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夏夜虫鸣 注音:xià yè chóng míng 释义:夏夜里虫发出各种的音调和节奏的鸣叫。

蝉声聒噪 注音:chán shēng guō zào 释义:蝉发出各种的音调和节奏的鸣叫让人感到喧闹。

蝉声阵阵 注音:chán shēng zhèn zhèn 释义:蝉发出各种的音调和节奏的鸣叫一阵一阵的传来。

2.描写虫鸣的句子 1、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2、水龙吟·秋兴 宋代: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译文: 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

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

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浊酒带来许久感伤。

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

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

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

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

白天再把茱萸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3、秋夜纪怀 宋代:陆游 北斗垂苍莽,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译文: 北斗星高悬在茫茫夜空之中,银河悬浮在天空之上。

秋风穿过树林,落叶飘飘洒洒,露水沾湿秋草,百虫不停的鸣叫。

病情随着天气转凉逐渐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下了这首诗。

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4、田家三首 其二 唐代: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译文: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描写虫鸣的句子有哪些 1、树上的鸟叫虫鸣,池塘里鱼儿在唱歌跳舞,。

操场上同学们的嬉戏声,教室里老师们上课的声音,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声音。

这是一首优美的协奏曲啊! 2、当夜虫鸣起,奏起夏之交响曲,当微风用她纤细的指尖轻轻掠过繁荣,看草随风轻摇。

3、有时去跑跑步。

喜欢跑步,喜欢倾听耳边的啾啾虫鸣,感觉惬意。

4、夜空深邃依旧,群星明亮依旧,蛙叫虫鸣也依旧。

5、我就这样坐在地上,享受着夏夜的清爽,倾听着一池蛙叫一片虫鸣,遥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

6、红豆咖啡休闲园区座落于青山翠谷中远离尘嚣,终日虫鸣鸟叫充斥林间,几可比拟人间仙境。

7、夏夜里的山路,草香淡淡,处处虫鸣,夜空里的星子如眼睛般闪烁不止。

8、晚来风轻鸟儿歇,虫鸣声声显清净。

9、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

10、四周很安静,窗外的虫鸣很好听,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若有若无,像一曲佛音。

11、春光灿烂迎春分,风和日丽花香闻。

虫鸣声声报喜讯,万物复苏庆新生。

12、月上柳梢鸟儿静悄,影随身动心清神静,虫鸣欢闹夜露皎皎,炊烟袅袅风景最妙。

13、我们漫步茶叶飘香的山间,伴着声声虫鸣,谛听流水潺潺,近看山涧溪水涓涓。

14、在漫野的虫鸣声造出的特殊寂静里,我倾听着星斗的声音,星斗灼灼,摇摇欲坠。

流星如火,划破天穹。

15、夏是一支歌,蛙叫虫鸣是变奏;
夏是一首诗,雨打芭蕉是酣畅;
夏是一幅画,月色荷塘是意境。

收获夏天每一种快乐,愿朋友夏天过得精彩! 4.描写“夜晚昆虫声音”的成语是什么 窸窸窣窣、虫鸣螽跃、吵吵闹闹、无尽无休、不绝于耳。

一、窸窸窣窣 白话释义: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朝代:宋 作者:·孔平仲 出处:《谈苑》“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

” 翻译:就像闭上眼睛跳入水中,一下子就进到耳朵里 二、虫鸣螽跃 白话释义:螽:螽斯,昆虫名。

草虫鸣叫螽斯跳。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翻译: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

三、吵吵闹闹 白话释义: 吵吵闹闹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朝代:清 作者:褚人获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翻译:如果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家门口吵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四、无尽无休 白话释义:无尽无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jìn wú xiū,意思是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朝代:明 作者:许仲琳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只见滔滔流水,无尽无休,彻夜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 翻译:只见滔滔流水,没有完全没有休息,通宵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五、不绝于耳 白话释义:绝:断。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朝代:清 作者:刘鹗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 翻译:这是台下叫喜欢的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描写虫鸣的诗句有哪些?

1.《闻虫》——唐代·白居易 -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释义:暗中有虫在夜晚唧唧叫个2.《月夜 》——唐代·刘方平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释义: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3.《村夜》——唐代·白居易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释义: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4.《夏夜追凉》——宋代·杨万里 -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释义:夏天的中午,天气炎5.《秋夜曲》——唐代·张仲素 -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释义: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描写"
昆虫的鸣叫"
的诗句有哪些?。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