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wg棋牌/ 正文

现代首篇游记散文-现代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admin2023-12-16wg棋牌24 ℃0 评论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

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

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

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
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

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
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

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

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

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

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
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

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

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

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

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

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

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

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

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

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

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

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

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

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

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

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

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

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

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

我“幽默”一笑。

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

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

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

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

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

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

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

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

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

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
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

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
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

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

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

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

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
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

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

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

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

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

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

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

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

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

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

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

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

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

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

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

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

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

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

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

我“幽默”一笑。

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

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

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

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

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

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

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优美游记散文

  写景与抒情结合。

游记离不开写景,但又忌讳客观的写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景交融,方为上品。

分享了游记散文,一起来看看吧!   游记散文1   7月7月我与乐乐乘高铁自无锡到泰安,下午3点半至泰山脚下的天外村:雄浑崔嵬的泰山就横亘于前。

  山路萦回往复,头顶枝柯交横,进山的大巴车穿行于浓阴清风中。

恰值丰水期,涧溪淙淙,或是汇而成潭,或是流泻以下。

山势舒缓而草丰林森,天气晴好而云淡风清,是个登山的好日子。

  去年暑假与乐乐曾登华山,所以我跟乐乐说,泰山的秉性真是迥异于以险峻著称的华山,倒与山东人相像,淳健稳朴,不事张扬而内外同质,应了那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方人也带了这方水土的底蕴。

没想到却被乐乐回笑了一番,说我是自夸,呵呵。

  大巴在中天门停下来,我们4点10分开始登山。

  没想到,此时,登山者还是络绎不绝。

有返者也有很多象我们一样爬的。

  此时,太阳余热犹在,没走几步,就大汗淋漓了。

可是,山风吹过,又能带来阵阵清爽。

空气颇佳,明澈而清新。

山道逶迤,条石仆而为路、枕而为栏,笃实古朴,与山之气韵相和。

两侧山石或如巨兽蹲伏或峥嵘累累,而芊芊奇花、葱茏佳木则一路相伴。

悬泉飞瀑更是其他时节所少有,时而抛珠溅玉雾气蒙蒙,时而急湍劲流拍石激浪。

山路宛转而起伏,水流之声亦随之有异,或訇訇震耳似触手可及,或隐声约语为山势所蔽。

远韵近音,山脚至峰巅不离于左右,匹练玉带,举目与俯首自展于上下,真是难得的耳幸目福。

再加之花姿松影,鸟飞禽鸣,山势清峻,磴道盘空,风飒而雾漫、气阴而时晴,自是非亲历者不能得其味。

  中天门至南天门,为泰山最为险峻者,著名的十八盘即在其中。

远观则山势若劈,盘路嵌于中;
近看则磴道冲霄,云梯悬自天。

层阶陡立,倾角险锐。

开始我们还兴致勃然,再后来,行不数步即心蹙力乏,腿软不支,叫嚷着要休息,最后,干脆抓着右手的铁栏杆借其力一步一步的向上挪了,可是没挪几步又会一屁股坐下来休息。

身上衣因攀爬而汗湿,又因止息而风干,干干复又湿湿,湿而又复干,不知湿透了多少次!   天色趋晚,风亦渐凉,愈前行雾气愈重。

一阵风来,云遮雾漫数尺之外不能见物。

登山之人却不见少,扶老者抱幼者,伛偻提携,多为三五成群偶有个别独行。

不相识的人们虽则萍水而逢却亲切互语,以探询以鼓励,多言体疲力乏,却都能小憩后又不懈攀爬,应是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与气概所鼓舞吧。

我内心不禁叹服,并窥知了人性之坚毅与心力之绵长,乐乐亦在我叹服之列,赳赳而行,比之于我,心劲更足。

  泰山既为自然之山亦为人文之山,碑碣石刻比比皆是。

自秦汉至今,历代皆有,真草隶篆弥眼满山,即有千言巨制,亦有一字之惊,王者之言黔首之语,或精雕细刻或古拙粗犷,只是因为赶路兼体疲不能细细赏鉴,一憾也。

  歇歇行行,三小时后,7点多时才到达南天门。

  此时,天已暝,云浓雾重。

峰顶之南天门及天街之亭坊殿阁隐约于云气灯影里,仿佛天上的琼宫玉宇。

人行其中,恍若置身于蓬莱仙境。

极目而望,山下凡尘俗世已为仙气所蔽,不能见了。

  天街住一宿,冲着看日出去的。

不过,听他们说,一连数日因云雾太重,慕名看日出皆未能得偿所愿。

再加上当晚亦是满山的云雾,所以我们只是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侥怀希翼罢了。

  晨起3点40分宾馆即叫起了,匆匆洗漱一番,出门时天依旧黑黢黢的。

云气迷雾,灯火隐约,人们却影影绰绰渐汇渐多,最后竟至摩肩接踵了。

人流相簇相拥着爬陡履缓,行了大约二十来分钟才到观日峰,那时那里已聚了不少的人。

  凌峰面东,云涛静逸,云海茫茫,平托一抹透亮的桔红。

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天变幻万端。

凉风飒飒,晨辉中数千人面朝云海,屏息而凝神同观日出,也是蔚蔚大观了。

这时,天公真是作美,虽然间或有遮天浓雾自后而来,我们还是有幸看了一个完美的日出。

  回来时,太阳渐高,云开雾散,天空莹润而晶蓝,是一个难得的好天。

这样天的晚上,应该能看到星星。

而我们未能山顶观星,又是一憾。

  下山,我们是乘缆车再转大巴返回的。

  其实泰山之雄、日出之美皆非文字所能言说,况且我们又是匆匆来去,未能缓行静心尽领其美好,此又一憾。

  不过,憾者,世间常有之,人生岂能尽美?!此一想,心内又释然。

又,能得观日出,比起那欲观未得者,又是意外之喜,此一想,心内又幸然。

憾与幸,郁与释,转换只在心方寸、神霎那间,此人之所谓知足常乐,或是阿Q精神吧。

  其实想想,阿Q精神也并非尽无是处。

  由此,呵呵,聊作此文以不负此匆匆之行并纪我之阿Q精神。

  游记散文2   五月,春花已谢,夏至未至。

拎起背包,打好行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我们相约在这个爽美的季节,去探秘春游好去处「惠州/
象头山」   五月的日子,栀子花开的佳期,也是多雨多发的季节,阴天凉爽。

正是旅游的好时机,让百忙中的你我能够有机会的适当放松一下筋骨,放飞一下心情。

  我选择参加这次「悦星户外」大型活动、感受一下久违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探秘欲望吧!放下平时一切烦锁杂事,约上悦星,陪同队友,一起来象头山穿越漫游!   说起这次活动、我曾很郁闷、从报名开始一直待期待这次旅行、可到临近几天里天气预报、总显示不利的负面消息、大雨、暴雨、阵雨、没一天好的的天气、随着预报转变、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参加?   当在最后二天看着队友们不断的退出、我也曾试图退出、可就是心存不甘、所以坚持了下来、今天终于如愿让我完美的完成了这次活动、还好没放弃、这里的确是太美了!神奇象头山!   象头山?有人很好奇的在问:这里没有象?为什么叫象头山?   说起惠州象头山!当地还有这么一个很神奇的传说呢:据记载,可要追朔到武则天的时候了,武则天遣使入山采药,但是迷路了,就只能祈祷山神,晚上一大群神象踏山而来,但是这群象中,有一头最为高大的神象爱上这神仙般的美景,不愿离去。

驱象天使打啊,神象还是不愿走,一步一停,快到罗浮山脉东麓时,这神象干脆不起来了,不管怎么打,就是不走,驱象天使无奈,只好将它一剑毙命。

  这神象面朝南海,庞大的身躯逐渐化为平坦的山谷,四肢和脊柱逐渐化为大小峰峦,坚厚的象皮也变为纵横的阡陌,那象头山化为高峰,却依然高昂着回望罗浮山。

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大山为象头山。

  今天老天爷作美、我们今早七点半从海城启程九点半就顺利的到达目的地、进山到三点下山、一直是阴天、虽没有阳光灿烂、却非常的凉爽、偶尔虽也有一小阵小雨、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心情,今天总行程才八公里、爬升率最高三百多米、难度并不大、因为时间充足。

我们一边走、一边玩、一边拍照,一边分享美食、一路上、轻轻松松、也算其乐无穷。

  走进象头山这里风景如画、山青水秀、古树参天、石头千奇百怪,纹理动人,定睛一看,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一条一米多宽的人工引水槽、从山上弯弯绕绕的延伸下来、直通发电厂。

  二边的野花香飘整个山谷、让人感觉很是舒畅、还有电厂员人们自家的菜园是都长满绿翠的蔬菜、这里的每一处地方、就好像一幅抽象的艺术品,竖在天地间。

  走进原始森林里、其中更有名是,晒谷石、和尚石仙人迹,观音岩等,象山南麓有明代“韩寅仲礼斗处”石刻及青羊洞、太极岩、懒云床、烂柯处诸胜。

山体基岩形成特有的“石蛋”景观,垒叠奇妙,物象逼真。

有的石头长得很奇怪,发挥你的想象,觉得她像什么呢?我觉的你想像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啦!现在这里己被国家定为五星级、自然环境保护区。

  我们随着水泥台阶一路上山、于半山外选一处凉亭,大家停下休息、分享各之带来美食、水果、还有必不可缺少的海丰特色咸茶、更有西瓜哥的郊外功夫茶、大家心情特好、我们一边分享美食品赏好茶、一边聊天、一直都欢声不断、还有看着走累的队友们各之睡相、都给逗的忍不住的开怀大笑。

  饱饭之余,休息一个多小时、大家已恢复体力、我们继续前行,蓝色的山涧水里,清澈透底、队友们下水找鱼看瀑布。

这里的小瀑布也并不逊色,从上而下一直在流动,和在石头山林之间下面玩耍的队友们、形成了一道天然亮丽的风景。

  随着古道一路下山、眼看着二边美丽风景慢慢远去、我们依依不舍、争先恐后的用手机瞬间留下了这是美好风景。

  三点我们终于到达终点、象头山度假村上车回家、路上虽遇上小塞车、可这一点小挫折也不会影响大家今天开心的情绪、不影响回味今天的旅途愉快。

  拜拜了、美丽的「象头山」   游记散文3   三月的一个周末,应朋友盛情邀请,自驾小车从德兴出发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婺源的篁岭村山脚下。

这里山峦绵延,溪涧横斜,山坡上成片的金黄。

我们来这里之前,已经有很多游客了,热闹的游客与绚丽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成为篁岭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后,我们乘坐绿色的缆车从山下直达篁岭古村,极目远眺,远处青山云海壮观,随处可见参天古木,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村子周边万亩梯田簇拥,梯田内一行行青青的油菜眨着金黄的眼睛,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璀灿盛开,掩映在层层梯田之中。

  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

家家门前植树,高低有致的土院落摆满了不知名的小花。

屋后翠竹亭亭,古樟、红枫林立,户户门前溪水潺潺,青石池内,游弋着五颜六色的原生态鱼。

两旁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茶坊、酒吧、书场、砚庄、篾铺等等,充满了古老而时尚的气息。

几只麻雀自由地飞翔,在枝头或飞进晒场啄食几粒稻谷。

它是鸟类中的“平民”,即使是人类最卑微的邻居,我们也难得见到了。

它们的淳朴和生气,只有在篁岭古村里,才可以自由飞翔,繁衍不息。

  数百年来,篁岭的村民们恪守自身经年,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自家窗户凿窗采光,支架晒物,在屋顶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晒满了红辣椒、稻谷、黄豆等等。

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让人犹如进入童话世界,不由得从心里惊叹:篁岭真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

  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篁岭的山水。

虽然有点落后,但是山水绝美。

她像一本线装的古书,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俏皮地摊在小桥流水间。

那书页上发生在村里村外的悲欢离合,随岁月隐隐约约而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回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油菜花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乡村,物质贫乏,唯有土地一年又一年为我们奉献粮食,来养活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里人。

田野是我们的游乐场,在有太阳的冬天,袒露着肚皮晒太阳。

春天来了,甲壳虫从隐秘的卵里钻出来,在空中快乐地飞来飞去。

寂寞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追逐着它们的影子,在田野里跑来跑去,常常钻进那油菜花里。

偶尔有一只鸟儿无声息地划过,饱食之后,深藏在绿树丛中,婉转地唱起了歌。

这些花朵单一时是薄弱的,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
在广袤的田野里,那么稀疏,那么弱不经风,仿佛风一吹就要散架似的。

可是,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却是那么波澜壮阔,丝毫不被其他绚丽的色彩抑制。

相反却是如此惊心动魄,掠夺了我们的眼眸和灵魂。

  三月篁岭的梯田上,油菜花集中开放好像粉墨油画。

与桃花、梨花、杜鹃花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篁岭人为进一步延展花卉主题,突破季节限制,在梯田上种植四季花卉,并以两个月为周期更换主题,营造花海景观、大地艺术。

游客每次到访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体验到别样的感受。

篁岭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油菜花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特色景观,曾获得“中国十大花海”、“中国美丽田园”等殊荣。

  离开了篁岭,一路上还见到不少的车子驱使进来。

是啊,无论是谁都会陶醉在篁岭灿烂的'
油菜花里。

此时此刻,篁岭金黄的油菜花随着春风舞动,像一张厚实的地毯,色彩清新地铺在篁岭的大地上,散发着勃勃的生机。

再见了篁岭的油菜花!相信来年你一定会开得更加璀璨,更加耀眼,因为你是篁岭的希望。

  游记散文4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家种油菜,户户榨菜油,不为赏花,只为榨油。

而我既享受菜籽的馨香,又喜爱菜花的美丽。

  每年三月是家乡最美的季节,绿色的麦田中盛开着金色的鲜花。

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大片油菜地,那条笔直的道路两边栽着笔直的白杨,白杨边是涓涓细流,小溪旁就是金黄的油菜。

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慢步、吸气、驻足,总想在路边多停留一会。

有一次趁老师不在,我溜出教室跑进一片菜花地中,与菜花、蝴蝶做伴,享受这份美丽与快乐,最喜蜜蜂飞过花丛:瞅准蜜蜂刚停留过的油菜花,伸出舌头,轻舔几口,一股甜滋滋的味道便通过舌尖直抵味蕾。

  童年总使人留恋,家乡总让人难忘,想起家乡便想起那美丽的油菜花。

  在成都时间长了,时常想念家乡,总想找找家乡的感觉,于是,跟着同学一同去赏三道堰的油菜花。

  从成都市区出发驱车40分钟就到了三道堰青杠树村,经过乡村牌坊就进了村子,村子不大,但干净美丽,白墙青瓦的民居座落在绿树花草间,恬静自然。

停车,慢步,绕过几户民居,走过几条曲折的小路,路边是叮咚的流水,桃花、杏花、梨花都赶趟般地盛开。

走到小路的尽头,眼前便呈现一大片油菜花,正值旺盛,金灿灿一片,让人眼前一亮,真是:为觅乡踪垄上行,金光一闪入眸明;
朵朵鲜花黄灿灿,层层碧叶嫩柔柔。

在这略显阴沉的天气中让人为之振奋,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使人心生温暖!   我们拍照,欢呼,雀跃,喜爱陶笛的我们用笛音表达我们对菜花的赞美,对生活的歌颂,对生命的感叹,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寻到了盛开着油菜花的美丽故乡!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我们走进农家乐,依然是白墙青瓦的民居,篱笆围成的院落干净整洁、精巧别致。

  吃完农家风味的午餐后继续前行,不远就见一汪湖水———香草湖,位于村庄正中,湖水清澈幽深,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从湖中引出条条小渠,涓涓细流滋润着这里的每寸土地。

我们绕湖而行,左边是湖水,右边的是绿树、菜花,前方有凉亭,偶有盛开的桃花、杏花、梨花,更添几份柔美。

走进凉亭,伴着微风,吹起笛儿,跳起舞蹈,笛声悠悠,把快乐传唱,引来游人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我们这群人年龄差异很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共同的志趣而走在了一起,因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而相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快乐不止”,让悠悠笛音传遍蓉城天空。

  走出凉亭不远,跨过路旁的小溪,到了一片长势最为茂盛的菜花地。

菜花刚好齐腰深,远远望去就象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掀起金色的海浪,充满生机与活力。

蹲下身来拥抱眼前这片菜花,轻轻凑近,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像桂花的浓香逼人,不似玫瑰的芳香扑鼻,一如家乡的菜花,一种淡淡的甜香!这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并不艳丽,每朵花五个花瓣紧紧聚拢,围绕着中间淡黄的花蕊绽开,朴素大方、亮丽灿烂,朵朵向上、生机勃勃,花下是笔直的茎和椭圆的叶,叶叶相连,花花相挨。

无风时,它们庄严肃穆如卫士;
微风细雨中,它们摇曳翩跹似少女;
狂风暴雨中,它们跳跃扑倒象勇士。

  在古诗人的笔下描写菜花的诗句并不多,它是如此平凡,如此渺小,它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芳香扑鼻,更没有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它仅仅是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静静地盛开在原野。

但,当它们肩并肩,手牵手,从严冬走来,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带着一大片金子般的辉煌向我们走来,感觉如一个新的世纪向我们招手,带给我们的不是平凡,而是震撼!而当夏末秋初,菜花落尽斜阳处,籽粒饱满报农恩时,又岂是渺小?那是伟大!那是它对大地般心胸宽广的农夫的报答,感谢农恩!   从欢乐的《啄木鸟》、明快的《甩葱》、深情的《女儿情》、喜悦的《丰收》、、、、、、,我们一曲曲吹过,赞美生命的朴实无华,感叹生命的自强不息,赞叹这金子般美好的花朵,赞美世间上的一切良善与友爱、感恩与奋斗、、、、、、   走出这片菜花地已是下午4点多,悠扬的笛声在油菜花淡淡的芳香中飘扬,把我们对蓉城的热爱,对青羊的感激,对辛勤授业的刘老师的敬佩,对这份浓浓的同学情的珍爱轻轻荡漾!   蓉城已是我的又一故乡,蓉城、家乡,都是我的爱,我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溶入到对蓉城的真诚热爱中,溶入这淡淡、甜甜的油菜花香中,溶入这悠扬的笛音中!。

有关游记的散文

游记散文(精选38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散文(精选3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记散文 篇1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

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

他是李白。

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

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

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

霜月洗空,一碧万里。

”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

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

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

”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

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

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

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

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游记散文 篇2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有幸游览了天堂之城苏州。

到达苏州的第一站是狮子林。

狮子林、拙政园、网狮园和留园一起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是个私人花园,有公顷。

林内长廊里铺着京砖,京砖十分珍贵,在皇室贵族家里才有。

长廊尽头是”燕誉堂“,就是男女主人接待客人的客厅。

进入**,仿佛踏入了世外桃源,神仙的居所。

亭、台、楼、阁样样俱全。

抬头一看,一块巨大的扁额上写着”真趣“两个字。

说起这两个字,还有个小故事呢!故事要从**的假山迷宫说起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假山迷宫走了两个时辰4刻都未能走出来。

走出来后,丞相想让皇帝为亭子取名,皇帝觉得那迷宫十分有趣,便取为”真有趣“亭。

丞相认为此名太俗,便说:”皇上,你写的‘有’字比王羲之还好,能否赐于我?“乾隆听后高兴坏了,就把”有“字赐于丞相。

亭子的名字就变成了”真趣“亭。

很快到了去下一个景点的时间了,可我还意犹未尽。

寒山寺特别小,但因为一首《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伴钟声到客船而变得有名。

接下来我们坐船观光江南水乡的风景。

一路上,船经过了胥门、仓门。

当年林黛玉就是从仓门离开苏州,前往荣国府的。

最后一站是皇家园林---盘门。

盘门内仍留存着当年吴国修建的城墙,这城墙分内外两道。

内外城墙的作用就是可以把敌人引到内外城墙之间,然后一举歼灭。

城门上还有个“品”字型的”灭火器“。

只要敌人烧城门,城墙上的士兵就可以通过那个“品”字感觉到,然后把护城河的水引入城门上的凹槽浇灭火。

古人真是好聪明啊! 苏州的行程匆匆结束了,下次如果有机会,可以继续深度游玩一次吧! 游记散文 篇3 知道婺源是从我父亲开始的。

他爱喝茶,尤其是婺源的绿茶。

真正认识婺源,是在我们单位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让我走进这个被人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婺源除了茶叶外,最具特色的还是它那古朴典雅,装饰精美的徽派建筑。

粉墙黛瓦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风光如画。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属上饶管辖区。

古属安徽歙洲。

有诗赞曰:“盘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 暮春的一日,我们随团来到婺源的第一站李坑村。

李坑村始建于北宋,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

蜿蜒的溪流,如一条飘带,清澈见底。

间或有木桥、石桥横跨其上,风情万种。

两旁则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走进院墙高耸古房,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天井,在天井的正下方放有一个“太平缸”,据说是保全家幸福。

雕刻是这里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家家精雕,户户细刻。

有石雕、砖雕、木雕。

不论是官邸还是民宅,都会在梁坊、斗拱、门楣、窗棂等处刻上花鸟虫鱼,戏文人物等。

从这些雕刻中可以看到在当时手工雕刻的精致细腻,真让人叹为观止。

奇怪的是这些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老屋不需打扫也不会结蜘蛛网。

从李坑乘上挂有红灯笼的木筏顺流而下,一路上欢歌笑语,来到江湾。

这里物产丰富,以绿茶和雪梨久负盛名。

这里文风鼎盛,据村里人说从古至今孕育出一批学士名流,著术就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官者,有25人,还有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等等,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的代表。

村中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徽派建筑,极富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第二天,我们随团游了宏村,彩虹桥等景点。

婺源两日游,让我们深深领会到了徽派农业文明的精彩与美丽。

游记散文 篇4 去青海的第二天,我们去了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在去的路上,导游介绍青海湖是地壳运动,山崩地裂而行成的。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来有一个卓玛姑娘,她结婚以后她丈夫出去了很长时间,卓玛很想他。

有一天,卓玛在打水的时候,他的丈夫回来了,卓玛忘了盖上水井盖,他们俩就跳起舞来,伴着他们美丽的舞姿,泉水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最后形成了青海湖。

随着汽车的行进,看湖水的色彩不断地变成淡蓝色,亮蓝色,宝石蓝,而湖水是那么清,可以清楚地看到水草的每一片叶子。

湖水很蓝,跟天上的颜色一样,蓝天和白云与湖水相接,水天一色,蓝天在水中的倒影,让人感到水更蓝,天更青,白云点点,美不胜收。

湖面很大,像海一样宽阔。

站在湖过,看着水鸟翩翩起舞,真想我成为一只小鸟和它们一起飞翔。

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他们那里还有卖湟鱼的,盛传味美而营养丰富,但是湟鱼每年只长一寸,是国家保护动物,由于水位的下降和人为的任意捕捞,面临着绝种的危险。

我们是不会吃的。

吃完了饭,我们去了湖边玩,发现一只小藏獒和两只小鹿。

我们跟小鹿和了影,还逗它们玩,小鹤姐姐走,小鹿也跟着她走,真是有趣。

我们又坐了快艇,真爽呀!浪花都到了手上,湖水咸咸的,很凉。

快艇还向青海湖的鸟岛附近转了一圈,我也看见了朦朦胧胧的鸟岛,矗立在波光鳞鳞的湖面上,真美丽啊!但是妈妈说快艇会污染湖水的生态环境,会使湖水变脏,她拒绝乘坐。

青海湖是藏民心中的“神湖”,是雪域高原上的一面镜子,我们祈愿这面镜子永远洁净,永远不会消失。

游记散文 篇5 在烈日的照射下,随着虫鸣叫声,我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起初,心中百般不情愿,因为团中没有与我同龄的孩子,未到火车站,我便感受到了一阵孤独的凉意,然而一切都并未像我想的那么凄凉。

我很快便与吴正曦相识,因为年龄相仿,所以住在一起,我们一起玩耍,使这次游学活动增添了很多乐趣,我也学会了许多他身上的长处。

到达浦东,我们首先前往亚洲第一的电视塔――东方明珠。

它由三个大球和数个小球组成,我们在上面领略了浦东开发区的全景,欣赏了伟大祖国最为繁荣的疆土;
登上第二层之后,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升起。

当我还沉醉于美景时,无奈时间不足,我们只好挥一挥衣袖,与之告别。

第三天,我们前往了上海科技馆,在机器人馆中,我了解了每种机器人的运作原理,在兴奋于眼前景象之余,我不得不感慨祖国的科技发展之迅速。

我也更加坚信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必将指日可待。

第四天是最激动,也是最累的一天。

我们伴随阳光前往上海欢乐谷,我们感受了许多刺激的游戏项目。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摆锤了,它高41米,最大倾角可达145度,最高时速为120公里每小时,我体验到了失重、超重、加速、减速的刺激,那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下地后,我的双腿有些发软。

此时回忆起来,仍然有些后怕,但也让我增加了不少勇气。

这次游学使我学会了团结和坚强,同时我也领略了上海的繁荣与昌盛,上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激励我在未来的一天考入复旦大学 游记散文 篇6 总是听人说我们校园非常漂亮,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过她,于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的午后,我决定好好逛一下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校园里旅个游! 站在校园大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实验小学”六个烫金大字,闪闪发光,在阳光下诉说着她的优秀。

和门卫伯伯打过招呼,我进入了校园。

由于是周六,平时热闹的校园非常安静,微风吹过,可以听见那棵古老粗壮的银杏树叶沙沙作响。

看着高高的教学楼,我拾级而上。

在每个班门前,我都停了一下,念着挂在墙上的名人名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豁达这些人生哲理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出了教学楼,我向操场走去。

路过花园,看见花园里头姹紫嫣红的花,我仿佛看见了春天时我们一起在花园里种花的情景――你挖坑来我浇水,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花园旁边是老师的办公楼,老师们平常在里面写教案,为我们批改作业,像园丁一样为我们这些幼苗浇水施肥,建设者祖国的明天。

再往前走就是我们宽阔的操场了,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地,还有旁边“增强体育锻炼,增加人民体质”的大字,都在彰显着我们校园的激情与活力。

春季运动会时同学们矫健的身影仿佛又呈现在眼前。

在校园里旅游,看过校园的一草一木,就好像做了一次全新的探秘活动。

已经六年级的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了,下次再来就应该称她为母校了吧。

游记散文 篇7 农历四月二十,初夏芒种,与友人共游苏州,车程不过两刻,心中如隔三秋。

初到苏州,每一条小巷,都饱含历史的熏陶,文化的底蕴充分暴露出城市的热情,古朴,低调。

苏州人的热情,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善意,苏州人的美,总有一种内在的沉淀。

亭亭玉立,不施粉黛,娥眉轻蹙,丹唇轻启之间自有一番别样的妖娆。

愿支一只小舟,在江南朦胧烟雨中摇曳,淡看清莲初开。

拙政园,水过桥头绕楼阁,人在亭台水中央。

多走一步,景色焕然一新;
少看一眼,已是过眼云烟。

水,亭,楼,桥,处处新奇,复杂的缠绕,让人不得不去发现她的巧妙,居然找不到一处相同。

漫步园中,每条路都是一个惊喜。

狮子林,雄狮稳坐山上山,奇山怪石洞中洞。

穿来穿去,不知身在何处,干脆放弃,随着洞中的蜿蜒,亮光之处,怪石嶙嶙,千姿百态,灵性十足。

窗洞的巧妙,在于背后的景色,摇曳的翠竹,奇怪的山石,苍老的树藤,每一处都宛如一幅风景画。

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刻画在古寺的每个角落,穿越几百年后的夜晚,客船依然等待着曾经的故事。

虎丘山,袅袅云烟听竹声,涓涓流水化墨香。

走在虎丘山上,让人难以停住脚步,别院,古塔,书轩,茶舍,竹林,每一处的精彩,都需要镜头的定格,古人的淡泊,带来的却是今人难得的清净。

苏州很累,累的是历史的沉淀;
苏州很惬意,惬意在亭台楼阁间的江南小调;
苏州很复杂,复杂在山,水,树,亭之间的美妙。

游记散文 篇8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那么幽秘的云山,我是寻不到你的真颜,既使你飘渺的幽影也不能在哪块摩崖偶尔映像你的瞬间,只在云深里听得流泉的节拍,象是你的足韵轻轻摩娑草叶的乐音,或是你采药炼丹的真言咒语。

确然,我终是寻不着你,这“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禅机道破云天的寥廓和寂然。

我不若化作一抹流霞,漫过时光的牢笼,氲氤着奇花异草,在那断崖的飞瀑里,等你“五彩”妙手的点拨;
或在流泉的磐石上漫回,等你盘石而坐吟唱你游仙的歌诗;
或附丽于棋盘,等你“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忘机;
或缭绕于丹炉上,等你的丹气灵光遨游太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郭璞峰,因郭璞的足迹与传说而名。

等中的想象终不能梦圆与你的神交,不等了。

也许是友约,也许就是你约,我终于登上青山,与你交游。

不用说入山时映入眼帘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古扑;
不用说山峦叠嶂,峰回路转,?f岩峭壁,古树虬曲的雄势;
不用说时激时湍,或瀑或洄的流泉;
不用说松风涛涛,竹篁幽幽的“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的悠然;
不用说摩崖“愚公次”等石刻的雄浑与探究;
也不用说峰顶天池的澄澈与幽静;
也不用说那些传说与神话与残砖遗石。

这些都是你的家珍,数不胜数,也无需去数。

我们不妨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心境,如“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那样细细品偿慢慢回味,放下时间的束缚,或许我们也就化为郭璞或是那些无名的隐者仙翁,采药炼丹,禅坐忘机,从闲游中悟出生命的真谛。

于是,我盘坐于石上,冥想中有流泉的声音“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渺渺然,渺渺然,云深不知处 游记散文 篇9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一直认为这是浮夸了,即使看了照片,也以为形形色色、青树翠蔓本事园林共性,并无特别之处。

然而今年暑假,我却走进了苏州园林,走进了这个如花般美妙的世界,我震撼了! 听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无疑成为了我们选择的第一站。

拙政园具有旷远悠久,古朴自然之美,所有的红木花窗都有不同的木雕图案:有的是西厢记的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我最喜欢的是秫香馆和浮翠阁的构造。

秫香馆飞檐拱壁,一看就是典型的明代建筑;
浮翠阁是二层楼阁,全部为紫檀木筑成,听说它已历经了500多年的风雨。

我们黄山宏村,是水做的。

宏村的水穿堂过巷,流经千家万户,几乎藏在宏村的每一个角落,或许它不起眼,但在它那种灵性感染下,宏村的古宅深院便有了生气。

而这里的水的格局更让人称绝,这些建筑有一半都是临水而建的,因为有水,所有的建筑似乎都灵动起来。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荷花池水了。

以荷花池水为中心,“小沧浪”就坐落在它的旁边。

沿着荷花池水,我们又来到了“见山楼”。

每到一个景点,我们都如沉浸着荷香之中,又情不自禁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欣赏一处,我们都如漫步在水中,水波荡漾,拨动着我每一根心弦,自己也不觉得“荡漾”起来回过神来,我已离开荷花池水了,回看这些精巧的园林、别致的布局,这么灵动的水,怎能不叫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呢? 拙政园虽然只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缩影,但它却是“苏州园林甲天下”最好的诠释! 游记散文 篇10 从不曾想过要摆脱尘世,亦不想受世俗所限。

虽住在海边,却并没心情时常赏景,今天无意中走到海边,才体会到这别样思绪。

一个人静静的漫步在细腻的沙滩上,入眼之处皆是浩瀚的大海与无际的天空,白色海鸥点缀其中,平静的海面上,寂籁的天空下,因为有了海鸥的点缀而愈加美丽,未曾仔细听过海鸥的歌喉,今日有幸抛却烦恼,细闻其声,才发现美丽身影一直在身边徘徊,动听旋律一直在耳畔萦绕,只是我们的脚步走的太快,以致忽略了这自然之美,和谐之声。

白色的羽毛,灰色的翅膀,黄色的脚蹼,可爱而不失亮丽,亮丽而不失朴素,只是简单的色调,却勾勒出了完美的身影。

翱翔于无际的天空里,漫步于浩瀚的沙滩上,时而破空长鸣,时而漫步沙滩,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沙滩追逐。

身影美不胜收,矫健而又令人神往;
歌喉沁人心脾,婉转而又百听不厌。

静谧的天空下,浩瀚的海面上,百鸟齐飞,百鸟齐鸣,独享这自然之美,领悟这凡世之景。

都说鹰是天空之王,那么海鸥则是海边之天使,美丽的身影,优雅的身姿,动人的旋律,唯美的滑翔,将美丽集于一身,而不争艳;
歌声婉转动人,而不争名。

只是静静的守候着属于自己的领空,静静的抒发着属于自己的情感,默默的淡出人们的视线,细细的品味着自己的美丽身姿。

唯美的景色,却因我的唐突出现而被打怕,一个世俗之人,玷污了这美丽之景。

社会总逼迫着我们加快脚步努力前行,越来越过多的关注浮华之美,却忽略了这自然之美,来自心灵的震撼之美,外在美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随时间老去,而自然之美永葆青春,内在之美沁人心脾,千辛万苦的改变外表,倒不如培养自己的内涵,内秀远远高于浮华之美,只是被认知的时间较久点,却是永恒之美。

游记散文 篇11 五岳华山险居首,故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

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今年暑假,我随家人一览华山。

不过,我们没有登山,而是在山脚下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的,因为从山脚到山顶,往返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

从缆车出来后,我们随着陡峭直立的险道爬上了华山北峰。

这儿海拔米,是传说中“华山论剑”的地方。

一到峰顶,环顾四周,前面悬崖峭壁,后面万丈深壑,对面层峦迭嶂,奇石耸立,尖峰挺拔,白云缭绕;
沟壑间风声呼啸,翠浪汹涌,令人顿生超凡脱俗之感,真乃人间仙境!余秋雨先生曾说:华山是北方大汉的形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居高临下,俯视山腰的游人成了爬行的小蚂蚁,正往山顶走来,不时抬头仰望或停顿小憩。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