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leg棋牌/ 正文

现代散文天资-现代散文名篇

admin2023-12-17leg棋牌24 ℃0 评论

季羡林经典散文作品欣赏

  季羡林 散文 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季羡林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季羡林经典散文作品推荐:赋得永久的悔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
赋得"

但 文章 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
从国内到国外;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
从"
志于学"
到超过"
从心所欲不逾矩"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既经过"
山重水复疑无路"
,又看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

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

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

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

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热的"
老佛爷"
,被她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她手下的小喽罗们曾两次窜到我的故乡,处心积虑地把我"
打"
成地主,他们那种狗仗人势穷凶极恶的教师爷架子,并没有能吓倒我的乡亲。

我小时候的一位伙伴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说:"
如果让整个官庄来诉苦的话,季羡林家是第一家!"
  这一句话并没有夸大,他说的是实情。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三个兄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最小的一叔送了人。

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

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

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

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读若xin)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

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

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北京大学那一位"
老佛爷"
要"
打"
成"
地主"
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位母亲。

  后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
阔"
过一阵。

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

兄弟俩商量,要"
富贵而归故乡"
,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

于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

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

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样,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

一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

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

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情况。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

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

这谜恐怕要成为永恒的谜了。

  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

后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

这半亩多地是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

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

城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

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

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

按照当时的标准,吃"
白的"
(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
白的"
与我们家无缘。

"
黄的"
(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

终日为伍者只有"
红的"

这"
红的"
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
红"
色变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

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

他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

虽然举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

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

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

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
白的"
的仅有的几个人中之一。

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

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

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
奶奶!"
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
白的"
,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

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

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呛--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
拾麦子"

所谓"
拾麦子"
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点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
拾"

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己经是如获至宝了。

一定是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

这些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

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

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
超常"

到了 中秋节 --农民嘴里叫"
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
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于肉类,吃的回忆似乎是一片空白。

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卖煮牛肉的作坊。

给农民劳苦耕耘了一辈子的老黄牛,到了老年,耕不动了,几个农民便以极其低的价钱买来,用极其野蛮的办法杀死,把肉煮烂,然后卖掉。

老牛肉难煮,实在没有办法,农民就在肉锅里小便一通,这样肉就好烂了。

农民心肠好,有了这种情况,就昭告四邻:"
今天的肉你们别买!"
老娘家穷,虽然极其疼爱我这个外孙,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几个制钱,装一罐子牛肉汤,聊胜于无。

记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块牛肚子,这就成了我的专利。

我舍不得一气吃掉,就用生了锈的小铁刀,一块一块地割着吃,慢慢地吃。

这一块牛肚真可以同月饼媲美了。

  "
白的"
、月饼和牛肚难得,"
黄的"
怎样呢?"
黄的"
也同样难得。

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

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

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

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
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

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

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

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

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

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
黄的"
吃,不会被二大娘"
卷"
(我们那里的土话,意思是"
骂"
)出来。

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

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

颜色虽黄,却位列"
白的"
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

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

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除了"
黄的"
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

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

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
你娘经常说:'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

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 毕业 ,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古人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话正应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像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
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
红的"

  这就是我的"
永久的悔"

  季羡林经典散文作品推荐:夹竹桃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
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 报告 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
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

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

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

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

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

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
万塔之城”
的称号。

据说,当年确有万塔。

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
雨后春笋”
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

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

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

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

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

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

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 文化 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

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

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

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

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名家季羡林的优美散文 优美名家散文

  季羡林散文创作时间长,数量多,精品也不少。

其散文是诗意与思美的结合,具有感情真挚纯美,文风朴实优美自然的特点。

下面是我整理的名家季羡林的优美散文,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名家季羡林的优美散文篇一:赋得永久的悔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
赋得”

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
从国内到国外;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
从“
志于学”
到超过“
从心所欲不逾矩”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既经过“
山重水复疑无路”
,又看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

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

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

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

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热的“
老佛爷”
,被她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她手下的小喽罗们曾两次窜到我的故乡,处心积虑地把我“
打”
成地主,他们那种狗仗人势穷凶极恶的教师爷架子,并没有能吓倒我的乡亲。

我小时候的一位伙伴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说:“
如果让整个官庄来诉苦的话,季羡林家是第一家!”
  这一句话并没有夸大,他说的是实情。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三个兄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最小的一叔送了人。

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

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

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

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读若xin)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

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

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北京大学那一位“
老佛爷”
要“
打”
成“
地主”
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位母亲。

  后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
阔”
过一阵。

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

兄弟俩商量,要“
富贵而归故乡”
,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

于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

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

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样,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

一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

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

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情况。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

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

这谜恐怕要成为永恒的谜了。

  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

后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

这半亩多地是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

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

城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

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

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

按照当时的标准,吃“
白的”
(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白的”
与我们家无缘。


黄的”
(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

终日为伍者只有“
红的”

这“
红的”
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
红”
色变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

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

他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

虽然举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

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

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

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
白的”
的仅有的几个人中之一。

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

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

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
奶奶!”
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
白的”
,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

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

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

她们家也穷得够呛—

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
拾麦子”

所谓“
拾麦子”
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点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
拾”

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己经是如获至宝了。

一定是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

这些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

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

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
超常”

到了中秋节—

农民嘴里叫“
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
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名家季羡林的优美散文篇二:新年抒怀   除夕之夜,半夜醒来,一看表,是一点半钟,心里轻轻地一颤:又过去一年了。

  小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快快流逝,盼过节,盼过年,盼迅速长大成人。

然而,时光却偏偏好像停滞不前,小小的心灵里溢满了忿忿不平之气。

  但是,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

它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

一转眼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少数幸运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

人到了这个境界,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

年轻的时候考虑问题是以年计,以月计。

到了此时,是以日计,以小时计了。

  我是一个幸运者或者什么者,眼前正处在耄耋之年。

我的心情不同于青年,也不同于中年,纷纭万端,决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我自己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一生最辉煌的年份之一。

求全之毁根本没有,不虞之誉却多得不得了,压到我身上,使我无法消化,使我感到沉重。

有一些称号,初戴到头上时,自己都感到吃惊,感到很不习惯。

就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前天,在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国家图书奖会议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包括文理法农工医以及军事等等方面的五十一万多种图书中,在###和财政部的关怀和新闻出版署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国七十多位专家的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国家图书奖四十五种。

只要看一看这个比例数字,就能够了解获奖之困难。

我自始至终参加了评选工作。

至于自己同获奖有份,一开始时,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

然而结果我却有两部书获奖。

在小组会上,我曾要求撤出我那一本书,评委不同意。

我只能以不投自己的票的办法来处理此事。

对这个结果,要说自己不高兴,那是矫情,那是虚伪,为我所不取。

我更多地感觉到的是惶恐不安,感觉到惭愧。

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图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评上,自己却一再滥竽。

这也算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幸运吧。

我在这里还要补上一句:在旧年的最后一天的《光明日报》上,我读到老友邓广铭教授对我的评价,我也是既感且愧。

  我过去曾多次说到,自己向无大志,我的志是一步步提高的,有如水涨船高。

自己决非什么天才,我自己评估是一个中人之才。

如果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自己是勤奋的,这一点差堪自慰。

我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是一个自知文明超过需要的人,是一个思维不懒惰,脑筋永远不停地转动的人。

我得利之处,恐怕也在这里。

过去一年中,在我走的道路上,撒满了玫瑰花;
到处是笑脸,到处是赞誉。

我成为一个“
很可接触者”

要了解我过去一年的心情,必须把我的处境同我的性格,同我内心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现在写“
新年抒怀”
,我的“
怀”
,也就是我的心情,在过去一年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是,我并没有被鲜花和赞誉冲昏了头脑,我的头脑是颇为清醒的。

一位年轻的朋友说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我似乎是朝气蓬勃,在学术上野心勃勃,我揽的工作远远超过一个耄耋老人所能承担的,我每天的工作量在同辈人中恐怕也居上乘。

但是我没有忘乎所以,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

在朋友欢笑之中,在家庭聚乐之中,在灯红酒绿之时,在奖誉纷至潮来之时,我满面含笑,心旷神怡,却蓦地会在心灵中一闪念:“
这一出戏快结束了!”
我像撞客的人一样,这一闪念紧紧跟随着我,我摆脱不掉。

  是我怕死吗?不,不,决不是的。

我曾多次讲过:我的性命本应该在十年浩劫中结束的。

在比一根头发丝还细的偶然性中,我侥幸活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所有的寿命都是白拣来的;
多活一天,也算是“
赚了”

而且对于死,我近来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看法:“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死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

用不着自己操心,操心也无用。

  那么我那种快煞戏的想法是怎样来的呢?记得在大学读书时,读过俞平伯先生的一篇散文:《重过西园码头》,时隔六十余年,至今记忆犹新。

其中有一句话:“
从现在起我们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这就说明,过去日子过得不仔细,甚至太马虎。

俞平伯先生这样,别的人也是这样,我当然也不例外。

日子当前,总过得马虎。

时间一过,回忆又复甜蜜。

宋词中有一句话:“
当时只道是寻常。


真是千古名句,道出了人们的这种心情。

我希望,现在能够把当前的日子过得仔细一点,认为不寻常一点。

特别是在走上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时,更应该这样。

因此,我的快煞戏的感觉,完全是积极的,没有消极的东西,更与怕死没有牵连。

  在这样的心情的指导下,我想得很多很多,我想到了很多的人。

首先是想到了老朋友。

清华时代的老朋友胡乔木,最近几年曾几次对我说,他想要看一看年轻时候的老朋友。

他说:“
见一面少一面了!”
初听时,我还觉得他过于感伤。

后来逐渐品味出他这一句话的分量。

可惜他前年就离开了我们,走了。

去年我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他的话,我邀请了六七位有五六十年友谊的老友聚了一次。

大家都白发苍苍了,但都兴会淋漓。

我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好事。

我哪里会想到,参加聚会的吴组缃现已病卧医院中。

我听了心中一阵颤动。

今年元旦,我潜心默祷,祝他早日康复,参加我今年准备的聚会。

没有参加会的老友还有几位。

我都一一想到了,我在这里也为他们的健康长寿祷祝。

  我想到的不只有老年朋友,年轻的朋友,包括我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也都一一想到了。

我最近颇接触了一些青年学生,我认为他们是我的小友。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一群小友的感情越来越深,几乎可以同我的年龄成正比。

他们朝气蓬勃,前程似锦。

我发现他们是动脑筋的一代,他们思考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淳朴,直爽,处处感动着我。

俗话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我们祖国的希望和前途就寄托在他们身上,全人类的希望和前途也寄托在他们身上。

对待这一批青年,惟一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和爱护,诱导与教育,同时还要向他们学习。

这是就公而言。

在私的方面,我同这些生龙活虎般的青年们在一起,他们身上那一股朝气,充盈洋溢,仿佛能冲刷掉我身上这一股暮气,我顿时觉得自己年轻了若干年。

同青年们接触真能延长我的寿命。

古诗说:“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我一不服食,二不求神。

青年学生就是我的药石,就是我的神仙。

我企图延长寿命,并不是为了想多吃人间几千顿饭。

我现在吃的饭并不特别好吃,多吃若干顿饭是毫无意义的。

我现在计划要做的学术工作还很多,好像一个人在日落西山的时分,前面还有颇长的路要走。

我现在只希望多活上几年,再多走几程路,在学术上再多做点工作,如此而已。

  名家季羡林的优美散文篇三:漫谈散文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

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

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我个人觉得,“
散文”
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

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

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

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

英文称这为essay,familiar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

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

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

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
随笔”
,英国的familiaressay译为“
散文”
或“
随笔”
,或“
小品文”

中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过去则多称之为“
小品”

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
必也正名乎!”
这个名,我正不了。

我只好“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中国是世界上散文第一大国,这决不是“
王婆卖瓜”
,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西欧和亚洲国家中,情况也有分歧。

英国散文名家辈出,灿若列星。

德国则相形见绌,散文家寥若晨星。

印度古代,说理的散文是有的,抒情的则如凤毛麟角。

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

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只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关联。

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我们这个散文大国的情况,而且重点放在眼前的情况上。


五四”
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七十多年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

这是福?是祸?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

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

戏剧亦然,不必具论。

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

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

既然叫诗,则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低下了。

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

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
只堪自怡悦”
,对于我却是“
只等秋风过耳边”
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散文。

简短截说,我认为“
五四”
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散文。

个中原因并不难揣摩。

中国有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

散文又没有固定的形式。

于是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旧日士子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散文者,并非罕事,实如家常便饭。


五四”
以后,只需将文言改为白话,或抒情,或叙事,稍有文采,便成佳作。

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但是,白话散文的创作有没有问题呢?有的。

或者甚至可以说,还不少。

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
散文的窍诀就在一个‘
散’
字。



散”
字,松松散散之谓也。

又有人说:“
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
随’
字。



随”
者,随随便便之谓也。

他们的意思非常清楚:写散文随笔,可以随便写来,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

愿意下笔就下笔;
愿意收住就收住。

不用构思,不用推敲。

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

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

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市场,正相反,很多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

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

  要想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

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

中国古代的散文,他们读得不多,甚至可能并不读;
外国的优秀散文,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

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我在上面提到我对散文有偏见,又几次说到“
优秀的散文”
,我的用意何在呢?偏见就在“
优秀”
二字上。

原来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
再窄狭一点”
的散文,而是“
更窄狭一点”
的那一种。

即使在这个更窄狭的范围内,我还有更更窄狭的偏见。

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
真情”
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
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

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

《史记》中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我称之为散文中的上品。

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等,虽似无情可抒,然而却文采斐然,情即蕴涵其中,我也认为是散文上品。

  这样的散文精品,我已经读了七十多年了。

其中有很多篇我能够从头到尾地背诵。

每一背诵,甚至仅背诵其中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受。

如饮佳茗,香留舌本;
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如果真有“
三月不知肉味”
的话,我即是也。

从高中直到大学,我读了不少英国的散文佳品,文字不同,心态各异。

但是,仔细玩味,中英又确有相通之处;
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
娓娓动听,逸趣横生;
读罢掩卷,韵味无穷。

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至于六七十年来中国并世的散文作家,我也读了不少它们的作品。

虽然笼统称之为“
百花齐放”
,其实有成就者何止百家。

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风格,合在一起看,直如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给“
五四”
以后的中国文坛增添了无量光彩。

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灵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其余诸家,各有千秋,我不敢赞一词矣。

十篇现代散文的内容

关于现代优美散文欣赏5篇

  散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句子、生动的描述,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人类心灵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审美属性。

下面是我整理的现代优美散文欣赏,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现代优美散文欣赏篇一:时光的告白   自记事起,我最讨厌的季节就是冬天。

其罪行嘛,待我一一陈列!第一,冬天里,寒风凛冽,阳光骗人,这是个能够冻得骨头疼的季节。

我虽是虚胖体质,但脂肪却从不为我驱寒。

于是乎,我不管身在哪里,都会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遂变得臃肿,俨然一只偌大的熊宝宝,走起路来又像“南极绅士”,连坐下都需要尽量把自己压缩的小一点,生怕坐不下,这种感觉着实让人烦心。

第二,北方的冬天,大肆剥夺五颜六色的存在,逼迫小动物离开,到处枯枝烂叶,毫无生机。

外面空气逼仄,屋里温暖如春,若非情非得已,似乎每个人都喜欢窝在家里,哪怕刷无聊的肥皂剧,免得出去之后,恨不得连哈气都被冻住了呢,感觉每个细胞都冻傻了。

第三,在这个工业化深入人心的时代,空气质量下降的越快,从蓝的出水的天到根本看不到天,仿佛只用了一个瞬间。

我相信,此时最深沉的爱,一定说穿越雾霾拥抱你。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阳光,是在什么地方开始让细胞复苏,又是于什么环境中开始看淡雾霾了呢?你是会说百花争艳的春天,绿色漫天的夏天,还是黄金甲的秋天呢?全然不是,其实还是冬天。

是在冬日阳光里看见的那一张溢满微笑的脸?是投在枝丫间的那迷人的倩影?是偶尔立于屋前的黑白喜鹊?是光秃秃的地方扎眼的绿色麦田?是手捧书卷立于炉前的悠然?是煮一壶咖啡只闻其香的舒坦?是不畏严冬与你相见的挚友?是大雪纷飞时陪你白头的人儿?是拨开雾霾送你的那个温暖的笑魇?   是,也许不是。

回答是,是因为我的确喜欢这种感觉;
回答否,是因为,真正的喜欢冬天,从喜欢上一个地方开始的。

那个地方说秦皇岛------这个近半年的时间都是冬天的地方。

源于海,缘于海,我不顾一切,只身一人来到这个海滨城市,却从未想过这里有刺骨的寒。

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这里空气干净马路宽阔,这里的天空是倒过来的海......或许因着这一切,面对这个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冬季的小岛,我竟一丝抱怨都没有,反而更享受这份寒冷。

我把自己包的比以往更胖;
我开始在屋里养绿植,看她开花;
我开始拍下水蓝的天,洁白的云......所有的所有,终把心里所有的乌云赶走了。

  而如今,我已离开秦皇岛,带着一丝遗憾:因为怕冷,我终是没有看到雪后的海。

时光里忽然飘出来一段对话:   “等我回去,若下雪了,一起去看雪吧。

”   “我怕冷。

”   “没关系,有我在。

”   我笑了,笑了好久好久......我等着,会不会很久很久???   现代优美散文欣赏篇二:红玫瑰   清晨我醒来的时候,看见草草的玫瑰落了一地,衬着洁白的地板,耀眼得叫人有些焦灼。

这时候,草草还在梦里,脸上还保持着一个昨夜残留的生气的姿势。

  上铺的芊芊也醒了,眼睛肿得象桃核一般。

她低头扭见了草草落地的玫瑰,那玫瑰的红色,刺得她眼睛生疼。

  早一个月的时候,芊芊的玫瑰也摆在那个位置,也是这个耀眼颜色的玫瑰。

只是那个时候,玫瑰的颜色充满了芳香,不会刺痛她的眼。

但那个时候,她不记得将它们放进带盐的水瓶里,延续它们娇弱的生命。

  她恍惚地记起,她的玫瑰是干枯后仍进垃圾桶的。

好象当时是因为上面爬满了可怖的蚂蚁。

那时侯,草草还没有收到玫瑰。

  草收到玫瑰的那天下了雨,草草抱着大束玫瑰回宿舍的时候,朵朵玫瑰上透着莹润,分不清是露珠还是雨滴。

那个时候,那个送玫瑰给芊芊的人带着心去了北国,芊芊看着和草草的脸一样红润的玫瑰,笑了笑,心里有种无法说清的冰冷。

  玫瑰很快就开始凋落了,草草每个清晨醒来的时候都会去拾掇那落了一地的花瓣,小心地将完好的叶片,夹入厚厚的日记本里。

芊芊看着心里有些发愣。

  当玫瑰花瓣挤满草草的日记时,草草开始笑得很甜,她在窗头的风铃上写着,幸福是凋落的玫瑰。

那个送芊芊玫瑰的人一去无消息,看着草草的风铃,她觉得有些疲倦,疲倦得几乎不想开口。

  和芊芊曾经历过的一样,草草和送花人吵嘴了,草草开始生气了,噘着嘴,拧着眉.芊芊想,这个世界的玫瑰怎么是同样的颜色啊。

  草草继续拾掇着落花,一如从前。

草草有时快乐,有时忧愁。

今天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发现只有几片还挂在枝头上了。

  草草终于醒来了,她把最后的委顿了的花瓣剥落了,用针线穿了,悬在风铃边上了。

我看着草草笑,草草也笑,说,这爱情啊,说有就有,说没就没的,自己珍惜过了,拥有过了,就等于永远。

  芊芊或许听见了,或许她又睡过去了。

草草把花瓶拿走了,倒进垃圾桶里,我隔着门听见了轻微的撞击声,但这冲撞的声音很快就平息了。

  或许明天还有人要收到玫瑰,可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现代优美散文欣赏篇三:若说他是真的不懂   一个曾经不想感诱惑的北方女子在别人的城市里长长的流海遮住眼睛底着头穿越在陌生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自己。

尽管感情二字在我的生活里常常优乱着我平静的生活,但我希望我还是能够坚强,尽管一个人流下了太多的泪水…

  记得在写完那篇《他还是不懂》的文字后有好几个人在qq上加我。

他们说一个北方女子,一个常常流泪的女了,一个孤独的女子使他们觉得心疼。

深夜里我常常看着他们发过来的陌生的文字感到好笑,我只是问他们骗到你的眼泪了吗?然后匆匆下线,因为我觉得那样不好…

  现在回头看看那个文字让我觉得也很心疼。

当然在若的支持下我也把这个文字给他看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有有两个人配着我的文字注册了两个id进来问我呵!当第二个进来的时间我开始没有说你不是奔跑的理由,想知道他对我文字的看法呵。

我问他你说你是本人,那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是本人?他不在说了。

因为我知道他跟本就不知道怎么在跟我说下去。

记得那次在qq里遇到奔跑的理由我不信的他是本人时他就说:奔跑起来真的很累不信你试试,呵而那个人就不知道了。

好笑。

  其实我写的那个《他还是不懂》的时间是我最无助的日子,觉得很伤感,那正子记得是过年了。

心情不知道为什么老是空空的,也许是因为那阵子大多时间依附于网上的原因吧。

可现在读起来还是那样的伤感,记得在那个文字里有好多话都没有说出来,因为当时的心情真的很乱很乱,两只手放在键盘上就不知道要说点什么了,就糊乱的凑了数字发了上去…

  现在已是深夜,我一个坐在电脑前,面对冷冷的电脑觉得是那样的无助,眼泪又一次在这样的夜里悄悄地流下。

我想也许我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吧,以前自己是一个不怕黑的人,而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又一次打开qq,平时的那种热闹在也找不到了,我上线也没人理我。

呵,关上屋子里的灯只有电脑的屏幕发出一点点光亮,在若的群里大吼一声没人理我,我知道他们都在,因为他们在写自己的文字,静静的。

我也不在想扰乱他们的思绪,刚准备下线奔跑的理由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黑白的头像,光标移到他头像上等级成太阳了,很明显的看出最近他常在网上。

呵!又一次翻看着和他的聊天记录:   他:我在兰医上学   我:啊!你真的在兰医么?   他:是啊,你才知道啊?   我:呵,真的啊,嗯,才知道那曾是我的梦想哦!怎么让你…

  他:偶不明白,怎么让我给霸占了是不是?   …

  我将光标熟练的定位的发送消息的地方,打上了几个字:我想你了,真的想你了,压了发送键。

然后点下qq右上角的关闭下线了。

我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也许只是害怕了,没有有人和我说话,没有人发给我短信和打电话时我真的在这样的夜里害怕了孤单了。

还是我怕如果他上线我们又在一起和他在那里头乱聊没有方向,我不知道…

  我的心里很乱很乱的,就在若的bbs里准备狂发文字,当我打开时没想到我写的《他还是不懂》呵怎么被人放到了论谈里帮我评论,一看没想到是盖子帮我放的。

看着一个个评论:   若: 他是真的不懂,我想…

还是他在装…

  盖子: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的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和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

总有始料不及的安排,琐碎的错误朝我们迎来,就这样将我们慢慢的,慢慢的隔开…

  小帅:但在被格开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新的朋友,经历了新的事情.死抓住历史不放的那就叫迂腐.虽然遗忘过去会使我们伤感.   林: 这里是网络,又不是什么,想开点吧,记得傻瓜的天的天空永远睛朗…

  是啊,我希望我永远都是傻瓜,更希望我的天空永远睛朗。

  现代优美散文欣赏篇四:浅谈爱情   杨绛对钱钟书说:“未遇到你之前我从未想过要结婚。

”钱钟书回答说:“娶了你之后我从未后悔结婚。

”这是夫妻之间爱的显照。

金岳霖终生不娶那是他对林徽因爱的承诺与忠贞。

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

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很难做到这样的。

有时候会因为距离而分开,有时候会因为学历而告别,还有的时候因为门第而各自回家…

在外界种.种的影响下,我们很多人不会相信爱情。

觉得那只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

  而我也一样,不会相信爱情。

我觉得爱情就是流星一样,一瞬即逝。

原本以为有一天自己会遇见一个喜欢自己的,就会打破以前所有的常规。

就会相信没有你我不能呼吸的哪种爱情。

可还是被现实打败,现实就是你喜欢的人家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你又看不上人家。

总感觉很难做到正合适。

当我精心准备要认真谈恋爱时蓦然回首却发现原来喜欢的人早已走远。

所以我会很失望,希望有一天你就是对的人,能和我彼此宠爱。

  现代优美散文欣赏篇五:是老天的玩笑,还是命运的戏弄   曾以为我们会在一起,会一辈子,会永远。

那个时候我就在心中发誓一辈子都对你好。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爱过谁,从没这样喜欢一个人,似乎一人早已习惯这懒散的日子。

直到遇见你之后,我爱了,无法遏制的爱上了你,似乎以前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等你。

  看见你烂漫的笑容,我知道自己并没有白等,有些人命中注定一生只爱一人,我相信你就是我值得一生等待,一生去爱的那个人。

  从不相信爱情的我这一次选择相信,相信这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才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相信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才会让你我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相遇。

始终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我们会爱到永远!可到最后!又是老天的玩笑还是命运的戏弄,那样爱的我们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到最后你就那样的离开,我一直呆呆的看着你,以为你会转身,以为你只是跟我开的一个玩笑,可你头也不曾回,就那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只有我像傻子一样站在那里,始终相信你会回心转意。

直到所有的希冀都被无情的破碎,我才明白,真情换不来真心,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说到底还是我太傻太天真。

  太过想要拥有一份爱,到头来留下的只有那酸楚的眼泪。

深爱过,心才会痛,痛彻心扉才会明白!在深情的爱也会分离。

  只能放手!看着你离去,哭过骂过抱怨过,可是冷静下来才明白。

有些事不是我想怎样就能怎样。

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想法。

  或许是命运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让我们在特定的某个时间相遇然后又在某个时间分离。

  多想在那个时间抓住你的手,将你留住,可是不能,不是我不挽留,而是我在没有将你留下的理由,你期待的爱我给不了。

  也许前世的我不够虔诚,在佛前打了个盹,才注定今生我们的相遇还要分离。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