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EMC体育/ 正文

写曹丕的现代散文诗句

admin2023-12-21EMC体育18 ℃0 评论

《与吴质书·曹丕》全文赏析

一 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

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

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

白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

余顾而言,兹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

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

行矣,自爱!丕白。

译文 五月十八日,曹丕向您述说如下的话语:季重您身体还好吧?我与您虽路途相距不远,却因职责的限制而不能常常见面,想与您畅述离别情怀的念头,使我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了。

足下任官的地方偏僻,所以我们往来的书信也少,这更增加了我的惆怅。

每次一想到昔日在南皮的游乐,那真令人难忘啊!既对《六经》各抒己见,又对诸子百家畅所欲言。

偶尔也弹琴对弈,接着是六博争胜。

高雅的谈论令人心情欢娱,悲壮的琴声动听悦耳。

在北场纵马驰骋,于南馆聚众宴饮。

将甘甜的瓜果浮在清泉上,把鲜美的朱李浸在寒水中。

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一同乘车马巡游于后园。

车轮缓缓滚动,跟随者寂然无声。

夜里清风徐来,悲凉的胡笳低声吹起。

欢乐过去,悲哀袭来,令人怆然伤怀。

记得当时我对你们说:这欢乐是难以经常有的啊!足下和众人全都赞同此说。

如今果然分别,各在一方。

况且阮瑀已永远离去,化为鬼类,每想到此,不知何时可以再叙衷肠? 眼下正是五月天气,东南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天气暖和,果树枝繁叶茂。

我在此时驾着车往北到河曲巡游,虽有侍从吹着胡笳开路,太子文学的车驾跟随其后,节气与当年南皮之游完全相同而时间却已不同,景物依旧而人却不同。

我心中的忧思真是难以描述,陷入了对旧友的深深思念中。

这次因公事派遣使者到邺城去,特地让他绕道经过您那里,给您捎来这封信。

再见了,请多保重!曹丕拜启。

二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

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
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译文 二月三日,曹丕陈说。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又将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了,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

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

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

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

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一切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已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啊? 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

但只有徐干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

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将永存。

应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

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

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

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

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

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

过去伯牙在钟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

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

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

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

”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于很高的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

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近来我凭什么来自娱?我还能有什么建树?我只能向东遥望你的处所,写信来表达我的观点。

曹丕拜启。

作者介绍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史称“魏文帝”。

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三曹”。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年仅八岁,即能为文。

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他对外平定酒泉、张掖的叛乱,从刘备集团手里收复上庸三郡;
对内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了基础。

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

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

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
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

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

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率大军南下伐吴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
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开风气之先。

总体来说,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陈群、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

明人张溥辑有《魏文帝集》。

赏析:融思念于字里行间,化感情入清绮骈句 三国是战乱不已的分裂年代,然而在我国文学史上却是灿烂多彩的时期。

当曹操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

曹操父子爱好文学,且皆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在他们的提倡下,文人地位得到重视,一大批文人聚集在他们身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突破。

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历,他们的创作往往带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和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三曹七子”中的曹丕,便是建安文学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曹丕据《三国志·文帝纪》载:“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

”同传注引《魏书》亦载:“帝初在东宫,疫病大起,时人凋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上,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

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

”由此可以看出,曹丕是将“著篇籍”看成除了建功立业之后第二等重要的事业。

是以他的《典论·论文》中强调“诗赋欲朋”“文以气为宝”,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之先例,堪称不朽之作。

曹丕主要生活在赤壁之战后北方相对安宁的环境里,少时喜习武艺。

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少军旅之劳,又过着贵族养尊处优的生活。

政治和军事上均无突出的建树。

但他深受父亲曹操的影响,加之他天赋很高,饱读经书,尤爱乐府民歌,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在诗歌、辞赋和文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故陈寿评曹丕便着眼于此,说他“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亦赞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本篇《与吴质书》选自《昭明文选》,便是最能体现曹丕“清绮”风格的优秀骈体短文。

这篇书信《三国志·文帝纪》《三国志·吴质传》上均不载,只见诸裴注引《魏略》中。

《昭明文选》在选载此文时题目作《与朝歌令吴质书》,署名“魏文帝”,曹道衡先生主编《汉魏六朝辞赋与骈文精品》时,也作《与朝歌令吴质书》。

但据《三国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所记:“及河北平定,五官将为世子,质与刘桢等并在坐席。

桢坐谴之际,质出为朝歌长,后迁元城令。

其后大军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

”秦汉制度:万户以下的县级行政长官称长,以上称令。

吴质初在朝歌时管理不足万户,故曰长,在曹丕写此书信给他时,已升迁为元城令。

《文选》的编选者未能详审,主观地将吴质官职由“朝歌长”定为“朝歌令”,既与当时制度不符,又与吴质经历不合。

再者,曹丕写此信时仅是太子,而《文选》作“魏文帝”,此乃是以曹丕后来的帝号称之,亦与事实不符。

唐李善注该书信时引《典略》道:“(吴)质为朝歌长,大军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

”引文与《魏略》所记大同小异,不知孰为原始史料。

只有一点不能否认,曹丕当时的身份还是太子。

该书信写于何时?各类史料皆未说明。

《文选》所载此文的首句有“五月十八日”句,此为《魏略》所无。

按《三国志》作注者裴松之(372年—451年)为南朝刘宋人,《文选》编选者萧统(501年—531年)为南朝萧梁人。

裴松之所引《魏略》是三国时魏国鱼豢所撰,当有一定的权威性。

萧统选文时也不会无端杜撰出他没有看到的文字,故而只有一个可能,即该书信日期被裴松之疏漏或省略了。

问题在起首句“五月十八日”究竟是何年?曹道衡先生说“此信大约写于建安十七年(212年)至二十二年(217年)之间。

”四川大学方北辰教授根据《魏略》有“其后大军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与质书曰”和《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215年)……二月,公西征张鲁”等史料记载,推断出该书信日期是:建安二十年(215年)的五月十八日。

此说为是。

除此而外,曹丕的书信中也间接地透露出吴质当时已经是元城令的信息。

信中末尾写道:“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

按,曹丕写此信时人在孟津,邺城在孟津东北约二百三十公里,其正常路线应是使者往东北约一百五十公里到朝歌,然后再往北约八十多公里到邺城。

如果吴质还在朝歌为朝歌令,则曹丕就不会说是“枉道相过”,而应该说顺道过朝歌。

元城在朝歌东北约一百二十公里,其西北约八十公里才是邺城。

邺城、元城、朝歌,在地理位置上略呈等腰三角形。

故曹丕的使者是从朝歌先到元城,再绕行到邺城,那么“枉道相过”这句话就合乎常理了,也证明吴质确在元城为令。

这篇内容率真、文笔清绮的书信,产生在建安时期,有其历史的必然。

首先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对长期束缚思想的儒学名教进行反思,文化专制遭到削弱。

于是文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使内容枯燥、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走向抒 *** 怀、描绘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

不少作品虽然题目是用乐府旧曲,却注入了鲜活的现实内容,增强了文学的生命力。

其次是文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鲁迅先生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

”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强调当时文学特点“就是尚通脱。

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大的关系。

”什么样的风气呢?就是“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鲁迅认为:“通脱即随便之意。

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

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这种评语应该是简明中肯,如此而来的结果,就是文人受到重视,因而产生了许多文学大家。

在此之前的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扬雄虽能写出巍巍大赋,然而他们的地位并不高。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期“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

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虽然因家庭有钱而为郎,但是景帝不喜爱辞赋,司马相如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到了汉武帝时,境况略有好转,也仅被任命为郎。

扬雄更糟,《汉书·扬雄传》载其《解嘲》自述道:“司马长卿窃警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

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是以“家素贫”。

说明在皇帝眼中,那些有文学才能的人,其实就是供皇帝闲暇时解闷的。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对此看得很清楚:“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这种现象至三国时代大为改观,这与某些统治者提倡有关,这是两汉独尊儒术的霸权局面被打破、文化专制主义被削弱的结果。

曹氏父子酷爱文学。

《三国志·文帝纪》注引《典论》魏文帝《自叙》中说:“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曹氏父子不仅自己进行文学创作,还经常与聚集在身边的一批文人唱和诗文,互相探讨和交流文章创作经验。

这批文人在朝中生活相对安定,便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时间,形成了良好的文学风气。

在曹操等人主持下,甚至出现了西园的文人集会活动。

王粲《公》诗:“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攘。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里。

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但诉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诗中所谓“君子堂”,就是指曹操召集的聚会。

王粲不仅与曹操“并坐荫华攘”,甚至还“合坐同所乐”。

显然此时完全不存在等级的划分而均为文学好友的同乐。

曹氏兄弟也常在邺城魏宫的西园会聚,饮酒赋诗,组织文人集会活动。

《文选》中曹植、王粲、刘桢的《公》诗,应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曹植《公》诗中有“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应《公》诗“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这两首诗反映的都是曹丕做主人的西园文人聚会,其间的常客有曹植、王粲、刘祯、吴质等。

钟嵘在《诗品》中描绘当时的情形:“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杉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这批文人在曹氏父子兄弟眼中不再是戏弄之臣,而是引为文学知己和平等相处的文学之友,吴质便是其中之一。

吴质(177年—230年),据《三国志·吴质传》载:“济阴(郡治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裴松之注引《魏略》又记:“(吴)质字季重,以才学通博,为五官将(曹丕)及诸侯所礼爱。

”上述史料仅寥寥数语,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吴质才学出众,故能受到文学修养很高的曹王亲善;
二是“封列侯”,这是当时异姓所能得到的最高一级爵位,说明其人在曹魏集团内部受到特殊的礼遇。

像吴质辈的文学之士,当时并不鲜见,陈琳、徐干、应等,均是曹氏父子的文学挚友。

但他何以受到曹丕的格外青睐呢?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吴质在助曹丕争夺太子位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初,魏王太子未立,曹操爱曹植才华出众,文思敏捷。

曹植又有丁仪、丁庚、杨修等为之羽翼,使曹操几次都要下决心立曹植为太子。

但曹植本人性格洒脱,有浓厚的士人习性,“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

’又令曰:‘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 再看曹王为争得太子位可说是处心积虑。

曹植任性,他就“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曹王与身边号称“四友”的陈群、吴质、司马懿、朱铄关系甚密,每有大事便与之商量,其中吴质出力不小。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曰:杨修“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

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

太子患之,以车载废麓,内朝歌长吴质与谋。

” 《三国志·吴质传》注引《世语》也记:“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

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

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

’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欲,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

”最后曹丕在众人帮助下,最终夺得了太子位。

曹丕称帝后,更是大加提拔吴质。

《三国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及魏有天下,文帝征质,与车驾会洛阳。

到,拜北中郎将,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军事,治信都。

”又注引《质别传》:“帝(曹王)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

帝曰:‘卿仰谛视之。

’其至亲如此。

”这种能仰面谛视皇后的礼遇,并不是所有亲信、宠臣都能享受的。

裴松之注引《典略》记载:曹丕还是太子时,一次宴请诸位文学好友“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

坐中众人咸伏,而(刘)桢独平视。

太祖闻之,乃收祯,减死输作。

”曹丕称帝后,亲令吴质仰视皇后,可见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了。

上述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解读该书信内容。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全文。

第一段起首沿用时人书信套语,很快地将作者的感情带出来,其中心自然是“思念”。

这种思念朋友的感情不是一点点,也不是虚伪地表白,而是不可遏制的真情实感。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丕还是五官中郎将,正需要知己朋友帮助竞争太子位。

当时吴质升任元城令,元城在邺城东八十余公里,路途虽不远,但因有为官的职责和限制,所以不能经常见面,这便增加了曹丕对他的思念。

这思念既有对朋友相见的渴望,又含有希求得到帮助的迫切心情,于是自然而然带出“愿言之怀,良不可任”的真挚话语。

其“愿言之怀”用典妥帖。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中有:“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诗意是说父母挂念行舟的孩子,曹丕此句自别有深意。

元城虽近,但治所偏僻,书信来往又少,作者思念吴质的心情已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

第二段为全篇精华所在。

从内容上看,由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研习六经、诸子百家著作的场景以及在南皮畅游时的欢娱,然后转入对友人早逝的怀念,发生“斯乐难常”的感叹。

该段在形式上,骈散间杂,采用抒情式的语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将思念的情怀,具体地化入对仗工稳的骈句之中,令读者也为之动情。

从情绪上看,是为实写,先乐而后悲。

弹棋,六博自然欢乐;
甘瓜、朱李自然甜美,从白日至夜晚的畅谈,无不充溢着愉悦的气氛。

笔锋陡地一转,听到“悲笳微吟”,忽然感到“斯乐难常”,联想到昔日同游的建安文士或各在一方,或“化为异物”,不禁悲从中来。

值得提出的是,信中“悲笳”“哀筝”中之“悲”“哀”二字含义,与今之“悲哀”意稍异。

悲有慷慨之意,哀为雄壮之声,汉晋人谓妙音为哀。

是以“哀筝顺耳”,闻“悲笳”则“怆然伤怀”。

三国士人重视生命,崇尚真实,但时常悲叹人生短促。

聚散生死这一股悲凉之雾,始终笼罩着士人的心灵。

南皮畅游自然是乐事,然而有聚自然有散,人常谓“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更何况聚会往往短暂而难得,离散才是长久而容易的呢!由聚散再联想到人生之短暂、生命之易逝,往昔的好友转瞬间“化为异物”,生死两隔,当然要令人悲从中来,伤怀不已了。

这类先叙聚会、畅娱之欢乐,突然转入对人生无常的莫名悲伤,在汉晋之际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

东汉《古诗十九首》中“今日良宴会”一首起句,为“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中间忽然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腾尘”的悲伤。

再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一段,因群贤集宴,揽崇山峻岭之美,俯仰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二段忽然言悲:“不知老之将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当然,悲叹人生易逝的目的不是让人徒为伤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而是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

曹丕此时的悲,是来自于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从而更加珍惜对活着的人的友情。

第三段突出了一个“情”字。

初夏的五月天,沁人心脾的暖风徐徐吹来,万物随风摇曳,佳果齐集。

在气候宜人、天气朗晴的时光中,车驾又载着作者和他的文学侍从开始畅游四方。

同样是游娱,可物是人非,睹物生情,怎不叫人怀念昔日的朋友呢?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对逝者是追念之情,对生者是思念之情,情景交融,作者感到无论用什么语言也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只好用“自爱”来向友人道声珍重罢了。

书信的全文在欢娱与惆怅交织中结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诚挚的情谊,也深深地怀念已经“化为异物”的故友。

全文描写了两个游历场所,抒发了节同时异、物是人非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在现境与往境的对比中产生出来的。

欢乐往事的追忆,也多少冲淡了现实环境中离别的凄凉与惆怅。

当时文人大多生活在贵族周围,因而作品难免为追求典故、对仗,大量采用华美的辞藻,甚至借绮丽、纤巧的形式掩盖内容的空虚,使散文出现骈体化的倾向,但是曹丕的这篇书信,不仅文辞优美、情感真切,而且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行文简练、一气呵成。

融思念于字里行间,化感情入清绮骈句。

辞藻优美而不华丽,用典信手拈来,而非着意堆砌。

是一篇最能体现魏晋典雅风格的优秀骈体小品,同时也是最能代表曹丕洋洋清绮风格和充满人情味的范文之一。

曹丕与吴质书赏析

与吴质书 朝代:魏晋 作者:曹丕 原文: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
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
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

丕白。

讲解 第二段作者怀念昔日美好时光,阐述了撰订遗文的原因。

首先叙说自己因少亲故死于疾疫而感到十分悲哀痛苦一接着笔锋一转,忆起当年大家“
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而赋诗”
的热闹场景,然而如今眼前却凄凉萧条,如此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这份友情的无限怀念。

最后作者谈到近来撰订朋友们的遗稿,看见文稿在而朋友逝,睹物思人.非常感伤在这段叙述中,作者情绪哀乐交替,以哀写乐,以乐衬哀,使得哀乐的对比十分鲜明,从而表达了对亡友深切的怀念之情。

然而此刻亡友们已“
化为粪壤”
,昔日大家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子一去不复返,尽管作者还活着,但早已物是人非,叫人哀伤与怀念。

第三段曹丕评论了建安诸子的文章,对它们依次作出评价,指了各自的`优劣,曹丕一直以来对文学就很重视,甚至把文学提到与事业并立的地位。

因此,他对亡友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整理编订好他们的遗稿,以示纪念。

第四段是对自我的总结和概括作者先借用们牙和子两个典故来说明知音难求,并表示在建安诸子去世之后,再也难觅此般知音了,作者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卜.来说明这个问题,更表现出今日身边无人的遗憾和悲哀然后.作者谈到了己,他告诉吴质近来自己年长才退,德薄位尊,因而以“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用真诚的语词来吐露心声。

第五段是作者对朋友的存问。

曹丕关切地询问吴质最近的生活和著述情况,最后再次表达了对吴质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

这封书信抒情真挚感人,这对于众人之的帝王而言,实属难得二全文语气完全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反而处处表现与朋友谈心的身份与姿态,其文平易近人,真情流露,充满感染力,写亡友时,作者内心的恻怛悲哀一览无遗,使人不忍卒读写朋友吴质时.作者义热语存问。

句句牵挂,字字贴心,读起来如沐春风、暖人心怀写自己时,也是坦白真诚,表现出了帝王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忧愁苦思。

赏析 为了增强表现力,信中明征暗引的成语和典故很多,显得文采斐然;
但是用得妥帖巧妙,并多是平时已为人们所熟悉的常典和名句,所以一点也没有艰涩之感。

作者还十分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往往只用一两个字就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用字不多,但从中可体味到隐含着的惋惜之情。

另外,此信的音韵节奏也非常和谐。

作者对于句子的抑扬顿挫和段落的承转连接都十分,全文犹如一沟溪水,汩汩流出,了无滞碍。

曹植写曹丕的诗句

1. 关于曹丕的诗句 关于曹丕的诗句 1.形容曹丕的诗词 钟嵘《诗品》: “率皆鄙直如偶语。

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

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 王夫之《姜斋诗话》: “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

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

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

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 “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

” 2.求曹丕所有的诗词歌赋 生平作品 曹丕全集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 《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与群臣诏》《下颍川诏》《增封中牟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诏王朗等三公》《与王朗诏》《报王朗诏》《答蒋济诏》《与夏侯尚诏》《报何夔诏》《与于禁诏》《于禁复官诏》《追赠夏侯尚诏》《封朱灵鄃侯诏》《与张合诏》《答孟达诏》《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服色如奏诏》《改雒为洛诏》《曹植贬封安乡侯诏》《诛鲍勋诏》《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与张既诏》《褒田豫诏》《追溢杜畿诏》《与群臣》《诏司马懿》《向化手令》《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答司马懿等令》《答刘廙刘晔等令》《让禅令》《让禅第二令》《让禅第三令》《答刘廙等令》《答苏林等令》《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薄税令》《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广询令》《问雍州刺史张既令》《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收敛战亡士卒令》《追封邓公策》《谥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答卞兰教》《让禅表》《让禅第二表》《让禅第三表》《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答钟繇书》《答繇钦书》《啁刘帧书》《答友人书》《与吴监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报崔琰书》《与曹洪书》《与王朗书》《与刘晔书》《与诸将书》《报吴王孙权书》《又报孙权书》《又报孙权书》《与孟达书》《又与孟达书》《报吴王孙权书》《答曹洪书》《戒鄢陵侯彰书》《答杨修书》《送剑书》《典论自序》《繁钦集序》《陈琳集序》《建安诸序》《典论论文》《典论论方术》《周成汉昭论》《汉文帝论》《汉武帝论》《交友论》《田畴辞封议》《连珠三首》《露陌刀铭》《赐钟繇五熟釜铭》《即位告天文》《武帝哀策文》《弟苍舒诔》《终制》《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秋胡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饮马长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墙上篙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二首》《黎阳作》《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杂诗二首》《清河作》《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黎阳作》《寡妇》《令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董逃行》《遗句》《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机击令狐浚诏》《禁诽谤诏》《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诏群臣》《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罢设受禅坛场令》《禅让令》《三让玺绶令》《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论太宗》《论周成汉昭》《诫子》《酒诲》《内诫》《论郤俭等事》《奸谗》《诸物相似乱者》《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叙诗》《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东阁诗》 著名诗词: 芙蓉池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杂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 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

3.求曹丕所有的诗词歌赋 曹丕 三国时期魏朝开国皇帝,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

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五月病逝于洛阳,时年40岁。

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文学成就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诗歌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
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

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曹丕的古诗一共54首 1、《秋胡行》 2、《善哉行》 3、《燕歌行》 4、《杂诗》 5、《杂诗》 6、《短歌行》 7、《秋胡行》 8、《秋胡行》 9、《善哉行》 10、《善哉行》 11、《燕歌行》 12、《诗》 13、《诗》 14、《诗》 15、《诗》 16、《诗》 17、《诗》 18、《诗》 19、《诗》 20、《诗》 21、《丹霞蔽日行》 22、《煌煌京洛行》 23、《钓竿行》 24、《猛虎行》 25、《善哉行》 26、《折杨柳行》 27、《陌上桑》 28、《上留田行》 29、《大墙上蒿行》 30、《艳歌何尝行》 31、《饮马长城窟行》 32、《折杨柳行》 33、《黎阳作诗》 34、《黎阳作诗》 35、《黎阳作诗》 36、《广陵于马寺庙.》 37、《清河作诗》 38、《黎阳作诗》 39、《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40、《歌》 41、《十五》 42、《临高台》 43、《月重轮行》 44、《董逃行》 45、《于谯作诗》 46、《孟津诗》 47、《芙蓉池作诗》 48、《于玄武陂作诗》 49、《于明津作诗》 50、《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51、《寡妇诗》 52、《令诗》 53、《夏日诗》 54、《东阁诗》 4.曹丕写的诗词 曹丕写的诗词有《秋胡行》、《钓竿行》、《煌煌京洛行》、《大墙上蒿行》、《临高台》等。

秋胡行 [魏晋]曹丕 泛泛绿池。

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

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

菡萏垂荣。

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

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

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

善为乐方。

钓竿行 [魏晋]曹丕 东越河济水。

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

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

芳饵欲何为。

煌煌京洛行 [魏晋]曹丕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大墙上蒿行 [魏晋]曹丕 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羣类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

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

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壤间。

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

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鼲温瞹。

夏当服绮罗轻凉。

行力自苦。

我将欲何为。

不及君少壮之时。

乘坚车。

策肥马良。

上有沧浪之天。

今我难得久来视。

下有蠕蠕之地。

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遨游。

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

今尔何为自低卬。

悲丽平壮观。

白如积。

临高台 [魏晋]曹丕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

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

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

5.求曹丕的诗~~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

即魏文帝。

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

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

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

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

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

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

皆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短歌行仰瞻帷幕。

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

神灵倐忽。

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

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

衔草鸣麑。

翩翩飞鸟。

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

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

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

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

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

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

胡不是保。

--------------------------------------------------------------------------------秋胡行二首 一 尧任舜禹。

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

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

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

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

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

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

降福自天。

二 泛泛绿池。

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

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

菡萏垂荣。

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

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

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

善为乐方。

--------------------------------------------------------------------------------善哉行二首 一 上山采薇。

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

霜露沾衣。

野雉羣雊。

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

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

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

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

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

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

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

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

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

聊以忘忧。

二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

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

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

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

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

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

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

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

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

何以忘忧。

--------------------------------------------------------------------------------丹霞蔽日行 丹霞蔽日。

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

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

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

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

嗟我何言。

--------------------------------------------------------------------------------煌煌京洛行 夭夭园桃。

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

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

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

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

大愤不收。

襃衣无带。

多言寡诚。

只令事败。

苏秦之说。

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

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

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

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

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

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

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

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

齐之高士。

北辞千金。

东蹈沧海。

--------------------------------------------------------------------------------钓竿行 东越河济水。

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

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

芳饵欲何为。

--------------------------------------------------------------------------------十五 登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

楩柟千余尺。

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

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

--------------------------------------------------------------------------------猛虎行 与君媾新欢。

托配于二仪。

充列于紫微。

升降焉可知。

梧桐攀凤翼。

云雨散洪池。

--------------------------------------------------------------------------------善哉行 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羇。

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

--------------------------------------------------------------------------------善哉行 朝游高台观。

夕宴华池阴。

大酋奉甘醪。

狩人献嘉宾。

齐倡发东舞。

秦筝奏西音。

有客从南来。

为我弹清琴。

五音纷繁会。

拊者激微吟。

淫鱼乘波听。

踊跃自浮沉。

飞鸟翻翔舞。

悲鸣集北林。

乐极哀情来。

寥亮摧肝心。

清角岂不妙。

德薄所不任。

大哉子野言。

弭弦且自禁。

--------------------------------------------------------------------------------折杨柳行 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僮。

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

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

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

倐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

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

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

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

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

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

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

圣道我所观。

--------------------------------------------------------------------------------燕歌行二首 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羣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

6.曹丕的诗都是有啥 曹丕诗选 曹丕(公元187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曹操长子曹昂早死)。

二十五年曹操死,继为丞相及魏王,不久即窜汉自立为皇帝,年号黄初,在位七年多。

曹丕的抱负远不及曹操,他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在政冶上向往汉文帝式的“无为而治”;
但他很有文才,博通群书,爱好文学,努力于着述。

他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

他在给王朗的书信里说:“ 人生有七尺之躯,死为一棺之土,惟有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其次莫如着编籍。

”据史书记载,他写过许多辞赋、诗歌及散文,“所勒成垂百篇。

”(《三国志.文帝纪》)现存的诗歌,完整的约有四十首,或全或缺的词赋约有三十篇,其中《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享有较高地位的重要文献。

常时邺下文人集团,都以他为中心,开展着述和创作。

这对于促进建安文学的发展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曹丕生活的主耍时期是在三分天下既定之后,环境比较安定,政冶生活也比较平稳。

他和文士们结成诗朋酒侣,“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与吴质书》),所以他的诗歌内容远不及曹操丰富,也不如曹植泓深。

但就作家 而论,曹丕也不失为建安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个,一些诗也称得上时代的名篇。

例如《燕歌行》和《杂诗》等。

民歌学习是建安诗人的一个共同点,曹丕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他的诗取材于“闾里小事”,偏重抒情,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较多,写得也比较好;
而且形式多样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语言通俗明快,有较浓郁的民歌风味。

如《清河作》、《代刘勋出妻王氏作》、《清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和《杂诗》等等,都是模仿民歌来抒情叙事的。

例如《杂诗》其二,写客子(游子)思乡之情,用比兴手法把客户身不由主、流落他乡的境遇和惴惴不安的心理,表 现得真切感人。

尤其《燕歌行》其一,用细腻而委婉的笔法,刻划秋夜思妇缠绵悱恻 的相思之情,深细入神,全诗声调铿锵,语言清丽而富于抒情色彩,是它以前的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这首诗是现存文人诗作中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诗句完全摆脱楚辞句中夹“兮”字和张衡《四愁诗》中第一句夹“兮”字的作法而进入七言诗的范畴。

它对七古诗的形成是作出过贡献的。

曹丕善于摹仿乐府民歌,语言明白如话,最倾向民歌化,而成就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

全集中以五言为主,但四言、六言、杂言也不少。

有些诗歌的形式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大墙上蒿行》,长达三百六十四字,气魄不凡,句式有长有短(短的三字,长的十三字),参差变化,灵活自由,尤为后人所仿效。

唐人李白的许多长篇杰作,都从此得到借鉴。

所以王夫之评这首诗道:“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

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古诗评选》),说得中肯。

阿海 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拂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于玄武陂作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野田宽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垂渚望长州,群鸟 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7.曹丕的诗有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

即魏文帝。

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

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

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

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

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

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

皆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短歌行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二首 丹霞蔽日行 煌煌京洛行 钓竿行 十五 猛虎行 善哉行 善哉行 折杨柳行 燕歌行二首 临高台 陌上桑 秋胡行 上留田行 大墙上蒿行 艳歌何尝行 月重轮行 饮马长城窟行 董逃行 折杨柳行 黎阳作诗三首 于谯作诗 孟津诗 芙蓉池作诗 于玄武陂作诗 广陵于马上作诗 杂诗二首 于明津作诗 清河作诗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黎阳作诗 寡妇诗 令诗 夏日诗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诗 诗八首 东阁诗歌。

8.曹操、曹植、曹丕的诗各一首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艳歌行》——曹植 出自蓟北门 遥望胡地桑 枝枝自相值 叶叶自相当 燕歌行——曹丕别日何易会日难。

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

寄书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

谁能怀忧独不叹。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户步东西。

展诗清歌聊自宽。

乐往哀来摧心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

罗帷徐动经秦轩。

仰戴星月观云间。

飞鸟晨鸣。

声气可怜。

留连怀顾不自存。

曹丕的诗是什么呀?

一、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译文:抬头望这帷幕,低头看着几筵。

东西还是原来样,亲人却已不在人间。

他的魂魄是这样匆忙,把我丢下,弃我于人间。

我无依无靠不见亲人面,止不住两眼泪涟涟。

走著的母鹿叫声不停,衔得苹草把小鹿呼唤。

翩翩的飞鸟啊,带著小鸟飞回巢边。

只有我孤苦零丁,满怀悲苦痛难言。

内心忧愁的及其痛苦,没有人能够知道我的悲伤。

古人有过这样的话:“忧愁会使人衰老”。

可怜我的白发,生得多么早!长歌复长叹,把父亲深深怀念。

古语说:”仁德的人可以长寿”。

为什么我的父亲不长寿百年?二、清河作诗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译文:两船并排着在水上飘,水涌船动忽低又忽高。

船上响起阵阵弹唱声,悲哀的乐声久久不消。

歌声传到了你的身旁,凄恻痛怆叫你把泪掉。

你伤心时竟是在想谁?我很愿与你如漆似胶。

希望我们都变晨风鸟,双飞双宿在北林树梢。

三、秋胡行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译文一片池水宽阔无边,清澈的池塘中浮萍飘满半塘。

浮萍托身于流动水波,小风吹来便糜散倾倒。

绽放荷花饱含芬芳,秀气花苞也将开放。

早上摘取的花朵,傍晚时分仍戴身上。

采摘的花朵将要赠给谁?想她应在庭院张望。

今日我俩就像比目鱼形影不离,明日成为鸳鸯亲昵恩爱。

在我面前有位姑娘,眼波流动如清澈激扬流水。

既知晓音律认识曲辞,作乐之法她最擅长。

四、煌煌京洛行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译文庭院中繁华的红桃树啊,花朵虽灿烂却没有结果。

虚美的东西不会有实效,偏斜的车轮经不住颠簸。

齐王韩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鸟尽弓藏的下场;
能够功成身退远祸全名,只有那汉代的名臣张良。

深仇大恨不能约束根除,如同衣袍宽大没有束带;
空洞的话太多没有诚心,最后只会导致事情失败。

苏秦身佩相印游说六国,六国从此以后走向灭亡;
他因反复无常卖主求荣,最终逃不掉车裂的祸殃。

陈轸不愧是个贤良的人,既忠心耿耿又富于谋略;
楚怀王不听从他的劝告,终于国破家亡不可救药。

吴起一生都和灾祸伴搭,因为心智太差希望太大,做河西守将时多么强健,被人杀害时又虚弱可怕。

感叹那聪明智慧的郭隗,他可是古代少有的人才。

燕昭王亦具有远见卓识,君臣相得彼此没有猜疑。

伟大而又义气的鲁仲连,他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有了功劳不收千金封赏,宁可跳进那汹涌的大海。

五、广陵于马上作诗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译文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
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