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EMC体育/ 正文

传统节日散文-传统节日散文600字

admin2023-12-21EMC体育22 ℃0 评论

传统节日的散文

传统文化,在日子中抹开,成为我们的节日,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的散文,欢迎阅读。

关于传统节日的散文1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

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

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

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

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

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

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

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

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

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关于传统节日的散文2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

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

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

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

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

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

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

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

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

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

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

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

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
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关于传统节日的散文3 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即将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

站在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感觉丝丝温馨,恬静美好。

走在流马人喧哗的大街上,风中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深呼吸,任粽香飘进五脏六腑,打消购买的念头。

看,转角处,一群群年长的人儿正在精挑细选上等糯米,声调不一的讨价还价声却成了小城最欢快最活波的晨间交响曲,感觉那么真挚,那么动听。

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设计独特,色彩鲜明醒目的宣传语。

进入购物区,其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态各异,口味多样,包装极其精致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让人尽饱眼福。

尽管眼前这粽子千般好,万般美,毫无疑问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必定会激起不少顾客强烈购买的欲望。

但在我心里,却远远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爱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虽然外卖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对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还是怀深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馋了,不论什么时候,外婆总是毫不犹豫笑眯眯地满口答应,转身就走进厨房去准备包裹粽子的材料。

此刻,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宠儿。

接下来,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边筛选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边刷洗着粽叶。

我的任务完成后,我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极其娴熟麻利的动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细切腊肉,又以其灵巧的双手一边擦去粽叶上多余的水分,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递进粽叶口,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粽子捆扎。

最后,放入锅内蒸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些繁琐细致的程序,我是不会明白原来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思精力。

此刻,对外婆这种耐心细心贴心式的举动,不禁使我的钦佩之感不由而生,让我感动的无言。

望着墙上的钟表,细数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锅的那一刻。

迈进厨房,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强烈揭锅,一尝为快的冲动。

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

过了几分钟,粽子终于蒸熟了。

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那还正冒热气的粽叶,用筷子将粽子一分为二,看着那金灿灿流油的腊肉,饱满剔透的赤豆,让人垂涎三尺。

于是,忍不住细细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腻,而且富有嚼劲。

但是,外婆总是在旁边笑着温柔提醒着我“当心烫手,当心烫手”。

我总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烫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极,快乐无比的”,外婆浅笑无语,只是满眼疼爱的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脑袋。

每当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外婆给我包裹的爱心粽子,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面包含了多少关爱,多少汗水,多少祝愿,多少温暖。

这么多年以来,外婆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劳累一个人承受着。

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留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

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季节,外婆依然坚持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叮嘱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要记得加衣,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

也许,我们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

”每当回忆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对她的思念越发浓烈。

不管在校内校外,只要听到室友们赞扬起她们外婆时,我的脑海播放的满是外婆慈爱辛劳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亲情总是无须解释的,思念总是无需理由的。

如今,我们正一天天悄悄成长,而外婆却在渐渐日益变老。

多希望时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习惯外婆家的独特粽香味,又多么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离开。

或许,是我多虑了,也许,只要我们大家都欢乐的笑着,开心的活着,幸福的过着,这就是对外婆最好的奖励。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尝到外婆亲手包裹的粽子,我总是很得意,很甜蜜,很开心。

此刻,我什么也不愿多想,什么也不愿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节的到来。

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拾那欢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时刻。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你善于发掘,善于体会,懂得珍惜,懂得铭记,时常都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看吧,何处不闪耀着平凡的美丽,何处不流动着真爱真情。

在这端午即将来临之际,若兮提前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永一生。

但愿万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紧,情亦如粽叶般越煮越香,快乐犹如那射线般,无限延长。

写传统节日的散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写传统节日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也象征团结、兴旺。

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每年过奶奶,晚上我在客厅准备就餐,妈妈这位大厨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在外面有说有笑。

开放了,有皮蛋拌豆腐,回锅肉,麻辣鸡翅……都是我最爱吃的!干杯声,欢笑声,祝福声,都在我耳边回荡。

  吃晚饭,我们迫不及待跑去放鞭炮,顿时,屋前屋后便成了烟花炮竹的世界,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就像仙女散花一样升上空中,又慢慢落了下来。

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

有的像流星,猛地蹿上天空。

这绚丽的色彩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正玩得高兴,我看了一下手表;
呀!快到八点了,春节联欢晚会要开始了。

大家纷纷走进房间看晚会。

大家坐在电视前有说有笑。

这时,爷爷拿了一个大红包向我走过来说;
发压岁钱了,新年快乐!   我喜欢过年了!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是我国继新年后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因为八月十五处于整个秋季的中间,所以叫中秋。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代表着团圆!   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有个习俗,就是每当中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送月饼。

在外的亲人都会回到家乡,以求团圆。

而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中最圆的。

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会在院子中央的桌子上放些月饼、西瓜、苹果等一些食品,朝着月亮的方向拜月。

之后大人们赏月、聊天,小孩们戏耍,打闹。

  今年中秋前,妈妈买了几盒月饼和一些礼品送给了爷爷奶奶和亲朋好友。

互祝中秋快乐!   中秋节到了,每家都喜气洋洋的。

街道上,汽车、行人川流不息。

可热闹啦!   我在家里吃着我最喜欢吃的月饼‘顶麦’,非常开心!   晚上,大人们在一起打牌,赏月。

我们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屋子里传出笑声,整个屋子像欢乐的海洋!   啊!真热闹呀!   篇三: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说起元宵节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了吧。

其实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不一的意义,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节日。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一些人根本等不到正月十五就要离家出门打工了。

而他们此时并没有从过年的热闹气氛中走出来,一年的未见使他们对春节来临不舍。

对家人也更加难以割舍。

而元宵节的到来是他们到了异地工作后的第一次的节日,而这种节日的气氛既是他们对春节最后的留恋。

也是他们工作一年的动力。

因为元宵节的含义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满月。

满月在中国意味着团圆。

所以元宵节的`意义不同。

  但是元宵节还有一种说服是“缘消节”。

大概是觉得一年到头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就这样要分开。

好不容易的缘分就这样没有。

就是“缘消节”吧。

  但是不管那一种说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个人都有去纪念和传承的义务。

  篇四: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写传统节日的散文,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

寻求一篇关于春节的美文

不知不觉春节来到了,家家户户都充满着喜庆的节日气氛:擦得明亮的玻璃窗上换上新的窗花,大门两边的墙上贴上新的对联。

走到大街上更热闹了。

只见大人们手提着大袋大袋的食品,急匆匆的往家赶。

小朋友们都换上漂亮的新衣服,手握大把大把的花炮、烟花,路边的树上挂着一个个大红灯笼,商店里全放着喜庆的歌谣,处处洋溢着喜庆。

晚上,小区里可热闹了。

孩子们纷纷拿着爸爸妈妈买的烟花、炮竹来到小区的空地,比比看谁的多谁的漂亮,耳边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只见各种各样的烟花、炮竹把夜晚的天空映得别样的美。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不时发出阵阵开心的欢笑。

我喜欢过年,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开心极了,要是天天都是过年该有多好啊!我很盼望过年,我盼啊盼啊,终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啦!过年啦!人们高兴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吃饺子。

我家的对联是我贴的,我先把对联的反面抹上浆糊,贴到门口,再拿手扫一扫让它贴紧别让它掉下来。

上联贴完了就开时贴下联,照刚才的方法,对联贴完了,看着大门口红红的对联,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得念起来。

我们家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奶奶与妈妈负责包饺子,我负责下锅,爸爸负责捞饺子。

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筷子就开时吃,一碗不够来两碗,两碗不够来三碗非吃饱不可。

到了傍晚,我赶紧去放鞭炮,插到树上,一点燃,赶紧跑“噼里啪啦”的声音发出来了。

放完了,我发现盆炸漏了,哈哈,逗死我了。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留恋。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大家是否也会怀念年味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辞旧迎新,金鸡报晓,日子也在不经意间匆匆走过,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

小时候,杀年猪,做糖糕,吃年夜饭,到亲戚家拜年、做客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虽然随着光阴的流逝,有些传统习俗有了演变,但是我还会时常想起那份浓浓的年味与温暖,忆起那份淳淳的美好与情味。

  孩提时代,过春节、穿新衣,做客人,那可是头等大事。

每逢年底,母亲总要扯上几尺花布,订好一层层的鞋底,给我做新衣和新鞋,好让我在新年里走亲戚时穿上。

每年过年穿的新衣都是母亲自己做的,而我带着欢悦的心情等在母亲做衣服的缝纫机旁看她裁剪、缝衣、订钮。

印象中,那件蝴蝶盘扣带有锦缎式样的中式外衣,我很是喜欢,穿在身上,再扎两个小辫,样子还是挺喜人的。

  盼望着,盼望着,离年三十的脚步一天天地近了。

奶奶开始淘米、浸水、磨粉了,准备明天做年糖糕了,做年糖糕时奶奶经常会叫我帮忙一起做。

奶奶用力地揉粉,我则在一旁根据奶奶的吩咐适时加水。

大冷天里,奶奶满头大汗,将雪白的米粉揉成了一个能站起来的粉团。

于是我乐呵呵地拿起糖糕印模,先洒下干粉润印模的底,然后接过奶奶递来的大小正合适的粉团放入印模,再用小手将四周压压紧,最后翻转扣在桌角一敲,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寿桃、如意、鲤鱼、满龙等糖糕,安安静静地躺在蒸架上。

爷爷负责将一个个摆满糖糕的蒸架放在灶头上烧,大约我到村子里跟小伙伴们耍一会儿的功夫,回家就能吃到香糯的糖糕。

过年祭拜前,爷爷忙着捉大公鸡,然后将沸水烫过的公鸡的毛拔掉,但是往往会在鸡头、翅膀、尾巴处剩下一点鸡毛,用红绸与筷子,将公鸡摆好造型,等待过年祭祀仪式时派上用场。

别说这还真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弄过的人打造出来的造型是上不了台面的。

每当这时,我就在一边给爷爷拿着拿那,过年的欢悦别提有多带劲了。

那种浓浓的祖孙情便在这样有趣、充满情味的事情中久久地积淀下来,到现在每年过节看到糖糕、准备过年公鸡时,我就想起慈爱的爷爷奶奶。

  年二十七左右,村子里开始杀年猪了,嗷嗷的叫声整个村子都听到。

做了糖糕,杀了年猪,祭拜过年,吃年夜饭,然后就是正月初一到亲戚家拜年做客。

记忆中,年初一一般都是去外婆、舅舅家拜年的。

年初一我是不会睡懒觉的,一大早,穿上母亲亲手给我做的蝴蝶盘扣的新衣和百叶底布鞋,两小辫上扎着漂亮的丝带,提着给外婆、舅舅的礼品出发了。

到了外婆家,捧着外婆泡来的冻米甜茶,舀着调羹一口口喝着。

外婆怜爱地看着我喝甜茶,那柔柔的目光中分明写满了对我的`疼爱。

喝了甜茶,吃会儿瓜子,聊会儿天,丰盛的午餐上来了,大人们一般边喝米酒,边闲话家常,我们小孩早就吃好在外面放放鞭炮,跑跳追逐。

等待着,等待着,外婆、舅妈揣着拜年红包,塞进我的衣兜里。

有时,我怕在外面玩会弄丢这个有重要意义的红包,就先寄存在母亲那里。

等到大人们吃的、聊的差不多了,相约定下他们年初几到我家做客后,就告别了外婆、舅舅,顺着小道,走回了家。

一回到家,我赶紧掏出红包,看看外婆、舅妈到底给了多少拜年钿。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到爷爷的娘家做客人(爷爷是入赘的)。

爷爷娘家的后代分了几家,每次去做客人,都要在那里呆上一天,但是还没有全部吃好,要轮流着安排今年吃这两家,明年吃那两家。

最让我感到难堪的是,每到一家,都要泡上一碗饭糍茶,这样一共三四家,我吃得肚子都撑了。

吃饭糍茶是让我头痛,但是拿起拜年红包来那叫得劲。

  不过,也有我最盼望吃的饭糍茶,那是到匠人浜的寄亲妈家拜年做客。

寄亲妈家经济条件好,为人热情大方,每次春节做客,我很喜欢去。

寄亲妈非常客气,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会给我父亲烧蛋茶,蛋茶里除了有三个囫囵鸡蛋外,还会放些饭糍。

那时,爸爸总是只吃一个鸡蛋,另外的两个鸡蛋给了我们姐妹俩吃。

有时寄亲妈也会给我们姐妹俩的碗中各放上一个囫囵蛋。

喝一口饭糍茶,轻轻一口咬着调羹里的囫囵蛋,软软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无比的美味啊!这是我童年时代盼望的一碗最厚实的做客饭糍茶。

  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但童年时代盼望过年,满怀喜悦等待吃年夜饭,挨家拜年做客的情景一直存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2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就是屋外烟花闪耀的那种瞬间的美;
就是家人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
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糖球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
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 这就叫年味。

  回到了老家山东,为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也是出尽了全力。

吃年夜饭怎么能没有饺子呢,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
招财进宝"
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我和奶奶先把揉面的案板搬出来,顺手提起一袋面粉,一起运进了屋子。

奶奶把和好的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让我和弟弟,把面平均分成100块面团,经过短短的十分钟我们就把面团分好了,我们两个还要把分好的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知不觉1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揉好了面,把这些面交给了奶奶。

无聊的我看着三婶为这饺子馅精心做着准备,我也忍不住手痒痒,拿起一把菜刀就开始剁白菜,把白菜剁的稀巴烂,后来被三婶发现了,说我净添乱。

看到三叔在那边包饺子,我也想去试一试,结果把饺子包的不是那边封不住口,就是馅包少了。

就在我无可奈何的时候,我弟弟跑来跟我说:“彤哥,咱们去放鞭炮吧!”在城市从来没放过鞭炮的我听了这个消息特别高兴,无精打采的身体瞬间来了劲,我一手拿着小鞭炮,一手拿着点过火的香,点了火就往地上扔,噼啪噼啪得响。

小鞭炮玩腻了后,我就拿来了摔鞭,一种往地上扔就能炸开的一种鞭炮,我和弟弟便瞬时展开了“战争”。

不知不觉天黑了,回到家里一坐下来,香喷喷的饺子立马就端上了桌,不久等菜全都上齐了,家人都坐下的时候,年夜饭就开始了。

看着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我不禁咽了下口水。

拿起筷子就冲这卓菜的首领——水饺袭去。

夹起一只水饺,乍眼看上去,活像一个大元宝,细细品尝,有一股家的味道。

一家人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三叔突然对我说:“小子,这桌饭是要付钱的。

”我临阵不乱,回答说;
”钱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全家人顿时笑了,都说我幽默。

吃完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嗑着瓜子,看着春晚,一会儿沉醉在那美妙的歌声里,一会儿对着电视里的小品开怀大笑。

三叔、二叔,都从怀里掏出了红包给我和弟弟,我们两个笑的乐开了花。

就这样,不知不觉还有1分钟就到12点了,全家人开始倒数:59..58………..3…2…1新年啦!顿时耳边爆竹声四起,我们跑到庭院里望着天空,灿烂的烟花在黑暗的天空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星星也为夜空添加了一丝光彩。

  一直以来,紧锁着我心头的情结,就是过年。

这是一个多少来的情结,一直锁着,没有解开,也不想去解开。

过年,每个人都会想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回家。

祖辈人总是说,过年不回家,视为不孝。

我不孝,因为我已经十五个年头没回家过年了,也许,回家过年,成为一生的结。

无论是这样,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很值得,很幸福。

  少小离家,怀揣家人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来到了这边塞要地,十八年,一直在这里,一直没离开,扎根很深,深得让我无法离开,因为我与这个边塞早已是融为一体,也许,这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当我成为一名军人,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这里。

从来没见过火车,更没坐过火车,想不到,这一次,上车就是两天两夜,那是多么的兴奋和骄傲,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向家人显耀自己的地方。

也许是坐得太久的火车,需要让我在这里停留一下,这一停,就是十八年。

  早先的农村娃,跳出农门,离开脸朝黄土,背靠天的那片土地,两条路,读书和当兵,我是后者。

离开家的那一天,乡亲们嘱咐我,离开了,不要再回来。

我也就记着“不要再回来”这几个字,想不到成为现实,说不清,这现实是残酷,还是值得庆幸。

  出门在外,一个未曾离开父母的农村娃,最难过的,大概就是过年。

  边塞的营门,就是国门。

虽是辛苦,却是一种荣耀。

早些时侯,端着那杆与自己差不多高的步枪,着实有一种牛气的味道,就像小时电影里看到的,要是能抓到坏人,叫上一声“不准动”,那坏人乖乖地举起手来,那是更神气了。

第一年在外面过年,想家,委屈,那是自然的事。

只是,在那国门的营区过年,是家里无法体会到的味道,那味道是浓浓的,厚厚的,深深的,那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怀。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